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孩子快樂健康成長而讀書!為什么別人家的孩子學是很自覺,咱家孩子必須一直盯著還不管用?孩子的好習慣是一切學習、生活的重要基礎。
在孩子的人生道路中,成功者的經驗能給他帶來啟發,父母老師的教導能給他指引,但任何人都無法替代和左右孩子的行為。
有一種力量卻可以做得到,這就是習慣的力量。從一定程度上說,孩子養成的習慣或好或壞,最終將決定他是否能夠實現自己的理想和目標。
你是不是正在為孩子身上有著這樣或那樣的壞習慣而發愁呢?或者正在為無法幫助孩子改掉那些壞習慣而嘆氣?如果你正處在這樣一種狀態,那就不妨靜下心來,花一點時間,讀讀這本凌子謙著的《別再為小事抓狂好習慣決定孩子一生》吧!
本名凌永放,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著有《這樣愛,孩子才不被寵壞》《窮養男孩100招》《5分鐘,讓寶寶愛上閱讀》等多部以家庭教育題材為主的著作,同時也是暢銷書的作者,著有《男人不狠,地位不穩》等多部暢銷書,深受讀者歡迎。
前言 及時章 讓孩子養成壞習慣的罪魁禍首 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 袒護孩子的過錯 不愿管教孩子 掩蓋孩子的缺點 對孩子過度的溫柔 過分注意孩子的感受 把孩子當成"小祖宗" 把孩子的作弊當聰明 隨意破壞公共秩序 第二章 家庭環境決定孩子的習慣 營造出平等的家庭環境 營造出充滿智力的家庭環境 父母必須遵守的原則 學會賞識自己的孩子 千萬不要拔苗助長 支持孩子的興趣和愛好 幫助孩子養成學習的習慣 讓孩子學會正確面對考試 幫助孩子處理好人際關系 第三章 在玩耍中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會玩的孩子最聰明 會玩的孩子更有創造性 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不要給孩子戴上"緊箍咒" 在玩耍中開發孩子的智慧 在玩耍中喚醒孩子的天才細胞 學會寓教于樂 第四章 培養孩子知足常樂的習慣 做好的自己,無須羨慕別人 幸福來之不易,一定要懂得珍惜 珍惜眼前的擁有比什么都重要 真正的富有 珍愛健康,杜絕虛榮 讓孩子學會把握現在 告訴孩子幸福的含義 讓孩子知道有舍才有得 讓孩子學會"吃虧" 上帝的較高獎賞 第五章 培養孩子感恩的習慣 與其抱怨,不如用心去教導 從生活細節中培養孩子感恩的習慣 讓孩子感激別人的付出 呵護孩子敏感的內心 讓家中充滿愛 讓孩子明白什么是最珍貴的禮物 讓孩子感謝自己的對手 讓孩子學會為別人著想 讓孩子從付出中找到快樂 孩子的感恩源于責任 第六章 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 該放手時就放手 讓孩子明白最的人是自己 讓孩子發現他自己 把事情看得簡單一些 不要壓制孩子的思想 鼓勵孩子自己做決定 讓孩子自食苦果 走自己的路就是好的方向 批評或贊美,取決于自己 讓孩子學會長大 第七章 培養孩子積極樂觀的習慣 塑造孩子樂觀的性格 永遠都不要忘記微笑 讓孩子灑脫的面對生活 讓生活多一些笑聲 如何讓孩子擁有樂觀的心態 讓孩子學會等待 什么都可以沒有,但不能沒有希望 讓孩子握住困難的"刀柄" 幫助孩子從錯誤的痛苦中走出來 平常心就是好的狀態 第八章 培養孩子勇敢自信的習慣 鼓勵孩子去做自己喜歡的事 鼓勵孩子大膽地去嘗試 鼓勵孩子敢于表現自己 如何磨練孩子的膽識 讓孩子遠離那些不良的誘惑 不要隨意對孩子進行呵斥 所有的挫折都是成功的墊腳石 不要讓恐懼影響孩子的成長 自信是成功的及時秘訣 每一個孩子都是的 沒有差孩子,只有不懂得鼓勵的父母 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 讓孩子有尊嚴的成長 每個孩子都會有他的優點 經常給孩子一些積極的暗示 竭盡全力的孩子最 第九章 讓好習慣激發出孩子的潛能 開發孩子潛能的時期 讓孩子擁有"天才"的思維 培養出孩子優雅的氣質 這些習慣可以鍛煉孩子的注意力 這些習慣可以讓孩子擁有敏銳的觀察力 這些習慣可以幫助孩子提高記憶力 這些習慣可以激發出孩子的想象力 這些習慣可以培養孩子的思維力和理解力 這些習慣可以讓孩子更有創造力
及時章
讓孩子養成壞習慣的罪魁禍首
1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
"張博士,快幫幫我!我對我家的兩個寶寶那么好,要啥給啥,為了他們我甚至放棄了高薪的收入,在家里當起了專職的媽媽,精心照顧他們的生活。可是他們為什么對我很不尊重,越來越不把我的話放在心上呢?"
