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小學教案數學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小學教案數學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小學教案數學

篇1

二、教學目的:

1.會將整萬的數改成用萬作單位的數。

2.會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億以內數萬后面的尾數,求出它的近似數。

3.引導學生觀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讓學生體會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精神和用數學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1.重點:能把整萬的數改寫用萬作單位的數。

2.難點:能正確地省略萬后面的尾數寫出它的近似數。

3.關鍵:把生活中的某些鏡頭帶到學生面前,由果到因,讓學生體會近似值在社會生活中的實際應用。

四、教學過程:

(一)教學把整萬的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

1.投影出示白細胞和紅細胞的圖片,介紹白細胞:能消滅病菌,清潔血液;紅細胞:能輸送氧氣。一小滴血液含有:紅細胞:5000XXX個,白細胞:10XXX個。

2.讓學生把紅細胞和白細胞的個數讀出來。

①按照四位分級的方法把上面三個數表示成下面形式:

500000010000

②讓學生讀出二個數:五百萬、一萬。

③教師:讀了這些數以后,你發現了什么?

④教師根據學生的讀數過程作如下板書:

5000000=XXX余萬10000=1萬

3.學生觀察、比較等號右邊與等號左邊的數。

①同學們仔細觀察一下,等號右邊的數與等號左邊的數有什么不同?

(等號右邊的數省略了萬位后面的尾數,等號左邊的數沒有省略萬位后面的尾數。

②它們有哪些相同的地方?(等號兩邊的數大小完全相同)

4.學生小組討論:

①請同學們想一想,怎樣用萬作單位表示整萬的數?(用萬作單位表示整萬的數只需要去掉萬位后面的四個0,并寫上萬字。)

②用萬作單位表示數有什么好處?

(用萬作單位表示數既簡單又不容易寫錯,使人一看就知道數的大小。)

5.小結:為了讀數和寫數的方便,今后我們可以直接用萬作單位表示整萬數。

6.練習:

⑴讓學生獨立完成第14頁做一做1、2題,師巡視。

⑵改寫完后,抽一部分同學把完成的練習在展示臺上展示出來,集體評價。

(二)教學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

1.導入:

有些較大的數,有時沒有必要或者無法說出它的準確數。比如,重慶市開展萬人長跑活動,參加的人數約15XXX人,這個15XXX人就是一個近似數。又比如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的經費是20000000(2千萬)美元,折合人民幣約為1億6千萬元,這個1億6千萬也只是一個大概數據。既然生活中用到近似數這么多,那我們就應重視近似數的學習,怎樣求一個數的近似數呢?

我們已經學過用四舍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2.復習:

用什么方法省略4926和9375千位后面的尾數?兩個數的省略方法有什么不同?(引導學生說出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數要根據百位上的數進行四舍五入的方法。)

師:如果把數擴大到比萬大的數,還可以用同樣的方法來求它的近似數嗎?

3.教師出示例6

①讓學生試做,同時指定一名學生在黑板上完成。

②集本訂正,然后分組議一議:⑴在省略12756和1389XXX余萬位后面的尾數時,要根據哪一位上的數進行四舍五入?⑵在求近似數時,12756的千位上的數不滿5,應該怎么辦?1389000千位上的數比5大,該怎么辦?⑶求出的近似數為什么不使用等號而要使用約等號?

③引導學生通過討論,解決以上三個問題。要特別注意讓學生搞清楚:因為是求一個數的近似數,不是準確數,所以要使用約等號。

④讓學生完成第15頁做一做的題目,然后抽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

4.小結:

①同學們,我們學習了把一個較大的數省略萬位后面的尾數,求出近似數;我們還學習了把一個整萬的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這兩方面內容在意義和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②學生分小組討論,然后由每小組推薦一個代表匯報討論結果,最后由教師總結:求近似數和改寫數都要改變數的表現形式,但它們的實質是不同的,求近似數改變了原數的大小,而用萬作單位只改變了數的表現形式,沒有改變數的大小。

(三)鞏固練習

①完成練第3、5題。

訂正時讓學生說說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和省略萬后面的尾數求出近似數在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②學生獨立完成練第4題。

篇2

1、知識目標:結合實例內容確定

2、能力目標:通過小組合作、討論、操作,培養學生觀察、判定、合作、探究等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根據教學目標相關內容確定)

教學難點:(根據教學目標相關內容確定)

教具、學具準備:(根據教學內容準備相應的教學用具)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如: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復習舊知,導入新課;課前談話,導入新課。。。

二、探究(或教授)新知:(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1、出示問題:

2、合作探究:

3、精要點撥:

三、鞏固應用:(課堂練習)

一星級題目和二星級題目:(課本)

設計意圖:以基礎為主,主要激發中下層生的學習興趣。

三星級題目:(課本) 設計意圖:以生活中的實例為主,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四星級題目和五星級題目:(課外,)

設計意圖:此題是給中上層的學生做的,從而達到培優的效果;在 培 優方面,我鼓勵他們多提問題,培養他們成為“問題”少年。

篇3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會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

難點:大于、小于號的正確使用。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出示沙灘圖:

沙灘上有兩只海龜正在爭吵,它們都說自己的年齡大。(出示兩只海龜,背上貼有表示年齡的卡片9和15)問:哪只海龜年齡大?為什么?(貼著15的海龜年齡大,因為15比9大,15是兩位數,9是一位數)

這時沙灘上又爬上來一只51歲的海龜,它和15歲的海龜比,哪只海龜年齡大?為什么?(51歲的海龜年齡大,因為51比15大,先比十位上的數,51十位上是5,15十位上是1)

這時海灘上又爬上一只58歲的海龜,和51歲的海龜比,誰的年齡大?為什么?(58大于51,十位上的數相同,再比個位上的數,58的個位上的數是8,51個位上的數是1)

師說:我們比較海龜的年齡,其實就是在比較數的大小。(板書課題:比較數的大小)我們已經學過比較百以內的數的大小,先看數的位數,位數多的數就大,如果位數相同,先看十位上的數,十位上大的數,這個數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數也相同,再比個位上的數,個位上大的數,這個數就大,如果個位上的數也相同,說明這兩個數同樣大。

下面我們再比較幾個數:

6156454710098

師說:我們填好大于、小于號后,可以用一句順口溜來檢查符號寫得對不對。“大口對大數,小尖對小數。”下面我們就用以前學的這些知識,來學習比較萬以內的數,看誰學得快,學得好。

(二)學習新課

1.根據下面各數的位數分類

出示:1230,965,395,1689,2001,470。

師問:這些數很大,誰能讀讀這些數?你們能根據百以內數比較大小的知識推測出三位數與四位數比,哪個大?為什么?(四位數大,因為四位數最高位是千位;三位數最高位是百位,不夠一千)

