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醫學精英教育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1.2精英性的教育規模臨床醫學教育在量和質上都體現出其精英性特征。在數量上,社會衛生事業發展的需要和醫藥衛生教育資源的數量決定了臨床醫學的教育規模;在質量上,臨床醫學關系到人的生命和健康,這需要高水平、高質量的臨床醫學教育過程,能夠培養出為人和人的生命健康負責任的高水平衛生人才,從而給醫學教育資源規劃運用、教育質量和水平的提升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1.1.3實踐性的教育過程臨床醫學作為一門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并且貫穿于臨床醫學教育的全過程:臨床醫學教育的對象是人體,最終目標是生命健康,從而要求有精細程度極高的實踐;臨床醫學專業教學過程中突出學生的動手、動腦和實際操作的訓練。因此,臨床醫學教育的實驗教學和實踐教學時間長,占整個教學的比重大,必須有臨床見、實習這個環節;理論授課可以傳承許多臨床經驗但需在臨床實踐中獲得和驗證大量的醫學知識和技能。
1.1.4高值性的教育成本臨床醫學教育的實踐性使得臨床醫學教育需要投入大量的實驗實踐設備、實驗用的標本以及實驗用的試劑和藥品,同時由于實踐環節的教學過程趨于個性化教育,需要投入的師資力量和器材資源都要很大。因此,臨床醫學教育是一種高成本、高投入的教育。
1.1.5高期望性的教育結果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將來是要進人醫學實踐領域為人類的健康服務的。因此,臨床醫學教育結果具有高期望性的特征。臨床醫學學生期望自己在學校學到專業、先進的醫學知識以便將來為人們服務,社會上的人也期望醫學專業學生學有所成,為社會衛生事業服務。
1.1.6終身性的教育模式經濟、社會和科學文化的發展,服務對象以及任務的特殊性等因素決定了臨床醫學在時間和內容上的終身性,臨床醫學的終身教育在時間上要伴隨臨床醫師的整個工作生涯,在內容上要跨越臨床實踐和理論教育兩個領域。
1.1.7國際性的教育標準醫學屬于自然科學的范疇,疾病的產生、發展和防治等的機理具有同一性,因此,臨床醫學除應具有自己國家和民族的特色外,也要在國際交流與合作加強的大背景下,促進醫學教育標準的國際化,以提高醫學教育水平,為本國醫學人才是否能夠跨出國門以及其發展是否可能得到國際的認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1.8綜合性和復雜性的學科專業健康問題是自然因素,社會經濟因素,心理、精神因素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由于個體差異的存在導致同一種疾病有各種不同的表現;疾病的診斷、治療、康復措施也需要多學科的參與,這些都使得臨床醫學在學科水平上的綜合性,如人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結合、生物理論與工程技術的結合等。而臨床醫學教育的復雜性表現在研究對象、學科分類和學習內容的復雜性:人體的形態和機能是復雜的,影響人的健康和引起疾病的因素更加復雜,這就導致臨床醫學教育研究對象的復雜性;由于現代醫學的發展與社會發展的關系越來越緊密,使其內容擴展到了醫學之外的其他科學領域,導致醫學的分科越來越細,交叉邊緣學科也越來越多,導致學科分類復雜化;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生物醫學的迅速發展,醫學的基礎及臨床各個學科都取得了飛速進展,致使臨床醫學教育學習內容多且復雜J。綜上所述,高等醫學院校臨床醫學專業教育的特殊性是不容忽視的,只有正確把握、理解和遵循這些特點,并對相關問題進行深人的思考,才能切實提高臨床醫學教育教學的水平。
1.2臨床醫學精英教育模式的要素
在臨床醫學教育中,現代精英教育所包含的最主要要素就是高等醫學院校對其量和質相關方面的要求,即對招生和培養兩方面的要求。只有各高等醫學院校注重在這兩方面上的把握和提高,臨床醫學教育才能更加切合現代社會的需求,才能朝著良性軌道發展下去。在臨床醫學教育的精英教育模式中,招生是其首要的要素,招生過程決定著各高等醫學院校臨床醫學專業的生源,而生源的好壞又決定高等醫學院校臨床醫學專業的發展以及未來醫師的素質和水平。培養是學校實現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務的基本途徑。國家教育方針和學校教育目標的貫徹落實、各種教育任務的完成主要是通過這一基本途徑來實現的。在臨床醫學教育的精英教育模式中,培養也是一個關鍵的因素。在培養過程中教學條件優,師資力量強,教學方法先進等都是臨床醫學精英教育必不可少的內容。
2我國臨床醫學教育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高等醫學院校臨床醫學專業教育,在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中處于迷茫狀態,尚未找到教育模式的準確位置。我國高等醫學教育存在一些問題。
2.1生源素質偏低臨床醫學專業的教育進入大眾化高等教育階段,也像其他高等教育專業教育一樣,過分關注招生規模的擴大,一味追求數量上達到大眾化教育的標準而忽視了對入學生源質量的把關。由于錄取分數線降低、入學標準不夠嚴格等原因,致使新生的整體質量降低,部分新生的基礎學科薄弱,在英語、生物等學科上表現得尤為突出,還有一部分新生的人文素質較差,這樣就導致人學后一部分學生很難適應高等醫學院校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習,為將來無法成為一名合格的醫師留下后患。
2.2培養目標不明確
多數高等醫學院校將“培養高層次的醫學專門人才”作為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既簡單又籠統,培養過程中重理論、輕實踐,重專科、輕全科,重疾病治療、輕預防保健,與《本科醫學教育國際標準》的要求相差甚遠。
2.3教育資金投入不足
絕大多數醫學院校的教育資金投入依然不足,教學基礎資源的改善依然不夠;對有限資源的使用率不高,甚至出現設備買來根本就沒有用過,僅僅只是用來應付評估或El常的例行檢查的現象;招生規模在擴大,師資隊伍卻沒有相應補充,勢必影響教學的質量。
2.4教學模式沒有推陳出新
我國高等醫學教育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在教學上形成了一套相對固定的模式:以學科為基礎設置課程,出現了必修課多、選修課少,理論課多、實驗課少,專業課多、人文素養課少等現象;以灌輸式教學方法為主,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而臨床醫學的實踐性是很強的,這種教學模式顯然對臨床醫學生的成長是十分不利的。
2.5就業情況不容樂觀
大規模的擴招導致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不容樂觀:一方面,l臨床醫學專業畢業人數逐年增加,從2000年的35766人增長到2006年的145866人,由于多數畢業生畢業后不愿到基層醫院或社區醫院工作,導致城市大型綜合性醫院和專科性醫院人員基本飽和,衛生人力資源的分布極不合理,從而出現畢業生就業難的現象;另一方面,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速度跟不上擴招的速度,從而導致衛生人力資源素質的下降,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的通過率甚低,2000年我國的醫師數為1603266人,而2006年也才1610781人,增長幅度甚微j。
3我國臨床醫學精英教育模式的構建
3.1招生方面
3.1.1擴大招生自
擴大招生自,有利于各高等醫學院校臨床醫學專業招收基礎好、素質高、熱愛醫學事業的學生。在招生過程中,政府主要職責是宏觀調控,要賦予醫學院校更多的自主招生權力,使醫學院校可以招收更多既優又適合讀醫的學生,從而為高等醫學院校臨床醫學專業教育的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
3.1.2合理控制招生規模
通過規模的控制保證精英化的實現是臨床醫學教育的一個基本特點。我國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人民群眾存在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這就成為大部分高等醫學院校辦學規模急劇擴大的理由。實際上,從國際每千人口醫師數的比較上看,我國總體平均數已經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其中城市相當于英國、加拿大、日本和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的水平,只是農村每千人口醫師數不足1人,甚至略低于巴林、牙買加、毛里求斯和巴基斯坦等發展中國家的水平,而且農村的大多數醫師的學歷相當低,超過一半是大專和中專學歷。對此,高等院校應該根據國情結合校情采取逐年遞減的辦法,將招生人數先穩在一定范圍之內,待各項條件都能夠跟上擴招的需求時,再適當擴大招生;另外,可通過發展醫學其他輔助專業,使高等醫學教育的擴招比例適當集中在如藥學、醫技、護理等學科上。
