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版·2018教師招聘考試專用教材:教育理論基礎知識中學》適用于各地區中學教師(含特崗)及其他事業單位(教育類)的招聘考試。針對教育理論基礎知識,本書的知識體系主要包含了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心理學、新課程改革、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法律法規六部分內容。
本書具有綜合性強、通用性強、融合性強的特點。由于各地區歷年考試真題存在共通性,因此,能夠在考生備考時提供其他地區真題的參考。
《中公版·2018教師招聘考試專用教材:教育理論基礎知識中學》在編寫過程中,本書結合各省市(自治區、直轄市)歷年真題,深入研究考試趨勢和真題命題特點,力求滿足各地區教師(含特崗)及其他事業單位(教育類)的招聘考試。
本書特色一:立足典型真題
在本書的編寫中,融合了包括福建、安徽、廣東、山東、廣西、四川、湖南、江西、黑龍江、陜西、江蘇、浙江、天津、河北、河南等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歷年考試真題。從試題的效度來看,真題的效度高于一般的模擬題,因此,本書中所涉及的題目均為歷年考試真題,有較強的參照性。考生能通過真題了解考點,明確備考方向。
本書特色二:圖書結構合理
"真題實測"——每部分內容前設置了"真題實測",匯總了各地區的典型歷年真題,可以直觀地了解本部分的考查基本點,方便考生學習、鞏固知識點
"思維導圖"——每章(部分)內容前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匯總了本章的內容框架,從整體上體現正文內容體系
"考題再現、知識拓展、備考錦囊"——正文講解中設置考題再現、知識拓展、備考錦囊板塊,幫助考生直觀呈現大量真題,做好知識補充,提供備考指導。
"牛刀小試"——每章后以真題匯編的練習題供考生自我檢測和練習。
本書特色三:重點覆蓋
本書包括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心理學、新課程改革、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法律法規六部分內容。在這些部分中,盡可能地涵蓋了歷年真題考點,突出考試重點。每部分內容都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對常考知識點做出細致講解,并以下劃線的形式標示了考點內容。
真題實測
及時章教育與教育學
思維導圖
考點梳理
及時節教育概述
第二節教育的歷史發展
第三節教育學的產生與發展
牛刀小試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規律
思維導圖
考點梳理
及時節教育與社會發展
第二節教育與人的發展
牛刀小試
第三章教育目的
思維導圖
考點梳理
及時節教育目的概述
第二節我國的教育目的
牛刀小試
第四章教育制度
思維導圖
考點梳理
及時節教育制度概述
第二節我國的學制
牛刀小試
第五章學生與教師
思維導圖
考點梳理
及時節學生
第二節教師
第三節師生關系
牛刀小試
第六章課程
思維導圖
考點梳理
及時節課程概述
第二節課程目標
第三節課程設計
第四節課程開發、實施與評價
第五節課程資源
牛刀小試
第七章教學
思維導圖
考點梳理
及時節教學概述
第二節教學過程
第三節教學原則
第四節教學方法
第五節教學組織形式
第六節教學評價
第七節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
第八節教學模式
第九節課堂教學技能
牛刀小試
第八章德育
思維導圖
考點梳理
及時節德育概述
第二節德育內容
第三節德育過程
第四節德育原則
第五節德育的途徑與方法
第六節德育模式
牛刀小試
第九章班主任與班級
思維導圖
考點梳理
及時節班主任工作
第二節班級與班級管理
第三節良好班集體的培養
牛刀小試
第十章課外、校外教育
思維導圖
考點梳理
及時節課外、校外教育概述
第二節課外、校外教育的內容與形式
第三節課外、校外教育的特點與要求
牛刀小試
第十一章教育科學研究
思維導圖
考點梳理
及時節教育科學研究概述
第二節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過程
第三節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牛刀小試
真題實測
及時章心理與心理學
思維導圖
考點梳理
及時節心理學概述
第二節心理的實質
牛刀小試
第二章認知
思維導圖
考點梳理
及時節感覺
第二節知覺
第三節意識與注意
第四節記憶
第五節想象
第六節思維
牛刀小試
第三章情緒、情感和意志
思維導圖
考點梳理
及時節情緒與情感
第二節意志
牛刀小試
第四章個性心理
思維導圖
考點梳理
及時節需要與興趣
第二節能力
第三節人格
牛刀小試
第五章社會心理與行為
思維導圖
考點梳理
及時節社會態度與社會知覺
第二節印象形成
第三節人際關系
第四節群體心理
牛刀小試
真題實測
及時章教育心理學概述
思維導圖
考點梳理
及時節教育心理學的學科概況
第二節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概況
第三節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原則與研究方法
牛刀小試
第二章中學生心理發展與教育
思維導圖
考點梳理
