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教學活動設計教案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二、活動目標
加強教師教學基本功訓練,引導教師認真學習現代教育理論,鉆研課程標準和教材,積極探索教法改革,促進教師業務水平提高。
三、參賽對象
一年級語文全體老師
四、參賽要求
1、選題要求:結合縣教研室大集體備課空白課時進行比賽,本次比賽課題定為一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第10課《比尾巴》。
2、內容要求
一般應包括以下基本內容:
第一、教材分析。所選教材的基本情況和基本特點;選擇該教材的依據和實際教學效果;教材的重點難點、結構體系;本課時所講授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等。
第二、本課時教學目標。體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三個維度。
第三、本課時教學的重點與難點。確定、分析本課時教學的重點、難點并說明依據。
第四、教法和學法。說明選擇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學生的學習方法及依據。
第五、教學過程安排。
第六、板書設計。
3、其他要求
(1)在教學過程設計時,要說明所設計教學環節的意圖及理論依據。
(2)教學設計中盡量體現先進的現代教育理念和思想,體現教師本人的教學理念和觀點。
4、截止時間
20xx年11月6日。
課堂教學特色教案(教學設計)要求:充分體現學科教學特點,充分體現新課程的理念,充分體現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有效結合,具有可操作性和說服力。
二、具體要求
課堂教學特色教案(教學設計),必須是本人認真設計的真實成果。在設計中要求做到《標準》、課程教學內容的有機整合,符合學生及小學學科教學實際,符合新課程改革精神,突出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特色。
1.特色教學設計應以課堂活動事實為基礎,貼近學生,具有可行性。
2.特色教學設計應對課堂活動作出具體敘述,能夠體現出教學思想、教學觀點、教學原則和有特色的教育技能。
3.所有報送的課堂教學特色教學設計,稿件文責自負,嚴禁抄襲,一經舉報或被發現抄襲者,將取消其參評資格并進行通報。
4.教學設計封面頁請提供以下信息:課題、年級、作者姓名、工作單位、
5.內容格式不作統一規定,但一般應包括(1)教材分析(2)教學目標(3)教學準備(4)教學過程與設計意圖等。
教學活動設計方案三一、指導思想
為進一步展示我縣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階段性成果,促進本縣中小學教師在教學思想、觀念、方式、方法以及主題單元教學設計和研究性學習教學活動的教學設計等方面的轉變和提升。特舉辦xxxx縣中小學教師優秀教學設計(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專項)評優活動。
二、活動目標:
以《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培訓教程(中級)》的內容,以單元設計為主題,采用中觀教學設計思維,加強信息技術在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內容、實施教學方案、開展教學評價中發揮積極的作用,促進教師的新課程理念向教學行為的轉化,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三、設計要求:
1、結合現行的課程內容,以信息化背景下的新課程教育理念為指導,強化以單元主題為主的中觀教學設計。
2、設計課型可以是常規課程,也可以是研究性學習課程。
3、一個主題中包含若干個專題。
4、設計模板參照《教育技術中級培訓教材》
四、活動對象:
所有參加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中小學教師。
五、時間安排:
1、3月在全縣教育信息化推進會議上作具體的宣傳、發動和布置工作。
2、4月-5月,教師認真設計教學方案,或對原有的作業進行修改后交學校教育技術能力培訓項目負責人。
3、5月下旬,由各校的教育技術能力培訓項目負責人組織,由各校主講教師從中推薦好的教學設計作品上傳。各校推薦的作品數量在10件以內,原則上涵蓋各學科。
篇2
Step 2. Sing a song: 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Activity 2:自主交流,鞏固提升
Step 1.請同學們在小組內用比較級和最高級說一說和同伴的身高體重等的對比。以下是你可以用到的句子,方框內的單詞可以替換。Hello,XXX, I am taller than you. My hair is longer than yours. I am
faster than you.
Step 2.聽一個小組的展示同學匯報,仔細聽,如果他們說得對,就說Yes.如果他們說的不對,就說No,并訂正他們的說法。
Activity 3:自主探究,合作生成
Step 1.在小組內討論并回答以下問題。小組內一問一答。
(1)What is the longest river in China? That’s
(2)What i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 That’s
(3)What is the largest city in China? That’s
(4)What is the highest city in China? That’s
(5)What is the longest wall in the world? That’s
(6)What is the highest palace in the world? That’s
(7)What is the saltiest sea on earth? That’s
(8)What is the longest river in the world? That’s
Step 2. Play a guessing game.觀看一個小組表演,然后回答以下問題。小組內一問一答。
(1)What is the fastest fish?
(2)What is the fastest runner?
(3)What is the biggest animal in the sea?
(4)What is the heaviest animal on land?
(5)What is the loudest animal?
(6)What is the tallest animal?
Step 3.在小組內安排三人合作表演以下對話。然后剩下的組員根據對話內容設計問題考大家。
組員1:Hello,I am the sun. I am a star. I am very hot. I am much bigger than the Earth. I am the biggest thing in our solar system.
組員2:Hello,I am the Earth. I am a planet. I am smaller than the sun. I am one of the hottest planets in our solar system.
組員3:Hello,I am the moon. I am very small. I am the smallest of the three. I am near to the Earth, I am far from the sun.
Step 4. 在小組里PK辯論,你喜歡在地球上生活,還是喜歡在太空上生活?正方:I think the Earth life is better, because 反方: I think the space life is better, because there is no gravity,
Activity 4:自主檢測,及時反饋
用所給詞的適當形式填空。每空一詞:
(1)The sun is (near) to the earth than the other stars.
(2)The Earth is much (small) than the sun.
(3)She is one of the best (student)in our grade.
(4)My hair is longer than
篇3
實踐證明,通過觀看視頻,同學們都驚訝于啦啦操特有的動感音樂、整齊有節奏感的動作、團隊的協作、隊形的變化、表演者的笑容(表現力)等。特別是看到精彩的部分,學生會情不自禁地拍手,甚至會感嘆:“厲害!”這就不難看出,學生感興趣了并希望自己也能參加這樣的表演和比賽。認知本身是一種令人驚訝、詫異和感到神奇的過程,能激發起高昂而持久的興趣。除了看視頻,給學生直接的視覺刺激外,教師積極的語言激勵也是必需的,如,“不能光羨慕別人啊,你也行的!”“只要同學們能認真學,可以和他們一樣厲害,甚至比他們厲害,不是每個人生下來就會,是不是?他們也是經過不斷地學習訓練才變得厲害的。”等。興趣的激發是好好學習的前提和基礎,有了興趣,學生就有了足夠的學習熱情。學生興趣的激發和保持則有賴于體育教師,實踐證明,想順利地將啦啦操引進學校,并開展得很好的話,主要在于體育教師的有效引導和有趣教學。
二、設計新穎的熱身活動
興趣的激發是前提,而保持學生的興趣則更具挑戰性。短短的幾分鐘準備活動也是激發和保持學生興趣的重要時段。準備活動應針對上課內容進行設計,那么,教師就要知道不同種類的啦啦操有著不同的特點,比如,花球啦啦操是要手持花球進行練習,強調的是動作的發力和制動;而街舞啦啦操則不然,就像大家了解的街舞一樣,街舞啦啦操就是將街舞融進啦啦操,加上各種隊形的變化而形成的,其不同于街舞的是街舞啦啦是團體進行的,而街舞可以一人進行表演和比賽。就街舞啦啦操來說,up-down的動作是重點,其強調的是各關節的彈動。那么每節課的準備活動都可以安排一個關節的彈動練習,并跟著強節奏的音樂體會關節彈動動作。剛開始練習時要進行一些簡單的彈動練習,最簡單的就是胸部的up-down動作,在街舞的練習中胸部的彈動也最為明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有難度的動作,準備活動的時候就可以先將動作提煉出來,以“游戲或是挑戰”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練習,這樣學生的興趣更高,更有學習掌握動作的要強心理,那么目的(掌握動作)就達到了。
三、安排游戲化的教學活動
游戲化的教學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技能動作的學習掌握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尤其是低年級效果則更為明顯。比如街舞啦啦操(小學規定套路)的第一段第一個動作,是人雙腿下蹲的同時兩臂胸前平屈上移,這個動作是雙手和雙腳進行的反方向的運動,很考驗學生上下肢的協調能力。在進行這個動作教學前,教師可以以“打氣筒打氣”引導學生進行“打氣球”游戲,一聽到是游戲學生就起勁,而且練習也更認真,通過游戲,學生體驗上下肢同時同向的運動。眾所周知,打氣筒打氣時是上下肢同時向上和向下運動,這跟我們的啦啦操舞蹈里的動作剛好相反,那么,教學時,教師直接示范正誤兩種動作,請學生仔細觀察對比并請學生發現不同之處,積極引導學生體驗正確動作。這樣能使得學生在明確錯誤動作的基礎上再進行正確動作的學習,效果顯而易見。像這樣從動作的本身出發,根據動作特點對動作進行取名定義的方法,在后面的動作教學中都有用到。這個方法能夠激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用已有的知識或是生活實際構建新知識,學生學習掌握起來更容易。利用這樣的方式、方法進行教學,學生興趣不減,還利于學生對動作的掌握。在學生掌握動作之后,通過設計“舞林大會”的比賽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展示和比賽,學生喜歡表現和比賽,這樣的展示性比賽,學生更是樂此不疲。因此,教師教學時要研究透教學內容,從教學的根源上激發學生熱愛啦啦操教學。
篇4
一堂課的好與壞,往往在學生進行輸出的時候,我們才會真正的發現學生吸收的如何?也只有在這個時候我們才能夠發現我們在教學設計中的許多的不足和差距,什么才是最適合學生接收知識的教學設計,我們來看看以下的幾個案例:
一、關注每個學生的眼睛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我們老師上課如果看不到閃閃發亮的眼睛,那就說明我們在無視學生,那么何談“以生為本”,下面就是一位老師的教學設計,在進行教學實施的時候,她就忽視了其他學生的“感情”,在進行了反思改進后是不是使課堂更加的有效了呢?
