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心理咨詢室護理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心理咨詢室護理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心理咨詢室護理

篇1

心理陪護師:心理陪護師是憑借自己所擁有的專業心理知識,“登堂入室”陪伴在老人、兒童、患病者以及臨危者等人士身邊,以心理溝通的方式為他們提供心靈護理。不是心理咨詢師。

獲得職業資格的條件:

注冊心理陪護師職業,工作方式是陪聊,但與一般意義上的陪聊又有本質上的不同,可以說是一項結合了護士的醫學護理與心理咨詢師的精神慰藉于一體的新型工作。要想獲得注冊心理陪護師的從業資格,必須通過400課時的專業學習與考核,內容包括社會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危機干預理論與技巧、心理陪護技能操作等。

心理咨詢師:是運用心理學以及相關知識,遵循心理學原則,通過心理咨詢的技術與方法,幫助求助者解除心理問題的專業人員。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騰訊電商發力移動互聯嘗試微信語音銷售

吳宵光表示,目前騰訊挑戰之一是如何應對PC流量的降低。包括QQ、微信在內的移動互聯網應用的崛起沖淡了騰訊來自PC的流量。但移動端因為屏幕限制,廣告推廣也相應受限,“如何再有新的大流量方法,確實是挑戰”。

為應對挑戰,騰訊也在過個產品線做出嘗試。吳宵光透露,包括在微信與一些商家合作嘗試語音營銷與銷售,“用戶直接用手機說要的商品,溝通效率其實更高,未來有可能會變成用戶的主流需求”。

據接受,目前騰訊電商最新的多客服系統也在兼容這一模式,未來商家都可以在多客服系統里面,收到很多是賣家用微信發來的語音。

此外,利用微信營銷平臺,騰訊還計劃推出微信會員卡服務,以提高用戶對某些優質商家的點擊率。

在吳宵光看來,移動互聯網挑戰與機會并存,這是一個重新洗牌的過程,“大家在一個新的起跑點上,對商家也是一樣,你可能過去在PC領域里面落后了,但也許未來抓住移動機會,你有可能超過傳統領域里面的一些巨頭”。

對于騰訊電商的這一新的銷售模式,業內人士也有不同的看法。

篇3

心理咨詢是指采用心理學的方法和手段,對心理適應方面出現問題,并希望解決此方面問題的求詢者提供心理援助的過程。想要解決心理問題的求詢者,向咨詢者述說自己的心理感受和心理問題,或者向咨詢者詢問關于心理方面的問題,并與咨詢者討論這些問題。求詢者在在咨詢者提供的幫助下,和咨詢者一起找出引起心理問題的原因,探索問題的癥結所在,最后找到脫離心理困境條件和方法。求詢者努力利用這些條件和方法來調節心理的平衡,提高自己對周圍環境的適應力,從而增進身心健康。

相對于高中來講,大學的環境應該還算是比較放松和自由的。在大學里,雖然學生的首要任務是抓緊時間學習和研究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但于此同時,大學也是一個小型的社會,學生除了學習知識,也會在大學里學習如何與處理好與同學老師之間的關系、如何保持自己的獨立性以及如何與社會融合等一系列社會技能。面對如此復雜的關系,大學生在大學期間會碰到一系列關于身心的發展的問題。再加上大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內心感情較為豐富敏感,容易想不開,愛鉆牛角尖。在人生的這種關鍵時期,大學生對精神方面的提高,對愛的渴望、對個體人權的尊重的需求非常明顯,所以有時對人生價值的實現會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大學新生,這一特殊的群體,總是會有很多心理方面的問題,比如自己上的大學和理想中的大學相差較多,住校經歷的新生,會面對第一次住校,和多人合住一間房,往往很難處理好復雜的室友關系。另外,因為大學學習是老師指導和知識自我學習的狀態,所以大學一個生活和學習都十分寬松的環境,學習完全靠的是自制力和自我時間合理安排的能力,這和高三強壓式和命令式的學習和生活反差太大。有部分學生會很不適應這種生活環境和學習方式,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高中時老師給他們安排的學習目標。因此當他們步入大學校園時,當他們擁有了學習自主權時,他們根本找不到適合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目標。如此,他們的內心產生恐懼和一些不安的想法,隨后便會出現諸如迷戀網絡,陷入虛幻世界等心理問題。

另外,現在多數在校大學生的心理承受力和抗挫折抗壓力能力非常低。為了確保能夠考上理想的大學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過上幸福的生活,可以說如今大學生享受來之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懷和呵護。他們中的大部分人生活都一帆風順,很少遇到什么大的挫折和打擊,即使家庭經濟拮據,這種拮據也有父母或家人承擔,不讓他們感受到生活的艱難,所以他們生活的艱難并沒有切身的體會。而一旦進入大學學習和生活,遇到實際困難,例如失戀,考試不及格,以及畢業了找不到工作等等挫折和困難時,他們在心理方面就出現問題。因此如今的大學才會發生許多大學生傷害自己和傷害他人的事件。不僅給老師的教學和管理都帶來了不小的麻煩,更是給學生家庭帶來了摸不去的心靈創傷。所以高校一定要盡最大的努力積極地為學生提供好的心理咨詢服務,爭取及早的發現存在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采取積極的措施或者干預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并讓在校大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也要讓大學生學會如何調節自己的心態,學會如何去平衡各種復雜的關系;最終讓他們擁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踏入社會,會利用心理學方法解決學習、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難題。 

如今各個高校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任務就是廣泛而有深度的對學生開展免費的心理咨詢活動。但是由于學校和老師深受中國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和對心理學知識學習不夠深入,以及對心理咨詢工作認識的不足,在開展心理咨詢活動時,常常不能很好地維護學生的隱私權,與之常常起沖突。

由于心理咨詢工作的特殊性質和個體化特點,高校的心理咨詢老師會知道了解并掌握學生的隱私,即學生的某些私人信息,當然對這種星系的獲得時正當合法的。可是如果在學生不知情和不統一的情況下,講學生的私人信息公開或者是泄露,給該學生帶來身體或心理精神上的傷害,就構成了侵犯隱私權。例如,心理咨詢老師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咨詢時不注意清場,不讓其他無關人員退場。這樣做學生陳述的心理問題就會被他人聽到并傳播出去,給來咨詢的學生帶來傷害。另外許多心理咨詢老師在做報告和演講時,常常說一些未經當事人同意公布的案例來闡述問題或觀點。還有一些心理咨詢老師喜歡把前來咨詢學生的心理問題,以往經歷或者家庭背景作為談資公開地與同事朋友閑聊。等等,諸如此類不尊重學生隱私權的行為,會給咨詢尋求幫助的同學帶來巨大的傷害。如,某大學的新生因為爸媽離婚感到困擾找輔導員談心。但是在談心之后,輔導員在不經意間把她的家庭情況傳播了出去,導致該生覺得在同學面前很丟臉,長時間不去上課,不與同學交流,變得孤僻。

