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英語朗讀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朗讀的重要性
(一)、朗讀能幫助學生認單詞,豐富詞匯,短語。
孤立的單詞是不容易記憶的,正如人們不易把詞典背下來一樣,而語句、文章是情節內容,單詞放在文章里,聯系上下文就便于理解,便于記憶。經常朗讀,接觸到的生詞、句式日益增多。這樣對訓練小學生靈活運用常用單詞以及短語十分有益。如靈通英語第四冊,第二單元的單詞“handkerchief”較長,很難記憶,但若放在原有學過對話
“A: Whose camera is this?
B: It’s mine.”
當中,把 “camera” 更改“handkerchief”,學生們就易于記,也樂于說。實踐證明,英語表達能力強的學生都善于朗讀,通過朗讀積累詞匯,豐富詞匯。
(二)、朗讀能培養學生的正確發音和提高口語
語言是有節奏的,而節奏也是英語首要的、最顯著的特征。英語的節奏是句子的重音在句子中有規律出現的結果。句子重音之間的相隔時間大致相等,使語言產生節奏感,多朗讀就能使之更加流暢,更加優美。所以要積極提倡在小學英語的教學中以多種形式來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因為朗讀是一種全面的語音練習。在英語教學中,尤其是在起始階段應鼓勵學生放聲朗讀課文,要求正確發出每一個音,注意音在連貫語句中的變化,做到連讀;要求按照內容正確劃分意群,安排停頓;同時要求運用適當的重音,語調,注意節奏等等。英語語音中的每個因素都有區別意義的作用,發音上的錯誤往往會引起意義上的誤解。因而讓學生跟錄音讀單詞,讀對話,讀課文;可以糾正學生發音上的失誤,同時也可讓學生之間互相朗讀并盡量從中找到錯誤之處予以糾正??梢娎首x不僅可以使語音正確,還可以提高口語語感。而好的口語要求發音正確,用詞熟練,說話流暢。加強朗讀練習就顯得更為重要。學生在反復朗讀的過程中可以克服語音表達的不流暢,結結巴巴,不適當的停頓和重復等毛病,培養流暢自然的語言習慣。如學習了“fruit”一課,學生就能在熟練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把文中的語言進行重組擴充。
A: What’s this in English?
B: A peach. Do you want one?
A: No thanks.
可在具體情況中活用,把peach作更改。這樣的練習,有助于訓練學生自己糾正不規范的口語,培養學生的正確發音。
(三)、朗讀能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英語是有聲的語言,采用的是表音文字。準確無誤地朗讀課本上的對話、課文及相應的閱讀材料,這樣學生在不斷地接觸英語中,就會把有用的語言材料儲存在大腦里,堅持朗讀,久而久之,學生的語感就不斷增強,語言表達能力不斷提高,語言語調有了很大的進步,閱讀能力也隨之水漲船高,于是越來越喜歡英語,學生們的自信心就會越來越強。再加上舉行各種豐富多彩的朗讀活動,對學生的心理也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當朗讀成為英語學習生活的一部分時,學生就會表現出對朗讀的極大興趣。例如:每一堂課都請幾位英語朗讀較準確較大膽的同學為“小老師”,就是針對小學生喜歡表現自我的心理,讓其領讀,爭當冠軍。這樣下來,學生對英語的朗讀有了獨特的興趣,朗讀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別是當過小老師的學生們更是愛上朗讀,在課上,課下無時不表現出來對英語的酷愛,以及自己對學習英語的信心。可見英語朗讀不僅帶動他們學習英語的信心和興趣,也必定會提高他們英語的學習成績,形成良性循環,有利于英語教學。
二、培養朗讀能力
(一)由易到難
朗讀的方法很多。學生最初可以朗讀單個的詞開始,朗讀時必須把音讀準,達到一定單詞量的積累,就很容易發現讀音和拼寫之間規律性的東西。這樣,英語學習中的一大難題——詞匯識記就變得簡單多了;單個詞的音讀準了,就可以反復朗讀一些句型。開始時,可以跟錄音讀,盡量模仿其中語音、語調、連讀、音節、失音等技巧,反復操練。繼而,就可以不跟錄音,大聲地快速地讀出這些句型。有些典型句型要百遍千遍地讀,直至能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至此,這些句型已經能夠熟練運用了,為以后的“說英語”打下牢固的基礎。
(二)利用Chant
目前小學生朗讀的最大問題是節奏感的缺失,一部分學生朗讀英語甚至拖音很重。“Chant”是指在教學中有意的將所教內容編成朗朗上口的英文兒歌,可以提高趣味性,拓展課堂內容,訓練學生的節奏感和語音語調,提高學生的朗讀技巧。比如在教Numbers的前五個字母時,加上Chant部分:
One, two, three, four.
Four, three, two, one.
One, two, one.
One, two, one.
Let’s run.
Let’s run.
學生在富有節奏的朗讀,不僅便于記憶,再加之小組比賽朗讀、男女賽朗讀、分角色讀、“開火車”讀等,更有利于激發小學生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三)從實際出發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的注意持續性差,興趣易變、不穩定,如果不能以良好的趣味性去吸引學生,學生會在反復的訓練中感到枯燥,在繞口的朗讀面前失去信心。這就要求教師要抓住小學生的心理,積極運用情景、游戲、繞口令、獎勵、講故事、多媒體等手段。盡力讓小學生保持對英語朗讀的持續注意,只有這樣,小學生才會在豐富多彩的訓練中增強對英語朗讀的興趣和信心。同時英語教師要注意自身英語朗讀水平的提高,英語教師的朗讀水平對學生產生直接影響,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會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從而引起學生的朗讀欲望。學生對英語語音的感性認識絕大部分來自于對教師的模仿。如果教師的英語朗讀不地道,學生的朗讀必定會受影響,如果教師的朗讀沒有感情、沒有節奏,要求小學生有感情、有節奏的朗讀是不現實的。
英語朗讀的方式有多種,如英語老師范讀、英語老師領讀(順序朗讀、擴展朗讀和意群朗讀)、跟讀錄音、伴隨情景朗讀、齊聲朗讀、背誦等。英語朗讀教學,既千姿百態,又有規律可循。只要我們堅持并抓好英語朗讀教學,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
總之,朗讀是小學英語學習中非常重要的環節,應重視小學生的英語朗讀。而培養小學生的英語朗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平時教學中點滴積累,需要教師的辛勤付出。同時教師持之以恒,不斷摸索新的朗讀方法,吸引學生對朗讀的興趣,讓他們發現英語朗讀的樂趣,在快樂中學習英語,在快樂中提高小學生的英語朗讀能力,既培養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又為學習英語邁出可喜的一步,幫助小學生們說好英語,學好英語。
參考文獻
1、胡晶斌,《“讀“出有趣的英語課》,《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5年6月;
篇2
也許很多人會問這朗讀跟指揮有什么關系呢? 平常只見唱歌需要指揮,沒見過英語朗讀也有指揮。是的,英語朗讀也有指揮,可是這里說的指揮并不是像合唱時需要指揮家那樣的精心指揮,而是教師的調動。教師輕輕揮動手,面帶微笑,手隨著英語的語音、音節、意群、重音、停頓、語調、音調、節奏等的朗讀不停的擺動,這一擺動可上可下可前可后可左可右,學生看到這樣甜美的微笑,看到這令人理解的調動指揮,讀起來興奮不已,這樣不僅能幫助記憶,而且能大大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增進學習效果。曾有學生朗讀結束后自賣自夸:“我們朗讀就象唱歌一樣的好聽,還不錯。”
大家都知道,朗讀能幫助學生認詞,豐富詞匯,短語,促進學生聽說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培養良好的英語語感,是提高學生口語筆試能力的重要手段,但這種促進作用不是短時間內能見效的,而要付出艱苦的勞動,教師必須尋求既適合自己的又受學生歡迎的教學方法去教并教出效果來.
英語朗讀要掌握各種技巧,學生在學習中,特別需要對英語的發音節奏有所掌握,同時還要了解英語的重音、語調的規律。在藝術領域中,唱歌有節奏,跳舞有節奏,要提高講話的吸引力,發音也要節奏。所謂的“節奏”就是節拍,發音的長短、快慢等的交替都存在著規律。在英語朗讀中,讀句子的時候就要做到輕音和重音交替,語速的慢要交替進行,聲音的高低要頓挫有致。
比如:/ `What are the/ `lovely children/ `doing?
