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并不像有些家長想象得那么簡單與直接。孩子是脆弱而敏感的,同時,他們擁有非常強大的學習能力。這使得他們能夠在生活中每一個細碎的角落里,在每一個與他人建立聯系的細節中學到一些東西,由此慢慢認識自我與世界,并逐漸成為他們自己。閱讀馬蘭編 的《積的暗示(教出自信樂觀努力向上的好孩子) 》,通過心理暗示,家長可以有意給孩子多積的 “指示”,讓孩子養成一個自由、獨立、身心健康的美好性格。
及時章 父母,你的教育是鼓勵還是詛咒 心理暗示:激發潛能、改變命運的神秘力量 不做“烏鴉嘴”家長:不良心理暗示把孩子趕向失敗 陽光屬于每一千孩子:讓孩子在積極的心理暗示下成長 第二章 心理暗示:心理改變行為,行為調控心理 語言暗示:建立平等友好的交流方式 神情暗示:此時無聲勝有聲 行為暗示:心理與行為的雙向調控 榜樣暗示:榜樣的力量真實而動人 對比暗示:對比中才有所感悟 第三章 暗示喚醒孩子潛在的力量,讓孩子內心更強大 孩子意志薄弱:堅持下去,沒有什么做不到 孩子膽小懦弱:戰勝恐懼,你就會變得更強大 孩子遭遇失敗:允許自己失敗,才更有可能成功 孩子遇事緊張:做好的準備和最壞的打算 孩子獨立性差:自己的選擇,就要自己承擔責任 孩子性格急躁:等一等,學會堅持與忍耐 孩子占有欲強:喜歡的東西不一定要得到 孩子好勝心太強:不要和別人比,做自己才最重要 孩子嫉妒心重:別人比自己不可怕,你也可以做得很好 孩子愛鉆牛角尖:條條大路通羅馬,不要一條道走到黑 第四章 逆風飛翔:逆境考驗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孩子面對親人離世時:心存感激,揮手道別 孩子面對父母離異時:距離不會減少愛 孩子考試失利時:調整心態,總結經驗 孩子上臺怯場時:循序漸進,融入環境 孩子社交恐懼時:趕走恐懼這只“紙老虎” 孩子被人拒絕時:言明道理,坦然接受 孩子失戀時:正確心理引導,保擴赤子之心 孩子面對生活壓力:知道你能改變什么、不能改變什么 第五章 為孩子的情緒解套:釋放壓力,學會自我成長 深呼吸冥想:可以讓你平靜下來 讓他靜靜:訓練孩子獨處的能力 體育運動:讓壓力隨汗水流走 記錄日記:孩子心靈的獨白]3 男孩哭吧不是罪:誰說男兒有淚不輕彈 治愈系電影:讓孩子看到更豐富的世界 感恩的心:感謝生命.積極探求生命的意義
有一些缺憾似乎與某種天生的潛力或素質相關,例如唱歌走調、理解能力差、肢體不協調,等等。當家長意識到孩子在某些方面存在天生的不足,就更要注意不要采取反復強調和一味否決的方法處理孩子的這些問題。有一些語言是明顯具有傷害性的,例如: “你怎么學東西這么慢?”“別唱了,一唱就走調,你根本沒有學音樂的天分。”或者“你是不是理解能力有問題,怎么聽不懂人說話?” 要知道,孩子的自我意識往往比許多大人還要強烈。家長的指責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讓孩子喪失自信。
如果能夠用更加溫和、正面的方法對待這些問題,結果也許會好很多。比如,對一個唱歌走調的孩子說:“你應該盡量多唱,并且試著把每一個音都唱準,因為所有出色的歌手都是要經過刻苦的練習的。” 再如,面對一個理解能力差、學習慢的孩子,對他說:“別怕,這對許多人來說可能有點困難,但是不要灰心,我們換個角度試試。” 亮亮出生時因媽媽難產導致短暫缺氧, 醫生說孩子可能會因此出現智力低下的問題。上小學后,亮亮一直成績不好,起先,媽媽還試著幫助亮亮進步,但時間長了,還是沒有明顯效果。加上之前醫生說過的那番話,媽媽對此也不再強求。每次亮亮拿著不及格的成績單回家,媽媽總是說:“差不多就行了,也沒指望你學得多好。”有時候亮亮突然考好了,媽媽還不敢相信:“這是你自己考的嗎?是不是抄別人的了?”這時候,亮亮總是很委屈,也不說什么,就拿著試卷默默回房間了。
小學三年級,因為搬家的緣故,亮亮轉到另一個學校。過了不久,亮亮的老師來家訪,老師對亮亮的媽媽說:“亮亮很聰明,只是學習不夠努力,貪玩,不按時完成作業,上課聽講有時會走神。”媽媽不好意思地搖搖頭,將亮亮出生時醫生的那番話告訴了這位老師。老師的神情突然變得嚴肅了,他說:“我敢保障,亮亮的智力沒有任何問題,如果您不相信,我們可以帶他去做一個智商測試。他在音樂、體育課上表現得很出色,而他的學習成績不好,是因為他對學習缺乏動力和信心,貪玩、不用功導致的。作為家長,我想你們應該更關心怎樣幫助他克服懶惰和畏怯的心理,而不是為他的貪玩找理由!” 之后,在老師的配合下,媽媽開始用另一種方法對待自己的兒子。她對亮亮的學習重視起來,時常督促和鼓勵他,限制他玩耍的時間,并且定時輔導他的功課。過了幾個月,亮亮的成績真的有了非常大的進步,而且性格也開朗了許多,同學們都更喜歡他,他也更加自信了。
