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詳細講授的六項技能,是野外生存終極技能,也是美軍嚴令特種部隊、偵察兵和空降兵、海軍陸戰隊,以及在戰斗中與部隊失去聯系的戰士和失事的空勤人員,在裝備丟失或耗損殆盡的情況下必須具備的六項原始生存技能。這六項技能對非軍事人員的野外存活也同樣適用。
美軍特種兵野外生存教官親臨指導,手把手教你學會生存技巧
游騎兵、三角洲、海豹突擊隊野外生存技能必學教材
全美暢銷300萬冊 大受驢友追捧的終極野外救命奇書
美國驢友暢銷書《懷斯曼生存手冊》作者約翰?懷斯曼、全美雜志《出版人周刊》、
國際原始生存技能學校校長科迪?倫丁、美國著名野外生存專家蘭迪?格爾克
聯袂推薦
約翰·麥克弗森和格里·麥克弗森是美國特種部隊"生存,躲避,抵抗"課程的教官,已在美國特種部隊任教四年。他們一生都致力于收集野外生存技巧。約翰在紐約的阿巴拉契亞山區長大,而格里在明尼蘇達州的叢林長大。自1978年起,他們一直住在原始的木屋里。全球各大媒體都為約翰和格里做過專題片,包括 "歷史頻道"、"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等,他們在原始生存技能領域里國際知名度極高。
第1章 在野外生火和結繩
如何用弓鉆生火
弓鉆生火所需的材料
用弓鉆生火
使用弓鉆生火的一些建議
如何用手鉆生火
手鉆的組成及制作
用手鉆生火
使用手鉆生火的一些建議
繩索制作的簡單方法
繩索的基本制作方法
用植物制作繩子
用動物材料制作繩子
生火中的小技巧
第2章 野外生存工具的制作
可利用的工具
燧石石片
木頭
貝殼
石頭
動物骨頭
制作野外生存工具
挖掘棒
木錐子
石斧
錛子
老虎鉗
做一把弓
野外常用的食器
磨石和磨盤
缽和杵
木碗
第3章 搭建野外住所
野外適合的住所
野外住所快速搭建的步驟
尋找地點
鋪設地面材料
構建房架和墻壁
處理房頂的防水
建立生火排煙道
設置出入口
搭建材料的選擇
幾種常用住所的搭建
錐形草棚
披棚
茅草窩棚
最簡單通用住所的搭建
第4章 制作野外捕獵工具
弓和箭
弓的基本結構剖析
如何自制捕獵的弓
制作所需的工具
材料的選擇
制作的基本步驟
如何自制捕獵的箭
材料的選擇
制作的步驟
第5章 在野外捕獵食物
布設陷阱捕獵食物
捕獵小型動物的陷阱
捕獵大型動物的陷阱
捕捉飛禽的陷阱
捕魚的陷阱
注意漢坦病毒肺綜合征
捕獵食物的其他方法
用棒子和石頭捕獲獵物
用梭鏢投擲器捕獲獵物
可食用的昆蟲
如何儲存剩余食物
第6章 野外的獵物分解與儲存方法
如何開膛
剝皮的要領
去頭的要領
如何處理腿部
如何剝下肌腱
剔肉的有效方法
第7章 在野外烹飪的方法
用炭火烤制食物
用明火烤制食物
如何烘烤食物
如何燉煮食物
第8章 制作野外生活必需的容器
籃子的制作
選擇材料
籃子的構成
纏繞法制作
編織法制作
盤繞法制作
樹皮容器的制作
石頭容器的制作
用動物器官制作容器
木質容器的制作
第9章 如何在野外燒制必備的陶器
如何選擇制陶的黏土
如何添加熟料
陶器如何制坯
陶器的塑形
陶器的晾曬
陶器焙燒的方法
焙燒方法1
焙燒方法2
焙燒方法3
焙燒方法4
焙燒方法5
焙燒方法6
制陶時的建議
第10章 鞣制鹿皮的方法
鹿皮鞣制概述
鹿皮鞣制的材料和工具
如何獲取鹿皮
獲取鹿皮的途徑
保存鹿皮的方法
鹿皮的初步處理
處理原始鹿皮
清除殘留的肌腱
打磨表皮
刮毛
上腦漿
腦漿的用量
給皮上腦漿的要領
修復鹿皮的破損處
鹿皮的晾曬
拉伸鹿皮
煙熏
鹿皮的再處理
用肌腱縫紉的方法
如何獲取肌腱
如何制作腱繩
如何用腱繩縫制
