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土木工程概論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土木工程概論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土木工程概論

篇1

通過一個學期土木工程概論課的學習,我已經深深地感受到土木工程涵蓋的廣泛,體味了前人取得的成就,也領悟了作為一名土木工程師的重大責任。當然,我們不能沉浸于現已取得的輝煌成就,止步不前。我們還應當與時俱進,去挖掘,去發現,去思考,去想象,去創新。在此,作為一名中國未來的土木工程師,我想結合土木工程的歷史,結合我國的國情和世界形勢,談一談土木工程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My knowledge about civil engineering has been broadened since I became a student of Tongji University.

Civil engineering is a form of human activity. Human beings pursued it to change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for their own benefit. Buildings, transportations, facilities, infrastructures are all included in civil engineering.

The develop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has a long history. Our seniors had left a lot of great constructions to us. For example, Zhao Zhou Bridge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our Chinese civil engineering masterpieces. It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1300 years and is still service at present.

Civil engineering has been so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period. A lot of new bridges have been constructed, and many greater plans are under discussion. China is a large county. And she is still well developing. So this era will be both exciting and rewarding for the Chinese Civil Engineers. And of course, civil engineering’s future is promising.

However, civil engineers will be facing more complex problems.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growing population and a lot of deteriorating infrastructures. We should prepare for the possibility of natural disasters. To meet grow needs in the future; we should also try to update all the transportation systems.

To deal with these problems, we will have to develop innovative and enterprising skills. And we should choose a way that we can go continuously. Hazard Mitigation may be a great choice. Not only can it save money in the long run, but also avoid getting into an embarrassing situation in which we have to rebuild all the broken buildings. And we should also use mor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materials when designing or constructing new buildings.

Well, to be a brilliant civil engineer is not easy. Today, engineering is a synthetic system. It not only depends on traditional mechanics, but also closely related to advanced science. So Physics, Chemistry, Material Science, Computer Science and perhaps more are all in our civil engineering program.

To be a good civil engineer, we should have the ability to apply the knowledge, to design a system, a component, or a procedure of construction. We should also be able to conduct experiments and explain the results. Furthermore, an engineer never works alone, so we shall cooperate with working team, and try our best 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I’m very glad to be a student in this wonderful field. And I will try my best to be a successful civil engineer, to make contributions to our motherland.

1.對土木工程的歷史、現狀和未來發展的認識

1.1.1古代土木工程

古代土木工程具有很長的時間跨度,它大致從公元前5000年的新石器時代到17世紀中葉,前后約7000年。在房屋建筑、橋梁工程、水利工程、高塔工程等方面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一些文明古國的不少傳世杰作,至今巍然屹立。譬如我國的長城,埃及的金字塔等。公元6世紀建成的趙州橋,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式拱橋,于1991年被美國土木工程學會選為世界上地12個土木工程里程碑。

1.1.2近代土木工程

近代土木工程的時間跨度從17世紀中葉到20世紀中葉,前后約300年時間。在此期間,建筑材料從以天然材料為主轉向以人造材料為主,建造理論也從主要以總結長期建造經驗向重視科學兼顧經驗轉變。建造技術方面,一些性能優異的大型機械伴隨著各種極為有效的施工方法的出現,使得人們開始能建造結構復雜或所處環境惡劣的土木工程。期間建成的埃菲爾鐵塔、帝國大廈和金門懸索橋,至今仍不失為偉大的土木工程。

1.1.3現代土木工程

現代土木工程起始于20世紀中葉。發展至今,土木工程在建筑材料、結構理論和建造技術方面都取得了極其巨大的進步。

建筑材料方面,高強度混凝土、高強低合金鋼、高分子材料、鋼化玻璃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建筑上。結構理論方面,利用電子計算機強大的運算和繪圖能力,力學分析和計算的結果更加符合結果的實際情況,使得在結構設計上更為可靠。對于建筑技術,已經發展到機—電—計算機的一體化,施工過程中,不論是上天、入地還是翻山、下海,都已不是施工的障礙了;而焊接技術的普遍使用,也使得鋼結構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現代土木工程造就的舉世矚目的建筑有:我國臺北的國際金融中心,上海金茂大廈,馬來西亞吉隆坡的石油大廈雙塔樓,法國的諾曼底斜拉橋等。

1.2對土木工程的現狀的認識

現今的土木工程,正日益同它的使用功能或生產工藝緊密結合。

公共和住宅建筑物要求的建筑、結構、給水排水、采暖、通風、供燃氣、供電等現代技術設備日益結合成為整體。

篇2

(二)改革考核辦法傳統的土木工程概論考試都是以閉卷方式進行,而且大多是對基本概念的考查,這樣容易出現學生考前死記硬背的現象,限制了學生的思維,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結合本校土木工程概論課堂教學,我認為,土木工程概論的考試可以分期中、期末兩次進行,期中重點考查學生對概念的掌握情況,期中考試可以采取課堂競答、當堂計分的方式,在一個輕松愉悅的環境中進行,這樣新穎的考試方式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期末考試可以采取論文或報告的方式進行,題目可以靈活多樣,在課程結束時提交。

二、加強校企合作,建立一支優秀的教學團隊

土木工程概論這門課程因其包含的內容比較寬泛,所以對授課教師的專業素養要求相對較高,這就要求我們建立一支優秀的教學團隊來共同承擔土木工程概論教學,發揮團隊的力量與優勢。這個教學團隊成員可以由學校專業教師及企業資深人士共同組成,學校專業教師可以主講各自專業方向的內容,企業資深人士實戰經驗較足,可以安排做一些專業方面的講座,以此加深學生對土木工程專業的認識。

三、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指導

土木工程概論是大一新生入學后接觸到的第一門專業課,這之前,學生對土木工程專業的認識并不多,往往在學習過程中出現迷茫,所以在概論這門課程中可以適當地增加對學生職業規劃設計的指導,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并盡早規劃自己的大學學習及生活。

篇3

1988年教育部頒布了最新本科專業目錄,從此以后我國的土木工程專業正式隸屬于“大土木”的框架。從大土木的意義上講,“土木工程概論”是土木工程專業的所有課程中相對較新的一門課程。塔里木大學(以下簡稱“我校”)的土木工程專業于2003年開始招生,其下開設有建筑工程、道路與橋梁工程兩個方向。經過多年的教學改革與實踐,在建筑工程和道路與橋梁工程的設計、施工、研究等等方面都本著“立足南疆、面向兵團、服務新疆”的宗旨,培養了大批“品德優良、基礎厚實、知識廣博、專業精深”的高素質人才,尤其為南疆土木工程事業的發展起著重大推進作用。自我校土木工程專業成立之始,就開設了“土木工程概論”課程,至今已有10多個年頭。近年來,作者一直從事本課程的教學工作,本文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對其課程特點及教學進行幾點探討。

1課程特點

教學的對象是大一新生。本課程設在大一第二學期,是學生進入大學后的第一門專業基礎課,在整個專業課程體系中起著重要的先導作用。教學內容多,教材更新慢。本課程涉及內容涵蓋土木工程專業全貌,既有本專業的許多相關課程內容,如土木工程材料、基礎工程,又有各種工程結構的勘察、設計、施工、項目管理以及計算機等多方面知識,因此教學具有一定難度。再者,現代的土木工程發展較快,新知識、新技術及新材料等日新月異,而我們所使用的教材更新較慢。所以,為了充分發揮本科的先導作用,需將土木工程最新信息及時介紹給學生,激發學生學習本專業課程的積極性。學時少。教材在編著時因考慮到概論類課程的學時較少的情況,在內容上范圍較廣在深度上較淺,基本都是點到為止。我校本課程的授課學時數為24學時,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把較多的教學知識點和本課程的前沿動態生動有趣地傳授給學生,不僅需要對教學內容熟練掌握,也需要對教授的內容進行一定的取舍與補充,是這門課程所直接面臨的難題。

