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是一種長效機制,它的形成賴于持久的堅持。安全文化建設不可能像實施一項計劃那樣立竿見影,需要常抓不懈,持續不斷,日積月累,才能形成文化的力量,達到"固化于制、外化于形、內化于心"的目標。因而,一切的宣傳、教育、制度、責任體系、制度體系、行為體系的建設和打造,一切的活動、舉措、方法、途徑和技巧,都是安全文化建設的形式,安全文化的力量正是在這些形式長久而重復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并無限強大起來的。
所以,班組的安全文化建設,由宣傳教育入手,從制度建設、責任體系建設、行為體系建設展開,以規范安全行為、加強安全管理為抓手,開展豐富多彩的安全活動,并通過家企攜手,共同推進班組安全文化的形成和推進,是最有效的。
文化之力,生生不息。
知之深切,方能行之自覺;行之穩健,方能致遠千里。班組安全文化是保障員工生命堅實的一道屏障,建設之路任重而道遠——不僅要傾力宣傳,要要落實到工作,更要付諸行動。
夯實班組安全文化建設,讓安全理念成為每一個班組成員的職業信仰。
以文化為引線,串起每個班組成員的安全,為生產保駕護航。
鄧建山 安全管理和安全文化建設實戰培訓師。曾在化工、塑膠、五金、家具、設備制造、電子、模具等企業擔任過車間主任,分廠副廠長;曾任三家外資公司工程經理和安全負責人,有豐富的安全管理經驗,對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做過長期而深入的研究,善于將企業的安全問題與文化建設相結合,有效夯實企業的安全生產基礎。
鄭曉斌 高級安全工程師,企業安全教育專家。有數十年的一線安全生產管理經驗,長期致力于企業安全文化研究,對企業的安全管理具有獨到的見解和實操經驗,多年來,通過對安全文化建設培訓歸納、總結和感悟,逐步形成一套獨具特色的企業安全管理工作方法,已出版有《現代企業安全文化手冊》等著作。
及時章 大力宣傳:營造良好的班組安全文化氛圍
宣傳對于文化氛圍的營造和文化觀念的形成,無疑具有無可替代的強大作用。標語、口號、墻報、櫥窗、宣傳海報、廣播、電視等豐富多彩的宣傳方式和無所不在的宣傳攻勢,會在班組內形成一種濃厚的安全氛圍,激發員工的安全熱情,鼓舞員工的安全信心。同時,連續和花樣翻新的安全宣傳,會使員工對于班組安全的核心思想爛熟于心,在員工心中產生潛移默化的滲透和影響,使員工的安全素質不斷提高和升華,最終使安全文化的種子在班組生根發芽。
1.重視班組安全文化建設,抓好安全宣傳
2.制作安全海報,張貼安全標語
3.開展班組"安全日"活動
4.定期出版班組安全墻報,更新班組安全宣傳欄
5.午間休息時播安全廣播、視頻、電影或紀錄片
6.半年一句安全口號,一月一個安全主題
7.利用班組微信朋友圈、QQ群及討論組傳播安全信息
8.經常性開展豐富多彩的安全文化活動
第二章 普及教育:把安全理念植入每一個組員的內心
建設安全文化,首先要建設安全觀念文化,讓員工從意識上把安全放在及時位,從思想上重視安全,從心底深處需要安全,才能催生員工追求安全的自驅力,使員工真正意識到安全是為了自己,才能自覺、自愿、積極、主動地追求安全。而這一切,必然是通過教育才能實現的。班組安全教育是提高班組成員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能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也是引導員工樹立正確的安全觀,正確地理解和認識安全,并將正確的安全理念刻進自己的內心,也是把安全理念植入每一個員工心中的重要方法,更是營造班組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圍,促進班組安全文化形成的重要工具。
1.重視安全觀念教育,安全教育必須天天講
2.糾正不良的安全觀念,樹立正確的安全理念
3.針對重點人員,重點教育
4.抓住重點時段,及時提醒
5.利用班前班后會,開展安全教育
6.現場發現現場糾正,增強安全教育效果/
7.觀看事故案例,抓好警示教育/
