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Ⅱ圖書
人氣:54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Ⅱ

當我在寫及時本書——《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英文書名為Raisingathinkingchild,全美暢銷書,中文版由京華出版社于2009年8月出版。——譯者注的時候,我就想知道,是不是就像我希望看到的...

內容簡介

8~12歲,是孩子進入青春期反叛之前的一個重要時期,是孩子身體、行為、情感和社會能力發展的一個重要分水嶺。同時,這也是父母的一個極好的契機——教會孩子自己做出正確決定,自己解決與同齡人、老師、父母的沖突,培養一個快樂、自信、社會適應能力強、情商高的孩子——以便孩子把精力更多地集中在學習上,為他們期待而又擔心的中學生活做好準備。

編輯推薦

教8-12歲孩子學會解決沖突和與人相處的技巧

全美暢銷書《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作者的又一部力作!

讓怯懦、內向的孩子變得勇敢、開朗!

讓脾氣大、攻擊性強的孩子變得平和、可親!

培養一個快樂、自信、社會適應能力強、情商高的孩子!

作者簡介

默娜 B 舒爾(Myrna B.ShurePh.D.)博士,兒童發展心理學家,美國亞拉尼大學心理學教授。她為家長和老師們設計的一套“我能解決問題”訓練計劃,以及她和喬治?斯派維克(GeorgeSpivack)一起所做出的開創性研究,為她榮獲了四項大獎:一項美國心理健康協會大獎(1982年)、三項美國心理學協會大獎(1984年、1986年、1994年)。她還是心理健康和預防青少年行為問題方面的媒體顧問。她根據這些研究出版的《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Raisinga thinking Child)一書,是全美暢銷書,并獲美國“家長的選擇”圖書獎。

在本書中,舒爾博士詳細、具體地介紹了將“我能解決問題”法運用于8~12歲孩子的方法和效果。

在線預覽

第1章行為不同的孩子思維不同

解決“人”的問題與解決數學問題同等重要。

在8~12歲這個階段,孩子們要經歷生理、人際交往、情感和認知能力方面的迅速變化。而且,各個方面的變化不是同步的。我們經常會遇到六年級的學生外表上看上去像八年級的,但行為和思維卻像五年級的學生。

在如何處理問題方面,孩子們也會表現出很大的不同。讓我們來看四個12歲男孩的例子吧。如果一個男孩兒的朋友拒絕了他放學后一起回家打電子游戲的邀請,這個男孩兒可能會感覺被朋友拋棄了。第二個男孩兒可能不接受朋友的拒絕,并以威脅相回應。第三個孩子在遭到朋友的堅決拒絕時,可能會再尋找另外一個辦法勸朋友改變主意,因而可能不會放棄努力。第四個男孩兒可能會問朋友為什么會拒絕自己的邀請,在考慮過朋友的解釋之后,會找新的理由再次向朋友發出邀請。

一個孩子對典型的人際交往問題——比如自己的邀請被拒絕——的反應方式是很重要的。那些有解決人際問題能力的孩子往往能夠茁壯成長,而那些缺少這種能力的孩子日后可能會出現交往問題。

父母如何對這些典型問題作出反應,對孩子也有很大的影響。有些反應能以積極、健康的方式引導孩子的行為,而有些則不能。在下一章,我們將看看父母處理孩子們沖突的幾種不同方式,以及怎樣才能幫助孩子培養解決問題的特殊能力。

現在,讓我們來認識三個孩子,并比較一下他們在解決問題時是如何反應的。這三個孩子以及本書中重點提到的其他孩子,是我在工作中打過交道的很多孩子綜合起來的,然而所有的情境和對話都是真實出現過的。

尼古拉斯,一個10歲的男孩子,很受同齡人的歡迎。不但在放學后有很多孩子找他玩兒,而且他在學校也有許多玩伴:他的同學不但想讓他加入到自己的功課互助小組中來,而且還想讓他加入他們的運動隊。他偶爾也會發脾氣,或者表現出不耐煩——尤其是對他8歲的妹妹——但大多數時候都能夠控制自己的脾氣。而且,在大多數情況下,他知道如何處理無法立刻得到想要的東西時的失望情緒。