2教學探討

豐富教學方法,選擇合適的教材。對于任課教師而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學術知識素質,也要不斷探索和創新科學的教學方法,豐富自己的教學方法。如在教學中,多利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提高自己的PPT制作技巧,所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來提高本課程的課堂教學效果??傊?,從事“土木工程概論”課程教學的教師,不僅要不斷學習專業知識及其學科前沿的新工藝、新材料及新技術等最新知識,還要不斷探索和豐富完善教學方式方法,并定期參加工程實踐培訓與學習鍛煉提高,以豐富實踐經驗,只有這樣,才能在“土木工程概論”課程的教學中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教材對于任何課程而言都是極其重要的,目前,我校本課程選用的教材是由葉志明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的“土木工程概論”。選擇本教材的原因有三:一是本教材采用四色印刷,重點反映土木工程發展的最新研究成果,注重將歷史人文內容、哲理貫穿于教材中。二是本教材結合網絡資源,利于教師將文字教材和網絡資源結合起來展開教學;三是本教材按20~30學時的教學計劃編寫,與本校本課程的24學時較為接近。針對學生不同的專業方向,授課內容詳略得當。當前各高校的土木工程專業普遍采用分流模式。例如我校土木工程專業下開設建筑工程、道路與橋梁工程兩個專業方向。在學生選擇專業方向時,希望他們對這兩個方向將要學習的內容、課程和特點都已有較為全面的了解,能夠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方向。因此,在有限課時情況下,兼顧“大土木”原則,任課教師可根據專業區別盡可能詳細地反映課程總體內容,突出相應重點。在實際的教學當中,建筑工程方向可以簡單介紹建筑按用途分類和按主體結構所用材料分類兩種分類體系,重點放在多層、高層與超高層建筑體系上;而道路工程方向可以重點介紹交通土建工程和橋梁工程;對該課程的教學可根據不同專業模塊方向進行有側重點的講解。

采用啟發、互動式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啟發式教學是通過各種啟發誘導來挖掘學生的潛能。而互動式教學模式就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為教學原則。從我校土木工程專業一年級學生的生源及高考錄取成績情況來看,具有以下特點:學生的基礎普遍較好,學習積極性普遍很高,對學習充滿了渴望和濃厚的興趣;同時,對土木工程專業不是很了解,尚缺少相關的專業知識。因此為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可采用啟發、互動式教學方法。比如授課老師在講解道路的線形組合時,可先讓學生思考一下道路的線形形式,在提出“連接兩個城市的道路的線形為何不全部采用直線,兩點間不是直線最短嗎?那樣既可降低工程造價也可使車速開得更快嗎?”等問題讓學生去思考、討論,然后就可引出道路線形組成及結構組成等知識點。當然,任課教師可根據授課內容,把身邊熟悉的建筑材料、建筑物等引入課堂,以課堂提問的互動方式穿插于課堂教學中;或在適當時候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分組討論,課后布置一些思考問題,讓學生課去圖書館或網上去收集、查閱資料,或到實地進行考察等,以小論文的形式遞交,其成績可計算在本課程的結業考試中。加強本課程的實踐教學。目前我校開設的與“土木工程概論”課程聯系最為緊密的實踐性教學就是開設在大學二年級第一學期的專業認識實習,所以實踐性教學和課堂教學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脫節問題。而在教師教學過程中,課堂內容的教學與課程的實踐性教學又是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

為了解決兩者的脫節問題,在授課時,可根據教學內容,可采用靈活的課堂教學方式。例如:在講到公路和城市道路的分類、組成、作用等知識點時,可鼓勵學生業余時間去實地考察校園內各條道路及本市主要城市道路的基本情況,這樣能讓學生在接觸專業知識的同時更好地從感官進行認識,學會將理論與實踐良好融合,加深學生的理解,增強記憶。另外,為增強本課程的實踐教學環節,建議把土木工程專業認識實習提前到本課程的理論教學完成后。通過帶領學生親身實地參觀觀察本市及阿克蘇地區的具有特點的高層和超高層建筑、特種結構、各類橋梁、城市道路及沙漠公路等實體建筑,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對本專業的學習熱情??荚嚪绞蕉鄻踊?。高校素質教育的核心問題是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臃ń虒W的目的是否達到,既能考查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又能反映學生進行工程實踐的能力。開卷和閉卷是傳統教育下的考核方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空間,不利于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關于考核問題,我校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平時成績,第二部分為期末試卷的考試成績,平時成績一般占總成績的40%,期末綜合考試成績占總成績的60%??傊?,要有效體現學生的學習過程,準確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

3結語

本課程所包括的內容較多,涉及的知識面較廣,為有效地發揮本門先導課的作用,本文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對本課程的教學過程進行了初步探討,以期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能夠為新生入學接觸到的第一門專業課程開個好頭,充分發揮“土木工程概論”課程在專業教學當中的先導作用。

參考文獻

[1]葉志明.土木工程概論(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

[2]何忠明,胡慶國.高校“土木工程概論”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中國電力教育,2010(16):100-101.

[3]楊柯.“土木工程概論”課程教學的幾點思考與探索[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8(1).

篇4

以往的土木工程概論課程教學都是以老師講解為主,雖然多媒體教學已取代了傳統的板書教學,但單純的幻燈片放映模式,純理論的講解,讓學生上課極易產生疲勞感,不能很好地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針對上述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課程進行設計:

1.實踐教學

在理論教學中加入實踐課時,將部分認識實習調劑到概論的教學計劃中,這樣老師可以利用課堂多媒體教學手段展示工程實例的內容,使學生直觀感受土木工程的偉大,激發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

2.互動式教學

每一堂課都可以創設一些問題,在老師的引領下,由學生來回答,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

3.合作教學

對于一些比較簡單的的章節,比如,土木工程防災與減災,可以讓學生主講,老師補充的方式進行授課,這樣通過大量查閱資料,不僅加強了學生的自學意識,也能更好掌握本章知識點,也給學生提供了一次展示自己的機會;

4.視頻教學

在課堂中可以放一些視頻,比如世界最高建筑迪拜塔修建視頻,通過視頻,學生不僅可以了解建筑設計、施工、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而且可以感受土木工程的偉大,幫助培養期專業意識。

(二)改革考核辦法

傳統的土木工程概論考試都是以閉卷方式進行,而且大多是對基本概念的考查,這樣容易出現學生考前死記硬背的現象,限制了學生的思維,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結合本校土木工程概論課堂教學,我認為,土木工程概論的考試可以分期中、期末兩次進行,期中重點考查學生對概念的掌握情況,期中考試可以采取課堂競答、當堂計分的方式,在一個輕松愉悅的環境中進行,這樣新穎的考試方式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期末考試可以采取論文或報告的方式進行,題目可以靈活多樣,在課程結束時提交。

二、加強校企合作,建立一支優秀的教學團隊

土木工程概論這門課程因其包含的內容比較寬泛,所以對授課教師的專業素養要求相對較高,這就要求我們建立一支優秀的教學團隊來共同承擔土木工程概論教學,發揮團隊的力量與優勢。這個教學團隊成員可以由學校專業教師及企業資深人士共同組成,學校專業教師可以主講各自專業方向的內容,企業資深人士實戰經驗較足,可以安排做一些專業方面的講座,以此加深學生對土木工程專業的認識。

