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 B.博耶(Carl B.Boyer,1906~1976),杰出的數學史家,國際科學史研究院院士。1939年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得博士學位,1952年任布魯克林學院數學教 授,1957~1958年擔任美國科學史學會副主席。主要研究數學史和科學史,主要著作有《微積分概念發展史》《解析幾何學史》和《彩虹:從神話到數 學》。
梅茲巴赫(Uta C. MERZBACH,1933~),哈佛大學數學與科學史博士,史密森學會數學圖書館名譽館長,著有《美國數學一百年》《高斯傳》等書。
第三卷和第四卷
入們普遍推測,《幾何原本》前兩卷的內容是畢達哥拉斯學派的作品。另一方面,第三卷和第四卷處理圓的幾何學,這兩卷的材料被認為主要取自希俄斯島的希波克 拉底。這兩卷的內容跟今天的教科書中關于圓的定理并無不同。比方說,第三卷的定理1要求作一個圓的圓心;一個(命題37)類似于宣稱:如果從圓外的一 點作一條切線和一條割線,則切線上的正方形等于整個割線與其圓外線段所構成的矩形。第四卷包含16個命題,大多為現代學生所熟悉,關于圓的內接或外切圖 形。度量角的定理被留到了比例理論確立之后。比例理論
博耶和梅茲巴赫把數學幾千年的發展濃縮為這本引人入勝的編年史。從希臘人到哥德爾,數學一直輝煌燦爛,名人輩出,觀念的潮漲潮落到處清晰可見。而且,盡管 追蹤的是歐洲數學的發展,但作者并沒有忽視中國文明、印度文明和阿拉伯文明的貢獻。毫無疑問,這本書是(而且在很長時期內將會一直是)一部經典的關于數學 及創造這門學科的數學家們的單卷本歷史著作。
——威廉 鄧納姆(William Dunham)
當我們讀一本像《數學史》這樣的書的時候,我們得到的是一幅支架結構的圖景,不斷地更高、更寬、更美麗、更宏偉,有一個基礎,此外,如今的這個結構就像將近2600年前泰勒斯得出早的幾何定理時一樣無瑕,一樣起作用。
——艾薩克 阿西莫夫(Isaac Asimoy)
本書是數學這門學科的一部有用、的概論之一。
——約瑟夫.W.道本(Joseph W.Dauben)
既有學術性,又有可讀性,本書可以充當介紹這個課題的一部很好的引論,同時也是一部很好的參考書。
——J.戴維 波爾特(J.David Bolter)
因為考教師證買了這本書,希望擴充自己的知識,書的質量不錯!?。。。?!
如標題,作為非數學專業的人員來說,閱讀此書肯定會喜歡,但據一位數學專業朋友說,當時在學校最不喜歡的就是數學史。
這么貴的書,居然不是彩色印刷,而是黑白印刷普通紙張,太坑人了,貴得太離譜了。最多定價68,居然敢定價168,我還以為有多精美呢。
對數學愛好者很有幫助,建議數學專業本科生閱讀
對于想了解數學的人來說這本書值得一看,內容全面,思路清晰,值得細細閱讀。
本想給孩子看的,好深奧,給對數學感興趣的大學生看看差不多
看過一次數學史了,這次換一版本的看看。字跡清晰,內容不錯。
這個商品很不錯,詳細介紹了關于數學的歷史,是每位對數學有興趣的學生(家長)的必備品。
一直想買就買了,但是這個評論我是真的不想寫的
書中講述的是遠比任何一種文明更古老的歷史,如果覺得悶,不妨歇息下在閑暇之余欣賞。由于沒有故事性小說那么精彩,肯定會有一些乏味,不過這本書還是很值得肯定的,絕對值得一看.
數學是一門切實的學科,了解一下他的歷史,使我們能對歷史現實生活理解更深刻,讀史使人明智嘛,也能讓我們對未來予以切合實際的展望!
額,書確實好,數學專業的看不錯,有點像古今數學思想
這是不能錯過的好書!了解數學歷史,了解人類發展。
序第章起源數的概念早期的基數數字語言與計算的起8源幾何學的起源第章埃及早期記錄象形文字的符號阿美G斯紙草數學史(上下)(一部經典的U數
講的較少,適合普通學習者了解數學發展的脈絡.里面主要講真實的數學家的現實的故事,讓你了解數學的偉人也是人,他們比我們多的就是專一和信仰
這套數學史比較全面,而且閱讀起來不枯燥,特別適合初學者閱讀,當作普通讀物來讀,利用閑暇時間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很不錯的一本書,對于數學專業的來說是必讀的一本書,印刷精美,紙質也很好,很滿意。
很好的一本書,但關于中國古代數學的部分比較少,感覺老外不是很懂中國
書本印刷不錯,紙質好,很適合數學專業的學生閱讀
很厚的兩本書,對學習數學,了解歷史,都有很大的幫助。
非常精美的書籍,歷史博大,內容非常豐富,看懂了數學史才能更加深刻地了解數學,探索數學的奧秘。
數學對我們社會的意義如此重要,了解數學史,為以后學習更深入的數學知識埋下種子
一部關于數學史的經典著作、更好的理解數學的發展。
這本書敘述了數學從古至今的發現歷程,非常好。
一部數學史的編年書,資料很詳細,全面,如果和紀傳類數學史書對照來看,比如《數學大師》會有啟發。
上下兩冊,書的質量當然不用說了,書的內容也相當精彩,建議數學系的或者數學愛好者們買上一套,對于數學的發展歷程會有一個完整的認知。
買給女兒的,她看了一部分還是很喜歡,就是有點深了,可能大學生更容易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