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民法典相關課件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法學案例教學法是指用虛擬的方式重現現實中的法律案例,將其所發生的法律事件帶入課堂,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法律情景,建立真實感受,讓學生通過自己對法律事件的親身體驗、閱讀和分析,追尋解決實際問題的最佳方案,啟迪其思維,培養其推理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掌握蘊涵于其中的法學理論的一種教學方法。法律課程的案例教學法起源于美國的哈佛大學蘭德爾教授判例教學法。1870年蘭德爾教授被任命為哈佛大學法學院院長,他在講授契約法課程時,直接以法院判例書籍為課程教材,并在課堂教學中以問答的方式由教師與學生雙向討論,形成了獨特的判例教學法。20世紀80年代末,案例教學法開始被介紹到我國。
二、案例教學的價值
(1)案例教學符合一般性的認知規律。案例教學符合認識由感性到理性規律。以具體的案例進行教學讓學生把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結合起來,有助于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利用案例進行教學也是整合教材的過程。學生在校學習期間難以拿出更多時間收集法律基礎課這門課程的信息,也很難有機會參與法律調查和法庭調查。因此,案例教學正好對這方面給予了彌補。
(2)案例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知識的獲得依賴于學習主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很大程度上來源于教師所創設的教學情境。案例教學適時地引入案例可以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這樣會使學生感到盡管法律概念和條文比較枯燥但學起來并不乏味。生動有趣的案例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案例教學可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這一過程必須通過學生自己的思維才能實現。當學生在學習過程缺乏感性知識和經驗時,應該給學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課堂上運用的案例就是這種感性材料,它可以訓練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幫助學生通過案例的分析來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知識并在此基礎上提高思辨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目前高職院校法律案例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
一是知識理論選擇不當。高職院校法律課程往往課時較少,內容多,課程容量大。比如,高職院校開設的經濟法。教師選擇哪些知識進行講授是一項重要工作。教學實踐中,教師往往不是按照教材的順序去講,就是避重就輕地隨意選擇。這些知識常常缺乏實用性或遠離學生生活和將來的就業實際,很難引起學生的重視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種情況下,教師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對學生來說已經無關緊要,案例教學也就無法取得實效。
二是案例粗制濫造。教師選擇的案例往往陳舊、復雜,未經篩選或進行適當處理。案例陳舊,難以激起學生的興趣;案例涉及的法律知識點太多,學生無法理解、掌握案例包含的法律理論;案情粗糙,沒有進一步刪減、加工,難以突出相關法律理論。
三是運用案例的手段死板單一。在運用案例教學時,教師一味地采用單一的口頭講述,語言缺乏表現力。
四、案例教學的有效運用
(一)案例的恰當選擇
案例的選擇一要遵循針對性原則。高職學生沒有相關法律基礎,案件的法律關系過于復雜或者法律理論較抽象,就不適合他們。應該案情簡單,訓練型的案件應該有一定的難度,給學生一定的思考、討論空間。還要遵循典型性原則。要選擇熱點、焦點案件以及接近學生生活,能激發學生興趣、引發學生思考的案件。案例來源可以是高院公報案例、今日說法等法制節目的經典案例、新聞焦點案例、校園發生的生活案例,也可以是小說、電影、相聲、小品等文藝作品中的體現法律關系的案例。比如: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和安東尼奧的擔保合同,可用以說明合同自由原則及公平原則;沒完沒了中韓東以阮大偉的名義訂購價格不菲的酒席,可用以講述無權及其法律后果;紅樓夢中賈蓉與賈薔配合王熙鳳強迫賈瑞簽借款合同,可用以講述合同效力等。
(二)案例的靈活運用
案例教學的過程是教學者運用經過選擇整理的案件,向學習者詮釋法學原理、原則,解釋法律規范,培養學習者法律思維能力的過程。案例教學的過程也是學習者利用案件,通過演繹推理進一步理解、掌握、運用法律原理的過程。當然不同的案例在教學中的目的和作用是不同的。文學作品中的案例,能夠觸動學生的興奮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生動形象地幫助學生理解法律原理。而實際生活中的案件,尤其是高院公報刊登的判例,不僅能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掌握法律原理,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法律思維能力。無判例的案例教學只是教學生理解現行法律,而判例教學才能使學生學到更多的法律知識,學會法律解釋的方法,成為真正的創造性人才。
(三)案例使用手段的創新
案例的闡述應該做到生動活潑,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要針對案例的案情,選擇合適的語言風格,調整語速的快慢,控制語調的高低。還可以利用課件展示相關圖片,利用多媒體播放相關影視資料、視頻資料,以輔助案例教學。比如,講授無權時,播放電影5沒玩沒了6中韓冬以阮大偉的名義訂購酒席,要求精神病院醫生強行治療一段滑稽情節,然后利用該案情,探討無權的法律后果問題。
總之,案例教學法體現了素質教育的宗旨,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它實質是屬于研究性學習,能變被動為主動,變注人式為啟發式,有利于激發學生情感,提高對知識的感悟和升華,因此應在高職院校的法律教學中應大力推廣,但在實踐中要注意一些問題,才能發揮最大作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