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我們成不了那個最想成為的人?
l廚房里飄來培根的香味,讓我們胃口大開,卻忘記了醫生讓我們控制膽固醇的建議;
l手機鈴聲響起,我們的眼神不由自主轉向亮起的屏幕,卻錯過了朋友和家人最真摯的眼神;
l時鐘走到7:51時你保障8:00開始工作,8:32的時候你會把鬧鐘設在9:00,你成了一個“整點愛好者”,患上了嚴重的拖延癥。
我們的反應并不是憑空產生的,它們通常是環境中消極誘因(特定的人或事)的產物。它們誘使我們以一種不符合自我認知的方式對自己的同事、伙伴、父母或朋友做出反應。但如古德史密斯所說,看起來環境總是不在我們的掌控中,我們卻能選擇自己的反應。
然而,選擇不等于行動,無論需求多么緊急,改變對我們來說總是很難的事。知道應該怎么做并不代表我們就能成功。我們是的策劃者,但當環境在工作與生活中發揮影響時,我們就變成了蹩腳的執行者。
在本書中,古德史密斯提供了一個簡單的解決方案,它以每日問答為框架,提出了6個“迷人”的積極問題,幫助我們克服環境中的消極誘因,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出意義深遠的改變。
推薦理由1:馬歇爾古德史密斯是美國管理研究院(IMS)終身成就獎獲得者(過去25年內僅有的兩名獲獎者之一),也是全球高級領導者教練領域的先驅和,為數不多的曾受邀對超過150名CEO及其管理團隊進行輔導的咨詢師之一。
推薦理由2:在本書中,古德史密斯提供了一個簡單的解決方案,它以每日問答為框架,提出了6個“迷人”的積極問題,幫助我們克服環境中的消極誘因,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出意義深遠的改變。
馬歇爾 古德史密斯
(MarshallGoldsmith)
美國管理研究院(IMS):終身成就獎(過去25年內僅有的兩名獲獎者之一)
美國國際人力資源學院:院士獎(美國較高人力資源獎項)
馬歇爾古德史密斯是全球高級領導者教練領域的先驅和,為數不多的曾受邀對超過150名CEO及其管理團隊進行輔導的咨詢師之一。他從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獲得博士學位,并在達特茅斯大學塔克商學院領導推行執行官教育項目。
前言發現改變的誘因,完成從自控到自律的跨越
第1章我們是高級策劃人,卻是低級執行者
你曾想過在生活中做出哪些改變?減肥?跳槽?換個發型?給臥室的墻壁換換顏色?你有這種想法多久了?是不是你每天早上起床都對自己說“今天我要做出改變”?然而,改變為什么沒有發生?
為什么我們難以成為理想的自己?
自律的15個魔鬼誤區
你不改變環境,環境就會改變你
自律利器:反饋環與誘因矩陣
如何為自己創造自律的環境?
高級策劃人vs低級執行者
三步預測改造習慣的微環境
設計你的改變之輪:創造、保留、消除、接受
第2章6個問題,讓你的投入度輕松翻倍
我們為什么不能像七個小矮人一樣吹著口哨快樂地工作?為什么公司安排的員工投入度培訓總是適得其反?“你有明確的目標嗎?”和“你盡較大努力為自己設定明確目標了嗎?”雖然只是幾字之差,去可以讓你的投入度提升一倍。
員工培訓為何總是收效甚微?
6個逆向投入度問題
每日問答:最便捷的自律工具
教練:自律計劃中至關重要的跟進人
自律及時原則——三思而后行
第3章規劃:把自控力升級為自律力
艾倫用一個簡單的規劃,把虧損127億美元、搖搖欲墜的福特公司重新推上美國及時汽車制造商的寶座;執掌市值200億美元部門的納迪姆,用一個規劃性問題就走出了人際關系的困局,打通了自己的高管之路。他們實現職場成就的規劃究竟是什么?
沒有規劃,我們難以變得更好
找到屬于你的規劃腳本
“自我損耗”時,如何自律?
最不想要幫助時,恰恰最需要幫助
每日問答強化版:每小時問答
避免掉入“差不多”陷阱
成為自己和他人的自律“誘因”
第4章假如生活一成不變,你會遭遇哪些危機?