及時章
在野外生火和結繩
在野外生活中,生火是最基本的生存技能。我已經用弓鉆取火和手鉆取火的方法成功地生了許多次火;所以,在這方面我算得上是很精通了。結繩也是如此。要記住:你學得越多,就越覺得還有更多的東西要學——但是,學起來也會更加容易。
如何用弓鉆生火
無論是用弓鉆還是用手鉆取火,基本原理都非常簡單,就是摩擦生火。
用弓鉆或手鉆"取火"的具體過程是:木鉆在另一塊木頭上旋轉產生摩擦,摩擦產生出鋸末,最終這些鋸末的熱量變得足夠高,然后火花就產生了。摩擦產生的鋸末堆被壓縮,就像是把點燃的香煙放到一堆火種之上,因而引燃了火焰。我的學生曾經按照這種程序,在幾分鐘之內就"生出火來"。
接下來,我會向你展示如何生火(先用弓鉆取火,稍后再用手鉆取火),并簡單描繪所要用到的部件以及接下來的步驟,進一步詳細闡述如何安裝這些部件,并把它們組合在一起。當你做完這些之后,就能夠生火了。
這其實是相當簡單的。在3年前,我們3個人花了大半天,僅僅靠你剛才讀到的這些信息,最終成功地生出了火來。
弓鉆生火所需的材料
弓鉆生火所需要的材料包括:(1)弓、鉆、鉆床,均為軟木;(2)一個杯子,它被稱為"壓塊",讓鉆的頂端頂著杯子,以防它鉆到你的手掌;(3)弓弦;(4)引火的材料。
現在,我要詳細講述生火所需的各種材料,包括:為什么要用它們、如何選擇和收集這些材料,以及在原始條件下如何制作。為了便于讀者閱讀理解,文中給出了相應的手繪插圖。
當天的溫度在4℃左右,而且還有霧。我搭建了一個簡陋的住所,這些東西包括:兩件薄外套和一件T恤,還有石塊和草。建這個住所只是為了阻擋風雨,因為風雨會影響我生火。
弓 一根柔軟度適中的棍子(樹枝或灌木的一部分),1.7至2厘米厚,約76厘米長。它需要有足夠的柔軟度,當鉆纏繞進來的時候,能給弓弦創造適度的拉力。太軟的話,弦在鉆上會滑落;太緊的話,會導致弦和鉆上的壓力過大,鉆會飛出去,而且弦也很容易斷掉(相信我,此時和你身體上的壓力比起來,弦和鉆上產生的壓力簡直算不上什么)。棍子的長度大約為76厘米,雖然十幾厘米,或者1米長的弓都能用,但是效果沒這么好。這種長度的弓不會太笨重,讓你能夠充分地拉動它。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每當弓停下來改變一次方向,所有東西的溫度都會降低一些,讓你的努力大打折扣。
鉆 必備的材料是一塊軟木,而且必須是干燥的枯木(稍后我會提到濕木)。從理論上來說,許多木頭都可以用來做鉆。不過我最喜歡用棉白楊木、白楊木和絲蘭,因為它們不僅好用,而且在我居住和旅行的地方十分普遍。在眾多引火的材料中,柳樹是好用的。另外,鼠尾草、梣葉楓和樸樹也一樣好用。雪松、洋槐和白蠟樹的小樹枝或者邊材也可以(雖然這些樹的樹心木頭很硬)。避免使用有樹脂的木頭,比如松樹。
把你能夠找到的材料都試一試。尋找一些樹皮已經脫落的枯樹枝,但不要用掉落在地上的(避免吸收地面的潮氣)。用指甲按一按,檢查木頭的狀況。如果能夠很輕易地壓出一道凹痕,但又比較堅韌的樹枝就可以用;同樣,如果它很輕易地就斷掉了,還發出了噼啪的聲音,就說明它已不新鮮,里面已經沒有水分了。鉆的粗細,應該比小拇指粗,比大拇指細。實際上這一點并不,不過我通常不會選用其他大小的樹枝(因為更小的鉆,在拉動弓的時候旋轉的次數會更多,因而會更快地產生摩擦,但是也會更快地鉆透鉆床,有時還沒摩擦出火星就已經把鉆床鉆透了)。
鉆的理想長度是15至20厘米。太長了不好控制,太短了拉弓的手會擋住鉆,這樣你就看不到鉆的情況。鉆必須要直,如果中間彎曲的話,轉動的時候就會因搖擺不定而出現問題。如果鉆稍微有些彎曲,可以用刀子削整齊。
