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書受眾面廣,適合醫學生、住院醫師以及廣大普通讀者閱讀、收藏。該分冊收錄了協和八公眾號40篇左右高點擊量醫學人文故事,創作者為協和系統的作者,篇目包括自得麒樂、夏鵬等年輕醫生執筆的“從醫開始,到現在”、“我們,都在”、“在星空下”、“除夕夜我值過的班”等文章,這些文章在醫圈受到好評,廣為流傳。借助協和八系列的本《從醫開始》的影響力,相信本書也會有較好的市場反應。
該書受眾面廣,適合醫學生、住院醫師以及廣大普通讀者閱讀、收藏。該分冊收錄了協和八公眾號40篇左右高點擊量醫學人文故事,創作者為協和系統的作者,篇目包括自得麒樂、夏鵬等年輕醫生執筆的“從醫開始,到現在”、“我們,都在”、“在星空下”、“除夕夜我值過的班”等文章,這些文章在醫圈受到好評,廣為流傳。借助協和八系列的本《從醫開始》的影響力,相信本書也會有較好的市場反應
等你懂得
傅麒寧
“我沒病,我要出院!”
78歲的老太太,嚷著就要從床上翻身下來。大家忙不迭地圍上去,拉的拉,勸的勸。
看架勢是逃不出院了,老太太接著抱怨:“我都來住幾天了,你們什么都沒做!”
管床醫生嚇得馬上委屈地補充說:“她昨天上午才來的,已經做了心電圖心臟超聲胸片,今天早上才查的血,準備今早做血管超聲評估……”
病人的兒子在旁邊尷尬地笑著,用食指在太陽穴的位置轉圈,說:“你們別理她,年紀大了腦子糊涂了,你們別跟她慪氣。”
我倒真不跟病人慪氣。
老太太剛診斷慢性腎臟病5期(也就是俗稱的尿毒癥),因為其他醫院覺得血管條件不好,所以推薦病人到我們這邊來評估用于長期血液透析的通路。
一看病人這表現,顯然,病人還沒有過否認期(疾病認知的心理分期階段:否認期,憤怒期,協議期,猶豫期,接受期。這個分期本來是設計給臨終患者的,但對于這種無法治愈的慢性疾病同樣適用)。
所以很多時候病人和家屬因為一些在你看來莫名其妙的理由,跟醫務人員吵起來的時候,沒必要生氣。因為拿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來吵架,其實是在掩飾對大事(比如疾病的預后,治療的費用)的擔心和恐懼。
我倒擔心的是老太太在手術中也翻身下床要走怎么辦,通路的手術多是局麻,我們又不可能把患者綁起來。
真躺到手術臺上的時候老太太倒是平靜了。
手術做完的時候,老太太無比清晰地跟我說了一句:“謝謝。”
清晰到我以為自己幻聽了。
而當我確定沒有幻聽的時候,才發現:老太太腦子一直都很清楚,她從來就沒有犯糊涂過,她只是需要一個時間,來接受。
長期血液透析使用的血管通路無非就三種——自體動靜脈內瘺,人工血管內瘺和透析導管。因為長期透析導管植入有導致中心靜脈狹窄風險,所以一般是作為的選擇。
可是這個才42歲的病人,堅決要放透析導管。
“人工血管的這一套手術文書都全白準備了。”管床醫生無奈地說。
“你才42歲,你得為后面留后路啊。”我也想勸導一下病人。
卻被病人這一句話生生噎了回來:“我覺得我活不了那么久了。”
“感覺他們家屬好像也不太想給她花錢了。”管床醫生邊重新準備置管的同意書邊說。
沒有不想活得更久的病人,只有沒有錢來支撐活得更久的病人。
我在心里想。
萬萬沒想到這一版同意書也同樣是白準備了。
因為在手術室門口,我們組的教授和其他醫生再次勸導了一遍患者和家屬之后,他們決定做高位自體動靜脈內瘺,6周后再做二期的轉位手術。
沒有真想不明白什么是對自己更好的病人,只有沒有耐心去解釋的醫生。
很慚愧,我就是那個沒有耐心的醫生。
在北京協和醫院輪轉計劃生育時候,曾經有個34歲來做人工流產的。
住院及時天,組上的教授看病人已經34了還沒有孩子,就問病人為什么不要這個孩子,以后想再懷可能就不容易了。
病人卻不正面回答,態度堅決地說:“但是還有機會懷上是吧?”
“這可不一定,而且您再要孩子也是高齡產婦了,對孕婦對孩子都沒什么好處。”
管床醫生補充說病人血型是Rh陰性。
“所以這個孩子還是要了吧,不然以后再懷孕可能會發生溶血的!”
“我知道,我自己準備好丙種球蛋白了……”
這是下定決心地有備而來。
但是教授的態度也沒有因為病人的堅決而放棄:“你有什么原因跟我們說說,我們大家幫你分析一下。如果你要覺得不好意思公開說,你單獨找我說,我幫你分析分析。”
這張床就留給了病人3天。
一般做流產的病人,都是當天住院,做完了觀察一下當天又出院了。
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是什么地方?是每個教授手里一疊一尺厚的住院證,空出一張床住院總打電話讓你下午來住院,管你是在外地手里有多少重要的事,如果你說暫時沒時間,電話再次通知你的時候可能就是半年后。
但是在這樣的地方,一張床,給這個患者留了3天。
3天后病人帶著肚子里的孩子出院了,離開的時候專門來辦公室感謝醫生,否則她差點就做了個以后她后悔萬分也無法挽回的決定。
那是我在計劃生育學到的一課。
充分的解釋,以及足夠的耐心。
盡管臨床工作繁忙瑣碎,仍不時地提醒自己,反思自己的言行:
也許從醫之路,本就是一場修行。
又買了一本送爸媽
關注協和八公眾號很久了 支持!
書,很好,對于一個醫學生來說。加油。
你們的包裝也太爛了,……
協和八的故事..期待
學醫人的真實感受。
很贊,很實用
還行吧,物流服務態度太差!第一次碰到這么差勁的快遞。
為什么透明封面都沒有?為什么里面紙張隨時都會脫落的感覺?
一直關注協和八,兩年前就開始籌備了,一直在期待,之前還給小編留言問什么時候出。這回一出就買了,特別驚喜,裝幀好看,內容也好,讓人能夠感受到真實的醫療生活。打算再給爸媽送一本,讓他們看看我每天的工作狀態~
真實、生動、勵志
還是不錯的
非常感動,非常喜歡
喜歡這種線裝書,很有感覺,書還沒看,不知道內容咋樣。
內容特別真實,特別生動,打破了我們醫學生對傳統醫院冰冷的認識,讓醫院富有一層感情色彩,可讀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