下面我們比較一下這些數:

小結:位數不同的數比大小,位數多的數大,位數少的數小。

2.在位數相同的情況下比較數的大小

(1)比較5640和8790的大小

師問:這兩個數都是四位數,怎么比呢?(先比它們的最高位,5個千比8個千小)

小結:如果兩個數的位數同樣多,先從最高位比起。

練一練:

9653953954701230168916892001

(2)哪輛車載的汽水多?38643529

師問:3864和3529都是四位數,最高位也相同,該怎么比?(再比百位上的數)3.小結

師說: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先看位數,位數多的數就大,如果位數相同的數比大小,從最高位比起,最高位大的數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數相同,就比下一位,一位一位往后比。(三)鞏固反饋

1.在下面的里填上大于號或小于號

398402394052301020999

2.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下面各數

(1)941,893,1001,914

(2)3005,3050,3500,3049

3.找出下面各數中最大數、最小數

463,9528,4000,2089,9030,8006。

最大數:________最小數:________

4.寫出相鄰數

5.在下面每個數的后面接著寫出5個數

196,798,2999,1187。

6.由2,9,0,5組成的最大四位數是(),最小四位數是()。

7.填表

8.在里填上適當的數

45<453362>79710>71

86<86152>5261000>99

9.思考題

56-7×2=7×()

12-8>12-()

40÷5>()+4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篇4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會計算帶小括號的加減兩步式題,知道一個算式里有括號,先算括號里面的.

難點:理解小括號在計算中的作用.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口算.

4+3+28-6-19+6-812-7+6

2.口算.

20+334+548+5060+15

9+204+8191+770+29

7+52

(二)學習新課

1.談話引出課題.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要認識一個新朋友,它的名字叫小括號——又稱圓括號,記作“()”.[邊說邊板書課題:小括號記作()]小括號的威力可大了,為什么呢?我先給你們講一個故事.

2.教學例2.

出示例2實物圖.

師:有一天小兔和小狗到小熊家去做客,它們倆剛一進門,小熊就高興地說:“你們來得真好!快幫助我算一算盤子里一共有多少塊糖?”小熊指著盤子里的糖說:“糖紙有不同的顏色,這里黃色的有2塊,綠色的有3塊,紅色的有7塊,你們想一想該怎樣算就能算出一共有多少塊糖?”

師:請同學們也來幫助小熊算一算好嗎?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圓片,在課桌上擺一擺,猜一猜小兔和小狗是怎樣算的.

甲:我猜小兔是這樣算的:先把2塊黃色的和3塊綠色的加起來是5塊,再加上7塊紅色的是12塊.

師:如果用算式表示出來,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用算式表示出來,就是先算2加3得5,再算5加7得12.

師:先算的2加3要用小括號括起來.

教師完成板書:

乙:我猜小狗是用另外一種方法算的:先把3塊綠色的和7塊紅色的合并起來是10塊,再把2塊黃色的和10塊合起來一共是12塊.用算式表示出來,就是先算3加7得10,再算2加10得12.

師:怎樣表示先算3加7呢?

生:先算的3加7要用小括號括起來.

指名到黑板上添加小括號.

師:你們真聰明!不但幫助小熊算出了一共有12塊糖,而且還知道了算式里用括號括起來的部分要先算.一個算式里有小括號,就應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算式:(2+3)+7=12里,有沒有小括號都要先算2+3,所以先算的部分在前面時,括號可以省掉不寫.

3.教學例3.

出示例315-(6+2)=____

師:想一想:怎樣算?在練習本上試算.

指名口述計算過程,教師板書:

(三)鞏固反饋

1.算一算,說一說.

12-5+4=11先算12減5得7,

再算7加4得11.

12-(5+4)=3先算5加4得9,

再算12減9得3.

師:這兩道題的數目和計算符號完全一樣,為什么結果就不一樣了呢?這就是小括號的威力了.由于第2小題增加了小括號,計算順序就不一樣了,結果也就不一樣了.同學們一定要記住:在一個算式里有括號,必須先算括號里面的,再算括號外面的.

2.看圖計算.

3.選擇答案.(把正確的答案填在方框里)

(1)19-9-7=(2)60-(30-20)=

①17②3①50②10

(3)17-(2+8)=(4)8+(60-40)=

①7②10①28②18

4.把每一橫行、每一豎行的三個數相加的和寫在()里.

5.游戲——找朋友.

發給每位同學一張寫著算式的卡片,先請一位學生到前面來說:“快算!快算!快快算!我的朋友在哪里?”下面的學生要迅速地算出這張卡片上和自己手里卡片上的題目的得數,如果得數一樣就邊說:“你的朋友在這里.”邊跑到前面舉起手中卡片,讓大家檢驗是否找到朋友了.

以一組題目為例:

15+4-29+(10-2)12+(13-8)18-(9-8)19-(1+1)

6.思考題.

給算式添上小括號

(1)8+60-40=28

(2)90-40+20=30

(3)17-9-6=14

篇5

3、培養學生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激發學生感受數學、發現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發現圖形的排列規律。

教學難點:體會一組圖形重復出現多次就是排列規律。

教具學具準備:課件、學具、水彩筆、板書的教具,磁鐵若干。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認識規律

1、孩子們,你們看,誰來了?(課件出示:聰聰、明明。學生主動給聰聰明明打招呼。嗨,哈羅。然后聰聰、明明給小朋友打招呼:小朋友們,你們好,我們又見面了,聰聰說:今天,我和明明要帶你們到一個很好玩的地方,猜一猜,是什么地方?師:知道是什么地方嗎?

2、出示“數學樂園”明明說:瞧,數學樂園可是我和聰聰布置的喲,怎么樣,漂亮嗎?)師:他們的布置不僅漂亮,而且還藏有一些小秘密,找一找,有什么秘密?(停5秒)把你的發現說給小組的同學聽聽。開始吧。(學生分組交流,師指導觀察)

3、小組匯報:誰來說說你的發現?充分讓學生說,(學生肯定回答較為哆嗦如:是一個…一個…一個…一個…。同時師跟著指主題圖當說到主題時,師:喲,你找到了彩旗排列的規律,你真聰明!你能大聲地再說一遍嗎?(師點課件引導生說出規律。)師補充:說簡單點說是一黃一紅為一組不斷地重復出現,他說得真好,小朋友,把掌聲送給他,送你一個智慧星。再讓其他生說出燈籠、彩花的排列規律。(每說出一個規律課件跟上)

3、揭示課題:剛才,小朋友找到了不少的規律,這正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找規律。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4、出示例1中的一組圖:猜一猜,(師做神秘樣)這面旗的后面一個應是什么顏色的旗?(很驚訝)你是怎么知道的?對,說得真好,他是根據一面黃旗,一面紅旗依次不斷地重復排列這個規律知道答案的。

這個朵花的后面一個應是什么顏色的花?這個燈籠的后面一個是?真是一群聰明的孩子,你們不但找到了規律,還能應用規律解決問題。好了,我們一起去數學樂園去玩玩吧!

