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稚暉研究》選取了在近代史上頗有影響的"蘇報案"、1927年國共分裂、科玄論戰這三個事件,闡述了吳稚暉在這些重大政治、思想文化事件中的表現,試圖在"去熟悉化"的基礎上,還原當時的歷史圖景,揭示在這些重大事件面前,吳稚暉真實的認知與態度。
但"去熟悉化"與"熟悉化"是非常矛盾的,不去熟悉一段歷史自然不能"去熟悉化",這對看似矛盾的命題,實際上是不可分割的孿生兄弟。雖然"去熟悉化"似乎是個不可完成的任務,但其對現實的影響又如此巨大。人終究是活在與自己相關的時代中,研究者受時代思潮的影響總是難以避免的,時代的烙印在研究中總會若隱若現,后人所總結的規律必然會疊影到歷史的研究中去,清朝著名學者崔述就指出:"人之情好以己度人、以今度古、以不肖度圣賢。往往徑庭懸隔,而其人終不自知也。……故以己度人,雖耳目之前而必失之,況欲以度古人,更欲以度古之圣賢,豈有當乎?"
《吳稚暉研究》以三個事件作為研究對象,以吳稚暉的活動為線索,試圖層層展開歷史的"無知之幕",提示其中的內涵與意蘊。
本店所有圖書均為正版 請放心購買,有任何問題請聯系在線客戶或致電,謝謝
徐超,安徽蒙城人。2011年就讀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生院,2014年獲歷史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近現代學術思想史。現就職于上海理工大學馬克思學院,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中國近現代史的教學科研工作。先后在《安徽史學》等學術刊物上發表數篇關于胡適、吳稚暉等近代人物的研究論文,并參與《嚴復全集》(第8卷)詩詞和書信的整理及編輯工作。
緒論 / 001
一、 其人其事 / 001
二、 相關研究 / 011及時章遭遇"蘇報案" / 021
一、 研究回顧 / 021
二、 吳稚暉回滬入社 / 026
三、 不安空氣中的《蘇報》 / 037
四、 蔡元培去社離滬 / 045
五、 吳稚暉離社 / 053
六、 清廷拿人 / 058
七、 余波 / 066第二章吳稚暉的"1927年" / 070
一、 前奏 / 070
二、 反共面目的暴露 / 76
三、 對上海的爭奪 / 079
四、 群集上海 / 088
五、 聯合各方勢力 / 093
六、 成立南京國民政府 / 099第三章論戰科與玄 / 102
一、 研究回顧 / 102
二、 科學地位受到挑戰 / 106
三、 爭取青年學生的認同 / 110
四、 玄學派的主要觀點 / 116
五、 吳稚暉的人生觀 / 121
六、 七個新信條 / 148結論 / 155
參考文獻 / 157
后記 /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