莎拉,一個11歲的女孩,她想和別的孩子一起玩兒,但經常被拒絕,她既不要求也不接受同齡人的幫助。當她想得到什么的時候,就會做出攻擊性舉動,而當她不能如愿時,就會發脾氣。莎拉是許多攻擊性強的女孩的一個典型,她對別人的恐嚇更多是口頭上的,而不是身體攻擊。如果同齡人不把她想要的東西給她,她就沖她們大喊大叫、爭吵、威脅。如果被激怒到極限,她也會對同齡人進行身體攻擊。在班里,她常常擾亂課堂并撒謊。

唐娜,一個很聰明的9歲女孩,非常渴望和其他孩子交朋友、一起玩兒。沒有哪個孩子是真正不喜歡她,他們只是不知道她的想法。她會站在一旁觀看,等著其他孩子邀請她玩兒,而想不出如何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邀請的辦法。很快,她就會放棄并走開。她的感情會受到傷害。

研究表明,一些像唐娜這樣膽怯或害羞的孩子并非遭到了其他孩子的拒絕,而更多地只是被其他孩子忽視了。這種孩子可能會害怕加入到同齡人中去,并且在被老師叫到時,害怕大聲回答問題——這對于那些害羞的8~12歲孩子來說,尤其困難。通常,他們會放棄與其他孩子建立良好關系、表達自己的情感、維護自己權利的努力。

在“我能解決問題”的培訓中,在給孩子們及其父母進行培訓之前,我會先評估一下孩子們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此,我讓他們考慮可能會遇到的幾種社會情景。目的是想確定他們對引言中提到的五項“我能解決問題”能力——理解別人的感受和看法、理解動機、尋找多種解決辦法、考慮后果、分步計劃——掌握到了何等程度。

“我能解決問題”技能之一:理解別人的感受和看法

為了了解孩子對他人的感受是否敏感,以及敏感程度,我讓尼古拉斯、莎拉、唐娜每人畫一張畫:畫兩個孩子,一個孩子悲傷,另一個高興,沒有再給他們提供更多的信息。我要求他們給畫出來的兩個孩子編一個故事。

尼古拉斯編的故事是這樣的:

科里(高興的男孩)問伯特(悲傷的男孩)出了什么事。

伯特說:“我的狗快要死了。”

科里說:“我保障你的狗會沒事的。”

伯特哭得甚至更厲害了,說:“不,它不會好的。因為一輛小汽車從它身上壓過去了。”

“是的,我知道,”科里說,“但他們帶它去看一個醫術很高明的獸醫了,獸醫正在給它做手術呢。”

“可是,科里,汽車撞到了它的頭。”

科里極力想使伯特感覺好一些。他告訴伯特:“但并不是很嚴重。”

但是,伯特仍然很難過:“可是,它要是死了怎么辦?我該怎么辦?”

科里說:“首先,它不會死。其次,無論發生什么事,你的家人和我都會幫助你。所以,我們進屋等獸醫的電話吧。”

“謝謝你,科里。”

在這個虛構的情境中,盡管尼古拉斯沒有親身經歷過這些情感,但他塑造了一個理解并同情別人的感受的男孩子。通過故事中的科里,尼古拉斯能夠跳出自我,關注伯特的需要,而不是他自己的需要。

莎拉畫了兩個女孩,以一種不同的方式描述了她們的對話:

米西是高興的女孩,巴菲是難過的女孩。巴菲告訴米西:“我丟掉了冠軍。我傳出了球,可沒有人接住,我們輸掉了這場比賽。”

米西說:“不要著急,你已經贏了一場了。”

“但這一場不一樣,它對于我來說更重要,因為這是我參加聯賽的一場比賽。”

米西告訴巴菲不要感到難過——明年她會贏得冠軍的,然后說:“難道你不討厭我們午餐吃的那些漢堡嗎?干巴巴的。”

莎拉清楚地知道巴菲為什么難過。但是,在莎拉編的故事里,米西并沒有聽巴菲解釋自己感到難過的原因——因為這是她在聯賽中的一場比賽,她忽略了巴菲的解釋,并說巴菲明年會贏得冠軍。米西回避了處理巴菲的悲傷情緒,沒有理會巴菲的解釋,然后就轉移了話題。

唐娜描述了兩個小姐妹的故事:

正在哭的女孩是9歲的麥迪。12歲的姐姐莉薩讓麥迪感到難過,因為姐姐告訴她,父母更愛她而不是妹妹,麥迪信以為真了。麥迪把自己鎖在房間里。父母想讓麥迪出來吃點東西,就問她:“發生什么事了?”麥迪說:“莉薩說,你們更愛她。”

父母說:“不,不是這樣的。我們對你們兩個的愛是一樣的。”然后,麥迪感覺好多了。

有趣的是,唐娜把高興的女孩描繪成了一個使別人感到悲傷的人。有時候,編故事會讓羞怯的孩子有機會表達自己無法在現實生活中表達的內心想法。

概括一下這三個孩子對待那個感到悲傷的孩子的方式,我們可以看到,尼古拉斯描繪的孩子能主動幫助悲傷的孩子,莎拉描繪的孩子回避悲傷,而唐娜讓另外的人(麥迪的父母)化解高興的女孩挑起來的悲傷情緒。

“我能解決問題”技能之二:理解別人的動機

為了評估孩子們對人的行為動機的理解程度,我虛構了一個不與別人接觸、沒興趣與其他孩子一起玩兒的孩子。我告訴這三個孩子:“這個孩子似乎不想交朋友。一個孩子會因為什么而不想交朋友呢?”

作為社會能力很強的同齡孩子的一個典型,尼古拉斯理解人的行為可能會出于各種原因,并且能輕而易舉地給出很多解釋。有趣的是,這些解釋可以分為兩類。及時類考慮了表面的、外在的動機,比如“他不喜歡別人,所以也就沒有人喜歡他”。

但是,他還能夠看到表面現象背后的原因,并舉出了幾個不那么明顯的動機:“也許他的父親很窮,不想因此而感到尷尬,也不想讓他的孩子感到尷尬。”還有:“他認為人們一直在利用他。”

莎拉像很多攻擊性強的同齡孩子一樣,強調的是更表面化的原因,她說:“她有一個別人沒有的東西,不想讓任何人從她這里把這個東西拿走。”

唐娜像尼古拉斯一樣,也能夠看到表面現象背后的原因,她說:“也許人們總是傷害她的感情。”但是,她也像莎拉一樣,只提出了有限的幾個原因。唐娜想不出人們做出一種行為的更多原因,這會妨礙她對別人真實感受的理解,使她不知道怎樣幫助別人感覺好起來,不知道自己在與別人發生沖突時如何對待那些感受。

正如我將要在第5章討論的那樣,理解一個人在某一時刻的行為與理解一個人一貫的行為是不一樣的。

“我能解決問題”技能之三:找到可替代的解決方法

為了解尼古拉斯在面對兩個人之間發生問題時思考的靈活性,我讓他考慮下面這個假設情境:“約翰尼讓丹尼爾跟他一起打球,丹尼爾拒絕了。那么,約翰尼要怎樣做才能讓丹尼爾和他一起玩球呢?”

“去請他。”尼古拉斯說。

“這是一種辦法,”我說,“你還能再想一個辦法嗎?”

尼古拉斯又想出了七種方法。他建議,約翰尼應該:

?一直等到丹尼爾無事可做,并可能感到無聊時。

?告訴丹尼爾,他會讓很多孩子來玩球,大家可以一起玩兒。

?提出幫助丹尼爾做家庭作業,然后請他去玩球。

?提出一個暗示,丹尼爾會明白的。

?教丹尼爾如何打籃球。

?向他發起一場籃球賽,并且讓他贏。

?對丹尼爾進行催眠,然后再提議打球。

大多數受同齡人喜愛的人際能力強、情商高的孩子,都能像尼古拉斯這樣想到七八種解決這類問題的不同辦法。

而不論莎拉還是唐娜(將假設情境中兩個孩子的名字換成女孩兒的名字),都至多只能想到三四種解決辦法。她們提出的辦法還經常是同一種方法的不同方式。比如,莎拉的一個辦法是問:“你為什么不和我一起玩兒?我會和你一起玩兒。”然后,她又提出了第二個方法:“我會邀請你參加我的派對。”緊接著仍然是重復同一主題,她的第三個方法是:“我會邀請你到我家里玩兒。”以及:“我會帶你去看電影。”盡管莎拉每次想到的是邀請女孩去不同的地方,但每個辦法的主題都是“邀請”。最終,莎拉實際上只想到了兩種不同的辦法。

