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教誨,會影響孩子一生;媽媽的失誤會貽誤孩子的前程。書里作者坦露了自己撫養兒子的心路歷程,為了給兒子做榜樣而不斷改變和提升自己,能夠不斷重新定位親子關系中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以應對隨時變化的兒子。為了引導兒子閱讀入門而"棄牌從文"親近閱讀和愛上寫作,與兒子"斗智斗勇",母子倆一起成長。
1. 一部"頑皮小子"到"小作家"的蛻變成長錄作者兒子在其開明的管教和傾心引導下,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態度,尤其在閱讀寫作方面都小有成就,在及省級刊物上發表作品無數,2012年榮獲"葉圣陶杯"小作家稱號。 2. 看牌迷媽媽如何自我豐富與提升變身"作家媽媽" 書中作者坦露了自己撫養兒子的心路歷程,為了引導兒子閱讀入門而"棄牌從文"親近閱讀愛上寫作,鮮活呈現與兒子"斗智斗勇"的過程。 3.作家媽媽的育兒非常道它既是一部體現傳統母愛的親筆自傳,更是親子教育成功經驗的實景回放。動個心眼讓兒子發現讀書的妙處、讓兒子從有網癮到愛閱讀、幫兒子打倒"寫作倦怠"攔路虎、給兒子發稿費、和兒子去遠方、母子大PK、家庭博客書、日記鬧風波…… 4. 為家長解惑:孩子究竟是"放養"還是"圈養" 兩種理念都有各自的依據,作者是用自己的故事告訴讀者,以開明自由的成長教育,輔以適當的引導和堅定的信念,快樂家教能夠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中綻放成功的花朵。
巴述麗 女,70后,中學一級教師,東營市作家協會會員。擅長寫親自故事、散文、童話等。已在《少年文藝》《中國教育報》《新民晚報》《遼寧教育》等刊物上發表作品千余篇,著有童話集《愛讀書的小熊》。
序一 我帶兒子走進閱讀之門
序二 為媽媽感到驕傲
及時程 引導兒子親近閱讀
讓兒子先有足夠的識字量
動個心眼讓兒子發現讀書的妙處
買書加"蹭書",不怕沒書讀
書有價,"書香"無價
讓兒子能"守時",懂"惜時",巧"擠時"
培養兒子的好習慣
粗讀、細讀和悟讀
把兒子從漫畫書引到故事書
網上購書喜洋洋
打開閱讀的潘多拉盒子
讓兒子愛上口頭編故事
讓兒子多與網友交流閱讀心得
陪兒子一起攻克經典
鮮活的"教科書"
開卷就有益
第二程 帶兒子走進寫作之門
兒子從有網癮到愛寫作
寫作從一個好句子開始
勸兒子寫日記
日記風波
邁好習作及時步
孩子寫作需勇敢嘗試
孩子底稿的正確需父母及時時間內品評和指導
我給兒子發稿費
鍛煉兒子的打字能力
孩子寫作要有個好心態
博采"眾家"之長
一堂生動的作文課
幫兒子打倒"寫作倦怠"這個攔路虎
爭當兒子的榜樣和好幫手
第三程 親子閱讀,快樂寫作
如何多上稿
好作文是改出來的
親子同題作文的妙處
讓孩子說話
寫作入門沒有捷徑
來自"小折子"的激勵
看淡分數,是一種素質
放飛孩子的思路
做個懂作文的好媽媽
"身教"重于"言教"
讓孩子這樣攀比也不錯
讓兒子通過閱讀了解"性"
母子大PK(對決)
家庭博客書
和兒子去遠方
走進"天空城"
喜迎"葉圣陶杯"新作文大賽
后記 寫作是促進兒子向上的助推器
讓兒子先有足夠的識字量
對孩子來說,五歲到八歲是識字的關鍵期,也是培養他自主閱讀、養成良好閱讀習慣的時期。只有孩子擁有了足夠的識字量,才能為他的閱讀和進一步學習寫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記得兒子讀幼兒園大班的時候,我咨詢兒子的老師,該不該讓孩子提前學習拼音。我以為只有兒子認識拼音了,才能讀一些帶拼音的小故事,而且我身邊有些家長也利用寒暑假把孩子送進一些私人辦的拼音補習班去學習拼音。
兒子的老師當時笑嘻嘻地告訴我,沒有這個必要。一來不論是讓孩子在外面學習拼音,還是家長自己教孩子,都有可能由于老師或家長的發音不而誤導了孩子。二來提前讓孩
子學習拼音,有可能給孩子帶來一些困擾,因為如果孩子提前學會了拼音,等他入學了再學拼音的時候,孩子感覺什么都會了,就容易養成他注意力不集中、上課愛做小動作等一些不良的學習習慣。