二、動手實踐,找規律

(一)教學例1中跳舞圖

1、師:看一看,迎接我們的是什么呢?(歌舞表演。)

2、(出示場中小朋友跳舞)仔細觀察,跳舞的同學是按怎樣的規律站隊的?(抽生說并表揚生:你的規律找得好。)(一男一女或一女一男)師:他們是圍成一圈跳舞,如果以男生為開始,就是一男一女,如果以女生為開始,他們站隊的規律就是一女一男。(課件演示)。

(二)教學例2

1、聰聰:小朋友,我們去觀看魔術表演吧。師:看魔術去。(魔術師出現)小朋友,歡迎你們來到數學樂園,注意了注意了,魔術表演開始了,1、2、3變!(魔術師吹口氣,變出例2第1圖)

2、師:魔術師變出了什么呢?它們的排列有什么規律呢?你能按照規律照著擺嗎?試一試,找出規律,用學具擺一擺。(每個問之間稍停一會兒)

3、抽生上黑板擺。師:來,告訴小朋友,你是按照什么規律擺的?師問:你們也是按照這個規律擺的嗎?還有其它的發現嗎?引導學生說出規律,同時發現魔術師變出的圖形既可以從形狀上找排列規律,還可以從顏色上找排列規律。

4、師表揚學生:真聰明,繼續加油,魔術還要變。(變成例2第2圖)

師:魔術師又變出了什么呢?是按什么規律排列的,你能接著擺嗎?試一試。

5、生上黑板擺。你能說出它們排列的規律嗎?(從形狀、顏色上談)

師:小朋友擺得真好,不僅能從圖形的形狀上找到了它們的排列規律,還從顏色上找到了排列規律。

6、好,把學具推上去。出示課件魔術師拋花:魔術師說:呵呵,真是一群聰明的孩子,變!這些鮮花送給你們。師問:你們喜歡嗎?

(二)教學例3和“做一做”

1、師:孩子們,數學樂園里有很多游戲,我們去玩玩涂色游戲吧。(出示課件)出示課件:聰聰明明拿著畫板,聰聰說:我能按照這些圖的規律涂色,明明,你會不會?明明:我當然會啦,小朋友,你們會不會呢?

2、師:那就請孩子們按照規律把沒涂的涂上正確的顏色。翻到書第89頁,開始吧!

3、展示學生作業,并說出為什么涂這種顏色,讓學生說出規律。問:哪些孩子也涂對了,好,表揚自己。

4、出示“做一做”第2題:一群小星星和一些正方形跳到舞臺上。其中一顆星說:唉呀,我們怎么都沒涂色呀,一點兒都不好看。小朋友,你們能幫幫我們,給我們涂上有規律的漂亮的顏色嗎?讓我們來當一次小小設計師,給這些圖形設計出有規律的美麗的顏色來。(收2本,逐一展示。可根據實際問:你是怎么涂得又快又好的?)

課間休息:多么歡快的音樂,孩子們,來,跟老師一起隨著音樂活動活動吧。活動中:師問:會了嗎?自己跳跳。(師生共舞,左拍一下,右拍一下,上左揮一下,右揮一下有規律的音樂和動作。)

師:孩子們,你們怎么這么快就把老師的動作學會了?讓生說出老師跳舞時動作的規律。

三、創造規律、表演規律。

那你們能不能像老師剛才那樣用不同的動作或者聲音有規律地表演嗎?不同的動作或者聲音(請幾生表演,同時請學生說出其表演的規律,來,請小朋友跟你一起做。)

篇6

(三)對學生進行愛學習、愛學校的教育.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了解學生數數的能力,初步掌握分類的方法.

難點:學會分類方法.

課前準備

(一)教具:三幅教學圖及1~10數字卡片.

(二)學具:10根小棒.

教學過程設計

(一)教師談話同學們,我們今天開始上數學課.我們在數學課上會學到好多好多知識,比如:認識數字、認識圖形、會計算等等.現在請同學們看一幅圖.

(二)學習新課

1.初步建立方位概念.

(1)看圖回答問題:

請同學們看看這幅圖上都有什么?

圖的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什么?左邊是什么?右邊是什么?中間是什么?

數一數:圖的上面有幾架飛機?下面有幾輛汽車?圖的左邊有幾個蘿卜?右邊有幾棵白菜?中間有幾只燈籠?

小結同學們回答得都很好,不但能認真看圖,還能分清上、下、左、右.今后我們看圖、看書、做事都用得上這些知識.

下面請同學們做“認識新朋友”的游戲:說一說:你座位四周的同學都是誰?(要說清“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是誰)

2.學習數數:

出示“學校新學年開學”圖.

師說:這幅圖畫的是開學了,同學們高高興興地來到學校.開始新的學習生活.大家仔細看看圖上都畫了些什么.

(1)引導學生按照一定順序進行數數:

圖上有幾位老師?幾個同學?(一組一組地數)一共有幾個人?

圖上面有幾朵向日葵?幾棵樹?幾只小鳥?(從左往右數)

(2)數周圍的實物:

數一數你們小組一共有多少人?

數一數教室里有幾盞燈?幾扇門?幾扇窗戶?

數一數自己的鉛筆盒里有幾支鉛筆?衣服上有幾個扣子?

3.學習分類.

(1)看書上圖提問:

圖上畫的是什么?(鉛筆和球)

為什么大球小球圈在一起?(大球小球都是球)

師說:大球小球都是球,是同類物品,所以圈在一起.鉛筆是寫字用的,和球不是同類物品,所以不和球圈在一起.

(2)出示圖片:

請你們分一分,哪些是同類物品,學生回答后,教師圈上圈.

(3)學生看書上圖:

師問:圖上都畫了些什么?(書包、小雞、母雞、公雞和氣球)可以把哪些東西圈在一起?(可以把小雞、母雞、公雞圈在一起)為什么?

師說:你們說得對!小雞、母雞、公雞都是雞,所以把它們圈在一起.

請同學們自己動手圈一圈.

4.了解學生認數的情況.

(1)看圖回答問題:

師問:每個圈里畫的是什么?有多少?它旁邊的數是幾?

