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孩子、愛孩子,就應該為孩子作長遠打算。放開對孩子的"保護",讓孩子在獨立中成長。給孩子條件,讓他們去鍛煉;給孩子空間,讓他們去安排;給孩子機會,讓他們去思考;給孩子機遇,讓他們去抓住;給孩子題目,讓他們去創造;給孩子困難,讓他們去解決;給孩子責任,讓他們去承擔。
總之,家庭是孩子生命歷程的及時個起點,孩子將來有什么樣的能力,能夠以什么樣的姿態立足于社會、立足于未來,多半受家庭的影響,取決于家庭的教育。作為家長,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讓孩子在一點一滴的小事中積累經驗,在實踐中掌握獨立的本領。
《培養孩子獨立性越早越好》建議家長,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讓孩子在一點一滴的小事中積累經驗,在實踐中掌握獨立的本領。
《培養孩子獨立性越早越好》由姜曉秋編著。
作為父母,無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學校時能自己照顧好自己,長大后能夠獨當一面。這種自主自強的獨立能力,是孩子一生受用的財富。《培養孩子獨立性越早越好》建議家長,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讓孩子在一點一滴的小事中積累經驗,在實踐中掌握獨立的本領。本書由姜曉秋編著。
及時章 愛孩子,就把孩子推出門
拒絕溺愛,不要讓孩子依賴
告別依賴從培養自立意識開始
分床睡覺是孩子獨立的關鍵
不動手,獨立永遠只是空談
鼓勵孩子大膽地表現自我
讓孩子學會自己管理自己
不要盲目滿足孩子的要求
把孩子任性當個性不可取
謹防這些阻礙獨立的行為
第二章 少干涉,解放孩子的手腳
由"父母皆禍害"談起
向越位的行為說不
沒有尊重就沒有教育
給孩子真正的獨立空間
給孩子自由表達的機會
凡事與孩子商量好處多
努力創建民主的家庭氣氛
允許孩子擁有自己的秘密
孩子"出格"不一定是壞事
第三章 不隨大流,培養有主見的孩子
從小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
獨立思考對孩子很重要
自己的主見是最寶貴的
訓練孩子果敢決斷的魄力
培養孩子大膽質疑的精神
孩子追求個性沒什么不好
正確對待孩子的"不聽話"
第四章 多一份擔當,讓孩子為自己負責
借口來了,責任心溜了
孩子需要自己承擔責任
教導孩子不要撒謊
自省就是對自己負責
糾正粗心大意的毛病
半途而廢只會前功盡棄
拖拖拉拉的惡習要不得
摒棄做事心浮氣躁的現象
教育孩子做事情要有計劃
第五章 良好的消費習慣有助孩子獨立自主
花錢大手大腳貽害無窮
從小培養"識錢"的孩子
剎住孩子的"攀比風"
教孩子合理使用錢
培養孩子儲蓄的習慣
讓孩子體驗掙錢的艱辛
允許孩子向父母借錢
讓孩子養成節儉的習慣
引導孩子正確使用壓歲錢
重視孩子理財投資意識的培養
父母對孩子的投資要花在刀刃上
第六章 溫室樹苗難自立,孩子需獨自擺脫困境
富士康自殺事件折射了什么
挫折讓孩子的生存力更強
給孩子上好挫折這堂課
苦難可激發孩子的潛能
鼓勵孩子正確面對失敗
引導孩子宣泄負面情緒
用樂觀的心態笑迎挫折
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堅強
要接受不可改變的現實
科學鍛煉孩子的意志力
別忽視孩子心理承受能力
避免走入挫折教育的誤區
第七章 技多不壓身,督促孩子多學本領
本領是孩子獨立的本錢
會學習的孩子最有競爭力
留心生活就能學到很多東西
會做家務是最基本的生存技能
好口才容易讓孩子脫穎而出
努力挖掘孩子的藝術潛能
領導才能也是一種本領
第八章 讓孩子在社交活動中扮演"小大人"
不善交往影響孩子獨立成長
教育孩子做一個有禮貌的人
孩子不能缺失合作的能力
克服孩子的社交恐懼癥
學會在社交中求同存異
讓孩子學會與他人分享
教會孩子多為別人著想
不可以忽視傾聽的作用
做一個會贊美別人的孩子
沒有什么比微笑更有魅力
幽默為孩子贏得更多人緣
及時章 愛孩子,就把孩子推出門
把孩子任性當個性不可取
