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中國國家地理圖書
人氣:426

中國國家地理

本套裝是《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的2006年8月刊與2011年8月刊合集。2006年8月以"14座8000米級山峰"為主打,配合以航拍非洲;2011年8月以"雪線中國"為主打,講述王靜和她的5座8000米級雪山。 關(guān)于中國國家地理 一本記...
  • 所屬分類:圖書 >旅游/地圖>戶外探險  
  • 作者:[單之薔]
  • 產(chǎn)品參數(shù):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22639715
  • 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08
  • 印刷時間:2011-08-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shù):--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nèi)容簡介

本套裝是《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的2006年8月刊與2011年8月刊合集。2006年8月以"14座8000米級山峰"為主打,配合以航拍非洲;2011年8月以"雪線中國"為主打,講述王靜和她的5座8000米級雪山。

關(guān)于中國國家地理

一本記錄中國60年的雜志,一種 "推開自然之門,昭示人文精華"的精神傳承,一個親近自然、回歸內(nèi)心的倡導(dǎo)者。傳播科學(xué)、記錄中國,將千萬平方公里土地上的自然和世事變遷真實地記錄并留給歷史。我們所倡導(dǎo)的尊重自然、探索自然的精神和感知自然、融入自然的生活方式影響了上千萬讀者,他們沖出城市、投入山水之中享受著陽光、雪山、森林、江河、高原等等帶來的無以倫比的生命體驗。

編輯推薦

地球上所有的8000米級山峰全都集中在一塊連續(xù)的高原面上,這是偶然的還是必然的?《中國國家地理》為你詳盡解析:大地構(gòu)造學(xué)家潘裕生認(rèn)為,現(xiàn)在看來屬于"必然"。然而,滄海桑田不僅僅是憂傷的感嘆,1億年、10億年之后的世界之巔是否依然為珠穆朗瑪還不得而知...

目錄

2006年8月

P26 14座8000米,空氣稀薄地帶的足跡

P50 世界屋脊的滄海桑田

P54 我在珠峰預(yù)報天氣

P60 從雪山到雨林

P66 雪豹——游走在雪線邊緣的精靈

P68 藏隊:飛越雪山之巔

P80 雪山:人與神共同擁有的美麗

P22 名著地理 《西游記》,從大漠古道上幻化而來(2)

P88 地球上最純凈的風(fēng)景

P98 發(fā)現(xiàn)新疆——新疆探險發(fā)現(xiàn)的七個迷

P120 斯特拉斯堡:法德混血之城

P132 瀕臨絕境的東北人參

2011年8月

40 巔峰之吻 王靜和她的5座8000米級雪山

撰文/喬喬 攝影 供圖/王靜

在過去的4年里,她5次登頂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峰,還到過南極和北極。經(jīng)歷了冰雪、極寒、缺氧、雪崩等極端嚴(yán)酷環(huán)境的挑戰(zhàn),實現(xiàn)了她的探險夢。但她不是職業(yè)登山家,她只是一個有著兩個孩子的年輕母親,給人的感覺柔和而感性。

80 人口最多的少數(shù)民族—壯族

解讀人 梁庭望 覃彩鑾 攝影/陳海汶 繪圖/于繼東

84 我們對壯族的調(diào)查豐富了史書記載

撰文/王昭武 攝影/張冠嶸 等

92 馱娘江畔的壯寨生活

撰文/黃佩華 攝影/梁漢昌

98 壯族,我的及時個文化樣本

撰文/東西

102 崇尚教育的毛南族

解讀人 王昭武 石光尤 攝影/陳海汶 繪圖/于繼東

108 大足石刻,中國南方較大的石窟群

撰文/蕭易 攝影/袁蓉蓀

大足石刻是中國南方較大的石窟群,也是南方名列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的石窟。重慶市大足縣境內(nèi)分布著75個石窟群,全縣24個鄉(xiāng)鎮(zhèn)無一沒有石窟分布,總數(shù)有5萬尊之巨。石窟的年代,從初唐、中晚唐、五代一直延續(xù)至兩宋、明清,又以宋代最為恢宏。