其中包括三個重讀音節。在朗讀的時候,這些重讀音要響亮清楚。對于其中的6個非重讀音節,在語音上要朗讀得比較輕一些,而且速度要稍稍快一些,如此就構成了節奏。如此,英語節奏規律歸納為:英語的語句是由若干個音節所構成。每個音節由一個重讀音節或者是由一個重讀加若干個非重讀音節所構成。
基于此,這句話可以劃分為三個部分,用斜線分開?!癢hat are the” 這三個音節加在一起的朗讀時間要與“doing” 的兩個音節朗讀所占用的時間基本一致?!皐hat” 要朗讀清晰,“are the”則要清音,而且速度要快?!癮re the” 兩個詞的朗讀時間應該與“-ing”一個音節的時間基本一致。第二部分“lovely children”中,“love”要讀得重而發音清晰,“-ly、children ”要輕讀,而且語速要快,這三個音節的朗讀所占的時間與句末的“-ing”時間基本一致。
當我們練習節奏時,為了掌握速度快慢,可以象唱歌一樣以擊拍來控制,也就是筆者所說的――指揮。
指揮的職責是藝術上的組織者,我們教師也屬于組織者。指揮的原則用三個字表示:一個叫做“省”,一個叫做“準”,一個叫做“美”?!笆 本褪欠浅G∪缙浞?,不做多余的動作,“準”節奏要準,讀音要準,“美”就是指揮本身的形體、表情要美。教師指揮朗讀的動作可用手按照下、里、外、上等出示,上表示句子讀升調,下表示句子x降調,里、外,面部表情表示情感. 例如:Is this your shirt? 可以這樣指揮:Is(下) this(上) your(外) shirt(上)? 讀shirt 時,手往上伸長而久一些. 又如How nice the watch is! 即 How(外,上)nice(下)the(里)watch(外,上)is!(下)。注意 nice 的讀音,教師面帶微笑,手不停的舞動,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情緒,活躍課堂氣氛,而且使學生在享受美的同時,大大提高朗讀學習效果。
朗讀與指揮的運用,關系是密切的,缺一不可。指揮時被學生認為是幽默。美國心理學家特魯赫伯說過:“幽默是一種最有趣,最富有感染力,最有普通意義的傳遞藝術。” 幽默是一種語言藝術,恰當地運用它,已經成為許多優秀教師課堂成功的法寶之一。魏書生則明確地向自己提出“每堂課要讓學生有笑聲”的要求。由此可見,英語課堂教師使用的藝術是非常必要且講究的。教師的一舉一動,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任何一個表情都能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英語,同時也需要給學生留下終生難忘的良好印象才能使學生的學習狀態積極向上,學習情緒飽滿。
朗讀與指揮的運用對于句型的掌握,效果尤其明顯,教師在教學句型時不妨可以試一試,你會發現事半功倍。如果只是機械地領讀,教師勞累,學生疲倦,收效甚微,而且整個課堂也沒有活力.
筆者未使用指揮前,學生對英語朗讀不感興趣,因而忽視朗讀,造成了以下幾點不良后果:
(1)英語聽力偏差。語言基礎不熟練,不扎實,聽力理解困難,頭腦中存儲的知識面窄,詞匯量、詞法、句法、邏輯推理知識等匱乏,而且沒有牢牢掌握,制約了聽能的發展。
(2)英語口頭表達差。由于缺乏系統的英語朗讀訓練,學生開口難、難開口成為典型的突出問題,即使能說出也是一口結結巴巴的使人聽來特別難受的英語,結果造出了許許多多“口語障礙”的學生來,也使他們喪失了學習英語的興趣,沒有了以后進一步學習英語的動力和能力。
(3)沒有寫作能力。學生對英語是朗讀缺乏興趣,就必然對英語會產生心理排斥感。在英語語言表達的時候,學生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即按照中文的意思羅列。本人作為英語教師,在批改學生的書面作業的時候就會發現這些不足,即:“your name is what?”“He of friend is name is Wu Dong.”等等。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朗讀訓練不足,也難以形成良好的英語語感,當然也無法提高英語思維能力。
(4)英語閱讀能力差。如果學生缺乏英語朗讀訓練,學生就不能更好地具備英語語感。當學生見到英語文章的時候,就不愿意去看,這就完全喪失了英語閱讀能力。
使用了 “指揮” 后,上述不良后果已明顯改觀。學生的考試成績按常規來說,平均分、及格率是一個學期會比一個學期差,因為學習的內容多了,各種因素的影響會導致一些學生學習成績下降,可是通過以上教學實踐后考試成績卻是一次比一次好,平均分及格率一次比一次高,尤其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倍增。布魯姆說過:“學習中經常取得成功可能會導致更大的學習興趣,并改善學生作為學習的自我概念?!笨梢姰攲W生對學習深感興趣時,他就覺得所學內容豐富多彩,并處在愉快的氛圍中,不會感到學習是一種負擔,而是在快樂中掌握所學知識。這里的 “指揮”確確實實給學生帶來了不少興趣與收獲,讓學生始終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并且很快掌握朗讀技巧而且感受到了英語朗讀的美。
參考文獻:
篇3
作為高中英語教師,筆者發現學生進入高中階段,慢慢地越來越不喜歡朗讀英語了,尤其是男生。在家長會上,很多家長都充滿困惑并焦慮地抱怨,“在家幾乎看不到孩子讀英語,這是怎么了?”這些家長的孩子通常英語成績不理想。調查發現,造成學生在家不朗讀英語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①書面作業太多,顧不上;②語音不準,羞于啟口;③教師重視不夠,學生疏于練習。這樣,由于缺乏朗讀,學生無法養成良好的語感,甚至出現了“啞巴英語”的現象,同時還很明顯地影響到了他們的聽力。
語言學家喬姆斯基認為:人們學習母語時是說在前、讀在后;而在沒有外語語言環境的情況下學習外語,是讀在前、說在后,這是學習語言的規律。因此,教師在教學初始就要讓學生認識到朗讀的重要性,并教給他們正確的朗讀方法。
朗讀是朗讀者將語言材料清晰、響亮地讀出來,是多種感官,包括眼、口、耳、腦一起參與的一項活動,并通過不同的節奏和語調,準確地傳遞出文章的內涵和作者的情感。經常朗讀,學生會感受到那種朗朗上口的語言帶來的愉悅感,還會從最初的結結巴巴或不熟練到流利朗讀感受到很大的成就感。慢慢的,他們就會愛上朗讀,并且越讀越好,從而漸漸培養起良好的語感。
語感是一種語言修煉,是人們對語言的一種直接感知能力,是對語言法則或語言組織方法的掌握和運用,是經過長期規范的語言訓練而逐步養成的。它是一種帶有濃重經驗色彩的比較直接、快速地感受語言文字的能力,是一種直感,它源于語言實踐,同時又指導語言實踐。的確,有了好的英語語感,在口語表達方面就會非常順暢,從而提高了口語表達的熟練程度,避免了“啞巴英語”的尷尬境況。
此外,朗讀還有助于聽力的提高,筆者在長期的觀察中發現,那些平時不開口朗讀的學生基本上都存在聽力上的困難。不愛開口說英語,要么因為性格內向,要么因為發音不準,怕人笑話。久而久之,他們在聽到英語聽力材料的時候,就無法快速融入那個語境,再加上語音、語調上的障礙,就更難捕捉說話者的意圖了,這樣他們在完成聽力試題時自然困難重重,倍感煩惱。由此,我們不難看出朗讀對英語學習的重要性。那么,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教給學生哪些正確的方法,去培養他們對朗讀的熱愛和信心呢?
一、音標教學
要想朗讀順暢,首先就應掌握正確的發音。許多學生之所以發音困難,是因為沒有系統地學過因素和國際音標。英語因素有48個,分元音因素和輔音因素。其中,元音因素有20個,分單元音(12個)和雙元音(8個[ei、ai、?蘅i、?藿u、au、i?藿、ε?藿、u?藿])。按其發音時舌頭的位置,又可分為前元音[i:、i、e、?]、中元音[?藿:、?藿、?蘧、]、后元音[a:、?蘅:、?蘅、u:、u]。輔音共有28個,分為清輔音和濁輔音,再可細分為爆破音[p、b、t、d、k、g]、摩擦音[f、v、θ、e、s、z、?蘩、?廾、r, h]、破擦音[t?蘩、、d?廾、ts、dz、tr、dr]、舌邊音[l]、鼻音[m、n、?耷]和半元音[j、w]。教學這些因素時,可借助畫有口腔發音部位的卡片,再加上教師的示范,讓學生盡可能地找準發音位置和發聲方法,從而實現準確發音。雖說英語的因素有48個之多,但它們還是有規律可循,比如,從單元音變為雙元音,只需在單元音后加[:]。輔音中有10對是一清一濁的,它們是[p、b、t、d、k、g、f、v、θ、e、s、z、?蘩、?廾、t?蘩、d?廾、ts、dz、tr、dr]。每一對因素的發音部位都一樣,只是用力的強度不同而產生出了清輔音和濁輔音。
此外,英語中還有一些音變和不完全爆破這些語音現象。比如,幾個因素組合[sp、st、sk]在朗讀時要讀成[sb、sd、sg]。我們常用的詞speak,student和skirt 就充分體現了這種音變現象。失去爆破和不完全爆破也是朗讀時要注意的。英語中不完全爆破主要有三種情況:
1.爆破音+爆破音。當一個爆破音后面緊跟著另一個爆破音時,前面的爆破音不發生爆破。方法是:對于前一個爆破音,只作發音的姿勢,剛要發出時,立即發出第二個爆破音。這種現象叫做失去爆破。例如,/p,b,t,d,k,g/這樣的組合出現時,前面的爆破音就需要失去爆破了。例如,what time / w?蘅 ttaim/ goodbye / gud bai/。
2.爆破音+摩擦音或破擦音。當一個爆破音后面緊跟著一個摩擦音或破擦音時,前面的爆破音只作部分爆破。方法是:對于前一個爆破音,作好發音的姿勢,剛發出時,立即過渡到第二個摩擦音或破擦音上去。第一個爆破音發出的聲音是非常輕微的,有時甚至聽不出來。這種現象叫做不完全爆破。例如,/t t?蘩,td?廾,d t?蘩,dd?廾,pt?蘩,pd?廾,g t?蘩,gd?廾/等。這樣的組合出現時,前面的爆破音就需要不完全爆破了。例如,picture /pik t?蘩 ?藿/ big jug / big d?廾Λ ?蘅 /。
3.爆破音+鼻輔音或舌邊音。當一個爆破音后面緊跟著一個鼻輔音或舌邊音時,前面的爆破音也產生不完全爆破現象。例如,good morning/gu(d) m?蘅:ni?蘅/big nation / bi(g) nei?蘩?藿n/ mad man / m?藿e(d) m?藿en/。還有一些字母組合的發音規則可以通過風趣、幽默的口訣讓學生理解并熟讀,比如一個driver,掉進river,生命over[?藿];個子short,喜歡sport,跑到airport[?蘅:];西瓜round,長在ground,被我found[au]。再如,在教學過去式讀音時,筆者設計了一個chant:清輔后面讀成[t],濁輔元后讀成[d],[t、d]后面讀[i d ]。在學生基本掌握音標后,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學生自己便能獨立地拼讀單詞,而且還能看音標根據拼讀規則,最終快速、準確地寫出單詞。
二、語調教學