3.1.3建立多元化的入學標準建議實行多元化的入學標準,一方面可逐步試行文理科生兼收的政策,以擴大招生范圍,使更多有興趣、有能力學習醫學的學生進入醫學院校學習,除了招收應屆高中畢業生外,還可通過嚴格的醫學院校綜合考試,從其他綜合性大學的1—2年級學生中選拔適合學醫的學生轉專業進入醫學院學習,社會上有興趣、有實踐經驗者只要能通過嚴格的醫學院校綜合考試也是有資格成為醫學院校的學生的;另一方面,應設置更加全面的入學條件,入學考試時的筆試,除了傳統高考外,再設置醫學院校入學基礎考試以及針對社會考生的更嚴格的醫學知識入學考試進行雙重選拔,筆試合格者進入面試,最后綜合筆試、面試以及通過對考生高中時期的平均分、入學前的獎懲表現等對考生進行綜合評價以擇優錄取,從而達到好中選優的目的。
3.1.4建立明確、具體的培養目標
各高等醫學院校在對臨床醫學專業的培養目標上,要認真貫徹執行國家規定的培養目標,同時要轉變思想觀念根據各校校情來定位培養目標,使之定位準確,個性突出,特色明顯;既要突出學科優勢,又要凸顯辦學特色,避免不切實際地盲目從眾和好高騖遠。
3.2培養方面
篇2
2.1精英醫學教育更適合中國現階段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
實施精英醫學教育是滿足現階段人民群眾醫療保健需求的有力保障。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在工業化、城鎮化和人口老齡化的進程中,患者越來越多,疾病也越來越復雜,醫療的需求迅猛增長,群眾對健康水平和醫療質量的要求日益增高。但是我國現有的醫學教育體系對好醫生的有效供給量卻在逐年下降,供求矛盾突出,人民渴求有高素質的醫生。精英醫學教育可以有效改善現有的衛生人力資源結構,完成從要求數量到重視質量的轉變。根據政府部門統計,中國并不缺少醫生,但是嚴重缺少好醫生。2001年的統計結果顯示,我國醫療衛生從業人員的數量趨于飽和,特別是醫生在每千人口中的數量已達到甚至超過世界衛生組織關于“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的要求。因此,我國醫學教育不宜再單純追求教學規模的擴大,今后工作的重點應放在“控制規模、優化結構、深化改革和提高質量”上來。提示精英教育更適應當今中國醫療衛生的發展。
2.2中國醫學教育的現狀迫切需要精英教育概念的植入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醫學教育工作者意識到醫學教育必須采用精英教育模式。一項有關醫學生對當前醫學教育看法的調查顯示,86.8%的醫學生認為醫學教育應該是精英教育,但僅有4.4%的醫學生認為國內的醫學教育達到了精英教育水平。現實的差距促使我們尋找深層次的原因:
2.2.1盲目擴大招生規模,造成生源質量下降據統計,2009年我國高等醫藥類專業的招生數達到了499582人,在校生人數達到了1788175人,是2000年的3倍以上,每年增長速度超過10%。這樣一來,“精心挑選優質生源”就成為一句空話。而歐美等發達國家醫學生人數雖然有一定的增幅,但畢業率在20多年間(1955~1983年)僅增長4.3%,其規模始終保持著精英教育的特色。美國現有醫學院127所,平均每所醫學院年招生量為130人,在校學生400~500人。澳大利亞共10所醫學院校,每年培養醫學生人數為1300人,平均0.72人/(年•萬人)。因此不得不承認,中國的醫學教育已經淪為大眾化教育,完全不符合醫學教育本身的屬性。
2.2.2醫學教育投入嚴重不足,影響教學質量醫學教育的特點決定了醫學生的教育成本遠遠高于其他專業。可在中國與巨大的招生規模相比,醫學教育的投入嚴重不足。美國哈佛大學2001年學費標準為28000美元/年,而這只占培養一名醫學生所需經費的12%。澳大利亞醫學院校收費標準為每年5870澳元。除了學費以外,這些國家的醫學教育經費來源非常多樣化,如服務性收入、聯邦研究基金和政府撥款等。我國醫學人才的培養成本為1.5萬~1.8萬元人民幣/(人•年),與醫學教育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不僅如此,一些醫學院校大規模擴招導致在校醫學生培養成本下降到3000元/(人•年),師生比大于1∶9,甚至超過1∶16(國外一般都在1∶2~1∶3或者2∶1)。如此一來,不但減少了醫學生的操作實踐機會,而且由于臨床實習的床位數難以保證,大大影響了臨床教學質量。3.2.3學制和人文課時不合理,不利于醫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國外的醫學教育大體分為兩種模式。一種為本科教育,學制6年左右,包括2年預科和4年醫學基礎和臨床學習;另一種為研究生教育,即在獲得學士學位后再進入醫學院學習,學制4年左右,包括2年基礎課程和2年臨床課程。而我國的醫學教育學制則為3、5、6、7、8年不等,主體為3年制和5年制。國外的醫學課程基本上由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和醫學三大部分組成,強調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其中,哲學、人文等課時占總學時的比例為10%~26%,英國、日本最低,德國最高。中國醫學教育的人文社會課程僅占總學時的4.0%~9.3%[9]。非精英教育的直接后果是中國醫學生畢業后人文素質差,專業面窄,知識結構不合理,缺少創造性思維,綜合素質低,在與患者的溝通方式、技巧、同情心、保護患者知情權、隱私權方面存在嚴重的不足。
篇3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49-0204-02
醫學院校的學生對于醫學英語課程普遍感覺到學習起來很困難,冗長難懂的詞匯、難以理解的文章,都給學生的學習帶來障礙。若教師授課方式單一,學生往往感到這門課程很枯燥,從而失去學習信心。但是,醫學英語對醫學生將來的工作及繼續學習都至關重要。例如:查閱英文文獻資料、與國外同行進行學術交流等。醫學英語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應用,如何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從而提高教學的質量與效率?英語教學要求學生參與語言的實踐,而語言交際活動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進行的,離開情景,語言交際活動就難以實現。因此,筆者在醫學英語教學中引入情景教學模式,獲得了顯著的效果。
情景模擬教學理論基礎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課堂的主角,教學互動也只是停留在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教師給出答案。但是,我們在教學中發現,僅僅這樣簡單的互動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尤其是對醫學英語實用性的需要。情景是指交際活動的社會情景,語言常常是伴隨著一定的情景而被理解的。著名語言學家克魯姆認為,成功的英語課堂教學應在課堂內創造更多的情景,讓學生有機會運用已學到的語言材料。情景模擬教學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借助實物、圖片、錄音,視頻短片,多媒體教學軟件等教學用具充分地給學生創設情景,讓學生全身心地融入到真實的語境中去感知語言和習得語言。
如何創設有趣的情景就是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醫學英語泛讀教學的內容涵蓋各種疾病的癥狀,治療,護理以及各種醫學檢查的操作程序和步驟。例如:如果在講解各種疼痛的癥狀時,可以給學生創設各種疼痛的情景。牙痛“toothache”,胃痛“stomachache”,胸痛“chest pain”,心絞痛“angina pectoris”,頭痛“headache”等等。身體各個部位都有可能發生疼痛,這是臨床上非常多見的一個癥狀。這個情景的實現可以先在多媒體大屏幕上播放牙痛,胃痛,胸痛,心絞痛,頭痛五張圖片,然后安排同座位兩個學生之間來完成,即pair work,兩名學生互相就老師指定的情景來提問并且回答。關于“疼痛”提問的內容可以參考以下幾個方面:
1.When did the pain start?(疼痛什么時候開始的?)
