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行為心理學》: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許多行為常常會令父母感到困惑。有時候,孩子會開心大笑;而有時候,卻又會放聲大哭起來。有時候,孩子會和小朋友為爭奪一個玩具而大打出手;而有時候,孩子卻又會獨自一個人躲在角落里自言自語地玩著什么……
孩子的行為多種多樣,而其每個行為背后都有著和成人不太一樣的行為心理,只有抓住孩子行為背后的心理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兒童行為心理學》列舉了一些寶寶比較常見的行為舉止,并且通過淺顯易懂的語言進行了分析與講解。深奧的理論搖身一變,成了通俗易懂的小問題,深入淺出,為父母指出走進孩子內心世界的秘徑。
《兒童性格心理學》:性格決定命運,有什么樣的性格就有什么樣的人生。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是每一位家長的重要職責,也是家庭教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兒童期是形成好性格的關鍵時期。孩子的心靈是一塊神奇的土地,你播種一種思想,就會收獲一種行為;播種一種行為,就會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就會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就會收獲一種命運。
《兒童性格心理學》將孩子的性格分為四大類:表現性、思考性、領導性和親切型,并分別在每一章節前設置了性格測試題目,家長們可以根據測試判斷出孩子的性格類型,然后對之施行專門的性格培養方法,幫助孩子成為一個性格好,情商高的兒童。
推薦一:讀懂孩子的行為模式,理解并規范孩子的行為。
這本書不是教你如何控制孩子的行為,而更多地在于怎樣理解孩子并幫助他們健康成長。
推薦二:熊孩子出沒,怎么破?請善良對待成長中的“熊孩子”。
李群鋒,群峰教育圣賢國學院國學講師,群峰國際教育品牌創始人。出版有《邊寵邊吼育英才》《好的教養在西點》《培養孩子的情商從講故事開始》等深受讀者喜愛的暢銷圖書。
前言 愛孩子,就要讀懂孩子的心靈世界
Part1 啼哭——寶寶向父母表達意愿的特殊“語言”
哭聲抑揚頓挫——寶寶在做運動
讀懂寶寶需求性啼哭,回應才更有針對性
仔細分辨寶寶病理性啼哭很重要
傍晚大哭伴隨驚聲尖叫——新生兒腸絞痛
白天能安靜入睡,入夜則啼哭不安——小兒夜啼
陌生人一抱就大哭——寶寶開始認生了
一旦和媽媽分開就號啕大哭——分離焦慮
跌倒后,越哄哭得越厲害——緊張害怕性啼哭
Part2 讀懂寶寶的肢體語言,才能更好地了解他的內心世界
寶寶的心事用“臉”說
解讀藏在寶寶微笑中的秘密
眼睛是表達最多意義的器官
寶寶吐泡泡,在傳達什么呢
手部小動作也能體現“大心事”
反復扔東西——不斷體現學到的新本領
喜歡走高低不平的地方——行走敏感期到來了
好動是孩子的天性
Part3 了解孩子的怪異舉止,正確解讀行為背后的心理密碼
寶寶有根“蜜手指”
孩子總是黏著媽媽,父母要理解
隨口咬人,并非是惡意攻擊
伸手打人——只是想引起注意
孩子戀物——從“依戀”走向“獨立”
幫助孩子順利度過肛欲期
玩弄生殖器其實很正常
孩子喜歡偷看大人洗澡——性意識開始萌芽
交換——孩子人際關系的開端
超級喜歡接電話的小家伙
Part4 關愛孩子的心,輕松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用餐好習慣從幼兒做起
讓孩子學會主動收拾自己的物品