[點評] 以上所述的這種嘗試,需要付出大量的耐心與智慧,如果換一個角度看,它并不是在考驗孩子,而是在考驗家長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際上,讓家長頭疼的問題,大部分并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教育方法的問題。
如果一個孩子不懂禮貌,那么必定是因為他沒有被嚴格要求這樣做,并且沒有人告訴他懂禮貌的必要性;如果一個孩子喜歡打架,那么很可能是因為家長沒有向他解釋過暴力的危害;如果一個孩子缺乏自信,也許是因為家長和老師一直以來過高的要求和不斷的否定,使他喪失了對自己能力的認同。有一些缺憾似乎與某種天生的潛力或素質相關,例如唱歌走調、理解能力差、肢體不協調,等等。當家長意識到孩子在某些方面存在天生的不足,就更要注意不要采取反復強調和一味否決的方法處理孩子的這些問題。有一些語言是明顯具有傷害性的,例如: “你怎么學東西這么慢?”“別唱了,一唱就走調,你根本沒有學音樂的天分。”或者“你是不是理解能力有問題,怎么聽不懂人說話?” 要知道,孩子的自我意識往往比許多大人還要強烈。家長的指責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讓孩子喪失自信。
如果能夠用更加溫和、正面的方法對待這些問題,結果也許會好很多。比如,對一個唱歌走調的孩子說:“你應該盡量多唱,并且試著把每一個音都唱準,因為所有出色的歌手都是要經過刻苦的練習的。” 再如,面對一個理解能力差、學習慢的孩子,對他說:“別怕,這對許多人來說可能有點困難,但是不要灰心,我們換個角度試試。” 亮亮出生時因媽媽難產導致短暫缺氧, 醫生說孩子可能會因此出現智力低下的問題。上小學后,亮亮一直成績不好,起先,媽媽還試著幫助亮亮進步,但時間長了,還是沒有明顯效果。加上之前醫生說過的那番話,媽媽對此也不再強求。每次亮亮拿著不及格的成績單回家,媽媽總是說:“差不多就行了,也沒指望你學得多好。”有時候亮亮突然考好了,媽媽還不敢相信:“這是你自己考的嗎?是不是抄別人的了?”這時候,亮亮總是很委屈,也不說什么,就拿著試卷默默回房間了。
小學三年級,因為搬家的緣故,亮亮轉到另一個學校。過了不久,亮亮的老師來家訪,老師對亮亮的媽媽說:“亮亮很聰明,只是學習不夠努力,貪玩,不按時完成作業,上課聽講有時會走神。”媽媽不好意思地搖搖頭,將亮亮出生時醫生的那番話告訴了這位老師。老師的神情突然變得嚴肅了,他說:“我敢保障,亮亮的智力沒有任何問題,如果您不相信,我們可以帶他去做一個智商測試。他在音樂、體育課上表現得很出色,而他的學習成績不好,是因為他對學習缺乏動力和信心,貪玩、不用功導致的。作為家長,我想你們應該更關心怎樣幫助他克服懶惰和畏怯的心理,而不是為他的貪玩找理由!” 之后,在老師的配合下,媽媽開始用另一種方法對待自己的兒子。她對亮亮的學習重視起來,時常督促和鼓勵他,限制他玩耍的時間,并且定時輔導他的功課。過了幾個月,亮亮的成績真的有了非常大的進步,而且性格也開朗了許多,同學們都更喜歡他,他也更加自信了。
[點評] 以上所述的這種嘗試,需要付出大量的耐心與智慧,如果換一個角度看,它并不是在考驗孩子,而是在考驗家長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際上,讓家長頭疼的問題,大部分并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教育方法的問題。
如果一個孩子不懂禮貌,那么必定是因為他沒有被嚴格要求這樣做,并且沒有人告訴他懂禮貌的必要性;如果一個孩子喜歡打架,那么很可能是因為家長沒有向他解釋過暴力的危害;如果一個孩子缺乏自信,也許是因為家長和老師一直以來過高的要求和不斷的否定,使他喪失了對自己能力的認同。
面對這些因教育而生的問題,家長就更沒有理由再去批評和指責孩子了,而應該更多地反省自己,并且通過有意識的鼓勵、指引,對孩子進行積極的影響。
P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