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人本教練模式》由黃榮華和梁立邦著,是以中華傳統文化中以人本的概念為基礎,融合了傳統文化的深邃思想智慧,對于實際的教練過程很好有幫助,使更多人可以通過此書對教練行業有更多了解和學習。《人本教練模式》包含九點領導力、四步教練技巧、四種教練能力、九種領導技巧等內容,對于人的內在進行深入挖掘,使我們更明白追求很好的出發點。作者依據其對教練行業的精準把控和實戰經驗帶領我們深入探討人本教練的經典模式。
黃榮華:亞洲企業教練很好不錯人士。畢業于香港理工大學,主修管理學,并于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深造。曾出任加拿大使館駐華商務官員,現任匯才人文機構董事局兼總裁、首席導師。黃榮華女士擁有豐富的靠前培訓經驗,訓練過上萬名企業高層領導,并經常在靠前教練及培訓交流論壇上發表主題演講。因其杰出表現,黃榮華女士多次應邀成為哈佛大學訪問學者,更被邀請成為世界杰出華人基金會較為會員。同時,她還作為中國地區代表獲ICF(靠前教練聯合會)邀請成為董事。黃女士更為社會公益活動"成長心連心"的創辦人,此活動至今已服務7萬多名學生、家長及老師。主要著作有:《ThePowerOfRen》、《人本教練模式》、《成長心連心》、《感召營銷》及遺著《體驗式學習的力量》等。
粱立邦:亞洲企業教練資歷專家,畢業于香港浸會大學,擁有文學學士及企管碩士學位,現攻讀南澳大利亞大學管理學博士學位,專攻教練技術。曾出任加拿大駐華大使館之商務官員,現任匯才人文機構執行總裁、首席教練及導師。梁先生是美國培訓發展學會成員、上海市青年聯臺會第九屆委員會特邀委員。1999年起,粱先生榮列世界名人錄。主要著作有:《ThePowerOfRen》、《企業教練:領導力革命》、《你可以做得更好—匯才企業教練成功案例集》等。
序言
前言
再序言
及時章 人本概念
及時節 "人"的起源
第二節 人本教練模式
第三節 生命計劃
第四節 教練之"道"
第五節 領導力模型
第二章 九點領導力
及時節 激情
第二節 保障
第三節 負責任
第四節 欣賞
第五節 付出
第六節 信任
第七節 共贏
第八節 感召
第九節 可能性
第三章 四步教練技巧
及時節 厘清目標
第二節 反映真相
第三節 心態遷善
第四節 行動計劃
第四章 四種教練能力
及時節 聆聽
第二節 發問
第三節 區分
第四節 回應
第五章 九種領導技巧
及時節 挖掘愿景
第二節 設定目標
第三節 制定策略
第四節 資源整合
第五節 貫徹執行
第六節 有效授權
第七節 團隊建設
第八節 積極溝通
第九節 創新思維
后記
參考目錄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說法:對事不對人。這個說法要表達的意思很明顯,就是我們關心的是問題發生的原因,以及相應的解決辦法;我們只關注問題,在處理問題過程中所提到的觀點和意見不是針對某個人,而是針對問題本身。
表面看起來,這的確是很好的解決方法,問題得到了解決,而且不會因為問題的處理而傷了和氣。所以,在一些公司討論問題或者提出建議的會議之中,"對事不對人"是比較流行的開場白。
"對事不對人"真是很好的解決之道嗎?當我們將觀察的范圍擴大,會發現解決問題后,同樣的問題會被隆到其他事情當中;當我們把考量的時間拉長,會發現已經出現并解決過的問題,會在幾個月或者幾年后出現同樣的"翻版"。這些貌似不相干的問題,往往因為事件的不同或時間的推移而顯得相互獨立,讓人們很容易就忽略其內在的聯系。
是什么制造了問題現象之間的高度相似性?是什么導致了同樣的問題多次出現?理由可以找到很多,真正的答案只有一個:人。
在教練技術中,"對事不對人"只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方法,有效的解決辦法應該是透過現象看本質,找到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眾所周知,除了自然界的一些不可抗拒的規律以外,人類社會面臨的各種問題幾乎都與人有關,哪怕是氣候變化這樣的自然現象,也與人類的行為緊密關聯。比如說,近幾年挑選氣溫逐漸升高,與人類對自然界的大肆破壞不無關系。無論是社會的進步,還是問題的產生,都離不開人的推動。人就是現象背后的本質,人就是產生進步或者導致問題的根本原因。
人是很重要的。在經濟領域,大家熟悉的是產品的生產與銷售,能夠看到的是產品的流通,然而,處在經濟活動各個環節中的"人"才是主角。從小的方面看,"人"制造了產品,創造了市場,同時也成為產品的銷售對象。企業之間的競爭,表面上是產品與產品的競爭,實質上是人與人之間的競爭,說得更有效一點,是企業人之間為了爭奪消費者心理認同的意志較量。從大的方面來說,各種經濟政策和法律條款的出臺是為了規范市場――究竟是規范誰呢?當然是規范市場中的人,制定這些政策條款也是人們意志的貫徹。既然"人"是一切活動的關鍵,那么,在現實生活中,在企業的運作中,就不能只是"見物不見人",更應該重視"人"本身。
人本概念即人們常說做事情要追根溯底,處理問題要正本清源,這個根底和本源,就是"人"。正如唐朝劉禹錫在《天論》中所說:"人之所能者,治萬物也。"基于這些理由,企業教練的出發點是人本概念。人本概念是相對物本概念而言的,就是把焦點從"物"轉移到"人",從"外部空間"的開拓轉向"內部空間"的探索,把人作為主要的對象和真正的核心。 與"對事不對人"不同的是,教練會經常說:對人不對事。這并不是否定"對事"的重要性,也不是把事情忽略掉,而是強調只有先把"人"的問題解決了,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事"。"人"才是教練技術所關注的焦點。這種"以人為目標"的做法,在體育界反映得很直接,體育教練在訓練運動員的時候,把所有的精力集中在運動員身上,他的目標和成績是運動員的成長。
教練一詞很早產生在體育界,后來西方有人將教練應用在企業管理中,創造出企業教練的概念,使之成為一門新的管理技術,很快就風行于企業界。盡管企業教練來源于西方,但是與中國的傳統文化有異曲同工之妙,縱觀流傳數百年的道、儒以及佛家文化,都是在論"人"。儒家偏重于人的入世,佛家偏重于人的出世,而道家的學問就更妙了,頭頭是"道",人之入世和出世任其所欲。入世出世皆因人起,道儒佛家均為人存,重點還是在一個"人"字。
人是根本,人乃本源。尤其是當我們了解了漢字"人"的來龍去脈,將教練技術與中國古老智慧進行融合和嫁接,創造出富有東方文化特色的人本教練模式后,這門新興的管理技術被賦予了更加鮮活的生命力,成就了更多人的人生。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