(2)指名幾名學生分別數出1~10實物的個數.

(3)教師帶領學生打亂1~10各數的順序數數.

(三)鞏固反饋

(1)看數擺小棒:

教師出示卡片eq\x(5),學生擺出5根小棒.

教師出示卡片eq\x(7),學生擺出7根小棒.

(2)做拍手游戲:

教師出示卡片eq\x(6),同學們拍手表示.

教師出示卡片eq\x(8),eq\x(10),同學們拍手表示.

(3)做練習一第1題,把同類的圈起來.

小結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數10以內的數.學會了把物品進行分類.這是為我們以后學習數學的一節準備課.(板書課題)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這節課是新生入學后的第一節數學課.在這節課里要體現以下幾點:

一、使學生初步了解學習數學的目的.通過看圖、數數、游戲、動手擺實物來激發學習興趣.

二、在這節課的開頭設計了分清方位的練習.目的是讓學生會使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詞語,逐步分清方位.

篇7

(三)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受到勤儉節約和愛護人民幣的教育.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認識常見的幾種人民幣,以及人民幣單位間的十進關系,領悟這種十進關系和計數單位間的十進關系相同.

難點:各種面值人民幣之間的簡單換算.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口答:10個一是()100個一是()10個十是()

(二)學習新課

1.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到商場買東西,到書店買書,都用什么去買呢?(用錢去買)對了,每個國家的錢都有自己的名稱,你們聽說過哪些貨幣的名稱?(美國的錢叫美元,日本的錢叫日元,英國的錢叫英磅,法國的錢叫法郎,……)我們國家的錢叫什么?(人民幣)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人民幣(板書課題:認識人民幣)

2.教學例1

師: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各種分幣.請同學們從自己面前擺放的人民幣中指出1分、2分、5分硬幣擺在桌面上.(學生活動結束后,教師逐個出示1分、2分、5分硬幣讓學生看,并把放大的硬幣示意圖貼在黑板上)

師:1分、2分、5分幣有硬幣和紙幣兩種,它們的幣值是相同的,用途是一樣的.

教師指著示意圖提問:你怎么知道哪個是1分的硬幣?(1分的正面有數“1”,數“1”下面有“壹分”字樣,“壹分”周圍有麥穗圖案)

師:誰說一說2分的硬幣有什么特點?(2分的上面有數“2”,數“2”下面有“貳分”字樣,“貳分”周圍也有麥穗圖案.它比1分硬幣稍大一點)

師:誰告訴大家5分的硬幣上面有什么特點?(5分上面有數“5”,數“5”下面有“伍分”字樣,“伍分”周圍也有麥穗圖案.它比2分、1分硬幣都大)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1分、2分、5分的硬幣,同學們看一看硬幣的背面有什么圖案?(人民幣的背面是國徽圖案)

師:在國徽上面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字樣.這些是人民幣的象征.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每一位公民都要愛護人民幣,你們從小也要養成愛護人民幣的好習慣.

師:下面請同學們想一想:一個2分幣可以換幾個1分幣?(讓學生自己擺出學具,兩個1分的)

師:一個5分幣可以換幾個1分幣?(同上)

師:一個5分幣可以換幾個2分和幾個1分的呢?有幾種換法?(同桌互相說說,并說出自己不同擺法的思路)

3.教學例2.

出示投影片,教師用壹分幣一個一個地數,數出10分來.

師:10個1分是多少分?(10個1分是10分)

師:想一想10分可以換學具中的哪一張人民幣?請你悄悄地找出來,老師說一二三,你們一起舉起來,看誰找得對.(學生舉起1角)

師:誰能說一說你是怎樣找的?(10分可以換1角,1角的人民幣左、右兩個下角都有一個“1”字,面上有“壹角”兩個字)

師:你真聰明,不但找得快,而且還說出10分可以換1角.那么1角也可以換成10分,1角和10分同樣多,因此我們說:1角等于10分.(板書:1角=10分)

師:想一想幾個2分幣可以換1角?幾個5分幣可以換1角?(5個2分幣可以換1角,2個5分幣也可以換1角)1角也有紙幣和硬幣兩種.(教師邊說邊板書并貼示意圖)

4.教學例3.

師:請同桌的同學一起在學具中找出2角和5角人民幣,互相說說2角和5角的人民幣各有什么特征?(學生活動后,指名說出2角和5角人民幣的特征.教師板書并貼示意圖)

師:一張2角的人民幣,可以換幾張1角的?(指定一名學生與教師兌換)

師:一張5角的可以換幾張1角的?誰與我兌換.(指定一名學生與教師兌換)還可以怎樣換呢?(5角換3張1角和一張2角;換2張2角和一張1角的)

5.教學例4.

師:請同學們拿出學具中的所有1角的人民幣,一角一角地數,數到10角.(學生動手數出10角)誰來告訴大家可以換一張什么樣的人民幣?為什么?(10角可以換一張壹元的人民幣,因為1元=10角)

師:請同學們在學具中找出1元的人民幣.(教師同時板書并貼示意圖)10角可以換1元,1元也可以換10角.因此,1元等于10角.(板書:1元=10角)1元也有紙幣和硬幣兩種.

師:到現在我們認識以分為單位的人民幣有哪幾種?(1分、2分、5分三種)以角為單位的人民幣有哪幾種?(1角、2角、5角三種)以元為單位的人民幣有幾種?(只有1元的1種)以元為單位的人民幣還有其它紙幣的,以后我們再學習.

師:請同學們看書:p.38~p.39.并在書上填空.集體訂正后,讓學生口答一元等于多少分?

師:你們認為人民幣中最小的是多少?(1分)可是你們想過沒有,如果全國12億人每人節約1分錢,將是1千2百萬元,能夠建成幾十所希望小學.所以我們從小要注意勤儉持家節約用錢.

(三)鞏固反饋

1.教科書p.40做一做中的第1題.(出示投影片)

(1)把1角、2分、1分合起來是()角()分.

(2)把3張1角、1個5分、2個2分合起來是()角()分.

2.游戲:教師當售貨員,學生當顧客,教師出示標有價格的商品,讓學生購買.

一支鉛筆:1角5分一把尺:2角4分

一只口哨:2角8分一塊手帕:3角6分

一本書:1元5角8分

3.搶答題

1角=()分10分=()角3角=()分

40分=()角6角=()分50分=()角

4.教科書p.40做一做中的第3題填在書上.