英語的語調主要有升降調,其基本規律是一般疑問句要讀升調,以示疑問,陳述句、感嘆句與特殊疑問句要用降調,尤其是特殊疑問句學生以為也是問句,容易誤用升調。此外,在列舉時,前面都采用升調,到最后一個時才用降調。讀單詞時也是如此,讀同一個單詞時,第一遍往往讀升調,第二遍降調,這樣給人的感覺是前面未完成,到后面降調才表示已完成或已結束,否則,會讓人誤解或不得要領,所以語調教學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朗讀訓練
在教給學生基礎的語音、語調知識后,教師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朗讀的訓練:
1.時間上。早讀時間無疑是訓練朗讀的最佳時機,很多中學都硬性規定學生每天早讀課要朗讀英語,以保證學生每天至少有半個小時的英語朗讀時間。其次,在課堂上,可以讓學生將學過的課文進行流暢地朗讀。因為是復習課,讀的是學過的文章,所以絕大部分學生都會充滿信心地讀下來,盡管實際上他們的朗讀很多時候還不是很令人滿意。但他們興致高,愿意讀,這是好勢頭,只需教師好好引導與適當糾正,相信他們會做得更好。
2.材料上。除了課本上的單詞和閱讀文章外,課后習題中的Summary也是很好的朗讀材料。這一部分甚至可以讓學生背下來,這樣,在他們的大腦里就會儲備足夠的材料和信息,寫作時好詞、好句就可以信手拈來。此外,格言警句、優美的詩歌,詼諧的笑話以及繞口令等,也可以成為很好的朗讀材料,在讓學生感受英語這門語言特有的音律美的同時,還可以使他們學到許多有用的英文知識,真是一舉兩得。
3.方式上。在教授新知識時,可以讓學生跟著教師或磁帶讀,以把握語音、語調的準確度。課后要求學生復習剛學的單詞、課文,這可利用早讀時間進行練習。接下來就是對他們朗讀熟練程度的檢測,可以提問個別學生,在此過程中,應注意對學生的保護和鼓勵,可以糾正他們的發音錯誤,但不能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在朗讀過程中,教師不能過多地中斷他們的朗讀,而應在一個小段落結束后,再進行批評指正。而對于一些不愛開口讀書的學生,則更應注意保護他們的積極性,對于他們朗讀的一點點進步,都要大加表揚,以增強他們的信心。
總之,要想學好英語,需要長時間的積累。而要想提高朗讀水平,也需要持之以恒的練習?!氨鶅鋈?,非一日之寒”,學生通過朗讀,定會積累一定的英語知識,從而提高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進而提高其在英語聽、說、讀、寫方面的綜合運用能力,這正是朗讀的意義所在。
篇4
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用英語交際是當今社會最基本的交際方式之一。在英語教學中一直倡導的重要原則是“聽說領先,讀寫跟上”,但是,近年來有一些教師都跟隨小學英語教學的改革方向,在很多方面確實加強了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卻忽略了學生的讀寫能力。那么,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我們應該如何“朗讀”?
一、朗讀的意義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笨梢钥闯?,朗讀是學習任何語言和知識的必備技能,是學好語言的基礎。
1.朗讀可提高記憶力
心理學研究證明,人在學習時,把視覺和聽覺同時運用到學習中,3小時后可以記住約90%。因為在朗讀的時候,可以充分調動學習者的視覺、聽覺和動覺的過程。大聲朗讀時,可以使口腔肌肉的運動沿著某種熟悉的路徑形成一種長期記憶。
2.朗讀可增強自信心
朗讀需要學生做到“大聲”,讓學生不但能聽見自己朗讀的英語,也能檢驗自己的讀音是否準確。反復大聲朗讀,學生的讀音更準,節奏感會越好,英語讀得越來越流利,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就會越濃厚,從而進一步加強了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3.朗讀可培養語感
在感知語言材料時直接產生的一種對語言文字含義、情味的理解力稱為語感。語感重在“感”字上,這需要學生充分運用形象思維,通過反復朗讀來品味英語。讀多了,舌頭動得更靈活,詞句會脫口而出,這樣形成最基本的英語語言系統,慢慢培養出英語語感。
4.朗讀可提高寫作
大量朗讀能夠增加學生的詞匯量,可以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思維能力;大聲朗讀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和語言想象能力;大聲朗讀可以進一步完善英語聽力和口語的學習;大聲朗讀更能充分提高英語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
二、英語朗讀的訓練方法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的注意力持續性較短,興趣不穩、易變化。如果不以趣味性來吸引學生,學生會在反復訓練中覺得枯燥無味,在繞口的朗讀中失去信心。
1.激發朗讀興趣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激發小學生朗讀興趣是英語朗讀訓練方法的重要一步。培養學生朗讀的時候可以由易而難,不能像喝中藥,捏著鼻子硬灌下去。朗讀英語時,應該是輕松愉快的,所以教師在教授英語朗讀方法就要注意從簡單到復雜,要循序漸進。
2.培養朗讀習慣
教師可以抓住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盡量讓學生保持對英語朗讀的持續有意注意,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培養學生英語朗讀的好習慣?;痉椒ㄅ囵B朗讀習慣。在初學英語時,跟著教師朗讀,先慢后快,讓學生在準確的基礎上,習慣自己大聲朗讀。最基本的朗讀方法還有跟錄音朗讀、學生領讀、教后及時讀等?;顒颖荣惻囵B朗讀習慣。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編chant,開展同桌小比賽,組與組、男女生大比賽等各種豐富多彩的朗讀活動,對學生心理有潛移默化的作用。時刻激發并培養學生的朗讀習慣、朗讀水平相對會有一定提高,英語的學習定會進步不少。個別難點培養朗讀習慣。教師鉆研教參,出些有難度的題目鍛煉學生。
篇5
朗讀需要一種姿態,包括形體和精神兩方面。只有萬事俱備,方能有所成就。對于靈活多變的小學生而言,規范其朗讀前的姿態是十分有必要的。學生讀前應端正坐姿,手持書本,抬頭挺胸,目不離書,明確接下來即將進行朗讀實踐,同時將目光和意念專注于此事,使形體端正,精神爽朗。這個過程雖然簡單,卻意義非常,只有每次要求學生做到并做好,才能有效地將學生渙散或是躁動的內心收復于平靜,從而為朗讀做好充分的身心準備,使朗讀效果得到提高。
二、有求而讀
有了充分的準備,朗讀即將成為一項活動開展于師生之間。但是,沒有明確目標的活動都會顯得沒有方向。所以,讓學生明確朗讀的目標不僅能讓學生讀得有希望、有動力、有意義,更能培養朗讀者興趣從而使朗讀成為一種習慣不間斷地“享受”于課堂內外。眾所周知,小學生從4 B過渡到5 A,無論從單詞數量還是句型的難度,更是課文內容的長短都是一個較大的轉變。大部分學生乃至家長都一時難以接受。因此,我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分階段、分層次地提出朗讀要求,以5 A Unit 1 The first day at school這一課為例,首先我要求學生們盡可能地讀準每一個單詞,大聲讀,讀整齊。而在實際操練過程中雖然本課文緊緊圍繞“there be”句型展開,但這樣的目標還是一兩遍無法達到??梢姡首x是一項反復的運動,老師一方面應引導學生重復練習,另一方面應切合學生循序漸進地制定目標,并在每一個目標達成之后給予必要的鼓勵或獎勵。所以,在之后的朗讀訓練中,我陸續為其設定了:不假讀—不拖音明顯(視學生現狀而定)—不拖音—不跳句—不滑句—不有口無心等一系列金字塔狀的朗讀目標。通過有層次的指導要求,讓學生在朗讀實踐中不斷得到提高,使其成階梯狀發展,為進一步讀好英語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有感而讀
心理學研究表明,朗讀需要視覺、聽覺、動覺的共同參與,即眼到、口到、心到。只有各大器官合力,做到有口有心,才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5 A Unit 3 At a Music lesson,由于其句型較Unit 1和Unit 2富于感情同時課文內容更富于靈活且深入學生學習生活,所以,我一方面繼續開展“有求而讀”,另一方面引導學生讀出西方優美的語音語調,即語感。教學大綱也指出:“學好語音是學好英語的基礎,語音訓練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習慣的養成過程,從一開始就要嚴格要求,堅持訓練,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重視朗讀訓練和朗讀技巧的指導是學好英語的基礎。發音標準、朗讀流暢是運用英語進行交流的基礎?!睆囊?、聽、動三者出發,具體落實于眼睛要全面而快速地看,看的速度略快于讀,成為讀的“領路人”;在讀的過程中要讓舌頭在口腔中跳舞,如跳芭蕾一樣,滑潤、收放自如地雀躍起來,使朗讀材料(單詞與單詞之間)成為綿延不絕的整體,而非生硬地斷裂甚至破裂;同時,朗讀者的心將貫穿于眼和動的每一個環節,用心地體會朗讀的要領,感受語言材料的內涵,感受語音語調,感悟語言的真正魅力,使朗讀變為“品讀”,成為掌握或精通英語的有效途徑。
四、有升華而讀
成功的英語朗讀教學,需要加強讀的審美感,使學生充分體驗英語語言的優美,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于是,在我的課堂上,我嘗試著結合西方文化特點和本土化珍珠特色將“美讀”思想帶進課堂。何為英語“美讀”?一方面,讀出語感;另一方面,培養語感、升華語感。無論學生朗讀的材料是簡短的還是冗長的、是簡單的還是復雜的、是陳述的還是抒情的,我形象地要求學生們進行“串珍珠”式的朗讀,引導學生挖掘珍珠的價值,鼓勵學生讀得珠圓玉潤、讀得聲情并茂、讀得如沐春風,不但實現把語言材料完整讀完的目標,更能把語言材料讀好甚至讀美,使朗讀如珍珠般完美奪目,使具備良好朗讀技能的學生們如珍珠一樣驕傲地走出國門、走向國際。
總之,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有計劃、有目標地指導學生讀出英語的獨特韻味,讀出英語的高尚情趣,讀出英語的國際化魅力,從而使讀之有值,讀之有得。使朗讀成為一種習慣,讓學好、用好英語成為大部分學生的可能;使朗讀成為一種途徑,為學生打開自學的大門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黃和斌.外語教學與理論[M].譯林出版社,2001.
