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如何提高初中英語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如何提高初中英語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加強德育教育是提高初中英語教學效率的基礎

德育教育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任務,而對于初中生來說,正是他們形成自己的思考問題方法的重要階段,可見對初中生加強德育教育是重中之重。教師既可以在課下同學生談心,了解學生的想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糾正;也可以在課上進行適當的思想道德教育,從而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傳道授業解惑的目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讓學生認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積極引導學生對正確有效率的學習方法進行模仿、實踐,使聽、說、讀、寫全方位發展。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對有進步的學生進行獎勵,讓學生將學習到的英語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從而達到提高英語教學效率的目的。

二、加強師生溝通是提高初中英語教學效率的保障

初中英語教學的關鍵是提高英語教學的效率,也就是課堂教學效率。為此,教師們應該做好必要的準備工作——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對英語感興趣,愿意學,喜歡學。那么如何提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呢?首先,教師要有良好的人格修養。教師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能將自己的品格在無形中滲透到學生當中,如果一個教師品行好,那么就會對學生形成正面的作用,起到激發學生學習到效果;相反,如果一個教師品行不端,那么學生也會對教師嗤之以鼻,厭惡老師,不愿學習,從而阻礙教學。其次,教師要時刻關心學生,不能課上關心學習,課下互不相識。為此,教師在課下要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生活學習情況,不僅要與學生做師生,而且還要和他們做朋友,關心他們,做到師生平等相處,不能只是自認為高人一籌,才會受學生的尊重和愛戴,如此,學生才會愿意上英語課,才會激發學習興趣。教師要有責任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因為某個學生學習不好就放棄繼續教育這個學生,相反,越是學習不好的學生,教師越要重點教育,越是要有耐心,要從根本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使學生接受你、喜歡你、尊敬你。加強師生溝通,讓教師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是提高英語教學的效率的重要保障。最后,我認為,“愛的鼓勵”是一種很好的方式。教師應該多對學生進行表揚鼓勵,盡量避免批評諷刺。教師要合理地放大學生的優點,肯定學生的進步,縮小學生的缺點,對學生的進步進行表揚和贊美,對學生的缺點進行指正。

三、鼓勵學生進行實踐活動是提高初中英語教學的效率的重要途徑

英語課屬于語言課,學習語言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應用,因此,加強初中英語教學效率,必須注重英語的應用。所以,我認為,英語教學,應該一改以往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而變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是輔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拐杖。教師應該設計多種有趣的教學方法,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例如,將學生分組,對課文進行分角色朗讀,然后評選出最佳組合;定期舉辦英語演講比賽、辯論賽等,只要方法得到,課堂活動不僅能使學生學到知識,還能不斷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從整體上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四、注重聽、說、讀、寫練習是提高初中英語教學效率的原因和目的

把英語作為一種交流工具來用是學習英語的重要原則,這就要求初中英語教師將英語作為一種相互交流的工具來傳授,而不只是學習英語這門課程。在人際交流過程中,聽、說、讀、寫都是必須要用到的,因此,加強初中英語教學效率,必須注重聽、說、讀、寫的練習,這既是學習英語的手段,也是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將學習英語是為了交流這一思想灌輸到學生的學習中去,才能使學生正確認識學習英語的目的,才能使他們認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從而激發英語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總之,初中英語教學不僅是一門課程,還是一門藝術,充滿了未知和樂趣。作為初中英語教師,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學習英語的重要性,讓學生了解學習英語的意義,做到育人者先育于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從根本上提高初中英語教學的效率。英語作為全球的通用語言,重要性不言而喻。學生能否掌握這把打開世界的金鑰匙,英語教師任重而道遠。我們一定要積極探究新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打造高效率的英語課堂,真正做到寓教于樂,使學生在歡聲笑語中走向成功的大門。

參考文獻:

篇2

1、初中英語教學方法比較落后

傳統的初中英語教學課堂,與一般的課程教學沒有異處,仍然是一種填鴨式的教育,停留在教師在講臺上講,教師仍然是課堂的主導者,只是將知識灌輸給初中生,而不考慮初中生接受的效率如何。初中生在課堂上是處于一種被動的狀態,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同時,這種教學方法比較單調乏味,教師的授課內容大多是偏重于理論性的知識,甚至是照本宣科,使得課堂的氛圍十分不好。很多初中生根本提不起興趣去聽老師的講解,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學習初中英語課程的興趣和信心。

2、初中英語課程教學內容比較陳舊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發展,初中英語作為一種重要的文科性質課程,在教育過程中占據的地位越來越高,加強初中英語教育,可以提高初中生的初中英語應用能力,使得初中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不斷提高語言應用能力。當前我國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的內容還比較陳舊,這是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使得初中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水平得不到提升。

3、初中英語教學中的策略研究

(1)更新傳統初中英語教育教學管理觀念

對傳統的初中英語教育管理觀念進行改革和創新,以保證和現代化的發展理念相符合,是素質教育背景下學科教育進行改革的重要途徑。當前的初中英語教育過程中忽視了激勵和引導機制的影響,使得課堂上缺乏積極性和生動性。在初中英語教育教學改革過程中,應該要積極對教師的教育行為以及管理行為進行規范。在整體的教育觀方面,需要把握初中英語教育的意義在于提高初中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對學生進行啟蒙教育,從而可以使得初中生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進行自我提升,加強初中英語問題處理能力的提升。

(2)構建創新型初中英語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是進行教學方法設計的一種指導和支持,構建新型的教學模式,可以從幾個方面出發。第一,設定一個合理的學習目標,而且是讓初中生自己根據自己的情況設置相應的目標。課堂教學目標是教師選擇教學方法、教學活動的依據,在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應該要以教學目標為導向,為了不斷激發初中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初中生意識到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從而加深對學習的熱愛,首先就需要讓初中生能了解學習的目標是什么,應該學什么,怎么進行學習,才能為后面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第二,要培養初中生的問題意識。傳統的教學是讓初中生等著接受,接受知識的傳授,因此少了很多自我思考能力的訓練。在新的教學模式中,教師要多設置一些問題,讓初中生積極思考。第三,教師應該把教學的設計與初中生在課堂上進行知識探索的這一過程進行一個有機的結合。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一些比較老舊的知識與一些新的知識進行融合,從而可以產生一些全新的知識,使得初中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獲得更多的知識內容,促進初中生的各種認知結構不斷內化。第四,優化課堂設計。在進行初中英語教學時,課堂設計是一個關鍵,在設計的過程中應該要給初中生提供更多有效的資源,通過各種先進的教學方法,比如情境教學、分組教學等,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加強多媒體教學設備的配備

篇3

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指出,基礎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拓展學生的視野,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但目前的初中英語教學,尤其是農村初中英語教學,由于受到教學設備、師資力量、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學生基礎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難以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因此,要提高初中英語教學的效率成為教育工作者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一、創設良好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能夠促進學生勤奮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可使學生產生良好的心理效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而愉快地學習。在英語教學中,首先教師應充分了解班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尊重學生的思想,以平等的姿態與學生交流,理解學生學習英語的難處,積極鼓勵學生,消除學生的自卑心理和膽怯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教學效果。其次,教師應積極地創新課堂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如趣味教學法、情景教學法等,以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課堂上可以設計一些生活場景,比如在餐廳點餐、在醫院看病、在公園交談、電話求救、超市購物、朋友見面等,指導學生進行英語對話,以增加學生的感知能力和自信心。在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有所提高的情況下,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情景劇,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表演力,提高英語學習的趣味性,讓學生愛上英語課堂,從而提高英語教學效果。