及時節心理發展概述
第二節中學生的心理發展
第三節個別差異與因材施教
牛刀小試
第三章學習與學習理論
思維導圖
考點梳理
及時節學習概述
第二節行為-聯結主義學習理論
第三節認知主義學習理論
第四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第五節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牛刀小試
第四章學習心理
思維導圖
考點梳理
及時節學習動機
第二節學習策略
第三節學習遷移
第四節知識的學習
第五節技能的形成
第六節問題解決與創造性培養
第七節態度與品德的形成
牛刀小試
第五章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思維導圖
考點梳理
及時節心理健康概述
第二節中學生常見的心理障礙及治療
第三節學校心理健康教育
第四節中學生心理輔導
牛刀小試
第六章教學心理
思維導圖
考點梳理
及時節教學設計
第二節課堂管理
第三節教師心理
牛刀小試
真題實測
及時章我國課程改革概述
思維導圖
考點梳理
及時節我國課程改革的回顧與理論
第二節新課程改革的目標和理念
牛刀小試
第二章新課程帶來的變革
思維導圖
考點梳理
及時節教育觀念的變革
第二節學習方式的變革
第三節課程組織的變革
牛刀小試
真題實測
及時章教師職業道德概述
思維導圖
考點梳理
及時節教師職業道德基本知識
第二節教師職業道德范疇
第三節教師職業道德基本原則
第四節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牛刀小試
第二章教師職業道德修養
思維導圖
考點梳理
及時節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概述
第二節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原則、途徑和方法
第三節教師職業道德評價
牛刀小試
真題實測
思維導圖
及時章教育法律基礎
考點梳理
及時節教育法基本理論
第二節教育立法、實施與監督
第三節教育法律責任與教育法律救濟
第四節依法執教和對教師的法制教育
牛刀小試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規匯編
考點梳理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三、《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五、《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資格條例》
六、《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七、《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八、《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
九、《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
十、《中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
十一、《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
十二、《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
十三、《嚴禁中小學校和在職中小學教師有償補課的規定》
牛刀小試
全國教師招聘筆試課程體系
全國教師招聘面試課程體系
中公教育·全國分部一覽表
及時部分
教育學
●教育與教育學●教育的基本規律
●教育目的●教育制度
●學生與教師●課程
●教學●德育
●班主任與班級
●課外、校外教育
●教育科學研究
真題實測
1.[2017·湖北武漢·單選]就心理而言,兒童的發展總是從無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從機械記憶到意義記憶,從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邏輯思維。這說明人的發展具有()。
A.順序性B.不平衡性
C.階段性D.整體性
2.[2017·河北保定·單選]根據各級各類學校的任務確定的對所培養人的特殊要求,習慣上稱為()。
A.課程目標B.教育目的
C.培養目標D.教學目標
3.[2017·廣東茂名·單選]下列語句中,()不能說明社會環境對人的發展的影響。
A.孟母三遷
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4.[2016·天津·單選]中小學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徑是()。
A.教學B.社會實踐活動
C.團隊活動D.班主任工作
5.[2016·貴州黔東南州/2016湖北荊州·單選]"不陵節而施"相對應的教學原則是()。
A.啟發性原則B.暴力性原則
C.循序漸進原則D.因材施教原則
6.[2017·江西·單選]"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說明教師的勞動具有()特點。
A.復雜性B.創造性
C.示范性D.長期性
7.[2017·湖南郴州·多選]對學生進行教育,應當發揮三種教育形態的合力,這三種教育形態是指()。
A.學校教育B.社會教育