篇4

護理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組在學院學生處及學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領導下逐步形成了,但仍存在著許多方面的不足。狠抓組織建設,明確目標,統一思想,完善機構設置,規范管理,劃分各部門工作職能,保障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成為了今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首要。為此,我們計劃逐步完善護理系心理危機干預五級網絡,并擬訂給從事學生管理工作的老師、各班級班主任、宿舍管理人員、保衛人員、校醫、各學生班級心理聯絡員及其他相關人員進行培訓,以幫助他們更好地開展工作。

二、完善心理咨詢室的硬件設施;

護理系心理咨詢室位于護理系實驗樓二樓,現有硬件條件設施比較陳舊,造就一流的 心理咨詢環境,就必須要有足夠的硬件設施作為支撐,因此,今年我們計劃將心理咨詢室進行一次粉刷,增設一道屏風,購置一臺專用電腦及相關配套設施,為前來咨詢的同學營造一個清凈、幽雅、具有安全感的氛圍。

三、舉辦心理健康宣傳月活動、組織班主任進行心理健康專題方面的德育教育課;

心理健康月活動是我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自成立以來就納入了工作范圍的一項重要工作,對于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宣傳心理健康科學知識,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今年我們計劃充分利用“5.25心理健康日”開展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動,如散發宣傳卡片、現場咨詢、張貼海報、制作櫥窗等,利用這些方式,使護理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再添新機。

篇5

篇6

【Key words】 Nurse;Psychological problems;Early warning;Intervention

我國目前正處于經濟快速發展、社會急劇變化的時期,因此人們感到工作壓力是前所未有的。護理是衛生保健行業中壓力最大的職業之一,是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相結合的雙重勞動,護士要面對一個伴隨著巨大壓力的群體――病人。因為長期處于高度應激狀態下,護士往往會感到身心疲憊,從而使工作滿意度迅速下降[1] 。由此而產生的心理問題不但危害著護士的健康也會給護理事業帶來重大影響。近年來,國內有關護士心理健康水平的報道越來越多,護士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全國各醫院都在積極的努力構建和完善護士心理問題高危人群的預警機制,做到心理問題及早發現、及時預防、有效干預。

1護士心理問題

1.1護士心理問題的界定護士心理問題是指護士在扮演多重角色的各類活動適應中產生的個體意識到或意識不到的主觀困惑狀態。

1.2護士心理問題的表現形式

1.2.1不能適應社會護士中相當一部分人對護士角色、人際關系、工作方式、生活環境等方面存在諸多不適應,從而產生心境抑郁、焦慮失眠、出現習慣性便秘、經前期緊張綜合征、偏激或悲觀失望等不良情緒。

1.2.2人際關系緊張一些護士不善于處理復雜的人際關系,尤其是醫患關系、醫護關系。

1.2.3慢性疲勞綜合征王雅芳報道,近年來出現的慢性疲勞綜合征可能與勞累、長時間心理緊張,致機體免疫力下降有關。該病在護士中的發病率為1 088人/10萬[2]。護士因自我成就感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導致心理失衡,加之年齡、護齡的增加使其對日復一日超強度的工作產生了厭倦、疲憊感,從而出現一系列生理、心理癥狀。如頭痛、睡眠障礙、胃腸道不適或易激惹、易疲勞、焦慮、護士職業冷漠、感知覺出現錯誤、判斷力下降、工作效率降低,護士身心疾病增加,給醫院和護理事業的發展帶來不利影響[2-6]。

1.2.4不良的個性特征某些不良的個性特征也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如心胸狹窄、意志脆弱、過于爭強好勝、以個人為中心、自我封閉、過于敏感等。

1.3護士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1.3.1護理工作的特殊性護士從事的是救死扶傷工作,其服務對象是直接面對患者,稍有不慎,重者是人命關天,輕者也會產生與患者之間的矛盾。由于護士的工作維系著病人的安危,責任重大,故護士在工作中精神上會長期處于緊張狀態,加之高強度的工作,極易產生疲憊感[7-8]。

1.3.2工作壓力大護士工作壓力主要來源于護理專業本身的工作性質,護理工作量大,護理專業技術要求高,護士與病人及家屬間的人際關系,護士間及與管理者之間的人際關系,所有這些都極易轉變為心理壓力,從而影響護士心理健康水平[8-10]。

1.3.3超負荷工作,工作強度大目前許多醫院護理人員編制不足,工作量卻在增加,使得一些護士長期處于超負荷工作狀況。長期在這種超負荷工作狀態下,疲勞得不到調整,容易引起軀體不適、緊張、焦慮等身心癥狀,導致“身心俱疲”[7-8 ,11]。

1.3.4 新醫療體制對護士的壓力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服務范圍的擴大,對護理工作的要求日益增高。使護士感覺到自己的知識和技能跟不上醫療技術發展水平及患者的要求時也會產生焦慮,加之專業的發展,知識的更新,工作崗位競爭和新的人事制度改革,都會使護士產生緊迫感,產生心理負擔,影響心理健康水平[7-8]。

1.3.5 護士缺乏心理衛生知識在現有的護士群體中,系統接受過心理教育的較少,也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識與培訓,對心理健康問題缺乏防御訓練,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矛盾或受到挫折時,往往缺乏正確的心理指導和有效的應對方式,不會科學地進行自我心理調節并加以化解[7,11]。

1.3.6 社會因素的影響和社會支持度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法律意識的加強,對護士工作的要求也在提高,使護士在工作中謹小慎微,生怕出錯,增加了心理壓力。另一方面,作為一種高壓力、高負荷的工作,本應得到更高的工資和福利待遇,但在目前的管理體制下,醫生與護士之間的報酬差距大,甚至有的管理層重視醫生、忽視護士,造成一種社會不公。同時護士付出的辛勤勞動有時得不到社會認可,還存在著職稱晉升難,進修深造機會少等諸多因素,也增加了護士的心理負擔,影響了護士的心理健康水平[11-13]。

2護士心理問題預警機制

心理問題是可以預防的,這有賴于心理問題預警機制的建立。所謂預警機制就是“預先警告的制度”。心理問題預警機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2.1確立心理問題預警指標體系心理問題干預中很重要的一步是形成可靠的心理問題指標體系,以便及時對護士的心理問題作出準確、科學的判斷。衡量心理問題的指標體系一般有以下五個方面:①負性情緒指標,包括類型、癥狀程度、持續時間。具體指緊張、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②人格缺陷指標,包括類型、癥狀程度和可能原因。常見的人格缺陷有自卑、怯弱、狹隘、狂妄、偏執、敵對和自我中心等。③學習問題指標,包括類型、癥狀程度和可能原因。常見的類型有學習動機缺乏、學習動機過強、學習焦慮、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維混亂等。④身體癥狀指標,如肌肉酸痛、緊張,頭昏、頭疼,心慌、心痛,無食欲、消化不良,睡眠紊亂等。具體項目可以參考SCL-90 臨床癥狀自評量表中的分項目即身體癥狀項目確立。⑤社會環境指標,指與家庭成員、父母、老師和同學的關系,對親情、友情、愛情的看法和滿意度,對醫院工作、管理、生活的滿意度,對社會風氣的滿意度等。