5.課堂練習:p.43練習十1~3題.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這節課緊扣教學目標,讓學生對人民幣單位元、角、分以及它的十進關系有一個直觀形

象的初步認識,教學層次清楚,環節緊湊,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了學生主體地位.為了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課前應備有足夠的學具,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利用電化教學手段和直觀教具的演示,通過看、想、拿、換、說,

使操作、思維和語言表達緊密結合,讓學生在愉悅的學習氣氛中掌握了1角=10分的進位關

系.在此基礎上,運用遷移規律,學習了1元=10角,進而得出1元等于100分.并適時地

歸納、概括出這節課認識的幾種人民幣,使學生對人民幣形成了整體認識.

篇8

教學目標如下:

1.使學生認識1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大小,能簡單區別10個和第10,會寫10。

2.使學生在活動中、操作中,歸納并掌握10的組成。

3.通過學具的拼擺,使學生經歷發現、歸納數學知識的過程,培養學習方法和能力。

4.通過游戲、兒歌等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體驗學習成功的快樂。

教學過程:

一、引出關于10的故事──認識10以內數的順序

1.數字娃娃排排坐:

師:這節課,老師要帶大家去找我們的好朋友。一起來吧……

(電腦播放音樂《找朋友》,學生跟著拍手唱。歌曲結束時,畫面切入0~9十個數字娃娃的動畫。)

師:原來是數字娃娃呀。還認識嗎?

教師操作鼠標指,學生認讀。

師:數字娃娃來到直尺上,要找自己的位子。誰能幫幫他們?

學生口答,電腦將數字在直尺上正確排列。

師:為什么0在直尺上排最前面?

生:因為0在直尺上表示起點。

2.10的故事:

師:數字娃娃坐得可直整齊。0排最前面,在直尺上表示什么呢?

生:0在直尺上表示起點。

生:0還表示一個也沒有。

師:所以,在這十個數字中,誰最小?

生:0。

師:最大的呢?

生:9。

師:9一聽自己最大,可得意了。它神氣地對其他數字說,你們誰都比不過我,我是最大的。尤其是你,0!還有1。0和1聽了,可傷心了。其他數字也很不服氣。于是,0和1湊到一起想了一個辦法……

猜一猜,他們怎樣打敗9,變得比9還大呢?

生:1和0聯合起來,站一起變成10,10比9大。

生:……

(CAI演示1和0變成10。)

師:1和0團結起來,變成──10。同學們團結起來,就能戰勝一切困難。在“日”字格中,10該怎么寫呢?

[NextPage]

生:先寫1,再寫0。

師:對,10要占兩個格,一個格寫1,一個格寫0。

以前學習的0-9都是一位數,而10是兩位數。10在直尺上該排哪里呢?

生:9的后面。

(CAI將10歸位,排在直尺上9的后面。)

師:最小的0和1,站在一起變成比9還大的10。一起讀一讀。

(學生齊讀:0,1,……9,10。)

3.比大小

師:9看見10站在自己后面,比自己還大,就不服氣了。它拿出九個點子說,我有這么多,你比我多嗎?同學們說說看。

(教師板書9的點子圖)

生:當然是10比9大,因為9個點子再加一個才是10,10比9要多一個。

師:請你上來畫出10個點子。

(學生在黑板上合適位置畫出10個點子。)

師:現在,10>()

生:9。

生:10還大于8、7、6、5、4、3、2、1、0。

生:10最大。

師:這節課,我們就專門來認識神奇的新朋友──10。

板書課題:認識10

二、創設關于10的情景──感受用10表示事物的數量,區別10個和第10

1.主題圖中的10。(CAI出示課本主題圖)

師:你能找出圖中藏著的10嗎?

生:圖上有10只鴿子。

生:圖上有9個小朋友,還有1個老師,一共有10個人。

2.拿小棒表示10。

師:動動小手,拿出10根小棒,看誰拿的又對又快。

(學生一邊拿一邊數。)

3.尋找生活中的10。(說一句話或動作表演)

師:找一找,生活中還有什么是用10表示的?

生:媽媽買了10個蘋果。

生:我有10支鉛筆。

生:我們有10個手指。

生:還有腳趾也是10個。

生:我們組有10個人。

生:……

(間奏:唱兒歌。)

師:對呀,我們的雙手正好是十個手指。丙棵小樹十個杈……

(學生拍手打節奏唱兒歌: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猜猜它是誰?手。)

4.寫10。

師:是啊,數一數咱們的手指吧,剛好十個。能寫會算還會畫呢。10該怎么寫呢?

(CAI演示10的書寫過程,教師示范。)

師:10是兩位數,寫的時候要占兩個日字格,1和0要不能隔太遠。

學生書空,并在日字格中描紅寫10,用水彩筆完成10的卡片。

5.自我介紹──認識序數第十

師:咱們的新朋友10說,從左起,只要排第十的,就和它是一家人。誰是10的一家人?這樣好了,先作一個自我介紹吧。

(學生開始自我介紹:我坐在第N組,第N個,同時舉起卡片N。)

師:排第10的同學請到講臺上來。

師:數一數,共有幾個?

(8個。)

師:怎樣才能變成10個呢?

(再請兩位學生到講臺上,共10人。)

三、解決關于10的問題──理解10的組成

師:把10個同學分成兩個小組,可以怎么分呢?

學生分,并說出10的組成,寫在黑板上。

1.實踐操作,分小棒:

師:還可以怎么分呢?請大家用10根小棒表示,自己分一分,說一說10的組成,并寫下來。也可以直接寫。

(教師巡視,發現不同情況。)

2.匯報板書:

學生匯報各自發現的10的組成,在投影儀下用小棒演示,說一說,并寫在黑板上,并領導大家讀一讀。

3.歸納發現:

教師引導學生整理黑板上板書的10的組成,按一定順序讀一讀,并發現其中的規律:10的組成有5組,共9個。

──看到10可以分成1和9,就能知道10可以分成9和1,交換位置。

──10的組成中,前面的數越來越大,后面的數就越來越小。

4.理解中記憶:

拍手打節奏,誦讀10的組成──按不同規律和順序誦讀后,嘗試閉眼誦讀10的組成。

四、享受關于10的游戲──鞏固10的組成

1.教師和學生互動,伸手指:

我出1,我出9,1和9組成10。

……

2.引導學生創造新的游戲:拍手對歌──

你說1,我說9,我們都是好朋友;

你說2,我說8,團結起來力量大;

你說3,我說7,我們從小愛學習;

你說4,我說6,說話誠實不吹牛;

你說5,我說5,兩數湊十不馬虎。

五、總結關于10的知識──關于10的知識的回顧總結

篇9

難點:利用計算公式進行利息計算。

教法學法:

教法:游戲法、討論法

學法:認真聽課法、嘗試自學法、練習法

教具學具:

教具:幻燈機

學具:存款憑證

教學過程:

一、小品導入新課

師:在上新課前,我們來看一個小品。大家可要仔細看,因為看完還要回答問題,先請看我們這兩位演員:

同學甲:儲戶小麗;同學乙:張大爺;老師來演銀行職員。好,小品開始:

(甲背著背包,興沖沖地趕路,碰上乙)

乙:喂,小麗,這么早去哪里呢?