成年后,令你印象最深刻的行為習慣改變是什么?大多數人都會嘲笑一家從不修訂菜譜的酒店,但我們不會這樣責備或嘲笑自己。假如你一成不變,不斷變化的環境一樣會給你迎頭一擊。
思考一次自律式的改變
不知道要改變什么,就永遠不可能改變
開啟一個牢不可破的投入度循環
結語自控是不變,自律則是改變
譯后記你理想中的自己
自律的15個魔鬼誤區
2001~2013年,邁克爾布隆伯格(MichaelBloomberg)一直擔任紐約市市長一職,他是一位不知疲倦的“社會工程師”,始終致力于把人們的行為變得更好(至少他是這么想的)。不論是在公共場所禁煙,還是規定所有市政車輛全部改用混合動力,他的目標始終是紐約市的自我完善。
2012年,在布隆伯格的第三個任期(也是一個任期)即將結束之際,他決定向日益蔓延的兒童肥胖癥宣戰。為此,他禁止銷售容量大于16盎司(約合454毫升)的含糖軟飲料。布隆伯格的行為值得商榷,因為其中確有一些漏洞,但我們應該都同意,抑制兒童肥胖癥是一件好事。布隆伯格試圖從一個小方面入手,改變這種誘導人們消費太多含糖飲料的環境。他的邏輯可謂無懈可擊:如果商家不提供32盎司包裝的飲料,消費者——比如電影院觀眾——花再多錢也買不到超過16盎司的大杯,那么他們就只能買小容量包裝的飲料,從而攝入更少的糖。布隆伯格沒有明令控制人們喝含糖飲料的總量(人們仍然可以買兩杯16盎司的飲料),他只是設置了一個小障礙,以此來改變人們的行為習慣——就好像你關上了自己辦公室的門,如果有人要見你,就必須先敲門。
就個人而言,布隆伯格的規定和我沒有半點兒關系。我不是來這里當判官的。我的任務是幫助人們成為理想的自己,而不是告訴他們理想的自己應該是什么樣子。我把布隆伯格抑制兒童肥胖癥的規定作為案例,只是把它看作在人們抵制改變的重重阻力中的一場練習。
社會各界掀起了一股批評“保姆型政府”的風潮。這個名叫布隆伯格的家伙是從哪兒冒出來的,居然想要管我怎樣生活?地方上的政客也表示反對,因為布隆伯格沒有事先咨詢他們的意見,他們痛恨這位市長的專橫作風;美國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NAACP)之所以反對,是因為他們認為布隆伯格在限售軟飲料的同時,還減少了撥給學校的預算,所以這不過是一種偽善;而那些“夫妻店”老板之所以反對,是因為該禁令豁免7-11之類的便利店可以繼續出售大包裝飲料,這可能導致“夫妻店”的倒閉。《每日秀》主持人喬恩斯圖爾特(JonStewart)揶揄這位紐約市長:“賣大麻罰款100美元,非法銷售大包裝軟飲料呢?200!”
諸如此類的反對和嘲諷之聲還有很多。,在一連串的訴訟之后,紐約法庭認為這項禁令“武斷而任性”,將其否決。我對此事的看法是:哪怕改變某種行為習慣能給個人和社會帶來無可置疑的好處,我們卻依然擅長編造各種理由,竭力避免改變。想辦法攻擊那些想要幫助我們的人,駁斥他們的想法,比努力解決問題更容易,也更有趣。
輪到我們改變自己的行為習慣時,我們會把人類善于逃避的天賦發揮得更加淋漓盡致。我們會擁奉一套滋生否認、抵制與自欺欺人的思維,這種思維比找借口更可惡。借口是我們在辜負他人的時候,順手丟給對方的解釋,一般都是在緊急情況下就地取材編造的。例如,我們不鍛煉,是因為“這不好玩”或者我們“太忙了”;我們遲到了,是因為“堵車”或者“孩子們有急事”;我們傷害別人,是因為我們“別無選擇”。這些借口,基本上都是小學生說“狗把我的作業吃了”的改編版,一看就知道是胡編,即使當事人沒有說謊,別人也很難相信。
然而,當我們辜負自己的時候,心里暗藏的文過飾非的想法又是什么呢?單單一個“借口”已經不足以描述這些內心想法,它們代表了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理解。借口只是在事后解釋為什么沒有達到預期,而我們那些內心想法,往往產生于事發之前,是它們誘發了失敗,扼殺了持久改變的可能性。我們拿這些想法當信條,為自己的不作為辯解,就這樣放棄本可以達成的目標。我把這些想法稱為思維誤區,以下是15中常見的思維誤區。
