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從小紅點到360度旋轉鉸鏈,ThinkPad總是帶給人無限驚喜的設計理念從何而來?
l 從尼羅河之源到喜馬拉雅山之巔,ThinkPad為何能不斷挑戰極限,創造奇跡?
l 從IBM首款筆記本電腦,到聯想王冠上的明珠,ThinkPad面對巨大轉變如何堅守靈魂?
l 全球移動計算行業首屈一指的創新者、ThinkPad之父內藤在正誠意之作,講述科技具標志性的產品ThinkPad鮮為人知的故事,揭秘ThinkPad引領技術的進化,不斷挑戰極限,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跡背后的創新源泉;暢想已經改變了教育、科研、商業、探險等領域的ThinkPad,未來還有怎樣的可能。
l ThinkPad之父內藤在正首部誠意之作,揭秘ThinkPad引領技術進化、創造奇跡背后的創新源泉。
l 聯想董事長兼CEO楊元慶,秦朔朋友圈Chin@Moments新媒體平臺、中國商業文明研究中心發起人秦朔,博學媒體人、界面新聞聯合創始人何力傾情作序推薦。
l 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劉軍,知名財經作家吳曉波,蔚來創始人、董事長李斌,今日美術館館長高鵬博士,博學媒體人、 得到App李翔知識內參出品人李翔,摩拜單車創始人兼總裁胡瑋煒,極客公園創始人、總裁張鵬,Lens出品人法滿,知名主持人李響,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主任陳勁,B.L.U.E.建筑設計事務所創始合伙人、主持建筑師青山周平,科技媒體《硅谷龍》創始人兼編輯麗貝卡•范寧,前NASA宇航員約翰•格倫斯菲爾德聯袂推薦。
l 湛廬文化出品。
l [日]內藤在正
全球移動計算行業首屈一指的創新者,被譽為“ThinkPad之父”,與大和實驗室的工程師們一直走在各項新創造的前沿。2005年聯想集團收購IBM旗下PC事業部后,內藤在正出任聯想筆記本研發業務的副總裁,帶領ThinkPad的研發團隊不斷前行。
l [美]威廉 霍爾斯坦
著名商業記者,曾撰寫多部作品,包括《誰搞垮了通用》(Why GM Matters)和《美國經濟東山再起》(The Next American Economy)。
致中國讀者的一封信
重磅贊譽
推薦序一 ThinkPad,用經典成就未來
楊元慶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
推薦序二 有最深的深度,才有最寬的寬度
秦朔
秦朔朋友圈Chin@Moments 新媒體平臺、
中國商業文明研究中心發起人
推薦序三 見識一個有血有肉的ThinkPad
何力
博學媒體人、界面新聞聯合創始人
前言 科技領域最成功的發明家
ThinkPad筆記本,一臺改變世界的設備
內藤在正的奮斗與勝利
01 神奇開始,危機籠罩實驗室
個人電腦的到來
EMI難題,唐乃暉的危機
才出油鍋,又入火坑
02 概念驗證,IBM重回PC賽場
Aloha項目,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努力奮斗,著迷于新技術的潛力
不能變成產品的想法,是沒有價值的
決勝時刻,決戰北卡
03 油桃項目:客戶只要700C
趕走機器里的幽靈
“最有價值產品”
04 贏得NASA的信任,ThinkPad飛向太空
贏下NASA的大訂單
小紅點打動“狩獵采集人”
真相時刻,750C在太空
為ThinkPad敞開大門
重組的IBM與屹立不倒的大和實驗室
ThinkPad成為NASA主力大軍
05 蝴蝶機,從萬眾矚目到曇花一現
“隱身”項目,瞄準消費類市場
為“蝴蝶”而瘋狂
屏幕尺寸擴大,蝴蝶機劫數難逃
06 質量之戰:拯救被虐待的ThinkPad
簡化產品線,從“白紙一張”開始
虐待ThinkPad 的N種方法
歡迎來到“酷刑室”