家有“小小電視迷”
教孩子跟“小磨蹭”說拜拜
孩子不再“馬大哈”
把別人的東西拿回家——只是喜歡不是偷
寶寶熱愛有秩序的生活——秩序敏感期到來了
別讓尿床傷了孩子
Part5 處理好“糟糕”行為,媽媽從此不會再頭疼
喜歡搶別人的東西——自我意識開始萌芽
胡亂涂鴉——孩子最原始的創造活動
家里有個“破壞大王”
我家孩子是個“人來瘋”
和小朋友打架——自我意識正在發展
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鬧——希望獲得心理滿足
孩子不合群怎么辦
嫉妒——孩子自我意識覺醒的外在表現
孩子總愛插話并不是故意的
隨口咬人,并非是惡意攻擊 24小時中午剛吃完飯,2歲的小男孩偉偉就把明明的手咬了。明明大哭,偉偉滿臉歉意和恐懼,語無倫次地為自己辯解,說是為一個玩具吵了起來,然后就用牙齒咬了明明。
媽媽覺得有點奇怪,偉偉是一個很乖巧、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孩子,平時沒發現他有侵犯性行為,為什么會咬小朋友呢?解決了他們之間的矛盾后,媽媽突然想起,前幾天曾發現偉偉在用嘴巴啃桌子,很是“津津有味”。當時媽媽還以為他是無聊,就阻止了他。盡管這樣,媽媽還是想不通兒子為什么會無緣無故地咬人、啃桌子。
相信很多家長都碰到過偉偉出現的咬人、啃東西的情況,那么,孩子為什么會出現這種行為呢?
一般來說,孩子咬人主要包括這幾種情況:及時,長牙時牙齦又癢又痛,孩子會咬人;第二,孩子內心需求得不到滿足時,為了發泄情緒會咬人;第三,孩子的口腔敏感期沒有得到滿足而出現的補償性反應。所以說,孩子咬人并沒有什么惡意,父母不要以為孩子學壞了,因為這是他無意中用口、牙齒去認識事物,與故意用牙齒去攻擊別人有著本質的區別。
那么,當孩子出現咬人行為時,應該怎么做呢?
1.滿足孩子口腔的味覺和觸覺
在孩子咬人的那段時間,父母要盡量滿足他口腔味覺和觸覺的發展需要。父母可以給孩子準備一些軟硬不同的食物,或者準備一些能夠咬或嘗的東西,讓孩子盡情去感受。
2.給孩子提供較硬的食物
對于孩子咬人,是因為他正處于長牙齒的時期,牙床會感覺很癢這種情況,父母應該給他提供一些比較硬的食物讓他練習咀嚼,例如磨牙棒或者磨牙餅干。不用擔心孩子嚼不爛或者萬一卡住怎么辦,孩子的咀嚼能力是很強的,常常也會嚼了吐出,然后放進嘴里再嚼,偶爾被卡住他也會自我調整。這樣一來,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孩子咬人現象的發生。
3.不要訓斥和打罵孩子 隨口咬人,并非是惡意攻擊 24小時中午剛吃完飯,2歲的小男孩偉偉就把明明的手咬了。明明大哭,偉偉滿臉歉意和恐懼,語無倫次地為自己辯解,說是為一個玩具吵了起來,然后就用牙齒咬了明明。
媽媽覺得有點奇怪,偉偉是一個很乖巧、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孩子,平時沒發現他有侵犯性行為,為什么會咬小朋友呢?解決了他們之間的矛盾后,媽媽突然想起,前幾天曾發現偉偉在用嘴巴啃桌子,很是“津津有味”。當時媽媽還以為他是無聊,就阻止了他。盡管這樣,媽媽還是想不通兒子為什么會無緣無故地咬人、啃桌子。
相信很多家長都碰到過偉偉出現的咬人、啃東西的情況,那么,孩子為什么會出現這種行為呢?
一般來說,孩子咬人主要包括這幾種情況:及時,長牙時牙齦又癢又痛,孩子會咬人;第二,孩子內心需求得不到滿足時,為了發泄情緒會咬人;第三,孩子的口腔敏感期沒有得到滿足而出現的補償性反應。所以說,孩子咬人并沒有什么惡意,父母不要以為孩子學壞了,因為這是他無意中用口、牙齒去認識事物,與故意用牙齒去攻擊別人有著本質的區別。
那么,當孩子出現咬人行為時,應該怎么做呢?