誤區1如果我知道,我就能做到
我在本書中提到的每一件事都是有用的。它們不是“有點兒用”或者“在某種程度上有用”,而是有實實在在的作用。我基于幾十年指導高管的經驗和涉及數千人的大量研究,提出了這些建議。我的建議并不復雜,甚至可以說很簡單。看過之后,你將懂得如何跨越“理想的你”和“真正的你”之間的鴻溝。不過,這并不意味著你能做到。
有時候讀者會告訴我:“你這都是老生常談,我看不出其中有什么以前不知道的新玩意兒。”這是針對大部分勵志類書籍的常見點評,你現在或許也會這樣想。對此,我的一貫看法是:你說得很對,但是我敢打賭,你在本書中會讀到大量你沒有做過的事情。
如果你曾有過這樣的經歷:在一場研討會或者同事聚會上,大家一致同意下一步應該怎么做,結果一年以后一切還是老樣子,你就會明白“知道”和“做到”是兩碼事。僅僅知道怎么做,并不能保障人們真的會去做。“認為知道就能做到”的思維誤區誘發了概念的混淆。
還有14種常見的思維誤區。你或許對它們都很熟悉,或許認為它們并不適用于你。但這種想法也同樣是值得懷疑的。
誤區2我意志堅強,不會向誘惑投降
我們崇拜意志力和自控力,看不起缺少這些能力的人。那些通過非凡意志力取得成功的人,是“強大且英勇的”,而那些需要他人幫助或者需要做規劃的人,卻是“軟弱的”。這種想法可以稱之為瘋狂,因為很少有人能評估或者預測自己的意志力。我們不但高估了它,還習慣性地低估了那些讓我們誤入歧途的誘因,我們所處的環境像是一臺威力巨大的振動器,會不斷抖掉我們身上的意志力。
在《奧德賽》中,英雄奧德修斯(Odysseus)在結束了特洛伊戰爭后返程的路上,遇到了很多危險和考驗。有一次他的船必須經過海妖塞壬(Sirens)所在的海域,塞壬美妙的歌聲會引誘水手,讓他們駕駛航船觸礁沉沒。奧德修斯很想聽聽塞壬的歌聲又不想送命,于是把蠟融掉后堵住隨從的耳朵,把自己綁在桅桿上,這樣即使他聽到塞壬的歌聲,也沒有能力做出瘋狂的舉動。奧德修斯知道,光靠意志力不足以抵御塞壬的誘惑。
大多數人都不是英雄,不能像奧德修斯一樣預見自己將要面對的挑戰。于是,我們在設定目標時假定擁有的意志力,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卻發揮不出來。征途中總會有這樣那樣的突發情況,摧毀我們駛向目標的航船。“認為自己意志堅強”的思維誤區誘發了過度自信。
誤區3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
當我們想為錯誤的行為找借口時,每24小時都可以被認定為“特殊的日子”。我們讓步于沖動和一時興起,因為今天有超級碗比賽,或者是我的生日,或者是我們的結婚周年紀念日,或者是休息日,或者是國家餅干日(或許你還不知道,這24小時是12月4日)。等到明天再讓一切回歸正常,到時候我還是那個能夠自律的我。
如果我們真的想要改變,就必須接受這種現實:不能每次當日歷給我們提供一個更有誘惑的替代選擇時,我們就赦免自己,放棄正確的選擇。把時間的流逝歸咎于外部事件的打擾,會誘發我們愈加放縱自己的反復無常——這對改變行為習慣來說是致命打擊。
成功的改變不會在一夜間實現。這是一場持久戰,不是閃電戰,某個特殊日子里的瞬間喜悅并不能證明你已經成功。
誤區4“至少我比×××強”
在遭遇失敗或挫折的低谷時刻,我們會對自己說:“至少我比×××強。”我們獎勵自己輕松過關,因為我們還不是全世界最差的。因為這個借口,我們看淡了許多事,降低了我們的積極性和自律性。“畢竟還有人比我更需要改變”的錯覺,誘發我們給了自己豁免權。
誤區5我不需要規劃和幫助