[2]王金敏.小學英語教學呼喚朗讀訓練[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7(1).
篇6
相傳歐陽公作《畫錦堂記》,已經把稿子交給來求的人,而那人也已經走得很遠了。歐陽公猛然想起開頭兩句“仕官至將相,衣錦歸故鄉”中應加上兩個“而”字,改為“仕官而至將相,衣錦而歸故鄉”,立刻就派人騎快馬去追趕。為什么要這么改呢?我們把原句和改句通過朗誦來比較看,就會明白這兩個“而”字關系的確重大。原句氣局促,改句便很舒暢;原句意直率,改句便有抑揚頓挫?!笆斯俣翆⑾唷北取耙洛\而歸故鄉”意思多一個轉折,更深一層。
他說的這個“而”帶來的變化很微妙,在書頁上只憑多一個或少一個“而”字,是難以分清楚的,但通過“朗讀”就能夠聽出來。所以朱先生說,“音與意不能強分,更改了聲音就連帶地改動了意義”。他說的很有道理。
二、英語學習需要朗讀
美國散文家E.B. 懷特說:“當我們談到菲茨杰拉德的風格時,我們不是指他運用關系代詞的能力,而是指他的字詞在紙上所發出的聲音”(When we speak of Fitzgerald’s style, we don’t mean his command of the relative pronoun, we mean the sound his words make on paper.)在談到風格的神秘性時他舉了一個例子:“These are the TIMES that TRY MEN’S SOULS. ” 這是美國革命時期政論家托馬斯?番恩的一句話,這句話已經被引用了二百多年,現在仍在被人們引用著。為了說明這句話與眾不同,懷特寫了以下四個句子以供比較:
Times like these try men’s souls.
How trying it is to live in these times!
These are the trying times for men’s souls.
Soulwise, these are trying times.
他說,盡管這幾句話與例句意思相近,句法也沒有毛病,但都不行,唯獨番恩的句子具有永久的魅力,為什么?
我們不妨從兩個方面來分析,(1)句子結構:這句話的關鍵詞是“these”,它放在主句末尾,句尾一般是強調的位置,這使“these”在句子里的地位已經很突出,然后再用一個從句 “that try men’s souls” 做進一步說明,使得 “these” 的聲音效果及其意義就更加鮮明;(2)句子的重讀節奏:如果把它的重讀和節奏讀出來,并作如下表示,對于理解這句話為什么給讀者的印象深刻是很受啟發的:“These are the times that try men’s souls. ”很顯然,“these”是一個重讀音節,經過一個輕讀音節 “that” 的緩和和過度,緊接著又出現三個重讀音節 “try men’s souls”,讀者自然會體會到它的聲音和節奏所產生的力量及其蘊含的分量。
可見,學習英語不可不讀,不可忽略它的聲音和節奏。當然,不是對書上的每句話的聲音和節奏都要研究一番,節奏感是感性層上的東西,主要是在實踐中獲得的,即通過多聽,多說,多朗讀獲得。
美國著名語氣學家奈達說,學習外語要泡在“聽”和“說”里面,如果想在語言如何搭配方面建立可靠的語感,就必須對成千上萬的詞匯反復聽,反復說,沒有別的辦法代替。我們在自己的國家里學習人家的語言,語言環境差,聽和說的機會有限,主要是通過看書來學習,這就帶來了很大的局限性。所謂“看書”多是默讀不出聲音,而語氣之類恰恰是來自它的聲音,來自它的節奏和韻律,文字只不過是記錄聲音的符號而已。書寫在紙上的語言是一個樣,說出來又是一個樣,唱出來或演奏出來又是一個樣,而不同的人演唱或不同的樂器演奏其效果又不同。朗讀是一種綜合性的練習。它既是讀,也是聽,也是講。
三、朗讀在英語學習中的作用
英語的輕、重讀很明顯,起伏很大,節奏感很強,如果對連續和失去爆破等技巧也加以注意,不僅可以提高講話的節奏感,而且這種節奏感會不知不覺地滲透到你寫的文章里。堅持朗讀能夠端正唇型和舌位,刺激各個發音器官形成一定的發音習慣,不僅可以提高發音的準確性,而且有助于語言的積累和良好的語言習慣的形成。更重要的是,在朗讀聲中可以發現語言之美,語言之妙,提高對語言的審美鑒賞力。
四、結束語
朗讀英語,常年不斷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定的語感;反復朗讀,不僅增強了英語口頭表達能力,而且有助于語言的積累和良好的語言習慣的形成。可見,在英語學習中,朗讀是十分重要且非常有好處的。
篇7
二、訓練朗讀技巧,欣賞情韻之美
通過朗讀的語言藝術,能使枯燥的視覺文字活化為生動的聽覺聲音,以聲致情,使學生在愛與憎、悲與歡、心靈火花的撞擊中與文本內含的理念相溝通,產生共鳴效應。朗讀技巧講究節奏、停頓、速度、輕重、吐字、發音、語流、語態等。目前學生朗讀的最大問題是節奏感的缺失,一部分學生朗讀英語甚至拖音很重,可借助優美的音樂和有效利用“Chant”予以校正。音樂是一種抒情性極強的藝術形式,它通過樂曲中力度的強弱、旋律的起伏變化,以及節奏的抑揚頓挫,用直感的方式,使人獲得比其他藝術形式更為直接、更為豐富、更為生動的感受。通過聽音樂與唱英語歌曲,可以感受速度、力度、節奏、旋律、音色、和聲等音樂要素的表現作用。“Chant”是指在教學中有意將所教內容編成朗朗上口的英文兒歌,以提高趣味性,拓展課堂內容,訓練學生的節奏感和語音語調,提高學生的朗讀技巧。人教版初中教科書《英語》有許多英語歌曲和Chant,平時可充分利用這些內容進行朗讀技巧的訓練,也可根據教材要求自編Chant。比如人教版第一冊第65課是新學期的第一課,其中訊息有人體部位的名詞和高、矮等的形容詞,課快結尾時,用一個節奏的明快的Chant,把所學的知識用另一種形式得到體現與升華。學生先聽美國白人Bill Haley的富有激情的搖滾樂“Rock Around The Clock”,老師套用它的旋律,唱出chant的節奏與內容,讓學生隨音樂跟老師大聲朗讀,模仿老現的chant,為他們所喜歡的人物編寫新的chant,而后可為身邊的老師、同學進行現場編寫chant,使氣氛達到。學生也從簡單的模仿訓練上升為帶有一定創造性的學習活動,不但有利于他們的思維培養,還能極大提高其學習興趣和朗讀技巧,使學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與Chant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情入境,讓學生體會出在某種特定的語境中所具有的語感,使學生先內化后外發,情發于衷而形之于外。
篇8
一、朗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
聽力訓練是英語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朗讀可以加深對語言聽力材料中詞匯的感性認識,在聽力訓練中不可替代。學生在英語聽力訓練時獲得的語言聽力材料是短時記憶。如果只靠聽,而缺乏朗讀做準備,學生就很難準確無誤地辨別出所聽到的文字材料和同音詞、近音詞,更不能辨聽出連續性、爆破音、升降調等朗讀技巧所帶來的效果,影響對聽力材料的領會和理解;反之,學生如果借助朗讀把所學過的詞匯、長短句子乃至整篇文章牢牢地儲存在大腦里,在聽語言聽力材料的過程中遇到聽覺重現時,就迅速提取出有用的信息,提高答題的準確性,從而提升英語聽力水平。
二、朗讀有助于提高學生語音的準確性和語言的節奏感
語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而語言首先是有聲的,也就是說,有聲語言是第一性的。正是通過人的發音器官發出的聲音,憑借有聲語言,達到交流思想的目的。好的口語要求發音正確、用詞熟練、說話流暢。朗讀可以克服英語口語中不當停頓和重復等不流暢的毛病,有助于學生達到上述要求,養成流暢自然地說語言的習慣。
英語語音中的每個因素都有區別意義的作用,發音上的錯誤往往會引起意義上的誤解,例如:seat“羊”和sit“輪船”兩個詞僅僅是元音的不同,很容易誤讀,這就要反復朗讀,反復比較。也有很多比較復雜、學生難以記住的單詞,如gra-du-ate,con-gra-du-a-tion,in-struc-tion等多音節單詞,朗讀中把它們節奏化后,通過多次朗讀可以容易記住。為此,課堂上要盡量讓學生得到朗讀的機會。
語言也是有節奏的,節奏是英語首要的、最顯著的特征,英語的節奏是句子的重音在句子中規律出現的結果,句子重音之間的相隔時間大致相等,使語言產生節奏感。這種節奏感靠聽老師講,學生不可能真正掌握,只有多朗讀才能強化學生的語言節奏感,使他們的語言表達更流暢,更優美。
三、朗讀有助于學生將語法轉化成語感
我們在英語學習中太重視語法問題了,以至于消耗了太多的教學時間和精力。小學一遍語法,中學學一遍語法,大學還要學語法,可真正到用時還是“無法無天”。為什么?最根本的原因是沒有將語法轉化成語感。
單純的語法教學只能應付暫時的考試,無法解決語法和語感的轉化問題,不能提高語言運用能力。語感的形成只能通過大流量的語言訓練解決,包括聽力流量、閱讀流量、輸出訓練流量,大流量的語言訓練的核心就是朗讀訓練。英語中有很多固定結構涉及語法知識。例如It’s time to do sth./It’s time for sth.教學時向學生解釋“to”后面要加動詞原形,“for”后面要加名詞,這固然重要,但學生很容易混淆。再如It takes sb.st.to do sth./Thank sb.for doing sth等一些重要的結構都是學生錯誤較多的地方。朗讀可以讓學生結合具體的句子或語段,聯系相關情景記憶,這樣就不容易混淆,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學時老師可以先舉例,再請學生自己仿造句子,最后反復朗讀,達到人人熟練的地步。
當英語與母語的某些特征相異時,母語就會產生嚴重的干擾作用,給學生的語言學習和實踐帶來困難,由此而產生負遷移。這種負遷移可以借助朗讀抑制。例如英語的特殊疑問句句型和現代漢語不同,學習時要擺脫母語負遷移的干擾,就要充分接觸所學的英語,使其在學生的大腦中留下深刻印象,形成語感。對于絕大多數中學生來說,要充分地接觸英語,朗讀課本上的對話、課文及相應的閱讀材料是最佳手段,學生可以在朗讀中不斷接觸英語。通過朗讀,學生的英語語感才能得以培養,逐步擺脫母語干擾,做到用英語思維。
四、朗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段閱讀能力