向日葵成長在線咨詢中心的張博士耐心地聽完這位前來咨詢的王太太絮叨完她的苦惱,然后很耐心地和她交流起來。在交流中,他得知這位王太太前幾年是某某企業的骨干,后來為了兩個寶寶退出了很有前途的職場,一心在家相夫教子。可是現在她的教育出了問題,兩個孩子已經四歲多了,卻極其頑劣,見了什么好的東西都想買,買完后很快就厭倦了,要求買別的,這樣每個月光為孩子支出的費用就很大。更讓王太太傷心的是,孩子們根本就不關心父母,總是有無盡的要求,無盡的埋怨,一點都不像別人家的小孩那樣能聽從父母的話,想要什么東西得到了才罷休,否則就不吃飯,摔東西;丈夫對此也很不滿意,說她教子無方,不是一個的母親。"我到底該怎么辦呢?"王太太用無助的眼神看著張博士。
張博士對王太太說:"您回去后給孩子們定下一個規矩,告訴他們以后什么東西可以買,什么東西不可以買,都由你自己說了算;而且孩子們的要求您只需滿足他們一部分即可,不必全部滿足。要讓他們知道,他們從您這里只能得到部分的滿足,而不是全部。不管他們怎么折騰,怎么反抗,您一定要堅持這樣做,不要有一點點妥協。"王太太半信半疑地離去,一個月后,她來向張博士道謝,說她回去按張博士的方法去做,自己的兩個孩子已經變乖很多,并迷惑地問張博士為何他的方法那樣有效。
張博士笑了笑,說了這樣一番話:"愛子之心,人皆有之。老牛都有舐犢的舉動,而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對自己后代的愛護絕非一般動物所能比擬。所以在撫養后代時,很多父母無不傾盡心力,對孩子百般呵護,唯恐其受了委屈,唯恐自己的付出不夠多,自己的照料不夠精心。這樣看起來似乎是很好很盡職,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卻存在很多的弊端。因為年幼的孩子根本就不能體會父母的苦心,他所受的教育從父母的言行舉止而來,父母這樣對待他們,他們就會認為自己需要什么,父母就應該全部滿足他們。如果哪24小時父母沒有滿足他們的那些要求和欲望,他自然就會認為父母沒有盡職,或者認為父母不再像以前那樣愛自己了。這個時候,他們往往表現得極為憤怒,并會想盡一切辦法讓父母妥協。"
看著仍然迷惑不解的王太太,張博士停頓了一下,接著說:"當然,你這次按照我的建議,和你的兩個孩子一直堅持`斗爭`,終于把他們給`擊敗`了。他們從中明白了自己的要求是不可能全部得到滿足的,而只能從父母那里得到他們所需要的一部分,他們必須接受這一點;同時你也發現自己不是無所不能的母親,因為很多事你根本不可能為孩子代勞,明白這些道理,而且能夠做到這些并不容易,但你卻做到了。恭喜你,你成功了!"
聽了張博士這么一說,王太太終于明白了,自己對孩子的無節制的滿足不僅害了孩子,害苦了自己,同時也影響了夫妻感情。原來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自己泛濫的母愛啊!事實上,像王太太這樣的案例在向日葵成長在線咨詢中心只是一個極其平常的案例。張博士對前來采訪的記者們說,隨著物質生活的日益提高,越來越多的家庭都把培養孩子當成一件天大的事情來辦,這當然沒有錯,但正所謂過猶不及,如果對孩子的照顧過于無微不至,對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順,這種對孩子過度的愛會讓孩子誤認為自己就是整個世界的中心,自己想要的一切都能夠從父母或者別人那里得到滿足。這種教育孩子的方法如果一直延續下去,對孩子的成長是十分有害的,甚至是危險的。有的父母可能會認為隨著孩子慢慢長大,等他懂事了,自然就會明白了。但事實上,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他的胃口卻越來越大,家長越來越無法滿足孩子的要求,越來越感到力不從心。到那時再想亡羊補牢,則為時晚矣!