唐娜能想到三種解決問題的辦法。她費了很大的勁兒,才想出了讓另一個孩子和她玩球的幾種辦法,她說:“告訴她,我會成為她的朋友。”“如果她遇到了困難,我會幫助她。”以及:“告訴她,她們要玩一個女孩子玩的游戲。”她在一個辦法的基礎上提出了幾個不同的方法:“告訴她,她們可以打排球。”以及:“讓我們玩傳球吧。”

“我能解決問題”技能之四:考慮后果

為了看看這些孩子對自己的行為給自己和別人所造成的影響有多少理解,我假設了這樣一個情境:約翰尼(或露絲)想要丹尼爾(或洛尼)正在玩的一個球,并把這個球偷走了。然后,我讓孩子們想想接下來可能會發生的各種情況。尼古拉斯想到了很多后果,而且這些后果可以明確分為兩類。及時類,我稱之為“外部后果”,因為是由別人施加的:

?約翰尼可能會惹上麻煩。

?當丹尼爾發現后,約翰尼可能會遭到一頓痛打。

?丹尼爾可能會散播關于約翰尼的謠言。

?丹尼爾可能會偷約翰尼的錢。

?丹尼爾可能會說:“你以后永遠都別想再玩我的球了!”

但是,尼古拉斯還認識到,一種行為對作惡者和受害者可能都會產生心理影響,我將這種后果稱為“內部后果”:

?丹尼爾會因為有人拿走了他的球而感到難過。

?丹尼爾會因為找不到球而著急。

?約翰尼會因為自己使別人生氣而感到不安。

這表明,尼古拉斯理解一個行為會影響到別人的感受,而且他能夠與別人共情。

莎拉也能夠想到露絲拿走了洛尼的球之后會發生什么事情,但她只想到了對于作惡者的外部后果,而沒有想到對受害者共情的內部后果。

?露絲會惹上麻煩。

?洛尼會告訴老師。

?洛尼會偷露絲的東西。

?洛尼會罵露絲笨蛋。

然后,莎拉就一直在重復一個后果的主題。她補充說:“洛尼會告訴露絲,‘無論怎樣,你休想再玩我的球了。’”以及:“洛尼會告訴露絲說她是個傻瓜。”這兩種方式都是稱露絲為“傻瓜”的不同說法而已,因為都是在貶低露絲。

莎拉或許在現實生活中體驗過這些后果,但這并沒有阻止她繼續自己的攻擊行為。也許她已經對這些后果有了“免疫力”,也或許因為這些攻擊行為會讓她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也可能是她不知道還能做些什么。

唐娜正如我們在前面看到的那樣,她能理解別人的感受,她說:“洛尼可能會哭。”盡管唐娜想到的這個后果比莎拉的更共情,但她想不出更多的可能性,這會妨礙她對這一錯誤行為作進一步思考。

同情(對身陷痛苦者感到不幸)和共情(對他人的痛苦感同身受)本身并不是能力,但對于人們能否很好地解決問題有著重要影響。那些能夠想出多種可供選擇的解決辦法,并能思考這些辦法可能會使別人有什么感受的孩子,能夠成為解決問題的能手。

“我能解決問題”技能之五:分步計劃

同樣,那些能在計劃一件事情時把別人的感受考慮在內的孩子,也能夠成為解決問題的能手。為了評估孩子們這方面的能力,我讓他們就交朋友這件對于孩子來說很重要的事情給我講個故事。我讓他們想一想,一個剛剛搬到新社區的孩子怎么交朋友,并讓他們告訴我所發生的每一件事。這個辦法是由喬治?斯皮沃克和默里?萊文提出來的,用于評估青春期的孩子為發展良好的人際關系而籌劃一系列步驟、預見實現這一目標的潛在障礙以及認識到解決問題需要時間的能力。

下面是尼古拉斯講的故事: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好書,值得爸爸媽媽靜下心來好好讀讀,然后運用到實踐中。

2017-11-17 14:11:2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此書很有指導意義,對我的幫助很大。今年孩子剛讀一年級,我也準備充充電,為更好的親子關系做準備。學前家長可以先讀一。

2016-09-10 16:20:23
來自柒悅汐**的評論:

很棒的書。現在已經出了3本。我都是買來看的。確實很適合孩子

2017-11-13 17:12:5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非常有幫助,不僅對孩子,家長也值得一看,引導孩子如何解決沖突,感覺自己受教了。

2013-06-07 08:47:08
來自晗***o(**的評論: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Ⅱ 拿到書后讀了幾頁,感覺這些小游戲易學易掌握

2017-07-16 06:27:23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包裝很好 書完好無損的收到了 要好好研究一下 這本書真的不錯

2017-06-23 09:13:49
來自szt903**的評論:

不錯,適合上了學的孩子用,好多例子和孩子生活中的情況差不多,但是我用了上面的方法還是效果不明顯,也不知是東西方的觀念差別,還是我家的難弄!