學生閱讀技能是從“簡單的閱讀—朗讀—獲取直接信息的閱讀—歸納分析式的深層閱讀”的逐步發展。形式多樣的朗讀,對提高英語閱讀能力有著不可代替的作用。如果沒有或缺乏朗讀,就不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沒有朗讀,學生必定不能在短時間內建立起英語思維方式,語段閱讀能力就難以提高,偶爾有點也是靠母語的溝通,這就完全制約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
朗讀可以通過語調的變化、意群的劃分、適當的強調等使學生的聽覺、視覺等器官協調地進行活動,幫助學生增強對詞匯和語言結構的記憶,加深理解,把材料的全部語言要點融合起來,使原文的思想、感情、態度、風格等全部內容在有聲語言中再現,使文字變活,促進學生聽覺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喚起他們的感知和想象。
五、朗讀有助于學生提高寫作水平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古代文人有如此好的文學素養,是他們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來朗讀和背誦大批的文章,有了雄厚的積累,故而使用語言隨心所欲。英語寫作訓練同樣離不開朗讀。
首先,朗讀有助于學生熟悉各類常用文體。中學英語的對話和課文都是典型的代表文體,如果學生不對課本進行大量的朗讀,就沒有對各種文體的了解和熟悉,也就很難掌握各種文體的寫作要領,又怎能寫出符合這些文體的文章呢?
其次,朗讀有助于學生積累翔實的寫作素材。沒有足夠的朗讀,大腦里就沒有足夠的材料,用時就無法寫出,通過大量準確無誤的朗讀,學生大腦里儲存足夠的材料、信息和各種文體的范本,寫作時迅速提取一些有用的信息。因此,大量的準確無誤的英語朗讀能夠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
聲情并茂的朗讀,能給人以美的享受,能陶冶人的情操;聲情并茂的朗讀,能使原文的主題思想、感彩、藝術風格等得到體現和升華;聲情并茂的朗讀,能使學生的聽覺能力和思維能力得到培養;聲情并茂的朗讀,能使學生學英語的積極性得到提高;聲情并茂的朗讀,能使學生學英語的自信心得到增強;聲情并茂的朗讀,能使學生學有收獲,學有味道,學有動力。朗讀是學好英語的捷徑。
參考文獻:
[1]王斌華.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1999,(第6版):29.
[2]蘇鳳秀.英語教學.2001,(第一版):78.
篇9
一、英語朗讀的重要性
人們往往對重要的事花費更多的精力,付出更多的努力,學生有必要了解英語朗讀的重要性,這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是否認真參與到朗讀中。
(一)朗讀有助于學生記憶詞匯
通過朗讀學生可以積累大量的英語素材,從而達到記憶和積累的效果。科學實驗表明,大聲朗讀比默讀或不讀更有助于詞匯記憶。出聲朗讀時,眼、口、耳、腦等多種器官一起參與工作,形成多通道的暫時神經聯系,從而深化了大腦皮層的痕跡,此時,大腦記憶達到最活躍、最有效的階段。
(二)朗讀可以提高學生發音的準確性
初中生正處于英語初學的階段,如何更好地把握語言節奏感、發音準確性是個基本問題,同時也是至關重要的任務。通過朗讀,可以糾正和訓練自己的語音語調,掌握說英語的種種技巧。
(三)朗讀能夠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朗讀是提高口語能力的有效方式。一方面,朗讀“迫使”學生開口,讀出連貫的句子。另一方面,在朗讀的過程中,由于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刺激,學生對篇章的內容和其中的妙語佳句都會有深刻的印象。
(四)朗讀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和語感
準確無誤地朗讀課本上的對話、課文和相應的閱讀材料,使學生不斷地接觸英語,把有用的語言材料儲存在大腦里,久而久之,學生的語感就不斷增強,語言能力不斷提高,英語思維能力也得到逐漸培養。
(五)堅持朗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通過大量準確無誤的朗讀,學生大腦里就儲存有足夠的材料和信息,寫作時就能迅速提取一些有用的信息。因此,大量的準確無誤的英語朗讀能夠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
二、如何培養英語朗讀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良好的英語朗讀興趣,有助于學生廣泛地參與到朗讀中去,并視為一件樂事。
(一)創設良好環境,誘發朗讀情趣
英語作為外語,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語言環境,教師應該以滿腔的熱情,采用新穎多樣的教學手段,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景,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使每一位學生都敢于朗讀、樂于朗讀,教師還應努力為他們提供朗讀英語的機會,給予學生及時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二)變換多種情境,激發朗讀興趣
在朗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變換多種情境,讓學生在變換中體味朗讀的快樂,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也可根據作品體裁,風格特點,通過提示朗讀、分組朗讀、采取個別與個別、集體與個別、集體與集體等多種朗讀情境。集體朗讀有利于學生獨立進行朗讀的自我實踐,也便于教師對學生朗讀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地糾正;個別或分角色朗讀,有利于教師檢查和督促學生朗讀時出現的問題。
(三)布置教室舞臺,展現學生才華
每個學生都有表現的欲望,并且希望得到教師或家長的肯定。教師可以利用學生這一心理特點,讓學生自由布置舞臺,盡情展示自己的才華,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朗讀熱情。采取朗讀比賽或朗讀表演的方式充分展現學生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學生在愉悅、輕松、和諧的環境下學習,鍛煉自己的英語技能。
三、培養英語朗讀的技巧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除了啟發學生懂得朗讀技巧的具體內容之外,更重要的還在于啟發學生學習掌握朗讀的技能,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朗讀技巧訓練是至關重要的。
1.教師應當強調漢英語音、節奏之差異。大多數學生開始學英語時,已基本掌握了漢語口語,形成了一套牢固的漢語語音、語調習慣。漢語是一種聲調語音,字的每一個音節都有特定的聲調,而且聲調起著區別和改變詞義的重要作用。然而英語是語調語言,沒有固定的聲調。詞中音節聲調沒有區別詞義的作用,他們要服從全句的語調。例如kite這個詞,隨便念成平調、升調、升降調、降升調或降調,它的意思不會改變,依舊是“風箏”。
節奏是指語句中各個音節的輕重、長短和快慢之間的關系。漢語講究各種字調的搭配,而英語講究輕重音節的搭配。因此在指導學生朗讀時,要強調發音到位、掌握好詞重音和句重音、用好升降調、注意適當停頓、掌握連讀技巧及意群的把握。
2.培養學生獨立拼讀英語單詞的能力,包括能夠識別音標符號、拼讀以及英語單詞的重讀音節和讀音規則等幾個方面。這是學生今后獨立使用詞典等工具書進行朗讀和閱讀的基礎。
3.培養學生獨立朗讀整句的能力。在英語朗讀教學中,教師應首先引導學生注意詞組的意義,要求他們記住詞組的意思。
篇10
小學生的英語朗讀水平在很大的程度上取決于老師。當教師用自己動聽的語音、多變的語調、豐富的表情、形象的動作去展示個人的教學魅力時,就給學生美的享受,從而激起學生的朗讀欲望。
2.多媒體示范
當然還可讓學生多聽錄音或觀看有關影片,然后模仿練習,激發他們的表現欲。教師應盡可能多地讓學生多聽、多模仿,增強感性認識,感受不同角色的語調、語氣、音質和感彩等,把好語言的“入門關”。 這樣,訓練的時間久了,學生聽到磁帶、多媒體的錄音,就會自覺地去模仿,促使學生形成一定的語感,掌握一定的朗讀技巧。由于小學生年齡小,聽錄音時會遇到很多困難,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
3.學生示范
學生示范朗讀可以激起同學的競爭意識,也能考驗其他同學的聽音能力,相當于一定意義上的聽力練習。如果學生讀得對,又讀得好,那對其他同學就起了示范和榜樣的作用;如果讀錯了或讀得不好,可以讓其他同學仔細聽,并指出來,一起改正。通過學生示范讀,能鞏固課文中剛學過的某些詞語甚至課文大部分內容,從而產生成功感,進而激發學習興趣。
二、精彩有趣的早讀
我們學校每周安排兩次外語早讀課,讓學生進行20-30分鐘的外語早讀。教師督促學生早讀,及時發現學生的發音、朗讀、理解課文及語法概念上存在的問題,給予糾正、示范和指導,從而掌握了學生實際水平的第一手資料。早讀可以采用多媒體和錄音機播放,讓學生模仿,也可以讓學生走出教室大聲朗讀等,使枯燥的英語變得有趣,使朗讀更精彩。
三、靈活多變的朗讀方式
枯燥的反復朗讀是學生不喜歡的,教師可以采用新穎多樣的方法來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教師要抓住小學生的心理,針對學生好動、爭強好勝、愛表演等特點,選擇朗讀材料,開展形式多樣的朗讀,盡力讓小學生保持對英語朗讀的持續注意。
1.動一動,讀一讀。學生非常喜歡“Read and act”部分的內容,因此,在教學單詞時也可以讓學生動一動,讓豐富的肢體語言輔助新內容的學習,這樣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引起他們的模仿欲望,新知記憶會更加牢固。
2.游戲是小學生的“好伙伴”,教師可以利用游戲的有趣性,將它引入到英語朗讀教學中。如學單詞時,可以結合聽音辨位的訓練來玩游戲:老師將單詞卡片藏在某個學生那里,讓另一個學生根據大家朗讀該單詞的聲音強弱來尋找,越接近目標,大家的朗讀聲音就越強;反之,就越弱。
3.在教學對話時可采用分角色朗讀、表演讀、有感情讀、比賽讀、接龍讀等。只有這樣,小學生才會在豐富多彩的訓練中增強對英語朗讀的興趣和信心。