136 滎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中國面積較大的野生珙桐林

撰文/左凌仁 攝影/冉玉杰

100多年前,珍稀植物珙桐在19世紀(jì)被傳教士大衛(wèi)從四川省雅安市寶興縣引種到歐洲,深受歐洲人喜愛,很快成為廣為栽種的城市綠化樹種。但在原產(chǎn)地中國,直到上世紀(jì)50年代它才受到重視。2008年,在四川省雅安市滎經(jīng)縣境內(nèi),奇跡般發(fā)現(xiàn)了近10萬畝野生珙桐。

146 地下的楚國——中國文明的另一種可能

撰文/蕭春雷 攝影/曾年 等

壯美的建筑、綺麗的歌舞、精湛的技藝、博大的典籍那是楚文化的前世。當(dāng)秦人將所有這些付之一炬,兩千多年來,歷史只記住了一個抽象的楚國,然而,今天,考古學(xué)家為我們復(fù)活了一個地下的楚國,這里有無與倫比的青銅器、絲織和刺繡品、漆器、美術(shù)和樂舞這些精彩絕艷的工藝與樂舞,與老莊哲學(xué)和屈莊文學(xué)一起,構(gòu)成了楚文化的六大支柱。

162 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它遺忘了華工的奉獻(xiàn)和死亡

撰文/大河 供圖/秦昭

126年前,上萬名華工背井離鄉(xiāng),投身到橫貫加拿大的太平洋鐵路的修建,盡管他們參與修建的路段只是這條全長約5000公里的鐵路的十分之一,但是他們卻飽嘗苦難,有的甚至葬身荒野。在幫助加拿大實現(xiàn)了跨大陸建國的夢想之后,他們被歷史雪藏了一個多世紀(jì)。

172 尋找雅拉,從天府到天堂的路

撰文/李坤 牟志昊 攝影/朱斌

在線預(yù)覽

西部的雪線、冰雪之所以讓我這個生在東北見慣了冰雪的人感到震撼,是因為西部的冰雪從景觀的角度看,珍稀少見,而東北的冰雪則平凡常見。

我們知道秦嶺—淮河一線為中國的南北地理分界線,這條線又是冬季是否結(jié)冰的一條分界線。此線以南,冬季江河不結(jié)冰,以北江河結(jié)冰。東北在此線以北,冬季大地滿是冰雪是很自然的了。但是我看到的冰雪世界卻是在我國的南方,在亞熱帶,在中低緯度地區(qū)。原因是我國的地勢西高東低,西部地區(qū)出現(xiàn)了平均海拔4500米的青藏高原,出現(xiàn)了許多海拔5000米以上的極高山。這些極高山因為海拔高度高,足以讓氣溫下降到0℃以下,因此在這些山上出現(xiàn)了冰雪的世界,出現(xiàn)了把大山一分為二的雪線。

世界上有4個冰川大國,中國是僅次于美國、加拿大、俄羅斯的第四大冰川國,中國有冰川近5萬條,冰川面積達(dá)近6萬平方公里。美國、加拿大、俄羅斯之所以是冰川大國,是因為它們都是地處中高緯度的國家,因為它們有地處寒帶的北極圈內(nèi)的國土。而中國就不同了,中國是中低緯度的地處溫帶和熱帶的國家,中國的冰雪世界的出現(xiàn)是因為中國的山高,中國是一個中低緯度上溫帶和熱帶地區(qū)的冰川大國,中國的雪線是中低緯度上溫帶和熱帶地區(qū)的雪線。

這有什么不同嗎?