2.2確定心理問題預警的對象和范圍一般通過以下途徑來確立預警的對象和范圍。

2.2.1心理健康普查制度每年的開始,各醫院可以通過SCL-90 臨床癥狀自評量表或用UPI量表對所有護士進行測試,及時發現有心理問題的護士,并把這些護士名單錄入預警庫,作為預警對象進行重點預防。

2.2.2心理信息員匯報制度醫院各個科室設有心理信息員,這些信息員最了解科室里護士的工作、生活情況,他們一旦發現護士的異常狀態,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向護理部負責這方面工作的負責人匯報,再由分管這項工作的負責人直接處理,或繼續向上匯報,并把這些護士的名單納入預警庫。

2.2.3心理咨詢室值班制度各醫院都要設有專有的醫務工作者心理咨詢室,心理咨詢室的任務就是接受有心理問題的醫務工作者的心理咨詢,解決其心理問題。如果是輕微的心理問題,一般通過咨詢就可以解決,如果是嚴重的心理問題,那么就需要把這些護士的名單放入預警庫,作為預警對象進行重點預防。

2.3評估預警信息,警告對進入預警庫的護士,要及時對他們進行全方面的分析。這可由醫院專設的醫務工作者心理咨詢中心專職心理咨詢師來進行,也可以請外面的專家。在分析過程中,確保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并根據預警指標,評定護士心理問題的嚴重程度,由此來確定是否警告。心理問題預警機制就像一盞“心理警示燈”,對護士的心理狀況進行及時分析,對有心理問題的護士發出警報,從而可以對他們進行及時、有效的心理干預。

3護士心理問題干預機制

3.1心理問題干預的理論模式心理問題干預的理論模式主要有平衡模式、認知模式和心理社會轉變模式三種。平衡模式認為,有心理問題的護士通常處于心理情緒失衡狀態,他們原有的應對機制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不能滿足當前的需要,無法解決當前的問題。因此心理問題干預的重點應該放在穩定護士的情緒上,使他們重新獲得心理問題出現前的平衡狀態。這種模式在心理問題出現早期使用更適合。認知模式認為,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是由于患者不正確的思維方式,而與事件本身無關。該模式要求咨詢師幫助患者認識到自己頭腦里的非理性思維,重建理性思維,最終使患者自己解決頭腦里的問題。這種模式在心理問題出現中期使用更適合。心理社會轉變模式認為應該把患者的心理因素和他們的同伴、家庭、職業、和社區環境等因素結合起來分析。心理問題干預的目的在于把個體的應對方式和社會支持系統結合起來,充分利用社會環境中的資源,從而使患者有更多的機會和更多的方式解決心理問題。在心理問題的干預過程中,這三種理論模式應該綜合使用,效果會更好。

3.2心理問題干預網絡建設對護士心理問題的干預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醫院多個部門的積極配合,通過科室信息員-科室-護理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院五級網絡建成護士心理問題干預的快速反應通道[14]。在這個網絡中,院一級主要由醫院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成員構成,負責系統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員培訓與心理問題干預的統籌工作;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一級由專業心理咨詢師構成,主要負責開展心理測試、問題評定、監控和干預處理;科室信息員、科室、護理部的職責是通過經常性地排查收集護士的信息,及時向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院里匯報可能出現的嚴重心理問題以及進行個案的登記,共同探討有效的干預措施。

3.3具體的干預措施

3.3.1宣傳干預醫院可以通過宣傳欄、展板、廣播、電影、專題講座和網絡等形式,在全體護士中宣傳、普及護士心理健康常識,使護士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增強自我調節心理的能力,學會主動求助,使心理問題消解在萌芽狀態中。通過宣傳,護士掌握了心理健康的常識,樹立了關注自己心理健康的意識。

3.3.2教育干預醫院可以開設醫務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繼續教育課程,如《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人際交往心理學》、《壓力與應對》等,通過學習,掌握系統的心理學理論和知識,掌握應對壓力的技能和技巧。尤其是美國心理學家艾利斯的理性情緒療法即ABC理論,可幫助患者認識及改變頭腦里的非理性思維,重建理性思維,最終自己解決頭腦里的問題。

3.3.3輔導干預輔導干預主要是針對錄入心理問題預警庫的護士,輔導師可以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專家,也可以由醫院的護理副院長、護理部主任、護士長等人擔任。醫院可通過專題講座、團體輔導、個別咨詢和個別治療等形式對有心理問題的護士進行有效干預。

3.3.4咨詢干預心理咨詢師可以根據護士具體的心理問題,給以具體的幫助和指導。前面提到的一般心理問題,如工作壓力問題、人際交往問題等就可以通過咨詢師的咨詢直接得到解決。如果問題嚴重,那么咨詢師就得與該護士的所屬科護士長取得聯系,爭取形成共同的教育力量,以促使問題的解決。咨詢干預有面對面的咨詢、電話咨詢、書信咨詢和網絡咨詢等多種咨詢干預形式。

3.3.5活動干預各醫院可以通過組織野營活動、拓展訓練和表演心理劇、建立心理宣泄室等形式,豐富護士的業余生活,開發護士的心理潛能,同時也給護士提供一個宣泄心理壓力的舞臺,促使他們的心理能量得到釋放,從而降低心理問題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Nancy F.Testing.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tress andsatisfactionin correctional nurse[J].Nursing Research,2006,55(5):316-327.

[2]王雅芳.急診護理工作應激對護士健康的影響及對策[J].護理雜志,2002,19(2):81-82.

[3]何貴蓉,李小妹,顧煒,等.護理工作壓力源及壓力程度的研究現狀[J].護理學雜志,2001,16(11):700-701.

[4]戴琴,馮正直,謝剛敏.重癥監護病房護士工作壓力源與心理健康水平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

2002,37(7):490.

[5]揚鴻芳.護理人員不良心理狀態原因分析及改善對策[J].河北護理雜志,2002,7(1):30-31.

[6]俞立農,何志成.護理職業冷漠的危害性及對策[J].醫院管理雜志,2000,7(3):206-207.

[7]劉小珍,陳慶瑜,瑞貞,等.護士心理亞健康狀態原因分析及維護對策[J].邯鄲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19(2):99.

[8]李競淘.護士心理健康調查[J].現代醫藥衛生,2006,22(22):3420.

[9]康晉梅,曹淑卿.普外科護士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及心 理干預[J].天津護理,2006,14(2):96.

[10]張怡.廣州市護士心理健康水平及其相關因素分析 [J].中國健康教育,2005,23(2):118-119.

[11]劉春慧.對急診科護士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及對策 的研究[J].護理研究,2007,21(2):495.

[12]劉志宇,劉瑞玲.護士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及分析[J]. 2007,26(8):807-808.