三、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指導

土木工程概論是大一新生入學后接觸到的第一門專業課,這之前,學生對土木工程專業的認識并不多,往往在學習過程中出現迷茫,所以在概論這門課程中可以適當地增加對學生職業規劃設計的指導,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并盡早規劃自己的大學學習及生活。

篇5

為了配合教育部對本科土木工程專業課程設置的要求,土木工程專業在第一學期開設《土木工程(專業)概論》課,旨在對土木工程專業的新生進行專業啟蒙教育。幾年來,土木工程專業由單一的建筑工程正向著更廣泛的“大土木”工程方向發展,如何適應更高層次上的“大土木”工程的教學要求,需要進一步整合與擴展《土木工程概論》課程的教學內容,并積極改進教學方法與手段來提高教學效果,我們進行了不斷地探索與實踐。

1.在“大土木”工程基礎上構建合理的教學體系與教學內容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類工程設施的科學、技術和工程的總稱,包涵的范圍非常廣泛,如建筑工程、鐵路工程、道路工程、橋梁工程、地下工程、海洋工程、水利工程、港口、碼頭工程、環境工程等。在這一“大土木”工程范疇內,應構建更寬泛的知識結構體系。經過精心篩選,結合本校土木工程專業的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了適當整合與擴展,形成了簡明、實用、合理的教學內容。主要有:土木工程專業概述、土木工程的內涵與發展歷史、土木工程中的材料、土木工程的力學與結構概念、各類土木工程概述、土木工程中的災害、木工程的展望、土木工程專業的教學安排與學習方法。這些教學內容安排由淺入深,逐步引導學生全面了解土木工程的類型及其各類工程領域的基本內容和發展情況,初步具備土木工程建設的基本知識;使學生清楚自己所學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與進程安排,明確教學要求與努力方向,建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習理念,為學生今后積極主動地學好本專業課程打下良好的基礎。

2.注重對學生工程意識與專業素質的培養

土木工程的綜合性、實踐性比較強,要求工程技術人員要具有很強的工程意識和專業技能。專業技能有待于日后不斷學習與實踐訓練得到充實,而工程意識的養成非一朝一夕之功,它是集專業知識、技能、經驗、甚至是教訓的不斷積累而逐漸形成的綜合素質。在現階段,學生還沒有積累足夠的專業知識與技能,主要是使學生建立完整的工程概念并從專業角度理性分析問題的意識。例如:在討論房屋工程的建設過程時,介紹它包括規劃、審批、勘察、設計(建筑、結構和設備)、施工、驗收、交付使用等階段,使學生清楚工程建設的過程是各部門、多工種全面協調合作的過程,牽一發而動全身,從而建立統籌整體、協同工作的大局意識。工程意識的培養關鍵在于教學過程中不能照本宣科,而要理論聯系實際,灌輸實際工程具有系統性和完整性的思想,使學生對土木工程有一個感性認識,形成一個完整的工程概念,樹立專業的思維方式,為工程意識逐漸形成日后的自覺行為打下堅實的基礎。

3.適當引入工程美學教育,突出“美學育人”的功能

當今中國理工科高等教育中美學教育缺失現象比較嚴重,人們一提到土木工程,就認為是“土”和“木”的簡單結合,仿佛我們培養的就是“又土又木”的工匠;土木工程冰冷、死板的外表使人們似乎處于鋼筋水泥的“叢林”中,缺少藝術氣息。其實,土木工程既是物質產品也是藝術品;工程技術的實踐過程也是藝術的創作過程,所以,在授課過程中應適當引入工程的美學教育。通過史詩般的土木工程發展史、大量豐富的世界著名建筑典范、千姿百態的橋梁工程、功績卓越的建筑大師與橋梁專家的不凡人生來激蕩學生的心靈,激發學生對本專業的熱愛及對美好未來的憧憬;這些靜止的建筑與橋梁工程猶如凝固的音樂,與人文歷史相結合,增加工程教育的“文化”內涵,突出“美學育人”的功能,學生從中既領略了工程博大精深的藝術內涵,又樹立了實用與審美、技術與藝術結合的工程設計理念。

4.改進教學方法與手段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關鍵

《土木工程概論》課的內容繁雜,涉及面廣,圖片豐富,敘述性強,如果以課堂灌輸的方式教學,不僅教師講的口干舌燥,而且學生聽得枯燥乏味,為了提高教學效果,關鍵是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與手段。

4.1 利用多媒體教學

以多媒體為載體,通過豐富的圖片、視頻和動畫等素材實現理論知識與工程實際的結合,使學生對土木工程的知識結構、應用領域和發展動態能夠有比較清晰的了解和感知。制作與教學內容相符的教學課件,通過大量直觀明了的圖像配合抽象內容的敘述,并結合參觀進行現場教學,如充分利用校內實踐教學基地(如土木工程模型室、材料樣品室、施工工藝操作實踐教學基地等);或者通過參觀校園內的現有建筑及建筑工地現場等進行現場教學,使學生的工程意識得到極大提高。其次,可觀看與土木工程有關的DVD錄像片,欣賞優雅聞名的悉尼歌劇院、令人驚嘆的埃及金字塔、氣勢恢宏的故宮建筑群、雄偉壯觀的萬里長城、融合最前沿技術的奧運場館(鳥巢、水立方)等,這些古今中外優秀的工程范例深深吸引著學生,激勵學生為之奮斗,既對學生進行了工程美學教育,也增強了學生的學習動力與社會責任感。

4.2 結合問題式教學,使學生養成查閱文獻的學習習慣

“填鴨式”的課堂教學使師生間缺少必要的互動與學生的獨立思考,況且學時有限,學習知識光靠老師課堂傳授是遠遠不夠的,采用問題式教學可啟發學生深入思考。如古代土木工程離我們較遠,講起來比較抽象、乏味,若提問:山西應縣木塔為何歷經多次大地震仍完好無損?埃及金字塔在歷史上有什么作用?古人是怎樣開采如此巨型石材的?又如何建造高程如此精確的工程的?這些問題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也可留些問題讓學生課后解決,如在“土木工程中的災害”之“地震”一節中,在講解地震發生的原因、危害及抗震防震的方針及措施等問題后,聯系1906年美國舊金山大地震,1923年日本關東大地震,1976年唐山大地震,再讓學生回去查閱5.12四川汶川地震的發生原因、強度等級、危害范圍、社會影響(包括心理方面)等文獻,并思考今后如何防震減災,作為工程技術人員應肩負起哪些社會責任等。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將課本知識融會貫通,學會汲取前人或他人的知識,提升理性的思維能力;并通過撰寫讀書報告或總結報告,訓練學生寫作的能力,為今后書寫摘要、論文、報告等文章奠定寫作基礎,養成遇到問題查閱文獻的學習習慣。

5.結語

總之,《土木工程概論》課的內容十分龐雜,而實踐性、綜合性又強,需要在“大土木”工程要求的基礎上建立合理的教學體系和教學內容,引入工程美學教育,通過現場教學和參觀等實踐環節,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與手段,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形成完整的工程脈絡,具備初步的專業知識,引導學生順利邁進專業的大門。