1.滿足孩子口腔的味覺和觸覺
在孩子咬人的那段時間,父母要盡量滿足他口腔味覺和觸覺的發展需要。父母可以給孩子準備一些軟硬不同的食物,或者準備一些能夠咬或嘗的東西,讓孩子盡情去感受。
2.給孩子提供較硬的食物
對于孩子咬人,是因為他正處于長牙齒的時期,牙床會感覺很癢這種情況,父母應該給他提供一些比較硬的食物讓他練習咀嚼,例如磨牙棒或者磨牙餅干。不用擔心孩子嚼不爛或者萬一卡住怎么辦,孩子的咀嚼能力是很強的,常常也會嚼了吐出,然后放進嘴里再嚼,偶爾被卡住他也會自我調整。這樣一來,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孩子咬人現象的發生。
3.不要訓斥和打罵孩子
有的父母不知道孩子愛咬人是因為正處在口腔敏感期,因此,當一兩歲的孩子咬人時,父母常會不問青紅皂白地訓斥孩子,甚至用手打孩子的嘴巴。有這樣一位媽媽,她1歲半的寶寶在她放松的狀態下咬了她一口,結果媽媽一聲嚎叫,孩子一下子被這種聲音嚇壞了,哇哇哭起來。但是,這位媽媽還不算完,指著孩子的鼻子說:“再咬,再咬我就把你的牙敲掉!”一副惡狠狠的樣子。孩子還小,還沒有的自控能力,他也許是想對媽媽表示好感,但一不注意就咬下去了。可媽媽并不了解這些,而是對孩子一副兇巴巴的表情。這種巨大的轉變讓孩子接受不了,很可能會給孩子幼小的心靈留下陰影。所以,父母一定要以此為戒,切不可訓斥孩子,打罵孩子。可以這樣對他說:“這樣咬媽媽不是愛媽媽的表現,反而會把媽媽咬疼,媽媽會生氣的。”并且把把被他咬傷的地方給他看,激發他的同情心。
另外,孩子咬媽媽時,媽媽要盡量控制不出聲,要不孩子會覺得咬媽媽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會導致孩子就會分不清是非。因此,媽媽要恰當地引導他,并且告訴他咬人是不對的。
需要注意的是,面對孩子咬人這一行為,父母千萬不能不聞不問。如果孩子養成了咬人的習慣,那后果將會非常嚴重。要糾正孩子的這種行為,父母要做好充分準備,要耐心地慢慢指導。因為孩子這個時候還沒有很強的記憶力,父母要堅持不懈地提醒他不能咬人,相信在父母的堅持下,孩子的這種行為一定能夠得到改正。
孩子喜歡偷看大人洗澡——性意識開始萌芽 最近,一位媽媽感到很苦惱,因為她2歲半的兒子總想看家人洗澡。這位媽媽擔心孩子看過大人的身體后會容易學壞,所以堅決不讓看,結果導致孩子大哭大鬧。后來,當家人洗澡時,孩子就會趴在門縫處往里面看。面對孩子的這種行為,這位媽媽不知道到底該怎樣教育才好。
孩子對人體的好奇心,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變得越來越強烈。當這種好奇心積累到了一定程度,就會產生類似偷窺的行為。面對這種行為,家長往往以成年人的心理去思考問題,把這件事同骯臟、心理不健康、流氓等詞句劃上等號。其實,孩子這樣的行為是很自然的反應,他們有這種好奇心。
對于孩子“偷窺”大人洗澡的行為,不同的家長采取不同的處理方式。下面列出三種典型的處理方式:
處理方式一:“壞小子,這么大點兒,就不學好了啊!”媽媽揪著兒子的耳朵,邊打他的屁股邊大吼,“讓你不學好!讓你不學好……”
“沒有,我沒有……”兒子反抗著。
處理方式二:媽媽雖然發現了兒子的舉動,但不動聲色。沖完涼后,回到客廳,一邊擦頭發,一邊對爸爸說:“浴室的門應該修修了,我在里面都能看到外面了。”媽媽說話的聲音很大,好像是故意要說給兒子聽的。
反應處理三:媽媽匆匆地洗完澡,到書房找了一本關于人體的畫冊。然后指著畫冊上的人體圖對兒子說:“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男人,一種是女人,爸爸是男人,媽媽是女人……不管是什么人,都要互相尊重,不能偷看別人,那是隱私……”
處理方式一中的媽媽在發現孩子的行為時,大驚小怪,反應激烈,把孩子的行為定性為不學好。挨了打的孩子,雖然可能因此明白了這樣做不好,但究竟為何不好,卻毫不知情。不過,有一點卻印在了他的心里,即那種好奇是罪惡的。這位媽媽的做法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甚至會令孩子的性心理產生扭曲。
處理方式二中的媽媽,雖然沒有打罵孩子,但她顧左右而言他的方式,不但不能使孩子得到正確的認識,還會使其心理蒙上一層陰影。潛意識中,孩子那種想弄清楚的好奇心會越來越濃。
處理方式三中的媽媽拿一本關于人體的畫冊給孩子講解的做法是正確的。她把男性、女性的人體結構作為正常的知識講解給孩子聽,讓孩子明白男性和女性的身體并不神秘。需要注意的是,同時也要告訴孩子,這屬于別人的隱私,所以不應該偷看別人。
通過比較,可以看出,只有處理方式三中的媽媽的做法是正確可取的。隨著孩子24小時天地長大,他們對身邊的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孩子對兩性的好奇,是孩子對眾多事物好奇中的一種。這時候的他們對人體感到好奇,迫切地想要知道人體到底長什么樣子,男性的女性的身體為什么長得不一樣。由于孩子的想法很簡單,他只是想通過“觀察”這個渠道來了解自己所不知道的東西。這其實并沒有什么,所以家長不必把它看成一件多么嚴重的事情。只要把正確的知識,以平靜的表現方式教給他,他也就能以平靜的心態接受了。
在孩子的性教育問題上,父母永遠都是好最直接的老師。越是禁忌越是執著,這是孩子的天性。如果不給他看,恐怕他會每次都守在衛生間門口要等著看爸爸媽媽洗澡了。因此,當孩子想要看爸爸媽媽洗澡時,那就索性讓他盡情地看。其實,孩子的這種好奇并不會持續很久,只要滿足了好奇心,日后你要他看他都不看了。
家有淘氣寶,耐心閱讀確實有些值得學習的經驗和思想,但真正做到,還是需要一定的經驗的。
面對兒子有諸多忍無可忍,著急上火訓斥,過后就會后悔不已。希望從理論上強大自己的內心
這本書也不錯,如果說孩子很難管教,不聽話,不妨來看看這本書
很全面的一本育兒書,真的挺不錯的,要好好學習,養個健康的寶寶。
朋友推薦的,到手后就迫不及待的讀了幾頁,真的不錯,內容很全面,特別適合新手爸媽!還會推薦給身邊的同事朋友!