鉆床 鉆床所用的材料不一定要與鉆的一樣,但通常情況下是一樣的。鉆床的材料必須是軟木,它的大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寬度只要比鉆的直徑大就可以了。我個人喜歡把它做成3至5厘米寬(記住,這里的一切數據都不是的)。將樹枝從中間折成兩段,用刀子把斷口削一削,直到可以平放為止。把圓圈四周削成約1.7厘米厚,然后把它擺正。
壓塊 這個部分很簡單,卻十分重要,并且在真正的生存環境中并不容易找到。如果是在家中生火,我建議使用容量在28克左右的玻璃酒杯。因為它握起來手感很好,杯口的大小也正好可以讓鉆插進去,它的表面也是你能找到最光滑的物品(為了減少摩擦)。你也可以找一塊半軟的巖石,在上面鉆一個直徑1.5至2.3厘米的洞,大約1.7厘米深,然后用黃油對它進行潤滑。你需要減少這一頭的摩擦力。我隨身帶著一塊7.6厘米6.4厘米3.8厘米厚的巖石,中間有一個很的洞,無論是在家里、外出演示時或在營地都用它。這就是你現在要知道的,稍后我們會在原始條件下去獲取這些東西。
引火材料 現在,我來教你收集和準備引火的材料。讓我們先準備一些干燥的雪松樹皮(棉白楊也很好),再加些干燥細碎的草。把這些在手中揉一揉,直到它們像棉花球一樣精細。分量不用太多,一小把就足夠了。在它中間掏一個洞,就像鳥巢那樣,然后把它放到一塊樹皮或棉白楊木上(這樣當它燃燒起來的時候,才不會把你的手烤成烤肉)。
用弓鉆生火
現在,運用已有的信息你就可以"生火"了。
制作弓和弦 弓箭手們,給你的弓裝上弦!任何繩索都可以用來做弦,但繩索要結實,且不能太細,因為新手們很容易把弦弄斷。同樣,重一些的繩索對鉆的抓力更大。這里我建議使用"生皮"靴帶,它是最理想的。我通常會把弦擰得很緊,這樣可以更好地抓住鉆。很快,你就可以地感受到適度的張力。在使用過程中,弦會稍微變長,尤其是在最開始使用的時候,你應該適當地調整它。弓不要拉得太緊,要留有適當的松弛度;當把鉆繞進弓里面的時候,松弛的地方就自動被拉緊了。記住,拉力只能到這個程度,這里能夠調節的范圍很小。
制作鉆頭 現在讓我們單獨講一講鉆。我喜歡把頂端(就是要插進壓塊的那頭)削得稍微尖一點。當在鉆床上打一個新洞的時候,我發現把放在鉆木上的那頭削一個"尖頭"出來會更容易操作。雖然讓鉆和鉆床上的洞配套會耗費更長的時間,但當鉆上的壓力增大時,會有助于防止鉆從鉆床上滑出來。
制作鉆床 現在,拿起那塊準備做鉆床的木頭。這里有兩種制作方法。及時種是:用刀子刻一個大約1厘米寬的"V"字形凹痕,深度大約是鉆直徑的一半。在這個凹痕的"V"字形處,挖一個輕微的凹陷,讓鉆的底端可以置入。
另一種方法是:先挖凹陷,等鉆出孔來的時候再刻"V"字形的凹痕。凹陷處必須足夠寬,這樣當開始鉆孔的時候,在"V"字形刻痕較寬的地方能存留足夠多的材料(在板的邊緣)以防止鉆滑出鉆床。如果鉆真的滑出來,折斷了儲存木屑的地方(這個地方有助于固定住鉆),你好重新再鉆一個孔,否則你將遇到更多的困難。
現在,在鉆床的刻痕下面放一塊樹皮(或者厚紙板)。這樣做有兩個目的:(1)接住鋸末和火星,使你可以放進引火材料里;(2)作為鉆木或鋸末和地面之間的隔離,因為地面可能又潮又冷,會減緩甚至阻礙火星的產生。
以下的教學是專門針對右撇子的,左撇子們把動作反過來就可以了。右腿跪地,左腳腳掌踩在鉆木上,確保鉆床的穩固。搖搖晃晃地鉆木會導致鋸末堆被打散。我喜歡把腳放在距離刻痕6至7.6厘米的地方,這樣當我的手腕緊扣住左小腿的時候,手會自動地落在刻痕的上面。把鉆纏繞在弓弦里面并把尖的一端放在鉆木的凹陷處。左手拿起壓塊放在鉆的頂端,左手腕緊扣住左小腿(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握住壓塊的手要穩固,如果它在轉動的時候擺動了,就會有麻煩)。現在需要做的就是前后拉動弓。這時候你就會感受到自己在做什么了。