我看過海明威《乞力馬扎羅的雪》這篇小說,海明威為什么一開篇就描述了主人公眼望著乞力馬扎羅山頂?shù)姆e雪的情節(jié),他為什么把這篇小說起名為"乞力馬扎羅的雪",我想海明威一定是覺得乞力馬扎羅的雪比北極、南極的雪更為稀罕,更為珍稀,更引人注意,更具有美感。因為乞力馬扎羅的雪是赤道地區(qū)的雪,是熱帶的雪。這座崛起于赤道附近海拔高達(dá)5000多米的高山上的積雪,出現(xiàn)在無數(shù)圖片、影片和文字中,難道不是因為它的雪出現(xiàn)在依常識不應(yīng)該出現(xiàn)雪的地方嗎?在人們的常識中,冰雪是冬季和寒帶地區(qū)才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

當(dāng)你在川藏線上行走,在瀘定、康定、在海螺溝,你會看到在層層青翠的山巒之上,是海拔7556米的貢嘎雪峰率領(lǐng)的雪峰群;在藏東南、在林芝、在波密,你會看到冰川、冰瀑在云杉、冷杉的濃密綠色中流淌

中國西部高山上的雪,中國西部高山上出現(xiàn)的雪線,就是一種與乞力馬扎羅山上的雪,與乞力馬扎羅山上出現(xiàn)的雪線一樣反常識的現(xiàn)象。中國西部高山上的雪是一種山下是草原,是綠樹,是田園的雪;中國西部高山上的雪線是一種把大山分成冰雪圈與生物圈的雪線。 正是這樣的冰雪和雪線的存在,讓我們看到了兩個截然不同、難以并存的世界同時出現(xiàn)在一座山上了。

中國西部的雪山冰川,中國西部的雪線出現(xiàn)在依常識不應(yīng)出現(xiàn)冰雪的地方和季節(jié),因此它讓人欣賞和贊嘆。

中國的雪線意味著中國山高、山美、山多

說中國是一個地處溫帶和熱帶的有雪線的國家,潛臺詞是中國的山高、山多、山美。如果山不高,在溫帶和熱帶就不可能有雪線,就不可能有長期的冰雪,就不可能有冰川、雪峰。

中國的山高到怎樣一個程度呢?在中國的西部邊界上,有一系列海拔8000米以上的雪峰:世界較高峰——珠峰,海拔8844.43米;世界第二峰——喬戈里,海拔8611米;洛子峰8516米,世界第四高峰;馬卡魯峰海拔8463米,是世界上排名第五位的高峰;卓奧友峰,海拔8201米,世界第六高峰;世界14座海拔8000米以上山峰中的一名——海拔8012米的希夏邦馬峰坐落在中國境內(nèi)。中國西部還有許多海拔7000米以上的雪峰,如西昆侖的公格爾和慕士塔格峰;西藏阿里境內(nèi)的納木那尼峰;青藏高原上的念青唐古拉山的主峰念青唐古拉峰;藏東南的南迦巴瓦峰、加拉白壘峰;天山的托木爾峰;甚至在內(nèi)地的四川境內(nèi)成都的西部不遠(yuǎn)處還有一座海拔7000多米的雪峰——貢嘎山,至于海拔6000米以上、5000米以上的雪峰就更多了。地理學(xué)家把一個國家的山按照高度分成低山、中山、高山、極高山,分類的標(biāo)準(zhǔn)每個國家都不一樣。在中國海拔3500米以下的山都沒資格叫高山,因為我國高山的標(biāo)準(zhǔn)是海拔3500米以上。在西藏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都不一定有資格叫高山,還要看相對高度。

我們知道在最熱的赤道地區(qū),雪線高度在海拔5000—5600米左右。海拔5895米的乞力馬扎羅山在非洲的赤道附近,緯度南緯3度,這座海拔不到6000米的山峰,山頂已經(jīng)越過雪線,白雪覆頂了。

由此可以想象,中國那些海拔8000多米、7000多米、6000多米、5000多米的山峰會怎樣披冰掛雪,屹立在冰雪的世界中了。

乞力馬扎羅山是一座孤立的火山錐,這樣一座孤峰沖出雪線,固然壯美,但是缺少一種山脈所具有的磅礴氣勢。中國的雪山有這樣孤峰雄起的,但更多的是一個個雪峰群、一個個龐大的山系、山脈整體超出雪線之上。