甲:張大爺呀,我還要去銀行取錢呢!

乙:取錢!真不懂你們這些人,錢好好地家里不放,偏偏要藏到銀行里,又要存,又要取,多麻煩。

甲:大爺,這您就不懂了,這錢放在家里不安全,存到銀行里,不但能合理、有計劃地用錢,還能支援國家建設呢!

乙:真的嗎?錢存入銀行有這么多好處,那我也趕緊去把家里的幾百塊錢存了,省了我天天提心吊膽的。

甲:大爺,再見!

乙:再見!

(甲繼續走,到了銀行)

甲:您好,我想取回去年存的100元錢,請您辦下手續。

師:好的,請填一下取款單。(生填完了,然后師把錢遞給甲)

甲:(數錢)驚訝地叫道:哎,錢怎么多了?(揚起手中的錢)您多給了一塊八毛。

二、新授:

1、學習利息的計算公式,及相應的幾個概念。

師:這到底是怎么回事?誰知道,說說看!

生:(舉手回答)多給的錢是利息。

師:是的,是利息。這就是今天我們所要學習的內容──利息(板書課題)。

師:那你對利息了解多少?

生:取款時,銀行多支付的錢叫利息。

師:說得真好,大家表揚他。還有誰想說說利息的意思?

生:(舉手回答)小品中的1.8元是利息。

師:你們知道這1.8元利息是怎么算出來的嗎?結合課本找找看!

生:(看書后舉手回答)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師:說的不錯(師板書,讓生齊讀利息的計算公式。)

師:從這個公式可以看出,要求利息,首先得知道什么?

生:本金、利率、時間。

師:我們已經知道什么是利息,對于本金和利率你知道多少?結合課本,請小組內討論討論,然后找代表發言。

生:(代表舉手)存入銀行的錢叫本金,小麗的100元是本金;利息與本金的比值叫利率,利率是由銀行規定的,有按年規定的,叫年利率;有按月規定的,叫月利率;利率可根據存款的長短,和存款的方式不同而不同。

師:說的不錯。小麗的存款方式是整存整取,年利率是2.25。這“整存整取”是什么意思?

生:(討論后回答)小麗存入100元,然后再全部取出。

2、計算利息。

師:好,現在請同學們根據這個公式,詳細了解利息的計算過程。

(幻燈片出示):小品中的小麗把100元存入銀行,整存整取一年,年利率是2.25。到期后利息是多少?請一學生上臺板演,其他同學獨立完成。

生:(板書)100×2.25×1=2.25(元)

師:式子中的每個量代表什么?。

生:100是本金,2.25是利率,1是時間,2.25元是利息。

師:你是根據什么來列式的?

生:利息的計算公式。

3、稅后利息的學習及計算。

師:2.25元是利息,這可就奇怪了,可小麗只拿到1.8元。這到底是怎么回事,難道錢算錯了嗎?(學生自由說,不清楚,可以翻書找找原因,小組進行討論)

生:(看書后)國家規定,存款的利息要按20的利率納稅,但國債的利息不用納稅,小麗的存款不屬于國債,應該納稅。她得到的利息實際上是納稅后的利息,叫稅后利息。(教師板書:稅后利息。)

師:那稅后利息該怎么算呢?想想看,看誰的腦子最聰明,轉得最快。

生:(討論思考后,得出:)

稅后利息=利息-利息×20=利息×(1-20)

師:看來,同學們真了不起,利息已經算出來了,現在,正式算稅后利息。請一同學板演:

2.25×(1-20)=1.8元

或2.25-2.25×20=1.8元

師:現在,大家知道,小麗多得的1.8元是怎么回事了嗎?

生:知道。

出示第三個問題:小麗一共可取回多少元?

師:這“一共”包括什么?

生:本金和稅后利息。(生獨立完成,然后反饋。)

100 1.8=101.8(元)

答:一共可取回101.8元。

4、反饋練習,讓學生看教科書P124—P125內容。

師:還有什么不明白,不清楚的地方請提出來,大家一起討論解決。……

師:同學們表現真好,現在讓老師來考考你們,看誰知識掌握的最牢。

出示:

①把錢存入銀行,只對國家有好處()

②所有的利息都要納稅()

③存款的利息按20的稅率納稅()

④利息=本金×利率()

⑤利息=稅后利息()

⑥稅后利息=利息×(1-20)()

讓學生用手勢表示,并說明錯的原因。

三、課堂練習

師:我們再來看看這幾道題。

1、做P125的“做一做”

①學生讀題。

②要求利息,必須知道哪幾個數據?讓學生找出這些數據。

③學生做,教師巡視,然后派一代表上臺板演。

400×2.88×5=57.6(元)

57.6×(1-20)=46.08(元)

400 46.08=446.08(元)

答:……。

講評時可讓學生說說做法。

2、練習三十的第1題。

① 生讀題。

② 師提示:是哪一部分錢捐給希望工程?(稅后利息)

要求稅后利息,應先求什么?(利息)

③ 學生獨立完成。

3、老師想把暫時不用的600元錢存入銀行,年利率是2.70,存滿半年時,請同學們幫老師算算,到期老師一共可拿回多少錢?

① 師讀題。

② 師:這錢實際上求什么?(本金和稅后利息)

③ 生獨立完成,

600×2.70×0.5=8.1(元)

8.1×(1-20)=6.48(元)

600 6.48=606.48(元)

答:……。

4、做練習三十三的第3題。

四、布置作業。

練習三十三的第5、6題。

五、板書設計:

利息

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稅后利息=利息-利息×20

篇10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掌握連加的計算方法。

難點:理解哪一位相加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的道理。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板演

6+8+2=5+7+9=3+7+5=6+7+8=

1+4+9=3+5+4=4+8+6=8+9+6=

2.同時口算

8+7=7+6=5+8=4+6=

9+5=7+5=3+8=4+7=

9+6=5+5=3+9=2+8=

3.訂正板演

(1)豎式

請同學說計算過程,最后說說筆算加法的法則,教師貼出:

①相同數位對齊;②從個位加起;③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

(2)口算

找兩名程度差不多的同學,同時做左右兩組口算,問左邊做得快的同學為什么能做得這么快。(左邊把能湊成十的兩個數先加,再與另一個數相加,這樣算得快)看右邊一組,問:從得數上看與二十以內的口算有什么不同?(10以內的兩個數相加得數永遠不會超過20,而三個數相加,就有可能超過20了)