2.How long have you had the pain?(疼多長時間了?)
3.What kind of pain is it?(是什么類型的疼痛?)
4.Can painkiller relieve the pain?(服用止疼藥可以緩解疼痛嗎?)
5.Does the pain relieve when you lie down?(躺下后疼痛會緩解嗎?)
6.Can the pain radiate to other parts of the body?(疼痛會放射到身體其他部位嗎?)
一名學生扮演醫生提問,另一名學生扮演病人回答問題。這個情景練習是通過提問――回答來完成。特別是在回答第三個問題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多使用關于疼痛類型的單詞。例如:dull pain(鈍痛),mild pain(p微痛),sharp pain(劇烈痛),colic pain(絞痛)等等。學生可以在情景中記憶各種關于疼痛的詞匯。如果學生做的是關于心絞痛“angina pectoris”的情景操練,可以嘗試模仿以下這個對話:
Student A:When did the pain start?
Student B:It started yesterday.
Student A:What kind of pain is it?
Student B:I had angina pectoris. First mild,then sharp and finally it radiated to my shoulder and back.
Student A:Take Nitroglycerin sublingually and lie down.
Student B:Ok!
Nitroglycerin(硝酸甘油)是治療和緩解心絞痛的首選藥物,如果理論地要求學生學習和記憶非常困難,但是讓學生在這個情景對話中記憶就很形象,也很簡單。一個復雜的詞匯很快就被輸入大腦。
關于以上疼痛癥狀的情景設計可以通過兩名學生之間的對話來實現。如果進行病例學習就需要小組(5名學生)通過group work創設情景來完成。例如:教師在講授“骨折”的病例時,傳授的內容多,信息量大。骨折是外科急診的一個病例,基本涵蓋以下五個方面:
1.Cause:(病因)
accidents,falls or sports injuries(事故,摔跤或運動外傷)
2.Symptoms of a fracture are:(骨折的癥狀)
?Out-of-place of limb or joint(肢體或關節錯位)
?Swelling,bruising or bleeding(腫脹,淤青或出血)
?Intense pain(劇烈痛疼)
?Numbness and tingling(肢體麻木和針刺感)
?Limited mobility or inability to move a limb(肢體活動受限)
3.Lab Test(實驗室檢查):X-Ray(X光)
4.Treatment(治療)Immobilization(固定)Splint(夾板固定)Cast(石膏固定)
Tractor(牽引)
Functional Exercise(功能鍛煉)
5.Nursing(護理)
Keep the arm or leg above heart level to decrease swelling.
保持患肢超過心臟水平減輕水腫
Ice bag applied on the injured area may help decrease pain and inflammation.
冰敷患肢減輕疼痛和炎癥
如果直白地跟學生介紹和講解關于“骨折”的五個內容,醫學英語知識顯得很理論化,不容易被接受。教師可以先通過一段英文視頻,簡單地播放出關于骨折的病因,癥狀,實驗室檢查,治療和護理等知識點,讓學生通過視覺感受即將要輸入的新知識。這個方法叫做視頻情景輸入法。學生留下深刻印象之后,再進入第二個階段――情景角色扮演。骨折的情景設計需要五名學生參與,每位學生角色可以按照以下方式進行分配:
Student A 負責“骨折的病因”版塊
Student B 負責“骨折的癥狀”版塊
Student C 負責“骨折的實驗室檢查”版塊
Student D 負責“骨折的治療”版塊
篇4
《英語新課程標準》指出:在小學英語教育中,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積極態度、建立初步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古人也云:“教之不如學之,學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樂之。”這些話吐出了趣味性地作用。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孩子學習、生活的強大動力。心理學普遍認為:人的情緒處于興奮狀態的時候,大腦皮層的有關區域就會產生“優勢興奮點”,這一“優勢興奮點”能使學生能力表現得最佳,記憶力也變得最強。我國的主體語是以表意的漢字發聲達意的,而英語是一種拼音達意的文字。因此中國孩子學英語的一開始就走進了一個完全陌生語言世界,在這一陌生的語言世界里,對于這一學科的濃厚學習興趣是關鍵的一環,如果能用實物,直觀教具,多媒體等創造語境和情景,隨時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和喜悅,會是英語學習的最高境界。如教學朗文教材2A,Shapes那一課,老師可以把地球儀等具體的形狀帶進課堂,并且引導他們仔細觀察自己周圍的物體是有什么形狀,鼓勵他們看到什么就說什么,充分練習trianglecirclestarsquarerectangle,使這幾個形狀爛熟于心。當然,后面一環如果能讓學生利用所學的圖形設計自己喜歡的物體,如房子,機器人,火箭等,并給他們創造機會介紹自己的佳作,就會達到學生大膽展示自己,大膽表達自己的目的。這樣一來,整個這一課充實而又輕松、挑戰而有收獲;不僅讓學生真正明白自己所學的圖形,而且還活躍了他們的思維、喜悅了他們的心情;想想看,用英語介紹自己的作品給老師和同學是多么一件可喜的事情。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尤其是多媒體計算機的普及給傳統的英語教學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更給情景教學帶來了新的福音,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集聲音、畫面、文字等于一身,可以強化教材內容的真實感,突破了英語教學時空上的局限,大大提高了教學內容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朗文教材2A,Shapes這一課的Funreading,非常的幽默有趣,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創設這樣的情景:一個風雨交加的晚上,雷聲轟隆,MissTriangle,hungrytiredandallwet,無家可歸,在這一情景的烘托下,教師再給學生一些triangle,star,circle富有人性化的頭飾,在這樣一個真實可感的場面下,不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激發不起來。情景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用非常廣泛,而且操作起來也不是很難,因此,只要我們用心去做,用心去發現,英語教學就會漸入一個“堂堂教有趣,課課學有味”的佳境。
三、趣味入手,情景教學,能鍛煉學生的語言,有利于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
有人把英語課堂說為“未來語言試驗室”,此言有理!在教學實踐中,英語教學確實不容易做到真實化,情景化。我們的英語教學最讓人頭疼的是在一個沒有英語學習氛圍的環境中學習,這就是英語學習之后進行交際、進行運用的重大障礙。“語言,語言,語之,言之。”它抽象而無形,讓人無法觸摸,讓人無法擺弄;但它可以用耳朵聽,用嘴巴說。傳統的過分強調語法的講授和詞匯的記背方法無法讓學生在英語語言學習過程中形成積極的情感,更無法讓學生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自主學習的高品質可望而不可及。陶行知先生說:“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并真正成為教育。”《英語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重視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出發,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情景教學通過一系列的情景展示和活動表演,使抽象的語言形象化、生活化,也就是說,學生能運用自身所學與人交流,運用自身所學去做事情,運用自身所學去與與社會溝通。S.皮特.科德認為“第二語言的學生,是在做好準備,一邊為了一定的目的,以一定的身份,在一定的場合使用所學的語言”。情景教學正是把課堂當成模擬的場所,讓學生進行“演習”,為走向社會進行交際“做好準備的”。小學孩子“自我表現”意識強,這是英語學習最為有利的因素,作為英語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在課堂上組織學生自由對話,自由“演習”,甚至結合教材編排課本劇,進行角色表演,這樣不僅鍛煉了語言,培養了能力,更學會了與人溝通。
四、趣味入手,情景教學,能鍛煉學生的思維,有利于創新意識的培養
現代教學論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心理發展存在兩個相互作用的過程,一方面是感覺——思維——知覺——智慧過程,另一方面是感受——情緒——意志——創新等情感過程,二者密不可分。以往的英語教學只重視前者,而忽視后者,因此課堂失去了對學生的吸引力,學生的學習也會變得被動、沉悶。實施情景教學的基本要求在于以鮮明的形象來強化學生感知教材的真切感,以真切的感情調動學生參與認識活動的主動性,以廣遠的意境激發學生拓展課文的想象力,以蘊含的理念誘導學生提高對事物的認識能力。落實到課堂上就是要創造民主、寬松、情景化的學習氛圍,經常采用肯定性和激勵性的語言評價學生,充分讓學生感受,體驗,思想馳騁,大膽創新。小學英語教材圖文并茂,小學孩子的思維發展正處于形象思維占主體的階段,趣味入手,情景教學可以在教學中充分依托教材,利用學生的感性經驗,以豐富的感性經驗為基點,幫助學生進行形象思維,開動大腦機器,大膽聯想和想象。這樣,不僅為抽象思維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而且在大膽醞釀,大膽設想的過程中,鍛煉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參考文獻:
篇5
一、明確教學目標,合理創設語境
語境的創設必須牢固把握《英語課程標準》,教師應對教材內容作認真分析,始終圍繞所學的知識點(詞匯、語法和交際重點)進行合理設計、精心創設,使學生如臨其境般的去進行語言的學習,從而培養他們的語言認知及交際能力。因此,認真分析教學內容,準確把握教材所強調培養學生認知能力以及情感教育,并且再把這些內容在某些特定語言中去實踐、探究,才更能印證教材中所包含的語境,激勵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創造性。當然,教師在創設語境中要力求做到有的放矢,運籌帷幄,對于不同的學生,在語境的創設及應用上也應有所不同,也可謂“因材施教”。誠然,教師不能流于一種形式,不是在“做秀”,而是踏踏實實地讓學生去感受知識,去理解知識,在輕松愉快中去自主的學習交流。
二、靈活應用語境,順利完成課堂教學
1.擺脫顧慮,大膽創新,全英式組織英語課堂,給學生創造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日常生活中,大多數教師都存在著顧慮,學生基礎差,聽說能力有限,幫在組織課堂教學中一邊是英語,一邊是漢語,這其實卻是阻礙了學生學習英語的動力。因此,教師應擺脫顧慮,多用英語去組織課堂教學,人為地去為學生創造意境,讓他們去思索,去合作,顯得尤為重要。
2.充分利用實物,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課堂效果。實物教學更直觀,也更能引導學生去觀察,使他們看到某些物體,自然去用英語思索、解答,當然也更能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增加學習的趣味性,不僅是一種“做中學”,也是一種“樂中學”,這種教學手段在教授詞匯、句型時,的確很實用,的確也更能增強課堂活躍氣氛,提高課堂效果。
3.應用信息技術,提高教學效果。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電教材料輔助教學。能為學生創設更多的、生動的語言環境,激發他們的學習激情與交際沖動,提高他們的語言學習的真實性,主動性,教學效果會明顯得以提升。
(1)應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習英語的濃厚興趣。譬如:教師在講授教學內容時,可對內容加以歸納、總結后制訂一些動畫片,然后設置一些情景,讓學生自行去探究,合作學習(當然動畫片可以設為靜音的),之后教師讓學生回答事先提出的問題,學生進行聽錄音等,這樣反復播放動畫片,學生跟讀或回答,一定會牢固掌握所授內容。通過現代教學輔助設備,音像合一,更加直觀地映射教學內容,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一堂課,始終突顯了學生的主體參與,增加了學英語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提高了教學效果。
(2)應用信息技術,也可以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的智力因素,也要注重對學生如:愛好、學習動機、道德、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適當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同樣既傳授了知識,又培養了學生道德、情感等,譬如:在講授閱讀理解技巧方面時,師生通過查找相關資料,網上下載等途徑,找出許多像05年感動中國的洪戰輝事跡,學生還有下載了青島碼頭工人許振超事跡,06感動中國的王百姓事跡等,教師把這些人物事跡同錄像片制成課件,讓學生邊看圖片,邊看文章,通過這種形式,寓教于樂,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同時也接受了一次向先進人物學習的情感教育。
三、自我加壓,努力提高業務水平,開創英語教學新局面
篇6
一、利用實物、模型、圖畫創設直觀的情境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指出:為了使學生的英語與客觀事物建立直接聯系,提高英語教學效果,在英語教學中要盡量使用英語。初學階段,盡量采用直觀教具和表演等方法,促使學生直接理解英語。由此可見,實物、模型、圖畫等直觀教具在英語課堂中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可以使教學過程活躍、生動,讓人感到輕松愉悅。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去接觸語言知識,不但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還能加深學生對語言知識的記憶、理解。例如:在教學panda,tiger,elephant,pig,cow,fridge,tractor,computer等名詞時,我就讓學生帶相應的玩具模型;教“Unit 4 What are your favorite animals”時,我展示動物掛圖,讓學生認識動物名稱及其特點。通過這種直觀教學手段,形成交際的模擬情境和氣氛,學生在輕松、愉快、和諧情境中進行語言操練,學得又快又正確,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電教化手段創設情境
運用幻燈片、錄音、錄像、多媒體課件以及網絡等電教資源,集圖畫、文字、聲音、影像于一體,創設聲情并茂的教學情境,進行聽、說訓練,使學生產生新奇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英語、運用英語的積極性。如:九年級“Unit 6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這一單元學習定語從句。我就結合學生的愛好,選取一些學生喜歡的明星、流行歌曲、電影來展示目標語言,并進行有針對性地練習。這節課深受學生喜歡。再如:人教版九年級教材第十二單元“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由你來握手),因為這節課講述的是不同國家的禮儀。為了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我從電腦上搜集了有關Japanese(日本人),Brazilian(巴西人),American(美國人),Korean(朝鮮人)等不同國家人們見面的畫面,像日本人和韓國人見面要bow(鞠躬),巴西及一些南美國家的人見面要kiss(接吻),等等,用大屏幕播放。生動形象的畫面播放,學生學起來非常有興趣。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些電教資源來創設教學情境,不僅讓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還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總之,教學中教師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運用恰當的電教手段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完全超越了傳統課堂教學手段,如:黑板、粉筆、錄音機等的功能,達到了其他教學手段難以達到的良好效果。
三、利用動作、表情和語調創設情境
篇7
一、運用多媒體營造情境
為了避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陷入乏味、枯燥的“泥潭”,教者要通過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真實或者半真實的情境中交流,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體會所傳遞的英語信息,有效幫助學生激發英語表達的積極性,從而進一步強化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交流與對話,促使學生在參與教學、感知知識、實踐體驗中提升對英語知識的建構。筆者在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考慮到在課堂上營造教學情境,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不可能完全營造一個逼真的環境,所以就通過多媒體技術為學生營造出一個盡量真實的教學情境,尤其在構建美麗大自然、超市購物、生活起居、工作場景等方面,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避免空洞假設,從而激發學生參與英語教學的興趣,大大提升學生用英語交流的欲望。例如:筆者在牛津初中英語預備教材A birthday party教學中,首先問一下學生When is your birthday?之后指名讓學生回答,接著再繼續提問Do you know your father’s/mother’s birthday?最后組織學生討論如下問題:Now Ann will cut her birthday cake into pieces.Who do you think should get the first cake?在學生討論過程中,筆者又播放了相關視頻資料,模擬過生日的場景,從而使學生在更加具體、更加真實的情境中進一步理解教材。
二、組織游戲教學營造情境
教師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營造教學情境時,一定要根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適時、恰當地融入生動、活潑、有趣的教學游戲,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營造歡快、愉悅的學習氛圍。例如,筆者在教學牛津版初中英語8A Unit 1 friends這一課時,就通過組織學生做“Guess what”(猜猜看)的游戲造濃教學情境,筆者要求學生首先要認真觀察同學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點,之后,組織學生運用所學的單詞和句型對某同學進行描述,最后,再讓其他學生“猜猜看”所描述的同學究竟是哪一位。運用上述游戲實施教學,不僅幫助學生學會了She is as slim as I am/He is the tallest boy in my class.等句型,而且幫助學生熟練使用了下列新學習的generous,willing,ready,round,smart,sense,humour.通過上述游戲教學營造的教學情景,可以將單調、枯燥的語言教學有效轉變為生動、活潑、有趣的游戲活動,真正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打開了教室的大門,實現了英語教學從課內向課外的有效延伸,大大提升學生運用詞匯的能力。