二、注意分層教學,促進學生共同進步

新課程標準下的初中英語教學的理念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在教學中使所有學生都積極參與,促進學生共同進步、共同發展。由于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性,他們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也會有一定的差異,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需要對教學活動進行相應的調整,以保證每一位在學習的過程中都能得到一定的提升。

在教學中為了充分了解學生的能力,教師可以在教學開始前,對學生展開一次測試,根據測試結果進行分組,再對英語教學目標進行分層,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如在對話教學中,對基礎好、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可要求其自己設計對話情境;中等層次的學生可為其創設好一定的情境,由學生圍繞情景進行對話練習;對基礎差、學習能力弱的學生,教師可以要求其掌握課文中的對話。同時,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應采用不同的評價方式,使分層教學法真正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將教學的過程面向每一位學生,保證學生能夠順利汲取知識,實現英語高效教學的最終目的。

三、采用小組合作,加強英語有效教學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改下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它是根據社會心理學中的合作原理所制定的,是以合作交流為主,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還可以減少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弊端,促進學生共同進步,取長補短。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根據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明確小組各成員之間的分工,并根據教學活動的具體情況適時地對小組成員進行調整,有意識地圍繞教學內容設計活動內容,創造性地開展語言交際活動。

如在教學“fashion”時,教師可以設計Group work,讓學生分組交流對時裝的看法。首先,教師應鼓勵小組中每一個成員都說說自己或朋友穿的衣服。對學習困難的學生應多給予鼓勵,先讓他們說一個或者兩個簡單的句子,如I like the colourful coat. She always wears the black.其次,對于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教師可以讓他們應用較為復雜的句式描述對不同年代時裝的看法,如Many people in the sixties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liked wearing blue coats.最后,教師在各個小組中選派一名代表對該小組的交流的結果進行展示,并客觀評價每一個小組的合作成果。教師的評價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積極性為主,通過鼓勵性的話語來保護學生的自尊,從而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優勢以及特長,以便在今后的學習中更加自信。

四、引導學生結合語境,采用推測、查閱等方法進行教學

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 應注意學生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習單詞時,教師盡量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單詞。對于不同的單詞用不同的方法去記憶,如采用聯想法,編順口溜等方法進行記憶。教師還應經常引導學生結合語境,采用推測、查閱等方法進行學習, 比如dog 這個單詞大家都知道是“狗”的意思。可是看到下面這句話有的同學卻是一頭霧水:You are really a lucky dog.如果不結合語境直接翻譯的話,就成了:“你真是一只幸運的狗”。很顯然這是錯誤的。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語境去分析,推測,結合英美文化,狗在英美具有很好的意義,代表著忠實,所以這句話的意思應該是:你真是一個幸運兒。這樣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在遇到類似的句子是就會去考慮, 去詢問,不至于斷章取義。

五、合理設計作業,鞏固課堂教學效果

作業是在教學過程中對課堂教學內容的檢測。教師可以進一步了解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并據此來改變和完善教學策略。學生也可以通過作業對自己掌握知識的程度進行檢測,從而更好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習的信心。以往教師布置的作業類型單一,缺乏靈活性、趣味性和針對性,導致學生不喜歡作業,甚至存在著不做作業的現象,使作業應有的功能無法發揮出來。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當轉變作業布置方式,將作業從“布置”向“設計”轉變。在教學實踐中,教師為學生設計作業時應根據學生的特點,豐富作業類型,如讓學生在課外去收集、摘抄一些身邊見到的英語商標、指示牌,英語諺語、英語廣告詞等;此外,設計作業時還應考慮到學生的興趣,設計多樣化的作業,可分別設計除了抄寫、背誦外的根據原文自編故事、表演故事、查找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資料等幾個不同的內容,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去選擇完成。

初中階段是英語學習的基礎時期,打下堅實的學習基礎對學生在以后的英語學習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新課程標準下,教師應考慮初中生的心智、思維邏輯、接受能力、學習能力等方面的特點,運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初中英語教學的效率。

篇4

一、農村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原因

在農村初中,我們常常見到的情況是:有些老師不備課,或備課不扎實,課前準備不充足,課堂上不能準確、高效地突破重點,解決難點,在同一個問題的教學上比別人費時費力;或教學不到位,講解不夠徹底;或是課堂上沒有精講多練,而是點到為止,泛泛而談,學生沒有熟練當節應學的教學內容;或是教學方法陳舊,致使學生在一節課上所學不多,掌握不好。這樣的課,一句話,我們稱之為低效課堂。

以上這樣搞的教師,還迷不自知,認為“先生只是引路人,學生還得自用功”。課堂上,老師只是作敷衍了事的粗略指點就行了。認為要真正把學習搞好,要靠學生自己。因此,把低效課堂所造成的一切不足,轉嫁給學生,要學生在課后廢寢忘食,大量用功,把不足彌補上來。于是給學生布置繁重的任務,大量的作業,在課后完成。這也就是把提高教學成績的希望,不是寄托在課堂上,而是寄托在課外。這明顯是浪費課堂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少有事作,而課后繁忙。

而現在的初中階段,學生所學科目很多,有八、九門之多,又是雙休日,而每天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各種課堂上,學生自己能支配的時間非常有限。就在這有限的時間內,學生還要完成各門課后作業,哪有時間彌補低效課堂所造成的那么多不足。

二、提高農村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途徑

(一)認真備好課。俗話說:“臺前一分鐘,臺后十年功”。這是說演出前的準備功夫。同樣,教學如演出,課前有許多準備工作,如設計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活動、教學流程;如何教會重點,突破難點,詳略安排;還有復習舊的,以導入新的;如何訓練,設計問答,設計作業,應對課堂的新情況等——這些都是備課的內容。很明顯,備好課有利于上好課。如果準備到位,課堂上就會有板有眼,有的放矢,按期完成教學任務。這就無疑提高了課堂效益。因此,我們要熟練地吃透教材。備課時,要認真鉆研,苦思冥想,深思熟慮,堅持備好每一節課。

(二)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首先,教師自身的內在素質要好,如語言生動準確,抑揚頓挫,富有幽默感、趣味感,能吸引學生;面容和藹可親,語言具有親和力;口語流利,深入淺出,娓娓道來,讓學生喜歡聽老師的課,而欲罷不能。其次,要關愛學生,師生關系融洽,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這自然使學生喜歡聽老師的鼓勵,而興趣大增,學習發奮努力。

(三)徹底轉變教學觀念,改變課堂結構,實現課堂教學的革命性轉變。這是一個最有技術含量的主體工程,需要教師駕馭教學的高超技藝。本人認為這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課堂上要少講。如果教師在課堂上“滿堂灌”,講得喋喋不休,時間一長,學生多半會感到厭煩,不由地分心、走神,出現精力不集中,各干其事的現象。因此,課堂上要少講。少講不是輕描淡寫,大概講講,而是精講,是關鍵處的點撥,繼而在老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動起來,他們或讀,或寫,或分組討論,或做總結。這樣,由于學生有事可干,整個課堂氣氛易活躍起來,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在動中學,在樂中學,更快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從而提高課堂效益。