注:本文作者宿曉萍為在讀博士。

課題項目:本譚題得到吉林省重點學科建設項目支持,吉林省重點實驗室建設項目支持。

篇6

為提高職高土木工程概論課程的授課效果,在總結同行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樹立專業榮譽感、改革教學方法、灌輸可持續發展理念、設計職業規劃、提高教師執教水平等方面,結合該課程的知識結構特點對授課方法進行了系統探討。實踐表明,相關教學方法的改革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豐富了教學內容, 提高了教學質量。

1注重對學生工程意識與專業素質的培養

土木工程的綜合性、實踐性比較強,要求工程技術人員要具有很強的工程意識和專業技能。專業技能有待于日后不斷學習與實踐訓練得到充實,而工程意識的養成非一朝一夕之功,它是集專業知識、技能、經驗、甚至是教訓的不斷積累而逐漸形成的綜合素質。在現階段,學生還沒有積累足夠的專業知識與技能,主要是使學生建立完整的工程概念并從專業角度理性分析問題的意識。如:在討論房屋工程的建設過程時,介紹它包括規劃、審批、勘察、設計(建筑、結構和設備)、施工、驗收、交付使用等階段,使學生清楚工程建設的過程是各部門、多工種全面協調合作的過程,牽一發而動全身,從而建立統籌整體、協同工作的大局意識。工程意識的培養關鍵在于教學過程中不能照本宣科,而要理論聯系實際,灌輸實際工程具有系統性和完整性的思想,使學生對土木工程有一個感性認識,形成一個完整的工程概念,樹立專業的思維方式,為工程意識逐漸形成日后的自覺行為打下堅實的基礎。

2根據課程特點采用啟發性、典型工程實例引導等教學方式

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這八個字的意思就是要實行啟發式教育,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中心,使學生在學習的整個過程中保持著主動性,主動地提出問題,主動地思考問題,主動去發現,主動去探索。啟發式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思維。所謂教是為了不教,就是要使學生自己掌握學習的方法,提高創新的能力。該課程面向剛入學還沒有建立工程、專業概念的新生,既要向他(她)們介紹土木工程形式、建造技術、發展等知識,更要傳授他(她)們專業的知識體系、學習方法,包括課程學習、設計、實習和實驗等環節的注意問題,幫助他們轉變思維方式,還要幫助他(他)們樹立專業觀念、工程意識,通過課程學習讓他(她)們熱愛上建設事業,熱愛上土木工程專業,激發起學好專業的興趣,使學生在進一步接觸專業的其他課程前,充分了解將來可能的工作崗位、工作環境,極大提高學生在本科的學習過程中尋找適合自己的方向,有目的性地學習,提高學習的有效性。組織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結合課程內容進行專題演講,可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能力,效果更好。有條件的話課余時間安排若干場有關土木工程各領域發展前沿的講座,聘請設計或施工企業知名的設計、建造師、和其他專家,讓學生與工程領域的專家學者見面,探討土木工程發展成就、專業技術現狀及發展前景等彌補課程教學之不足。

篇7

Considerations on "Introduction to Civil Engineering"

Huang Tuo

(Schoo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Changsha Hu'nan, 410114, China)

Abstract: Introduction to civil engineering is a basic professional required course for civil engineering students,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elective course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other professional,and it play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talent. However,various factors lead to the poor effect of the current curriculum.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the teacher must be fully aware of the actual problems in teaching for different majors, thinking about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mode, as a result complete the guidance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civil engineering and other professionals, and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learning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Introduction to civil Engineering; Majoring in civil engineering; Other professional; Teaching guide

土木工程概論是土木工程專業一門重要的基礎必修課。作為學生入學后接觸到的第一門專業課,有著介紹土木工程專業、激發學習興趣和初步建立學生專業知識體系的作用。對于非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該課程也是一門非常重要的非專業選修課,能讓他們了解土木工程專業,并初步建立工程的概念。然而,土木工程概論在20世紀末才正式進入專業目錄,相對于其它已授課多年的課程,其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都是不夠成熟的[1]。長期以來,土木工程概論課程的固有特點以及教學中實際存在的各種問題,導致教學難以取得預期的效果。為此,筆者針對在教學實際中遇到的問題,提出了該門課程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一些思考。

1 土木工程概論的課程特點和教學問題

1.1 內容過多,理論枯燥

土木工程概論作為一門基礎必修課程,涵蓋的內容幾乎囊括了所有的土木工程專業。然而教材篇幅和教學課時有限,各個方面的內容往往只能點到即止,使授課內容顯得龐雜粗淺。許多土木專業的學生都反映難以在課堂上完全接受老師講解的內容,更遑論其他專業的本科生。此外,各版本教材的概述性文字都相對偏多[2-4],缺少易于理解接受的實踐性內容。課堂大部分時間只能用于理論知識的講解,枯燥難懂,容易使學生喪失學習興趣。

1.2 學生基礎薄弱,課時安排過少

該門課程通常開設于大一第二學期或大二第一學期,學生的專業認知有限,課程中出現的大量專業名詞如“剪力墻、柔性路面”等難以被學生消化。又如路基路面工程中的剛性路面、半剛性基層瀝青路面、剛柔禿鮮鉸訪峁梗學生很難進行區分,進而學習興趣降低[5]。此外,該課程的內容雖多,但是相應的課時安排過少,每次課(90 min)都要講完一章的內容,對于缺乏專業基礎的大一、大二學生而言,知識點過多,授課效果令人擔憂。

1.3 考核方式流于形式

無論是土木專業或其他專業,該課程的考核方式大多采用開卷考試,或提交課程筆記,使得考試難以起到最終把關的作用。容易使學生產生得過且過的思想,甚至一些非土木專業的學生上課看其專業的書籍,導致教學效果堪憂。

2 豐富教學方法,改進教學模式

為了解決上述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筆者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并向從事土木工程概論教學的老教授請教和與其討論,讓他們提出一些改進意見,并結合自己的教學特點,琢磨出幾點新的教學方法運用在自己的教學實際中,取得了不錯的反響。

2.1 工程實例激發學習興趣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土木工程概論的課堂教學也是如此。筆者在每次課前都會應用一個工程實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第一堂課,筆者就會講到世界第一高樓與人工構造物――迪拜塔,列舉其高度、層數和昂貴的工程造價,給學生們看迪拜塔里面的世界級頂級酒店即阿瑪尼酒店金碧輝煌的圖片和迪拜塔放煙花及其被閃電擊中的情景,給學生震撼的感受。這樣既與課堂內容結合,極大地提升了土木及非土木專業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一堂課的學習中去。

2.2 理論聯系工程實踐提升學習效果

土木工程是實踐性非常強的一門專業,所以土木工程概論應該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與工程實際聯系起來。例如在講到路基路面工程這一章節的時候,筆者會講到實際工程中如何處治膨脹土,如何采用“以柔治脹”和“封閉包裹”的方法解決膨脹土這個工程中的癌癥。還將講到在南的膨脹土工程在歷經暴風雨后仍然沒有出現滑坡的情況,得到了當地領導和專家的一致好評。這樣,通過一些工程實踐的視頻、圖片,結合課堂的板書,既讓學生學習了書本知識,又讓其初步了解了工程中的一些做法,還宣傳了學校及學院的科研成果??芍^一舉多得。課后無論是土木或非土木專業學生都反映,這些工程實例是他們比較喜歡聽的,通過實例能夠更好地了解土木工程概論各章節的內容,希望筆者能多在課堂上講些工程實例。

