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這一家甜蜜溫馨,其樂融融,一個香港普通家庭,卻將三個孩子都培養(yǎng)進英國及時高等學府——牛津大學。《A+父母:普通家庭培育牛津三尖子》借輕松小品,從生活點滴中分享培育孩子的大智慧,獨創(chuàng)分層教育法,簡明易用,獨生子女家庭更應參考;在愉快溫馨的家庭環(huán)境下,繪予孩子高度自由與尊重,順性引發(fā)其好奇心與責任感,子女便會依循自己的興趣,自覺學習,大步邁進名牌學校,放膽追求理想人生。
尋常夫婦,培育出三名牛津尖子,
靠的是"快樂學習育兒法":
給孩子高度自由,順性引發(fā)其好奇心與責任感,
子女才會自覺學習,
以愉快步伐邁進名牌學校,追求理想人生!
李微微,博學中、小學教師,曾任教地理、體育和英文等科目,現已退休。
陳文超,曾任職公務員多年,為向子女做個好榜樣,于工余時修讀工商管理學碩士學位,以身作則。現已退休,但永不言體,積極投入義工服務。陳文超夫婦的三名子女均學成于英國牛津大學,先后取得學士、碩士學位。次子更以本科首名(Top First)成績畢業(yè),其后獲獎學金前往英國劍橋大學修畢碩士課程。三名子女現均投身金融業(yè)。陳氏伉儷于《經濟通》中撰寫專欄文章,并多次獲港澳地區(qū)公私營機構,大,中、小學及幼兒園邀請主持講座,與各界人士分享教導子女成才的經驗方法。著作有:《牛津狀元的培育》、《牛津三兄妹》(前名為《牛津狀元的培育之體驗式親子理財》)。
推薦序一 做好爸爸,當好媽媽
推薦序二 引領生命走向豐盛
牛津三杰序一 獨家法門之披露
牛津三杰序二 延續(xù)嬰孩的好奇心
牛津三杰序三 進入牛津大學之支柱:家庭培育
自序 開心父母快活兒
前言 返璞歸真育兒法
及時章 鋪路跳幾牛津:求學自主力
確立教育目標
父母化身"太空導航員"
學習零壓力
1.1 老師教的
1.2 不要媽媽陪我溫習
1.3 我又不是她們的老師
1.4 為自己讀書
1.5 不是不信您
1.6 電話解疑中心
1.7 六套暑假作業(yè)
1.8 老師欠我五分
1.9 復習階段家里停電了
1.10 每天都考試該多好
1.11 三人行必有我?guī)?/p>
1.12 有智慧地成就子女
1.13 我要出國留學
1.14 牛津劍橋是必訪之地
1.15 輸了兩份頭獎
1.16 同是外國人
1.17 不要背后嚼舌根
1.18 我的畢業(yè)照
考進名牌大學小錦囊
小錦囊一:保障充足的睡眠
小錦囊二:累積讀書法
小錦囊三:"臨時抱佛腳"的應試溫習法
第二章 開發(fā)有品思維:自我成長力
進入兒女的內心世界
2.1 就是喜歡模仿
2.2 我美嗎
2.3 預留充足時間
2.4 不是報到
2.5 打破壁燈事小
2.6 說到做到
2.7 -毛錢小教訓
2.8 十步一回頭
2.9 別再夸我了
第三章 疊疊分層負責:為家出分力
第四章 投射恩愛甜蜜:家庭凝聚力
后記 教育理念:單純的"愛的教育"
以我兒子在六年級第二十四周的經驗為例,他從早上六時開始,上午十一時半便完成。坦白說,久而久之,他們不用翻課本,也能滾瓜爛熟地背出來(電視劇主題曲聽多了也懂得怎樣唱啦)!其誦讀速度驚人,時間并不如家長所想象的那么久。已盡掌握了課文知識,加上思考和答題技巧的訓練,他們都說:"每天考試多好。"理由見《每天都考試該多好》一文。雖然時間看似很長,但是越讀越開心,因為雖臨近期終試,他們仍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玩?zhèn)€痛快。為什么不在中學階段施行?
因為中學科目繁多,功課繁重。若中學前利用累積讀書法把基礎打好,子女掌握到學習知識的技巧,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他必會反復品習并思索、尋求真相,故再不需要每個課題都如此誦讀了。
小錦囊三:"臨時抱佛腳"的應試溫習法
六月是中小學生的考試時節(jié),也是很多家長特別忙碌的時候,尤其是小學生的父母。幼兒園學生的考試模式和嚴謹度,不會令家長情緒太緊張。
中學和大學的學科,很多家長感到力不從心。家長除了干著急外,只能徒添幾分噦嗦和無奈。
小學的應考范疇,普遍家長皆能應付且綽綽有余。是為了子女可爭奪驕人成績,或是為了子女免沉"紅江"中;是為了減輕子女的考試壓力,或是彰顯自己對子女的無限關愛和呵護——如工作條件許可的話,一周或兩周的伴考假期,早于去年九月子女開學時,家長已計劃好、安排定了。苦了父母,累了同事。
若家長早有一套令子女能自覺打好基礎的求學方法,如我們的"累積讀書法",在子女考試時刻,父母理應與平常作息無異。子女們也樂得安享因上課時數短了和功課少了所帶來的樂趣。
現在說這話,幫不了家長。
讓我給家長提供一些"臨時抱佛腳"的方法吧!
……
這是一部難得的家庭教育原創(chuàng)之作,是作者多年成功教子的感悟。這是一對用心的家長,他們和你我一樣都愛孩子,但是他們沒有無原則的溺愛,愛當得法,愛要理性,愛要科學,所以,建議為人父母者看看《A+父母》,做好爸爸,當好媽媽。
——東子(范景宇) 教育專家、心理專家、暢銷書作家
看似"無為",正是他們的高明之處。只有擁有強大內心的父母,才可能于"無為"中"有所作為",輕輕松松引領一個小小的生命走向成熟,走向豐盛。
——林怡 教育兒專家、專欄作家
看完書稿,心里暖暖的。書中流淌著輕松、快樂、愛和希望。在競爭激烈、壓力巨大的教育大背景下,如何讓孩子輕松學習、學有所成,而且感受快樂和毒福?這本書會告訴你答案。
——周令瑜 幼教專家、家庭教育暢銷書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