年輕的父母們,如果你們現在還是圍著孩子團團轉,全家人都在想方設法滿足孩子各種各樣的要求,那就不妨設想一下吧:如果有24小時,你無力再滿足孩子的要求,而孩子的要求卻越來越多時,你該怎么辦呢?其實,很多事情,決定結果的,往往在于開始。教育孩子,同樣是如此!
袒護孩子的過錯
周末,曉月的爸爸和小玲的媽媽各自帶著自己的女兒在小區里玩耍。正玩得興高采烈時,曉月突然猛地推了一下自己的玩伴小玲,小玲一個踉蹌坐在了地上,大聲哭起來:"媽媽,她打我!"小玲的媽媽什么也沒有說就把小玲扶起來。心想,小孩子在一起玩,推推撞撞是常有的事,也沒什么大不了的。她這樣安慰自己,同時也在心里想,對方的家長總該管管自己的孩子吧。果然,曉月的爸爸開口了:"你家孩子這么老實,要是上了幼稚園,肯定要受別的小朋友欺負啦。"小玲媽媽沒想到曉月的爸爸竟然說自己的孩子太老實,一股怒氣和怨氣"騰"地升起,她什么話也沒有說,拉起小玲的胳膊就走了,以后再也不讓小玲和曉月一起玩了。她和曉月的爸爸也像是結了仇似的,見面彼此都不打招呼就漠然地走過去。從以上的事例中,我們不難發現,曉月的爸爸是在有意袒護自己的孩子。他親眼看到自己的孩子對小伙伴進行攻擊,不僅不加以阻止和教育,卻反過來說別人的孩子太老實,這樣不僅得罪了人,自己的孩子也沒有得到及時的教育。曉月的錯誤反而被堅持下去了,她會在心里認為自己打人是正確的,她能從父親的話語里聽出支持和贊賞,并且會在以后和伙伴們相處時把自己的這種攻擊行為堅持到底。毫無疑問,這樣長久下去,不是給父母招惹是非,就是在霸道中孤立了自己,有幾個小朋友能和她長久和睦地相處下去呢?
事實上,袒護孩子的過錯,是教育孩子過程中的一大忌諱,任何有眼光、有一定理智和正確判斷力的父母都不會這樣做。但很多父母為了擺脫自己教育子女的失職,為了推卸因為自己孩子的過失而帶來的一些責任和后果,往往明知是自己孩子的過錯,卻還是當著"受害人"的面極力為自己孩子辯解,極力幫助孩子掩蓋,甚至指責別人的不是。結果讓孩子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釀造了一幕幕悲劇。有一個母親非常疼愛她的兒子。有一些日子,她發現兒子在夜里總會偷偷地出去,她覺得很奇怪,問他到底干什么去,他又不承認,說媽媽可能是做夢了,自己從來就沒有出去過。有24小時夜里,這個孩子再次出去但在回來的時候,被媽媽撞見了,手里還拿著一些不是自己家里的物品。孩子很不好意思地進屋了,可是媽媽卻什么話也沒有說。第二天,附近的鄰居們紛紛說自己家里有東西丟失,互相提醒對方要注意小偷。有的鄰居還好心地提醒這個媽媽:"有人看見那個小偷年紀很小,就和你家孩子差不多大的個頭。"她立即很警覺地說:"我家孩子每天晚上都在家里睡覺,連門都沒有出去過。"就這樣,她不僅沒有及時管教自己的孩子,還替自己的孩子打掩護。幾年后,她的兒子有一次在偷東西時被抓住了,憤怒的人們依法要把他給絞死。臨刑前,這個母親悲哀地哭泣著。他的兒子說有一件事要和媽媽說,她便走了過去,靠近了兒子。誰知人們突然聽見了一聲慘叫,原來兒子咬掉了母親那只靠近自己的耳朵。"我恨你!為什么我及時次出去偷東西的時候你不制止我!現在我連命都沒有了!"兒子對著媽媽歇斯底里地喊著。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個故事,可是很多人除了紛紛指責那個兒子如何如何的不孝之外,又有幾個人能夠聽出其中的寓意呢?當自己的孩子犯錯誤時,很多父母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選擇為孩子掩飾,結果既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