在青藏高原,在天山,在昆侖,我曾經(jīng)有過許多次目睹雪線之上的山脈群峰參差錯落、雪墻逶迤綿延橫亙天際。有一年我們?nèi)ノ鞑匕⒗锏貐^(qū)的札達(dá)縣,看到在雄渾壯麗的土林之上,有一列山脈超出了雪線,好像是南極的冰架浮動在海上,它是那樣的綿長,我用相機拍接片,拍了二十幾張還沒拍完。在阿里地區(qū)的普蘭縣,我覺得它堪稱中國的冰川之鄉(xiāng),我們沿著一條公路去中國和尼泊爾邊界上的一個界碑,60多公里的路程與我們同行的是綿延不絕的雪山,雪山上角峰凸起,冰雪皎潔,云蒸霞蔚,讓我看也看不夠,說也說不出。

說中國是一個地處熱帶和溫帶中低緯度的有雪線的國家,還意味著中國的山自然帶多。中國的墨脫一帶被稱為準(zhǔn)熱帶,那里的雪山山腳處的自然帶是熱帶山地雨林,從這里向上一直到雪線,相當(dāng)于經(jīng)歷了從赤道到極地的各個自然帶。因為我們的雪山山腳下是熱帶、亞熱帶、溫帶,山頂都已經(jīng)是寒帶和極地了。因此我們的雪山涵蓋了地球上大多數(shù)自然帶。如果美是多樣性,是豐富性的話,那么中國的雪山無疑是美的。

海岸線與雪線

——我們生存在蔚藍(lán)與潔白之間

一般說在地球上與我們?nèi)祟愊嚓P(guān)的自然環(huán)境可以概括為幾大圈層:巖石圈、生物圈、水圈、大氣圈。水圈可以再細(xì)分,分出一個固態(tài)水構(gòu)成的圈層——冰雪圈。中國是一個有雪線的國家,意味著中國有一個冰雪圈,因為雪線之上就是冰雪圈。

雪線是一條景觀分界線:上面是冰雪圈,是固態(tài)的水——冰川塑造的冰雪地貌,是角峰、刃脊、冰斗的世界;雪線附近是冰和水共同塑造的冰緣地貌,在這里你可以看到石條、石海、石河、石筍、多邊形土這些奇特的自然景觀;雪線下面是生物圈,是高等動植物棲息的世界,也是液態(tài)的水——河流與人類共同塑造的景觀世界。

雪線還是一條生命線,其上是肅穆的冰雪,其下是生機盎然的空間。雪線圈出的是生物圈的飛地,這里仿佛生命的禁區(qū);雪線向下一個個自然帶像漣漪一樣,一圈圈地蕩出去:冰緣荒漠、高山草甸、高山灌叢、針葉林帶、針闊混交林帶、闊葉林帶

中國西部各大山脈的雪線分布的海拔高度跨度之大,其他國家難以相比。中國有世界上較高的雪線,世界上較高的雪線不是在赤道,不是在南北回歸線的所謂副高壓氣候帶上,而是在中國喜馬拉雅山脈的北坡上,在珠峰北坡一帶雪線高度達(dá)到了海拔6200多米。從此向北向東中國的雪線海拔逐漸下降,從藏東南及橫斷山區(qū)的海拔5000多米的雪線,到天山、祁連山海拔4000多米的雪線,一直到阿爾泰山上的海拔2800多米的雪線。一個有意思的現(xiàn)象是中國西北部阿爾泰山上的冰川末端,竟然與藏東南林芝地區(qū)的阿扎冰川末端海拔高度相差無幾,都在海拔2400米左右。這并不是因為地處亞熱帶的藏東南的阿扎冰川的雪線與阿爾泰山的雪線相同,而是因為藏東南地區(qū)的降雨豐富,冰川積累的速度快,流動的速度也快,以至于冰川都沖到低海拔的森林中去了,還沒有融化殆盡。

雪線還是一個未被人們熟悉的概念。人們經(jīng)常說我國有著長達(dá)一萬八千多公里的漫長的海岸線,但是從沒有人說過中國有著漫長的雪線,盡管這是事實。沒有人計算過中國的雪線有多長,我想如果算出來不會比海岸線短。