2.3 嚴格考核與期末演講相結合

由于學生普遍容易忽視土木工程概論課程的重要性,需要改進現有的流于形式的考核方式,提出更能體現學生對本門課程的掌握和思考的考核,并嚴格執行考核,加強學生對本門課程的重視。除了嚴把考核關外,筆者在課堂上讓每位學生都在期末講述一個學期對土木工程這門課程的學習心得。許多學生都表示,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了解到了許多世界上的超級工程,開闊了自己的眼界,也學到了一些專業知識。有些學生還表示,他們產生了到外面世界多看看的想法。有位學生甚至表示想騎自行車去看看建筑,當聽到這里時,班上的很多同學都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通過這樣一種考核與演講的方式,不僅能讓土木或其他專業的學生在期末的時候把所有的知識溫習一遍,還能嚴格地把關平時的學習效果,在課程結束后能使他們在以后的生活中主動關注土木工程。

3 結語

該文針對土木工程概論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開展教學探討,即課堂上工程實例激發學習興趣、理論聯系工程實踐提升學習效果、嚴格考核與期末演講相結合等方式讓土木或其他專業學生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并且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了解、掌握書本上的知識。這樣,他們才能真正想了解土木工程概論的內容,在學習和以后的工作中關心和關注土木工程。

參考文獻

[1] 韓森.土木工程概論課程建設的思考[C]//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論與實踐.2009.

[2] 江見鯨.土木工程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5-201.

[3] 羅福午.土木工程概論[M].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12.

篇8

1 課程開設的意義

1.1 課程開設背景

1998年教育部新修訂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新目錄中土木工程專業覆蓋了建筑工程、交通土建、礦井建設、城鎮建設等8個專業領域,成為一個寬口徑的大專業。

在“大土木”歷史背景下,高校教師迫切需要向學生介紹“大土木”的教育思想和“強基礎、寬口徑、多方向”的教育理念。土木工程具有內容廣、支系多、科目繁等特點,涵蓋領域極為廣泛。這就要求學生必須站在大土木的高度,對學科全局有充分認識與把握,畢業后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道路與橋梁、礦井等的設計、研究、施工、管理等部門從事技術或管理工作[1]。為滿足以上教學要求和人才培養目標,開設《土木工程概論》勢在必行。

1.2 課程定位與任務

《土木工程概論》的開設立足于“大土木”的理念,定位是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高校通過不斷動態擴充教學資源、持續開展教學研究,提倡教師“以學生為本”因材施教和創造性的教學工作,為學生的主動學習創造和提供平臺[2]。

該課程的任務是培養學生“大土木”的專業范疇:一是,使學生比較全面地了解土木工程所涉及領域的內容和發展情況,初步構建專業基礎知識;二是,為學生提供一個清晰和有邏輯性的工科學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課程教學現狀

2.1 內容多,學時少

作為一門引導性的專業基礎課程,其內容涉及到建筑工程、道路與橋梁工程、工程材料、水利工程、給排水工程、項目管理、防災減災、建筑施工等,涵蓋十分廣泛,其教學效果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對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熱情及效果。經調查,《土木工程概論》一般設置在大一上學期,受到軍訓等入學教育的影響,授課學時最少的只有16學時,最多的是28 學時,多數介于兩者之間。較之一般課程的36學時,如此少的學時,是不能達到預期教學目標的。

2.2 對教師要求高

教育部要求: 要配備對土木工程有著深刻認識且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教師來講授這門概論課。多數高校的實際情況是,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往往承擔著更為繁重的教學任務或指導研究生作科研與生產,該課程只能由年輕的講師承擔。青年教師通常對自己的研究方向比較熟悉,而對于其它方向則知之甚少。由于實踐經驗的不足,講述工程實例時難以做到旁征博引、生動活潑、深入淺出[3],從而難以到達培養目標預期的效果。

2.3 幾點建議

鑒于上述問題,筆者認為:第一,合理取舍授課內容。任課教師須對教材內容進行取舍,在有限的課時講清楚基本知識、重點及難點;針對各校專業方向,有側重地詳細講授有關知識,使學生對所學專業的基本內容、性質和特點有系統的了解;授課內容盡可能反映該學科在近幾年所取得的新技術、新方法和新成績。第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該課程涉及工程領域較多,要求教師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扎實的專業背景、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因此,建立一支穩定的、高素質的“雙師型”隊伍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新開辦的學校應在中青年教師中培養一批專業知識廣、實踐能力強、教學基本功扎實的骨干教師,并定期的派出參加工程實踐培訓與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實現“教師進工地,工程師進課堂”。第三,引導和鼓勵學生在課外利用資料室、圖書館或網絡收集相關資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彌補課時過少的缺陷。

3 課程教學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

3.1 豐富教學方法,挖掘學生潛能,激發學生對專業學習的興趣

在平時的教學中,根據不同章節的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專業學習的興趣。一如,啟發式教學:讓學生將生活中遇到的土木工程問題提到課堂的層面上來進行討論。首先學生自己進行討論解決,實在有爭議的,再由老師進行提示解決。這種模式既能有效的防止思維上的定式,也能有效的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二如,實景式教學:講授建筑物基本構件如板、梁、柱等時,引導學生觀察教室里基本構件的布置及形狀,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并結合荷載傳遞的基本路徑知識去理解和掌握荷載傳遞的基本原理、基本構件等有關知識。三感染式教學:讓學生了解國內外土木工程領域的一些重大工程和有重要影響的土木大師,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專業榮譽感。例如,世界上第一大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工程”的建設歷史與意義,耳熟能詳的“水立方”和“鳥巢”,茅以升老前輩如何修建錢塘江大橋‘梁思成的建筑思想等等。

3.2 分析工程事故案例,培養學生專業責任感

土木工程專業建設對象涉及到人類的生命財產安全。在課堂中可以引入一些實時的工程事故案例,特別是對人為造成的事故案例,讓學生時刻認識到事故造成的嚴重后果。對剛入門的新生灌輸專業責任感,使其入學開始就養成嚴謹的工程觀非常重要[4]。例如杭州地鐵工地塌陷(2008年);上海在建商住樓整體倒塌(2009年);遼寧撫順市月牙島西橋竣工前垮塌(2012年);遵義樓房倒塌半棟樓斷裂如懸崖(2015年)等等一些案例。通過工程案例的講授,讓學生自己分析這些案例中涉及到的問題,哪些是人為,哪些還是理論技術缺失造成的,并且發散思維提出這些問題的處理方案,培養專業責任感。

3.3 注入工程思想,培養大工程觀

現今的“大土木”范疇并不是之前土木相關專業的簡單歸并,而是更高意義上的整合與擴展?!按蠊こ逃^”的本質就是將科學、技術、非技術、工程實踐融為一體的,具有實踐性、整合性、創新性的“工程模式”教育理念體系[5],是以“整合、系統、應變、再循環”的視角看待大規模復雜系統的思想。

教師講授專業知識的同時,適合科學地灌輸工程思想,將歷史人文內容、哲理貫穿于教學過程,逐步建立基本的法律意識、風險意識、環境意識和人文意識,并樹立可持續的發展觀。工程思想教育一是幫助學生了解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總任務、總目標和本專業學習的關系, 啟迪學生把祖國的前程與個人的歷史責任緊密聯系起來, 激發自己學習和成才的主動性;二是揭示本專業和工程事業對人才的全面素質要求, 使學生體會到社會發展對他們在知識、能力、觀念和心理品質等方面的需要;三是幫助學生在總體上認識學習的目的、方向、任務和規律, 認識各門課程在本行業和工程事業中的作用和地位[6]。

3.4 了解專業構成,方便學生職業選擇

近年來,各高校新開設的土木工程專業都屬于“大土木”的培養模式。一般而言,學生在大二或大三年后自然會選擇一個或兩個的學習方向,這些學習方向的形成,除了部分家長或老師指導外,多數由學生的興趣來決定的。而這種興趣又是建立在學生對大土木各方向的初步了解的基礎上。因此,教師應該針對不同專業方向的“專業課程、所需知識和就業前景”等系列問題進行詳細的講解,在目標的引導下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與積極性,拓展專業知識面,促進學生更好的擇業與發展。

4 結語

《土木工程概論》教學任務的特殊性,以及涵蓋內容多、知識更新速度快的特點,決定了該門課程教學的重要性及意義。因此,只有對該課程的重要性進行認真分析,才能確立共同的教學目標;只有進行積極的教學改革和探討,才能促進該課程的教學發展,才能體現該課程在人才培養中的真正意義。

【參考文獻】

[1]王琰,等.對現代土木工程專業教育的幾點探討[J].高等建筑教育,2003(9).

