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情緒管理與情商培養三部曲》,幫你找到隱藏在孩子行為背后的心理問題,讓孩子建立起強大內心、學會控制情緒、樂于合作敢于競爭!
兒童教育心理學》
1976年,S.T.E.P.課程由美國知名心理學家鄧克梅爾和馬凱以阿德勒《兒童教育心理學》理論為基礎創立,該課程的宗旨是避免體罰及以沖突的方式管教孩子,讓父母更有技巧,更為有效地與孩子相處,培養高情商、樂于合作和獨立自主的孩子。該課程以躋身西方父母三大培訓課程之一,39年來深刻影響了西方的兒童教育理念。
在《兒童教育心理學》中,阿德勒指出,人的人格結構形成于童年期,要解決一個人的人格心理問題必須從他的童年著手、孩子的責任感、合作能力、自信心要從兒童期培育。這也就是中國人常說的“三歲看到老”。阿德勒以經過實踐檢驗的教育方法指導父母們幫助兒童培養和建立獨立、自信、勇敢、不懼困難的品質和積極與他人、集體合作的能力……
小學六年一定要陪孩子做的45件事》
終日忙于工作的你,可能會突然發現自己與孩子已經漸漸疏離:你不再是孩子的傾訴對象,你們之間有了看不見的隔閡,那個天真無邪的小毛頭已經長成和你差不多高的“大人”了,隱隱的失落感會浮上你的心頭……
在韓國,有一位爸爸也在為同樣的問題苦惱,但他決定通過努力重塑親密的親子關系。于是,他以“想跟孩子一起做的事情”為主題,對多位富有經驗的教育專家及與自己有類似煩惱的朋友進行了采訪,精粹出小學階段一定要陪孩子做的45件事。
有些事再不陪孩子做就來不及了!長大以前,孩子需要跟你共享歡樂時光,需要更多的時間跟你單獨相處……請你再忙也要做個好爸爸,再忙也要做個好媽媽,對孩子來說,陪伴才是不可或缺的教育!
孩子內心是否強大取決于媽媽》
孩子的未來是由“內心是否強大”決定的,孩子內心是否強大是由媽媽決定的!為什么你是否知道,做一個好媽媽是有有效期的。孩子小時候會把媽媽當作全知全能的倚賴,而這也正是媽媽教育孩子的黃金期;進入青春期后,媽媽就很難繼續對孩子施加影響,此時應該是驗收教子成績的時候了:你的孩子是否能夠面對一時的挫折和失敗、是否能處理好不同情境下的人際關系、是否有獨立于社會的能力……學校不會給孩子“獨立生存”的教育,社會不會給孩子“寬松適應”的環境,媽媽們培養孩子“內心強大”就是在塑造孩子美好的未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教會孩子內心強大,你就給了孩子好的教育!
《兒童情緒管理與情商培養三部曲》培養心理健康、高情商、高智商兒童的經典讀本
1.專業—— 美國S.T.E.P.父母效能系統訓練核心課程,心理學大師阿德勒代表作,父母和教師案頭讀本!
2.實用——15個真實案例、 15種兒童常見問題;破解孩子的語言及行為密碼,告訴你:你的孩子每天在想什么?!
3.必備——學校不會給孩子“獨立生存”的教育,社會不會給孩子“寬松適應”的環境,好父母要給孩子強大的內心,易于成功的能力!
心理學大師阿德勒指出:世界上沒有問題兒童,只有缺少正確引導的“生活的失敗者”!幫助父母理解孩子行為,培養孩子健全人格的給立之作!
陪伴是愛的教育!孩子24小時天長大,好父母不要失去做孩子成長參與者、指引者的珍貴機會!
孩子的未來由內心是否強大決定,孩子內心是否強大取決于媽媽!內心強大的孩子遇挫不折,讓孩子擁有強大的內心比培養天才兒童更重要!