我們對海岸線的長度很重視,但是對我國的雪線長度卻無所知曉,我覺得這是一個遺憾。其實雪線的長度對一個國家也很重要,至少有這樣兩種意義,一個是水資源,我想雪線的長度跟水資源很有關(guān)系,雪線長,意味著冰雪資源豐富,也就是可轉(zhuǎn)化的水資源豐富。雪線的長度還有一個意義,雪線的長度可以度量一個國家的美,尤其是中低緯度地區(qū)。因為雪線的長度意味著這個中低緯度的國家擁有的高山的量,也就是超出雪線以上的高山的數(shù)量。一個處于中低緯度的國家如果雪線總量長,則這個國家一定是高山、極高山數(shù)量多,一定是雪峰多,冰川多,冰雪地貌類型多。因此這個國家一定是一個景觀壯麗的國家。

如何度量一個國家的自然美,我造了一個詞"美度"。可以設(shè)計這樣幾個指標(biāo),它們各占一定的權(quán)重,然后設(shè)計一個模型,來計算一個國家的"美度":一是海岸線的長度;二是雪線的長度;三是二者之間的平均距離;四是雪線的高度及較高峰與低點的差值;還有東西之間的跨度、南北之間的距離等。

海岸線和雪線的長度決定一個國家的冰雪景觀和海岸與海島景觀的數(shù)量和規(guī)模;二者之間的平均距離決定了這個國家腹地的大小,以及水平距離變化的空間;雪線的高度及較高峰與低點的差值決定了在垂直方向上這個國家景觀的變化空間及豐富性;東西之間的跨度,可以衡量這個國家濕潤與干燥區(qū)的類型是否多樣;南北之間的距離長短標(biāo)示著這個國家跨越了多少個熱量帶;東西、南北之間的距離決定了這個國家的干濕冷暖的豐富性如何,進(jìn)而決定了這個國家的植被和動植物多樣性如何。

在我的猜測中,如果我們?nèi)绱嗽O(shè)計和計算一番,那么會得出一個結(jié)論:中國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國度。

中國是個東面有大海,西面有雪山的國家,我們不僅有漫長的海岸線,還有綿延萬里的雪線,它們一東一西,畫出了我們中華民族的生存空間。它們此消彼長,當(dāng)冰期來臨,雪線下降,自然帶依次向下或向南推移,此時,我們的生存空間受到威脅,但是這時海岸線就會下降,把曾經(jīng)的海底轉(zhuǎn)化為我們的生存空間。反之亦然。

我們生存在東部的海岸線和西部的雪線之間,除了天與地之外,我們還生存在蔚藍(lán)與潔白之間,這藍(lán)與白之間,是長達(dá)萬里的廣袤大地。一想到此,我的心里就會泛起絲絲漣漪,那是自豪吧。( 撰文/單之薔 選自《中國國家地理》2011年第8期)

網(wǎng)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粗略讀了下,喜歡地理的朋友可以收集一下,專業(yè)人員不一定喜歡這種簡單和瑣碎

2013-08-29 11:34:22
來自小兔子1**的評論:

非常喜歡書里面的插圖,給人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兒子學(xué)地理,不太喜歡,是給兒子增加地理興趣的。

2012-12-04 14:46:28
來自bujie10**的評論:

非常好的一本書,去不了阿爾金看這本書也不錯。

2013-10-18 20:37:59
來自萌萌和**的評論:

想買鹽湖沒有買到,不過這個也不錯。但是是廣州庫送過來,送了好多幾天

2013-03-10 20:16:40
來自泡泡美**的評論:

配圖很漂亮,紙質(zhì)很好,且能拓展課外知識,但廣告太多!

