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老子的人生智慧圖書
人氣:62

老子的人生智慧

讀圣人言,修無為道;樂天知命,人生無憂 《百家講壇》主講人教你如何把握人生的幸福之道

內容簡介

“道”至少有三個層面的說法,分別為:及時,可以說的;第二,很難說的;第三,不可說的。本書中,曾仕強教授從大道至簡、功成不居、有無互生、上善若水、人生三寶、厚樸立身等八個方面,對老子所著的《道德經》這一國學經典做了深刻而獨到的解讀。曾教授的解讀深入淺出,生動有趣,相信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會有任何障礙。面對當今社會很多人的內心迷茫,曾教授的解讀能夠給人以有益的啟發和指引。

編輯推薦

老子》,又名《道德經》,為春秋時老子所著,是道家開山立派的經典,更是中華文明的智慧源泉。可是,兩千年來,人們對老子的思想議論紛紛,莫衷一是。那么,老子究竟講了什么?如何深入了解其思想,又能從中獲取什么?曾仕強教授學貫中西,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深入和的理解。《老子的人生智慧》就是曾教授幫助大家輕松進入這一國學經典的力作。

曾教授認為,中國人的幸福依賴于國人對傳統文化的恢復,并身體力行。面對物欲橫流,心靈失守,現代人亟需找到人生方向。曾教授的《老子的人生智慧》,正為處于心靈淪陷中的人們指明了幸福大道。

作者簡介

曾仕強

國學大師,中國式管理之父,培訓界泰斗級人物,《百家講壇》主講人。美國杜魯門州立大學行政管理碩士,英國萊斯特大學管理哲學博士。著有《中國式管理》《易經的奧秘》《胡雪巖的啟示》等。

目錄

及時章 抬頭三尺有神明

道可道,非常道

偏道

一陰一陽之謂道

破名

天人交戰

心量如天

第二章 道生萬物,功成不居

“橐龠”的藝術

生之畜之

一何以生二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修道心法

第三章 道之真義,互通有無

何謂玄同

“一 ”與“多”同

無用之用,方為大用

有非本有,無中生有

兼顧“有”“無”

無中生有,復歸于無

玄之又玄,天人合

常回歸道心

第四章 順其自然,聽天由命

對立與對待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圣人之圣

無為與不居

損有馀補不足

聽天由命

修內堵外

第五章 上善若水,不爭無尤

道沖不盈

水幾于道

大國者下流

爭名、奪利、多欲、愛知

弱其志,強其骨

不出戶,知天下

知者不

第六章 人生三寶,持而保之

孝慈

儉約

貴德

不敢為天下先

上德

知足

第七章 大道至

自賓

尊道貴德

互不相傷

取“中”

自作自受

保生與顧命

立公心

第八章 鉛華如幻,厚樸立身

“欲”合乎道

莫若嗇

知止

自由有度

吃虧是福

在線預覽

自序 《道德經》源于易

我中華文化,自伏羲一畫開天、神農畫地而耕、黃帝道政合一、堯舜貴族推舉、禹湯傳位有道、文武明堂清廟、孔子集其大成。老子之《道德經》,以最本源、最玄妙、較高明、最博大的觀點來解說易道,將天道、地道、人道的先天本有,合稱為“道”。與儒家“欲知人不可以不知天”相呼應,符合“一陰一陽之謂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先天地生,所以能生萬物。

我們生而為人,其實不必刻意求道。因為道把我們生下來,就終生不離開我們,一直在我們的身上。道生萬物,萬物復歸于道。這就是周而復始,循環不已,生生不息。

道就是自然,人人各有其份,各有其位,也必須各盡其責,便是“道法自然”的真義。道始終不離開我們,卻一直不主宰我們。任我們自化,人人都自作自受。

為什么“道可道,非常道”?因為常道為天體,無形無象而永恒不變,名為“玄德”;不可言宣,虛靈充滿于宇宙全體,所以叫“無極”。“道”是虛的,才能容實。自宇宙萬物以至于倫常日用,自先天后天以至于陰陽變化,無不一以貫之。看似玄妙,卻十分實用。老子《道德經》,分開來看為五千言,合起來想則只有一個“道”字,再深一層,再進一步,連這一字都無了。既無言說,又有何爭?就是無爭于天下,所以天下莫能與之爭!