篇5

二、 指導學生做好預習,打好基礎

預習是學習新課的基礎。預習的效果直接影響學生接受新課的程度。而該環節卻往往是很多教師和學生容易忽視的一個環節。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一定要讓學生做好預習,并且要學生有指導、有目的地預習新課內容。如在教授現在完成時態時,因為該單元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現在完成時態,假如沒有抓好預習這一環節,就直接上新課的話,學生是很難接受的。我在上這個單元之前,先讓學生自主瀏覽該單元的學習內容,根據自己的理解列出該語法項目的要點,進行有目的的預習,這樣就能讓學生在接受新課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課堂氣氛與課下鞏固相結合

教師應盡量把一定的問題留給學生,搞活課堂氣氛,采取積極的態度肯定學生,提高學生的自信心、自尊心。課堂上被提問的學生回答不出時,應該想到這是學生對外語中某一部分知識點沒有內化為內在知識結構的組成部分,需要教師重新解釋一下,這時教師決不應露出不滿,甚至連一聲無可奈何的嘆息都不應發出。課堂上要鼓勵他們積極思考,大膽發言,要善于發現他們的點滴進步。學生如果能得到老師的肯定評價,就能使他們產生積極的反應,增強自信心。而如果得不到公正的、肯定的評價,就容易產生厭惡、對抗等消極的反應,喪失自信,從而使課堂氣氛進入一種僵局狀態。差生更需要一個廣闊的天地,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問一些他們力所能及的問題讓他們回答,并及時表揚,這樣不僅能夠改變差生的自卑感,還可以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有助于創造愉快的課堂氣氛。這樣學生在自由開放的學習環境下才會更易接受知識,提高教學質量。

四、 課堂上讓學生擁有主動權

如何讓課堂上的45分鐘充分利用起來呢?打破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低效課堂教學模式迫在眉睫。要創“高效”的新型的課堂,就應該把所有的時間、一切主動權都交給學生,盡量做到“少講、精講、多練”。如在學習七年級下冊Unit 5 I am watching TV Section A時,我并不是一開始就給學生講解現在進行時態,而是先引導學生進行有情景的交談、操練。讓他們明白這節課談論的主題,然后充分利用生生合作,自主學習形式進行強化訓練。讓他們進一步熟悉并掌握該語言項目。最后,引導他們在自己大量的口語操練的基礎上總結這節課的語法要點及要求掌握的學習內容,同時通過一些有針對性的自測題進行反饋、鞏固。這樣一來,原本在學生眼中難熬的“45分鐘”很快就過去了。學生不僅在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中體會“說英語”的快樂、享受自主學習的滿足感,更使他們在短短的45分鐘之內,輕松地掌握了運用英語的技能,而這正是學習任何一門語言的終極目的。

篇6

一、教師要備好課上好課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我們要不斷地改善改進自己教學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備好每一節課。從學生和教材出發,選擇適當的教學法。現在,英語教學法在不斷創新與發展,就算是一套很好的教學法,我們日復一日地使用它,學生也會覺得厭煩。我的體會是:在自己的教學中重復使用同一套教學法,學生就會厭煩,課堂效果也可想而知。如果不斷的變換自己的教學法,效果將截然相反。如英語課文,整體教學法進行授課,而又不時變換一些其它的教學法,如傳授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四步教學法,綜合分析法,關鍵詞教學法等。這樣,學生就不會厭煩,就不會產生厭學的情緒。課堂效果將會大大提高。

二、激發學生對英語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習的動力。學習英語也要有興趣,并努力發展這一興趣。如果你對英語沒有興趣,就沒有持續的干勁和動力,英語學習將很難持續下去。反之,你對英語有了興趣,并努力地發展這一興趣,那么你就會不知不覺地去做。帶著求知欲去讀英語,聽英語,說英語,寫英語。你就會主動地找人去練習你的英語,盡最大可能地找一切機會去提高你的英語水平,不知不覺你的英語就會提高。所以,興趣對學好英語至關重要。然而,盡管知道興趣的重要性,但很少有人有意識有步驟地培養和發展自己對英語的興趣。我現在教七年級的英語,經常在課堂上設計一些“唱唱跳跳”“動動手,跺跺腳”之類的活動,也經常讓他們畫畫簡筆畫,扮演角色來演一些小故事等,這樣一來既可以激發學習英語的興趣,又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增強他們參與課堂,進入課堂的欲望。進而,提高英語課堂的效率.

三、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情感教育是課堂教學的主線,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學其道”。建立友好和諧的師生關系也有利于我們英語課堂效率的提高。我們怎樣才能和學生建立和諧的關系呢?

首先,教師要有愛心。課下要與學生平等交流,做學生的朋友,知心人。課堂上要給學生平等的機會學習英語。在課堂上,要給差生一些發言的機會,多給他們一些鼓勵性的話語。調動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讓他們慢慢地由“要我學”轉到“我要學”。

四、優化合理的課堂結構

課堂要主次分明,科學的課堂結構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關系:

1.靈活運用“五步教學法”。

2.熟練掌握單詞。單詞是學習英語的基礎,培養學生對單詞的興趣,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直觀教學,增強感官印象;總結規律,記憶單詞。

3.巧設情境,導入新課。“溫故而知新”,在復習前一課內容的基礎上,巧設情境,引出新的語言項目,再啟發學生觀察,分析,歸納。由學生嘗試去總結出新內容的規律。并讓學生在練習中學,在學習中練。例如講到名詞性物主代詞時,我就請學生先回憶形容詞性物主代詞,再設情境記憶:

Mum : It is cold today . Please put on your coat .

Sandy: Which one is my coat ?

Mum : The blue one is yours .

Sandy :Oh ,yes .It is mine. Thank you .

先提問your . my ,再問yours, mine的意思,學生很容易回答出來,以此,順水推舟,引出新的語言項目。

五、培育學生的競爭意識,增強學習的自覺性

篇7

一、學生完成英語作業的調查情況

調查的對象和方法

1.對象:忠縣某中學初中部三個年級各30名學生(共90名學生)

(隨機發放調查問卷)

2.法:通過調查問卷方式,另外還抽取了一些學生進行訪談。

調查研究的具體過程

1.查問卷

(1)對不同類型作業的態度

①你最討厭的英語作業中的( ) A記單詞 B 語法 C 閱讀 D作文 E 知識競賽 F 活動游戲 G 專題研究 H 課外閱讀

②你最喜歡的英語作業中的( ) A記單詞 B 語法 C 閱讀 D作文 E 知識競賽 F 活動游戲 G 專題研究 H 課外閱讀

③你認為英語應更多布置哪類作業( ) A 抄寫識記類 B 練筆作文類 C 思考閱讀類 D實踐活動類 E 游戲競賽類

調查結果是: 第①題90名學生的選擇依次(從多到少)是:語法、作文、知識競賽、閱讀…… 第②題依次是:活動游戲、知識競賽、課外閱讀、專題研究…… 第③題依次是:游戲競賽類、實踐活動類、思考閱讀類、練筆作文類、抄寫識記類

(2)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

① 你能獨立完成老師布置的英語作業嗎?( ) A 能 B基本能 C 基本不能

② 你有拖拉英語作業的情況嗎?( ) A 沒有 B 有過 C 經常有

③ 你在完成作業時遇到自己不會的內容會怎么做?( ) A 放棄 B 請教

④ 你在完成作業時遇到新的未知的內容你會( ) A 堅持自己做 B 尋求合作

⑤ 你在完成作業后或完成的過程中有無成功的體驗( ) A 經常有 B 很少有 C 基本無

⑥ 你做作業的過程感到快樂嗎?( ) A 快樂 B 不快樂

統計結果如下:

①②③④⑤⑥

ABCABCABABABCAB

1058223630242862672392556882

2.向學生了解目前英語教師布置作業的 常見形式與內容,結合學生英語學習的實際情況,探討改進的措施。

二、存在的問題

1.問卷中發現的問題從學生對問題(1)的回答可以看出學生對待不同類型作業的情感認同態度清楚表明了傳統作業形式的有待改革,新的作業形式或需認真探索,以提高英語作業的實效性。從問卷((2)中印證了“態度決定結果”的道理。從統計表中反映出學生在完成作業時存在諸多問題,區縣中學學生基礎相對簿弱,學習目的不明確等等是造成他們完成英語作業困難的原因之一,但從④⑤⑥問題中我們不難發現更為重要的原因是當前英語作業自身的弊端,作業若僅僅變成一種機械無味的勞動,那它就不會有理想的效果,同時更不用說通過作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③④問中明顯反映出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缺少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作業也沒有培養學生的獨立意識和獨立能力;⑤⑥表明成功體驗的缺乏更使得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效果大打折扣,這與新《課程標準》中的要求相去甚遠。

2.教師布置、批改作業中存在的問題

(1)指導思想落后英語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英語作業的外延也等同于生活的外延。所以作業形式不拘泥于課內,也不完全是對課堂的檢測,更多的應該是再思考,再延伸,再創造。因而應允許學生的個性發揮,認可學生的自主精神,主張學生的創新意識,切實提高作業的實效性。

(2) 作業模式老化指導思想的落后勢必導致作業模式的老化,重復的題海戰術;不是抄寫就是語法分析,不是語法分析就是寫作訓練……這些單一文字形式的作業很大程度上還是延續了新《課程標準》頒布以前的老路。

(3)作業方式的單一不但存在形式上的單一,內容上刻板的毛病,而且學生完成作業的方式也較為單一,從作業內容上看,多要求書面文字形式;從時間上看,多為限時完成;從作業承擔者角度看,多要求獨立個人完成。

(4)作業的反饋效果不明顯。作業批改下發,很少反饋訂正,找個別同學面批的機會很少,作業中存在的問題不能及時解決,直接影響了作業效果。

(5)不了解作業的完成與學生掌握的程度是否相符。作業批改下發,部分同學書寫工整美觀,常常得到較高分數,可考試時,他們的成績卻不理想。而一些作業態度看似不認真,有些偷工減料的同學,卻能考得比上述情況的同學好。

三、初中英語作業布置有效性策略探究

要增強學生英語學習的能力,真正提高學生的素質,必須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從提高英語作業的實效性著手,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有針對性的布置作業,批閱及時并有效反饋。鑒于此,英語教師在英語作業方面要做如下工作:

3.1作業的布置要有層次,不能隨便布置。應體現教學內容的層次,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數量上要有彈性、不搞一刀切,給學生一個自主選擇、協調發展的空間。譬如,以每個單元中的聽力為例:對于優秀生,在聽懂的基礎上能復述主要內容;對中等生,要求他們聽取信息,能回答提出的問題;對學困生,要求能跟讀錄音,并回答簡單的對、錯問題。又如,以對話形式出現的課文,口頭作業可分為三類:學困生要求分角色朗讀;中等生根據對話做換詞對話表演;優秀生不看書本做情景角色表演。再如: 八年級下冊unit3sectionA的第二課時, 在新課內容講完后,筆者設計并布置了三個層次的課堂練習:對學困生,看投影上根據文章改編的短文,做重點詞語填空練習;對中等生,讓他們看掛圖,每張圖旁提示一部分重點詞,復述課文;對優秀學生,整體復述課文,沒有重點詞提示并且在復述完課文后對文中人物作出評價。分層作業針對個別差異,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各得其所,在不同基礎上都有各自的提高和發展。

3.2作業布置要突出趣味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教師在作業設計時不僅要考慮教學的需要,還要考慮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的心理特征,努力提高作業的趣味性,這樣才能引起學生更大的注意力,煥發他們內心強烈的學習需求, 使其主動、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來,從而輕松愉快地達到獲取知識的目的。如學了含有 if 引導的條件狀語從句的復合句,該句型的時態用法較為重要,為了鞏固該句型的用法,使學生達到熟能生巧的程度,筆者設計了一項“if 接龍”的課堂作業,要求前后意思連貫,邏輯性強。學生們紛紛動腦動筆,并造出了一連串有趣的故事情節。學生思維開闊,講述生動有趣,課堂傳來一陣陣的笑聲。又如:在學了七年級上冊unit4介紹my bedroom后,筆者讓學生在第二課時的課外作業中,設計自己理想的房間,并用圖畫畫出來,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并用英語把理想中的房間描寫出來。由于是讓學生設計理想中的房間,學生操作起來很容易,圖畫也創作得很有新意,大家很有成就感。這些作業設計模式能夠直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發地從“要我學”進入“我要學”的境界。

3.3作業布置要有延伸性 。生活是學生進行語言交流、獲取知識的源泉。通過課外延伸性作業,把學生引向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方面,使學生英語知識在生活中豐富與提高。心理學規律證明,學習外語如果能夠最大限度的接近實際生活情景,那么,應用語言能力的形成會更快、更容易。因此,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老師要鼓勵學生大膽用英語與他人進行交流,暢所欲言。譬如,聽說的延伸。語感是從不斷朗讀中潛移默化得到的,優美的語音語調也少不了反復的聽錄音,但單調機械的重復聽讀,容易使學生厭倦。為了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筆者在教七年級時,定期要求學生把所讀的單詞和課文錄下來,在課堂上,互相鑒賞,互相交流。這樣一方面培養了學生在家里自己朗讀英語的習慣,另一方面也使學生的朗讀水平在相互比較中得到了提高。如學了 Qu Yuan and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筆者讓學生課后通過各種途徑閱讀關于中國其它傳統節日的介紹,當然國外也可以,然后選個自己最喜歡的節日,主要從time, country, special food, celebration activities等方面進行匯報交流。學了九年級unit13 Rainy days make me sad,布置學生收看相關影視片和學唱英語歌曲等。又如讀寫的延伸,我們的周圍隨處可見英文廣告詞,英文商標,英語的廣播、影視節目,英語刊物等。(1)查一查,記一記。布置學生去收集、摘抄。例如:麥當勞McDonald's, 匹薩 Pizza ,勁爆雞米花Popcorn Chicken,辣雞翅Hot Wings ,老北京雞肉卷Dragon Twister 等等。(2)讀一讀,寫一寫。閱讀英語報刊,閱讀文章,摘錄好句、好段落并在作文中運用。這樣的課外作業使學生倍感興趣,讓他們覺得英語生活離他們并不遙遠,隨時隨地都可以學、可以用。

3.4作業布置要多樣性和綜合性。 通常教師布置作業分口頭和筆頭兩部分。筆頭作業以抄寫,做練習為主。根據新課標倡導的“任務型教學”原則,可將英語作業分為:實踐類作業,制作類作業,課題類作業,收集類作業等。例如:

(1)實踐類作業:通常有采訪、觀察記錄、調查等。如在上完了七年級上冊unit4 I want to be an actor后,筆者就設計了下列作業,了解班中同學父母的職業和他們的工作性質,制定一份采訪記錄表,要求用英語記錄同學父母姓名,職業及這個職業的特點,他們喜歡程度,至少采訪5位同學,并在組內交流。這些采訪作業貼近生活,調動了學生們的興趣,提高了人際交往的能力。又如在學完了七年級下冊unit 11 What do you think of game shows后,筆者又設計了do a survey,調查超市里常見的食品和價格,當然這安排周末作業,并用英語填寫商品名稱和價格,周一課上匯報交流。這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學到了更多的商品名稱,同時鍛煉了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2)制作類作業:通常有做海報,畫小報,現場做pizza等。如上了九年級Unit3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后,筆者讓學生為自己設計理想中的夏裝和冬裝,然后在班中評出最佳設計師,優秀作品在宣傳欄展出。學完了七年級下冊Unit12 Don’t eat in class后,讓學生為校園的各個地方設計英語警告標語。在上八年級上冊Unit 7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時,讓學生們拿著原材料現場動手做,邊做邊講步驟,印象更深刻。

(3)課題類作業:學了九年級Unit 15 We are trying to save the manatees后,筆者設計了一個研究課題:如何做一個綠色消費者?主要以小組形式去調查研究。一周后以文章配插圖的形式出成果,最后評出了一、二、三等獎予以表揚。在完成這項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們學會了團結合作。

(4)表演類作業:學了八年級下冊Unit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 section B后,筆者設計了一堂表演課,四組PK,決出最佳男演員,最佳女演員,最佳表演組合獎,并頒發獎品。

通過各種形式的作業,學生們英語學習的積極性越來越高漲,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也越來越強。

(5)英語作業評價應多樣化。教師批改作業要有針對性。作業批改要精,抓住主要問題進行批閱。字詞作業可調動學生互批互改,隨時訂正。教師獨立批閱與學生互改相結合,抽查與全查相結合,面批與整體批閱相結合,課堂反饋與課下鞏固相結合,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筆者采用不同的作業評價標準,從多角度給予鼓勵性評價,使學生獲得作業成功的快樂。美國教育評價專家斯塔弗爾比姆認為:“評價最重要的意圖不是為了證明(Prove),而是為了改進”。因此,筆者認為作業評價既要關注作業的結果,更要關注作業的過程。更多地關注學生完成作業的過程與方法,以及與之相伴隨的情感態度和文化意識的形成,使學生自覺主動獲得英語知識,從而發展聽說讀寫的技能和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

四、反思

4.1實踐的成效

幾年的摸索與探究,筆者最大的感覺就是:在布置作業上的觀念更新,布置的形式多樣,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標本兼顧”是筆者布置作業所遵循的原則:既要以多變的形式調動學生,又要顧及到教學的根本所在――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發展語言綜合能力,并學會自主學習。所以盡管作業的形式在改變,但是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訓練仍穩打穩扎,學生的英語朗讀水平、口頭與書面表達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在多種形式的作業練習中均得到提高。

4.2尚需完善之處

一方面教師將新的理念融會于每一個教學細節,但是另一方面傳統的應試教育仍占據一定領域。很多家長仍注重書面作業輕口頭作業;重作業數量輕作業質量;重難題輕基礎題……這樣就導致了一部分探究類、課題類家庭作業的布置得不到有些家長的充分配合與支持。這就需要學生向家長宣傳,老師利用家長會、校訊通和家訪等平臺向家長宣傳先進的教學理念,宣傳學生探究型學習實踐的重要性。

篇8

一、做到一視同仁,關注到每位學生

很多時候課堂普遍存在這樣的現象,教學雙邊活動中一些尖子學生唱主角,教師的課好像專為他們設計的,其它學生很少能參與,那些學習差的更是被冷落,這些被“遺忘”的學生興趣極受影響,情感遭冷遇,他們在課上得不到老師的重視和關心,當然對上課無興致可言,更談不上信心,便心灰意冷,心不在焉,注意力渙散。學生學習能力良莠不齊是正常現象,老師應客觀認識,不要在尖子生上找成就感而忽視其他學生。在設計課堂內容時,應由簡答到復雜,深入淺出,逐步進入,從而讓每個學生都能跟上節奏。同時,要適時的將注意力轉移到“差生”身上,時不時向其提個比較容易答的問題,逐步增強其自信,培養學習興趣,進而積極踴躍的加入到雙邊活動中。

二、豐富課堂內容,撲捉學生感興趣話題

信息爆炸是現如今社會的重要特點,很多初中生已有多種攝取外界信息的工具,因此,教師若不充實自己課堂內容,不撲捉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將無法吸引其注意力,至少無法讓其注意力持續。因此,筆者認為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始終要以充分的材料作為后盾。不僅要認真鉆研教學大綱和教材,找準重點、難點、關鍵的知識點,根據學生實際的知識水平,準確地制定教學目標,步驟和方法,力求做到層次分明,結構合理,思路清晰、流暢。還要時刻留意社會上流行的對學生有益的元素,因為這也是學生日常生活當中常常關心的東西,特別是有讓學生感興趣的元素,合理進行整合、編排,為我所用,增強效果。比如學習Unit 8 Merry Christmas時,筆者收集了關于圣誕節由來、國外在這個節假日的習慣等,并與我國春節對比,讓學生既學習了西方生活習慣,又了解我國傳統文化,同時讓學生結合社會及家庭情況,表達自己心目中最有意義的圣誕禮物,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性。

三、精心設計問題,在提問中調動雙邊活動氣氛

提問即是教學的一種方法,又是一種學問。蘇聯教育家提倡“問題教學法”已被廣大教師所采用。設計問題精巧、得當,能把學生引入奇妙的問題世界,激發他們探索知識的熱情,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有提問才有思考,提問是學習的推動力;也是教師課堂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是組織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恰當的提問能促使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索、掌握知識、開發智力,能促使學生不由自主的用英語交流,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比如在Unit 9 Do you want to go to a movie中學習了各類電影名稱后,可讓學生聯系自己所看過的英語電影開設以Your favorite English movie為問題,讓學生列舉自己看過的電影,并繼續簡單的介紹。既能鍛煉學生表達能力,也能從側面了解學生的興趣所在,為日后的授課收集資料。

四、以活動為依托,增加雙邊活動的趣味性

英語教學過程必須讓每位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得到發展,這就要求我們英語教師必須從學生內心需求及心理特點出發,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本人長期工作在初中英語教學的第一線,對初中生積累了一定的認識,此階段的他們仍處于好動的年齡段,有趣的活動能充分吸引其注意力,調動其主動性。通過長期嘗試發現,活動教學法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參與能力和語言交際能力,能讓學生有機會表現自己的能力,并且互相啟發,產生思維的碰撞,生成更多的探索愿望,形成自信、自強精神。如《新目標英語》七年級下Unit 5 How much are the pants ? Section B時,筆者事先讓學生精心地準備一些有關clothes的掛圖和其他生活用品并把他們帶到教室中來。在舉行課堂活動時,把學生分成幾組,坐位分開,把教室布置成商品展銷會,一組扮演賣衣服的售貨員,一組裝扮成賣水果的銷售量,一組扮成賣球類用品的銷售量。由于創設了一個簡約的、生活化的課堂情景,大多數學生都進入了角色,大膽地表現自我,語言綜合能力得到了提高。

總之,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英語課堂教學的思想,觀念,教學方式發生很大變化,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逐漸形成。有效的雙邊活動讓教學和學習變得輕松,讓課堂煥發出了生命的活力,教師教的輕松,學生學的輕松,減輕了彼此的負擔,讓課堂教學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吳融來 初中英語教學方法探討 考試周刊 2011(93):109