4.將朗讀聯系生活,用于實踐,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朗讀可以促進學生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與生活聯系,學以致用。
四、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的培養
由于小學英語課時少,課內朗讀訓練是有限的,把朗讀延伸到課外勢在必行。如果說課內的朗讀教學重在樹立和逐漸強化學生朗讀的意識,幫助學生初步掌握一些朗讀的方法,那么通過課外的朗讀,則是側重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
1.讀前要“掃障”
這里的“障礙”指的是朗讀材料中的新詞新句。眾所周知,通順是朗讀的基本要素之一。如果連讀通順都成問題,更別說要想通過朗讀來鞏固語言知識了。因此在要求學生朗讀前,教師要先教學課文中的生詞、詞組、難句,使學生會讀、能讀,以此來保證朗讀的流暢性。
2.讀時要大聲
大聲朗讀有助于學生沖破心理障礙,樹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大聲朗讀,特別是長期堅持以后,有助于學生掌握正確的語音、語調和節奏感;大聲朗讀還有利于學生初步養成用英語思維的習慣??梢赃@樣說,學生敢于大聲朗讀英語課文,就敢于開口說英語,學生就不會成為英語的“啞巴”。
3.讀后要反復
篇11
摘 要:英語朗讀能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語言實踐能力,其魅力主要表現在符合新課程教學理念,形成語言知識和情感滲透,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的能力,促成學生心智發展。
關鍵詞:朗讀教學;語言技能;語言綜合實踐能力
一、朗讀符合新課程理念,是實現語言技能重要的教學手段
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提出“通過英語學習使學生形成初步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促進心智發展,提高綜合人文素養”作為新的課程理念。綜合語言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等方面整體發展,其中語言技能是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聽和讀是理解的技能,說和寫是表達的技能。朗讀教學是各項綜合能力具體實踐的教學手段。
因此,英語課堂教學應向學生主體地位傾斜,讓學生主動去感受文本材料中美的熏陶,體驗教材中詞匯、對話、段落篇章中的審美情趣和高尚情操,掌握語言技能和語言知識,培養學生審美感知和審美創造的能力。朗讀既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形成語言知識,也有利于科學、合理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符合英語新課程的理念,實現英語新課程改革目標。
二、朗讀是語言知識形成和情感態度融合的教學過程
朗讀教學能把語言基礎知識包括語音、詞匯、語法以及用于表達常見的話題和功能的語言知識用有聲的朗讀有感情地表達出來,學生通過反復的朗讀訓練能夠掌握和理解語言知識。如-Would you like to have dinner with me?-Yes,I’d love to .反復操練這個句子,學生就會記住句型would like to do sth(想做某事)及其回答:Yes,I’d love to.而不是機械地去記憶。同時,朗讀也能把情感態度滲透其中,能內化情感,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自信、增強合作精神,以使他們樹立信心,鍛煉意志,樂于與他人合作,養成和諧和積極向上的品格。
三、朗讀可以采取多種方式進行,為學生提供語言實踐的契機和平臺
英語朗讀需要教師示范、指點和糾正,對詞匯、句子的重音、意群的讀音、語調和節奏進行跟讀示范。學生通過跟讀,或聽錄音去模仿句子重音、語調、連讀、不完全爆破等朗讀技巧,初步獲得語音語調的感性認識。采取不同方式的朗讀可以獲得不同的學習效果,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可以采取多種方式朗讀教學,給學生創造更多行之有效的鍛煉機會。
(一)示范朗讀
教師的示范朗讀非常有必要,學生可以邊認真聆聽教師示范朗讀,邊可以感知文本材料,感知內容在語音、語調、感情、表達等方面的特色,起到預習的效果。
(二)教師領讀
教師可以用錄音領讀,領讀對話時,教師最好整句領讀,體現出句子的整體感,讓學生在靜聽的基礎上模仿跟讀。
(三)提示朗讀
教師通過展示圖片、實物等教具設備教導學生朗讀。學生看到實物信息提示朗讀,提高學生的理解和記憶能力。
(四)齊聲朗讀
齊聲朗讀可以提現學生合作精神和集體精神,又可以鼓勵基礎差的同學克服膽怯的心理問題大聲朗讀。
(五)個別朗讀
教師可以叫個別朗讀,展示個人風采,同時可以發現學生朗讀問題,及時糾正學生朗讀的錯誤,提高朗讀質量。
(六)課前朗讀
這種朗讀可以引導學生課前熱身活動,激活學生上課熱情。英語課堂的環節一般都有前奏,很多老師在課堂前會采用各種形式的熱身活動,比如:唱聽英文歌曲,倆倆對話,值日生用英語匯報等,課前幾分鐘的朗讀同樣也可以取得激活學生熱情的良好效果,課前可以朗讀詞匯、重要句段、對話和文章等。
(七)表演朗讀
要求學生根據不同的角色進行表演朗讀,可以激起學生興趣,并積極參與學習英語。比如:仁愛版九年級下冊unit6的《龜兔賽跑》就可以讓學生分角色進行表演,學生饒有興趣地課余準備,并在課堂上有聲有色地表演。
(八)背誦朗讀
根據英語不同的話題進行背誦,話題可以涉及問路、電話用語、看病、興趣愛好、環境保護、風土人情等中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喜聞樂見的內容,這樣的朗讀既可以增強記憶力,又能培養語感。
朗讀可以根據文章、學生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教師盡量為學生創造鍛煉的機會,這樣學生就有多的機會實踐語言,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四、朗讀可以培養學生多種能力,提高語言綜合實踐能力
新課標英語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語言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英語朗讀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和興趣,也可以訓練學生各種語言能力的形成。
(一)培養學生自主朗讀能力,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陶冶學生的情操
英語課堂朗讀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手段,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是新課程標準提倡和強調的,而這種英語朗讀正是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朗讀不僅要求學生對英語語言的感知和理解,而且還要學生情感的投入。當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對話或文章時,一定會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會讓他們感到有一種自豪、愉悅的心情,從而自主地投入學習。例如,仁愛版九年級Unit 2 Topic1 secionA,當學生朗讀前段對話時,It’s a beautiful place with lots of flowers and grass,The air is fresh and the water is clean,and you’ll see bees and butterflies dancing.這是描述 the West Hill 風景如畫的場景,學生通過朗讀可以感受和想象那里萬紫千紅,彩蝶紛飛,溪流潺潺的美景,后段通過:The flowers and grass have gone!the water is so dirty,it smells terrible,there are some chemical factories pouring waste water into the stream描述環境遭受破壞,污染嚴重的景象,學生自主地感受到英語句子前后情景描述的區別,激起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所以,自主朗讀可以培養和提高學生對英語句子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提高學生整體素質
語言都需要語感來表現,語感是人對語言的領悟感應能力,是語言訓練到熟能生巧的表現。長期的英語朗讀很容易讓學生形成語感,因為英語教學有它的自身特點,朗讀是形成語感的最好一種形式,語感強的人理解能力就強,對詞和句子感悟能力強,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教師要注重朗讀這一環節,平時經常要求學生多注意語音、語調、意群停頓、讀出英語的韻味和美感來。在語感培養上,教師也可以叫學生朗讀一些英語小詩(如九年級的配樂朗誦《Trees》)、繞口令、諺語等,也可以在班級里面舉行英語朗誦比賽,這樣就可以讓學生感受語言的優美典雅,激發他們的興趣,還可以提高學生整體素質。
(三)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升英語整體水平
1、朗讀可以突破聽力難關。農村學生大多對英語聽力有畏懼的心理,平時聽力訓練有限,機會也不多,學生普遍反映聽力很難,英語朗讀可以調動人的多個感覺器官,只要做到眼到,耳到,心到,認真領會字、詞、句的讀法和意思,認真模仿,經過長期的訓練,聽力的難關一定會突破。