三、開展表演營造情境
教師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營造教學情境時,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開展聲情并茂的表演活動,促進學生盡快融入角色,讓學生在一種比較直觀、比較真實的學習環境中,潛移默化中開展英語學習,并不斷體會英語知識的規律和內涵。筆者的教學實踐也證明:組織學生開展課堂表演活動可以大大激發其投身英語學習的興趣,不斷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例如:筆者在牛津初中英語7A UNIT5 “Going Shopping”的教學中,第一步是組織學生閱讀教材并劃出重點句型,熟悉、掌握“Going Shopping”的具體內容。第二步是選擇幾位英語成績較好、有表演欲望的學生,分別扮演顧客和老板的角色,進一步模仿Shopping的具體過程。第三是要求同桌之間相互扮演顧客和老板。通過上述教學既可以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又能夠大大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效率。
教師在初中英語情境教學中,通過精心創設各種教學情境,可以促使學生從有形、有聲、有情的教學情境中更加饒有興趣地掌握英語知識,并在不斷變幻的情境中進一步鞏固、提高所學英語知識;而且英語情境教學對于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激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主動性等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王良峰,李明亮. 初中英語情境教學的試驗研究[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2007(30):37-40
篇8
一、小學英語情境教學的原則
《英語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創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口語交際訓練內容和形式盡可能地貼近實際生活,貼近真實的交際行為,貼近有目的綜合運用英語的活只有接近生活的,真實的,復雜的活動才能整合多重的內容和技能。例如:教身體部位這一課時,我會畫出一個人來,把他的眼耳口鼻等身體部位都標記出來,并且把它的英文單詞寫上去,最后我會通過指出我的身體部位來讓學生告訴我它的英文,通過這種方式進行復習。從視覺方面刺激學生,讓學生感受到真實。又如學習了見面打招呼,互相介紹的句子后,引導學生模擬真實的生活情景,在課堂上表演出來,從Hello!Good morning!到Bye--bye.從姓名What’s your name?到年齡How old are you?除了真人表演的對話,還可以讓學生利用玩具、木偶等自己喜歡的物品來表演木偶戲,自己幫配音,這樣效果也很好。學生們在說說笑笑、玩玩跳跳中,既感到輕松愉快,又達到了“動手又動腦”的目的。
情景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學生學習對話,一節課只有四十分鐘,主要時間應放在新授上,因此情景要簡單易行,只要對學生交際語言起到真正的輔助作用就行,不要為了創設一個情景浪費很多寶貴時間。在英語教學中創設完整的、逼真的、易操作的情景,能讓學生愉快地合作,自主地學習,從而真正培養學生學英語的興趣,實現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語言能力的目標。
二、如何進行小學英語情境教學
1.借助實物或利用多媒體實行情景教學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如用貧乏的語言講解新知識,學生記憶力不強,學習效果也不佳。所以,這時充分利用實物進行教學,既能調節課堂氛圍,也能加深所學內容,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學習“Look and learn”時,特意事先備好一些實物,諸如:copybook、tap e、story book、knife之類,放在一個大塑料袋中帶到教室。通過展示實物與相應的單詞,練習What’s this? It’a/an…Is a/an…?Yes, it is…No, it is n’t…等句型。也可以讓學生從袋中摸出一樣東西,用英語一問一答,答對了給些小獎品,這樣學習情緒逐漸高漲,學習興趣逐步提高。現代教學也不能停步在過去的黑板+粉筆的模式,而應適應小學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如掛圖、錄音機、幻燈機、電視錄像、計算機等設置情景教學。如用錄音機先錄下狗、貓等動物的聲音,結合課文內容的錄音,讓學生有聲有色地模仿這些不同動物的叫聲和英語朗讀聲,伴隨而來的是一片歡笑聲,整個教室洋溢著愉快的氣氛。
2.通過扮演角色,訓練口語能力
學生學習英語遇到的困難之一,就是英語課上缺少用英語的環境和場合。所以,教師在課堂上要努力提供情景,給學生操練的機會。表演能使學生熟練地掌握所學內容,增強運用所學句型的能力,提高口語的表達能力。如講授PEP四年級下冊Unit5 Let’stalk時,學完新單詞,學生預習一遍對話,三個學生自告奮勇做表演,一個扮Mom,一個演Amy,另一個是Assistor。兩位同學一同走進“服裝店”選購衣服、問價錢等。同學們輪流表演,教師也不時加入其中,同時教師鼓勵學生根據所學課文內容靈活自由地表演。這樣,能強化所學知識,又能進一步讓學生真正提高在交際中應用英語的能力。
3.利用有趣的故事創設情景,幫助學生建構知識
眾所周知,小學生都喜歡故事。因為故事的有趣性、豐富性符合小學生的身心個性特點和認知特點。英語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通過故事情節把小學生帶到情景中,體驗故事中人物的角色或身份,幫助學生在故事情景中體驗那份童真快樂,這有利于激發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增強小學生的學習動機,體驗英語魅力,最終建構語言知識。筆者聽過小學英語四年級的一節英語課,句型是“What’s the matter?I’m...”及表示感覺的形容詞“cold, hungry, thirsty, ill, tired, hot”。這位教師在課中引入了“賣火柴的小女孩找奶奶”這一故事情景,讓學生和小女孩一起經歷從I’m cold, I’m hungry,I’m thirsty, I’m ill,到I’m tired,夢見了和奶奶一起坐在火爐邊取暖、品嘗美味的食物感覺到I’m hot。學生們在教師的漸進引導下很投入,帶著同情和關心仿佛走進和小女孩一同找奶奶的童話故事中,在不知不覺中就學會了用英語詢問、表達的感覺,運用英語的能力得到了培養。
4.運用體態語,創設活動情景
低年級的學生好動,活動量大,在教學英語動作的單詞時,我就利用這一特點邊教邊做動作,讓學生也邊說邊跟著我做動作。如:jump,我就跳。run,我就跑。fly,我就做飛的動作。Dance,我就做跳舞的動作。他們學得輕松,我教得也輕松。等學生基本掌握之后,就讓學生上臺表演各種動作,學生對這種活動最感興趣,每個學生都能動起來、說起來,自覺主動地完成學習任務。積極參與面可達100%,學生學得快,掌握得也快。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英語教學的目的就在于要使學生愛學、樂學、善學。充分利用“情景教學”這一重要方法擴展教學形式,培養、維持和發展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英語教學的效果。因此,教師要通過多種激勵的方式,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大膽實踐、體驗成功的喜悅。
參考文獻:
篇9
一、深挖教材,導入新課
現如今,我國各個地區使用的英語教材都和學生的生活聯系非常緊密,而且也更能滿足學生興趣的要求。如家庭生活、朋友、文化、環境、社會生活等,教材內容大多數都是通過兒童喜愛的形式來表達,如故事、會話表演等,更好地將教材內容傳達給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優化教學過程,同時在實際生活中,要盡快讓學生用英語交流。
二、營造和諧、良好的教學氛圍
通常情況下,學生喜歡哪位教師,學生就會對這位教師所教的課程產生較大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傳授必要的知識和技能,而且還要正確處理好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與此同時,教師還要投入一定的感情來喚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如在上課之前,教師可以播放一首英文歌來緩解一下學生的心情,有利于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些學生會產生緊張的情緒。如果學生長期處于緊張的狀態,那么在練習說的過程中,有些學生甚至會說不出話來,從而記憶力會大大下降。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給學生必要的提示、鼓勵等都會讓學生輕松地學習,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三、采用多種形式來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1.分角色表演。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角色表演是不可缺少的,同時,這也是將所學知識轉化成交際能力的一個重要措施,學生也非常愿意參加。由于小學生都比較好動,而且在語言表達上又不受任何拘束,所以,角色扮演是提高小學生聽、說能力的最好方法。因此,教師應該抓住這一機會,創造一個良好的英語表演氛圍。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讓學生快速理解并掌握教材內容,可以安排學生分角色表演教材中的內容,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去體會人物的情感,從而加深學生對內容的理解。事實上,角色表演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交流平臺,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他們運用英語的能力。