“道”是用來力行的,我們應該一步一步,從實踐當中明道。人生的價值,即在“行道”。行道有所得,便是道德。老子說:失“道”而后“德”,將無形無跡的“道”體,無心地流露出來,才是上“德”。一旦有了居,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已經不是自然的流露了。老子生于春秋時代,那時候“禮”為爭權奪利的手段,剽竊名位的工具,因此老子認為“禮”表示忠信的不足,不幸成為禍亂的開端。老子所抨擊的,是不合“道”的禮,希望大家恢復自然流露,不受外在制約的“德”。

道德是炎黃子孫共同的較高信仰,也是人類最為高貴的價值。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因為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得好可以成“真人”;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鄉,其“德”乃長;修之于邦,其“德”乃豐;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這些都是充實自我之后,自然的流露,絲毫不存心,也不強求。可見“功成不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才是“道”的本質,每個人都依循自己的“道”,積自己的“德”,也就是自在地過自己的生活,才是上“德”。

“道”的法則,是“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無論什么事物,當它發展到極點時,必然朝相反的方向發展,物極必反,應該是宇宙自然發展的基本規律。人類既為大自然的一部分,人類社會的發展,也就不可能違反大自然的基本規律。

人愈來愈老,物愈來愈舊,事愈來愈糟。時間向壞的方向流動,我們應該做的,不過是依循“反者道之動”的法則。以“反”老還童的心態,來延緩愈來愈老;以繼舊開新的方式,來舊調重談,反而彈得更響;以不斷合理調整,使事情由糟“反”順,愈來愈受大眾歡迎。反邪歸正,實在易如反掌。“反”璞歸真,當然不是反復無常。

“道”的本體不變,可現象卻是不斷地變化。萬物變化多端,令人眼花繚亂。現代人只看到了變易的現象,卻忘掉了不易的道體;誤以為“新”即“進化”,斷定一切舊的,都不如新的。宇宙在“變”,時代在“流”,卻不知“變”中有“常”,“流”中有“住”。

老子說:“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因為變中有“常”,若能超越時空,便沒有了“新”“舊”的區別。倘若不能把握住變中之“常”,必然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只知治標而不知治本。世界固然瞬息萬變,然而,這并不表示一切都在改變,反而應該特別重視某些永恒不變的“常”則。人類的責任,即在于使變化有紀律,并且向善。不可以盲目或任性地“求新求變”,以免“妄作”而招致兇禍。

“求新求變”,顯示心太急躁。老子說:“萬物并作,吾以觀復。”“復”即復卦所說的天地之心,而“觀復”便是觀天地之心。萬物由一而生,所以一即一切;又從萬殊復歸于一本,就是各復歸其根。歸根即復命,而復命便是“常”。既然所有的事物都將回歸原點,我們好順其自然,使一切事務都順其本性來發展,這就是“無為”。

老子說:“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這便是要我們委曲求全,放軟身段,做一個正直的人;盡量低下,自然圓滿;不浪費,才能心安理得;減低物質欲望,以免自招迷惑。曲、枉、洼、敝,都是弱的一面。弱,才是道之用。

無為,真正的意思是不違反自然;無不為,就是不主宰自然。老子說:“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為萬物之靈,具有與動物不同的神圣責任。我們每一個人,都應多負一點責任,少計較權利、義務。我們的所作所為,都不應該有刻意而為的痕跡。

我們從社會中所得太多,必須反饋社會,人人都應該為社會大眾服務。這時候要特別小心,不要留下任何后遺癥,這才合乎《易經》所說的“無咎”。

最的東西,似乎仍有欠缺,未濟卦緊接著既濟卦,這就是道體。道體是大成的,如果整全了,便會固定下來。正因為有欠缺,才會持續變化,永不停息。道是虛的,才能容納所有的事物。人能謙虛,能虛懷若谷,就什么都容得下。謙卦的六爻皆吉,天、地、人、鬼、神,無不歡喜!

老子說:“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其中三個“大”字都代表“道”。我們要行道,必須堅持三大法寶,即老子所說的“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慈”的作用十分廣大,柔中有剛,陰中有陽。有了慈愛才能天下無敵,立于不敗之地。慈于人則得人,慈于物則潤物。

“儉”指節儉,不浪費。節省精力可以走得更遠,節省錢財可以做更多的服務。將資源儲存起來,讓后世子孫可以廣為運用,實在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

“不敢為天下先”的意思是不忘本。本即是道,是天地自然。人不能離道,不能違道,更不應該叛道,所以不能忘本。本立而道生,人因此才能成為萬物之長、萬物之靈。

老子所講的上述三寶,都是天道。自然的規律不可違背,順之就吉祥,逆之便有兇禍。所以老子說:“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后且先,死矣!”