阿爾弗雷德 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年),奧地利精神病學家、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1912年,阿德勒創辦《個體心理學雜志》,開始把自己的理論應用于兒童的撫養和教育。他和他的學生們在維也納三十多所中學開辦的兒童指導診所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926年他訪問美國,受到教育界人士的熱烈歡迎和追隨,1927年他受聘哥倫比亞大學教授。1976年,阿德勒S.T.E.P.父母培訓課程在美國創立,成為風靡西方的教育經典。其代表作有《生活對你意味著什么》 《兒童教育心理學》《個體心理學的實踐與理論》等。
明魯鎮,韓國知名獨立作家。畢業于延世大學法語系,后進入《體育朝鮮》工作,并在社會部和演藝部從事了3年記者工作。著有《獨立作家》《寫我的書》等單行本,及《汽車嗡嗡》《潘道龍的世界之旅》等暢銷兒童書。
和田秀樹,1960年出生于大阪市。國際醫療福祉大學研究生院教授(臨床心理學專業)、一橋大學經濟學部客座講師(醫療經濟學)、川崎幸醫院精神科顧問。近些年來,他關注于實用心理學,出版了多部具有影響力的著作,代表作有《孩子內心是否強大取決于媽媽》《培養孩子喜歡學習的方法》《人因“感情”而老化》《大人們的學習法》《打動人心的心理學》等。
《兒童教育心理學》
及時章引言
第二章人格統一性
第三章追求優越及其對教育的意義
第四章追求優越感的正確引導
第五章兒童的自卑情結
第六章防止兒童產生自卑情結
第七章社會情感和兒童成長的障礙:兒童在家庭中的地位
第八章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兒童的心理處境及其矯正
第九章作為準備性測試的新環境
第十章孩子在學校的表現
第十一章外在環境對兒童成長的影響
第十二章青春期和性教育
第十三章教育的失誤
第十四章對父母的教育
附錄Ⅰ個體心理問卷
附錄Ⅱ五個孩子的案例及其評論
《小學六年一定要陪孩子做的45件事》
及時件事 孩子,我們一起享受漫步的美好時光
第二件事 對爸爸有什么不滿意,盡管說出來吧
第三件事 噓!這是只有我們才知道的秘密暗號
第四件事 找一個只屬于我們的秘密基地吧
第五件事 帶上行囊,我們去扎帳篷露營
第六件事 別只是讀過就算,來跟我討論這本書吧
第七件事 我的夢想是團購一次宇宙旅行
第八件事 站出來和我一起為挨罵的人做辯護
第九件事 再熱情點!一起為我們喜歡的球隊加油
第十件事 世界上沒有的真實,這只是個善意的謊
第十一件事 今天我們一起關心小蟲子
第十二件事 走吧,爸爸帶你去你夢想中的地方
第十三件事 去做志愿者吧,能幫助別人你就不是最弱小的
第十四件事 放輕松點,爸爸告訴你小孩兒是從哪里來的
第十五件事 什么是代溝?我們一起去看演唱會吧
第十六件事 我們做到了!自己獎勵自己一次
第十七件事 人生的必修一課,我們一起來寫遺書
第十八件事 準備好了嗎?今天我們去參觀博物館
第十九件事 一起尋找回憶,去到小時候生活過的地方
第二十件事 今天我們來讀一讀偉人傳記
第二十一件事 你真棒!我們一起來數一數你的優點
第二十二件事 我們一起學習吧,外語其實并不難
第二十三件事 最喜歡你做詩朗誦,自信又勇敢的孩子
第二十四件事 孩子,跟爸爸一起變身超級大廚吧
第二十五件事 為孩子養個寵物,給孩子加點責任心
第二十六件事 給身邊的人寫封感謝信,謝謝你們如此愛我
第二十七件事 一、二、三、四!跟爸爸一起做運動
第二十八件事 現在召開編輯會,新一期家庭報紙開始編排了
第二十九件事 安慰一下做錯事的孩子吧,我們一起做補救
第三十件事 這個周末,我們一起去農村種菜吧
第三十一件事 砸開存錢罐,里面的錢花在自己想花的地方
第三十二件事 送一件自己最珍愛的東西給孩子做禮物
第三十三件事 時間是怎樣用掉的?跟孩子一起制作時間記錄表
第三十四件事 澆水、施肥、曬太陽,跟孩子一起養株植物吧
第三十五件事 爸爸和你在一起,我們去攀巖吧
第三十六件事 閉上眼睛,我們一起體驗殘疾人的生活
第三十七件事 冬天來了,我們去為孤寡老人送“愛心蜂窩煤”
第三十八件事 跟孩子一起給一年后的自己寫封視頻信吧
第三十九件事 共享冥想時間,生活太緊張我們需要靜一下