Unit3《What color is it?》
教學片斷:本周我們進行了第三單元《What color is it?》中第二課時的學習,其中在第二課時中有一個環節是對第一課時的一個鞏固和提高,我在聽同組老師的課時,發現老師是這樣設計和評價的:
老師要求:假如這是你的房間,你的朋友來到你的房間參觀,請用你所學的知識,把你的房間介紹給你的朋友們。
學生活動:六個同學一個小組開始討論,并且用到了所學到的句型:
―What is this in English? ―It is… ―What color is it?
―It is … ―Spell it, please.
教師評價:把全班十個小組分成三個大組,分別用A、B、C代表,然后從三個大組中各選一組進行展示,然后按照展示優劣給大組得分10、8、6。
課堂觀察:1.首先課堂上老師的要求是介紹自己的房間,那只需要一個同學介紹一下就可以了,所以有的學生可能會不太理解老師的意圖,很多中下游的學生會成為一種看客,或者叫做犧牲品,我有的時候發現因為初一的孩子們看到老師要加分,迫切的想展示,但是組里還有稍差的學生,所以很多好的學生就讓差的學生少說,一句或者半句。
2.活動場面看著很熱鬧,但是實效性并不是很強,第一目前他們所學的對話的水平,基本都是機械的簡單的操練,并沒有多少創造,而且展示出來的結果基本上都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因為場景設置的本身就是假的。
反思改進:
老師的要求: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新的句型:―What is this/that?―What color is it?等等,請大家結合第一單元所學到的問候語,兩個或三個同學編一個對話描述一個我們教師的物品以及他們的顏色。學生活動:小組里兩人或者三人合作,就像是朋友見面自由聊天一樣,介紹班級物品。
二、走進學生的心靈
其實在課堂實施的時候,老師的水平都是差不多的,那么為什么有的學生就能夠在某個老師的課堂上學得好,有的學生在另外老師的課堂上就學不好呢?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老師的心沒有和學生一起跳動,那么來看看下面這位老師是不是和學生一起跳動了呢?
Unit5《Is this your sister?》
教材分析:六年級(上)第五單元《Is this your sister?》復習課。
語言目標及功能:學會運用陳述性的語言,介紹自己或他人的家庭照片。
任務設計:根據本單元的復習目標,我設計了一個小組合作任務:Where is your parent? Who are they?,要求學生根據以下的語言模式,兩兩合作相互介紹自己的家庭照片:
―Hi, I’m____. ―Here are ___ photos of …./Here is a photo of ……
___and ___are in the first photo. These are my …
In the next picture are my … These …are my … I love my family.
操作過程:T:請根據你的合作伙伴的介紹,選擇一張你伙伴的家庭照片進行展示,這樣不但可以練習Here be…句型,還可以練習到his/her這樣的形容詞性物主代詞。
學生似乎是聽懂了,拿著照片開始相互介紹,教室開始活躍起來,大約三分鐘后,我停止了學生活動,但是居然沒有人進行展示。
教學反思:我認為沒有學生主動展示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沒有準備好,第二就是老師沒有明確自己的任務要求,導致學生雖然在說,但可能自己也不知道是否符合老師的要求,第三就是老師沒有給與一定的示范或者將任務分解,由易到難,老師應該耐心的給學生指導或者示范,這個很重要。
教學改進:在第二班級上課的時候,我將自己的任務進行這樣的細化:1.首先在進行這樣的任務之前,讓學生先熟悉句型,在小組里進行對于自己的家庭照片的描述。2.任務布置之后,我和一個同學進行了model示范,先我們兩個互相介紹自己的家庭照片,然后再用別人的家庭照片進行介紹。
效果:用時5分鐘,在進行展示的時候,有一半的學生積極的舉手進行展示,而且很流暢。
最后想說的是,其實我們每天都在談”以生為本”,課堂“翻轉”,如何能夠真正的做到呢?只有我們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翻看自己的實際教學,才會真正的意識到,“口號”只會誤導越來越多的老師,只有在實際教學中改變自己的教學設計,改變自己的課堂教學,才會真正的實現。
篇5
1、學習正面人物的畫法,復習背面人物的畫法。
2、合理安排畫面,體現游戲的快樂場景。
3、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繪畫,體驗合作繪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油畫棒、畫紙
2、教師范畫
活動過程:
一、出示手工剪紙手拉手做游戲的作品。
1、出示手工作品,沒有完善好作品
教師:你們瞧,鐘老師今天帶來了什么?你們還記得嗎?(小朋友手拉手做游戲)我們來仔細看看這些小朋友是怎么樣手拉手做游戲的?(引導幼兒觀察手拉手做游戲的人物動態)
2、示范裝扮拉拉手做游戲的作品
教師:你覺得這手工作品漂亮嗎?我們可以把它打扮的更漂亮!我們一起來試試,看看怎么裝飾起來更漂亮!(教師用油畫棒在黑板上示范,把手工作品添上表情,頭發。學習畫人物的表情)
教師小結:這件作品,手拉手做游戲看起來真漂亮,添上表情,裝飾好后更漂亮了,我們畫畫的時候也可以像打扮這些作品一樣,用不同的方法裝扮漂亮。
二、教師出示范畫,教幼兒如何畫人物動態
教師:老師這里也帶了一幅畫,畫的是小朋友手拉手做游戲的故事。
教師:我們共同閱讀怎樣畫出來的呢?(教師引導孩子仔細觀察畫面中的人物動態,并示范畫出來)
教師:我們共同閱讀這些人物是如何畫出來的。
(教師示范人物的正面畫法和反面畫法)
教師小結:看了拉拉手做游戲畫面,小朋友們平時也會和小伙伴一起做游戲,你們開心嗎。
教師:今天我們也來畫一畫,把我們拉手做游戲時的情景畫出來,畫畫的主題叫做“拉拉手做游戲”。
三、發放繪畫材料,畫紙、油畫棒。
1、教師:小朋友們畫之前我們要先想一想我們平時和小伙伴們做游戲的情景,然后再開始畫。
2、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幼兒注意顏色搭配,和畫面布置,引導幼兒豐富畫面。
教師:我們畫畫的時候,可以把畫面裝扮的更漂亮,把你畫的故事添上場景,這樣你的畫面就會更漂亮了。
3、教師對畫的好的一些畫進行點評,指出優點和不足之處,讓幼兒更有喜歡畫畫!
4、請畫的好小朋友把畫貼在外面的墻上。
5、活動結束,整理桌面。
大班美術教學活動2活動目標
1.用繪畫表現自己與老人的情感聯系,進一步產生關心、幫助老人的意愿。
2.向老人贈送自己的作品,體驗愛心交流的快樂。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油畫棒、白紙。
活動過程
一、說一說。
家里有老人嗎?你是怎么稱呼他們的?
你在家幫助老人做事情嗎?你做過哪些讓老人特別開心的事?
