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走對小學的每一步圖書
人氣:32

走對小學的每一步

化青色為濃郁 經常會有人問我“差學生”如何教育,我的回答是:“在我眼里,學生沒有好壞之分,只有需要幫助的孩子。而且,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幫助!” 這幾年來,我一直在倡導“做*樸素的...
  • 所屬分類:圖書 >親子/家教>成功案例  
  • 作者:[李紅延]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50238985
  •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12
  • 印刷時間:--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200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走對小學的每一步》作者李紅延是一位家長,也是一位老師。她理解天下父母的拳拳之心,懂得把孩子放到群體坐標系中考量的重要性——從橫向比中看長短,從縱向比中求發展,才能收獲多的鍛煉機會。 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光靠精彩的理論是不夠的,能解決實際問題才是關鍵。孩子提早上學要做哪些準備、為什么努力卻得不到好成績、怎么輔導考前復習、做作業"磨洋工"治不治得好……針對這些令家長頭疼的學習問題,作者總結十余年教學經驗,對癥下藥,提出了科學有效的方法,幫助廣大家長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輔導困境。

編輯推薦

同一個孩子,在家長眼中和在老師眼中是不一樣的。

作為一位老師,懂得把孩子放到群體坐標系中考量的重要性——從橫向比中看長短,從縱向比中求發展,才能收獲多的鍛煉機會。化青色為濃郁,真誠分享只有老師才知道的小學教育的關鍵點,我們相信,在科學有效的家校配合下,每個孩子都能走對小學的每一步。

作者簡介

李紅延,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教師。工作25年來,曾榮獲北京市"紫禁杯"班主任特等獎;當選北京市海淀區屆"十佳班主任";所教班級榮獲"北京市班集體"光榮稱號。1995年至今一直致力于家庭教育研究,先后在《父母必讀》《中國教育報》《光明日報》《現代教育報》等核心刊物上發表教育論文、隨筆近80篇。2000年出版家庭教育專著,并在中國教育電視臺主講"小學生家庭教育20問",現被北京市教育委員會聘請為"北京市網上家長學校"課程團隊主講嘉賓。2010年提出"樸素教育"。2013年被東北師范大學聘請為碩士研究生導師。

目錄

章 讓孩子慢慢成長,做他自己

1.哪有什么"全能"

2.性格沒有好壞之分

3.告別簡單粗暴的"家長制"

4.知識不是書本上才有

5.夢是前進的內在動力

第二章 上學不必太焦慮

1.提早上學要早做準備

2.做好心理準備,培養行為習慣

3.入學后的兩次生病高峰

4.轉學是新的開始

第三章 學會交往是件大事

1.同學關系處不好,老是受欺負

2.手機里的曖昧短信

3.愛告狀,專挑別人的錯

4.友情變化無常

第四章 會學習,才能愛學習

1.上學后好像變笨了

2.沒完成作業的孩子

3.在家會≠在學校會

4.努力卻得不到好成績

5.該請家庭教師嗎

第五章 輔導學習是家長的必修課

1.考前復習要有針對性

2.冷靜對待孩子的試卷

3.寫好作文,積累和技巧兩手抓

4.光看書是寫不好作文的

5.輔導作業有高招

第六章 四個好習慣保障學習效果

1.好習慣一:不馬虎

2.好習慣二:會傾聽

3.好習慣三:能質疑

4.好習慣四:做后查

第七章 家庭是教育的主戰場

1.教育不能"搶修"

2.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

3.要教,不要嚇

4.不把別人家的孩子當標桿

5.培養自信心要做到10個字

6.單親不單愛

7.懲戒是必要的,但不等于打罵

第八章 小毛病會導致大問題

1.拖拉:吃飯吃到涼,作業"磨洋工"

2.丟三落四:丟了筆,明天落了本

3.頂嘴:"你憑什么管我"

4.嫉妒:"看到他們得100分,我就生氣"

5.撒謊:"沒有作業"