2、朗讀還可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出色的口語表達能力是當今社會對學生素質教育的要求之一,經常默讀的學生,即使內在能力很強,但真正碰到口語交際時,就有可能因心理素質不好表達詞不達意,或者說話吞吞吐吐,所以經常朗讀的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強,心理素質好,其自信心也會得到滿足,更能激勵其自強不息。
3、朗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寫作能力是綜合運用知識實踐的能力,它要求基礎較好,語言實踐能力較強的學生才能寫好自己的文章。英語朗讀就是讓學生感知語言句子結構,理解詞匯知識應用,通過長期的朗讀訓練,慢慢地讓機械的語言形式和規則變得豐富起來,這樣既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又能提高了語言的運用能力。當學生積累了一定的語言知識和技能時,學生的寫朗讀能夠幫助學生記憶單詞。對單詞記憶,學生也覺得背了容易遺忘,如果學生把單詞放在句子里朗讀記憶,就感覺容易理解和記憶,詞匯就不容易忘記了。
4、朗讀可以融洽師生感情。在課堂朗讀,老師與學生之間可以用朗讀的形式交流,老師范讀,就是將自己的語音、語調和對句子文章的理解自然地展示給學生;學生朗讀,則是將模仿的語音、語調正確地反饋給老師,這樣師生之間的心理產生共鳴,師生之間的情感就融合在一起了,學生怎么不對你所教的學科感興趣呢?
5、朗讀能夠幫助學生記憶詞匯。對詞匯記憶,學生也覺得背了容易遺忘,如果學生把詞匯放在句子里朗讀記憶,就感覺容易理解和記憶,詞匯就不容易忘記了。
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語言,需要用高聲朗讀方能展示其無窮的魅力,教師應該給學生提供多的機會和平臺,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接觸英語,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使英語朗讀教學在素質教育園地里開出更多更璀璨的花朵。
參考文獻:
篇12
英語朗讀就是運用重音、節奏、語調等語音手段把語言材料中的思想感情表達出來,也就是清晰響亮地把詞匯、句子、文章等語言文字材料念出來。英語朗讀具有視覺上的因素,它要求英語朗讀者仔細看著語言材料,又具有口語(表達上)的因素,英語朗讀者大腦想著其發音,然后專注地念出其聲。在大聲英語朗讀時,通過顱骨把聲音傳送到聽神經,大腦記錄下送達的信息。
朗讀不是一個簡單的發聲過程,朱智賢《心理學大詞典》中說:朗讀是“在視覺器官感知文字材料的基礎上,由言語器官發出聲來,再由聽覺器官把信息傳到大腦進而達到理解的閱讀方法。這是一種眼、口、手、腦協同動作的過程?!狈治鲞@個定義可以發現朗讀是一個由視覺向聲學,再由聽覺到感知轉換的復雜程序,涉及兩個過程的協同,通過最全面地利用人的各種感官獲取信息,這樣才能達到最佳學習效果。
一、英語朗讀的積極作用和效果
有的學者認為:“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思維能力比兒童遠為發達,有意識記憶和長時記憶也強于兒童,這正是他們加強有意識學習的有利條件?!庇屑记傻拇舐暲首x有助于其發音、聽覺、呼吸等器官的發育,經常的、持之以恒的英語朗讀有利于學生獲得牢固的英語整體意識,使教師在教學中可省去許多對復雜語言規則的講解。而且,朗讀可以促進朗讀者的口語表達和聽說能力、語言理解能力以及書面表達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適當運用英語朗讀,能起到積極的效果和作用。
1、英語朗讀有助于聽說能力的提高
提高口語。好的口語要求發音正確、用詞熟練、說話流暢。英語朗讀練習就有助于達到這一要求。通過反復英語朗讀可以克服不流暢、結結巴巴、不適當的停頓和重復等毛病,培養流暢自然的良好語言習慣。聽和說的能力訓練往往一起進行,英語課堂教學更是如此?!案ダ锼埂保–.C.Fries)說:“學生學會說英語的前提首先是聽?!睂W生通過聽英語朗讀錄音,老師英語朗讀,其他學生英語朗讀以便識別語音,掌握連讀與弱讀,發現語音、語調的變化,改正自己不正確的發音。通過模仿,可以說得準確流利。實際上,模仿素養與聽和說的素養密切相連。聽得清,模仿得就好;聽得多,達到一定界限也就自然會說。“語言首先是有聲語言”,英語朗讀,正是經過藝術加工的有聲語言的表現形式,通過繪聲繪色,富于節奏與韻律的語音,可以增強語言的美感,激發學生的興趣,這種聲情并茂的英語朗讀,進入學生耳中很大地強化和豐富聽力理解與記憶,有利于學生消除心理障礙,激發他們開口欲望,有助于學生口頭表達,為語言交際創造良好條件。
2、英語朗讀有助于培養學生英語語感,提高閱讀能力
閱讀是英語朗讀的前提,而英語朗讀又有助于閱讀理解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坝⒄Z朗讀時,學生的眼、耳、口、舌各器官同時并用,這樣會增強理解與記憶,在聲音的幫助和配合下,學生會更好地體會、理解和表達讀物思想。”朗讀英語時,學生可做到口讀、眼看、耳聽,以使自己融入英語的氛圍之中,讀得多了,停頓、意群、詞語的搭配組合等就會在大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學習者形成對英語某些搭配及表達方式的強烈感受。同時英語朗讀還能提高學生的語感,即對語言的感知能力。語感的強弱,直接影響到閱讀效果。
3、英語朗讀有助于增強記憶
在朗讀時,人們的眼、口、耳、腦等多種器官同時并用協調合作,會增強理解與記憶,它使聲音和文字建立直接聯系,特別是大聲朗讀會刺激大腦,容易集中注意力,從而在人的腦產生較深的印象。而且由于朗讀中包含有語調的升降、輕重音的起伏,對人的大腦形成一種比較深刻的反應,從而產生了比文字、圖像更豐富的想象,仿佛身臨其境,印象深刻,記憶長久。
4、英語朗讀有助于提高書面表達能力
有的學生在寫英語作文時經常在頭腦里用漢語進行一番敘述,然后再將其翻譯成英語,而有的學生則利用學會的語法知識把單詞進行排列組合。這樣寫出來的文章不是中國式英語就是語法錯誤太多。但是利用經常朗讀的英語句子、段落和篇章,寫出來的效果就大不一樣了,語言更加豐富,更加準確,更加地道。學生通過反復的英語朗讀,積累豐富的語言知識和技能,其英語寫作水平才會有所提高。
我國古代有“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名言,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二、英語朗讀在教學中的有效途徑和實施方法:
“英語朗讀在教學中的有效途徑:一是下意識的自然習德;二是有意識加強學習。偏廢其中的任何一個方面都會帶來事倍功半的后果。”(劉再華,2000)通過以往的教學總結,可以采用以下具體的實施方法:
1、制定英語朗讀計劃
針對不同年級的中學生,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英語朗讀教學計劃。從初一到初三可以分別加強英文字母、音標、升降調,單詞、重讀、弱讀,短句、長句、語速,各種句式、意群、朗讀視距,換氣、角色朗讀,各種英語文體的表情朗讀。
2、教師的引導和示范
首先,教師在教學中應適當地給學生補充一些有關語音及朗讀技巧等方面的知識,使學生的朗讀活動能有正確的理論作指導。要讓學生了解一些語音方面的知識,掌握如何運用聲音來表情達意。其次,朗讀應該在教師的示范下進行,如果沒有教師正確的示范,學生們按照錯誤的發音朗讀,對英語學習就沒有任何的好處。同時要求教師的朗讀必須正確、清晰、自然。如果教師在范讀時能處理好頓歇的長短、節奏的快慢、聲音的高低、語勢的輕重和語調的抑揚,就能使學生與作者和作品產生共鳴,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提高英語朗讀興趣
朗讀要在活潑有趣的氣氛中進行,運用各種各樣的方法來朗讀,使英語朗讀的過程不會顯得單調乏味。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從初一到初三可以分別舉行如下活動:英語字母歌比賽/評選朗讀小標兵,英語童謠比賽/評選朗讀小老師,英語故事大王比賽,英語朗讀“金話筒”,英語名篇“模仿秀”比賽,英語限時演講。
4、學生的積極參與
要讓盡量多的學生參加到英語朗讀中來,營造一個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把語音、口語、聽力結合起來,做到語音課中既有口語又有聽力:口語是語音的表現,又是聽力的基礎,三者之間的教學應該緊密協調。注重語音的交際功能和實際應用,讓學生用語音于實際英語表達之中。
5、英語朗讀材料的選擇
朗讀是說話的基礎。人們的口頭表達是多元的,有時需要隨意,有時需要正式,朗讀也需要根據不同的語篇類型采取不同的朗讀規則和技巧,教師在選擇朗讀素材時,應注意其廣度,從而使學生對語言的感受能力得到全面的發展。
6、強化英語朗讀訓練
訓練時間最適為每天兩次,每次以半小時為宜,時間不能過長,否則容易造成疲勞,影響英語朗讀效果;朗讀時做到眼到、口到和心到,對詞組、短語、句子和篇章的吸收由表及里,由淺至深,以求達到最佳效果;英語朗讀訓練不以背誦為直接目的,而是以詞形和語音語調以及語音內涵為結合體,以增強語感為目的。英語朗讀教學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英語朗讀訓練能夠:
①培養學生獨立拼寫英語單詞的能力,包括識別英語音標符號,以及按單詞的重讀音節和讀音規則來讀詞等。
②培養學生獨立朗讀英語整句(短句、長句)的能力,包括識別詞匯的能力。
③培養學生朗讀英語語段、篇章的能力。有時單獨讀不太懂的句子,如果反復朗讀英語語篇聯系上下文來了解,就容易明白其大意。英語朗讀的訓練方式有:教師范讀、教師領讀、跟讀錄音、分組朗讀、齊聲朗讀、背誦等等。
以上是筆者的一些粗淺想法與做法,英語教師如果能真正放下“為人之先生”的架子,加強自身的英語朗讀修養與技巧,不斷學習來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語朗讀水平,探索研究并大膽實踐一些自讀的方法,就容易找到提高學生英語朗讀水平的捷徑,這也合符當前提倡的素質教育思想,既減輕學生負擔,又對學生“授之以漁”,訓練了學生的思維,從而提高學生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宗炎.朗讀與英語學習[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08).