老人們忙碌了一輩子,現在年紀大了,需要我們主動去幫助他們,關心他們。比如幫爺爺拿報紙拿老花鏡,或是向他們主動問好,親親他們,聽他們說說以前的故事……雖然都是些小事,但老人們肯定會很開心,很滿足的。
二、畫一畫。
送身邊的老人一幅畫:左邊是我,右邊是老人,中間連著一條愛心彩虹,每種顏色都代表一個心愿。
幼兒作畫,要求畫出人的不同特征以及彩虹的七彩序列。
三、送一送。
啟發幼兒說說:準備把這張畫送給誰。
幼兒將“愛心彩虹”畫帶回家,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把自己對老人的心愿記錄在每一條“彩虹”上,最后將畫送給家里的老人或年老的親戚。
大班美術教學活動3活動前評析
秋季是橘子豐收的季節,近段時間,孩子們的午點總是吃橘子,孩子們剝下來的橘子皮總愛在手里把玩兒,于是就產生橘子皮的創意活動。
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人格、創造性思維和實踐能力。創造力是人的整體素質的核心。每個人天生具有創造的潛能,但這需要后天的培養和誘導,需要老師、家長提供充分的發揮其潛能的機會和情境。這先天的創造力是在生活和成長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所以教師不能把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只放在教學活動中,還應抓住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進行教育,為他們營造輕松自由的情境,讓孩子們愉快自如地充分發揮他們的創造潛能。在一日生活中我抓住了吃午點這一細節,利用橘子皮讓幼兒發揮想象,并進行創造活動,是幼兒的創造潛能得以挖掘和表現。
活動目標
1、利用午點后的橘子皮進行手工創造,發展幼兒的發散思維、聚合思維,訓練幼兒的手腦協調性,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2、發展幼兒的合作能力,培養自信心。
活動準備
1、午點橘子2、剪刀、雙面膠、水彩筆、作業紙、小棍棒等
活動過程實錄
1、引導幼兒觀察自己手中剝下來的橘子皮。
老師:孩子們看一看自己剝下來的橘子皮像什么呢?
幼兒:“像一頂帳篷,給小螞蟻、小蚱蜢住”“像一只烏龜”“像一只小鳥在飛”“像一頂帽子”“像搖籃”“”像荷花“向小碗”……
2、創意活動
(1)引導幼兒相處辦法用橘子皮進行創意。
老師:你們想得非常好,說得也很棒。那我們怎么讓爸爸媽媽和小朋友也能看到或聽到呢?
幼兒:“用橘子皮做成畫”“把橘子皮做的畫編成故事講給爸爸媽媽和小朋友聽”“可以做成玩具讓小弟弟妹妹們玩”“老師我們用筆畫下來”“用膠粘在紙上”“用大頭針釘在吹塑板上”......
(2)幼兒討論創作橘子皮畫所需要的物品。剪刀、彩筆、背景紙、小棍等。
(3)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想象大膽創作。啟發幼兒使用多種材料、采用不同的表現手法。
子昊小朋友用橘子皮拼出兩只展翅飛翔得小燕子,美滋滋地拿給我看。我問他兩只燕子去做什么?他沒有回答,若有所思的樣子,一會兒,他在紙上就畫出許多內容,并講給我聽:這是大樹,這是燕子得窩,窩里有它們的孩子,在等著吃飯,它們得爸爸媽媽帶回來許多好吃的東西。還有太陽、小草和小花他們在高興的笑著。一幅美麗的圖畫,一個動聽故事被子昊創編出來了。
南南把背景紙畫成了一個古怪得城堡,城堡里面全市隧道,他說這是迷宮,迷宮上面插著幾面旗子,一個橘子皮拼成的古怪人,他說這是好人,很勇敢,他在抓壞人,壞人鉆進了迷宮。多麼富有想象力呀!
園告訴我她有一頭豬和一條魚。我問她:豬和魚都應該生活在哪里?于是她用彩了筆添畫了池塘,里面有螃蟹、小蝦、水草和橘子魚玩耍。豬的旁邊添畫牛在幽閑地吃草,最遠處還有一座小房子,那是牧童的家。瞧,多美的一幅風景畫啊!
平時最活躍的龍龍玩得更開心。只見他站在桌子旁邊,頭上扣著橘子皮剪成的當廚師帽,他用橘子皮做成四個小碗里面放有細碎的小橘子皮和碎紙屑,手里擺弄著一邊眉飛色舞地講著:“這是一盤京醬肉絲,這是一碗面條,這是兩碗米飯.....”。原來他正陶醉在做廚師的快樂中。
菁菁小朋友正在用橘子皮做一只非常可愛的小烏龜,用四條短腿在爬行,半圓的橘子皮正好做小烏龜圓鼓鼓的大貝殼,四塊小的橘子皮做腿,還有頭和尾巴,活靈活現。她在創作一個有關烏龜的新故事。和她長得一樣得雙胞胎妹妹也在做著同樣得創意作品。
璇璇用橘子皮做了一鍋香噴噴的飯菜,里面有肉、菜、米,又用紙剪、折、粘作成一個精美的小爐灶,還有打火的旋扭,可以玩娃娃家的游戲了。
佳琦舉著她的作品正在給大家講解:“我的是雙層的,是用兩個橘子皮,剪的細細的,然后用筷子穿在一起做成的,你們看,多漂亮!!”
3、橘子皮畫展覽
(1)指導幼兒根據所選材料的不同,分類張貼或擺放作品。提醒幼兒注意擺放張貼的位置要適合參觀者觀看。
(2)先向伙伴介紹自己的作品,再邀請其他班級的小朋友參觀展覽。自己當小小講解員,向參觀者介紹自己的創意。
4、活動延伸
在家中和爸爸媽媽一起創作更多更好、不同的橘子皮作品,帶來和大家分享。
本次活動我抓住日常生活中一個小環節,利用生活中的“廢品”---水果皮---幼兒感興趣的東西,對幼兒開展的一次創造性的活動。在活動中我作為教師扮演著幼兒行動的“支持者、引導者、促進者”的角色,在活動中老師為孩子營造了一個輕松、自由的情境、氛圍,激起了幼兒發散思維的迸發。
從這一活動中可以得到啟示:作為教師不僅要重視課堂教學,還要注重一日生活的各個細小環節,注意各領域課程相互融合,以求限度地激發幼兒潛在的創造力。“老師要善于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善于挖掘偶發事件中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老師要利用游戲、教學、生活各環節提供合作機會。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同時,利用家庭教育資源,加強合作,了解教師的教育意圖,使他們理解“寓教育于一日生活”的價值和做法。
幼兒通過大腦的思考、判斷、篩選把自己的想象借輔助材料變成了一幅幅精美的圖畫,有趣的故事,可愛的玩具,一幅幅作品使幼兒的個性得以發展和張揚。這一過程使孩子們充分獲得了創造的成果,體驗了創造的樂趣,孩子的創造力得到了升華。同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創造性,這也是發散思維到聚合思維的發展過程。
在創造過程中每一個孩子都體驗到創造的快樂與成功。都認為自己的作品,自己是最棒的!
杜威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做為教師要樹立新的教育觀、課程觀,要善于撲捉幼兒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機,對幼兒實施教育。這位老師就是這樣做的。
《綱要》中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教師從幼兒熟悉的生活環節入手,從幼兒日常生活接觸到事物入手,來培養幼兒的創造力,更容易激發幼兒的創造。教師為幼兒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幼兒的創造角度不同,作品各異,教師能夠傾聽每位幼兒的創作思路,接納每一件作品,鼓勵幼兒個性的張揚,使每位幼兒都能體驗到創造后的成功。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上再一次加深自信心的烙印,讓每一個孩子都感受到“我是最棒的”!
大班美術教學活動4【活動目標】
1、欣賞國畫《葫蘆天牛》,了解葫蘆的基本形狀,感受中國畫獨特的韻味。
2、繼續嘗試簡單的構圖方式,表現出疏密、濃淡的變化。
3、保持良好的繪畫常規。
【活動準備】
1、幼兒已認識過葫蘆。
2、課件:各種葫蘆連著藤蔓的照片和國畫作品,葫蘆圖片。
3、國畫工具材料。
【活動過程】
1、教師播放課件,師幼一起欣賞各種葫蘆的照片和國畫作品。
(1)師:圖上有什么?是什么樣子的?什么顏色的?照片上除了有葫蘆,還有什么?是什么樣子的?藤是什么樣子的?有幾個葫蘆?是怎么構圖的?
(2)教師小結:葫蘆是長在藤上面的,藤上有葉子,葉子像手掌一樣。藤是相互纏繞的,有的粗,有的細。葫蘆和葉子的布局有疏有密,有高有低。
2、師幼共同討論葫蘆的創作方法。
(1)師:今天我們要畫葫蘆。你知道先畫什么?藤怎么畫?葉子又怎么畫?葫蘆呢?用什么毛筆比較合適?
