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愛的人——胡明揚已永遠離開人世,但他留在我心中的記憶永不磨滅。為使這份記憶留在人間,八十四歲高齡的我決心為他寫這部傳記。
他是一個杰出的知識分子,為他深愛的祖國與人民鞠躬盡瘁。
他是一個著名的語言學家,為中國語言科學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正如孟子所說:"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他一生坎坷,受盡各種折磨,個中滋味一言難盡。然而,他卻能坦然處之,正如他的詩中所云:"人海浮沉數十年,風風雨雨任熬煎,只緣留得丹心在,萬劫千災自坦然。"
這部傳記,是根據我自己與親戚的回憶,他的文章、自傳、日記、檔案,他的同事、學生以及同行好友的追思寫成的。
一 江南故鄉
(一)故鄉海鹽
(二)硤石故居
二 父母
(一)聰明、能干的父親
(二)堅強、開明的母親
三 初立理想
(一)小學生活:初識人生
(二)中學階段:初立理想
(三)大學時期:奮斗的生活
四 人生轉折
(一)到蘇聯駐華大使館新聞處
(二)到南京軍管會
(三)到北京,進入外交部工作
(四)到中國人民大學
(五)21年審查磨難
五 從春風得意到苦海人生
(一)萬里姻緣
(二)結識呂叔湘先生
(三)語言學研究初成
(四)順境中,研究碩果累累
(五)逆境中,依舊成績斐然
(六)"控制使用"時,研究再作貢獻
(七)"反右"、"整風"與"四清"
六 人生磨難
(一)堅信自己、堅守自己
(二)生活再艱辛,研究不中斷
(三)歷史清白,申請入黨
七 意氣風發
(一)教學工作
(二)行政工作
(三)科研工作
(四)社會活動
(五)學術交流
八 貢獻
(一)方言研究
(二)現代漢語研究
(三)近代漢語研究
(四)語言學理論研究
(五)社會語言學研究
(六)詞匯與詞典學研究
(七)對外漢語教學研究
(八)計算語言學研究
九 尋本溯源
(一)志存高遠
(二)天資聰穎
(三)作風嚴謹
(四)實事求是
(五)刻苦鉆研
(六)不求名利
(七)本性善良
(八)助人為樂
(九)理解和寬容
附錄(一)胡明揚在新中國建立前后寫作的部分詩文
附錄(二)林勤明回憶錄
后記
本書:
(三)歷史清白,申請入黨
1.重回北京
1972年4月傳聞:"人民大學不辦了,肯定分配在北京。"
4月21日一早開班會,班長說二班到茶廠工作,卻沒給他具體任務,說能去就去。早上去工地驗血沉、白血球,一切正常,小便中有蛋白加號,可能腎不好,但沒發燒。4月22日繼續低燒,接到我來信,得知我血壓下降到160/100mmHg,他心情好了一點。4月22日下午全校開會,"軍宣隊"楊主任宣布了回北京的事項,明確分配方向是高等院校或財經系統。全連會上,鄭超然(連長)也部署了干校的移交工作,宣布五月份主要搞結束工作。填意向表時,胡明揚希望在北京從事語言學、古漢語、現代漢語的教學或研究工作。
5月4日,他去鷹潭醫院抽血化驗,轉氨酶下降到60,其他正常。第二天下午坐火車回干校。晚上去茶廠拿料,發現一根斧把不見了。快回北京了,就有人偷木料。
那些日子討論老弱病殘回北京的名單。"軍宣隊"楊主任在黨小組座談會上又說分配要到年底。我去信告訴他:"人民大學的分配無消息,年底以前不可能。"
茶班補休24小時,可是班里要他上養豬班勞動,在茶班他是人家不愿要的人,于是外差都讓他去。
上午勞動半天,下午晚上都很累,很早就睡卻睡不著。他又和馬連長談回原班的事。馬連長說可以考慮,但要尊重原來連里的同志的意見,要和他們商量。關鍵在某某。
每天繼續勞動,他總感覺很累很累,吃不下飯。快回北京了,休息時他得趕緊幫著別人釘箱子,做刨子把。
期間,他們聽了有關"解脫"的錄音報告。即"5.16"除有罪行的主犯、從犯外,全都解脫。
這時,老弱病殘陸續回京,干校貴重器材也正在裝箱運回北京。
胡明揚身體依然不適。他打菜籽感到很累向班長請假,班長推辭不管,叫他找"頭頭"請假。"頭頭"要他找大夫開假條,但別人同樣情況則不要假條。他請假休息,程大夫讓他去看中醫。再請假,班長們推來推去,找來找去,有的不在,只好答應他去看病。可是劉家站中醫探親去了,白跑了一趟。
在他的班里,誰老實就欺負誰,就叫誰去勞動。而有些人則總可以不出勤。但如果敢和他們抗爭,則可以多派一些人幫你的忙。終于,他去成了鷹潭,看了中醫。精神稍有好轉,但飯量仍未恢復正常。
他的住處從大倉庫搬到三排西頭及時間,這里西曬但通風,對他來說少許好一些。不料,搬家第二天就被偷走了鉛筆盒子。
胡明揚接到文澤來電:"媽病重,速回京。"他一接電報上午就去請假,班里說沒意見,問連里;連里人推來推去,磨了一陣到晚上;去找干校,又推來推去;他又去找人,總算讓他寫個請假條,連里批一下,再來辦手續。拖到第二天,才坐車到鷹潭經上海回北京。他這時才知道我患的是乳腺瘤,由原來的1公分發展到2公分,表面光滑,中等硬度,醫生建議立即開刀。
他回京后就去找馮惠月(我同學的妹妹,是個大夫)聯系我開刀事宜。過了一個星期馮惠月來信,說有病床,他即送我去住院。手術很順利,化驗結果是良性。我們松了一口氣。
他回京后,去看望了老朋友,還抽空去歷史博物館參觀了工藝美術品展覽。
那陣子,苦了胡明揚。感冒整整一個月未愈,腰痛也沒來得及治,精神一直不好,還得擔心我的調動問題。我則一會兒去宣化,一會兒回北京。
人民大學有人回京帶來消息,說分兩批去井岡山、韶山參觀,每批十天,回來后即撤回北京。但回京問題,"軍宣隊"和校領導說的也不一樣。關于人民大學的分配,有說新聞系去北大,有說人民大學還要辦。各種說法都有。終于,這次回京也就留下來了,全家終于團聚。
1973年1月4日,學校召開各單位新負責人的會議,決定恢復各單位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