聽了兒子老師的話,我思索了很長時間。再看看周圍,兒子
很多同齡人都早早學會了拼音,我很糾結。
后來,我又咨詢了一些教育專家,最終下定決心,沒有讓兒子提前學習拼音。但我謹記老師讓兒子增大識字量的建議,只要讓孩子的識字量上去了,孩子就能簡單地讀一些書,而讀書多了,他的識字量也會上去,這是個相互促進的過程。
從那以后,我經常與兒子一起做卡片游戲。我買來一些識字卡片,從中隨機拿出一些簡單的識字卡,與兒子邊做游戲邊學習。這樣24小時天堅持著,讓兒子學習。
兒子學過一些簡單的字后,我自己創造性地制作了一些比較有個性比如心形、圓形的卡片,在上面寫上兒子學過的字詞。先由我讀出一個字或詞,然后讓兒子從中找出來;或者我隨機抽出一張卡片,讓兒子讀,就這樣讓兒子進一步加強練習。
平時,我和兒子走在大街上,四顧街邊商鋪門頭上的字,我也會讓兒子大聲地讀出來。如果兒子讀不出來,我則立即變身老師教會他。就這樣,在兒子上小學前,他已經掌握了不小的識字量,起碼有六七百個字吧,他自己也能獨立地讀一些繪本了。
我帶兒子去書店,給他買來一些他喜歡的繪本故事,讓他讀。記得兒子當時最喜歡的一本繪本故事是《嘟嘟熊》。一本《嘟嘟熊》,兒子指指點點地看了一遍又一遍,直到他能生動地
跟我講述。對此,我很欣慰。
自此,我再也沒給兒子讀過故事,每當他碰到不認識的字問我的時候,我總是讓他根據前后的句子,"順順"看,猜猜看。兒子猜對了,我就鼓勵他一番。猜不對,我也不批評他,而是讓他把字典拿來,讓他自己查,向字典這個老師請教。后來,兒子再遇到不認識的字,就養成了查字典的好習慣。
兒子讀了很多繪本,到一年級下學期,他已經不滿足于那些只有大量圖片和簡單的幾句話的繪本故事書了。于是,我讓兒子開始讀青少年版本的故事書,比如簡單的名著縮寫本。在閱讀這樣的故事書時,兒子的識字量也漸漸多了起來。實踐證明,兒子通過大量的閱讀,的確可以有效地促進他識字量的增長。當然,兒子讀書也會有張冠李戴的時候,把一個字的讀音讀成另一個字的讀音,但這又有什么關系呢?
與我們同住一個小區的同事有次在路上碰到我,問我:"你兒子的數學題,他自己能讀懂嗎?"我說能啊。同事說自己的兒子只能囫圇吞棗,因為里面有很多字不認識,所以不明白題意,做起題來正確率不高,很費勁。我于是建議她給孩子補上"增大識字量"這一課,她這才意識到多識字的方法很有講究。后來,同事也變著法地教孩子去多識字,孩子在學習上的難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兒子掌握了不小的識字量后,給他的學習帶來了很多的好處,這不僅僅在于讓他能讀很多書。在數學的學習上,兒子對題目的理解能力也略勝同齡人一籌。而之前我沒有讓兒子提前學習拼音的決定,事實證明也是正確的。兒子班里有幾個學習過拼音的同學,開學后的前兩個月,他們雖然學得輕松,但也存在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養成了上
課做小動作的壞習慣。
兒子有一個同學提前學習了拼音,開始每次測試都是滿分,令兒子很是羨慕了一陣子。但是,那陣子過后,兒子的同學再也沒了"老本"可啃,成績不但不再突出,學習習慣也很是愁
人。不久,兒子又與他們處于同一起跑線上了,兒子的學習也漸入佳境。
對孩子來說,五歲到八歲是識字的關鍵期,也是培養他自主閱讀、養成良好閱讀習慣的時期。只有孩子擁有了足夠的識字量,才能為他的閱讀和進一步學習寫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對一些自制力強而感覺拼音是個很大難題的孩子來說,提前讓他學習一下拼音,也不一定是壞事。當然,家長拔苗助長也不行,順其自然好。在讓兒子增大了識字量之后,下一步我就開始注重培養他好讀書、多讀書、讀好書的習慣了。
放眼所及,所有那些人見人愛的孩子,都是父母用心教養的結果。巴述麗老師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做父母的要一直在成長,以應對隨時變化的孩子。這才是合格的父母親。
——巴述麗讀書俱樂部(家長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