(2)教師小結:可先畫葉子,再畫葫蘆。用提斗側鋒三五筆畫出一片葉子;用提斗按著轉兩筆畫一個圓(上面的圓小,下面的圓大),上下兩圓累加即成一個葫蘆;用小號筆濃墨、中鋒勾葉脈,畫藤。
3、幼兒創作,教師巡視,鼓勵幼兒先想好構圖方法再動手繪畫。
創作重點:先畫葉子,注意葉子的大小、濃淡、重疊變化;再畫葫蘆,有大小、高低、顏色深淺變化;最后再點蒂,勾葉脈,畫藤。
4、展示幼兒作品,鼓勵幼兒發表自己的見解。
師:你喜歡哪幅葫蘆圖?為什么?你是先勾葉脈還是先畫葉子的?
欣賞、評價應側重于葫蘆的造型和整幅畫的構圖。
【評析】
絲瓜、葫蘆是“藤蔓植物”主題活動的代表。這兩個活動著重讓幼兒了解藤蔓植物的長勢和疏密的構圖方法。教師可引導幼兒遷移此經驗,繼續嘗試繪畫葡萄、黃瓜、紫藤這些植物,為下一節活動的開展做好鋪墊。
大班美術教學活動5活動目標:
1、通過漫畫作品《最后一個蘋果》激發幼兒對漫畫這種夸張幽默藝術的感受力,體驗詼諧的樂趣和幽默的生活態度。
2、培養幼兒嘗試用不同的幽默語言(肢體語言、表情語言、口頭語言、繪畫語言)表達自己的能力。
3、初步了解漫畫的簡單知識和表現技巧。
4、感受繪畫的趣味性,體會創作的快樂。
5、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服裝、手杖、果樹、畫筆、繪畫紙等
活動過程:
一、律動導入,引起興趣
幼兒律動《表演者》,在詼諧輕松的音樂聲中,幼兒做漫畫中幽默動作編排的律動。
二、展開欣賞漫畫
1、初步認識漫畫:(出示多媒體課件)
教師:小朋友們玩得開心嗎?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幅畫和一幅照片,請小朋友們看大屏幕。出示父與子的圖片和父子生活照
提問:(比較)哪一幅更好玩兒、更有趣兒?
教師:這種好玩兒、有趣兒的畫就是“漫畫”。
這一對漫畫里的老爸和兒子平常經常碰到滑稽可笑的事情,咱們來看一看他們今天又碰到了什么事兒呢?
2、逐幅欣賞漫畫:
第一幅:(出示圖片觀察)
教師:(提問)這幅畫中有什么?兒子手里拿著什么?老爸在干什么?為什么晃樹…?(啟發表演)咱們一起來學學老爸撅著屁股晃樹的樣子吧!看誰更像漫畫中的老爸。
第二幅:(提問)除了晃樹能得到蘋果,還有什么好辦法呢?
兒子想出了好辦法(出示圖片),結果手杖砸在了哪里?老爸被手杖打中腦袋的樣子好笑吧?
(啟發模仿)做一做我們看一看?(出示蘋果樹道具,幼兒表演,做模仿動作)
第三幅(提問)沒拿到蘋果,老爸很不甘心,老爸又有了什么辦法了(出示圖片)天,好可憐的蘋果樹(幼兒模仿蘋果樹的樣子)
第四幅:(提問)急中生智的爸爸又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什么好辦法?(出示圖片)請幾位小朋友脫靴打蘋果。
第五幅:(出示圖片)哎呀,蘋果沒打著,靴子又掛在了樹枝上,老爸又在忙什么?
請小朋友到前面,學一學老爸用手杖打靴子的樣子。
第六幅:(提問)靴子好不容易掉下來了,折騰了半天,結果怎么樣?(失望地走了),不料這時候……?
(出示動畫)(旁白)哎呀,白忙活了!
3、談話:老爸和兒子雖然沒拿到蘋果,但卻想出了這么多有趣的辦法,大家一起來說一說用了哪些辦法?
教師小結:小朋友看了這幾幅畫有什么感覺?這種好笑、幽默的畫叫什么?請小朋友重復“漫畫”這個名字。漫畫最早在中國是沒有的,是從國外引進來的。
4、完整欣賞:(完整配樂講述)
教師:小朋友,今天咱們看到的這組漫畫名字叫做《最后一個蘋果》,下面咱們和老師一起一邊說一說,一邊表演好不好(師幼隨音樂共同表演漫畫故事)
5、加深理解:(切換大屏幕)
講述:剛才小朋友表演得非常好,那么小朋友們你們遇到過什么的好玩的、有趣的故事,咱們來講一講好么?
三、創作漫畫:
1、教師:(引導創作)小朋友們講了那么多好玩兒的事兒,咱們也來創作漫畫吧!不過,小朋友們要注意,漫畫里的形象是很好玩兒、很滑稽的,(出示黑板,簡單引導漫畫形象的繪畫技巧。
篇6
基于問題的教學法是構建主義教學理論的一種具體應用。20世紀美國西余大學醫學院率先嘗試基于問題的教學。1969年,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創立以問題為學習基礎(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學模式。基于問題的教學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方式,它主要具有以下特點:以問題為焦點啟動課程,學生根據對問題的理解開展調查、進行探究;教師的角色不再是提供知識,而是創設問題情境,通過提問等方式引導、促進學生進行學習。基于問題的教學法創始于醫學院,所以,美國大部分醫學院已不同程度地采用PBL教學法。傳統教學中教師以自己的看法及課本現有的知識來單向灌輸給學生,這種灌輸式教學,面面俱到地把知識倒給學生,學生并不能真正地消化,也失去了咀嚼消化的胃口和主動學習的動力。由于學生不用費力思考就接受了現成的知識,學生思維力、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并不能得到培養。為使學生自主構建知識,改革傳統教學模式,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下面我們以剛體教學為例,設計了基于問題的探究式學習的教學,通過問題引導激發學生的自主意識,進行發散與創新思維活動。
一 教學目標與方法
教學內容為剛體的力矩。教學目標是實現對學生知識和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創新思維和能力的培養。知識目標是學生通過探索得到對力矩概念的理解;能力培養目標為通過基于問題的探討,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問題意識、合作意識、探索欲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模式是在問題引導下通過探索活動,學生自主構建知識。教學方法為學生動手實驗探索、討論,教師啟發引導。教學工具有PPT、彈簧測力計、尺、線、膠貼、掛鉤、角規、選項牌(標有字母與班號、學生序號)。
二 教學方案與實踐
事先布置預習任務,設置自我學習檢查問題。
1.零力矩情況的討論
由于學生對質點力學有較為扎實的基礎,所以,這里通過對比的方式引入問題,讓學生思考,也就是在課程開始用力對質點運動狀態的影響入手,提出第一個問題:有力一定能夠改變剛體的轉動狀態嗎?給學生時間討論與思考。
開始對零力矩討論。首先提示學生:若力對剛體的轉動狀態有影響,稱該力有力矩。用淺顯的語言說明什么是零力矩,通過對實際問題的討論,讓學生明確什么是零力矩,從而建立起對力矩概念的初步感性認識。針對相對轉軸是否有力矩設計實際問題,讓學生通過身邊的實物進行分析探討,如施力方向平行于門軸或與門軸相交,該力相對門軸是否有力矩?對于與相對定點力矩學生不大容易理解,所以先以點為軸轉動的桿為例,怎樣施力相對定點有力矩,怎樣施力無力矩?然后引入質點轉動問題中的零力矩情況,如地球所受太陽引力相對太陽中心有無力矩?