施加在鉆上向下的壓力以及弓的速度,共同決定了產生的摩擦力以及火星產生的速度。當你最開始嘗試的時候,別想著"火"——相反,你要集中注意力把這個動作做得很舒服。記住你每換一次方向,所有東西的溫度就會降低一些,火苗產生的時刻就會延后。保持鉆一直處于垂直狀態。
在轉動的時候,弦很容易向鉆的上下方偏離,你可以將弓稍微向上或向下偏移來控制方向。你的大拇指和握著弓的手指,在弦上能夠施加的力量同樣會很有幫助。
改變對鉆施加的壓力。剛開始時壓力要小,等到你的動作更加熟練順暢的時候,可以增加壓力。如果壓力太大,東西會纏繞在一起,弦也會在鉆上打滑。一旦這種情況發生,你就必須減少壓力。因為無論弓拉得多快,一旦鉆停止轉動的話,就沒有摩擦力了;而如果壓力不夠的話,什么都不會產生。
當開始用新鉆打一個新孔的時候,你會發現鉆了好一陣卻沒有任何反應。這個過程可能會持續幾秒鐘到幾分鐘,具體依據木頭的種類和狀況而定。最初的時候,鉆會光滑得打轉,就像是在剛打完蠟的地板上滑動。隨后,你會感覺像是從光滑的地板來到了砂紙上。你能感受到,也能聽到這種變化。
現在,控制和感覺變得十分重要。到現在為止還很好控制的鉆,會突然變得很難控制。你會發現,在你前后拉動弓的時候,握著壓塊的手腕需要向不同的方向稍微傾斜,以防止鉆從孔里滑出來。
就在這兩者磨合之后,及時縷煙塵就出現了。通常我會在摩擦出火花之前,快速地休息一下,這可以讓我喘口氣,放松一下肌肉。等我再次開始的時候就能精力充沛,這能讓生火過程變得稍微簡單一點。
在這個時候,要記住:孔的深度還不夠,注意不要讓鉆滑出去。由于產生了摩擦力,控制鉆的難度也會相應增加。你很快就能感受到這一點。調整對鉆向下的壓力,來配合弓的速度。你的感覺慢慢就產生了。
這里還有一條很重要的建議。上述方法我用了11年,才偶然發現這個技巧,現在我簡直不能想象自己曾經可以不用這個方法就能成功取火。就像我前面說的那樣,在使用過程中,弦會變松。一個良好、靈活的弓,可以幫助你許多。但弦最終會變得過松,就算你施加適度的壓力,它還是會打滑。有一次,正當火花要擦出來的時候,我的弦開始打滑得非常厲害。我馬上把弦捏在握著弓的那只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之間,讓弦變緊,這樣才得以成功地引出火花。現在,每當我拿起弓,這些手指就會自然而然地把弦捏住。
把注意力集中在保持鉆的垂直上:左手手腕緊扣在左小腿上,把弓拉長,弦拉平整,鉆木放平不亂晃——火花自己就會出來了。首先出現的是煙,隨后是煙塵,然后會出現更濃的煙,煙塵也會變得更黑。保持放松,把注意力集中在順暢地操作上。不久,火花就出來了。
一旦鉆和孔合到一起,通常不到30秒火花就會產生。有一次我自己計時,10秒鐘就鉆出了火花。如果一切進行順利的話,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就能把火生出來。
當你獲得了火花(多數時候它是隱藏著的——鋸末堆冒出的煙就是信號),小心地把鉆取出來放到一邊。我曾經把悶燒著的鋸末堆放在一旁約4分鐘,出去找引火材料,還找到了細煤粉。拿起放著火種的樹皮或硬紙板,用手扇一扇,輕輕吹氣,讓微風助燃(但是風不能太大,不然會把火吹滅)。當火燒大的時候,把它放到鳥巢狀的引火材料中。把鳥巢的口封住,火燒得越旺、越熱,風就要越大。突然間,火就出來了!