[2]王清標,等.大土木背景下《土木工程概論》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4).

[3]方薇,等.《土木工程概論》教學現狀與課程改革[J].廣州化工,2014(7).

篇9

1工程概況

某建筑工程樓高9層,地下室設有2層,基礎采用高強度預應力管樁,主體采用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地下室開挖深度在10.4~8.4m。

2深基坑施工技術

2.1施工順序

根據目前現場的施工條件,結合現場和地質環境情況,擬定以下施工順序:坡頂排水溝施工降水井施工土方開挖土錨施工噴射混凝土施工土方開挖至坑底竣工驗收場地移交。

2.2土方開挖原則與施工

根據設計圖紙及場地地質條件,本基坑擬分4~5層開挖,每層開挖深度不超過2m,開挖過程嚴格遵守“先撐后挖,嚴禁超挖”的坑槽挖土原則,同時根據基坑監測數據,調整開挖深度及開挖范圍,做到信息化施工;在土方開挖前,認真熟悉預應力管樁的施工資料,對樁頂未送至設計標高的工程樁的樁位在土方未開挖前做好標識,避免工程樁在土方開挖中被挖掘機碰傷。

2.2.1開挖機械選擇

第二層土方開挖中管樁較稀時和第一層土方開挖時選用進口型履帶式1m3反鏟挖機;第二層土方開挖中管樁較密時和第三層土方開挖時選用進口型履帶式0.7m3反鏟挖機,以免碰壞工程樁。

2.2.2開挖路線及車輛行駛路線

基坑開挖以機械開挖為主,人工修理邊坡和清理坑底為輔,自卸汽車運土、棄土。開挖由南到北,由西到東,分區開挖,每個開挖區安排兩個作業面,其中一個為沿基坑圍護四周開挖6m寬邊槽的開挖作業面,以滿足噴錨施工工作面的要求;另一個作業面為基坑大面積土開挖。

開挖方法為反向逆向循環漸進的施工方法,車輛從主入口進場后直接由坡道下至基坑,裝土后直接由坡道駛出基坑?;悠碌啦捎秒p車道,坡面填碎碴以防陷車。坡道處管樁需提前截樁,以保護管樁。開挖施工中沿基坑周邊設置滲水、積水坑,用潛水泵抽水、排水,且利用流水段開挖層次高差作為降水、排水措施。

基坑開挖前先放基坑開挖邊線及每層開挖的坡底線,基坑開挖中,隨基坑開挖進程逐個放出每個承臺挖土邊線和挖土標高,以及時控制機械挖土和人工清土。

2.2.3土方開挖施工

(1)基坑開挖層次標高。第一層開挖至設計標高-1.50,開挖深度在1.2~3.0m;第二層開挖至設計標高-3.50,開挖深度2m;第三層開挖至設計標高-5.50,開挖深度2m;第四層開挖至設計標高-7.50,開挖深度2m;第五層開挖至設計標高-9.50,開挖深度2m。

(2)開挖順序自南往北推進,東西兩側向中間集中推進,機械運行路線為反向逆行接力式循序漸進的開挖,開挖型式采用溝端開挖、單溝側面開挖和挖寬溝相結合的形式,汽車為單側向裝土。

(3)汽車場內層次間上、下交通運行擬采用斜坡道直接下坑底的平面開挖運行,坡道凈寬8m,i=1∶6。

(4)在開挖過程中應預先挖出一些臨時集水坑,將基坑內的水導入集水坑中,通過水泵將坑內的水抽至地面上的集水坑,再通過城市污水管排走。

2.2.4土方開挖施工要點

(1)土方開挖必須嚴格按照本方案設定的順序進行分段分層開挖,嚴格做到開挖一層,支護一層;上層未支護完、混凝土未達到設計強度的100%,不得開挖下一層,同時不得在大雨天開挖施工。

(2)機械開挖應留300mm的土層用于人工清底、修坡、找平,以保證基底標高和邊坡坡度正確、平整,避免超挖和土層遭受擾動。

(3)土方開挖前必須先放邊坡線,土方開挖中必須隨開挖進度放出各承臺的開挖邊線及各承臺的開挖標高,以便及時控制開挖深度及邊線,避免超挖或開挖不足,以避免夯填土或大量的人工挖土和大量的人工運土。

(4)坑底人工的清土、基坑邊角部位和樁邊機械開挖不到之處的土方應配備足夠的人工及時清運至挖機作業半徑范圍內,及時通過挖機將土方挖走,以免誤工誤時。

(5)基坑開挖尤其是最底一層開挖中必須特別小心,避免挖斗碰撞基樁;在各層開挖中均應避免挖機直接碾壓樁頭,若挖機無法避開密集的樁頭時,需先截掉部分樁頭。

2.3坡頂排水溝及防護欄施工

(1)坡頂排水溝施工。據設計圖紙中提供的數據,每10m及各個剖面的轉點測放出剖面坡頂排水溝中心軸線的平面位置(坡頂線往外0.65m處為排水溝中心位置),打竹片樁做記號,再用水準儀測出該點的高程,結合設計圖紙中提供的高程及尺寸計算出該點的開挖深度及寬度,用挖掘機進行開挖施工,人工配合基底及坡頂整平。排水溝采用12墻機磚砌筑,溝底用M10砂漿抹平。排水溝高度及寬度按設計圖紙中尺寸(300×300mm)進行砌筑施工。排水溝按0.3%的坡度從中間向兩邊排水,在四個角點位置各設置一組沉淀池對坡頂的地表水、外界流水及基坑內抽出的積水進行三級沉淀處理后再排入市政管道網。

(2)防護欄施工。防護欄采用Φ48壁厚3mm的鋼管組裝而成。欄桿立柱采用鋼管立柱,每4m設置1根,埋深1m,露出地面高度為2m;欄桿橫向利用鋼扣件固定鋼管,每0.5m設置一道。防護欄桿設置在排水溝與坡頂邊線中間,即坡頂邊線往水溝方向0.5m。

3質量控制

在基坑開挖之前,對相關已有工程項目的調查研究發現,已往施工的類似深基坑工程中基坑坡頂水平位移存在不足與缺陷所占的比例最高,為72.50%。究其原因,主要是地面超載、基坑降排水不當造成的,與土方開挖順序不合理、開挖速度過快及支撐混凝土養護時間不足也存在一定的相關關系。結合本工程的實際,在基坑開挖期間對不同的工序采取對應的施工預防措施。