C.家庭教育D.理論教育
8.[2017·天津/2016·河南鄭州·多選]以語言傳遞為主的教學方法主要包括()。
A.講授法B.談話法
C.討論法D.讀書指導法
E.參觀法
9.[2015·陜西銅川·多選]現代學制主要有三種類型,它們分別是()。
A.雙軌學制B.多軌學制
C.單軌學制D.不規則學制
E.分支型學制
10.[2015·貴州·判斷]依據科爾伯格的道德認識模式,進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兩難故事法。()
參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解析:人的身心發展是一個持續不斷變化的過程,具有順序性特征。如身體發展是按照首尾方向(即從頭部到軀干)和中心外周方向(即從中間部位到邊緣部位)進行的。心理的發展也有一定的順序,如兒童思維的發展總是從具體動作思維到形象思維,再從形象思維到抽象邏輯思維發展;記憶發展的順序是從機械記憶到意義記憶;注意的發展順序是從無意注意到有意注意等。
2.[答案]C。解析:培養目標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級各類教育機構的具體化,即各級各類學校的具體培養要求。教育目的是國家對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什么樣人才的總的要求。課程目標是指導整個課程編制過程的最為關鍵的準則,是特定階段的學校課程所要達到的預期結果。教學目標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在完成某一階段工作時,希望受教育者達到的要求或產生的變化結果。
3.[答案]D。解析:"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表現的是人格的穩定性,其他三項都表明了社會環境對人的發展的影響。
4.[答案]A。解析:德育途徑是指學校教育者對學生實施德育時可供選擇和利用的渠道,又稱為德育組織形式。我國學校德育的途徑多種多樣,其中,德育的基本途徑是思想品德課與其他學科教學。
5.[答案]C。解析:《學記》中要求"學不躐等""不陵節而施",提出"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意思是如果教學不按照一定的順序,雜亂無章地進行,學生就會陷入紊亂而沒有收獲。這體現的是一種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
6.[答案]C。解析:教師勞動的示范性是指教師言行舉止都會成為學生仿效的對象,教師的人品、才能、治學態度等都可成為學生學習的楷模。"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說明教師的勞動具有示范性特點。
7.[答案]ABC。解析:三種教育形態分別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
8.[答案]ABCD。解析:以語言傳遞為主的教學方法主要有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和讀書指導法四種。以直觀感知為主的教學方法主要有演示法和參觀法,E項參觀法屬于以直觀感知為主的教學方法。
9.[答案]ACE。解析:現代學制主要有三種類型:由縱向劃分的學校系統占優勢的學制結構就是雙軌學制;由橫向劃分的學校階段占優勢的學制結構就是單軌學制;介于以縱向學校系統占優勢的學制結構和以橫向學校階段占優勢的學制結構兩級之間的學制結構,屬中間型,叫分支型學制。
10.[答案]。解析:科爾伯格用道德兩難故事法,將兒童道德判斷的發展劃分為三水平六階段,而不是用道德兩難法進行道德教育。
及時節教育概述
一、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詞源
"教育"一詞最早見于《孟子·盡心上》中"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許慎在《說文解字》中這樣解釋"教育":"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
在西方,education一詞由拉丁語educare而來,前綴"e"有"出"的意思,意為"引出、導出"。
(二)教育的定義
一般說來,可以從社會和個體兩個角度給"教育"下定義。
1.從社會的角度來定義"教育",可以把"教育"定義區分為不同的層次:
(1)廣義的教育:泛指一切能增進人的知識和技能、發展人的智力和體力、影響人的思想觀念的活動,包括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廣義的教育是自人類社會有史以來就出現的教育活動,它可能是無組織的、自發的、零散的,也可能是有組織的、自覺的、系統的。
(2)狹義的教育:指以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為直接目標的社會活動,主要指學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促使他們朝著期望的方向變化發展的活動。
(3)更狹義的教育:指思想品德教育活動,與學校教育中常說的"德育"是同義詞。
2.從個人和社會兩方面來說,教育是在一定社會背景下發生的促使個體社會化和社會個體化的實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