當我及時次用這種方法時,等火花出現,我都累得筋疲力盡了。當時,我還得找人來幫忙把它吹燃,因為我總是把火花一下子吹滅。其實如果你把注意力都集中在控制鉆和平穩的拉動弓上面,并提醒自己保持冷靜并放松,火花自然就會產生。而你也會有足夠的精力,可以很輕松地把火花吹燃為火焰。如果整個過程讓你累得上氣不接下氣,那肯定是有哪一點沒做對。
有時候,似乎無論你怎么嘗試都無法產生火花,而且這種事情發生的概率與你做演示時觀眾人數的多少成正比。不過,當你真正鉆出火花時,無論是及時次還是及時百次,都要珍惜它并讓它燃燒起來。在這個過程中許多事情都可能會出錯,但是每次成功的時候,我都會覺得很有成就感。
使用弓鉆生火的一些建議
在拉動弓時,有人建議減小對鉆的壓力,以得到可能存在的火花。我認為這是沒必要的,但如果我不確定是否已有火花,我就會這么做。
如果獲得明火有困難的話,我經常會在猛拉幾下弓,但是我不喜歡這么做,因為這有可能會讓我著急起來,然后我就會失去對鉆的控制,弓也會隨之滑出來,把鋸末堆打散。
通常情況下,你是能觀察到火花的,因為你能看到從鋸末堆里升起一縷煙,這種煙和鉆產生的煙有區別。更幸運的是,整個鋸末堆偶爾也會突然燃燒起來。
鉆床上一個孔就可以產生許多火花。再次使用之前,稍微打磨一下鉆頭和小孔會更有幫助。在使用幾次之后——尤其是弦太緊時,鉆會變得很"圓",導致弦變松。這種情況一般很容易調整,只需要仔細地把鉆削一削,讓它不再圓滑就可以了。
耳垢、頭發上的頭油或者鼻翼的油,都將有助于減少壓塊的摩擦力。
要記住:你需要減少壓塊的摩擦力,增加鉆木的摩擦力。要避免把抹了油的鉆頭錯放在鉆木里,因為那一點點的油就會把整個事情搞砸。
在潮濕的環境下,尋找并使用你能找到的最干燥的木頭,去你能找到的最干燥的地方生火。如果木頭只是有點潮的話,依然還能用,但是要花費更長的時間。旋轉的鉆最終會讓木頭變得足夠干,雖然你得多鉆一些時間。
在原始環境中,最難找的部件就是弦(稍后會談到)和壓塊。有時,你能找到一塊形狀很好的石頭,有著一個大小適中的凹痕,但是別太指望這種微乎其微的偶然性。
通常,你能找到的是一塊能用的骨頭(比如說,一只小動物的頭蓋骨)。也可以找一塊硬木頭,好能有一段是帶凹痕的,這樣你就能輕松地把它鉆成一個洞。如果你找到了一塊有用的東西,就可以用弓或鉆把這個洞擴大。你也可以用硬木頭做鉆(或者你可以很幸運地找到一塊"天然的"巖石鉆),但它一定要比鉆床的材料硬。記住,你的創造性和常識可以提供很多幫助。
如何用手鉆生火
現在教你怎樣用手鉆更簡單地生火。雖然手鉆生火比弓鉆生火的難度要大,但其基本原理是一樣的:用鉆在鉆木上產生摩擦力。鉆的旋轉、鉆木、凹槽、鋸末以及火星,一切都看起來很相似,但細節卻不同。
手鉆的組成及制作
手鉆生火需要手鉆和鉆木,下面分別介紹它們的制作。
手鉆 這里用的材料和做弓鉆所用的材料稍有不同,因為這種方法更難產生摩擦力,你必須更加注重材料的選擇。以我自己的手臂長度來說,手鉆的理想長度是45至61厘米。我一般會準備得更長一些,因為它在生火過程中會被磨短。要是鉆太長了,在轉的時候頂端容易擺動,讓你失去控制(這一點在此更為重要);如果太短,你很快就能從頂端轉到底端,然后還得再從頭開始。我喜歡用直徑約為0.6厘米的鉆,這樣手掌每轉一次,鉆就可以多旋轉幾圈(太細、太軟的鉆,會由于手的壓力而變彎)。