提示學生用手邊的書、教室門、筆等物品,讓學生相互討論與思考。幾分鐘后讓學生用選項牌顯示自己的答案(通過選項牌教師掌握整體學生思維情況、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同時也可掌握學生的出勤情況),鼓勵學生自由發言,讓持不同意見的學生發言表述自己對問題的分析與結論。教師不急于給出正確答案,而是通過實際操作引導學生排除錯誤,然后再讓學生舉選項牌,如果都選擇正確答案或正確率在95%以上(課下對另外5%的學生進行幫助與引導),顯示正確答案。引導學生總結討論力矩為零的情況。
2.力矩的影響因素分析
首先對學生自我學習效果進行問題檢查,讓學生結合測力計或通過教室的門親自體驗不同點與不同方向施力以推動門,比較施力的大小,以上述同樣方式進行討論,引導學生總結力矩的影響因素:力矩與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點有關系。
3.力矩表達式構成分析
首先提示學生:若兩個力對剛體的轉動狀態影響相同,稱為力矩相同。若施加在剛體上兩個有力矩的力,使得剛體保持靜止,稱二力矩大小相同。
以教室的門為對象,在門的不同位置上同時施加不同方向的兩個力,并使門保持靜止,測量力的大小、方向與力的作用點的位置,同時讓學生展開討論力矩的表達式該怎樣構成。為使實驗得出正確結果,須保證單獨一個力存在時,能使門轉動。
學生報告所測量力的數值,并比較兩個力的大小。為克服摩擦力矩所產生的影響,所施加力的大小要保證若單獨施力門能夠轉動,同時施加不同方向和不同作用點的兩個力,使門保持靜止,使兩個力對門的轉動效果影響相同,說明兩個力矩的大小應該相同;同時引導學生得出用表達式表示的結論。
引導學生結合角加速度的概念,用類比的方法,探究力矩的正確表達式。
參考文獻
篇7
教學目標:
1.能在與正方形的比較中認識長方形。
2.初步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之間的轉換關系
教學準備:
1.神奇口袋一個,內裝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若干。
2.每個幼兒一張方形紙,正方形的邊長與長方形的紙的寬度等長。
3.《幼兒活動材料》每人一本,彩筆若干。
教學過程:
一、感知長方形
1.出示神奇口袋,請幼兒邊說兒歌邊摸口袋,告訴大家自己摸的圖形名稱。
2.讓幼兒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長得有點像,長方形就像伸長的正方形。
二、在操作中比較正方形和長方形
1.讓幼兒找出正方形的紙,用對折的方法比較正方形的四條邊,四個角。
2.讓幼兒找出長方形的紙,讓幼兒用同樣的方法比較長方形的四條邊,四個角。使幼兒在操作中發現長方形的特征。
三、導幼兒發現正方形和長方形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1.引導幼兒總結出正方形和長方形都有四條邊,四個角,四個角一樣大。
2.運用折紙的方法,請幼兒將正方形對折出長方形(三角形除外),長方形變成正方形,進一步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關系。
四、連連看看
1.指導幼兒做畫冊上的練習,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的發現。
教學建議:
1.在摸圖形時可以告訴幼兒XX圖形是長方形。
2.引導幼兒發現周圍環境中有長方形特征的某些物體,建議家長幫助幼兒尋找。
日常活動與教育
1.可在智力角區里玩《圖形接龍》的游戲。
2.在美工區中玩《圖形拼圖》粘貼的游戲,讓
幼兒自己動手把彩色的幾何圖形進行自由粘貼成各種物品,進一步激發幼兒對圖形的興趣。
游戲寶庫:
《小動物找家》
目的:復習幾何圖形
準備:在場地上布置四種小動物的家,分別用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表示,每一位幼兒一個幾何圖形的項鏈或胸卡。
玩法:老師扮“老狼”幼兒扮“小動物”。告訴小動物老狼在5點鐘要來抓它們,然后“大舅灰狼”往前走。“小動物”一邊喊“老狼來啦”一邊模仿動物走路。灰狼從1點鐘開始回答,按順序報到5點鐘時,就回頭抓“動物”。“小動物馬上按圖形找自己家。找促家的小動物被大灰狼抓去,停止游戲一次。
游戲建議:
1.幼兒可以換圖形
2.“大灰狼”也可請幼二來扮演
《擺火柴棍》
目的:
1.擺三角形,四角形。2數火柴根的根數(或用棉簽代替)
玩法:
1擺三角形和正方形,知道三角形用三根火柴,正方形用四根火柴
2.擺各種有趣的幾何圖形如:正方形,菱形,梯形等等并數出火柴的根數。
.
另附兒歌:神奇口袋
神奇口袋真神奇,
篇8
教學內容:小手比一比
教學目的:1、教幼兒認識1——3的數字形。2、讓幼兒能用手指頭表示數字1——3。
教學準備:1、卡通數字1——3。2、1——3的大數字卡以及相應圖片。3、魔術口袋以及小水果。
4、小數字卡片1——3幼兒人手一套。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用歌曲引出課題
:教師唱自創歌曲:“一象鉛筆細又長,二象小鴨水中游,三象耳朵聽聲音,我們請他們來做客。”請出數字寶寶1、2、3。那么數字寶寶是不是象歌曲里唱的那樣象鉛筆、小鴨和耳朵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二、基本部分:
1、請出數字寶寶,用數字和圖片相對應,讓幼兒看看數字是否象歌曲中唱的一樣,加深幼兒對數字的理解和記憶。
2、游戲:我出幾你念幾。教師隨意出示大數字卡,讓幼兒念出卡片上相應的數字。
3、用手指表示數字:教師:現在請小朋友伸出你靈巧的小手,告訴我你的小手都有那些本領?(幼兒自由回答)那么你會用小手表示1、2、3嗎?教師帶領幼兒用手指表示1、2、3,同時糾正幼兒的錯誤手勢。
4、游戲:我來說,你來比。教師說出數字,幼兒用手指來表示。同時也可以選擇幼兒擔任小老師。
篇9
Picture Book "Grandpa Must Have a Way" Comprehensive
Teaching Activities Program Design
HU Caiyun, TIAN Xin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Tangshan, Hebei 063000)
Abstract Illustrated features meet the age and mental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a great attraction for young children,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irreplaceable educational value. In this paper, picture book "Grandpa must have a way" illustrate how to "3-6 years old children's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guide" is based on the use of picture books to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teaching activities.
Key words large class; picture book; comprehensive teaching; activity design
繪本《爺爺一定有辦法》能夠促進大班幼兒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各方面的發展。從健康領域看,促進了大班幼兒身心狀況的發展,能讓幼兒在困難面前情緒安定愉快并對不斷成長變化的自己以及環境具有一定的適應能力。在動作發展方面,通過美術活動能提高大班幼兒的平衡能力和手的動作靈活協調能力。從語言領域看,此繪本能夠發展大班幼兒傾聽與表達能力,語言活動《我和爺爺的故事》能使幼兒認真聽并能聽懂常用語言,愿意講話并能清楚地表達。在閱讀與書寫準備方面,可以促進大班幼兒喜歡聽故事、看圖書,提升閱讀理解能力和書面表達技能。從社會領域來看,幫助大班幼兒在人際交往中能夠做到自尊、自信、自主,在社會適應方面遵守基本的行為規范。數學活動《體驗面積守恒》讓大班幼兒對數學有了認知,感知生活中數學的有用和有趣和感知形狀與空間關系。從藝術領域來看,音樂活動《美妙的聲音》能使大班幼兒喜歡欣賞多種多樣的藝術形式和作品,喜歡進行藝術活動并大膽表現。
1 語言活動: 我和爺爺的故事
活動目標:(1)認真聽并能聽懂常用語言,提升閱讀理解能力。(2)能圍繞一個主題談話,愿意講話并能清楚地表達。(3)愿意與人交往,并體會爺爺在縫制毯子、外套、背心、手帕、紐扣時心中充滿無限的愛,體會爺爺和約瑟之間的濃濃親情。(4)愿意想辦法解決問題,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活動準備:繪本圖書的幻燈片、小老鼠故事縮印頁
活動過程:(1)導入:引導幼兒討論爺爺都給他們做過什么玩具或者是物品?當這些東西舊了或者破了的時候爺爺的解決辦法?(2)帶領幼兒閱讀繪本《爺爺一定有辦法》。(3)和幼兒回顧這個故事,看看爺爺把一塊普普通通的布料都做成了什么?(毯子、外套、背心、領帶、手帕、紐扣),提問幼兒:約瑟為什么舍不得丟掉這些東西?(那是約瑟的成長記錄,也包含著爺爺對她的愛。表達愛的方式不一定是無條件滿足我們的要求,給我們買玩具、零食,表達愛的方式有很多種。)(4)引導幼兒發現在約瑟家的地板下面藏著的另一個奇妙的故事。提問幼兒:紐扣到哪里了?(到了小老鼠一家,被當作椅子墊了)。還有一些做剩下的布料,也被小老鼠們利用起來了都做成了什么?(幼兒回答)(5)表揚幼兒觀察仔細,讓幼兒就用小老鼠的視角來把故事記錄下來。(發準備材料)教師指導,沒寫完留作區角。
2 數學活動:體驗面積守恒
活動目標:(1)在探究中認識周圍事物和現象,初步感知面積守恒,不受空間、方位、顏色、形狀等因素的干擾,體驗面積的守恒的含義。(2)鍛煉手的動作靈活協調能力,在操作實踐中發展思維的靈活性,萌發探索的興趣。(3)初步感知生活中數學的有用和有趣,感知形狀與空間關系。