第四十件事 爸爸也需要充電,我們一起學習吧
第四十一件事 記錄每日消費,跟孩子一起制作月家庭賬簿
第四十二件事 在適當的時候,跟孩子一起玩電腦游戲
第四十三件事 跟孩子一起祈禱,讓心中充滿美好祈愿
第四十四件事 從今天起,關心我們身邊的環境和世界
第四十五件事 跟孩子一起,把目標寫在紙上
《孩子內心是否強大取決于媽媽》
第1章 讓孩子內心強大的媽媽們正在做的事
以坦誠的親子對話練就孩子強大內心/003
錘煉孩子不被困難擊倒的強韌精神/008
養成堅信“我家的孩子沒問題”的習慣/012
教育孩子“在外什么能說什么不能說”/017
多參與競爭,無論勝負孩子都能成長/021
讓孩子在補習班學習與學校不同的價值觀/025
增強孩子的抗壓能力也是父母的職責/028
讓孩子主動學習的方法/033
第2章 好媽媽給孩子源源不絕的上進心
永不服輸是培養孩子上進心的方法/041
我能順利考上名校灘中的原因/044
相信孩子能行,孩子就一定認為“我能行”/048
引導孩子認真思考“將來想成為什么樣的人”/052
孩子進入青春期前的父母須知/058
孩子是否有好朋友取決于父母/063
現在的孩子與過去的孩子的較大區別/066
告訴孩子,沒必要讓每個人都喜歡你/069
不要總害怕孩子的心靈會受到傷害/074
第3章 在家培養孩子“不輸給自己的精神”
鐵的法則——孩子學習期間關閉電視/083
內心強大的孩子考試能力強/087
發現孩子的優勢并把優勢強化為才能/090
讓孩子在餐桌上回憶在學校學了什么/095
“不讓一人落后”的教育方法/099
聰明孩子的學習時間是“學年×20分”/101
讓孩子不再逃避學習/106
“內心強大的孩子”身體也強壯/112
第4章 孩子的意志力強弱由教育決定
把學校作為學習人際關系的場所/119
對學校老師可以期待的事與不可期待的事/125
讓孩子每天早晨打招呼可以改變一切/128
好讓孩子覺得“父親很強大”/134
七條家庭規則培養意志堅強的孩子/140
說到就要做到是培養孩子責任感的好辦法/144
制定規則,讓孩子不斷進步/150
聰明媽媽告訴孩子什么不能做/153
第5章 讓孩子擁有“只要做就能行”的強大自信
好媽媽培養小學生價值觀的方法/161
把偉人傳放在孩子的書架上/163
激發孩子的良性嫉妒/167
和孩子一起制定手機使用規則/171
“讓孩子遠離有害網頁”的基本知識/175
把電腦放在一眼看得到的客廳里/178
“父母的愛”是孩子成長的動力/182
《兒童教育心理學》
及時章引言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教育問題可以歸結為一種自我認識和自我指導的過程。成人教育與兒童的教育相類似,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差異。相比成人而言,兒童的自我認識和自我指導能力非常薄弱。若要兒童自行培養這一能力,所需過程會十分漫長。因此,成人必須對兒童進行教育,關注并引導他們的成長。
然而,這里較大的困難莫過于對兒童的無知。因為成年人正確認識自我已屬不易,更何況是地了解兒童,要在此基礎上去指導和引導就更加困難了。
個體心理學是專門研究兒童心理的重要科學,這不僅因為這個領域本身很重要,同時還因為它可以讓人認識到成年人的性格特征和行為方式。與其他的心理學不同,個體心理學不允許出現理論和實踐的脫節。個體心理學著重研究整體人格,并將自己的科學目光投向整體人格對其發展和可能表現的充滿活力的追求。站在這一立場考慮,個體心理學的科學知識就是實踐知識,因為所謂的知識也就是源于對錯誤和謬誤的認識;不管是心理學家、父母、朋友還是個體本身,只要他擁有這樣的知識,就會懂得如何運用這些知識來指導人格的發展。
因為個體心理學采用這種研究方法,所以它的所有論述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根據個體心理學的理論,個體的行為是由個體的整體人格發動和指引的,因此,個體的行為反映了個體的心理活動。在引言部分,我試圖對個體心理學的觀點作一個總體性的論述,并在后面的章節里進行更進一步的詳細探討。