2.合理運用游戲教學法。游戲教學主要以學生為主體,此教學模式需要所有的學生參與到活動當中,而并不是教師一個人進行的活動。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加入一些游戲,這樣一來,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游戲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又可以發散學生的思維,將傳統被動學習變為積極主動學習,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組織學生學習英語歌曲。在進行課堂教學之前,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英文歌,以此來活躍課堂教學,進而引出要學的內容,從而為新內容的講授做好鋪墊,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教師通過創設相應的情景來鍛煉學生的英語能力,從而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進行學習,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四、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教材中的文字、圖像、聲音等融合為一體,生動、形象地將教材中的內容傳達給學生,把學生的視覺與聽覺感受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可以學到純正的英語,彌補傳統教學工具中存在的缺陷,生動再現教材中的內容,同時,也能適應學生的好奇心和年齡的需求。教師在課前認真設計課件,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主,重點復習新學的單詞,將枯燥的單詞學習變得更加有趣味。
五、結束語
總體說來,在當代,小學時期是學習英語的最好階段。小學生在開始接觸英語課時,感覺非常新鮮。然而,小學英語教育和其他階段的英語教育有所不同,小學英語教育重點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在聽和說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現如今,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主要的教學模式為情境教學,而這種教學方式要求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特別是要注意形象情境與問題情境的創設,目的是為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熱情。在現實生活中,語言大多數都來自生活,因此,語言學習要接近生活。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心理與生理特點,科學、合理地設計教學內容,盡量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各種教學活動中,保持一個愉快的心情,從而輕松地學習,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經過實踐表明,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情境教學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龔雅琴,王華蓉.淺談小學英語情境教學的靈活性[J].新西部:下旬刊,2011(3).
[2] 孫懷進.小學英語情境教學淺談[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7(5).
篇10
2.1教學目標的差異性特征
我國職業教育中的英語教學作為基礎學科,與其它中高等教育受重視的程度有所差異。我職業教育中主要以職業技能為主要培養方向,英語基礎課程只作為一個輔助的學科,其價值取向上不受重視。從學校到教師,對英語的教學重視度都有待提高。而從當今社會發展趨勢來看,英語教學不僅能夠使學生成為有專業技術的專門人才,還能適應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成為多能的復合型人才。因此,提高英語學科在職業教育中的地位,充分認識到英語教學在職業教育中的重要性,對職業教育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英語教學在職業教育中必須符合職業教育的職業性要求,針對教學目標的差異性,進行英語教學目標的調整。
2.2教學內容的差異性特征
職業教育英語教學在教學內容上不僅要進行公告英語知識的傳授,還要針對職業教育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專門的實踐性的教學,為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在走向工作崗位能夠具有一定聽說讀寫的實踐能力。因此,職業教育的英語教學內容在教學內容公共性的基礎上還要針對個專業的差異性進行職業領域專業英語知識的傳授,實現職業專業技能教育和英語教學的相融合。這就要求職業教育中的英語教學要對專業的差異性進行不同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的設計,將英語和專業知識相結合,建立有專業特色的應用教學內容結構體系,實現英語和專業教學的相輔相成。
2.3教學方法的差異性特征
職業教育的英語教學方式要符合學生差異性學習傾向的特點,針對全體的多樣性和個體的獨特性設計多元化和個性化的教學方法。使每個學生在每堂課的都能得到英語知識的擴展。職業教育的應用性特點也要求職業教育的英語教學不僅要求學生掌握英語基本語法詞匯的知識,更注重聽說讀寫等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職業教育的應用教學要采取多元化的差異性教學方法進行英語教學的實施。
2.4教學評價的差異性特征
職業教育不同于其它中高等院校,英語教學的價值取向屬于輔助學科,二者的學員在英語學習基礎和學習態度以及發展空間上都有很大的差異性。因此,職業教育的英語教學評價因為評價主體的差異性特點也具有很強的差異性。在對個體的教學評價上要以人為本,不一概而論。在對學生的學習目標上,也要根據不同的層次水平進行分層次的教學評價,制定不同的層次學生能完成的教學目標以進行最后的教學評價。不用追求全體的一致性,而是使學生個體都能實現自我發展的目標。
3職業教育英語差異性教學的實施的途徑和方法
3.1教學課程的差異性設計
職業教育英語差異性教學的課程設計可以采取分級方法。即將英語教學課程內容以學生的個體英語基礎水平和學習能力以及學習態度差異進行課程分級。這種分級式英語課程設計以學生為中心,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目的,創造一種學生自主完成所選擇的課程級別的英語學習環境。這種教學課程模式在職業教育的英語教學中應用,對激發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具有很好的作用。分級課程的方法實施通常以學生的英語基礎和學習興趣為基本分級條件。對于英語基礎較好,學習能力強,成績突出的學生可以劃分為一個等級,對于基礎較薄弱,學習信心不足的學生可以劃分為一個等級,二者水平直接的學生分為一個等級。在此基礎上將某一階段內的英語教學課程內容設計成不斷進步的等級層次,將具體的知識點設計成學習任務讓學生自由選擇,并對所選的內容和等級負責。這種等級課程的設計在職業教育的英語差異性教學中使用,滿足了學員間個體素質的差異性,每個學生都能以自身的知識基礎進行課程學習任務的選擇和完成,實現了差異性教學的個性化特點。實施這種課程設計的方法,教師要注意不僅要考慮學生整體的綜合水平,還要考慮到個體間的差異,以制定合適恰當的等級層次。等級間的關系要逐級遞進,等級相連的同時還要在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有所提高和發展。等級中階段內容的層次設計也要有思維遞進的關系。使學生每往前走進一層都是前一層次的提高。對于任務類型也要進行多類型的設計,滿足不同學生不同興趣的需要。從而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達到全體學生共同進步的教學目的。
3.2教學模式的差異性設計
職業教育英語差異性教學中,可采用分層次教學模式和分組式教學模式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分層次教學模式即教師根據英語教學的任務目標,綜合學生英語基礎和能力的水平狀況將學生劃分為幾個層次,針對每個層次的綜合水平為其制定學習的目標。同時,同個層次的學生根據學習目標的不同再分成合作小組進行學習。這種雙分模式既有差異性劃分,又有合作性的組合,既滿足了職業教育英語教學中的差異性特點,又培養了學生進行互相協調合作的團隊協作能力。此種教學模式的實施,要求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的英語學習基本素質進行充分的了解,以便于將學生進行英語學習層次上的劃分。除了根據學生狀況進行學習目標的制定外還要對具體的實施效果進行目標內容的調整。另外,教師還要進行學習小組的合理分配,達到互幫互學,互助合作的教學目的。開展多邊型的活動,加強組員間,組組間的學習交流,實現英語知識的學習和運用。
3.3教學評價的差異性設計
篇11
一、Warming-up階段:靈活激趣,培養興趣