活動準備:教具:面積相等的幾何圖形,大小相同不同顏色的三角若干。學具:水彩筆、正方形紙、剪刀。
活動過程:(1)導入:小朋友,故事中的爺爺最有辦法,會給小孫子變一件外套、背心、領帶、扣子等。看看今天他會給我們變什么魔術呢?(2)比較圖形大小。出示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布,引導幼兒觀察:幾個圖形的布是不是一樣大?(3)感知圖形面積的守恒。引導幼兒排除不同圖形形狀的干擾,選用相同的小三角形放在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中,比較每個圖形中三角形的多少,感知面積的相等。討論:三個圖形一樣大?為什么?幼兒回答。(4)幼兒操作活動――拼圖形。請幼兒將桌上的正方形紙沿線剪成小正方形,用所有正方形拼圖,與同伴比較拼出的圖形的大小,感知面積的守恒。(5)教師小結面積守恒。 3 音樂活動:美妙的聲音
活動目標:(1)增強幼兒對聲音的辨別能力、想象力,節奏感等喜歡進行藝術活動并大膽表現。(2)掌握碰鈴、沙錘和雙響筒的演奏技巧,通過打擊樂體會音樂帶來的樂趣,喜歡欣賞多種多樣的藝術形式和作品。
活動準備:《鞋匠舞》音樂、碰鈴、沙錘、雙響筒。
活動過程:(1)導入:小朋友們,約瑟的爺爺給約瑟都縫了什么啊?今天,約瑟的爺爺又為約瑟縫釘一件禮物,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啊?(2)欣賞音樂《鞋匠舞》,那小朋友想一想爺爺是怎么做的呢?(引導幼兒描述聽到的聲音)(3)帶領幼兒用身體發出不同聲響來表示跟著音樂一起演奏。①拍手的代表演奏碰鈴;②兩手相握,嘴里發出“沙沙沙”聲音代表演奏沙錘;③雙手交換拍腿代表演奏雙響筒。(4)教師下發樂器,指揮幼兒演奏。那我們就邊做邊給你做鞋配音吧!播放音樂,集體隨音樂完整表演。
4 健康活動:我在長大
活動目標:(1)通過觀察照片和嬰兒,感受自己不斷在長大,具有一定的適應能力。(2)懂得父母的愛,學會關心、體貼父母,培養幼兒關心尊重他人的品質。(3)鍛煉平衡能力,動作協調、靈敏能力。
活動準備:嬰兒照片一張、幼兒衣服(小時候)一套、媽媽給嬰兒穿衣服的視頻、塑料娃娃。
活動過程:(1)導入:出示照片導入,爺爺用了同一塊布做了不同的東西,小朋友們發現沒有,爺爺做的東西是不是越來越小?為什么呀?(約瑟的身體在長大,你知道嗎?其實你們也在一點點長大)(2)請幼兒觀賞幼兒小時候的照片,并試穿小時候的衣服,感受自己的年齡在增加,身體也在長大。(3)播放嬰兒視頻。師:視頻里的小寶貝在做什么?她的媽媽在做什么?(4)請幼兒模仿媽媽給娃娃穿衣服,并提問感覺怎么樣?是不是很辛苦?(5)通過談話、比較等方法,讓幼兒感受自己的能力在不斷提高,體會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及親人對自己的關愛。引導幼兒討論如何關心、體貼父母。
5 社會活動:我一定有辦法
活動目標:(1)對故事中的情節感興趣,培養提問精神,提升幼兒對探究事物的興趣。(2)在老師的幫助下進行探索,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3)提升幼兒書面表達的初步技能。
活動準備:故事圖片單頁。
活動過程:(1)導入:回憶故事內容《爺爺一定有辦法》這個故事里的爺爺很厲害,很聰明,他總是在約瑟有難題的時候幫助解決,那么約瑟都遇到了什么問題?誰能告訴我?請幼兒回憶故事內容,講述故事梗概。(2)給打亂順序的圖片排序,激發孩子解決問題的興趣。采納幾個幼兒的方法,選擇幾個幼兒將圖片排序。(3)以小木床為開頭,請孩子們說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師:約瑟不僅衣服有難題,小木床也有問題,你們知道嗎?在他出生的時候,爺爺為他打造一張可愛的小嬰兒床,可是約瑟慢慢長大了,孩子們床邊笑了,媽媽讓換新的,可是約瑟不想扔掉,我們幫他解決好嗎?誰有好主意呢?請孩子們說出自己的解決辦法。(4)將幼兒的答案組合形成一個新的故事。
篇10
案例教學法的特點之一就是,教師根據教育目的選擇典型案例,引發學生對具體事實和原材料進行分析、討論,學以致用。因此,案例創設的典型性、實踐性、問題性和趣味性舉足輕重。筆者認為案例的選擇創設應滿足以下幾點:
1.案例創設的典型性、代表性
案例的選取既要滿足教學目的的要求,自覺突顯理論學習的重難點,又要具備典型性,能讓學生通過對案例的討論加深對主要知識點的理解和拓展應用,從而提升學生對同類案例群的運用遷移能力。如筆者在講授“幼兒同伴交往和社會行為(中班)”的章節,就選擇了兩個幼兒園實地拍攝的視頻:幼兒園里三個小朋友在教師的引導下學會分享玩具、建立友誼的過程;三個小朋友因為溜滑梯順序發生矛盾,并在教師的幫助下嘗試解決矛盾的過程。這個案例的實用性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大家緊緊圍繞著“兒童的友誼建立”“兒童的攻擊性行為”展開了積極的討論。學習的最后,學生不僅能自己總結出兒童同伴交往的影響因素,甚至還有不少學生關注到了視頻中兩位幼兒園教師對問題的處理過程,提出了教師的態度行為會對“兒童早期智力的發展、兒童心理‘敏感期’產生深遠影響”等許多發散性問題,而這些不同視角和思維的碰撞又成為激發學生學習更多新知識的重要契機。
2.案例創設的實踐性、問題性
活生生的案例最具有說服力。在幼兒園里真實出現、經常使用的案例會因為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符合學生的職業需求而能引發學生更多的共鳴。此外,案例多角度呈現的問題也更易于引發學生積極的討論和探索。在“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實踐”的教學中,筆者堅持以幼兒園教師職業崗位(群)能力分析為基礎,結合幼兒園教學的典型任務,把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的學習問題、感情問題、人際交往問題、自我認知問題等作為案例設置的主要內容。
3.案例創設的濃縮性、啟發性
案例是一個學習的背景,最重要的是案例所設計的問題。好的問題創設能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啟發性的問題創設更能推動課堂學習的步步深人。反之,如果問題的創設缺乏理論一致性,課堂教學就容易出現理論與實踐脫節,甚至滑人“學生玩耍一堂課,嬉戲小結就完事”的誤區。在教學中,筆者總是在案例投放之前就提出核心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開始案例學習,通過問題的創設訓練學生的專業基本技能~設計游戲技能、指導游戲技能和游戲教學技能,要求學生在實例教學中既消化掌握教學活動的理論,又能獨力擔當起組織教學活動,并能設計、創編、組織幼兒教育教學游戲的任務。
實踐證明,幼師專業的女學生占大多數,表演能力強,親和力大,趣味性的案例教學吸引著原來呆坐在座位上死讀理論的學生走出來,體驗以形象為主體的具體場景實踐學習,這能更有效地培養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教育問題的能力。
二、結合幼兒園典型教學任務,實施案例教學,建立開放性、綜合性的實踐教學體系
一般而言,“典型案例導學——案例實踐教學——評價反思”是實施案例教學的關鍵環節。
1.整合課程,接軌“工作過程和學習過程”,確定典型案例教學任務
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實踐敎材共有四章內容,筆者在備課的最初就按案例教學的需要打碑章節界限,把教材整合為若干板塊,確定課程里適于案例教學的學習內容。諸如:(1)依據“幼師職業崗位(群)的教學目標”確定案例分類,如將幼兒園各獨立部分結構整合相關的案例任務為:幼兒游戲活動案例、幼兒活動區活動設計案例、幼兒語言教育活動設計案例、幼兒科學教育活動設計案例等。(2)依據“不同性質的游戲設計與指導”分類,整合為:第一類創造性游戲;第二類規則游戲;第三類體育游戲或視頻欣賞等各自歸類,并細化到教學進度中,對個別實在不能進行案例情境教學的內容要合理分配。(3)依據“不同場所的硬件設施條件”分類,整合為:第一類以學校實驗室、實訓室現有的物質條件、硬件設施為主要實訓依托的案倒教學;第二類以(實習)幼兒園現場教學為依托的案例模塊;第三類以社區(社會)等開放性場所設施為主要依托的案例實踐教學。各個階段的學習情況不同,案例的選擇也各有不同。(4)依據“一般教學規律的遵循”分類,整合為諸如以“幼兒教育活動順序的層次性”來整合創設案例任務。(5)依據“學習過程中某一主要學習方法”為分類點,諸如第一類以“觀察法為主”的實踐案例,筆者就經常倡導自然條件下幼兒心理及行為現象的觀察教學;第二類以“調查法為主”的實踐案例,筆者就曾創設過讓學生針對幼兒的個性、情感、意志發展水平等方面,進行五周的個案追蹤調查。
2.創設案例情境,將學生引入需要通過某知識點解決實際問題的情境
案例情境的創設是案例教學法的“導向階段”,精彩的情境專題既能實現當前學習內容與現實情況的接軌,巧妙引出任務的主題,又能引導學生確定游戲計劃、明確設計任務,激發學生完成任務的興趣。筆者在準備“看圖講述”活動設計中,就創設了這樣的情境:一組出示情節圖片,一組放映小動漫視頻。學生討論:哪組更易于刺激幼兒說話的欲望?為什么?在熟悉的感性情境認知里,學生很快理解掌握了幼兒園看圖講述活動的目標、要求以及幼兒園看圖講述活動設計的基本要求等理論知識,甚至還有學生就如何更好地引導幼兒進行看圖講述,提出了自己的活動設計主題。
3.案例教學“教學做合一”,幫助學生實踐、體驗、反思、內化
這個實踐環節以學生的操作為主,讓學生充分調動各種感官,綜合運用獲得的知識信息,教師則重點把握好游戲過程中的觀察、指導和評價,創設推進學生合作、探究、學習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實際教學情境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在案例教學中,教師要將實訓內容與課程教學、幼師職業技能緊密結合,在理論的指導下開展實訓,在實訓過程中深化理論,真正做到“教學做合一”。同時,情境模擬、觀摩見習、方案設計、小組討論等的學習方式更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解決幼教工作中的實際問題,使幼兒教育職業技能訓練不流于形式、不走過場。