鉆木 再說一次,對于弓或者鉆來說,基本類型都是一樣的。當我按照別人的建議,使用比常用更薄的鉆木摩擦生火時,還真遇到了問題;但我把常用的棉白楊木板削至0.6至1.5厘米時,情況就有所好轉。用更軟一些的絲蘭木時,我依然把厚度保持在約1.7厘米。在使用手鉆的時候,我會先挖出凹痕和洞,然后再刻"V"字形刻痕,刻的方式也和弓鉆中刻的方式有些不同:我在接近鉆木的底端逐漸擴大凹槽。在變得足夠熱之前,鉆已經先鉆到了這一點附近的洞,封著口的頂端促使更多的鋸末落入刻的凹槽中,而不是分散在鉆木的表面上。
用手鉆生火
想使用這些材料,就得先擺個舒服的姿勢。我仍然用左腳固定住鉆木,但是你可以換成其他姿勢。現在,我要稍微改變一下:把腳向外放一點,膝蓋向外張開一些,這樣我的手就可以沿著鉆充分地向下搓動。我用腳后跟的側面來壓住木板。手必須直著下來,并保持鉆的垂直。腳和膝蓋的放法和使用弓鉆時稍微有些不同,我可以讓手從較高的舒適點(對于我來說是58.5厘米),向下一直搓到大約距鉆木15.3厘米的地方。從低點把手放在回到較高點時,一次只能移動一只手,這樣就可以保持對鉆向下的壓力。一旦有空氣進入鉆的下面,就會把溫度降下來。等到雙手都回到了較高點,重復剛才的動作。最終,煙、霧以及火星都會出現的,雖然過程并不那么容易。
我敢保障,這一過程會讓你筋疲力盡。當這個動作持續了大約45秒鐘之后,你就會覺得好像是剛跑了波士頓馬拉松,不過用的是胳膊而不是腿。這個很費勁,需要經過許多練習才能熟練地操作,而且操作必須成功。我建議你首先進行多次練習,然后再考慮"生火"。這比邊嚼煙草邊走路要復雜得多,你必須努力應付。在練習過程中,你不僅要讓一切都順利進行,還要讓自己的身體狀態保持良好。這個過程也十分耗費精力(不管怎么說,我是覺得筋疲力盡),還會把你的手磨出水泡,要是時間長了,最終會磨出老繭。我連著一個月每天都進行練習,手上磨出了許多泡,經過了4個星期的"城市生活"作為休假,這些繭才消掉。
使用手鉆生火的一些建議
如果你是及時次使用手鉆取火,我建議你慢慢來。把動作練到每一步都很順暢,能夠自然進行。雙手緊握住鉆的頂端,用兩個手掌來回搓(保持不斷向下的壓力),始終保持鉆垂直。當雙手到了鉆的底端時,用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抓緊它,把右手放回頂端并抓緊鉆,然后再把左手也移上來,不斷地重復這組動作。在生火過程中,手的速度和向下的壓力是至關重要的。
在手上吐點唾沫有助于保留一些額外的"握力",在手下降到鉆的底端之前可以多轉幾下。經常把鉆的大頭放在下面,這樣也可以讓手下滑得慢一些。
我最常用的鉆是香蒲和毛絨花的莖,但是這些莖大部分都有一點彎曲。鉆必須是直的,所以要仔細地挑。我認識一個樵夫,他只用柳木。由于理想的鉆有時很難找到,所以事先把自己喜歡的木頭做成鉆是一個好主意(我喜歡用水木,做劍柄也是用的這種木頭),然后隨意削一端作為鉆頭。
我發現香蒲樹干底部的外皮比內部還要硬,因此外皮的磨損會更快,剩下一個像蟻丘一樣的洞。這樣是不行的,要彌補這個缺陷,可以將它的外皮稍微削一下。要想削得合適,還得經過練習。而在樹干的上半部分,我就沒發現這個問題。
繩索制作的簡單方法