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way to success. 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現代心理學家之父皮亞杰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英國語言學家埃克斯利(C.E.Eckersley)也認為,英語教學中“趣味性”問題是一門不小的學問。興趣是中學生學好英語不可缺少的內在動力。而一堂使人學生感興趣的英語課,往往是從每節課的Warming-up環節入手。幾分鐘的Warming-up,運用得好卻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我會在每節上課之前叫學生大聲對自己說:I promise I will do my best . Never , Never, Never,Never give up. 進行熱身訓練。在這環節也可以輪流安排學生在課前的幾分鐘內進行Short play、Daily talk、 Making a guess、A spelling match、Singing a song、A chain word puzzle 等形式的活動,使學生在課前幾分鐘內快速集中思想,增強他們的自信,并活躍課堂氛圍。所以創設趣味性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Pre-task階段:創設情景,導入話題
2.1還原生活,創設情景
生活是語言的唯一源泉,一切語言都是彼時彼地對生活反映的產物。情景教學中往往可以結合教材中有關日常生活內容創設教學情景,如教室、操場、郵局、商店、電影院等典型的生活場景,引導學生進行“現場實況轉播”、“模擬現場”、等形式的英語交際活動。如教七年級下M8 Unit 1 I was born in a small village. 這一課時,模擬見面情景,用英語問答自己,家人,朋友等的出生日期,地點等進行情景會話練習。教七年級下M 2 Unit 1 We’re getting ready for Spring Festival .時,課前準備大量學生感興趣的這個話題的內容,在課上用英語向學生介紹,激發學生的興趣,隨后開展 “work in pair”的活動,引導學生把學到的英語知識運用到交際活動中去。
2.2利用圖畫,創設情景
如教八年級下M2 Unit 2 No one knew who I was .時,掛上這一課的掛圖,指導學生對這一掛圖的人物進行描述,進而對自己好朋友的描述,怎樣認識,怎樣建立友誼,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形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2.3發揮想象,創設情景
在學習教新標準英語七年級下Module 4 Life in the future教師可以給學生創設了一個情景:“二十年后,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未來的生活將會變成什么樣……” 情景給出后,興奮的學生積極暢想著自己未來的生活,枯燥的機械認讀,換成學生熱烈的討論和自由的想象。上臺表演的同學,能夠熟練地運用已學的句型If ... It will be ...介紹未來的生活,并加上已學過的一些寒暄、問候的話語,如Hello, Hi, How are you? Nice to meet you ...自主地完成了比較精彩的小對話。
2.4音樂渲染,創設情境
英語八年級上M5 Unit 1 You like western classical music ,don’t you ?先播放了一首著名的歌曲 “The Blue Danuble ”,這時學生被輕松優雅的樂曲所吸引,會唱的學生還跟著節奏輕輕的哼了起來,之后我說:We all enjoyed this music. It’s so nice and some of us can even sing, but do you know who sang this song? 有些知道的學生就說Strauss. 接著教師問: Where did he come from? 知道的同學爭先恐后的回答,然后再播放幾首曲子,問他們是屬于那種類型的音樂,西方的還是傳統的,各種類型音樂的特點是什么?自然而然的將學生進入了新的課程的學習。
三、While-task 階段:融入情景,交際操練
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是能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進行交流,這就要求教師不僅是向學生傳授語言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用英語進行現實生活交流的能力, 如:英語八年級下M5 Problems中的教學內容,Do you have a problem? Write to Diana at New Magazine ,and ask for her advice.一些學生寫下他們現在面對的煩惱和問題,一些學生或是教師自己充當知心姐姐的角色,替他們排難解優。讓他們真正融入情景中,真正的為他們面臨的困惑提意見和建議,使他們感到英語的實用之處。在真實情景對話中幫助學生迅速掌握所學的句型和詞匯,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四、Post-task階段:擴展情景,演繹對話
篇12
英語教學《大綱》規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設法綜合學生生活實際,創造交際活動情景。"據此,我在課堂上設計了很多情情景教學方法,以助教學。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教學藝術就在于設法引起學生的興趣,有了興趣就肯用全副的精力去做事體。"情境教學就是一種促使教學過程變成一種永遠能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能激發學生向知識領域不斷探索的教育方法。正如布魯姆所說:"成功的外語課堂教學應當在課內創設更多的情境,讓學生有機會運用已學到的語言材料。"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會探索、會學習、會運用英語。
一、表演情景,以趣激學
初中課本中不少課文可以進行表演:如《The Question of Pronunciation》《The Hane and the Torti se》《A Telephone Call》等。在教學中,我和學生一起利用一些實物、面具作為道具。創設一定的場景。如在學《What shall I do ?》時,我用課桌擺成街道,并掛起種種招牌。如"Hospital"、"Post Office"、"shop"、"Bus Stop"等。派幾名"警察"在十字路口"值勤"。通過表演不僅提高了學生們運用語言的能力,也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完成了學習任務。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實踐證明,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是在兒童期。教師要根據兒童的好奇心與模仿能力強的特點,在兒童接觸"A、B、C"的起始階段,充分調動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引發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欲望。
初中生是否對英語產生興趣,英語教師起著關鍵的作用。首先,教師要努力使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化,讓初中學生在課堂中感到新鮮、輕松,使學生喜歡英語課,喜歡學習英語。在教nose,ear時,教師走到學生中間,輕輕地捏捏學生的鼻子、摸摸學生的耳朵,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親切、和藹,并置身于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中;其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滿懷激情,以豐富的體態語言與面部表情,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在教單詞或句型時,我們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做相應的動作,即使是夸張的動作或朗讀語調,孩子們也會特別喜歡。"big"兩手張開畫個大圈,"small"用兩手指做個特別小的小圈,"strong"出示手臂,并鼓 起肌肉,"thin"做一個瘦的動作。學完單詞后,老師做出動作,學生就會說出這個單詞;教師還可以根據孩子好動的心理,結合游戲和兒歌教學,努力創設英語活動情境,動靜穿插,集中活動與分散活動穿插,吸引年幼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學會自主學習。對于中高段的學生,教師可以讓學生編排課本劇,進行表演,進行free talk,如讓學生利用每課的前五分鐘表演鞏固已學句子,具體做法是:學習小組表演對話,能說什么就說什么,說錯也沒關系。這樣就不會讓學生感到有說錯要批評的壓力。如:-- 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Jim.How are you? Fine,thank you.And you? I am fine,too.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盡可能讓每一個學生都有練說的機會,并鼓勵每一個學生參與教學每一環節,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二、情境內化,以爭促學
優質的英語課堂不能單以教師傳授給學生有效信息的多少來衡量,還要注重學生信息內化及運用能力的大小。單純直接的課堂教學乏味無趣,容易使學生感到壓抑,產生心理疲勞,阻礙學生對語言信息的內化。因此,教師要創設輕松活潑的教學情境,在情境中呈現新內容,引導學生在情境中自然地實現語言的感知、理解、內化、運用,并能因材施教,開發學生學習潛能,使其獲取成功的體驗。
在英語課堂中引入競爭機制,營造比、學、趕、幫、超的學習氛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掘學習潛能,提高他們的學習自覺性和思維水平,使學生體驗到競爭成功的喜悅。可以在課堂上采用比分制,開展學生個人爭優和小組比賽爭勝的教學形式,如在練習I'd like……句型中,在小組內展開競賽,比一比誰會的多。學生就會爭搶地說:I'd like some eggs.I'd like some milk……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情緒飽滿,團隊合作精神得以增強。更重要的是給學習優秀的學生創造了表現的機會,給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鋪墊了臺階,增強了他們的學習信心和動力,提高了課堂效率。
三、情境遷移,學以致用