[2]李梅.借助朗讀方式提高口語交際能力的理論與實踐[J].內蒙古教育學院學報,2000(12).
[3]孫航.英語教學中應重視朗讀[J].山東電大學報,2000(02).
[4]杭寶桐.中學英語教學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篇13
一、重視語音,倡導模仿
1、打好語音基礎。即教會英語26個字母和48個國際音標,為學生進一步學習英語打好基礎。字母教學以5個元音字母為主線,按照字母的順序逐個教、逐個學,內容包括:字母、單詞的重音,英文的規范書寫等。音標教學按元音和輔音進行分類教,內容包括:元音字母在重讀音節中的讀音、常見的元音字母組合在重讀音節中的讀音、常見的輔音字母組合在單詞中的基本讀音、輔音連綴的讀音以及成節音的讀音。主要途徑是:在聽清教師的發音或聽清英語錄音的基礎上,進行反復的模仿,必要時,教師對于學生感到困惑的音與調做適當的規則講解與對比,幫助學生掌握發音和語調的要領。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在很多情況下,學生的語音語調不好,是由于聽得不夠,未聽仔細,沒有聽清就模仿所致。所以先讓學生聽清楚、聽準確,了解音的特點(音質、音色、音長、音響),再模仿。模仿時,可以先集體模仿,使膽小、內向的學生也敢于與大家一起大聲操練;后個別單獨模仿,便于教師檢查學生模仿的質量,便于教師有針對性地指導與糾正。雖然初一年級新生有一定的語音基礎,但是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的語音語調不準確,對這些學生難以讀準的語音(如48個國際音標的正確發音以及字母組合的不同發音),教師應該做到耐心仔細。
2、探究拼讀規則。它是教學字母、音素、音標之后最重要、最關鍵的教學內容,包括:重音(單詞、句子重音)、意群的讀音(連讀、失去爆破、弱讀與同化)、語調(升調、降調)和節奏。需要指出的是:英文是拼讀文字,其詞匯的讀音與拼寫往往不一致,因此不少學生由于缺乏拼讀能力,而只靠機械記憶按字母順序死記硬背單詞。這種做法在開始記字母較少的單詞時還有效,但是隨著單詞逐漸增多,拼寫逐漸復雜,學生就逐漸感到力不從心,英語水平的兩極分化就此開始。因此,在教字母、音素時就開始拼讀練習,可以采取“教者有心,學者無意”的辦法,讓學生探究一些符合拼讀規則的單詞,獲得自主發音和拼讀的初步技能。從教學第一個單詞時,教師簡述音節知識,給單詞劃分音節,及單詞重音如何讀,以后逐步教學雙音節詞、多音節詞。結合所教單詞,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并嘗試歸納讀音規則。
二、組織朗讀,要求大聲
朗讀就是運用重音、節奏、語調等語音手段把語言材料中的思想感情表達出來,也就是清晰響亮地把詞匯、句子、文章等語言文字材料念出來。朗讀具有視覺上的因素,它要求朗讀者仔細看著語言材料;又具有口語(表達上)的因素,朗讀者大腦想著其發音,然后專注地念出其聲。朗讀的作用可不少:一方面,它能促進聽力水平的提高。學生大聲朗讀時,口中發出的聲音傳到自己的耳朵,表明學生不僅在讀,同時也在聽自己讀,經過反復不斷地朗讀操練,學生的聽覺神經也就習慣了這種信號,當別人發出這種信號時,他就能產生“共鳴”,聽得明白。另一方面,它還能促進記憶力的提高。學生大聲朗讀時,注意力容易集中,使讀過的語言材料在大腦中產生較深的印象。可以說,朗讀是生理活動向心理活動的轉化,即“內化”。大量準確的朗讀能夠促進口語和聽力能力的進一步提高;有效的朗讀更能夠充分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水平。一般來講,朗讀訓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聽范讀或錄音。通過聽教師的示范朗讀或錄音,學生可以了解文章內容和朗讀特點,感知內容在語音、語調、感情、表達等方面的特色,把握正確朗讀的方法和要點,為朗讀的實踐練習做準備。
2、教師領讀。領讀對話時,教師最好整句領讀,體現出句子的整體感,讓學生在靜聽的基礎上模仿跟讀。領讀時,如果遇到長句或難讀的句子,教師可按意群領讀,并注意語調的轉折。領讀課文時,最好采用學生看書跟讀和不看書跟讀交替的方式進行。領讀一般先慢后快,讓學生在準確的基礎上,再達到熟練、地道地跟讀。
3、學生朗讀。針對初中生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鼓勵朗讀。對低年級學生,可以將英語朗讀較準確、較大膽的同學樹為“小老師”,請其領讀,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在一旁監聽,等學生領讀完之后,再和全體學生通過回憶來指錯和糾錯。在確保不打擊學生積極性的前提下,幫助學生糾正語音或語調,確保每位學生都能順暢、自然、正確地讀好每一個句子。有時可利用學生好勝心理強的特點,組織大聲朗讀比賽,鼓勵學生大聲、大膽、大方朗讀。
三、加強背誦,培養語感
語感是學習英語和使用英語的核心。它是比較直接、迅速地感受語言文字的能力。學習英語的成敗最終落實在是否獲得了英語語感,能獲得語感,就能牢固地掌握英語知識,就能熟練靈活地運用英語語言技能,就能綜合性地、整體性地使用英語,駕馭英語語言。但是,語感的獲得必須通過持久的語言實踐練習而逐步獲得。對絕大多數初中生來說,由于缺乏英語習得的語言環境,通過朗讀、背誦典型的對話或者短文便成為學習英語、接受英語、培養語感的一種有效便捷的途徑。背誦可這樣操練:
1、透徹理解。首先透徹地理解要背誦的材料。我們強調在理解基礎上的識記,切忌生吞活剝的死記硬肯。實驗表明,受試者在記憶句子時,開始保留的是句子原話的信息,但他們很快就忘掉這些信息,保存下來的只是句子的意義信息??梢?,儲存在記憶中的不是語言的形式,而是語言的意思。所以,只有對材料有充分的理解,才能很好地背誦,才能增加語言的可理解性輸入。
2、嘗試回憶。在進行背誦的過程中,如果只是不停地朗讀是很難記住材料的,因為這是一種較淺水平的信息處理。然而,如果把段落和篇章化整為零,先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背誦,再合成整篇背誦,直到成誦為止,效果就會事半功倍。因為對信息的加工水平越深,信息就越更長時間地保留在記憶中。曹日昌教授指出,“試圖背誦,一方面由于學習者的積極活動,可以提高更多的建立聯系的機會,有利于記憶;另一方面由于試圖背誦時更清楚地了解材料的特點與難點,可以更好地分配復習,在難點上多進行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