8.加強安全法治教育,用安全法規保障安全生產
第三章 培訓:讓嫻熟的技能成為安全文化建設的護身符
嫻熟的操作,精湛的技藝,無疑是保障安全的前提和基礎,也是安全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因而,班組安全文化建設應當從培訓抓起。安全培訓主要是指導職工學習安全知識,掌握安全技能,提高職工的安全意識,增強職工的安全操作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較大程度減少人身傷害事故的發生。過硬的安全培訓無疑會為班組的安全文化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1.組織專題講座,開展應知應會培訓
2.開展崗位大練兵活動,培訓崗位安全能力
3.推行崗位作業標準化,加強自防自護能力培訓
4.舉辦隱患查找專題培訓,提高隱患消除能力
5.開展危險預知預防活動,提升事故預防能力
6.模擬事故分析,進行現場應急處置能力培訓
7.組織集中學習,普及自救互救知識
第四章 健全制度:打造嚴格規范的安全制度文化
老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萬事皆是如此。沒有制度,也不可能有安全。有制度才有標準,有制度才有規范,有制度才能有章可依,有規可循。不論是進行安全管理還是構建安全文化,都需要完善而健全的制度。制度先行,文化才能隨之而來。因而,建立和健全班組管理制度,細致、具體而規范地制定班組各項安全制度,打造嚴格規范的班組制度文化,是班組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1.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制度就沒有安全
2.讓班組安全制度量化、細化、化
3.制定高標準的崗位安全操作規程
4.頒發員工安全守則,嚴格執行安全紀律
5.建立健全安全檢查制度,做好安全檢查和巡查
6.完善班組危險作業管理制度,堅持持證上崗
7.建立班組安全生產確認制度,確保生產安全
8.規范班組事故管理制度,做好傷亡事故報告和處置管理
9.嚴格執行制度,一切行為以制度為準繩
第五章 明確責任:形成人人負責的安全責任文化
如果說文化是安全管理的靈魂,那么責任就是安全文化的靈魂。安全就是責任,責任保障安全,高度的責任感和超強的責任心是安全最有力的保障。建設安全文化最重要的是建設責任文化。只有讓每一個員工都認識到責任的重要性,把責任作為一種至高無上的信念,認認真真負起自己的責任,班組加強責任體系建設,嚴控責任落實,形成人人有責、人人負責的安全責任氛圍,班組的安全文化才有了靈魂。
1.安全重在責任,責任保障安全
2.提高班組責任意識,讓每一個人都明確自己的安全責任
3.貫徹班組安全生產責任制
4.緊盯崗位責任,自己的安全自己負責
5.落實流程責任,每一個環節都要高度負責
6.重視細節,安全責任無小事
7.安前不找任何借口,不推卸任何責任
8.安全人人有責,牢記"三不傷害"
9.健全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安全責任做到"五落實五到位"
第六章 規范行為:培養遵章守紀的安全行為文化
行為是意識的外在表現,一切的思想、意識、信念最終都需要落實到行動上。因而建設安全行為文化是安全文化建設的重要落腳點。只有行為安全了,沒有違章違紀,沒有冒險蠻干,一舉一動都以安全為原則,一行一為都把安全作為準繩,才能真正杜絕事故,降低傷亡,使班組安全成為可能。班組安全行為文化的建立,關鍵在于如何引導員工讓安全行為從被動行為到自律行為,從自律行為到自覺行為,從自覺行為到習慣性行為。當安全行為成為一種習慣,安全文化也就成為了現實。
1.班組一切行為都要以安全為準則
2.規范操作,安全規程就是行為標尺
3.時刻提醒自己別犯傻,違章操作等于自殺
4.杜絕違章指揮行為,不當"殺人"劊子手
5.珍愛生命,時刻做好自我防護
6.面對違章絕不護短,對違紀無情才是對同事有情
7.互相監督糾正,共同消除習慣性違章的不良行為
8.自覺培養班組遵章守紀的好習慣