爸爸虎著臉快步背著6歲的女兒走出幼兒園,背上的女兒還在不停地哭鬧著,"我……我……不要……阿姨了,她……她……不懂欣賞我的漂亮。"這時,爸爸實在無可奈何,將女兒從背上卸下。這個舉動使得一直在后面追趕的媽媽倍加心疼,媽媽見狀馬上加快了腳步,趕到了女兒面前,并在女兒面前將丈夫狠狠地推了一把,"你懂什么?孩子這是有個性。"媽媽心疼地扶起孩子,并告訴她:"我家寶寶最漂亮了,幼兒園阿姨有眼無珠,我們`炒`掉她。"
很多父母都像故事中的媽媽一樣,常常分不清什么是"個性"、什么是"任性",以致經常把孩子的任性當成個性,從而使孩子一錯再錯。
所謂個性,是指有自己的主見,在碰到問題時,能堅持自己的正確觀點與合理行為,不違心屈從,不隨風搖擺。個性表現的方面很多:有善良、勇敢、誠實、守信等。
而任性雖然也表現為堅持自己的想法與行為,卻是指聽憑秉性行事,率真不做作或謂恣意放縱,以求滿足自己的欲望或達到自己某種不正當的目標或執拗使性,無所顧忌,必欲按自己的愿望或想法行事。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人的性格有多血質、膽汁質、抑郁質和黏液質等先天類型。受遺傳的影響,有的孩子天生氣質就屬于較興奮的類型,情緒表現較強烈,屬于那種所謂"有個性"的,如果后天不注意改良,最容易出現任性的行為。
小兔子長大要成立自己的家庭了,離開原來的家之前,兔媽媽反復叮囑:"無論如何,都不要吃窩邊的草。"小兔子在山坡上建造了自己的家。為安全起見,它的家有三個洞口。
小兔子牢記母親的叮嚀,總是到離洞口很遠的地方吃草。秋天過去了,一切安然無恙。
這24小時刮著很冷的西北風,小兔子走出洞口時不禁打了個冷顫,它實在不想頂著大風到很遠的地方覓食。"我只吃一點兒,明天天氣好了,我就出去覓食。"小兔子安慰著自己,把肚子吃了個滾圓。
過了幾天,下起了大雪,小兔子又在家門口填飽了肚子,不過這一回,它換了一個洞口。"我有三個洞口,每個洞口都有很多草。我不過是在天氣不好的時候,在每個洞口吃一點兒草而已。"于是,在每個惡劣的天氣,小兔子都找到了一個解決吃飯問題的捷徑。
24小時,睡夢中的小兔子突然覺得異樣。它睜開眼睛,發現一只狼堵在它的家門口,正試圖把洞口挖開。小兔子連忙跑向別的洞口,卻驚訝地發現,另兩個洞口已經被巖石牢牢地堵住了!
"從你及時次吃窩邊草,我就知道這里有只兔子了。可我知道狡兔三窟,不清楚另外兩個洞口的位置,不好下手。"看著到口的美食,狼得意地說。直到這個時候,小兔子才明白母親的教誨是多么正確。
人們常說"兔子不吃窩邊草",因為吃掉窩邊草,很容易暴露自己,給自己惹上麻煩。故事中的小兔子因為任性不聽媽媽的話而最終被狼吃掉。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都像這只小兔子一樣,聽不得別人的勸阻,喜歡我行我素。這樣的行事方式是十分危險的。
有關的研究表明,在獨生子女中,有60%以上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任性行為。可以說,任性是孩子一種不正常的心理狀態反映,往往是他們用來要挾父母,滿足自己某種需要的一種手段。因為孩子的思維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他們常常根據自己的向往、興趣,向父母提出這樣或那樣的要求。
然而,面對孩子的任性,很多父母特別是年輕父母往往表現出十分"慷慨"的舉動,在他們看來,自己就是被寵愛著長大的,有時,自己的任性還會受到長輩的夸獎呢。于是乎,他們把自己孩子的任性美其名日"個性"。有位年輕的父親直言不諱,"現在的社會都崇尚個性,有個性的孩子才會引起別人的注意,才會有出息。"正是基于這樣的心理,才出現了這樣的現狀:孩子要什么,父母就滿足什么,可謂百依百順。事實表明,如果父母對孩子的要求總是無原則地滿足,就等于慫恿孩子任性、專橫的毛病。
法國教育家盧梭曾指出:"你知道不知道,用什么樣的辦法一定能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這個方法就是:百依百順。因為有種種滿足孩子欲望的便利條件,所以他的欲望將無止境地膨脹。遲早有24小時,你會因為無能為力而拒絕他。但是,由于孩子沒有受到過你的拒絕,突然碰了這個釘子,將比得不到他所希望的東西更加痛苦。"因此,父母一定要正確對待孩子的任性行為,切不可把任性當個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