關于人的發展有一個根本事實,那就是人的心理總是充滿著有活力的、有目的的追求。自出生起,人就不斷地追求發展,追求偉大、完善和優越的美好圖景。這種圖景無時不在,但卻是無意識形成的。正是這種有目的的追求主宰了人一生的具體行為,甚至決定了他的思想。因為人的思想絕不是客觀事實,而是與他的生活目標和生活方式相一致。
整體人格內在于每個人的存在之中。每一個體代表了人格的整體性和統一性,同時每一個體又是其整體人格所塑造的。每一個體都是一幅精美的人格畫作,畫作的作者就是個體本身。不過,他不是的畫作者,因為他對自己的靈魂和肉體沒有的認識。
在考察人格的構建時,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即人格的整體性及其獨特的生活目標和生活風格并不是建立在客觀現實的基礎之上,而是建立在個體對客觀事實的主觀看法的基礎之上。也就是說,個體對客觀事實的看法絕不是事實本身。所以,盡管人類生活在同樣的現實世界之中,但卻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來塑造自己。每個人都根據他自己對事物的看法來塑造自己。有些看法在心理上是健康的,也是正確的;但有些則是不健康的,也是錯誤的。我們要觀察個體的成長過程,時刻關注他在成長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心理問題和障礙,特別是關注他童年時的心理問題和障礙,因為這些心理問題和障礙會影響他以后的人生軌跡。
此處用一個具體的例子來加以說明。有一個52歲的女人,她總是不停地貶損比她年長的女性。回顧她的童年,我們發現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她的一個姐姐所吸引,而她這個時候就產生了一種屈辱感和無價值感。若用個體心理學的“縱向”觀察方法來分析這一案例,可以發現在這個女人從童年到生命的都存在同樣的心理機制,同樣的心理動力:她總是懷疑別人看不起她;當她注意到別人更受人喜愛,或是處于更為有利的地位時,她就憤憤不平。因此,盡管我們對這個女人的生活或她的整體人格一無所知,但是,我們可以根據所了解的事實來理解她。在這方面,心理學家與小說作者類似,運用一個確定的行為主線、一種生活風格或一種行為模式來構建人物的生活,以確保人物的整體人格不會被破壞。一個的心理學家甚至能夠預測這個女人在特定環境下的行為,并能夠清晰地描繪出她獨特的“生命主線”所附帶的人格特征。
個體的追求或有目的的活動是以人的自卑感為前提的。所有的兒童都有一種天生的自卑感,它會激發兒童的想象力,激勵他們嘗試通過改善自己的處境來緩和或者消除自己的心理自卑感。心理學把這種現象稱為心理補償。
自卑感和心理補償機制有著共同的一點,即它開啟了人們犯錯誤的極大的可能性。自卑感可能在客觀上有助于個體的完善,雖然這種補償性心理特征的形成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但是它也可能導致單純的心理調適,從而會擴大個體和客觀現實之間的差距。如果自卑感過于嚴重,那么當事人最終只能在心理上而不能在行為上加以克服。
在這里,我們把那些明顯表現出補償性的性格特征的兒童分為三類:生來就衰弱或有器官缺陷的兒童,從小受到嚴厲教育或沒有受到父母關愛的兒童和從小被寵壞的兒童。
這三種類型代表了問題兒童三種基本的處境。通過研究及時類兒童中的極端例子,我們發現,盡管不是每個兒童都是天生殘疾的,但令人詫異的是,很多孩子都表現出某些由身體缺陷所引發的心理特征。而通過研究另外兩類被嚴厲教育或被嬌寵過甚的兒童,我們發現,在實踐上,幾乎所有的兒童都在不同程度上屬于其中一類,或者兩者兼而有之。
上述三種基本處境都會使兒童產生欠缺感和自卑感,從而刺激兒童形成超越其自己潛力的野心。在病理學上,我們很難判斷對于個體而言,過度的自卑感和膨脹的野心這兩者到底哪一個的傷害力更大。兩者通常按照一定的規律依次再現。過度的自卑感會激起兒童膨脹的野心,而這種野心有時又會毒害他的心靈,使他永不安分。由于受到了野心的過分澆灌,這種不安分不會結出任何果實,因此,它并不會導致有意義的行為。這種野心又與個體的格怪癖相互糾纏,從而不斷地刺激兒童自身,使他變得更加敏感,很容易動怒或實施傷害行為,并最終走向過度的自卑。
……
《小學六年一定要陪孩子做的45件事》
對爸爸有什么不滿意,盡管說出來吧
“來,說說吧。對爸爸有什么不滿?”