這本書著重在育兒,寫得更加詳細,從護理到安全,從準備到實施,都一步步教你如何當好父母,值得爸爸媽媽看,特別在育兒中的疑問都能找到答案,這是育兒寶典。
包括了各個方面 比如護理孩子健康、尋找孩子興趣、激發孩子潛質等等 很實用的一本書
先看了兒童性格心理學,對不同性格的孩子的特點進行了分類解析,同時附有案例分析和方法指導。還算適應。下篇感覺教條性說法比較強,內容不夠充實。
朋友推薦的,買了送人,看過非常不錯,希望大家也可以看看,好好讀讀學學。
文章每一篇都寫的很不錯,很用心,很有趣,也很有深度
很喜歡作者的書,幾乎都買了,有孩子以后,喜歡了解各種育兒書,育兒即育己,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這本書也非常好,寫的非常可觀,知識全面易懂,知識量也很新
又是受這本書的啟示而寫的,有時間可以一脈相承的看下來,都很好。
書里面的內容很豐富,很實用,很多問題不知道問誰,看了育兒經就明白了。
看到實實在在的育兒知識,很受用,已經在分享給朋友,決定果斷推薦新書給她們!
我已經買了很多早教的書,是一種補充吧,也從中獲得了一些幫助。
作為即將為人父母的感概,活到老,學到老。這本書看了兩章,覺得很好,真是有點心情澎湃、壓制不住的期望,很重要的一本書!既有理論,更有很多案例,使自己對孩子早教的方法廣泛性有了很好的啟發!
實用性很強,教會我們正確的對待孩子的負面情緒。
秒殺的時候收的,收到后才發現比較適合家中寶貝在幼兒園或以前的家長看。
寶寶預產期8.19,提前囤點兒育兒書看看,剛開始看得結合實際才明白
許多觀點都很有見地,很值得新手父母們讀一讀
想研究研究孩子心理,結果沒時間看,每天擠一點吧
活動購買,價格挺實惠。但暫時沒時間看完,沒辦法評價書籍內容,但包裝還是不錯的。
適合新手爸媽,內容比較基礎,如果是有更高需求的爸媽,請選擇《正面管教》
剛看了一半,舉得例子很貼近實際,其他的待我看完再評論
還可以,看后發現自己有很多誤區,還是有用的,家長應該看看
對于現在的孩子,家長們是需要了解一下兒童心理學的
有寶貝的孩子可以早早入手,從小到5,6歲都有用的書,可讀性高
很實用,尤其是行為心理學,對于了解孩子很有幫助!
科學的育兒指導。朋友強烈推薦買的,確實很權威可信。
女兒回老家一段時間之后開始無原因的哭鬧,不順心就打滾,買書來慢慢研究孩子的心理學
一直想要好好閱讀兒童心理學類的書籍,一下買了好多本,慢慢看!
之前在書店翻過兩頁,這本書寫的很全很詳細,適合剛懷孕時就買。
希望通過這本書的學習將孩子性格培養好,好的性格對以后的成長是影響最大的,也希望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一次買了近500大洋,孩子都喜歡自己的書!自己坐墊子上翻來翻去的看,有模有樣的!
內容之多,信息之廣,也是與時俱進的生活教材。能夠遇見這本書,是我的幸運。
文字多,一般新手父母想知道的問題都有涉獵,非常實用。
這是我買給懷孕姐姐的禮物,她很喜歡,我沒看,但是封面特別喜歡,以后也再想買一個自己看
這本書里面大多是舉例子的角度分析孩子的性格和心理,有點泛話,不是很有針對性的談怎么育兒,孩子為什么會產生這些行為,家長如何具體的理解孩子,幫助和指導孩子,只能說簡單看看,實用性不強。
書的內容很全面,一定會好好閱讀,這樣今后才能更好的照顧自己的寶寶。
挺適合家長讀的一本書,現在孩子接觸面廣,想法挺多的
要想更好的教育孩子,請先了解孩子的內心,了解孩子的性格,用對方法。
我家寶貝5歲,覺得值得一看。有種答疑解惑的感覺。
寶寶兩歲多,脾氣很大,我和孩子爸爸真不知怎么辦,只有求助書籍了,原來是我不懂孩子的心理,一定要好好學習,做個稱職的媽媽。
正好看到關注的這套書秒殺,馬上就下單了。這兩本書看上去很不錯,先簡單翻了一下,感覺內容和孩子的日常也很有關聯,應該對了解孩子的心理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