“貓爪”到來,解決“平落”問題
安全氣囊與防滾架,“偷師”汽車行業
07 災年:2000—2004
內藤的艱難時光
無線通信技術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貓頭鷹先生攻克散熱難題
不祥之兆,IBM出售PC事業部
08 挑戰極限,從尼羅河的源頭到珠峰之巔
探訪尼羅河,從源頭走向入海口
登頂珠穆朗瑪峰
09 跨過大河,聯想王冠上的明珠:2005—2008
我們跨過了大河
中日美“創新鐵三角”
“小太刀”項目,與喬布斯硬碰硬
聯想橫濱大和實驗室
10 Yoga和“消費化”問題
X1 Carbon,拿下市場的甜蜜點
將Yoga元素融入ThinkPad
消費運動和設計挑戰
創新大軍
11 ThinkPad,讓一切成為可能
ThinkPad改變教育
ThinkPad改變商業
結語 移動計算的未來
設備
連接性和云服務
界面
傳感器和攝像頭
人工智能
科技的未來
如何應對新技術
精神的傳承
譯者后記
內藤在正在《ThinkPad之道:無可替代的思考》中回顧了ThinkPad 25 年來發展的每一個瞬間和每一次技術創新,并得出結論:ThinkPad 是改變世界的設備。它改變了商務領域的工作方式,改變了科學研究和發明的方式,也改變了教育行業的教學方式,甚至改變了人們對音樂和視頻消費的方式……ThinkPad 如水或空氣,無形卻又滲透到了我們現代生活的方方面面。誠如內藤先生所言,ThinkPad 的25年不是結果,也許僅僅只是一個開始。
楊元慶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
2005年初見傳說中的“ThinkPad之父”內藤在正,略感驚訝:他比想象中年輕、謙遜且寡言。在重要時期我們曾直接搭檔,多年的合作讓我越來越感受到這位ThinkPad靈魂人物的內心執著、智慧與浪漫。我之所以向大家推薦《ThinkPad之道:無可替代的思考》,因為ThinkPad 25年來的堅持——厚度減到1/4,重量減到1/3,但小紅點、品質和黑色經典不變;因為ThinkPad的創新精神——360度的Yoga、二合一的Tablet,體現了堅持中的與時俱進;因為ThinkPad的多元智慧——中美日三國科技工匠跨越種族、文化和國籍,打造共同的信仰。本書中字里行間流淌著的ThinkPad堅持獨立思考的精神,于當今社會仍熠熠生輝。
劉軍
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
我一直認為,定義一個人是否年輕和具有活力的標準,從來不是年齡,而是工具。ThinkPad是我的臺“生產力工具”,它改變了世界,也改變了我,過去20多年來我手上的每一個繭子,都和它有關。《ThinkPad之道:無可替代的思考》介紹了ThinkPad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是一個關于生產力工具想象力、創新和堅持的故事,向你推薦。
吳曉波
知名財經作家
很多企業都希望像造物主一樣澤被世界,但是真能領會到造物之道的企業可以說少之又少。ThinkPad 作為科技產品史冊上成功的產品之一,讓我們體會到,要想有寬的寬度,必須先有深的深度。深深地積累,深入地挖掘,才會有持續的創新能力。犯其至難,方能圖其至遠。
秦朔
秦朔朋友圈Chin@Moments新媒體平臺、中國商業文明研究中心發起人
偉大的設計家瓦爾特 格羅皮烏斯創造性地提出了,設計既是藝術的又是科學的,既是設計的又是實用的。是ThinkPad 把這樣的思想詮釋地如此。內藤在正是值得被敬重的,而他的故事也應該被世人所知曉并流傳。對于那些想要用創新來改變世界的公司而言,ThinkPad 無疑是很好的商業榜樣。
何力
博學媒體人、界面新聞聯合創始人
ThinkPad為科技產品的研發與設計創立了一個新的范式:立足于用戶體驗進行創新 大道至簡的設計美學。《ThinkPad之道:無可替代的思考》為我們破解了ThinkPad之所以成為一個25年經久不衰的傳奇的基因密碼,能夠幫助我們更地展望科技與設計的未來趨勢。