4.成果評價、實時反饋,堅持多元化、發展性評價,優化實踐教學反思'
“實踐反思型幼兒教師”是我們培養的終極目標,因此,教師及時指導反饋學生實踐中存在的問題,與學生共同釋疑評析游戲學習情況,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議等一系列反饋反思工作就成為課堂評價的重頭戲。筆者所在的班級在這一環節里,最常用的是使用“活動設計評價表”,其內容包括:設計的意圖、活動目標及設計的依據、活動準備的內容、活動流程、各關鍵環節的安排、活動延伸的設想等。同時,在f時的過程考核中,筆者還堅持以小組為單位,為每個學生建立“小小成長檔案袋”,將學生的作業、練習、說課視頻、實習資料、模擬教學活動視頻、評價反思、見習隨感等資料系統地保存下來,重點培養學生設計活動方案、實施活動方案和評價反思的能力。
實踐告訴我們,學生自評、師生互評、小組間互評、組內成員互評、檔案袋等多形式、多角度的評價方式,更容易搭建一種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也能更好地激勵學生的均衡發展。此外,通過完成表演游戲、結構游戲與體育游戲等一系列的案例任務,不僅讓學生學會了玩多種游戲,提高了學生的游戲理論水平和游戲實際操作技能,又提升了學生組織和指導教育游戲活動’設計和創編游戲方案的專業能力,還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實施案例教學的過程既是將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實踐有機結合的過程,又是師生共同取得進步和發展、教學相長的過程。
三、活化課程的動力與實施的壓力并存一案例實踐教學效果與困境的反思
篇11
教案設計的實際效果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1、能夠突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設計的教學問題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是符合本班學生的認知水平,適合學校的教學條件,是可以操作的。2.教案設計能體現現代教育思想,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能促使教學活動過程的最優化。
二、教案設計要有各自的特色
備課是為了上好課,由于每位教師各有所長,能力大小不盡相同,在某一個教學階段各自的側重點也不一樣,因此,教案的設計應追求各自的特色或藝術風格,不搞一刀切。例如新教師通過設計詳案熟悉教材,弄清教材的體系,積累教學的經驗。又如,開展教科研課題實驗的教師,可以精心設計滿足實驗要求的特色教案。再如,對某一教學環節還不夠上水平的教師,可著力在這一教學環節上采用多種設計方案。[教學環節指導入,設問,變式訓練,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等]這樣備課要在突出各自特色的同時兼顧教學要求的輕重環節,做到點、面結合,體現一課一得,教師的教案設計和工程師編制的工程設計方案,畫家的美術作品,音樂家的美妙樂譜一樣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和創造性。因此教案設計是否有自己的特色是衡量備課質量的條件之一,應當給予足夠的重視。
三、優化教案設計的幾點思考
對于小學教學的教案設計,關鍵的問題是樹立什么樣的設計觀念和設計標準。按照《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標準》中所提出的基本理念,從考查課堂教學活動入手,采用對如何評價一節課和如何看待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的表現來進行衡量備課的質量。好的教學設計須具備如下幾個基本特征:
1、確定符合實際的內容范圍和難度要求。每一節課都應當是有針對性的,沒有一個適合任何學生學習的教案設計。教師設計一節具體的課時,都應當把它當作一個創造性的活動,只有根據學生實際和充分考慮當時當地的教學條件,確定恰當的內容范圍和難度要求,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不考慮學生實際,不分析和利用現有條件的課堂教案設計,不會有好的教學效果。
2、在課堂教學設計中盡可能的為學生創設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能多一些安排學生課堂實踐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和經歷學習的學科知識。
3、尊重學生的需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同班級的學生會有不同的特征,同一個班級的學生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備課中應尊重不同學生在知識、能力、興趣等方面的需要。應當有針對性地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不同類型和不同水平的題目,供學生有選擇的做,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都能在學習過程中有所收獲。
4、運用靈活的教學方式,適應學生的實際和內容的要求。在教案設計時,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應根據不同年齡和異步發展水平學生的需要,靈活運用且不拘泥某一種方法,做到一法為主,多法為輔。
四、增強創新意識拓寬備課的思路
教案設計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鉆研教材的結晶,教案設計的質量是課堂教學的基礎。在教案設計時,教師應以《課程標準》和素質教育思想為指導,堅持“依據《標準》源于教材”的原則,根據不同課型,以及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自己已有的教學經驗精心設計。遵循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以教材為教學內容,以學生為主體,以學法指導為重點,結合學校、教師自身的特點和優勢,充分發揮教師主觀能動性,創造性的設計出各具特色的多種多樣的實用教案。
1、備詳案。適用于剛剛從事教學工作或對所任學科的教材體系不甚了解,或擔任教科研課題實驗教學的教師。編寫詳案有利于教師弄清教材的編寫體系,掌握基本的教學方法,探索并積累教學經驗。詳案的設計一般要完成所有的撰寫程序:(1)確定教學內容。(2)制定具體、全面的教學目標。(3)制定教學活動探索的重點。(4)準備教具、學具。(5)設計詳細的教學過程。(6)撰寫教學后記。
2、備簡案。適用于從事教學工作多年,對所任年級學科教材體系以及班級情況非常熟悉,并且有一定的教案設計經驗的教師。編寫簡案有利于把教案編寫的主要精力用于教學突出位置、關鍵部位和精彩教學活動的設計上。使每課的教案設計都有新的創意,爭取一課一得。
3、備學案。以往的教案一般都設計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內容,很少在教案設計中編寫學生如何開展學習活動的計劃,要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則是課堂上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還需要在教案中設計一部分“學案”,使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活動開展得有生有色。
4.備“實驗課題”的教案。在開展教育科學研究課題的實驗教學時,應根據課題實驗的要求組織開展教學活動。教案設計同樣需要符合該課題的實驗要求,例如在開展“異步教學”課題實驗時,教案中非常突出教學問題的設計,使得學生在解答自選問題的異步學習過程中求得發展,教案就必須按“六環節教學程序”來設計。
篇12
教案設計的實際效果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1、能夠突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設計的教學問題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是符合本班學生的認知水平,適合學校的教學條件,是可以操作的。2.教案設計能體現現代教育思想,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能促使教學活動過程的最優化。
二、教案設計要有各自的特色
備課是為了上好課,由于每位教師各有所長,能力大小不盡相同,在某一個教學階段各自的側重點也不一樣,因此,教案的設計應追求各自的特色或藝術風格,不搞一刀切。例如 新教師通過設計詳案熟悉教材,弄清教材的體系,積累教學的經驗。又如,開展教科研課題實驗的教師,可以精心設計滿足實驗要求的特色教案。再如,對某一教學環節還不夠上水平的教師,可著力在這一教學環節上采用多種設計方案。[教學環節指導入,設問,變式訓練,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等]這樣備課要在突出各自特色的同時兼顧教學要求的輕重環節,做到點、面結合,體現一課一得,教師的教案設計和工程師編制的工程設計方案,畫家的美術作品,音樂家的美妙樂譜一樣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和創造性。因此 教案設計是否有自己的特色是衡量備課質量的條件之一,應當給予足夠的重視。
三、優化教案設計的幾點思考
