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介書生,卻打造出了晚清超強戰斗力的湘軍;他長著奸臣短命之相,卻成為、都學習的蓋世名相;他功高震主,令慈禧寢食難安,卻能全身而退。本書結合曾國藩一生經歷、親身感悟及經驗教訓,清晰再現曾國藩這個出身平凡、資質平庸之人,自改命運,奮起而蛻變的傳奇經歷。
本書在史實的基礎上進行加工整理,使曾國藩重現在讀者面前。本書既寫曾國藩的文韜武略,也寫他的待人處世與生活態度;既寫他的困厄與成功,也寫他的得寵與失寵。他獨特的人生觀、處世哲學,他的文化素養和人格品位等,都在書中得到精彩的體現。
高軼飛:漢族,70年代生人,祖籍遼寧,出生于書香世家,畢業于某大學歷史系,傳統文化功底深厚,堅持從事文學創作工作,擅長透過對人生的了解,參悟人性的盲點,啟發破解煩惱迷思的智慧。
明志篇
有大志才能成大事 /
人生的高度取決于最初的定位 /
夢想和志向決定著人生的質量 /
從大處著眼看天下 /
寄雄奇于淡遠之中 /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
凡做事須從“有恒”下手 /
人生唯有常是及時美德 /
十年磨得一劍成 /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
做事還需善始善終 /
心思二用多難成事 /
精力分散顧此失彼 /
勤字成大事,惰字誤人生 /
學而時習,才能精進 /
人格與尊嚴是自己干出來的 /
勝與負有時就看能挺不能挺 /
忍下去的智慧 /
能渡過極困難之境,方是大英難 /
心不死,志不滅 /
自助之人天助之 /
靠自己才是硬道理 /
借困衡為砥礪 /
以“硬”字沖破難關 /
剛強是成大事的關鍵 /
傲氣不能有,傲骨不能失 /
凡事患在不為 /
理念篇
植根樸拙方成大器 /
成由勤儉敗由奢 /
儉約者不求人 /
廉潔二字常放心上 /
廉則足以服人心 /
少貪少禍 /
忠誠與情義,須臾不可離 /
慎者,美德也 /
心存畏慎,居高不危 /
做人當如花未全開時 /
仁者愛人 /
用恩莫如仁,用威莫如禮 /
用兵以得人心為及時義 /
抓好團隊的道德管理 /
心虛可受人之益 /
目錄傲為兇德 /
過謙則近偽 /
一張一弛,文武之道 /
大事必爭,小事不妨放松 /
修身篇
見不賢而內自省 /
改過遷善,與舊我決裂 /
常懷愧對之意 /
誓不做多言狂妄之徒 /
怒上心頭一忍較高 /
君子貴于自知 /
心不自欺 /
培養自己的善性 /
做大事就要有大局量 /
將此心放得寬、養得靈 /
善莫大于恕,德莫兇于妒 /
寧靜以致遠 /
心不靜理不清 /
按捺住心的浮躁 /
從心所欲,不逾矩 /
淡以求樂 /
快意時早回首 /
不拘得失,恬淡為美 /
此心常有休暇之致 /
君子不常矜莊 /
精神游于物外 /
君子不重則不威 /
非分之福不望 /
欲人之敬己,須自敬其身始 /
此心平常否極泰來 /
實踐篇
辦事須有一顆敬業之心 /
知十分不如行七分 /
滴水雖微漸盈大器 /
做事從淺處、實處下手 /
業廣惟勤 /
成大器需靠英雄氣 /
辦事圓融,行得通也 /
一樹獨矗不成林 /
以誠恕加天下,則群倫影從所以 /
用恩莫如仁,用威莫如禮 /
用人必先知人 /
人和萬事興 /
人心齊泰山移 /
寬能得眾貴在雅量 /
不固執也不輕信 /
穩中求變 /
斷出緩急抓關鍵 /
識時務者方是俊杰 /
在精明與糊涂間周旋 /
該變通時需變通 /
意誠內耿而外圓和 /
君子之才,玉韞珠藏 /
一生三變成就一生 /
[曾國藩語錄]
凡將相無種,圣賢豪杰亦無種,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曾國藩軼事]
曾國藩21歲在湘鄉漣濱書院讀書時改號“滌生”,意即滌除舊習,煥然一新。他自青少年時代就“銳意功名,意氣自豪”。立志“不為圣賢,便為禽獸”,為光宗耀祖、報效朝廷要干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這種志向不能不在其詩作中有所體現,譬如他在詩中寫道:“浩浩翻江海,爭奔且未闌。古來名利客,誰不到長安。”他躊躇滿志,信心十足:“莫言書生終齷齪,萬一雉卵變蛟龍。”他23歲考取秀才,24歲考取湖南鄉試舉人,然后遠離家鄉赴京師會試。但兩次會試都落第了,他并不氣餒,反而更加堅定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
曾國藩在功名仕途上的進取精神不是一般人所能企及的,他的成功是建立在自尊、自信、自強的意志上的。他還堅信“是真龍必有云,是真虎必有風”。
他在一首奮發圖強詩中寫道:
濫觴初引一泓泉,流出蛟龍萬丈淵。
從古精誠能破石,薰天事業不貪錢。
腐儒封拜稱詩伯,上策屯耕在硯田。
巨海茫茫終得岸,誰言精衛恨難填?
這首詩也充分地體現了他的自信與豪邁,看到此,我們對曾國藩后來的大作為似乎就不應感到偶然了。
當然,志向自信與豪邁不能流于真正的狂放,他還需要以那種篤實、百折不撓的精神與干勁去實踐它。所以,曾國藩說:“虛心實做,庶幾乎道矣!”
[智慧解讀]
“志”,指的是堅定的信念,是對某種價值目標的追求的宏愿和決心。它表現著人們對自己行為和人生道路選擇的明確的目的性、高度的自覺性和一往無前的堅定性,是激勵人們勇往直前,克服一切艱難險阻,達到人生理想,創造人生幸福,實現人生價值和意義的源泉。
立志是人生價值目標的確立,人生道路的選擇。遠大、堅定的志向,是人的行為的內在精神動力。志作為對人生價值目標的選擇,必須堅韌不拔、堅定不移。乘興而立,遇阻而改,并非真正的人生志向,無法保持行為的穩定性、一貫性。在人生的道路上,每個人都有其或大或小,或遠或近的志向,但成事成人者,此志須堅定不移,愈堅定,它對人的激勵作用便愈大。若志僅隨興而發,時過志遷,經常改變,就無法成為激勵人們持續前進的精神動力。
志作為對人生價值目標的選擇,體現著一個人的理想,制約著他所能成就的事業和人格。在此意義上可以說,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取決于主體對人生價值目標的選擇以及這一目標的道義內涵。
志是一個人給自己劃定的人生境界,它限制著自己人生的道路、生活的內容和成就的規模。由于立志之規模不同,現實的人生也會不同,王夫之說:“志不大則所成者小。”因為:“志小則易足,易足則無由進。”小近之志容易實現,使人輕易地處于滿足狀態,不思進取。只有遠大的志向才會不斷激勵著人們永遠向上,奮發有為。
曾國藩作為一位中國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和儒家道統傳承的自任者,不僅對“志”的含義和作用深有體會,而且對其子弟、門生及同仁反復闡揚。他本人的成功,也正是志存高遠,矢志不渝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