4.小結引出新課

師說:兩個數相加的筆算加法這部分知識大家掌握得很好,如果三個數連加你還會計算嗎?今天我們一起學習連加。(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1.學習例6

(1)出示袋子圖

(2)看圖說圖意,列出算式88+97+105=

師說:以前我們算三個數連加,要用兩個豎式,從這節課開始,為了簡便,可以寫成一個豎式進行計算。

(3)教計算方法

師說:誰能把它寫成豎式的形式?一人板演其他同學在課堂練習本上寫,教師巡視,防止學生寫成這樣的豎式:

這時教師要強調相同數位對齊。

學生獨立計算,教師總結:以前我們學過兩個數相加滿10,向前一位進1,現在個位三個數相加滿20,就要向十位進2。那么筆算加法的法則第三條應該怎么改一改呢?教師用紅筆在法則第三條上改:

板書:(3)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幾)十,要向前一位進幾。

2.學習例7

(1)出示例7702+2984+368=

師說:做這道題時,我們看誰仔細觀察題,發現做得快的秘密,最先做完這道題。

教師巡視學生做題情況,找出做得又對又快的同學,請他說說是怎么算的。(個位上先算2加8是10,再加4是14;百位上7加3是10,9加進位1是10,合起來是20,這樣算比較快)教師同時板演:

3.小結

師說:今天我們學的新知識是連加,做連加的題,先要把相同數位對齊;再從個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幾十,要向前一位進幾;每一位上的數相加時,先把能湊成10的數加起來,比較簡便。

(三)鞏固反饋

1.先想一想怎樣算簡便,再口算

6+4+7=8+9+2=

7+5+5=15+3+5=

9+7+1=23+9+7=

2.做一做

3.練一練

這四道題可進行比賽,讓學生想辦法,用湊十法把題算得又對又快。

4.筆算下面各題

48+159+66=653+2185+924=247+968+8293=

教師巡視,如發現學生數位對錯,忘加進位的數,橫式上忘寫得數等錯誤,要幫助他們及時糾正。

5.文字題

有三個加數,分別是378、1059和636,它們的和是多少?

6.看下表,算出雞、鴨、鵝的總數(單位:只)

在題的邊上列出豎式。

7.應用題

叔叔給同學們講戰斗故事。二年級去了96人,三年級去了124人,四年級去了89人。三個年級一共去了多少人?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這節課的內容,是新出現的,是三位數乘法的重要基礎,必須使學生熟練掌握。

在復習準備過程中,先板演兩個數相加的筆算,以復習筆算加法的法則,然后安排了兩組一位數的三個數連加口算,通過比賽,學生明白用湊十法,可以使計算迅速、簡捷,同時滲透三個數連加和有時超過二十,為后面的新課做好鋪墊。最后還安排了一組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口算。

篇11

(三)記住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會數100以內的數并知道順序.

難點:數數時,數到幾十九,下一個數應該是多少.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數一數有多少個點子,寫在()里.(說出你是怎樣數的)

2.看圖填空.

(1)()個十和()個一,是().

(2)()個十和()個一,是().

(3)()個十和()個一,是().

(二)學習新課

1.教學例1.

(1)10個一是一十.

師:請同學們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數,數出10根.(學生開始操作)

師:以前我們數小棒多少根就捆成一捆?(數10根就捆成一捆)

師:10個一是多少?(10個一是一十)

板書:10個一是一十.

(2)10個十是一百

師:現在我手里有2捆小棒,是多少根?(20根)

師:如果再添上一根呢?(21根)

教師操作,學生依次往下數22,23,…,29.

師:現在數到29根小棒了,再添1根是多少根?(30根)

師:這9根再添上1根滿10根,又要捆成一捆,現在一共是幾捆小棒?(3捆)

下面繼續采取教師出示小棒,讓學生數數.每數到幾十九的時候,就提示一次學生該數多少了.(發現有困難的學生,讓他起立回答,給予個別指導)每數到接近整十處就把速度放慢,以免口誤或讀錯.如39下面是40;49下面是50……同時每數完一個整十數就問學生該怎么辦了?(捆成一捆)當數到91,92,93,…,98,99時,教師加重語氣說:再添一根該數多少了?(學生高興地回答:100)

教師把十捆小棒整理好.

師:數物體的個數可以1個1個地數,還可以10個10個地數.現在我們把這些小棒10個10個地數,看看有多少個十?

教師舉起手中的整捆小棒讓學生集體數出(1個十,2個十,3個十,…,9個十,10個十)

師:10個十是多少?(一百)

板書:10個十是一百.

齊讀:10個一是一十,10個十是一百.

師:現在你們知道10個十是一百了,那么以后數數不但可以1個1個地數,而且可以10個10個地數,再以后還可以一百一百地數.

讓學生拿起捆好的一捆(10根)小棒,一邊往上添一邊數數,每10根捆成一捆,數到100.

2.教學例2.

(1)從二十五數到三十二.

師:請同學們拿出25根小棒,看誰拿得快.(學生應該拿出2捆零5根)

師:一根一根往下接著數到二十九.(學生繼續操作)

師:二十九根是2捆零9根,再添1根,應該怎么辦?(把10根單根捆成一捆)

師:一共是幾捆?有多少根?(一共是3捆,有30根)

師:請大家繼續數到三十二.(學生手中拿3捆零2根時,讓學生報出一共是32根)

(2)從三十六數到四十三.

這次采取同桌互相檢查的方法,由甲邊操作邊數數,由乙監督檢查.

(3)從四十三數到五十二.

兩人交換,由乙邊操作邊數數,由甲監督檢查.

(4)從八十九數到一百.

這次脫離小棒,請一名學生到前面來數,大家小聲跟著數.(八十八、八十九、…、九十八、九十九、一百.)

3.教學例3.

教師先出示3捆零5根小棒.

師:現在一共是多少根小棒?(35根小棒)

教師把這35根小棒掛在黑板上,讓學生觀察后提問:這35根小棒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35根小棒是由3個十和5個一組成的)

教師追問:3個十和5個一組成多少呢?(3個十和5個一組成35)

練習:

(1)擺小棒說數的組成.

①擺37根小棒.

師:它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學生看著擺好的小棒,很快說出是由3個十和7個一組成的)

②擺53根小棒.

同上.

③兩人一組,一人報數,另一個學生擺小棒同時說出數的組成,然后交換進行.

(2)脫離小棒說數的組成.

①教師說一個數,學生說數的組成.