在這一點上,有一個偉大的母親做得非常棒,這就是列寧小時候的故事。列寧小時候,有一次和媽媽一起去姑媽家做客。他和表姐妹、表兄弟們玩得很開心,一會兒爬到床上,一會兒又鉆到桌子底下,玩得不亦樂乎。突然,"咣當"一聲響,列寧不小心將桌上的一個花瓶打到了地上,摔碎了。姑媽聽到聲音走了進來,看著滿屋子的孩子們問:"是誰把花瓶打碎了?"孩子們都說花瓶不是自己打碎的,列寧也紅著臉,小聲說:"不是我打碎的。"孩子們都不承認是自己打碎了花瓶,姑媽只好說:"難道是花瓶自己打碎的?"孩子們在哄然大笑之后又開始玩上了。
可是列寧卻再也沒有心情玩了,他的心里始終忐忑不安,回到家里后也是悶悶不樂。已經知道真相的媽媽并沒有說破列寧的心思,只是鼓勵他要做個誠實的好孩子。在媽媽的鼓勵下,小列寧終于承認是自己打碎姑媽家的花瓶。于是在媽媽的鼓勵下,列寧給姑媽寫了一封認錯的信,信中列寧承認是自己打碎了花瓶,并請姑媽原諒自己的過錯。沒過幾天,列寧就收到姑媽的回信,姑媽不但沒有怪罪列寧,反而稱贊列寧是個誠實的孩子。從這個故事中,我們不難發現,列寧的媽媽抓住了教育孩子的時機,給列寧上了一堂誠實課。如果說列寧以后能成為一名偉大的人物,和他自身的稟賦和奮斗有關系的話,那么我們也可以肯定,列寧的人格魅力是他小時候從母親那里開始得到培養并完善起來的。
或許您的孩子可能不會成為一代偉人,甚至不一定十分,但您一定希望他是一個受人歡迎的人!那么,年輕的父母們,行動起來吧,幫助孩子改正那些影響他成長的錯誤,那將是您莫大的功勞。
不愿管教孩子
"你看這孩子,又把別的孩子欺負了。"已經第N次了,小波的家長又被秦老師請進了熟悉的辦公室。上一次,小波是欺負低年級的同學,要一個男生把他新買的帽子讓他戴上幾天,否則就要讓他嘗點"苦頭";這一次,小波把坐在自己前面的女同學的長頭發悄悄剪下了一小縷,害得女同學哭了半天,連學生家長也很是不滿,專門到學校來討要說法。
"我們家的小波,就是淘氣些,愛爭強好勝。"孩子的母親一邊給秦老師賠不是,一邊自我檢討:"主要是我們家長沒有管教好。"對于這樣一個使勁認錯的家長老師還能說什么呢?在讓孩子做了檢討之后,秦老師就讓家長走了。但是沒過兩個星期,這個小波又惹出很多事情來。秦老師實在不明白,這個孩子到底怎么了?怎么多次教育都沒有效果呢?情急之下的秦老師決定對小波進行家訪,看看小波的生活環境。
進了小波家所在的小區,秦老師正在打聽小波家的具體位置,一個阿姨知道她是小波的老師,就悄悄訴苦說:"這個孩子,從小就喜歡欺負人。但是他的父母還以為這是好事,是善于競爭,孩子不會吃虧。我們小區的多少孩子受過他的欺負啊!我孫子見了他就躲著走。"秦老師這才明白,小波愛欺負別人,還有這么悠久的"歷史"背景。
到了小波家里后,小波的媽媽和奶奶熱情地接待了秦老師。秦老師并沒有直接說小波近期在校的一些不好的表現,只是重在和家長進行溝通。在談到孩子愛打架的事情上,小波奶奶說的一番話引起了秦老師的注意。小波奶奶說:"現在的社會競爭多激烈啊,要是太軟弱太老實,就容易受欺負。你看我們隔壁的孩子,就是因為太老實了,在上學的時候總是受同學欺負;現在結婚了,還要看媳婦的臉色。所以,人不能太老實太軟弱,否則,容易受別人欺負,什么事情都競爭不過人家……"秦老師聽了老人的話心里很不是滋味:有這么一位善于"競爭"的老人,孩子能不愛欺負人嗎?她這時才明白,為什么小波屢教不改了,因為有了家里人這種錯誤觀念的支持啊。像小波奶奶那樣,把欺負人當成是善于競爭的事例在生活中還真不少,而在這種錯誤的觀念下成長的孩子,雖然會在一時好像占點小便宜,得到一種虛榮的滿足,但日后卻往往為自己的行為付出慘重的代價。
網絡上曾經流傳過這樣的一個案件:中學生小張從小父母離婚,跟著父親生活。由于缺少家人管教和監督,小張養成了很多惡習,包括愛欺負人,愛拉幫結伙,愛打群架。對此,他的父親不僅不加以管教,還得意洋洋地認為自己的兒子有本事,善于競爭。小張的父親開了一家飯店,遇到有顧客吃飯賴賬或者說飯菜不好不滿意時,小張就會帶著幾個伙伴把顧客給狠狠地揍一頓。曾經有一次,一個顧客說菜里有一只蒼蠅,要求小張的父親減免菜錢。小張正是暑假無課,在飯店里幫忙,拿著刀要給這個顧客點顏色看,嚇得顧客趕緊買單走人。因此,前來飯店吃飯的人越來越少了,當然來吃飯的人也沒有敢挑刺的了。