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根據少年兒童核心素養“自我發展、社會交往、文化學習”三個素養類別,遴選了以下12個主題和36個專題:1月,節儉——節約、節制、簡樸;2月,守規——遵紀、守法、誠信;3月,環保——衛生、綠色、生態;4月,公益——參與、互助、志愿;5月,勤勞——自理、敬業、創造;6月,審美——感受、鑒賞、表現;7月,健身——運動、健康、堅持;8月,友善——善良、溝通、合作;9月,好學——好奇、專注、質疑;10月,感恩——孝敬、尊師、愛國;11月,自信——樂觀、勇敢、擔當;12月,自省——計劃、自律、自強。結構框架為:名詞解釋;行為規范;名言警句;參考故事;活動方案;體會感悟。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營造好習慣養成的氛圍,用行動證明好習慣養成的刻不容緩,為少年兒童學力發展和人格發展奠定基礎。
許新海 本書署名新教育研究院編寫,具體主編為新教育研究院院長許新海博士。許新海,1969年9月出生,江蘇海門人。教育哲學博士,新教育研究院院長,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新教育分會理事長,江蘇省海門市委教育工委書記、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中學高級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2004年政府公派南澳大利亞大學訪問學者。曾主持全國教育科學規劃等多項課題。已出版《教育生活的救贖》《新教育的行者》《守望新教育》等8部專著。
序 養成一生有用的好習慣
及時章 1月:節儉——讓我們學會吃飯
第二章 2月:守規——讓我們不闖紅燈
第三章 3月:環保——讓我們不亂扔垃圾
第四章 4月:公益——讓我們去做志愿者
第五章 5月:勤勞——讓我們學會掃地
第六章 6月:審美——讓我們學會表演
第七章 7月:健身——讓我們玩球去
第八章 8月:友善——讓我們成為好朋友
第九章 9月:好學 ——讓我們快樂閱讀
第十章 10月:感恩——讓我們給父母寫信
第十一章 11月:自信——讓我們學會演講
第十二章 12月:自省——讓我們記錄生活
怕浪費婆婆
盤子里的剩菜,碗里沒吃干凈的飯粒兒……等著吧,“太浪費”要來了!
“剩了這么多,太浪費了!我來吃掉吧!”嘎吱嘎吱、咕嚕咕嚕、晞哩呼嚕……
“咦?這兒還有不少。太浪費了!?說著,婆婆靠過來,伸出舌頭要添我的臉蛋!”
“啊——別這樣!”“太浪費了,我就是要舔舔!”吧唧吧唧……
嘩啦啦……嘩啦啦……水龍頭一直開著。“太浪費了”要來啦!“一杯水還不夠嗎?太浪費了!”我忍不住哭起來:“哇——哇——”“哎喲,淚水白白流掉,也太浪費了!”
揉成團的紙有一大堆,“太浪費”要來啦!“這樣用紙太浪費了!還可以拿來好好玩呢。”婆婆把紙團展開咔嚓咔嚓地剪,吧嗒吧嗒地貼……“瞧!一個怪獸紙偶做成了!”
鉛筆頭到處扔,“太浪費”要來啦!紅色、橙色、黃色、綠色、青色、藍色、紫色,“七只鉛筆頭綁在一起,可以做什么呢?”“彩虹鉛筆!”“答對了!”
橘子皮正要扔掉,“太浪費”要來啦!“橘子皮嘛,曬干后,放進浴缸里,泡澡可舒服啦!”“熱乎乎的橘子浴啊!”
天黑了,開燈吧! 咔嚓!“哎,太浪費了。”婆婆嘮叨著,“我要回去了。”“開燈太浪費了,天黑了就睡覺唄!” 太浪費了!太浪費了!
你是不是也在浪費?