那天,我們一家子剛外出用餐回來,圍在一起吃著從冰箱里取出來的冰激凌。這時,我老婆開口了:“我說,最近看你好像不怎么關心孩子呀。”什么?這話我可不能接受。
“你說我不關心孩子?上個月孩子的開銷不都是我掙的?輔導班,私人課程費、新買的演出服裝……孩子吃的穿的用的,哪個不是我掙來的?別說孩子的老師叫什么,就連他那些朋友的名字我都能隨口叫上三四個。而且,我每個星期都會抽出一個小時陪孩子玩,還時不時帶孩子去洗洗桑拿。而且,我還輔導他的數學學習呢。”
我認為自己對孩子可算是盡了一個老爸的應盡之責,但我萬萬沒想到,孩子竟然這樣回答我:
“請老爸多關心一下我平時在校的學習情況!我鋼琴課學的什么曲子,哪24小時去上鋼琴課,什么時候鋼琴演出,也請老爸都記在心里!還有,你要多多鼓勵我,說我‘做得好’!”
我著實吃了一驚。我與孩子一起度過了同樣的時間,可我們記住的東西卻如此地不同;我記住的是自己為孩子所做的事情,可孩子記住的卻是我沒有為他做的事情。
記得某位著名精神科醫生也這么說過:“父母與孩子雖然住在一起,留下的記憶卻是不同的。父母記住的永遠是為孩子做過什么,而孩子記住的卻永遠是父母沒有為他們做什么。”
即使父母為孩子付出了再多,孩子仍然不知感恩、滿腹牢騷。他們認為,父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而且父母還有許多許多沒有做到的事。
論語》中有這樣一句話: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意思是說,對父母的關心要達到對自己的孩子生病時的關心程度才是孝道。
這就是身為父母的心情??墒呛⒆觽儏s并不這樣想。他們希望父母為自己做這個、買那個,希望父母關心關心自己這個、考慮考慮自己那點。對我這個老爸,孩子內心中竟然堆積著這樣多的不滿。要不是那天的聊天,我也無從得知孩子內心的這些想法。
自此以后,我開始變得更加忙碌了。在我的日歷上,密密麻麻寫滿了孩子的考試時間、鋼琴課時間、試演以及演出時間。今天,我也要問孩子一句:
“在學校里過得開心嗎?”
要說一起度過時間最長的,肯定非家人莫屬。正因為這樣,我們才總會認為家人一定能夠了解彼此的一切,但實際上并非如此。即使家人經常在一起談天說地,在我們內心深處某個角落里仍然藏著一些沒有說出來的東西。其實,一句話就可以將誤會統統化解,比如孩子對父母的忽視,或是父母對孩子無意的傷害。
要想關系和好如初需要的是時間。要知道,身上的疤痕會很快痊愈,但心中的傷痕卻不可能輕易地說抹去就抹去。我們對彼此想說的話越來越少,我們之間的心靈壁壘就會越筑越高。
我們需要拿出一些時間說一說對彼此的不滿?;蛟S話一出口,不滿便會瞬間消失。只有對父母、兄弟姐妹敞開心扉,說出不滿,你才能心無芥蒂地愉快生活。
找一個只屬于我們的秘密基地吧
根洙又在學校惹禍了,被他打的孩子足足用了三周時間傷勢才痊愈。學校對中學3年級的根洙做了停學處分。得知此事后,爸爸狠狠地給了根洙幾巴掌要兒子改過自新??墒?,過了幾天,根洙突然離家出走了。
根洙的媽媽四處打聽仍沒有得到一點關于兒子的消息。
“是我做得過分了……要不然兒子怎么會離家出走啊。”
“兒子到底能去哪兒呢?身上就帶了那么一點點錢……唉,在外面睡都沒法睡,到了晚上天又冷。”
“和一群壞孩子打成一片,會不會也變成個壞孩子啊?”
一整個晚上爸爸媽媽翻來覆去難以入睡。根洙離家出走四天以后,兩人再也挨不下去了,于是去派出所報了案?;貋淼穆飞希ò职滞蝗徽f了一句:
“我去江村一趟。”
“江村?為什么去那兒?”