小張的父親卻覺得自己的兒子很有能耐,自己很有面子。所以當有人善意地勸他要好好管教孩子的時候,他很不高興地說:"我兒子能欺負人是他有本事,總比那沒有本事的被別人欺負好。他這是競爭力強啊!"就這樣,一直到小張在一次打人事件中把別人打成傷殘,被司法機關逮捕判刑的時候,小張的父親都沒有認真地管教過自己的孩子。這就是"善于競爭"釀成的悲劇。那么欺負別人究竟是不是善于競爭呢?競爭的通常含義是指人們為了自己的利益而跟人爭勝,而欺負是欺凌、壓迫他人的意思。很顯然,像小波奶奶眼里的"競爭"根本就不是競爭,因為欺負和競爭本來就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能混為一談。而且對于孩子之間的競爭,我們也應該提倡和鼓勵正當的競爭,友好的競爭,善意的競爭,對于借競爭為掩蓋的欺負是要堅決制止和反對的。
當然,要管教好孩子,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我國著名教育家張伯苓,1919年之后相繼創辦南開大學、南開女中、南開小學。他十分注意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并且身體力行,為人師表。
一次,他發現有個學生手指被煙熏黃了,便嚴肅地勸告那個學生:"煙對身體有害,要戒掉它。"沒想到那個學生有點不服氣,俏皮地說:"那您吸煙就對身體沒有害處嗎?"張伯苓對于學生的責難,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喚工友將自己所有的呂宋煙全部取來,當眾銷毀,還折斷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愛的煙袋桿,誠懇地說:"從此以后,我與諸同學共同戒煙。"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煙了。
在美國的加利福尼亞,有一位女士養了一只珍貴的鸚鵡。這只鸚鵡非常美麗,可是它卻有一個壞毛病:經常咳嗽且聲音沙啞難聽,好像喉嚨里塞滿了令人作嘔的痰。女主人十分焦慮,急忙帶它去看獸醫,生怕它患上了什么呼吸系統的怪病。
檢查結果證明,鸚鵡健康,根本沒有任何毛病。女主人急忙詢問為什么鸚鵡會發出那難聽的咳嗽聲,醫生回答說:
"俗話說,鸚鵡學舌。它之所以發出咳嗽聲一定是因為它經常聽到這樣的聲音,你們家一定有人經常咳嗽,是嗎?"
這時,女主人有些不好意思了。原來,她自己有抽煙的習慣,所以經常咳嗽,鸚鵡只不過是惟妙惟肖地把女主人的咳嗽聲模仿出來而已。看完這兩則故事,家長們會有什么想法呢?或許我們平時已經習慣了批評孩子,或者埋怨孩子不聽話,卻往往忽略了孩子其實只是我們的"影子"。要知道,只有"身子"正了,才不怕"影子"歪呀!
……
老婆對這本書不感興趣
學校推薦的,孩子假期需要讀的書
希望能有收獲
好書,值得一讀!很喜歡!
質量非常好,與賣家描述的完全一致,非常滿意,真的很喜歡,完全超出期望值,發貨速度非常快,包裝非常仔細、嚴實,物流公司服務態度很好,運送速度很快,很滿意的一次購物
正在看!
書里有圖畫有文字,大愛呀
別再為小事抓狂:好習慣決定孩子一生別再為小事抓狂:好習慣決定孩子一生別再為小事抓狂:好習慣決定孩子一生何磨練10孩子的膽識讓孩子遠4離那些不良的誘惑不要隨意對孩子進行呵斥所有的挫折A10都是成功的墊4腳B石不要讓恐懼影別再為小事抓狂:好習慣決定孩子一生的理想和目標。 你是不是正在為孩子身上有著這樣或那樣的壞習慣而發10愁呢I?或者正在為10無法幫助孩子改掉那G簡介【作者】 本名凌永放U,畢業于北京師范大8學中文系,著有《這樣愛,孩子才不被寵壞》《窮養男孩招》《別再為小事抓狂T:好習慣決定孩子一生裝別再為小事抓狂:好習慣決定孩子一生的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