對于小學教學的教案設計,關鍵的問題是樹立什么樣的設計觀念和設計標準。按照《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標準》中所提出的基本理念,從考查課堂教學活動入手,采用對如何評價一節課和如何看待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的表現來進行衡量備課的質量。好的教學設計須具備如下幾個基本特征:
1、確定符合實際的內容范圍和難度要求。每一節課都應當是有針對性的,沒有一個適合任何學生學習的教案設計。教師設計一節具體的課時,都應當把它當作一個創造性的活動,只有根據學生實際和充分考慮當時當地的教學條件,確定恰當的內容范圍和難度要求,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不考慮學生實際,不分析和利用現有條件的課堂教案設計,不會有好的教學效果。
2、在課堂教學設計中盡可能的為學生創設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能多一些安排學生課堂實踐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和經歷學習的學科知識。
3、尊重學生的需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同班級的學生會有不同的特征,同一個班級的學生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備課中應尊重不同學生在知識、能力、興趣等方面的需要。應當有針對性地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不同類型和不同水平的題目,供學生有選擇的做,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都能在學習過程中有所收獲。
4、運用靈活的教學方式,適應學生的實際和內容的要求。在教案設計時,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應根據不同年齡和異步發展水平學生的需要,靈活運用且不拘泥某一種方法,做到一法為主,多法為輔。
四、增強創新意識 拓寬備課的思路
教案設計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鉆研教材的結晶,教案設計的質量是課堂教學的基礎。在教案設計時,教師應以《課程標準》和素質教育思想為指導,堅持“依據《標準》源于教材”的原則,根據不同課型,以及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自己已有的教學經驗精心設計。遵循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以教材為教學內容,以學生為主體,以學法指導為重點,結合學校、教師自身的特點和優勢,充分發揮教師主觀能動性,創造性的設計出各具特色的多種多樣的實用教案。
1、備詳案。 適用于剛剛從事教學工作或對所任學科的教材體系不甚了解,或擔任教科研課題實驗教學的教師。編寫詳案有利于教師弄清教材的編寫體系,掌握基本的教學方法,探索并積累教學經驗。詳案的設計一般要完成所有的撰寫程序:(1)確定教學內容。(2)制定具體、全面的教學目標。(3)制定教學活動探索的重點。(4)準備教具、學具。(5)設計詳細的教學過程。(6)撰寫教學后記。
2、備簡案 。適用于從事教學工作多年,對所任年級學科教材體系以及班級情況非常熟悉,并且有一定的教案設計經驗的教師。編寫簡案有利于把教案編寫的主要精力用于教學突出位置、關鍵部位和精彩教學活動的設計上。使每課的教案設計都有新的創意,爭取一課一得。
3、備學案 。以往的教案一般都設計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內容 ,很少在教案設計中編寫學生如何開展學習活動的計劃,要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則是課堂上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還需要在教案中設計一部分“學案”,使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活動開展得有生有色。
4.備“實驗課題”的教案。在開展教育科學研究課題的實驗教學時,應根據課題實驗的要求組織開展教學活動。教案設計同樣需要符合該課題的實驗要求,例如 在開展“異步教學”課題實驗時,教案中非常突出教學問題的設計,使得學生在解答自選問題的異步學習過程中求得發展,教案就必須按“六環節教學程序”來設計。
篇13
備課是教師從事教學活動重要的任務之一,也是教師的職責之一,認真書寫教案是認真備課的具體體現,是上好課的前提和保障,是講好課的基礎,為教師理順教學思路,進行合理化、最優化的教學設計提供指導性框架。教案書寫是教師為授課實施的方案,是有計劃地安排的教學活動,有利于克服教學工作中的盲目性、隨意性,只有充分地準備,才有精彩的講課,認真書寫教案是提高教學水平的重要過程。教師書寫教案是一個研究教學計劃或教學大綱、教材、教學內容、學生及教學方法等因素的綜合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僅要研究講授的知識和技能,還要研究學生的學習狀況,即既要備教材又要備課學生。因此,教案是教師教學經驗和教學知識的積累、總結、記錄,是重要的教學資源,對將來教學工作的改進提高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教案是備課的指標之一,高質量的教案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基礎。教案可以反映教師在整個教學中的總體設計和思路,是衡量教師教學水平,尤其是教學態度的重要尺度。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教師通過集體備課、探討教法、解決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促進教研活動的開展。教案是教學評估重要指標之一,是學校教學的重要軟件,能體現教師的知識水平和教學功底。因此,教案在教學活動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教案書寫的設計
教案分為手寫教案和電子教案,兩種教案各有優缺點:傳統的手寫教案查看方便,易于保存,但攜帶不方便;電子教案易于修改增補,但查看受條件的限制,容易丟失。它們的設計基本上是一樣的。教案設計通常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1.教案首頁。依次有學校名稱、教學年級、專業、班級(含人數)、學科名稱、授課教師、教師職稱、使用教材和教學時間等。
2.單元設計。(1)第?搖 ?搖單元,單元名稱?搖 ?搖(本單元所用)總學時?搖 ?搖。(2)前提診斷。知識點。要掌握的主要知識;技能點:要獲得的主要技能;態度:應該以何種態度學習本單元;主要教學方式與方法。(3)單元目標,學習本單元要達到的目的。
3.單元課時分配。課序(第幾課),課的名稱、學時分配(該課所需學時)、教學模式、評價方式(考試或考查)、主要資源。
4.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是書寫教案的重點,包含專業、課程、章節;課題名稱(單課名稱);授課班級和時間(時間要寫到第幾周幾日第幾節課);教學模式;教學策略及學習方法;教具學具準備;學時數;學習目標與要求(學習本課要達到的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資源;課后記(上完本課后,學生掌握的情況、教學效果、改進措施等);教師姓名;教案書寫時間;板書設計(要注意板書的設計,版面布置合理、條理清楚、重點突出,版面有限不能什么都寫,主要寫大小標題、版面分兩部分,一部分寫重難點,一部分作為講課展示部分);教學內容(包括組織教學、課前復習、新課導入、新課內容、課堂練習、本課小結等,各部分旁邊都要留空標明所需時間和采用的教學方式,以便做到心中有數,時間與內容匹配);作業的布置(每課之后都應有作業,作業量要適中,緊扣本堂內容,題型要多樣化);教學反思(對自己的教學設計、教學策略、學生的學習素質、思維的激發程度、教學情境創設、學生情緒的調控等作恰當評價,以及對后續的教學理念、教學行為調整、修正或做出新的規劃)。
三、教案書寫的注意事項
1.教案設計采用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活動安排要符合教學內容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實現活動要求的目標從教學的實際出發,突出教育性、適用性和可操作性。
2.教案設計應有效地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動性。書寫教案并不是知識的羅列,而是設計好教法與學法、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
3.教案書寫既要有邏輯性,又要有靈活性;既要有層次感,又要有節奏感。要自然過渡和完整過渡,符合認知規律,使教案符合學生實際情況。要寫準教學目標,寫活教學過程,寫實教學后記。讓教師在教學目標的指導下,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長和風格,突出自己的特色和創造性,靈活多樣地教學,避免“一個模式走到底”的現象,通過課后記總結改進自己的教學。
4.教案的表述要清楚,內容要全面,詳略要得當。在教案中教學過程是教案書寫的重點,大約占整個教案的70%,書寫要詳細。對于教學中的每個環節都要盡可能地考慮,如典型例題、基本訓練、演示實驗、教具、提問內容、板書布置、練習的布置、練習的評講等都應有周密考慮。教學時間的安排要準確合理,各項比例適中,最好能詳細標明每一小節所需的時間,這樣,在授課時,教師對整體時間的把握會更為得心應手。
參考文獻:
[1]李占堯.在課件中怎樣書寫教案.學習方法報教研周刊,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