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詞典在編撰過程中參考了許邦信主編的《英漢天文學詞匯》,李競、許邦信主編的《英漢天文學名詞》、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委員會出版的《天文學名詞(定義版)》, 卞毓麟主持修訂的《海峽兩岸天文學名詞》. 同時參考了英國 Ian Ripath 主編的《牛津天文學詞典》,李競發表于期刊《天文學進展》的前后十七批天文學名詞推薦譯名,各天文學名詞委員會各分組提交的學科新詞,以及天文學名詞網站用戶在線推薦的詞匯等。共包含英文天文術語26800 條(包含部分拉丁語、德語、法語等非英語詞匯)。
本書由中國天文學會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版本較新,釋義,可作為天文學工作者的手頭工具書。
更多好書詳見奇趣科學館
李競,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會員。任職于國家天文臺。余恒,北京師范大學天文系工作。崔辰州,任職于國家天文臺。
目錄
定名規則
凡例
正文
拉丁字母
數字
希臘字母
附錄
表1星座
表2黃道十二宮
表3三垣四象七曜
表4二十八宿
表5節氣
表6天然衛星
表7月面地名
表8小行星
表9隕星坑
表10流星群
表11希臘字母
表12羅馬數字
序
出本《英漢天文學名詞》(以下簡稱《名詞》)是經中國天文學會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的英漢對照天文學名詞譯名匯編,供廣大天文研究人員、天體物理 相關專業學生、科技譯者、辭書著者、天文愛好者和其他社會人士參考 使用。
中國天文學會自1922年成立以來一直非常重視天文學名詞的審定、統 一、規范和普及。下屬的譯名委員會早在1934年就完成了版的《天文 學名詞》,編譯英德法日中五語種對照的天文學名詞1324條,由當時的民 國政府教育部公布,為20世紀中國天文學一創舉。新中國成立以后,天文 學名詞編譯委員會在戴文賽委員主持下,在時間對英漢對照《天文學 名詞》進行修訂和增補,于1952年出版。后來為滿足形勢需要,由天文學 會名詞編譯委員會委員李競和沈良照在1959年編輯出版俄英中三語對照版 本。南京大學天文系受中國天文學會委托,在戴文賽教授的組織下于1974 年完成新的修訂,詞條總數擴充到6000條,名稱改為《英漢天文學詞匯》。 1983年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成立,名詞收集和審定工作從此常態化。 1986年,科學出版社出版了南京大學許邦信教授主持編寫的《英漢天文學 詞匯(第二版)》,詞匯擴充到16000余條。2000年,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 會主任、北京天文臺李競研究員與南京大學許邦信教授共同完成的新版 《英漢天文學名詞》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收錄詞條23000余條。2000年版《英漢天文學名詞》即為本《名詞》的前身。
在網絡時代到來之后,國家天文臺崔辰州博士從2002年開始提供詞條 在線檢索服務,并逐步增加模糊檢索、分類瀏覽、RSS訂閱更新、用戶意見 收集、新詞提交、名詞審定等眾多功能。這極大地方便了中英文天文學名 詞的查詢和檢索,對天文學術語譯名的普及和推廣工作起到巨大的推動作 用。天文學名詞網站的網址是“http: //astrodict. china - vo. org”,已經成為天文學名詞工作的重要工具和窗口。北京師范大學天文系余恒博士自2007年開始承擔天文學名詞數據庫的維護更新工作。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大大加快了名詞收集的速度,縮短了譯名審定的周期,使得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的工作成果能夠在時間向社會公開。
此次推出的新版,是對前一版詞典的系統修訂和更新,也是天文學名 詞審定委員會近30年工作的總結。此次編撰出版引入自動化排版系統, 直接將數據庫轉化為排版文件,避免了人工錄入時可能出現的疏漏差 錯,保障了詞典的質量和時效性。而且在體例上,首次加入同義詞和等價詞的部分,增強了詞條間的內部聯系,方便讀者比對取舍。本書共包含英文天文術語約26700條(包含部分拉丁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等非英語詞匯)。與2000年版相比,本書新增詞條近6000個、補充注釋3400多 條,修正排版訊誤、掃描錯誤、不規范名稱等共2100余處。
本詞典在編纂過程中所參考的圖書除上文提到的各個版本之外,還包 括李競主編的《漢英天文學詞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1),全國科 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出版的《天文學名詞(定義版)》(科學出版社, 2001),卞毓麟主持修訂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出版的《海峽兩岸天 文學名詞》(科學出版社,2013),英國Ian Ripath主編的《牛津天文學詞 典》(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李競等自1985 -2009年發表于期刊 《天文學進展》的前后16批天文學名詞推薦譯名,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各分組提交的學科新詞,以及天文學名詞網站用戶在線推薦的詞匯等。
附錄中的星座名列表來自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于1922年公布的全天星座名稱;黃道十二宮和節氣譯名來自2001年版的《天文學名詞(定義版)》;三垣四象和二十八宿的譯名取自2013年版《海峽兩岸天文學名 詞》;月面地名列表包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公布的全部月面地貌名稱(除環 形山);天然衛星列表按天體系統給出已獲正式命名的太陽系天然衛星的譯 名;小行星列表給出編號在3800以內且有中文譯名的小行星;隕星坑列表 收錄已被確認的直徑在20千米以上的地球隕星坑。全書的所有信息和數據截至2015年6月。
本版《名詞》的審定歷經從1999到2015年的第六至第九屆天文學名 詞審定委員會。參加審定的委員有:卞毓麟、陳力、陳學雷、崔辰州、鄧 勁松、方成、杭恒榮、何妙福、何香濤、黃天衣、李鑒、李競、李啟斌、林元章、劉炎、劉麟仲、盧炬甫、盧仙文、陸琰、潘君驊、彭云樓、全和 釣、沈良照、孫小淳、王傳晉、王玉民、蕭耐園、謝懿、許邦信、楊大衛、 楊世杰、葉式輝、余恒、趙剛、起君亮、趙永恒、周又元、朱慈墟等。參 加本書定稿的專家有:鄧勁松、卞毓麟、劉炎、謝懿、楊大衛、鄒振隆等。
《名詞》編輯和審定過程中,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中國天文 學會、國家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上海天文臺、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 學學院、北京師范大學天文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天文學系、北京大學天 文學系、科學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等單位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和 協助,特別是得到了中國科協三峽科技出版資助計劃的支持,在此一并表 示衷心的感謝。
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歡迎各界讀者在使用《名詞》的過程中提出改 進意見和修訂建議,并通過天文學名詞網站反饋給我們。
李競 余恒崔 辰州
2015年6月于北京
配送給力、發票也很清楚,包裝也很完好
包裝完好,物流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