篇7

1.1適應困難性焦慮感:表現為焦慮不安,心煩意亂,以自閉、不愿和醫護人員說話為特征。

1.2患病性驚慌感:是患者對疾病突然發生產生的一種心理應激反應,表現為情緒不穩定,緊張害怕,精神不振等。

1.3接受治療性不安:害怕扎針、害怕查體,煩躁的心情難以平靜,對醫護人員的工作也極不配合,擔心治療效果,是否能治好。

1.4環境產生的心理困擾:看到病房的環境和自己平時的寢室大不相同,看到許多生面孔的人,出現膽怯,不想說話,難以休息睡眠等表現。

2開展心理咨詢的目標

2.1初入院期通過門診工作人員介紹入院,熱情接待患者及家屬,眩暈不能行走者,幫忙扶患者到床上,保持床鋪舒適、整潔。介紹病室概況,醫護人員介紹自己的姓名,用親切溫和的眼神關注患者,糾正一些不健康的行為,例如,睡覺時枕頭不能過高,保持8 cm左右高度,低頭時問不能太長等,使患者快速適應病室環境。

2.2住院中期護理人員對患者熱情和藹,每次見面時問好、打招呼,主動交談,耐心解釋患者提出的各種問題,消除不良情緒,樹立堅強意志,增加信心,使心理及行為達到最佳狀態,順利接受和配合治療。

2.3住院后期除日常護理外,心理咨詢在不斷加深,使患者進入康復訓練階段,能主動按時去做牽引、按摩、理療等治療,并熟練掌握一或兩套頸椎保健操。

3心理咨詢的主要內容

3.1入院初期了解每位頸椎病患者的心理狀態、休息、睡眠、生活、工作等情況,是否與頸椎病的發生有關。

3.2住院中期患者對頸椎病知識了解和認知的程度,對治療方案接受程度、癥狀減輕程度的評價如何。

3.3住院后期恐懼、焦慮、煩躁的心情是否完全消除,對頸椎病的知識是否完全了解,對用科學的方法保護頸椎掌握如何。

4心理咨詢的規模及形式

規模有:個體心理咨詢、團體咨詢。形式有:門診咨詢、電話咨詢、微信咨詢、專題咨詢、發放宣傳資料。

5心理咨詢的實施步驟

5.1收集信息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收集相關資料如病因、病情、家庭經濟能力、社會文化背景等。引導患者訴說自己對頸椎病的看法與觀點,關注心理活動動態,對患者訴說做出反應,并適時地給予安慰,了解患者焦慮、恐懼、煩躁情緒產生的原因。

5.2疏通引導為心理咨詢的核心內容,即問題明確后對患者進行解釋,以幫助患者轉變觀念,理順不良心理狀態的過程。根據目標內容,選擇通俗形象化的語言與患者共同討論焦慮、抑郁心理的形成原因,針對每一個問題進行必要的解釋,作出分析,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真誠勸告,讓患者看到問題的癥結所在,逐漸領會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5.3重視語言藝術和溝通技巧避免使用傷害性語言,如消極暗示、猶豫不決、含糊其辭的解答,多用溫和語言安慰、鼓勵、支持、理解、積極暗示、果斷明確的解答,利于達到護患共情的境界。護理人員合理運用關注微笑的目光、端莊文雅的體態、嫻熟輕柔的操作、適當的接觸溝通等技巧,以促進有效溝通。

5.4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尊重患者人格,熱情接待患者,正確回答患者提出的各種問題,贏得患者及家屬的信任,促進良好醫患關系的建立。

5.5創建新穎溫馨的家庭式病房患者開始進入病房,環境陌生,難免緊張,病痛折磨,均可導致其產生焦慮、恐懼心理,從而使中樞神經系統發生紊亂,影響飲食攝入,使能量不足影響休息睡眠,導致心理性壓抑。因此創造一個溫馨的家庭式的氛圍是十分重要的,病房設有床鋪,家屬休息椅、空調、電視、壁畫、花卉、充滿了溫馨,懸掛張貼有關頸椎病的常見知識。

5.6實施以心理支持為中心的導樂服務內容①在初入院時,要一對一地對患者進行心理輔導。②提供持續的精神安慰。③指導患者休息或睡覺時正確姿勢,有利對頸椎病的恢復。④患者能起床行走者,每天早晨集中在娛樂室做頸椎保健操,每次10min,每日1次。⑤向患者講解頸椎病的發生原因、解剖知識、預防措施。⑥進行飲食指導。⑦根據患者具體情況,提供必要的生活照顧。⑧宣傳有關頸椎病的知識,使患者無焦慮、無恐懼,在充滿關懷、鼓勵、溫馨的氛圍中接受治療和康復訓練。

6頸椎病患者心理咨詢的臨床價值

6.1消除緊張焦慮心理狀態由于咨詢工作的開展使患者心理上放松,同時提供家庭式環境,使患者有家庭溫馨感,從而消除了緊張焦慮的心理狀態。

6.2防止心理性抑郁癥的發生由于患者長期心理因素不良可造成抑郁癥和自閉癥的發生,心理咨詢可明顯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并明確了頸椎病是可以治愈和預防的,從而消除了焦慮,增加對治療的信心,配合并促進了頸椎病治療的進展。

篇8

醫院本著"把健康和美麗帶給女性"經營理念、引進國際先進的醫療技術及管理機制為保證,設有一般綜合醫院必備的科室,同時傾力打造婦科診療中心、醫學整形美容中心、乳腺診療中心、健康管理及體檢中心、不孕不育診療中心、肛腸診療中心,并附設亞健康指導中心、心理咨詢中心、少女婦科,為錫城女性的提供一流的國際水準的醫療服務。

整形美容科的治療室

醫學整形美容中心由整形美容、光子激光美容和生活美容三大部分組成。診室裝修華麗,大型手術室采用當今最先進的無塵、無菌、恒溫、恒濕、恒壓的國際標準層流凈化系統,為您手術的成功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和必要的保證。中心擁有多名技術精湛的醫學整形美容專家和皮膚美容專家以及資深客座教授。技術力量雄厚,醫療設備先進,擁有世界最先進的彩光嫩膚系統、光子脫毛系統、多波長激光祛斑美膚系統、超脈沖多功能激光美容系統,聚能振波吸脂減肥系統,進口大型內窺鏡,德國面部改形系統以及相關的輔助檢查等一系列頂尖的高科技醫療設備。能開展各種較高水平及復雜的整形美容外科手術,也可以提供多種獨具特色的醫學美容、美膚服務。

導診臺

醫院本著"把健康和美麗帶給女性"經營理念、引進國際先進的醫療技術及管理機制為保證,設有一般綜合醫院必備的科室,同時傾力打造婦科診療中心、醫學整形美容中心、乳腺診療中心、健康管理及體檢中心、不孕不育診療中心、肛腸診療中心,并附設亞健康指導中心、心理咨詢中心、少女婦科,為錫城女性的提供一流的國際水準的醫療服務。

掛號處

醫院本著"把健康和美麗帶給女性"經營理念、引進國際先進的醫療技術及管理機制為保證,設有一般綜合醫院必備的科室,同時傾力打造婦科診療中心、醫學整形美容中心、乳腺診療中心、健康管理及體檢中心、不孕不育診療中心、肛腸診療中心,并附設亞健康指導中心、心理咨詢中心、少女婦科,為錫城女性的提供一流的國際水準的醫療服務。