6.情緒抵觸:"你越這么說,我越那么做"

第九章 會"說"才會"教"

1.要經常和孩子談話

2.嘮叨的"獨角戲"不管用

3.有效談話的四個原則

4.用賞識代替命令

5.表揚也要講究方法

第十章 家校合作,走穩求學步

1.當孩子挨批評時

2.該不該當班干部

3.為什么總是"我們老師說……"

4.不幫倒忙不添亂

后記 孩子也教會了老師很多

在線預覽

性格沒有好壞之分 一次家長會后,很多家長圍著老師詢問孩子的情況。個提問的是羅佳的媽媽:"老師,我們羅佳讓人頭疼的就是成天不知愁,大大咧咧,您看她同桌王小娟多好,又穩當又聽話,我老讓她跟王小娟學,可就是比不上人家,怎么辦呀?" 等老師接待完羅佳的媽媽,一直在教室后面看墻報的王小娟的媽媽走了過來。顯然,她沒有聽到剛才羅佳媽媽的話,她對老師說:"您看,我們家小娟就是太老實了,不愛說不愛笑,您瞧她的同桌羅佳多招人喜歡,又活潑又開朗,我們小娟能有人家一半兒,我就知足了。" 這是一段很有意思的對話。兩個孩子都不錯,但在自己媽媽的眼里總比別人家的孩子差一截,而媽媽們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孩子的"缺點"正是別的家長羨慕的"優點"呢!不妨假設一下,如果羅佳變成了王小娟,王小娟變成了羅佳,她們的媽媽會滿意嗎?當然不會,也許她們還會覺得以前的那個孩子可愛。 現在的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普遍比較高,都希望孩子好上加好,但如果總是拿自己孩子的短處去比別人家孩子的長處,對孩子來說是不公平的。 俗話說,江山易改,稟性難移。一個人的性格是很難改變的。有的孩子在嬰兒期就表現出很難看護,對不良刺激反應強烈,愛哭鬧;而有的孩子則容易看護,飲食、睡眠有規律,不愛哭鬧。這兩種孩子長大后,很容易形成不同的性格。 孩子的性格很難選擇,但是家長可以好好分析一下:自己孩子的性格中,哪些是積極的,應該鼓勵的;哪些是消極的,應該克服的。我們以羅佳和王小娟為例進行分析:羅佳是個外向的孩子,她思維靈活,開朗活躍,喜歡和別人交往,但做事沒有毅力,興趣愛好一大堆,卻沒有一項能堅持到底的;王小娟是一個內向的孩子,她做事穩重、踏實,作業本永遠是干凈整潔的,但膽子很小,上課從不舉手回答問題,課間也總是一個人坐在教室里看書。 作為家長,對待不同性格的孩子要有不同的標準,盡可能地發揮孩子性格中的優勢。比如對羅佳,就得要求她上課積極回答問題,充分發揮頭腦靈活、表達能力強的優勢;而對王小娟,就得要求她作業質量高,充分發揮踏實認真的優勢。 在引導孩子發揮性格優勢的同時,還要幫助他克服消極方面。比如經常教育羅佳做事要善始善終、穩健有序;鼓勵王小娟要多和同學交往,勇于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有的家長能認識到孩子的性格差異,可是又擔心:不同性格的孩子,成功的可能性一樣大嗎?這里不妨舉一個例子:詩人普希金是一個熱情、直率的人;作家果戈理卻孤僻沉靜、多愁善感;而另一位寓言家克雷洛夫則是個典型的慢性子。雖然性格差異很大,但是他們在文學領域都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因此,性格不存在好壞,關鍵在于教育培養。有一個孩子膽子非常小,都十歲了,一遇到生人還躲到爸爸媽媽的身后。在學校,老師也反映孩子上課不敢舉手回答問題,同學們一起玩的時候,他總是躲在一旁。后來,家長經過反思,找到了造成孩子膽小性格的原因:一方面,孩子從小體弱多病,與人接觸少,所以常常顯得羞怯;另一方面,家長對孩子的期望較高,每當孩子犯錯時,家長都會嚴懲,這就使孩子對自己喪失了信心。 意識到這些問題后,家長開始鼓勵孩子多參加學校活動,一到節假日就帶孩子去郊游、參觀,開拓他的眼界。這樣,孩子的見識越來越廣,積累的知識和經驗越來越豐富,自信心也增強了。由于家長調整了對孩子的教育態度,從以前的批評訓斥變成了現在的表揚鼓勵,漸漸地,這個孩子消除了恐懼感和約束感,性格也變得活潑開朗起來。 告別簡單粗暴的"家長制" 現在的家長常常感覺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力不從心了。我想,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重要的一個原因在于:現在有個性的孩子越來越多了。換個角度說,是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的個性培養。比如在上一代,好孩子的標準就是聽話,可現在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已經變成自立、自主。這種變化是一種社會趨勢,反映了教育思想的改變,這種改變也對家長提出了高的要求。 壯壯爸爸認識到:現在要對孩子下命令,必須講清楚原因,否則要么被否決,要么招來一連串的問題。讓壯壯爸爸感觸深的是"帶水事件"。壯壯剛上學的時候,每天給他準備的是白開水,過了幾天,壯壯就提出要帶飲料,還振振有詞地說班上很多同學都帶飲料,什么果汁啦、可樂啦、豆奶啦……壯壯爸爸不耐煩地說:"讓你帶什么就帶什么,別提那么多條件。"沒想到沒過多久,班主任就告訴壯壯爸爸,壯壯經常向同學要水喝,有一次同學沒給他,他就悄悄地在別人的塑料瓶上扎眼兒。P5-8