在我看來,在任何對使用弓或鉆的說明中,要是不包括繩索就是不完整的。繩子是很普通的東西,但是當你需要火的時候,尤其是在野外生存的情況下,卻并不一定會隨身攜帶。何況當你急切地需要用火的時候(特別是在冬季寒冷潮濕的天氣里),你不會真想把自己的衣服撕爛了做繩子;就算你真的撕了,也可能不知道該怎么做才能讓它在使用弓和鉆時產生的壓力不斷掉。
這一節,我將教你制作可以經受住弓和鉆壓力的繩子。我個人使用的繩子類型就很符合這個要求。同時,我也會提及其他類型的繩索,那些都是我曾經有過耳聞,但沒有親身試驗過的。
繩索的基本制作方法
我試著通過文字描述繩索的制作方法,但這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所以,我同時還會用到一些插圖來幫助大家理解,因為比起文字,插圖更加直觀。
我們開始吧。拿幾股線,任何類型任何長短的都可以。這里演示用的線是91.5厘米長的。把它們放在平面上,然后用墨筆(或者任何類似的東西)把線長度的1/3(那就是30.5厘米)染成黑色或深一點的顏色。你自己不需要染顏色,我們在演示中這么做只是為了讓過程更容易理解。從染了顏色的地方開始,把線拿起來。現在,你手上捏了兩股不同長度的繩子,一股是61厘米長的白色繩子,另外一股是30.5厘米長的黑色繩子。右撇子們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捏著。我們假設現在短一點的黑繩在頂端,從這一股開始(從現在開始,這是我對單獨一股繩子的指稱,可能指的是黑色的那股,也可能是白色的那股,還跟得上我嗎)。現在,拿起這股黑色的繩子,把它們沿著順時針方向擰緊(就是向你的右邊擰),約擰1.7厘米長。然后把擰緊的黑色繩子逆時針壓在白色繩子上,捏緊了。然后把白色的那股順時針擰緊,逆時針壓在黑色的那股上面。它們不停地變換上下位置,而你會發現自己擰的總是上面那股繩子。
一直這么擰下去,直到其中一股繩子只剩十幾厘米長了,再接進去一股,接著往下編,直到你覺得長度可以了為止。不要讓兩股繩子的續接口在一個地方,這樣才能保障整根繩子結實。不斷地把纖維接進去可以讓繩子更加強韌。把單股繩子順時針擰,然后再逆時針把兩股編成一股就可以了。向相反方向擰繩子可以讓整根繩結實地固定在一起。
有了這些知識,你的野外生活又上升到了新的層面。不久,使用方法就會在你的頭腦中成型。從線到繩,對繩索的使用是無窮無盡的。
做繩索的材料應該足夠結實,能夠滿足手頭的任務,但同時也必須柔軟。雖然干草的強韌度足以在弓鉆上使用(以及許多其他的用途),但是由于它太脆了,所以還是沒法用。
當把你扔到野外環境里時,你隨身帶的東西可能有:圍巾或者絲巾,或者其他類似的東西。讓我們從這些開始:把它們撕成寬約2.5厘米的條(一個普通的圍巾大約是116平方厘米)。拿起及時條,就像擰植物纖維的方法一樣(從1/3處分開),然后根據上述方式開始擰。當擰到末尾時,我把的5厘米撕成3條(和新加進去的那條一起),這樣有助于夾緊新加進去的那條,然后繼續擰。當我把所用的大方巾擰成約1米長時,就不再擰了。這時還剩余5根布條。這一技術的好處就是:在實際生存環境中,你可以用T恤或者急救箱里的繃帶來做繩子。當然,可以使用的材料還有很多。