師:四十六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4個十和6個一組成的)

師:八十七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8個十和7個一組成的)

師:九十三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9個十和3個一組成的)

②兩人一組.一人說數,另一個人說數的組成.

③指名說出自己的學號,再說出它的組成.

甲:我是24號.二十四是由2個十和4個一組成的.

乙:我是30號.三十是由3個十組成的.

丙:我是41號.四十一是由4個十和1個一組成的.

4.小結

教師指著板書提問: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什么內容?(數100以內的數及數的組成)

師生總結后教師板書:數數數的組成.

(三)鞏固反饋

投影出示:

1.數一數.

2.在下面各數的后面數出五個數來.

二十一三十五十八六十

七十九五十七四十六八十五

3.填空.

(1)五十六是由____個十和____個一組成.

(2)七十二里面有____個十和____個一.

(3)四十里面有____個十.

(4)一百里面有____個十,有____個一.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篇12

3.體驗數學的價值,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加減混合的意義,掌握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正確計算加減混合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復習10以內的加減法單項口算

老師分別出示口算卡片,學生用手勢表示得數。

2.復習10以內連加、連減口算

老師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回答。(說出各題的計算過程)

我們學習了連加、連減、知道連加、連減表示的意義,那么如果一個算式里面內有加法,又有減法,它又表示什么含義呢?該怎樣計算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問題。

二、指導探索:

1.教學例1

魚缸里有幾條黑金魚?有幾條紅金魚?求共有幾條金魚?應該怎么算?(板書:)如果撈走2條,求還剩幾條?怎么計算?(板書:)

如果我們把剛才演示的內容用圖來表示(貼例題圖)你能敘述一下這幅圖的意思嗎?

(引導學生敘述題意:魚缸里有4條黑金魚,3條紅金魚,撈走2條,還剩幾條?)誰會列式?

板書:

觀察這個算式,和我們前面學習的連加,連減有什么不同?

像這樣既有加法,又有減法的算式叫加減混合。

板書課題:加減混合

加減混全式題應該怎樣計算呢?結合這道例題,誰來說一說?(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總結出:先算4加3等于7,再算7減2等于5。)板書:讓學生自己練習說計算過程,然后指名說一說。

2.教學例2

出示鴿子圖

你能說出這幅圖表示的意思嗎?(學生分組說一說圖意,然后指名敘述:有4只鴿子在吃谷子,飛走了1只,又飛走了2只,現在有多少只?)

誰會列式?你是怎么想的?

板書:

這也是加減混合算式,你會計算嗎?(同桌互相說一說)

學生齊說計算過程,老師板書:

5

3.比較質疑:

兩道例題有什么不同?(一道是加在前,減在后,另一道是減在前,加在后)

說明:無論是加在前,還是減在前,只要有加有減都叫加減混合,計算加減混合算式與前面學習的連加、連減的計算順序是一樣的,都是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三、鞏固練習

1.看算式擺學具:

出示:

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請你用學具擺一擺。

2.學生獨立完成第65頁的做一做。

訂正時說計算過程。

3.口算:(指名說答案,其他同學當裁判)

老師分別出示口算卡片:

4.競賽:爭做計算小能手

篇13

(三)培養學生遇到困難積極動腦筋想辦法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教學不連續退位減法的計算法則。

難點:理解計算法則第三條的含義。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板演

2.同時口答

(1)10個一是多少?(2)10個十是多少?

(3)10個百是多少?(4)100里面有幾個十?

3.口算

(1)20以內的退位減

14-7=11-3=13-5=15-6=12-4=

18-9=10-4=16-8=12-5=11-7=

13-8=14-5=16-9=17-8=10-5=

(2)4-1-2=7-1-6=8-1-6=5-1-2=

2+10-4=3+10-7=5+10-6=1+10-9=

3.訂正板演

師說:怎樣筆算兩位數減兩位數?(學生說過程,教師貼出筆算法則)

(1)相同數位對齊。(2)從個位減起。(3)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個位加10再減。師說:今天我們就利用這些知識,學習更大的數的筆算減法,你們有信心學會嗎?(板書課題:不連續退位減)

(二)學習新課

1.學習例1

(1)出示皮筋圖

師問:圖131畫了幾捆100根的皮筋?幾捆10根的?幾捆1根的?一共是多少根皮筋?(376根)376里面有幾個百幾個十幾個一?板書:

師問:用虛線圈起幾個100根?幾個10根?幾個1根?一共用虛線圈起多少根?(132根)虛線圈起表示什么?(減去)132里面有幾個百幾個十幾個一?繼續板書:

讓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完成,然后請同學說一說計算過程。教師在復習準備過程中貼出的計算法則前兩條上用紅線畫出。

師說:不退位的筆算減法前兩條法則和以前我們學的百以內筆算減法是一樣的。

(2)練一練

2.學習例2

(1)出示方塊圖

師問:圖上畫了幾個100的方塊?幾個10個的方塊?幾個1個的方塊?一共有多少個方塊?老師要從319個方塊里面拿走176個方塊,怎么拿?板書:

學生動手操作,敘述拿的過程:先從9個一中拿出6個一;從1個十里拿7個十沒法拿從百位退1個百作10個十,把10個十加上1個10是11個十,再從11個十中拿走7個十;3個百退1個百剩2個百,從2個百中拿走1個百還剩1個百。學生邊說,教師邊在圖上演示。

(2)看豎式學法則

師說:誰能看著豎式說說計算過程?重點讓學生說十位上是怎么算的,老師在復習準備過程中貼出的第三條法則上用紅筆修改。((3)

(3)練一練

3.學習例3

出示例3:求1230與425的差。

讓學生在本上獨立完成,重點讓學生說說十位和百位是怎么算的。用紅筆在第三條法則上繼續修改。

師問:千位、十位上相減都得0,為什么十位上要寫0,而千位上就不必寫了呢?(十位上的0起占位作用,而千位上的0寫了沒意義)

4.小結

師說:今天我們學習的是萬以內數的筆算減法,計算方法前二條與百以內數的筆算減法法則一樣,大家看第三條,比較亂,老師改一改大家看著就很清楚了。(哪一位上的數不夠減,從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減)

讓學生一起讀一遍法則。

(三)鞏固反饋

1.做一做

2.筆算下面各題

247-181=740-570=3472-3380=

3.被減數是1368,減數是295,差是多少?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這節課是在一年級已經學過兩位數減兩位數的筆算基礎上,學習萬以內數的不退位及不連續退位的筆算減法。

在復習準備中,先安排了三道百以內筆算減法,以復習百以內筆算減法法則,然后安排了四道口答,以復習數位之間的十進關系,最后是口算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