樓咨詢臺

篇9

全國老齡辦常務副主任、第四次調查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王建軍認為,調查表明城鄉老年人對社區提供的健康服務、日常生活服務和心理咨詢服務的期望很高,這也是今后發展社區養老和居家養老服務的重要方向。

對此,筆者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建議一:健康服務

針對老年人的健康服務可包括幾方面的內容:每年進行1次老年人健康管理,生活方式和健康狀況評估,體格檢查、輔助檢查,告知居民健康體檢結果并進行相應十預,對所有老年居民進行慢性病危險因素和疫苗接種、骨質疏松預防及防跌倒措施、意外傷害和自救等健康指導。服務流程是預約、分類處理,然后進行告知、教育、預防或疫苗接種甚至危險因素干A。

例如,長沙市天心區湘園社區與某養老企業合作成立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利用最新醫療器械技術和軟件系統,對社區老人通過量血壓、測脈搏、體溫、血糖等,建立老人生命體征數據庫,為老人健康管理提供數據支持。然后根據檢測到的大數據特征,定期組織醫院為老人進行針對性的免費體檢,組織醫護人員為老人提供定向義診。

建議二:日常生活服務

無論是居家養老還是社區養老,老年人生活照料服務內容都應包括:個人清潔衛生服務、衣著服務、修飾服務、飲食服務、如廁服務、口腔清潔服務、皮膚清潔服務、壓瘡預防、便溺護理等。

例如,青島市今年4月啟動了助潔助浴服務項目。該項目中,青島市南、市北和李滄三區符合條件的失能及半失能老人,可申請5次免費上門助浴服務。青島市民政局從青島市級福彩公積金中列出專項資金,為市南、市北和李滄三區的失能(半自理和無法自理)老人提供助潔助浴服務,同時對失能老人的生活照料者進行相關培訓。該項目由青島市12349公共服務中心承擔。

建議三:心理咨詢服務

在當今的社會,面對各種各樣的壓力,不少人都會或多或少的有一點心理健康問題,如果有專業人士幫忙疏導,許多年輕人都樂意接受。然而在多數老年入的觀念里,心理疾病等同于“精神病”,雖然半時對于身體護理多加注意,但對必要的心理干預“諱疾忌醫”。

例如,早在5年前,杭州市下城區流水東苑社區就成立了老年心理咨詢室,專門針對老年人,進行心理輔導和干預。每周二、四下午2點至4點,心理咨詢師坐鎮老年心理輔導室,免費為老年人進行心理輔導和干預。在為流水東苑社區服務的心理咨詢師發現,老年人的心理問題確實不少。

該社區有位八旬老太老是記掛工資卡,生怕兒子給她“吞了”。專家建議:這位老太太存在的問題就是焦慮,這和兒女有很大關系。老年人要有安全感,這種安全感很多來源于房子、存折等老底。所以做兒女的,要孝順點,千萬不要去覬覦老年人的房子,也不要去動他們壓箱底的錢。

篇10

1.1一般材料以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間100名護理人員為調查對象,因女性護理人員受心理因素影響情緒波動較為明顯,故這次選取的研究對象均為女性。年齡范圍22-46歲,平均年齡(28.5±3.5)歲,護齡不足1年的護理人員4名,護齡在1-5年范圍的護理人員70名,護齡超過5年的護理人員26名;高級、中級、初級職稱護理人員分別為5名、15名、27名。

1.2分析方法

1.2.1SCL-90評分SCL-90量表包含90個問題,根據嚴重程度從0-4級共分5個等級。評估調查人員心理健康水平主要依據不同因子分值,如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狀況越嚴重。其中各癥狀因子分和總分作為本次調查的統計指標。

1.2.2SAS表評分SAS量表中包括20個項目,評定時需參考所有項目總得分情況,正常情況下得分不低于40分。根據中國常模將50分作為焦慮與否的分界值。輕度焦慮得分在50-59分,中度焦慮得分在60-69分,重度焦慮得分>70分。

1.2.3SDS表評分SDS表是含有20個項目有4級評分的自評量表,根據總的項目得分結果分為以下幾類:53-62分為輕度抑郁,63-72分為中度抑郁,>72分為重度抑郁。

1.3護理方法

1.3.1進行積極的心理輔導通過定期開展心理講座,使護理人員對自身壓力狀況有個清晰的認識,并使其了解壓力給其正常工作造成的不利影響,由此引起護理人員的關注。在醫院設立專門的心理咨詢室,進而通過尋求心理咨詢師的幫助,找到能夠緩解壓力的方法。同時心理咨詢師應定期和相關護理人員進行溝通,進而準確把握護理人員的壓力狀況,并鼓勵其通過逛街、加強鍛煉以及傾訴等方法排解內心壓力。

1.3.2加強護理人員崗前培訓護理人員工作時常會遇到物理、化學、生物等危險因素,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護理人員的心理負擔。因此,護理人員上崗前應對其進行專業知識的培訓,提高其對危險事件的判斷能力。尤其對于一些新的臨床方法或新型的儀器設備等,運用之前均需對護理人員進行系統的培訓,一方面能夠避免危險事故的發生,另一方面緩解其因不熟悉環境、不會操作儀器等方面的心理壓力。

1.3.3適當提高工資待遇護理人員與患者接觸的頻率較高,因此其面臨的心理壓力相對較大。為此,可通過適當提高護理人員的工資待遇以調動其工作熱情,培養護理人員的歸屬感,這樣不但能夠使護理人員實現自身價值,而且還能緩解護理人員經濟方面的壓力,避免不良情緒的出現。

篇11

電 話:139********(手機)

E-mail:

最近工作 [ 1年7個月]

公 司:XX電子有限公司

行 業:電子技術/半導體/集成電路

職 位:心理咨詢課課長

最高學歷

學 歷:本科

專 業:應用心理學

學 校:青島大學

自我評價

本人性格熱情開朗,待人友好,為人誠實謙虛。工作勤奮,認真負責,能吃苦耐勞,盡職盡責,有耐心。具有親和力,平易近人,善于與人溝通。在平時學校生活中,做過很多兼職。鍛煉成了吃苦耐勞的精神,并從工作中體會到樂趣,盡心盡力。并通過心理學觀察身邊的人和事,讓自己能更好的認識自己與他人。

求職意向

到崗時間:一周之內

工作性質:全職

希望行業:教育/培訓/院校

目標地點:上海

期望月薪:面議/月

目標職能: 講師/助教

工作經驗

2012/8—至今:XX電子有限公司 [ 1年7個月]

所屬行業:電子技術/半導體/集成電路

人力資源部 心理咨詢課課長

1、主導推動完成員工心理異常三級預防、通報體系,為各階主管高效辨識、通報心理異常員工提供參考標準;

2、員工心理問題咨詢及行政服務;

3、匯總、統計來訪咨詢員工信息數據,擬定包含員工年齡特征、性別特征、基層員工問題特征、各廠區問題特征等各維度分析報告提報主管,根據主管要求制定相應對策;

4、組織籌建職業指導室,為員工提供職業指導、職業素質測評及職業咨詢類服務,并幫助員工結合公司內部職位要求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5、推動、完善公司員工心理自助網絡平臺(包含網上預約咨詢服務、心理網站鏈接服務等)。

2010/7—2012 /7:XX醫療有限公司[2年]

所屬行業: 醫療/護理/衛生

臨床心理治療門診 心理健康調研究員

1、針對大學生來訪者進行電話咨詢,當面訪談,協助主醫師進行必要的干預和咨詢治療;

2、對鄉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調查研究,編制問卷、問卷調查、數據分析、重點咨詢、完成報告等系列工作;

3、協助康寧醫院經驗豐富的精神科醫生的日常診斷和治療工作;

4、與多名患者家屬及患者進行詳細訪談,對數據運用心理統計學整理分析。

教育經歷

2006 /9--2010 /7 青島大學 應用心理學 本科

證 書

2012/9 國家心理咨詢師(三級)

2008 /6 大學英語六級

篇12

――

Sept. 10 of 2013 marks the tenth “World Suicide Prevention Day”

According to “China Youth Daily”, China has become one of the countries with the highest rate of suicides in the world. The average rate in the world is 1/10000, while in China the number’s 23/100000, 2.3 times as high as the international mean.