篇9

《新概念英語》的作者在介紹該書使用說明中指出“不寫沒有讀過的語言,不讀沒有說過的語言,不說沒有聽過的語言。”很明顯,通過聽的渠道獲得語言信息及語言感受在外語學習中又是基礎的基礎,是一種在交際方面給我們用來表達思想和感情的工具。而英語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聽力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說、讀、寫三方面技能的發展,也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學以致用。因此,英語教學中一定要重視聽力教學這一環節。在從事英語的教學實踐中,我采取了下列方法來提高教學效果。

一、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讓學生在運用提高聽力能力

1、在教學設計的時候,要善于把日常生活中的常用會話搬上課堂,為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所學的英語創造條件。例如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我穿插了一個課堂教學環節,即把課堂前5分鐘作為學生英語口語訓練。每天由一對學生上臺表演,可以是一個日常會話,也可以是兩人合演一個小品。內容不限,可以是打招呼、問路、自我介紹或是上臺講一個小故事。在學生學完初二英語第一學期第六單元Find the right place!后,有兩位學生就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對話。他們自制路牌,自備服裝,要求教室里的一些學生充當hotel,hospital,school,munseum等建筑物。其中一名學生飾演警察,另一名學生飾演游客,模仿書中的對話表演。學生就地取材,道具逼真,表演的微妙微肖。這種真實的語境,真實的演習,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真正做到把自己已學的英語知識活用。

2、要求學生在課堂上盡量養成用簡短的英語句子回答問題的習慣。

例如,開學初,班上有許多學生不敢用英語來回答問題,即使個別有回答的,聲音也低的可憐。他們怕錯,怕被同學老師取笑。有一次我提問一名女孩子,她很靦腆,因為緊張她根本聽不到我在說什么,站在那兒很無助。我建議她用“Pardon?”來回答我,這樣就可以要求我在重復剛才的問題。如果實在不知道,可以說“Sorry, I dont know.”這樣,學生以后在課堂上,如果聽不清老師說什么,就都懂得用“Pardon?”,如果自己真的不知道答案的,就要“Sorry, I dont know.”來回答。這樣積少成多,由易到難,逐步養成說英語的習慣。

二、注重課堂教學的藝術,讓學生在生動中提高聽力興趣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利用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的合理轉化,如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備好課,注意穿著、儀表等各方面的準備。當你精神飽滿,意氣風發伴著上課的鈴聲走進教室,踏上講臺,并滿懷深情地、聲音洪亮地說一聲:“Good morning”,會迅速地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增強了課的吸引力。同時,教師站在講臺上,猶如一位演員站到舞臺上,教師的一言一行學生都會效仿;語言表達是否準確,表情是否豐富。作為教師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在課堂上最大限度地發揮語言藝術的效應,用語言藝術來調動、調整學生的注意是極其重要的,其本身就在潛移默化地訓練學生的英語聽力能力。

那么,怎樣才能得心應手地運用英語,增強語言藝術的魅力呢?這就要求要博覽群書,使語言生動鮮明,邏輯條理清晰,做到內容上有所取舍并千方百計地精益求精。多舉一些有趣的例子,使課堂氣氛活躍,避免從字典上照搬照抄。恰當有趣的例子,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還可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增添學習興趣,使學生自覺地將注意力集中到聽力內容上,以便更好地達到聽力訓練的目的。

其次是說話要幽默、詼諧。根據內容起伏變化,不要平平淡淡、直敘其意。對一些常用的動詞我們要對他們的詞根,詞的各種變化形式,要反復推敲、舉例,直至學生掌握,對一些同義詞,我們要對它們區別講透,決不含糊其辭。

三、充分發揮肢體語言的優勢,讓學生在操練中掌握新語

1、先聽,然后模仿練習。對于比較短又比較容易懂的對話可以對學生說Dont open your books,just listen,然后再讓學生做練習或復述,這樣可以檢查他們聽的效果,有利于提高他們的聽和口頭表達能力。

2、聽與視相結合。對于比較長的短文,在放錄音之前,教師可以出幾個問題在黑板報上,然后讓學生聽,聽了之后,在回答問題,教師再給出答案,然后再放一遍錄音,讓學生檢查并打開課本邊聽邊跟讀。這樣既提高了聽力水平,又很好地掌握課文內容。

3、聽與動作相結合。在舉例時,可以適當做一些“動作”,有意識地、主動地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達到“無聲勝有聲”的效果,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4、聽與說相結合。課本中的對話是進行聽說訓練的很好的材料,應充分加以應用,還可采用回答的形式把聽與說的訓練結合起來。

篇10

趣味教學的核心問題是:創造一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用,從而激發學生興趣,使其學得主動,提高效率。由于教師的素質不相同、教學對象不同、使用的教材不同,因此進行趣味教學沒有也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可循。但趣味教學所探討的這些方面和所要追求的效果是相同的。本文愿就此談談筆者的幾點拙見,并與同仁共同探討,從而推動中學英語的趣味教學。

一、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教和學是一對矛盾,作為矛盾雙方的代表,教師和學生如何和諧融洽師生關系,對完成教學目的至關重要。

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告訴我們,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親師性”較強。如果他們對某個教師有好感,他們便對這位教師的課感興趣并分外重視,肯下大氣力,花大功夫學這門課,因而成績卓著。這種現象大概就是我們常說的 “愛屋及烏”吧!反之,如果他們不喜歡某一位教師,由于逆反心理,他們也就不愿學或不學這位教師的課。這種現象也是大家司空見慣的。所以,教師要深入學生,和學生打成一片,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喜怒哀樂情緒的變化,時時處處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尊重學生,有的放矢地幫助學生。讓教師在學生的眼中不僅是一位可敬的師長,更是他們可親可近的親密朋友。當然,這并非說他們的缺點不可批評,可以聽之任之,而是批評和表揚都是出于同一個目的,即愛護他們。因而批評的方式比批評本身更重要。要讓他們不傷自尊心,人格不受侮辱。從內心讓他們感到教師的批評是誠摯的愛,由衷的愛護和幫助。也只有這樣,師生才能關系和諧、感情融洽、興趣盎然地進行學習。

二、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

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總是教師“一言堂”,課堂上教師總是向學生灌輸,學生始終處于消極、被動的學習地位,沒有什么輕松、愉快而言,因而也就無興趣可談。即使那些認真學習的學生,也無非把自己當作知識的記憶器,為分數不得已而為之。但就多數而言,由于不感興趣也就逐漸放棄英語學習,從而導致“兩極分化”,教學質量不高。

課堂環境如何,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極大,教師的責任在于為學生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師要以滿腔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教學,儀表要灑脫,精神要飽滿,表情要輕松愉快,目光要親切,態度要和藹,舉止要大方、文雅,言吐要簡潔,語言要純正、地道、流利,書法要規范、漂亮,板書設計要合理醒目等。

英語有一則諺語:“良好的開端,就是成功了一半。”(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導入新課要講究藝術。根據教學內容,教師可設置一個懸念吸引學生;也可提出一個發人深思的問題,抓住學生;也可從直觀教具和演示開始。在教學中,不能課本搬家,大聲念一遍,小聲念一遍,就算進行了教學。要善于用教室的人和物、直觀教具如圖片、掛圖、簡筆畫,設置情景。語言總是和情景連在一起的,沒有沒情景的語言,有了情景學生才印象深刻、聲形意有機結合,學得才有趣,掌握得才準確。教師講解節忌繁、雜、重(即繁瑣、雜亂、重復)。要精講,長則生厭。要變講為提問,學生是參與者而不是旁觀者,在學中用,在用中學。只有這樣,學生才感興趣。要注意在實踐中滿足學生的“成功欲”,不同水平、不同層次的問題和語言材料,要由不同水平、不同層次的學生實踐。這樣,每位學生都可品嘗成功的喜悅和成就感,從而情趣大振,熱情倍增。一旦學生出了差錯,不要埋怨訓斥、責怪,要注意糾正錯誤的技巧,保護學生的積極性不受挫。一堂課就是一個完整的藝術品,不僅要有一個好的開始和發展,也要有一個好的結尾。根據不同的情況在下課前可給學生設置一個新的“懸念”,留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放一遍課文錄音,讓學生小結一下課堂主要內容,唱一首歌曲等。總之,一堂課,始終要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興趣盎然。