如果你足夠幸運,和一只毛茸茸的小動物一起迷路了,那樣情況會更好一些。我曾經用過狗的下身絨毛編繩子,發現手頭能用的材料真是無限量。使用這些的做法也不難,雖然和我習慣用的長纖維方法不同。不出幾個小時,我就做出了一根約1米長而又結實的繩子。雖然使用這根繩子生火時,我發現它很容易被拉長,而且在鉆上打滑得厲害,但當我把它弄濕后就變得極其好用了。你也可能會遇到一些長毛動物的尸體(浣熊、土狼之類的),這樣你就能得到足夠多的皮毛。
大多數人都有的材料就是頭發。如果情況緊急,你可以把自己的頭發剪下來用。頭發很好用,我很快就做出了一根非常結實的繩子。我用的頭發約為15至20厘米長,再短一點的也能用。這里情況相同,如果先打濕了會更好用。
用植物制作繩子
能夠用來做繩子的纖維植物有很多,但我不會把它們全部列出來,因為我也不是全部都知道。
大蕁麻、絨毛葉以及大麻(大麻煙)是三種相似的、分布廣泛的植物。它們都可以做成結實的繩子,承受住弓和鉆的壓力。我拿一塊圓形的巖石,把曬干的植物的莖輕輕地砸開,然后將它們撕成條狀(大約撕成3條)。接下來,再從植物的頂端開始,把里面的東西"弄破",然后把外皮"剝"松。
我沿著植物的紋理砸下去,砸碎并且剝松每一寸(這比只把外層纖維剝掉要好,因為那樣會極易撕破)。我就得到了一根粗糙的條,可能有70至90厘米長。用手指或手掌輕揉,把纖維分開,外殼去掉,然后剩下的纖維就很適合用來做繩索。
絲蘭的葉子纖維很強韌,也便于使用。無論是新鮮的,還是曬干的葉子都可以用。絲蘭葉子的纖維在內部。拿曬干的葉子,輕輕敲打將纖維分開一些,這有助于浸泡時更快地變軟。然后把敲打過的葉子浸泡起來,直到它們變軟。如果葉子有一部分,或者全部都是綠色的,拿一把刀片(打火石,或者其他)將兩面的外皮刮下來(如果是干葉子,浸泡一下有助于完成這一步)。然后用手指來回搓,把纖維弄松,這樣就得到了上佳的編繩材料。
稍微試一下,你就可以找到其他可用的材料。在原始樹林或者野外的時候,你可以在行走過程中隨手扯下野草,把它們折斷,試著分一下纖維。如果它們能夠成縷地結合在一起,就可以試著用一下。它們可以被做成一根大粗繩,用來做籃子、墊子或者是冬令營的絕緣墊。
說到植物,我們一定不能忘記樹皮。許多植物的內樹皮都是纖維狀的,而且像纖維植物那樣好用。用雪松樹皮可以很快做一條繩子,雖然不結實。環顧一下你的四周,找找什么東西可以用。讓人們想不到的是:大多數樹木的非纖維狀內皮或者外皮,同樣也很好用,尤其是緊急需要弓弦的時候。我是用桑橙樹的內皮做的試驗(我
這本書打破了野外生存手冊傳統而復雜的講解方式,以明了易懂的圖解使枯燥的求生技能簡單化,實用化。
——《懷斯曼生存手冊》作者約翰·懷斯曼
這是美國特種部隊野外生存教程的首次公開,其意義是非同凡響的。兩位作者都有著豐富的野外生存經驗,他們本身就是美軍特種部隊野外生存課教官。
——《出版人周刊》
這本書開創了野外生存技能的新領域——不說廢話,并且充滿了實際的、經過了時間檢驗的忠告與訣竅,以及只能從多年的實踐中才能得來的照片。
——原始生存技能學校校長科迪·倫丁
沒有人能比約翰·麥克弗森和格里·麥克弗森更懂野外生存了,這本書是露營者、徒步旅行者、探險者以及極限運動愛好者的必備手冊。
——美國著名野外生存專家蘭迪·格爾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