2013-08-19 11:39:27
來自牧***7(**的評論:

正版的應該是。主要是老美那邊的教育,書中人名記起來很拗口。不過觀點還是很不錯的,值得學習。

2017-06-26 11:52:5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希望孩子將來不要高分低能,學會與人相處,與社會相處。希望這本書有幫助

2016-05-12 11:04:49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看到新東方家庭教育平臺的讀書分享買的,家有女兒一枚,正好8歲多,所以想看看專業方面的知識,很好

2017-05-17 11:44:4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買了一,二肯定也會買的,對孩子融入社會是很好的書,畢竟最后他們還是要到社會里去的

2016-02-05 17:49:29
來自放羊兒**的評論:

很好的一本書,幫助培養和鍛煉孩子這方面的能力,讓自己教育有的放矢,滿意

2017-10-24 15:21:29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最初只買的一,后面覺得不錯。引導孩子的方法比較實用。

2017-02-04 16:37:4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還是一如既往的好!就是快遞員差到極致了!不是一般的差!城市的主街道說不知道在哪!既然不知道就不能提前做功課呀!

2017-10-22 09:11:3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正在讀,很實用有效的育兒書,每個家長都應該讀一讀。經典的還有《游戲力》、《孩子把你的手給我》、《孩子來自天堂》。

2016-02-02 19:52:23
來自前車之**的評論:

全書圍繞"我能解決問題"展開,在虛擬情境中尋求理解、感受他人的情緒,感覺與中式教育融合較難,孩子若不配合虛擬故事則本書方法無用武之地。另本書與京華出版社的"8-12歲,孩子要學會與人相處的技巧"系同一本書

2013-01-04 22:29:4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這本書太好了。我推薦給我同事。如果家中有8-12歲的孩子,這是一本必讀書。

2016-08-18 10:08:48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適合家長學習,多了解如何更好的幫助孩子,而不是一味的溺愛或者批判。

2017-10-10 14:53:33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實用,和孩子溝通方法,說話技巧。孩子面臨個性困難時還是實用。

2017-04-23 16:57:3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可以,父母看不錯,哪怕有一個能用上也是值得的,

2017-08-21 16:01:5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本書的內容不錯,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可以借鑒一下,推薦家長與孩子都看一下。

2017-10-19 08:06:02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對家長怎么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有一定的啟發

2017-08-29 09:39:4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孩子的校園學習生活以及社會能力培養同樣重要

2017-11-05 19:35:56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孩子的智商和情商同等重要,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很用必要。很實用的一本書。值得推薦。

2017-06-05 19:54:26
來自aliyoun**的評論:

社會能力是孩子解決沖突和與人相處的能力。書中教給孩子解決沖突和與人相處的思考技巧,不同的是通過對話,游戲和活動教給孩子怎樣解決問題。

2016-05-22 20:48:17
來自h***y(**的評論:

孩子的情商跟智商同等重要,所以注重孩子社會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

2017-05-27 14:56:59
來自whcxy**的評論:

讓家長教會孩子如何社交,但我覺得首先是家長要會社交,才能影響到孩子。

2013-07-01 11:27:3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社會能力就是孩子解決沖突和與人相處的能力,人是社會動物,沒有社會能力的孩子很難取得成功。 舒爾博士提出的“我能解決問題”法,以教給孩子解決沖突和與人相處的思考技巧為核心,在長達30多年的時間里,在全美各地以及許多其他國家,讓家長和孩子們獲益匪淺。

2014-11-19 09:26:48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微信公號推薦而買。用三個不同類型的孩子來舉例說明,易懂。

2017-06-05 12:08:0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孩子的情商跟智商同等重要,所以注重孩子社會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好好讀讀此書,不錯!

2013-06-05 23:39:21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