道在天地,稱為“道”,在人身上,叫作“德”。我們的言行舉止表現得合乎“道”的要求,就是“德”;表現得不合乎“道”的要求,就是失“德”。守住做人的基本道理,就等于牢牢地抱住道的根源,即為不忘本。老子說:“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老天爺當然要照顧有德之人,這樣才合乎自然的規律。

對于大家耳熟能詳的“上善若水”四個字,老子明確指出,水有七善:“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將水的七善合起來看,就只有“不爭”兩個字。一切事情,能掌握時機,順應形勢,做到大家都沒有感覺,好像沒有發生一樣,才叫作“不爭”。老子說:“夫唯不爭,故無尤。”人若是不跟萬物爭,萬物自然沒有怨尤。

水的不爭是無心的,老子的不爭不是做給別人看的。水淳樸而自然,老子根本沒有爭的念頭,是真正的上善若水。

現代社會的問題在于:大家做事常存功利心。倘若依循老子所說的“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使老子不再有“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的感慨,那就是有道世界在有情人間的具體實現了。

我們深信:

儒道本一家,都在闡明易理。

儒道釋同心,社會自然和諧。

曾仕強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匿**的評論:

看得不深刻,沒有老曾頭其他書好看。

2017-06-15 19:31:52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我是誰》感覺不太象曾老的口氣所作。

2017-06-16 19:12:19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還沒看完呢

2017-06-18 00:57:30
來自大***慶**的評論:

還不錯,一直喜歡曾老師的書

2017-06-19 11:54:26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當當的活動給力,內容也不錯,有活動再來!

2017-06-19 13:51:2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紙張很好!

2017-07-08 14:14:28
來自**(匿名**的評論:

幫家人買的

2017-07-08 20:51:46
來自z***e(**的評論:

東西可以的

2017-08-02 14:13:35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幫別人買的書。

2017-09-01 15:17:42
來自helen69**的評論:

贊!傳統智慧,幸福人生

2017-09-01 21:42:56
來自科凌海**的評論:

怎么說呢 感覺里面的作者寫得太倉促了

2017-09-05 15:47:5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好書6666

2017-09-20 21:15:2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老子的人生智慧 剛拿到手里,還沒看呢……

2017-09-28 16:49:1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活動時買的,感謝當當降低了知識成本。。。認識自己跳出情緒樊籬固著,‘’嗜欲深者天機淺‘’饕餮之喻。

2017-09-29 00:10:5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不錯的書,值得一讀。

2017-10-05 20:34:0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物美價廉 物美價廉

2017-10-13 13:17:34
來自工作生**的評論:

名家名作,書很不錯,好書啊!物流也快!

2017-11-03 22:08:5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很喜歡曾仕強的作品!

2017-11-04 16:58:1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曾仕強的書,都值得閱讀

2017-11-16 11:22:0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快捷方便,再次購買

2017-11-20 09:46:50
來自三來**的評論:

還未來得及看

2017-11-22 11:29:18
來自殘***(**的評論:

不錯 言簡意賅 通俗易懂 只是篇幅太少 很多東西都沒有深入的講解

2017-02-20 16:56:17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在機場的書店里看到的書,回來當當買下,很智慧,送給師傅了。

2017-07-17 14:14:19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曾先生就是能夠將深奧的哲理,用最簡單的方式送入你的靈魂深處!與眾不同的大師!

2017-04-24 11:13:3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好書,值得推薦給任何人。我們需要多學習,多閱讀,特別是祖宗們留下的精華。

2017-08-31 20:21:4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不愧為當當國學大師,對《道德經》的理解有獨到之處

2016-11-21 16:15:59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喜歡曾教授的語言,深奧的道理,通俗的表達,很值得研讀

2017-03-13 10:23:41
來自s***3(**的評論:

這是給自己買的書,一直很喜歡增教授的講座,看看書,靜靜心,讓自己遠離現在的喧囂。

2017-06-06 13:31:26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