(1)根據施工場地周圍建筑物和地下管線、現行技術標準、地質資料做好深基坑施工方案和施工操作規程,通過技術交底,使施工人員認識到:深基坑開挖支撐施工是整個基坑施工中的關鍵工序;基坑開挖應嚴格按照“時空效應”理論,采用分區、分層、分段挖土,并遵循“開槽支撐、隨挖隨撐、分層開挖、嚴禁超挖”的原則,沿支撐橫向按規定長度逐段開挖,隨挖隨撐,并及時加設支撐軸力。

(2)采用拉槽開挖時,必須留護壁土;每層拉槽高度不超過3m,護壁土頂部支撐緊跟拉槽工作面。

(3)因基坑開挖面以上為粉質粘土和淤泥質粘土,在基坑開挖前15d及開挖過程中對基坑內進行輕型井點疏干降水,疏干粘土層中的潛水或上部滯水,達到地基加固目的,以提高土體的抗剪強度,便于基坑抽槽開挖時倒運土方車輛行走。

(4)在基坑開挖過程中,要緊跟支撐的進展,對圍護結構變形和地層移動進行監測,根據監測資料及維護結構變形警標,及時采取措施改進,控制變形。

(5)開挖至坑底時,應避免人為及自然因素對坑底土體造成擾動,減少坑底土的暴露時間,及時在坑底形成“水平支撐”,避免發生支護樁“踢腳”及坑底土體隆起等現象,確?;拥恼w穩定。

4結束語

篇10

通過以上詳細的調查和對比分析,目前土木工程地質教學仍存在以下問題:

1、土木工程地質教材的使用各自為政。目前各個高校使用的教材基本上是各自高校的老師根據自己的講義編排而成,缺乏一個統一的標準,因而導致經典精品教材較少。單從教材的題目上足可看出目前教材缺乏統一性和協調性。例如中南大學所用的教材為《土木工程地質概論》,浙江大學的教材題名為《土力學與工程地質》,石家莊鐵道大學所用教材題名為《工程地質學基礎》等。

2、在教學內容上與其它課程交叉重復,無法突出本門課程的特色。工程地質是一門基礎課程,是巖土工程、隧道工程等課程學習的基礎,因此,由于與其它學科老師交流不夠充分,往往存在重復講授的情況。比如,以有效應力這個概念為例,在工程地質、土力學、基礎工程等課程都涉及到,由于這個概念的重要性,各科老師為了追求各門學科的系統性和完整性,都會著重講解這個概念,雖然在一定程度可以加深學生對這個知識點的理解,但是從側面也可說明知識的重復交叉導致學業內容的累贅。

3、課時安排過少。目前各所高校對土木工程地質這門課的重視程度,課堂課設課時大多是32~48個學時,因此,老師在安排教學進度時顯得極為緊張而緊湊。從實際教學安排來看,基本上講解完三大巖石、地下水、地質構造基本概念后,沒有足夠的時間深入來探討地質條件對工程的影響,往往后面工程應用的章節皆為學生自學。

4、知識學習與工程案例結合程度不夠。由于部分老師本身參與的工程項目不多,同時又由于課時的不夠,這兩部分原因導致學習的主要內容集中在枯燥的理論知識部分,學生容易產生枯燥情緒。

三、土木工程地質教學改革措施

為了很好地解決當前土木工程地質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讓學生從這門課程中更多地學習到有助于工程實踐的知識,必須有針對性對當前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改革,具體改革措施如下所述:

1、建立和完善土木工地質程精品課程精品課程建設既是壓力,又是動力。通過精品課程建設,可以找出當前教學中存在的薄弱環節,精簡重復的教學內容,突出本門課程的特色,使土木工程地質這門課的教學目標和任務更加明確。精品課程建設首先就是教材建設,因此,有必要根據新時期土木工程培養目標,并結合當前土木工程建設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方法、新技術,編寫一本深入淺出的教材,教材中不僅包含傳統的知識要點和概念,還應包含當前新的地質知識觀點、新的地質勘查手段等,同時還應包含工程實例,讓學生盡可能地更深入地建立起工程地質與工程項目的聯系。精品課程建設中重要的一條就是教師隊伍的建設,因此,有必要加大對教師隊伍的培養力度,引進和培養一批有新視野、新知識的老師,以此給課堂注入新的氣象。

2、注重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革新注意授課的科學性與藝術性,在教學過程中,善于發揮學生的主導地位,采用“討論試”、“啟發式”教學模式。同時,要注重課前的準備,精心備好每一節課,善于總結歸納每節課的重點,以“主線法”講授課程知識。

3、增強對工程地質教學的重視對工程地質教學的重視首先就體現在教學和學習的時間上。盡量安排更多的課時,讓老師有足夠充分的時間去講解基礎概念和工程實例。同時,老師也可以通過其它方式來增加學生們的學習時間,比如規定某個主題,要求學生自主獨立進行文獻調研,完成該主題相關文獻的歸納總結,并加大平時學習報告在總成績中的比例。另外,強化考試試題庫建設,完善考試規范和制度,強化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訓練。最后,要重視工程地質實習在教學中的作用,因為該門課程的實踐性很強,需要從大自然中去認識和掌握工程地質現象,使學生鞏固在書本上學到的知識,有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同時在野外地質實習過程中,亦可鍛煉學生們的體魄和吃苦耐勞的能力。

4、緊密聯系工程實踐學習的目的最終是為解決實際工程的問題,在教學的過程中融入工程實例有助于學生在正式進入工作崗位之前對其有初步的認識和了解,因此,工程實例教學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比如,老師可以把自身主持或參與的工程項目作為案例,結合書本知識講解如何解決工程問題,分享在解決工程問題過程中的心得體會,這樣寓教于樂的方式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讓他們積累相應的工程經驗知識。

篇11

結合“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特點和要求,在充分總結我校辦學傳統和特色的基礎上,提出我校土木工程專業基于卓越工程師教育改革的具體措施。

2.1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

在教學方法改革方面,注重授課藝術,進行啟發式、互動式、探究式的教學方法改革,使課堂氣氛更活躍,更具感染力。對陳舊落后的教學手段進行改革,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如多媒體、幻燈、投影、錄像等,擴大課堂教學的信息量,拓寬學生視野,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同時,改變“一張考卷定成績”的傳統考核方式,引進課程論文、平時測試,期中測試、大作業等注重自主獲取知識能力培養的成績評定方法。通過考試改革,強調對學生實際能力的考核與評價,引導學生自覺增強學習能力和探索精神。

2.2更新教學內容

在專業課程建設方面,加強多學科交叉綜合性課程建設,同時特別強化面向工程實際的案例教學。在教學內容改革時,應該注意夯實基礎知識,兼顧學科前沿動態,重視知識運用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以最有效的方式將一些基本原理、方法及技能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在盡可能少的時間內獲得盡可能多的專業知識。

2.3強化實踐環節

按照加強實踐教學和創新能力培養的原則,制定培養方案時要統籌考慮實踐性教學環節,要正確處理好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關系,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充分利用專業建設、學科建設和科研平臺的良好條件,建設校內實踐基地,強化實踐教育,為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打下基礎。積極組織和開展大學生創新項目、大學生科技活動、創新實驗課、實驗室科研項目等,進而提升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注重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協調發展,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注重全面素質與綜合能力的培養。

2.4加強與企業、行業合作

拓寬辦學途徑,保證專業進一步發展。積極開拓產學研聯合辦學的新途徑,加強與土木工程專業相關的科研院所、企業的密切聯系,與更多的企業簽訂聯合培養協議,明確雙方在卓越計劃中各自的權利和義務,共同設計培養目標、制定培養方案、實施培養過程,建立若干實踐基地。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建立聯合實驗室,聘請有學術成就、科研成果、產品開發和經營管理經驗的研究、管理高級人才,參與專業建設和教學。