“你不記得了嗎?根洙上小學的時候,我和他去那兒旅行過。”
“記得……”
“那是那時候我們倆一塊兒去過的地方。不管怎樣,我去看看,到時候給你電話。”
根洙讀小學5年級的時候,父子兩個去江村的山谷旅行過。那天,在一家民宿店里,爸爸曾對兒子說道:
“根洙啊,爸爸對你也沒有什么奢求,只要你身體健健康康的就好,明白嗎?”
“我明白,老爸也要身體健康。”
“生活中,誰都會遇到一些困難。一定要記著今天老爸說的話,OK?”
“那么說這里就是只有我和老爸知道的秘密場所了?”
“對,兒子,這里就是只有我們倆知道的秘密場所。”
爸爸剛剛走進民宿店,就發現兒子正在一個角落里狼吞虎咽地吃著拉面。
“爸爸……”
“帶錢了嗎?”
“嗯……”
爸爸走過去,與根洙坐在一起吃起拉面來。這天晚上,兩人安靜地交談了許多許多。
“對不起,爸爸打你了。”
“不,是我錯了……”
“我再不會那么做了。”
“我也再不會那么做了。”
夜空,一顆流星劃過。
詞典中對“秘密”一詞是這樣定義的:不泄露給他人的事情或一定不讓他人知道的事情。
當秘密被共享時,人們之間的關系會變得格外親密。因為共享了一定不讓他人知道的事情,兩個人才會緊緊凝聚在一起。人是需要通過溝通交流才能生存的動物。如果在一起沒有什么可以交流,兩個人在一起就會感到尷尬,但如果能將自己的心事與另一個人分享,經常見面交流,兩個人自然也會變得越來越親密。
所以,相愛的人共享秘密、共享秘密的人最終相愛,都是真情的一種體現。愛與秘密的關系,就像上面說的一樣。
與孩子發掘一個只有兩個人知道的秘密場所怎么樣?大家是否還有小時候與朋友在約定的秘密場所一起玩耍的記憶呢?
我跟自己的孩子做了這樣一個約定:
“如果戰爭爆發,我們變成了離散家庭,我們就在戰爭結束一周后的上午10點在我們約定的秘密場所見面吧。”那么,屬于我們的秘密場所又在哪兒呢?
噓——
這是一個小秘密。
……
《孩子內心是否強大取決于媽媽》
讓孩子不再逃避學習
學習絕不是件輕松的事。
我們甚至可以說,學習的過程是痛苦多于快樂的,相信即使對那些學習成績優異的人來說也是如此。
那么,學習成績的孩子與不的孩子到底有何區別呢?
我認為,二者之間的區別就在于不逃避學習的內心強弱之差。
如前文所述,孩子只有具備學習能力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過上幸福的生活。因此,他們必須從小開始好好學習。
無論多么討厭學習,你學的東西早晚都要派上用場。既然這樣,如果因為討厭學習而逃避學習,那就百害而無一利。
既然無論如何都必須學習,那么,與其選擇逃避,還不如花些時間和精力研究“不痛苦學習”的方法。
會這么思考的一般都是不逃避痛苦的內心強大的孩子。
那么,面對逃避學習的孩子,父母又該如何做呢?