Over the past ten years, which has seen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in China, China’s economy has risen to the second place in the world. However, the increase of social wealth also brought social problems. Wa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ultural civilization keeping up with the pace of material development in the past decade?

2013年9月10日,已是第十個“世界預防自殺日”。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稱,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自殺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國際平均自殺率為10萬分之10,而中國自殺率為10萬分之23,是國際平均值的2.3倍。

近十年來,恰恰也是中國經濟急劇發展、快速轉型的十年,中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物質的發展也帶來了相應的社會問題。這十年來,中國的精神文明發展是否跟上了物質發展的步伐?

According to a survey released by Beijing Suicide Research and Prevention Center, suicide has become the fifth biggest cause of death in China, and the No. 1 cause of death of 15 to 34 year old people. Suicides of youths and psychological crisis have become a critical concern in public health.

據北京心理危機與干預中心近日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自殺已成為中國人口第五位死因,但在青年群體(15至34歲人口)中,自殺則已經成為排名第一的死因。青年自殺與心理危機已經成為中國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

Where is a State of Peace and Clam?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the Youth in the Past Decade

心靈何處安放――過去十年中的青年心理問題

The suicide records of Chinese youth in recent years are shocking. A series of incidents like the jumping deaths in Foxconn, poisoning case at Fudan University and recent news of a group of young people talking about committing suicide together online reflect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Chinese youth which we can’t afford to ignore.

According to Li Ang, vice director of Beijing Youth Stress Management Service Center, in recent years, the number of young people seeking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has been increasing. Their ages range varies from 20 to 35. A large part of their problems, i.e., 70%, are related to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future development accounts for about 20%; ranking the third is specific individual problems like losing spouses or divorce, accounting for 10%.

Li said, “Our younger generations are psychologically fragile. In a rapid developed society, many young people are anxious to achieve quick success and get instant benefits, and they want to realize their goals as soon as possible. Hence they become subjective and impatient. Once they encounter failure, they will be more likely to go to extremes.”

翻看近年來的中國青年自殺檔案,讓人觸目驚心。從富士康員工的跳樓事件,到復旦校園投毒案,再到最近出現的青年網上相約集體自殺事件。這一系列事件背后,折射出的是不得不令人重視的中國青年群體心理問題。

據北京青年壓力管理中心副主任李昂說,近年來求助心理咨詢的青年數量比往年有所增加,大概年齡段在20歲到35歲之間,其中大多數心理問題集中在人際關系,占所咨詢問題的70%;其次是青年自我以及未來發展,占20%;具體的指向型問題,比如喪偶、離婚等占到10%。

李昂副主任說:“現在的年輕一代是脆弱的一代,快速發展的社會使很多年輕人面對物欲橫流的社會急功近利,想要盡快的實現自己的目標,在心態上會變得更主觀、急躁。一旦遭遇失敗,他們會變得更加偏激”。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 material civilization has advanced by leaps and bounds. In the meantime, many people are starting to pay attention to spiritual civilization and human care in Chinese society. Many people feel that the atmosphere in Chinese society now is cold and aloof, with people pursuing nothing but profits. The values and worldviews of Chinese youth are shaped in such a background . All kinds of new social cultures are emerging, and people sometimes have no time to fully understand those cultures before absorbing them.

As to the above phenomenon, Li explained: “Chinese people are not aloof; they just don’t know how to express their care, especially young people today, who are in lack of education targeted at their emotional quotient. They don’t know how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society and with others.

隨著中國快速的經濟發展,物質文明取得了飛躍的進步。與此同時,很多人開始關注中國社會的精神文明以及人文關懷。很多中國人普遍感到,現在的中國社會是一個人情冷漠、缺少他人意識、一味追求利益的社會。中國青年的價值觀、世界觀也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形成,各種新鮮的社會文化不斷涌現,有時來不及消化就得全盤接受。此外,吸收過快也帶來了消化不良的問題。

李主任對此解釋說:“中國人不是冷漠,而是不會去表達內心的關懷,尤其是當下的年輕人,缺少情商教育,不知道應該以怎樣的方式與社會、與他人進行溝通。”

When a person is impetuous, he would always have trouble making effective communications, because he could think about nothing but his own goals.

Li also stress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psychological diseases. He said everyone could hav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there is a difference between psychological problem and psychological diseases. We could all feel worried and unhappy sometime in our life. But if those feelings evolve into psychological illness, the problem becomes serious. In such cases, one could suffer illnesses like compulsion, obsessio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Early-stag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which are not serious at all should be dealt with in a timely manner.

在急躁的心理狀況下,很多青年往往會選擇最直接的方式,從而產生一些溝通上的問題。

當然,李昂也強調了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的區別。他說,心理問題每個人都會有,從“心理不適”到心理疾病有個過渡過程。正常人都會有煩惱或不開心,但當心理不適發展到心理疾病時,問題就變得嚴重了,就會出現如強迫癥、恐懼癥、焦慮癥、抑郁癥等疾病。

對于淺層次、初期的心理問題應該及時的予以疏導。

What Should We Do If

We Feel Distress ?

精神“感冒”了怎么辦

Li said, “Although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is common in the society, most people rely on social supports to banish negative moods, for example, talking to friends, parents and people they trust.

Compared with other groups, young people living alone and far away from their hometowns are prone to psychological problems. That is because it’s hard for them to find upport in new city. They easily feel lonely and are under all kinds of pressures. If they can’t find a way to release emotions, they would be more likely to hav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Looking back at the tragedies caused by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mong Chinese youth, you will find that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the victims can hardly find a way to deal with their moods. In some other countries, young people with psychological problems would resort to professional counseling. For example in the U.K. and the U.S. wher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came into being at an early time, community service including professional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has become the main channel for young people to resolve their psychological problems.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in China started relatively late. The western psychology was not introduced to China until 1980s. After that ,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services started to take root in China, but mostly concentrated in hospitals and schools.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centers, mental clinics and community psychological health counseling service centers only emerged in recent years.