2.5開展國際工程教育交流與合作

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國際交流、到海內外跨國企業實習,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提升學生跨文化的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和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同時要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的工程教育資源和高水平的工程教師,借鑒他們的成功經驗,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促進我國由工程教育大國向工程教育強國轉變。

篇12

針對畢業設計學生的問卷調查分析,學院在導師制的教學改革基礎上,從改進選題、合理安排時間、加強過程指導、開展校外畢業設計等方面著手,進一步推進導師制與畢業設計相結合的教學改革工作,充分發揮指導教師的主導作用,積極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全面有效地提高畢業設計教學質量。

2.1改進畢業設計選題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新意識和主觀能動性,選題要密切結合實際工程,鼓勵“真題真做”,盡量避免“假題假做”。為了保證人手一題,指導老師要積極開動思維,多方位多渠道搜集課題,可以與地方設計院或施工單位合作就實際工程項目進行選題;可以結合學生的興趣和就業去向擬定課題;可以結合指導老師的科研方向和實際項目擬定設計或研究課題等等。選題要求專業知識全面、工作量飽滿、實踐應用性強,要切實做到與培養目標、工程實際和社會服務緊密結合。

2.2合理安排畢業設計時間畢業設計為期16周,時間安排緊張有序,為了減少學生剛開始的茫然無措,更快更好地投身到畢業設計工作中,可以將畢業設計的任務安排提前至第七學期末,期間安排指導老師與學生見面,指導老師提前向學生發放畢業設計任務書,向學生講授具體的任務和要求,學生可以利用假期認真思考,積極準備?!昂玫拈_始是成功的一半”,前期準備工作充分,后面遇到研究生復試、參加招聘等等事情時才能從容應付,不至于影響畢業設計的進度以及質量。畢業設計不提倡“前松后緊”和“前緊后松”,要求“前緊后緊”。

2.3提高指導老師綜合素質畢業設計是一個綜合性的“系統工程”,指導教師必須在相關專業領域具有扎實的功底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才能勝任。我院近年來補充的師資力量大多是名校的博士或外校引進的教授,綜合能力較強。為進一步加強整體師資隊伍建設,我院還積極采取多種措施,將富有工程經驗的老教師與青年教師組成教學梯隊,對青年教師實施“傳、幫、帶”;鼓勵青年教師參加相應的執業資格考試,承接縱橫向科研項目;派遣教師去校外建筑設計院、建筑公司、監理公司等掛職鍛煉,提高他們的工程素質和實踐能力。只有全面提高指導老師的綜合素質,才能從根本上保證畢業設計的高質量。

2.4加強畢業設計過程管理畢業設計始終如一實行“導師負責制”,指導老師對設計進度、過程管理、質量要求等方面提出明確規定和實施細則。如畢業設計期間必須明確指導的時間和地點;制定詳細的考勤制度和日常管理制度,明確獎懲條例;指導老師及時檢查和反饋學生的畢業設計階段成果等。為了確保畢業設計質量,實施從選題—過程—成果三位一體的三期檢查制度。初期主要檢查學生的選題和開題。選題在雙方互相選擇和共同協商的基礎上確定。開題則檢查學生在大量閱讀相關文獻的基礎上擬定的技術路線和進度安排是否合理可行;中期主要檢查學生的設計進度和階段成果是否和任務書一致以及后期的進度安排等;末期則重點檢查學生的畢業設計成果匯總、評閱答辯過程記錄以及后期的成果展覽和工作總結等。

2.5鼓勵學生開展校外畢業設計工作因為校外畢業設計能近距離接觸實際工程,使畢業設計理論聯系實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工程素質,我院大力鼓勵有條件的學生在校外開展畢業設計工作。一方面學院多渠道與社會上相關專業的企事業單位合作,為學生積極創造合適的崗位和機會;另一方面,利用已經簽約學生和相應單位都愿意提前接觸的契機,學院也鼓勵學生去簽約單位進行畢業設計工作,以縮短工作磨合期,為將來更快適應工作打下基礎。需要注意的是,校外畢業設計必須實行校內指導老師和校外工程師聯合指導制度,重視管理力度,以保證畢業設計質量,形成良性互動。

篇13

2.畢業設計的有效實施

土木專業畢業設計是全面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和進行知識創新的主要途徑,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環節,是提高學生工程能力的一次綜合訓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南通大學杏林學院在畢業設計題目的選取上,根據學生的就業意向,分為建筑設計類、施工類及科研論文類供學生選擇。以建筑設計類課題為例來說明其實施。建筑設計類課題主要有教學樓設計、辦公樓設計、廠房設計和生產辦公綜合樓設計,選題來自實際工程,為常用民用建筑,課題要求學生完成全套建筑和結構圖紙,同時要求手算整體結構中的一榀框架、電算整個工程結構,訓練內容廣,能訓練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學生進行常規的工程訓練,從而具備土木工程專業的基本功,盡可能做到與實際工程的零距離接觸,“真刀真槍”做畢業設計。為了引導學生順利完成畢業設計,南通大學杏林學院在多年的實踐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畢業設計指導教師除了進行常規的答疑外,根據設計的不同階段給學生做專題輔導,依照進度,依次講解“建筑設計方法與制圖要求”、“建筑防火要求”、“結構布置方法與傳力途徑”、“框架計算簡圖的確定”、“一榀框架的計算方法”以及“平法施工圖需表達的內容”等等,講解中引導學生逐漸熟悉相關規范和規程。由于能根據學生的進度分階段講解,并根據實際工程作案例教學,畢業設計收到較好的效果。建筑行業已經實行注冊工程師制度,用人單位的資質與各類注冊工程師的數量密切相關,畢業生在從業的過程中,如果不具備考取注冊工程師的潛能,在未來的競爭中將處于劣勢。為了加強學生的市場競爭力,在土木09級畢業設計實施中,首次增加了結合注冊建造師和注冊結構師的相關知識點對學生的考核,考核分為基礎知識部分和專業部分,其考核成績納入畢業設計成績。該舉措目前正處在試行階段,其效果有待時間來檢驗。

二、土木工程專業課程實踐教學的幾點探討

1.人文與社會科學課程的研究

在土木工程專業教學中,針對步入土木工程專業教育之初的學生,對如何逐步引導他們從建筑、結構乃至施工全面地認識建筑物,在教學的各個環節都下了很大功夫。除了相關課程的設置外,還有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等實踐環節,但對于如何引導他們從孤立地認識事物過渡到全面、正反面、從各個層面去認識和解釋事物上下功夫不足,哲學課與土木專業教育脫節。應當把哲學、認識實習及生產實習等作為一個教學體系研究,使學生從專業入門時養成求真務實、辯證認識事物的態度。在高年級實踐環節中,應加強背景調查分析,引導學生在多種因素中尋找出最佳方案,培養判斷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綜合性課程設計的研究

在課程設計的選題上,由于每個課程設計時間從一周到二周不等,時間短,任務重,選題往往把真實工程作了簡化,這樣容易造成學生在設計中整體與局部、理論與實際的脫節。這就需要研究如何將課程設計的整體概念具體體現到各個課程設計中去,能使學生所學的知識實現從點到面、從局部到整體的順利過渡,讓課程設計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而不是各個孤立的教學環節。[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