危害較大的思維誤區之一,就是看不起簡單的規劃和幫助。我們過于自信,認為不需要規劃和幫助就能完成看似簡單的任務。例如,就像阿圖 葛文德博士(Dr.AtulGawande)在《清單革命》(TheChecklistManifesto)一書中所講的一樣,當醫生們按照一個簡單的五步清單執行操作后,雖然只是類似洗手、清潔患者皮膚、插入導管之后使用消毒紗布等機械動作,卻幾乎徹底消除了重癥監護室里的中心靜脈導管感染情況。
然而,盡管多年以來的事實證明按清單操作的成功率極高,醫生們卻依然拒絕這樣做。在經過幾年的醫學培訓之后,很多醫生認為這種啰嗦的固定提醒是對自己的侮辱,如果護士在一旁提醒,這種感覺就更加強烈。
這種自然反應結合了三種強烈的沖動:
l我們輕視簡單的事情(只有復雜的事情才值得我們關注);
l我們輕視指導,不愿意遵循指導;
l我們堅信自己可以靠自身力量取得成功,盡管這種信心毫無依據。
以上三點結合起來,在我們心中誘發了一種不討喜的例外主義。當我們自以為比那些需要規劃和指導的人更聰明時,我們就缺失了進行改變的最關鍵因素之一:謙遜。
誤區6我不會累,我的激情也不會消
肯布蘭佳
享譽全球的管理大師
棒極了,喜歡?。。。。。。。。。。?!實用經典
做活動買來后就降價了,不開心,紙質也不行,希望內容不會讓我失望。
自律,每一個能自律的人,都是一個安定的人。
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快遞很快快
非常好的書,感謝當當網,給我提供了這么好的機會去買書!
不錯的,慢慢看不錯的,慢慢看
孩子自己挑的書
很好的一本書,很值得推薦!下次推薦給別人
很實用,讀完意猶未盡
紙張不錯,買下以后看
正版,總體滿意
書很好!我很滿意
質量不錯,內容還沒看過
非常不錯的一本效率提升書!
好書!就是客服差!聯系一天才能回答一個問題!還一直換人,每次要把事情講一遍!
還好。自己現在自律性極差,所以買了這本書,還是有所收獲的。
我在當當網買的書多了,送貨的太差了,到現在我都還沒收到書,以后不敢在當當網買書了
前幾天剛收到書,首先封面我很喜歡,顏色鮮艷有活力。這本書,作者很仔細地剖析人們沒有毅力,沒有自律力以及懶惰的各種因素,直接的間接的,內部的外部的,有意的無意的,積極的消極的。然后再告訴你怎么控制自己的行為,比如如何控制自己不要再給自己的懶惰找借口。我之前也看過一本寫自制力的書,然而我很沒自制力的沒看完它。這本書我看完了,我想應該歸因于,它比較生動有趣,里頭還有許多例子,內容也比較豐富緊湊。
還行,里面有一個減肥的章節挺有意思,可能女孩子對減肥比較感興趣吧,里面有一個表格挺實用的
自律力的建立和堅持是決定一個人成敗的關鍵因素,值得一讀
適合自律的人,哈哈,如果真的都能按書上的做法來,我覺得成功就在不遠處
可能是零散的看感覺看一遍不能完全懂,需要再多看幾遍。
很不錯的書,一部提升自我、管理自我,成就自我的好書。
很好的一本書,希望能夠幫到我,也能幫到更多人
包裝真的很一般,就一層袋子,磨破了,還好書沒事,怎么說都100多的書,好歹包裝好點
目前還在看自控力,自律力應該比自控力更進一步吧,一步一步來。
我喜歡這本書,總結一句話,每日問答是個好工具。
還行,這類勵志書籍都差不多,但是書裏提供了一些比較少人注意到的觀點: 比如要創造良好的環境。然後用比較理性的態度分析了原因,這一點不錯。其他的一般??刺嗔艘膊灰欢ㄗ龅?,知道一兩點,剩下的時閒去做比較重要。所有的人重在思考和行動,如果一定要兩者只選一個,我寧願選擇行動,就算會犯錯,也要去嘗試。
里面有六問很好:1.我們的目標是什么?2你的目標是什么?3.哪些工作做的比較好?4哪些工作需要改進?5.我能怎樣幫助你?6.你能怎樣幫助我?很適合團隊一起讀,一起學習
讀過《自控力》才來讀的《自律力》,完全是被那句“自控只能防止你變壞,自律才能讓你變好”吸引來的,讀完也的確有一種升級版的感覺。決定先拿減肥這件事來試試這本書里介紹的方法好不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