2014-01-22 23:15:0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孩子不是很喜歡看,但是我看了內(nèi)容不錯,慢慢引導(dǎo)她看吧。

2014-02-28 10:30:16
來自弓長少**的評論:

非常好的書,雖然是舊刊,但是很新,內(nèi)容也很好,各種滿意

2014-04-10 22:00:51
來自yaobinh**的評論:

很棒的雜志,很喜歡看內(nèi)容,喜歡旅游和到處轉(zhuǎn)的人真的不容錯過。

2012-07-27 15:41:32
來自牌棍**的評論:

雪山專輯讓人以為是新出的,但是有一本06年的書我已經(jīng)有了。

2012-10-22 14:27:36
來自葭月輕**的評論:

是正版,紙質(zhì)很好,印刷精美,內(nèi)容豐富,孩子也喜歡看。

2014-06-12 20:39:00
來自邢小野**的評論:

這些戶外都是燒錢的運動,然后旁邊還有一群人用著不能理解的眼光看著你,不過呢,自得其樂,哈哈

2014-01-25 09:04:30
來自秋水01**的評論:

尚未讀,先收藏下來,等空閑的時候慢慢讀,一直都信賴這本雜志。

2013-10-18 15:14:1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是不錯,就是一些過往的雜志2本,不過圖片精美!喜歡旅行的人值得收藏

2013-10-25 13:20:4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很喜歡中國國家地理的書 買的也是新的 是正版吧 內(nèi)容大愛

2014-05-19 20:51:3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非常值得珍藏的書籍,介紹的比較全面,雖然去不了,飽飽眼福。

2015-01-14 19:16:5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C3-XR她來了!她現(xiàn)在還是單身,大家抓緊時間來找她約會吧!她很不錯呦!

2014-12-11 11:13:3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還沒有看,不過中國國家地理雜志一直以來是開闊眼界的好書,相信這次也不會差的!!

2014-02-18 12:29:0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很贊的雜志,忠實的讀者,圖片很震撼精美,喜歡雪域之美的冷酷和孤傲,本書看后更讓我決心向登峰努力。

2014-05-06 17:44:4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收到以后原來是兩本雜志啊,一本是06年一本是11年,和想象的有一點差別,不過里面的雪山照片看者心曠神怡,就看畫也算值得購買。

2013-04-07 22:25:4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實話說,我覺得這本書我可能買錯了,因為老婆大人一邊看著書里的精美圖片,一邊不停地對我說:“咱們趕緊走一趟吧,趁著還算年輕。”她甚至已經(jīng)跟兒子合伙考慮是搭車還是騎車去,我暈!我想這本書我買錯了,對美景經(jīng)不起誘惑的人千萬不要買這本書,我算了一下,這套值三十幾塊錢的書,可能會使我多掏一萬多塊錢去西藏,我后悔啊!

2012-07-09 10:14:01
來自小兔子1**的評論:

非常好的書,以前在別人家看到,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定了全年的了。

2015-10-31 10:30:56
來自江城學(xué)**的評論:

雪山之美令人神往,是絕佳的旅游勝地,先從雜志上了解下,以后有機會一定去一至兩個雪山游玩。

2012-10-05 13:09:39
來自wangyan**的評論:

圖片很美,通過文章了解一些中國地理知識,從感性到理性吧,實際我想買一本純地理的書,但想想:也許這樣的書,更能讓孩子逐漸了解地理知識。

2013-02-01 17:08:47
來自zhengjr**的評論:

非常不錯,中國國家地理一直是我非常喜歡的一版書,這個雪山專輯,更是我向往的。人雖不至,看了此書,勝似親臨其境。

2013-10-30 23:32:52
來自bao123m**的評論:

集結(jié)了所有雪山的精華,不論從圖片的選取,還是配文的質(zhì)量都是很棒的,到底是國家地理的出品,品牌就是不一樣。

2015-07-29 17:22:5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14座八千米以上雪山的征服體現(xiàn)了人類征服自然的精神,真的很震憾,人類主宰自然.

2014-11-07 22:30:06
來自whxw99**的評論:

第一次購《中國國家地理》,買這套書是因為看了劉稱蓮老師寫的《陪孩子走過小學(xué)六年》,書中有提到這套書很不錯。實際拿到手,感覺確實不錯,只是不適合低年級孩子看。準(zhǔn)備等書味道不重了,再拿回家放書柜里,相信有天孩子會感興趣,自己拿出來翻閱的。

2013-10-16 16:26:14

免責(zé)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