李昂副主任說:“盡管現在社會出現了很多的心理咨詢服務,但大部分青年主要情緒疏導方式還是依賴于人際支持”。這其中包括向朋友、父母,以及其他可信賴的人的訴說。

相較于其他青年群體,獨身一人在外拼搏的青年人更容易成為心理服務的對象。因為他們在陌生的城市,身邊缺少人際支持,往往容易孤獨,同時也承擔著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如果情緒不能得到有效的舒緩,就更容易堆積成心理問題。

回顧近幾年來中國青年群體的心理事件,都是沒有找到合理的情緒疏導方式,使得不良的心理狀況不斷蔓延,最后演化成一幕幕悲劇。而國外的青年在遇到心理問題時,大多會求助于心理咨詢。比如心理咨詢起步較早的英國、美國,發達的社區服務涵蓋了專業的心理咨詢,成為青年主要的情緒疏導方式。中國的心理咨詢服務起步較晚,西方的心理學是在80年代才引入中國。從那時起,心理咨詢服務在中國生根,但大多集中在醫院和學校,近年來才涌現了較多的心理咨詢室、心理診所、社區心理健康咨詢服務等。

Thanks to the internet, TV and other media tools,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is no longer a strange word to Chinese people. Li said, “This is a good trend. If all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is affiliated to hospital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would be limited. The experience of other countries shows that the segmentation of medical treatment is the future trend. It is a waste of resources if all medical resources are centralized in public hospitals.

Advertisement and the popularity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centers have raised people’s awareness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seeking professional help in counseling places. Because it has not been long sinc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first appeared in China, people still need time to accept it.

“心理咨詢對于一般家庭來說,確實仍屬‘高檔消費’。但社區心理咨詢室的收費,相比醫院而言相對便宜很多。”據李昂所說,一些公立的國家心理機構會與社區進行合作,進行一些免費的心理咨詢服務,也會定期開展公益的心理健康服務。除了與社區進行合作,這些機構還會走進高校,為大學生提供專業的心理輔導。在高校,普遍都有心理咨詢室,但大多是由高校工作人員兼職充當咨詢師的角色,專業度上并不能滿足需求。因此專業咨詢走進高校彌補了高校心理咨詢專業上的不足。

Current State of China’s Community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Service

中國社區心理咨詢的現狀

Although China’s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service has made rapid progress in recent years,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service targeting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common people is still weak. According to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surveys, the current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service is mainly targeted at the prevention of mental illnesses, instead of meeting the needs of most residents concerning mental health, for example, to resolve stress, psychological crisis, and interpersonal conflicts. Li said, “Counseling is not for mental illness. Community counseling centers should do more in terms of publicity and counseling, namely early stage prevention and discretion of pressure, concerns, and interpersonal problems. If a client has serious mental illnesses, out of professional morality, counselors should refer the client to a hospital.”

According to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there should be at least one psychologist for every thousand people in a healthy society. China is not even close to that level. According to a national survey, 15% of people in China need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2% need counseling, which means 220 million people need psychological counselor. However the number of counselors with certifications approved by the government is no more than 100,000, there is still a big gap in counseling service.

雖然中國的心理咨詢服務近年來取得了較快的發展,但是針對普通人群心理衛生問題的社區心理健康服務仍然是一個薄弱環節。據文獻調查顯示,目前社區精神衛生工作大多是針對精神疾病的防治,而對于廣大居民的心理健康需求,如心理壓力問題,心理危機,人際矛盾等則涉及不多。對此,李昂表示:“心理咨詢與心理疾病不同,社區心理咨詢室更多時候應該承擔的是宣傳和心理咨詢的工作,也就是前期的預防和鑒別。比如一開始出現的心理壓力,煩惱,人際關系問題等。如果是特別嚴重的精神疾病,根據咨詢師的職業操守,應該建議其去醫院就診服藥。”

按照國際衛生組織的說法:每千人擁有一個心理咨詢師是“健康社會的平衡點”。在中國遠遠沒有達到這樣的水平。據一項全國性調查顯示,中國有15%的人需要心理教育,2%的人需心理咨詢,即約有2.2億人需要心理咨詢師。但具有國家認證的咨詢師數量不過10萬,心理咨詢的缺口依然很大。

Regarding this situation, Li said, counselors in China need to undergo a comprehensive system of training, examinations, and practices, but the practical part is still insufficient.

China has no counseling association or professional body equivalent of British Association for Counselling & Psychotherapy. The Chinese Association for Mental Health was founded in 1985, as a national body for 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s and has several committees with responsibilit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unseling service. However the profession does not yet enjoy a stand-alone identity, since most organizations are state-owned. China’s community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service centers receive most funds from the government, but the investment in community psychological service has to give way to the investment in infrastructure. China’s community psychological service centers are staffed by volunteers, social workers, and professional psychological counselors.

對于上述現象,李昂坦言:“中國的心理咨詢師要經過培訓,考試,實踐的綜合化體系,但是在實踐這一塊,還是相對比較薄弱。”

目前,中國沒有等同于英國心理咨詢和治療協會的專業組織機構。1985年,中國成立了心理衛生協會,是國家一級專業協會,下設有很多委員會,共同來承擔中國心理咨詢服務的發展。但是,這樣的心理咨詢專業機構并不享有獨立的身份識別,因為大多數的組織都是國家下屬。中國的社區心理咨詢服務中心的資金來源大多是國家政府的資助,但是對于社區心理服務的投資多數情況下還是讓位于基礎投資建設。當下,中國的社區心理服務中心是由志愿者,社工和專業心理技術顧問組成。

According to Li, the community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service is generally popularized in big cities. Some communities are better than others; some are inferior in terms of publicity and availability. But there is no standard and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team. Public psychological organizations in some countries cooperate with communities, for example letting social workers know some knowledge about psychological health. Since social workers deal with residents’ problems directly, training would allow them to know what kind of problems ar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so that they can refer the help-seekers to counselors. Besides, the community holds lectures about psychological health regularly. Only proactive advocating and guiding could ensure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mmunity psychological service centers.

據李昂介紹:“中國的社區心理咨詢服務在大城市的普及率上沒有問題,只是有的社區做的好一些,有的在宣傳和利用率上差一些。但普遍都缺少規范和專業化的管理。一些國家的公立心理組織會與社區進行合作,比如培養社工一些心理健康知識。因為社工直接面對居民問題,對其進行培訓會讓他們知道什么樣的問題是心理問題,然后推薦其到心理咨詢室。另外,也會定期開展一些心理健康的講座。只有通過積極的宣傳引導,中國的心理社區服務才能有更好的發展。”

What Can We Learn from Foreign Community Psychological Services?

國外社區心理咨詢服務借鑒

China’s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heories and services started from learning from western theories. However, the theories and guidance based on western cultures could not fit the conditions in China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 in cultural backgrounds. According to relevant literature, the psychology theories in the west are based on the values of the west, such as individualism and self- actualization. Yet Chinese culture is about collectivism, interactive relations, and utilitarianism. So the treatment in specific cases would be different.