媒體評論

這是一本基于當前我國小學校園真實生活情狀而寫作的教育類書籍。李紅延老師身在校園,每天與孩子們親密接觸,對新世紀以來的中國小學生的言行和心理狀態有著切身的感受,對家長們的期盼與憂心、困惑與惶恐有著深刻的認識。閱讀這本書,你會覺得自己是在與一位知心朋友拉家常,是在與一位充滿智慧的教育家討論如何幫孩子們構建美好未來。

——第六屆魯迅文學獎評委、博士生導師 郎偉

次見李老師是她到我家家訪,那時她剛調到清華附小做我女兒的班主任。然后,我就看到她跟女兒的同學們結下了亦師、亦母、亦友的關系,十多年感情一直濃厚。書中寫的那些故事,正是李老師用心做老師的結晶,許多就是我女兒經歷且受益的,相信多的家庭會從中學習,好地培養孩子!

——家庭教育專家、“陪伴教育”系列圖書作者 劉稱蓮

這是一本基于當前我國小學校園真實生活情狀而寫作的教育類書籍。李紅延老師身在校園,每天與孩子們親密接觸,對新世紀以來的中國小學生的言行和心理狀態有著切身的感受,對家長們的期盼與憂心、困惑與惶恐有著深刻的認識。閱讀這本書,你會覺得自己是在與一位知心朋友拉家常,是在與一位充滿智慧的教育家討論如何幫孩子們構建美好未來。

——第六屆魯迅文學獎評委、博士生導師 郎偉

次見李老師是她到我家家訪,那時她剛調到清華附小做我女兒的班主任。然后,我就看到她跟女兒的同學們結下了亦師、亦母、亦友的關系,十多年感情一直濃厚。書中寫的那些故事,正是李老師用心做老師的結晶,許多就是我女兒經歷且受益的,相信多的家庭會從中學習,好地培養孩子!

——家庭教育專家、“陪伴教育”系列圖書作者 劉稱蓮

好的家庭教育一定是順其自然的、遵循孩子自身生命節律的,正如書中所提“化青色為濃郁”,順勢而教,依材而育,才是家庭教育該走的道路。

——《父母必讀》雜志執行主編 段冬梅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