第七章 嚴格管理:形成切實可行的安全管理文化
安全管理是班組管理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班組安全文化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安全管理與安全文化是一種互相促進、互相依存的關系。一方面,安全管理是促進安全文化形成的重要途徑,班組安全意識、態度、認知、信念、價值觀,安全物質環境及員工的安全知識和操作技能是安全文化形成的基礎,也是安全管理的對象。安全管理促進安全文化的形成,安全文化反過來又會使安全管理更為有效。嚴格的安全管理,對于形成良好而規范的安全文化意義重大。
1.班組安全管理要"三鐵":鐵面、鐵腕和鐵規
2.嚴格"三查",徹底消除安全隱患
3.現場安全管理,做到"三勤""三細"和"三快"
4.經常召開安全座談會,促進自我反省
5.推行班組安全互助聯保,互促互進保安全
6.善用激勵方法,賞罰分明促進安全自律
7.促進班組和諧,消除班組情緒隱患
8.做好安全活動記錄,記好安全管理臺賬
9.推行安全自主管理,讓安全成為一種自覺
第八章 家企結合:共同促進班組安全文化的形成
安全不僅是為了企業,更是為了員工自己,為了每一個員工家庭,為了全社會。只有員工安全了,家庭才能幸福,社會才能和諧。因而,安全不是企業的事,也不是員工的事,而是全社會的事。因此,安全文化的建設也不能單單靠企業,靠班組,靠員工,還要聯合家庭,發動全社會的力量,攜手同進,共同促進安全生產,共同促進安全文化的形成。
1.安全不僅僅為企業,更是為家庭
2.班組與職工家庭親密合作,共促安全
3.班組與家屬簽訂家庭聯保安全責任書
4.開展崗位探親活動,家屬到工作現場觀摩
5.舉辦職工家屬安全座談會
6.開展"小手拉大手"安全活動
7.舉辦"安全家書"傳真情活動
3.抓住重點時段,及時提醒
班組長的安全教育,除了常規的天天講、時時講之外,對于重點人群、重點時段的重點教育,也是相當重要的。因為重點人群和重點時段往往是事故的高發源頭。所以,越是在容易出事故的時間,班組長的安全教育越應當到位,也越有效果。
(1)節假日前后
節假日前后,往往是發生事故的高峰期。因為節假日臨近,一些員工急于完成任務回家與親人團聚,或者想著節假日的安排,導致工作不專心,或是趕工,極易造成事故。而節假日過后上班,一些職工還沉浸在節日的歡樂氣氛中,心思并沒有真正收攏在工作崗位上,也容易違章違紀。所以,在節假日前后,是習慣性違章行為多發期。班組長在這一時期,要抓住這個時期職工的心理活動,重點教育,及時提醒,提前打好預防針,保障安全。
(2)加夜班時
由于照明環境、人員狀態、管理等諸多方面的原因,夜班生產是事故高發的重要時間段,其中人員狀態是關鍵,主要是由于員工夜間作業精神狀態較差,無法集中精神作業。
夜班與白班不一樣的地方,除了照明以外,影響較大的就是人體本身生物鐘對注意力的影響。即便是上慣了夜班的人,在凌晨時分,也會有強烈的困倦感,這種困倦感會導致反應遲鈍和應激性下降,易發生事故。而且晚上本應當是休息的時間,卻用來工作,也會導致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力也會下降。特別是凌晨0~2點時,是最困倦的時候,更應當高度關注。
(3)即將下班或作業收尾時
經過一個班次的勞作之后,員工的體力和精力消耗很大,盼望早點下班,早點休息,這是人之常情。然而,這個時段也往往會使員工思想溜號,工作精力集中不起來,而導致習慣性違章的危險時段。作業接近尾聲,一直平安無事,人們對事故的警惕性會有所松懈,還會忙中出錯,陷入習慣性違章的舊轍。在這種時候,班組長應勤提醒,多督促,使大家保持足夠的警惕性。
(4)交接班時
交接班前后是員工思想不夠穩定的特殊時段,交班的急著交完好回家休息,接班的卻思想還游蕩在工作之外,沒有集中起來,因而使得交接班期間成了問題多發時間段。抓好交接班環節的規范化,是班組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因而班組長要對這一時段的安全教育注入更多的心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