我認為首先應讓孩子擁有成功的體驗。
無論是學習還是體育活動,只要讓孩子體驗到戰勝他人的喜悅,他(她)就會想在其他方面也超越別人。而這種欲望正是幫助其戰勝困難與挫折的動力,也能極大地影響到孩子的學習進取心。
因此,首先應重點發展孩子喜愛的科目和優勢科目,讓其體驗到“只要做就能成功”的樂趣。
如果無論孩子怎么刻苦學習都不能使成績有所提高、不能超越他人,他們往往就會喪失干勁和自信。
特別是小學生,讓其擁有“我能行”的自信尤為重要。
孩子之所以逃避學習是因為對學習沒有自信。如果經過千辛萬苦的努力后還是以失敗告終,再想幫助孩子提高自信就更是難上加難了。
因此,在采取其他行動前,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相信自己能行。
而讓孩子相信自己的好方法就是成功的體驗,即讓孩子在自己喜愛的科目和優勢科目上取得好成績。
因為這些科目是自己喜歡的、擅長的,所以孩子就可以在快樂地學習的同時考出好成績。
如果在考試中取得了好成績,那么孩子不但會對優勢科目產生堅不可摧的自信,還會把這種自信轉化為學習其他科目的動力。
雖說全科平衡發展很重要,但我認為,集中力量發展優勢科目,并讓孩子擁有該科目成績經驗豐富的體驗會更有效率。
以我為例。雖然我上小學時比較擅長學習,但并不是所有科目都很突出。相對而言,數學是比較的,而語文,特別是閱讀理解則是我的弱項。
語文的閱讀理解不像數學有固定的套用公式,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更需要領悟能力。
為此,無論是備戰中考還是高考,我都得在語文上費盡心思。
而我之所以能將語文成績保持在中等水平,無非是因為我擁有數學優勢帶來的自信。
雖然對我來說,學習語文不像數學那樣順利,但只要我多做些閱讀題就能掌握答題的技巧。
得益于這種小小的成功,我的語文成績有了大幅度提高。
如果孩子在某個科目上取得了成績,他們就會將這種成功體驗化為繼續努力的動力。
反之,如果最終收獲的是失敗,他們就會意志消沉,認為自己無論怎么努力都不會成功。
因此,讓孩子通過重點發展優勢科目獲得自信,就成為了實現其他一切目標的前提。
至于何時攻克劣勢科目,在孩子獲得自信后再去做也不遲。
“內心強大的孩子”身體也強壯
我們的社會,不僅存在著孩子學習能力低下的問題,體能低下的問題也同樣嚴重。
從前,就算孩子不愛學習也會在室外精力充沛地玩耍,而如今的孩子只要稍稍運動就會上氣不接下氣。
因為現在是一個電視、游戲機、手機等電子產品無處不在的世界,所以外出玩耍的孩子數量銳減。
對此,各界人士都紛紛表示,這會造成孩子體能低下。
甚至還有人指出,隨著車輛的普及,城市孩子的體能已經遠遠比不上鄉村的孩子了。
雖說現在大力提倡“讓孩子茁壯成長”,但想要實現卻并非易事?;叵胛倚r候,不是在廣闊的原野上奔跑,就是在空地上與伙伴一起打棒球,身體自然而然就得到了鍛煉。
但是,現在的情況卻大不如從前。
住在城市里的孩子,既沒有原野可供他們瘋跑,也沒有草地可讓他們打棒球。非但如此,現在很多孩子喜歡玩游戲已經勝過了外出玩耍。
甚至可以這么說,通過玩耍鍛煉身體的好環境已自行消失了。
以前經常有人把只顧學習的孩子稱為“豆芽菜”,但現在努力學習的孩子反而體力更好。
據某中學備考補習班的調查顯示,努力備考的孩子比消極應考的孩子睡眠時間更長。
眾所周知,想要提高學習成績,早起早睡才最有效率。而補課班老師也會把這一訣竅告訴努力備考的孩子們。
那些沉迷于電視、游戲、手機短信的孩子因為就寢時間晚,很容易引發睡眠質量問題,導致體能下降。
據說,有很多小學三年級的孩子經常一兩點以后就寢,這讓人很是驚訝。
長此以往,孩子的發育必將受到妨礙。
通過我對孩子們的體能現狀所作的分析,大家已經大致了解了體能好的孩子和體能差的孩子有何差別了吧?
如今,無論是參加補習班還是體育教室,相比那些沒有目標意識的孩子,擁有目標意識的孩子的體能都要更好。
這并非言過其實。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和那些選擇電視和游戲的孩子相比,選擇補習班和體育教室的孩子因為早已在競爭中經歷了千錘百煉,所以內心更強大。
正是孩子們內心的強弱之別導致了體能之差。
如今的時代,父母必須替孩子們做些選擇。
無論是選擇讓孩子去文化補習班,還是體育教室、音樂教室,總之,只要讓孩子有事可做就行,至于具體參加什么補習班并不重要。
綜上所述,讓孩子“選擇做些什么”也是父母的工作。
……
好
很不錯
家里所有的書基本上都是在當當買的,質量都不錯,包裝也比較不錯,有活動的時候比較合適,比在書店買合適。家里有孩子,多看書還是很有用的,孩子也喜歡,不錯不錯!全五分全五分?。?
送貨服務態度好,送貨超快的,東西經濟實惠,非常滿意!已經在當當買了很多個本了,質量都很好。
當當的品質一向不錯 很喜歡 速度也很快 贊一個
紙的質量感覺一般,就心理學的還可以,總體來說,是我買了好多次最差的一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