三、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充滿情趣

單一的教學方法是乏味的,即使是一個好的方法,經常用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保持學生的興趣,鞏固學生的興趣,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如初學、鞏固和復習,就不能用同樣的方法,這就要求教師應付出心血,不斷地探索、不斷地追求。在教學中,這應該是教師大有作為的地方。

比如教字母,26個字母說起來很簡單,但真正教得快、教得準、教得好,讓學生學得有趣味,也并非每一位教師都能這樣做的。有人照本宣科,每次幾個字母,依次教完就過去了。可有人把字母做成卡片讓學生做字母排隊游戲,分組進行字母排隊比賽,教唱字母歌。這樣做學生學得快而好,還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反應靈敏能力。兩種做法,兩種效果,前者索然無味,后者其樂融融。

再如,在教句子時,教師開始可進行聽力比賽,看誰最先說出所聽的句子,看誰讀得好,進而進行單詞組句比賽等等,都可提高學生興趣,比教師一遍一遍地講,學生一遍一遍地讀,效果要好得多。教課文時,可根據不同體裁和內容在不同階段上,采用模擬對話、扮演角色、講故事、述大意、改變人稱、變對話為敘述、變敘述為對話、即興口頭作文、看圖說話、組句成文等多種形式。這樣就會把死教材活用,學生學得興趣濃,用的機會多,效果必然好。

篇11

一、加強德育教育是提高初中英語教學效率的基礎

德育教育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任務,而對于初中生來說,正是他們形成自己的思考問題方法的重要階段,可見對初中生加強德育教育是重中之重。教師既可以在課下同學生談心,了解學生的想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糾正;也可以在課上進行適當的思想道德教育,從而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傳道授業解惑的目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讓學生認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積極引導學生對正確有效率的學習方法進行模仿、實踐,使聽、說、讀、寫全方位發展。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對有進步的學生進行獎勵,讓學生將學習到的英語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從而達到提高英語教學效率的目的。高效課堂的建立,離不開教學目標。每節課都有一個教學目標,作為教師,在每節課之前一定要認真備課,明確教學目標,并為之奮斗,方能提高教學效率,建立高效的課堂。當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目標需要進一步優化,轉移價值本位,由以知識本位轉向以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發展為本位,真正體現知識、能力、情感態度的有機整合,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在設計課堂教學目標時,教師要考慮英語學科知識特點,初中生的個性特征、教師自身特點、教學風格、知能儲備等因素,從學生學什么、怎樣學、學到什么水平的角度來設計目標并準確陳述,使課堂教學目標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發展特點,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地揚長補短。

二、加強師生溝通是提高初中英語教學效率的保障

初中英語教學的關鍵是提高英語教學的效率,也就是課堂教學效率。為此,教師們應該做好必要的準備工作――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對英語感興趣,愿意學,喜歡學。那么如何提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呢?首先,教師要有良好的人格修養。教師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能將自己的品格在無形中滲透到學生當中,如果一個教師品行好,那么就會對學生形成正面的作用,起到激發學生學習到效果;相反,如果一個教師品行不端,那么學生也會對教師嗤之以鼻,厭惡老師,不愿學習,從而阻礙教學。其次,教師要時刻關心學生,不能課上關心學習,課下互不相識。為此,教師在課下要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生活學習情況,不僅要與學生做師生,而且還要和他們做朋友,關心他們,做到師生平等相處,不能只是自認為高人一籌,才會受學生的尊重和愛戴,如此,學生才會愿意上英語課,才會激發學習興趣。教師要有責任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因為某個學生學習不好就放棄繼續教育這個學生,相反,越是學習不好的學生,教師越要重點教育,越是要有耐心,要從根本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使學生接受你、喜歡你、尊敬你。加強師生溝通,讓教師成為學生的良益友,是提高英語教學的效率的重要保障。最后,我認為,“愛的鼓勵”是一種很好的方式。教師應該多對學生進行表揚鼓勵,盡量避免批評諷刺。教師要合理地放大學生的優點,肯定學生的進步,縮小學生的缺點,對學生的進步進行表揚和贊美,對學生的缺點進行指正。

三、鼓勵學生進行實踐活動是提高初中英語教學的效率的重要途徑

英語課屬于語言課,學習語言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應用,因此,加強初中英語教學效率,必須注重英語的應用。所以,我認為,英語教學,應該一改以往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而變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是輔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拐杖。教師應該設計多種有趣的教學方法,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例如,將學生分組,對課文進行分角色朗讀,然后評選出最佳組合;定期舉辦英語演講比賽、辯論賽等,只要方法得到,課堂活動不僅能使學生學到知識,還能不斷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從整體上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四、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的基礎

方法,老生常談的話題。可是磨刀不誤砍柴工,方法又是何等的重要。對于初中階段的英語高效課堂的建立,方法的重要性逐漸體現。初中英語教師應依據教學目標和內容、學生特點、教師自身素質和教學環境條件等選擇和改進教學方法,實現優化組合和綜合運用,圍繞學生能力素質發展,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充分關注學生的參與度,幫助學生建立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積極落實好素質教育。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要注重文化教學,通過英語文章、故事、音樂等書面、影視文化載體,使用文化賞析、專題講座等教學途徑,營造英語學習氛圍,讓學生更多地了解并留心積累西方文化背景、社會習俗、風土人情等方面的知識,明確問候語、禁忌語、體態語和手勢語等語言特征。同時,采取多種有效方式,加深對學生中國文化的理解,發展學生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引導學生運用觀察、發現、歸納、總結、合作、實踐等方法,掌握英語學習規律,培養良好態度、動機、興趣、自信心、意志和性格。采用“滲透式”策略訓練法,指導學生加工、總結、提煉學習方法和學習經驗,形成適合自己的主體性學習策略,逐步培養自覺學習、自我探求知識的能力,在學習和運用英語的過程中逐步學會如何學習。還要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語音為首的聽說、按時預習、集中注意力聽課、萬方數據主動參與課堂實踐活動、自我探求、聽說讀寫齊頭并進、及時復習、超前預習等學習習慣,為其終身學習打下良好基礎。教學方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家自己去體會,我們教師要不斷地去學習,去獲取,提高教學能力,優化教學方法,重視高效課堂的建立。

總之,初中英語教學不僅是一門課程,還是一門藝術,充滿了未知和樂趣。作為初中英語教師,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學習英語的重要性,讓學生了解學習英語的意義,做到育人者先育于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從根本上提高初中英語教學的效率。英語作為全球的通用語言,重要性不言而喻。學生能否掌握這把打開世界的金鑰匙,英語教師任重而道遠。我們一定要積極探究新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打造高效率的英語課堂,真正做到寓教于樂,使學生在歡聲笑語中走向成功的大門。

參考文獻:

篇12

探究性學習,主要是指由教師創設相應情境,激發學生探究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并獲得知識和技能的過程。提高探究教學效率的關鍵,在于備課要精心設計教學情境。例如,在教學《What's the matter?》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呈現“醫生給病人看病”的場景,然后組織學生討論“醫生如何詢問病人病情”以及“病人是如何表述的?”通過討論幫助學生掌握“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I have a fever/stomachache/sore throat…”“You should lie down and rest/drink hot tea with honey…You shouldn't…”等句型的實際用法,并使學生學會使用情態動詞“Should/Shouldn't”提出自己的建議。

二、搭建實踐平臺,實現內容拓展

英語學習需要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相結合,以學習理論知識為基礎,通過參加課外實踐達到鍛煉語言應用能力的目標。作為一門語言學科,英語教育的最終目標,還是要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所以課堂教學是遠遠不能滿足教學需求的,我們要致力于搭建實踐平臺,實現內容的延伸與拓展,將英語學習拓展到課外。比如,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踐描述,如“How was the weather?How was the scenery?How was the food?”這些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句型,教師在一旁進行指導,讓教學在討論中有序進行。

三、創新作業方式,提高學生興趣

布置英語作業時,我們要減少抄寫類的作業數量,給學生留有自主選擇的空間,實現由“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轉變,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例如,在學習table,desk,bed,chair,bookcase,dresser,drawer這些單詞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對家里的日常用品進行對號入座,給它們貼上標簽。再如,學習“the names of the twelve months”與“When is your birthday”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習中外節日,讓學生將節日名稱與日期對話入座,不但能活躍課堂氛圍,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以趣促思,激發學生探索求知的欲望,讓學生自發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同時可以豐富學生文化知識,鍛煉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幫助學生養成動口、動腦的良好學習習慣。

篇13

英語課程改革的成敗主要取決于教師的素質高低,這就要求我們英語教師要正確認識英語課程的性質,了解新教材的特色,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運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模式,迎接挑戰,推動我們藏區初中英語課程改革的成功。那么,怎樣才能更好提高我們藏區初中英語課堂質量,提高我們藏區初中英語教學水平呢?本文就如何進行有效的藏區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淺析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1.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興趣對學習有著神奇的內驅動作用,能變無效為有效,化低效為高效。在我們藏區初中英語教學中興趣更是學習的開始,是最好的英語老師。學生只有在濃厚的學習興趣的激發下,才能產生強烈的學習愿望,喚起求知欲。在教學中我們應根據內容多渠道地變換思想,用科學的新穎的,適合中學生年齡特點的教學方法,多為學生提供新鮮感,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2.“氛圍”是學好英語的途徑

記得以前看過一則文章,里面有這么一句話,曾人向老外請教:What's the best way of learning English?(學英語的最佳方法是什么?)老外隨口便說:"Go to the United States or marry an American.(到美國去或與一個美國人結婚),如不可能做到就Watch American movies(看美國電影)。你們中國不是有一句老話叫'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嗎?'在家看一部電影就好比在美國生活了一天。"這些話就告訴我們學語言離不開環境,但是我們藏區的學生在學校接觸真實英語的機會相當有限,他們學習語言的主要環境就是課堂,所以我們決不能吝嗇口語訓練的時間,不能認為教學任務完不成,而隨意砍掉教材中提供的許多豐富的口語練習。要安排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語言實踐,充分利用教材的優勢,組織并設計好Work in pairs,Read and speak out,Group discussion和Interview等各種口語活動,創設一個近似真實的語言環境,用與日常生活相關的小對話,例如:問路、打電話、購物、游泳、節假日、拜訪、生日聚會、體育活動等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在樂趣中學習,在娛樂中獲益。有的學生想在課堂上有好的表現,課前勢必去積極準備,把生活引入課堂,再把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延伸到生活,這樣學生無時無刻不在感受英語,鍛煉英語,突破口語屏障。這樣才能不斷提高我們藏區初中英語的教學質量。

3.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在,課堂教學是英語教育的主要主陣地,良好有效的課堂氛圍是英語教學成功的一半。和諧的人際關系可使英語課堂具有融洽的氛圍,雙方都心情舒暢,有助于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老師應該做學生的"朋友",這是搞好教學的先決條件。此外,英語課堂上師生還應進行真正的情感交流,教師講課如同演員進入角色,學生如身臨其境,并保持旺盛的精力,高漲的情緒,造成英語課堂間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師生之間形成感情上的共鳴。正所謂:"一個和諧、民主的開頭是師生間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橋梁!"

4.建培養學生實際能力的教學模式

4.1 樹立學生開口說英語的信心。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創建愉快、生動、友好、和諧的課堂氣氛,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才敢開口,想開口。在充滿教師熱情、愛護和期待的課堂上,學生才會對自己更自信。教師的言行要親切,有感染力,使我們每個藏區初中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敢說英語同時,也要正確對待學生的語言錯誤,告訴學生,錯誤的出現是前進中的問題,只有通過大量的實踐才能逐漸減少失誤。對于學生所犯的語言錯誤,只要不影響正常交際的順利進行,我們應采取寬容的態度,這樣才能減輕孩子們運用英語時犯錯誤的心理壓力,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老師的作用不是"滿堂灌",而是啟發、誘導、點播,打開思路,千方百計地啟發孩子們的求知欲和學習熱情,消除被動學習的心理負擔,使之輕松自如地邁向成功。

4.2 加強交際教學,培養交際能力。語言是我們人類交際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學習語言的目的是為了交際,交際教學法有助于學生加速言語技能的培養,使學生不僅注重語言形式,而且注重語言功能,注重思想內容、背景知識、篇章結構與文體風格,培養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使語言的輸出不僅要合乎語法而且要貼切得體。在這種科學方法的指導下,我們教師啟迪思路,指點方法,學生不僅能透徹地掌握有關知識,鍛煉用英語交往的能力,還能弘揚獨創精神,增強自信心,提高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4.3 設置情景教學。英語課程改革的成敗主要取決于教師的素質高低,這就要求我們英語教師要正確認識英語課程的性質,了解新教材的特色,不斷創設新的有效的教學情景。情景教學方法主要以幫助學生提高語言能力和英語交際的應用能力為教學的重要任務。初中生處于少年期,形象思維仍占主導地位。因此,初中英語教學也必須從提高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著手,改革英語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在現代科技條件下,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教師運用錄音和圖像,使課堂具有藝術感染力,能產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的逼真效果,可大大提高我們藏區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使初中英語學習煥發出無窮的樂趣。

5.強加提高初中英語教師的整體素質

(1)提高教師的思想素質。隨著教育改革的大潮,我地區英語教學已逐步轉變了觀念,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應具備過硬的職業素質和思想優良。教師的思想素質是職業道德的核心。教師的思想素質、道德素質如何,是直接關系著我地區乃至我國能否培養一代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問題,作為一名藏區英語教師,必須予以高度重視。(2)提高教師的文化素質。教書是育人的根本,教好書是一個教師最基本的要求,這就要要求教師既具有一專多能的專業知識技能,又具有較高的文化修養。(3)加強教師的教育素質。不少教師特別是廣大藏區地區的教師英語水平偏低,英語課上母語和漢語占較大比重,發音不準,而新式的英語教學對教師的要求比以往高,特別要求教師本身要具有較強的聽說能力。

總之,初中英語課程必須進行適當的改革。以當前我國英語教育的實際需要為根本,對課程的安排進行科學有效的教學改革。教法只要新穎獨特與眾不同,符合教育方針和教育規律,相信我們藏區學生的思維能得到更好的開發,學到更多的知識,掌握一定的科學有效的技能,就能好的走進英語新課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