The theories and practices of western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have a history of over 100 years. The whole system is rather complete. In the U.S., professional workers for psychological service need to take long-term clinical training and acquire certificates to be a clinic doctor of psychiatry, practical clinical psychologist, practical clinic counselor, or professional clinic social worker. The U.K. is the origin of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The community psychological service has already been included in social public service system. The U.K. government has invested a lot in community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service, 40% of health fees are used for community service. It has yielded good results to ensure the regularity and sound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psychological service with government resources.

通過借鑒西方的理論方法,中國的心理咨詢理論和服務得以起步。但是,基于西方文化的理論實踐有時并不完全適應于中國的實際情況,這種差異性與兩種不同的文化背景有關。據相關文獻介紹,西方的心理學理論是基于西方的價值文化,比如自主性,個人和自我實現等等。而相比之下,中國的文化則是集體性,互動關系和功利性。因此在對待具體的個案操作上會有差別。

西方的心理咨詢理論實踐發展到現在已經走過了100多年的歷程,整個體系已經相對完善。在美國,專業的社區心理服務人員需要經過長期的臨床實踐與訓練以及資格認證后,方可成為臨床精神科醫師、執業臨床心理學家、執業臨床專業咨詢師和職業臨床社工等四類專業人員之一。英國是現代社區衛生服務的發源地,英國的社區心理咨詢服務早已納入社會的公共服務體系。英國對社區心理咨詢服務的投資比例很大,40%的衛生經費用于社區服務。通過政府資源來保障社區心理服務的規范和良性發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Besides, staffs in community counseling service centers in the UK need to go through strict training and exams to serve in the community. Professionalism is the guarantee of credibility. Not all staffs involved in community psychological service have psychology background. Some of them are sociology, medicine, and nursing majors. The combination of professionalism and diversity has given the development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service a systematic, normalized and diverse advantage.

As models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he U.K. and the U.S. also went through various difficulties at the beginn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ture community service system took over 100 years.

另外,英國社區心理咨詢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需要經過嚴格的訓練與考核方可在社區開展服務。專業性是其可信度的保障。但是并非所有參與社區心理服務的人員都是心理學出身,其中還包括社會學、醫學、護理學等其他學科的相關專業人員。這種多樣化、專業的配合,為心理咨詢服務的發展提供了體系化、規范化、多元化的服務背景。

英國和美國作為社區心理咨詢服務行業的典范,在形成之初也經歷了種種的困難,發展到成熟的社區服務體系也經過了100多年的時間。

Postscript:

后記: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has brought Chinese people material wealth. But young people cannot properly handle their confusion, tiredness, loneliness and sadness. While most people are pursuing “bread”, few would trade one piece of bread for a daffodil. China’s mass psychological health service is still at early stage, which has the shortcomings of irregularity and lacks experience.

篇13

1手術室護理工作壓力源分析

1.1護理專業及工作方面壓力源首先是手術室護士福利待遇低,收入與工作量、工作強度不相符;其次是晉升機會少,每年外出進修學習機會不多。這些與日常工作量大、人員緊張有關,同時也與管理者對此的重視程度不高有一定關系。福利待遇可在一定程度上衡量人的社會價值,晉升和深造又是實現人的社會價值的重要途徑。這些因素均可降低手術室護士專業自尊心及自豪感,導致產生壓力。

1.2工作量及時間分配方面手術室護理工作量大,人員不足,導致護士工作負荷增加、工作時間延長,造成體力和精力過度消耗,出現工作能力下降、效率降低、差錯增多等問題。這些也與手術室工作的協作性、持續性、緊張性等特點有關。長期超負荷加班及無規律性的飲食、作息時間,使手術室護士身心健康受到一定影響,進而產生壓力。

1.3環境與資源方面首先,手術室特有的工作環境存在較多的職業危害因素,如經常接觸血液、體液,有被銳利器械刺傷的危險等;其次,手術室環境封閉、手術過多,手術室護士長期在這種封閉、擁擠的環境中工作,容易精神緊張、煩躁,導致人際關系緊張,工作質量和效率降低。這些均可使手術室護士職業自豪感降低,產生心理壓力。

1.4患者護理方面患者病情重,手術復雜,風險大,手術室護士在工作中必須時刻處于精神高度集中和緊張狀態。另外,手術室護士的工作不易被患者及其家屬認可,使手術室護士難以獲得成就感。

1.5管理與人際關系方面由于醫療責任重大,因此,醫生、護理管理者對護理工作要求高,且護理管理者的理解與支持不夠,使手術室護士認為自己的工作不被認可,工作能力得不到肯定,自尊心受損,產生壓力。

2應對措施

2.1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護理管理者必須充分認識到手術室工作壓力對護士自身及護理質量產生的不利影響,應采取相應措施盡量減少護理工作中的應激源。由于手術室工作的特殊性,護士經常出現脫班、加班等情況,管理者應針對護理人員的缺編及實際工作中人員配備不足的情況,結合手術室工作的特點,合理排班和安排工作量,實行彈性工作制,并增加與手術治療進展同步的儀器設備,減輕護士的工作強度和心理壓力,提高護士的心理健康水平。

2.2提高護理人員薪酬待遇建立激勵機制護理管理者要在獎金分配、夜班補貼等方面為護士爭取合理待遇,使其能夠體現出自身價值。對科研和業務水平表現突出的骨干人才要給予肯定和支持,力爭采取“深造培訓優先、職稱晉升優先”等一系列政策,在福利待遇、晉升、深造等方面給予適當傾斜,并鼓勵有科研意識的同志加強科研理論學習,嘗試參加課題的研究。

2.3推行以人為本管理方法醫院主管領導應更多地關心、理解、尊重護士,適時、適度給予表揚和獎勵,對待護士工作中的失誤,要嘗試理解及體諒他們當時的困難,避免作出不切實際的批評。豐富護士的業余生活,組織各項體育鍛煉和文娛活動,保持其身心健康。

2.4提高護士本身職業能力護士應提高自身適應能力,以減少壓力源對自身的侵襲。在工作中不斷充實自己,積極調整心態,努力學習,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和能力,增強自信心,實現自我價值。另外,護士應增強個人維權意識,認真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學會在工作中保護自己。

2.5重視人際關系與溝通建立溝通例會制度,讓護士與醫生、主管部門及患者有相互交流的機會,并注重培養護士的溝通和交流技巧,使其能夠正確處理各層次之間的關系,妥善處理日常工作的各種事務,避免發生工作失誤或矛盾,營造團隊凝聚力,提高工作效率,建立輕松、愉快的工作環境。

2.6組建心理咨詢與督導機構組織心理咨詢機構對護士的心理健康進行維護,可采取個人、小組、團體等形式,定期咨詢、講課、訓練。制訂突發事件等引發的心理危機干預預案,以保證及時解決護士的心理問題。設立心理督導組,避免護士陷入苦惱或困惑中,以維護護士心理健康,提高護理質量。

護理行業被認為是職業倦怠高發的行業,而手術室護理工作中的諸多壓力,是護士身心健康和工作質量的重要影響因素。各級護理管理者要高度重視,并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消除或降低這些壓力給護士帶來的生理和心理損害,幫助其盡早解除工作疲潰感,高質量地完成手術配合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及護理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