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臣主編的《人員素質測評理論與方法》在編寫的過程中,力求使該教材的內容能夠涵蓋人員素質測評的重要理論、方法、工具和技術,在闡述基本原理基礎上,突出了其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為了能夠使學生及時鞏固每章所學的知識,教材的每章末都有本章小結和思考題,另外,在每章的都附有典型案例與相應的問題,使讀者容易學習與理解本章的內容,體現了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任正臣,1986年畢業于南京大學經濟學系經濟管理專業,獲經濟學學士學位。1989年畢業于南京大學社會學系社會學專業,獲法學碩士學位。現為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勞動人事與社會保障系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目前主要研究領域是社會保障理論、人力資源管理。主要著作有:《公共關系學(第二版)》(2016)、《員工培訓管理》(2014)、《薪酬管理》(2013)、《員工關系管理》(2013)、《職業生涯管理》(2012)、《招聘管理》(2012)、《工作分析》(2012)、《商務談判》(1990)、《社會保險學》(2001)、《公共關系學(及時版)》(2011)、《市場營銷學》(2009)、《公共關系新論——理論與實務》(2006)。
及時章 人員素質測評概論
及時節 素質概述
一、素質及其結構
二、素質的特征
三、素質模型
第二節 人員素質測評概述
一、人員素質測評的概念
二、人員素質測評的主要內容
三、人員素質測評的類型
四、人員素質測評的原則與特點
五、人員素質測評的作用
第三節 人員素質測評的運用范圍
一、招聘與甄選
二、職位晉升
三、員工培訓與開發
四、績效考核
五、人力資源診斷
六、薪酬設計
第二章 人員素質測評的歷史與發展
及時節 西方國家的人員素質測評
一、西方國家人員素質測評的起源
二、西方國家人員素質測評的發展
三、西方國家人員素質測評的現狀
第二節 我國人員素質測評的發展
一、我國人員素質測評的發展過程
二、現階段我國人員素質測評發展的現狀
第三節 人員素質測評的發展趨勢
一、各種測評技術綜合運用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二、人員素質測評從業人員的專業化
三、基于勝任力模型的人員素質測評逐步興起
四、測評內容上開始關注人與組織的匹配
五、測評手段的創新趨勢愈發明顯
第三章 人員素質測評的理論基
及時節 人性假設理論
一、"經濟人"假說
二、"社會人"假說
三、"自我實現人"假說
四、"復雜人"假說
第二節 個體差異理論與特質理論
一、個體差異理論
二、特質理論
第三節 勝任力素質模型理論
一、勝任力概述
二、勝任力素質模型概述
三、勝任力素質模型的構建
第四節 人職匹配理論
一、特性一因素理論
二、人格類型一職業匹配理論
第四章 人員素質測評指標體系的設計
及時節 人員素質測評指標體系概述
一、測評指標的定義和特點
二、人員素質測評指標的構成
三、人員素質測評指標體系的結構
四、人員素質測評指標的權重
第二節 人員素質測評指標體系的設計
一、人員素質測評指標設計的原則
二、人員素質測評指標設計的方法
……
第五章 履歷分析
第六章 筆試測評
第七章 面試測評
第八章 心理測驗
第九章 評價中心技術
第十章 人員素質測評的組織與實施
第十一章 人員素質測評的質量分析
第十二章 人員素質測評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