富翁巴菲特的生活
巴菲特在全球富人排行榜上總是名列前茅,這得益于巴菲特長期以來的投資管理能力。而他的個人生活卻仍然保持節儉的習慣,至今,他仍居住在他于1958年花3.15萬美元買下的位于奧馬哈市的住所內。他喜歡麥當勞的漢堡和可樂,對高科技類產品沒什么興趣,包括電腦和奢侈品牌汽車。
巴菲特對自己的生活標準也感到十分滿意,他不追求大豪宅,對新款手機、電腦、汽車也沒多大興趣,更不要說私人島嶼和社會地位這些虛幻的東西。他喜歡過簡單的生活,并以此為樂。
當然,巴菲特并非守財奴,也不是什么冥頑不化的老古董。雖然他在投資上反感高科技類的公司,但在實際生活中,他并不排斥這些實用的科技產產品。手機、電腦,他也一一納入囊中。只不過,他更善于衡量一家公司的投資價值,并且堅持自己的生活標準。
巴菲特十分留意自己生活中的開銷費用。手機費、上網費、房地產稅、房屋修繕費,等等,他都會盡量控制并減少。
對大多數人來說,巴菲特幾億美元的資產仿佛需要幾億光年才能達到,而他節儉的生活習慣也似乎離我們很遠很遠。很多人喜歡徹頭徹尾的鉆研巴菲特的投資原則,卻忽略了巴菲特節儉的一面。殊不知,在你還沒有攢夠萬貫家財之前,節儉的生活習慣異常重要。巴菲特尚且如此,更何況我們呢?
梁實秋“節制”長壽
24小時,梁實秋先生和朋友們一起吃飯。熏魚端上來了,梁先生說他有糖尿病,不能吃帶甜味的東西;“冰糖肘子”端上來,他又說不能碰,因為里面加了冰糖;“什錦炒飯”端上來,他還是說不能吃,因為淀粉會轉化成糖。
,“八寶飯”端上來了,大家都猜他一定不會碰,沒想到梁先生居然開心地說:“這個我要。”朋友提醒他:“里面既有糖又有淀粉。”
梁大師則笑著說他當然知道,就是因為知道有自己最愛吃的“八寶飯”,所以吃前面的菜時他才特別節制。
“我前面不吃,是為了后面吃啊;因為我血糖高,得忌口,所以必須計劃著,把那‘配額’留給最愛。”
許多偉大的人,都因為他們節制自己,集中力量在特定的事物上,才有杰出的成就。
居里夫人的故事
1895年,居里夫人和比埃爾 居里結婚時,新房里只有兩把椅子,正好兩人各一把。比埃爾 居里覺得椅子太少,建議多添幾把,以免客人來了沒地方坐,居里夫人卻說:“有椅子是好的,可是,客人坐下來就不走啦。為了多一點時間搞研究,還是算了吧。”
從1913年起,居里夫人的年薪已增至4萬法郎,但她照樣“吝嗇”。她每次從國外回來,總要帶回一些宴會上的菜單,因為這些菜單都是很厚很好的紙片,在背面寫字很方便。難怪有人說居里夫人一直到死都“像一個匆忙的貧窮婦人”。
有一次,一位美國記者尋訪居里夫人,他走到村子里一座漁家房舍門前,向赤足坐在門口石板上的一位婦女打聽居里夫人的住處,當這位婦女抬起頭時,記者大吃一驚:原來她就是居里夫人。
簡樸小故事——一棟小樓
1964年,為了讓日夜操勞的能有個休息的地方,中央機關背著他在京西玉泉山蓋了一棟小樓,讓他在工作之余能去度度周末。
知道后很不高興,對工作人員說:“歷鑒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我反對奢侈腐化,以權謀私,謀求制度和政策以外的特殊待遇。因為干部政治和生活搞特殊化,不僅是為政不廉的表現,也是一種腐化現象。”
工作人員說:“房子已經蓋好了,您還是去住吧。”又說:“要我去住可以,一是蓋房子的建設經費要從我的稿費中出,二是必須先讓警衛戰士去住。”無奈,領導只好安排警衛戰士們先輪流去住。
可以。
好書
好
給我弟買的
好書,經常在當當買書。
單位圖書館采購,足不出戶就能一下子都搞定,贊!
習慣對一個孩子的影響
這是一本值得把時間浪費在上面的書。
書寫的蠻好的
整體感覺不錯
很好的書籍,閱讀中
整體感覺不錯
看評論買的,不錯
替單位買得、今天到貨。速度很快,一如既往的是當當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