語言是交際的工具,它具有實際性和交際性。實際生活水平是語言學習的試金石。英語的教學時空必須由課內延伸到課外,把學習遷移拓展到我們的生活中。教師要設法增加學生的語言實踐機會,幫助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創造英語環境,鼓勵學生大膽開口,敢于大聲和老師用英語打招呼,交談;鼓勵他們盡量用所學的常用表達方式和同學相互問候,對話。也可以開展各類英語活動,如英語角、英語演講賽、英語故事比賽等,為學生提供創造的機會,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大膽放手去思考、去探究、去體味。學生一旦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外實踐,必定會爆發出無限的創造力火花,必定能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既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又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使學生產生仿佛置身于英語世界的感覺,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積極地學習,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加深了語言信息輸入,產生語言內化,做到了學以致用,從而為初中學生進一步學習英語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篇13
一、情景教學法的特點
情景教學法也叫視聽法,是在聽說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教外語的方法。在聽說法的理論基礎上,情景教學法創設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學法。首先,情景教學法重視聽說,強調看,就是在外語課上教師應該利用各種手段創設與所學內容相符的情景畫面,讓學生邊看畫面,邊練聽和說,身臨其境地學習外語。其次,情景教學法也重視句型教學,它強調通過情景操練句型,操練在某一場合下一些常用的意思聯貫的句子,使學生掌握在一定場合下常用的生活用語。再次,應用情景教學法教學需要大量的準備工作。由于情景教學強調情景,所以教師得做大量的教具,為創設情景做準備。
二、情景教學法的優點
1.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教學藝術的魅力在于情感。情景教學法重視學生的情緒情感生活,集直觀性、啟發性、形象性、情感性于一體。情景教學的創設切合學生實際、切合教材內容、切合語言交際的實際,新穎而富于啟發性。教師在課堂上應調整對學生的情感,在舉上、眼神、語言上使學生感到和藹可親、可信,學生就會消除緊張恐懼心理,踴躍發言,變被動學習主為主動學習,為學好該科奠定了可靠的心理基礎。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如果一個教師關心、愛護、尊重學生,學生也會愛老師、尊敬老師,還會把對老師的熱愛轉移到他所教的科目上,他們也會對自己充滿信心。
2.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心理學家告訴我們,“注意”是學生認知客觀世界,獲取知識,發展智力和培養能力的基礎。因此,作為教師我們應該采取受學生歡迎的教學方法,努力把課教得形象生動,最大限度地減少和排除分散他們注意力的各種干擾因素。而情景教學法就是設法創設各種生動有趣,貼進學生生活的情景、畫面,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寓樂于學,寓學于樂;學有所樂,學有所得。
3.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情景中創設的語境是語言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環境,也是語言交際所依賴的環境。語言意義的理解,以及語言功能的實現皆需通過語境。情景教學法正是要想方設法利用各種手段為學生創設一種學習英語的語言環境。在相應的語言環境中完成教學內容,降低學生理解語言的難度。
三、英語教學中情景的創設
1.錄音材料的情景創設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
英語錄音材料能使學生在缺少自然語境的情況下模仿到清晰準確的語音發音,體會到抑揚頓挫的語調,感受輕重緩急的節奏,讓學生體會到說一口地道流利英語的趣味性與重要性。同時,運用英語錄音教材,可以使學生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及時得到事物的信息,達到化難為易的效果。這樣,就可幫助學生想象和理解,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交際能力。尤其是篇幅較長的閱讀理解,學生們通過聽力材料既可以正音,又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
2.運用體態創設情景使語義一目了然了
動作情景是教動詞時最簡單有效的教學手段。如教“drop”和“pick up”兩詞時,教師把鉛筆從手中滑落,說:“You see, I’ve dropped the pen.”接著對一個學生說:“Will you pick it up for me?”這樣,學生對這兩個詞的意義、用法就一目了然了。
3.模擬交際活動促進了學生對語言的了理解和運用
英語課是一門實踐課。模擬交際活動是為真實際做準備的練習活動。學生對英語結構和句型的掌握,經過模擬交際的活動,才能運用英語去建立和維系人與人之間的友好合作關系。英語教材提供了大量的會話材料,讓教師組織、指導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會話練習,實踐會話情景。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師生角色演示,對子練習,小組表演,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實踐言語的目的。
4.作業批改是情感輸出的載體
作業批語既能促進和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也能削弱和降低其學習的動力。它應是一種積極的催化劑。作業批語要生動活潑,因人而異,根據不同的情景而定。例如,對于作業態度認真且字體工整,作業認真卻有些錯誤的學生,教師可以用下面的批語:
I like your handwriting very much !
If only you were more careful!(我非常喜歡你的書法!如果作業再仔細點就更加好了!)
I am so glad you have made so much great progress in your exercises。(很高興看見你作業取得這么大的進步)。
對英語成績和作業較差的學生,批評要委婉。例如:
Would you hand in your homework on time next time?(下次作業要按時交好嗎?)
I am sorry to see that you did not use your head this time。(真遺憾,你這次作業沒有好好動腦筋。)每個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的特別關注,調查顯示,絕大多數學生喜歡鼓勵式批語。例如: Not bad in spite of a few mistakes!You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 now.(好極了,盡管有點小錯,但你已經很進步了。) Don’t lose your heart !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別灰心!失敗是成功之母。)不同的情景,不同的批語,達到不同的情感交流效果,能使學生大受鼓舞。
5.文化的熏陶幫助學生入境
每一種語言都有自己豐富的文化內涵。在英語教學中,結合教材適當地向學生介紹一些西方國家的文化背景和風俗習慣,在中西方文化的比較中讓學生了解一些英美文化常識,如就餐禮儀,接受禮物的習慣或節日活動,學習體現外國地理環境、生存環境、歷史典故、生活習俗、的習語等,相關習語如: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上帝幫助自助的人。”,也有Go to hell.“下地獄去。”這樣的詛咒,Pandora’s box 直譯為潘多拉的盒子,意思是“無窮的災難”。 love me, love my dog(愛屋及烏)。這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讓他們學會透析社會現象并洞察文化底蘊,提高對文化差異的敏感,使一些語言習慣在潛移默化中被接受和應用。那么,文章中出現諸如此類習語或固定搭配,學生們會感同身受,充分理解文章的意思并能正確運用它們。
6.優秀電影片段鑒賞利于學生模仿
優秀電影情節生動,內容接近生活,自然愉快,而且可以引起中學生的興趣。如在組織學生觀看《威尼斯商人》之后,我讓學生扮演劇中的角色,模仿其中人物的對白、語音、動作、語氣,來培養他們的語感。通過這樣的活動,使學生對劇中的角色必然能夠產生深刻體驗,于英語學有益處。
7.運用英語歌曲來設置情景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
運用英語歌曲不僅能渲染和烘托教學氣氛,而且也能穩定學生情緒,調整課堂節奏。比如,學到動詞過去式時,就播放“Yesterday Once More”這一經典名曲,這樣不僅鞏固了這一時態,又使同學們懂得昨日不會重現,懂得珍惜時間,有一舉兩得之效。除了播放現成的音樂、歌曲外,教師自己彈奏、清唱以及學生表演唱都是行之有效的辦法。關鍵是選取的樂曲與教材基調上、意境上以及情景的發展上要對應、協調。
著名的教育家凱洛夫曾說過:“感情有著極大的鼓舞力量。”使用情景教學,創設恰當的“此時此景”,就可以創造出一種讓學生感到輕松享受的氣氛,排除學生學習語言的障礙,提高學生觀察判斷、想象及創造等方面的能力,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只要在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上,注重對學生傾注真誠的愛,科學地進行各種各樣的情景教學,才能達到讓學生想學、樂學、善學的目的,讓我們的英語教學呈現一片艷陽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