李斌
蔚來創始人、董事長
ThinkPad之父內藤先生在《ThinkPad之道:無可替代的思考》中不僅給我們講述了ThinkPad品牌背后的有趣故事,更提及了他對未來PC行業及技術革命的展望與預測。無疑,ThinkPad所代表的不僅僅是一個PC品牌、一臺電腦,而是一個時代,甚至是PC行業中一種象征著專業的精神。
高鵬博士
今日美術館館長
ThinkPad之道:無可替代的思考》是一部產品之書。它講述了ThinkPad的研發者如何應對公司內部的巨大變化,包括如何應對PC業務被出售,如何克服全球化帶來的文化差異,如何創造出適用于全球用戶的產品。
李翔
博學媒體人、得到App李翔知識內參出品人
“小紅點”ThinkPad每一款產品的進化與革新,都是“勇氣”的詮釋。創造者必須超越自己現有系統,進化為新的系統。
胡瑋煒
摩拜單車創始人兼總裁
一個品牌能專注于一個品類25年,在25年間一直保持技術信仰、產品哲學甚至設計語言不變,并且在品牌和市場上還能釋放源源不絕的力量和保持持續的成功,這就是ThinkPad帶來的一個商業領域的“小概率事件”。ThinkPad的歷史不是一個“別人的故事”,我們應該努力尋找如何在持續的環境變化中抓住不變,如何在年年不同的潮流中看到永恒的熱點,以及如何把一個人對世界的“固執”看法變成“柔韌”的產品,然后去改變世界的進程。我相信,這可能會對你正在做的事業,提供一個新思維。
張鵬
極客公園創始人、總裁
作為締造ThinkPad的關鍵人物,內藤在正在《ThinkPad之道:無可替代的思考》里并非要炫耀他成功的經驗,他還展示了自己的脆弱、困惑,以及公司的政治、中美日不同的文化,等等。相對于硅谷式的英雄,他更推崇團隊和自下而上的創新;相對于革命性的變化,他更信賴持續不斷地改善。他是一個典型的工程師,對自己的優點和局限都做了條分縷析。
法滿
Lens出品人
你想過要改變世界嗎?如果有在想,我勸你算了吧,因為你再怎么絞盡腦汁也改變不了世界。我勸你回到實實在在的生活中,認認真真地做好每一件小事,用你自認為努力的態度對待,搞不好,世界會被你變一個模樣。就像我們愛的那個小紅點,讓人愛上它,讓人愛上ThinkPad。謝謝內藤在正先生!
李響
知名主持人
ThinkPad之道:無可替代的思考》闡明了在個人計算機發展過程中基于設計的創新的重要性。針對更為用戶友好的創新需求以及源于日本美學文化的技術設計,ThinkPad多次迭代成為個人電腦產品升級的典范。這一“思行合一”的創新設計,也為未來的移動計算奠定了強大的發展動力。本書也展示了中國著名IT聯想集團在并購ThinkPad等系列產品后,進一步和美國、日本開發團隊持續創新的成功探索,體現了中國企業創新國際化的必要性。
陳勁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主任
ThinkPad之道:無可替代的思考》描寫了ThinkPad的發展史,同時,透過發展史,我們可以看到時代的變化,人與技術關系的變化,以及開發團隊的匠人精神、設計和創新的重要性、獨立思維的價值等。我們在思考25年之后的世界時,了解過去25年來ThinkPad的故事會給我們很多啟發。
青山周平
B.L.U.E.建筑設計事務所創始合伙人,主持建筑師,北方工業大學建筑與藝術學院講師
一次非比尋常的深入、近距離、生動的探究,探究一款成功筆記本產品的發展歷程。
麗貝卡•范寧
科技媒體《硅谷龍》創始人兼編輯
ThinkPad為航天器提供了急需的升級,并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們在太空的工作方式。
約翰•格倫斯菲爾德
前NASA宇航員
很好很有趣
只為信仰而買
書本有點折過,不過也不影響
品牌戰略,發展策略,技術化創新,為企業發展作為參考借鑒,相當值得推薦的一本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