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入李開復、凌志軍、周國平、閔樂夫、魏書生、李鎮西、朱永新等18位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作家及家教專家的家教訪談,這些訪談,既高屋建瓴,洞察自主教育、早期教育、青春期教育、學校教育、父母教育等諸多家庭教育的普遍規律,又深入淺出,為廣大父母解決一個個具體的教育問題,提供科學的家教理論和實踐操作指導,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實用性。
怎樣從小培養孩子的精、氣、神,培養有主見的孩子?
怎樣讓孩子尊重自己,發現自己,做好的自己?
父母怎樣做好早期教育,做孩子的心理咨詢師,保障孩子的身心健康?
父母怎樣幫助孩子抵御外部誘惑,適應環境的變化?
李開復、凌志軍、周國平、閔樂夫、魏書生、李鎮西、朱永新等18位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家教專家為天下父母提供成功教子之道。
魚朝霞(筆名蕭于),女,1964年6月生。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主辦雜志《希望月報》執行主編,華東交通大學母親教育研究所特邀記者。長期關注中國家庭教育問題,致力于家教問題的采訪報道,與國內眾多教育家進行過近距離交流。其采訪報道大量發表于《家庭》《少年兒童研究》
21世紀,是孩子自主選擇的世紀
◎要培養聽話的孩子,更要培養有主見的孩子
◎不要讓別人的意見淹沒了你內心的聲音
◎自己的事,自己負責,自己解決
◎讓孩子養成"自己想辦法"的習慣
◎用勇氣改變可以改變的,用胸懷接受不可改變的
怎樣幫助孩子更好地使用聰明
◎死啃書本啃不出杰出人才
◎先做自己該做的事,再做自己想做的事
◎真正的"好"是成為"好的自己"
◎用情商換智商,這種"的代價"很可怕
◎天才的全部秘密,就在于"不要小看自己"
◎不要讓你的聰明投錯了方向
怎樣培養后勁十足的孩子
◎中國家長的"早學多學"并不是好方法
◎中國教育培養"考生",歐美教育培養"學生"
◎要從小培養孩子批判性閱讀和思維的能力
◎別做妨礙孩子成長的家長
◎"玩"是孩子情感發育的實踐基地
◎要重新認識"自我表現"
◎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
◎"教是為了不教"與"不教是為了教"
◎自我教育的8條建議
◎要聰明的孩子,更要智慧的孩子
教育的終極目的是自我教育
◎沒有達到自我教育,就不能算是成功的教育
◎膚淺的教育造就了膚淺的孩子
◎做任何事情,都要讓孩子養成事后反思的習慣
◎活到老。自我教育到老
錯誤的教育比不教育更糟糕
◎孩子的身心健康比一紙文憑更重要
◎教育錯了的孩子比未受教育的孩子離智慧更遠
◎教育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培養和保護孩子的興趣
◎要讓孩子養成過內心生活的習慣
◎教育應該遠離功利和實用,而去培養高貴的靈魂
◎教育應該為孩子的生長提供陽光
順應自然是早期教育的較高原則
◎無論什么教育都應該適于其時
◎越原始簡單的玩具,越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
◎錄音機里的歌比媽媽唱的好,但還是要聽媽媽唱的
◎電視、電腦等現代電器都是孩子的"感覺剝奪器"
◎給孩子的生活強加節律是必要的
◎讓文化和自然裝點孩子的童年
◎首先是身心健康,然后才是學業問題
沒有體驗就沒有成長
◎孩子成長的過程就是體驗的過程
◎并不是孩子的任何體驗都是值得提倡的
◎人生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任務
◎體驗自然,體驗生活,體驗關愛
◎孩子體驗的過程比體驗的結果更重要
別讓孩子成為城市化的犧牲品
◎兒童問題是兒童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
◎城市化給孩子帶來許多不利影響
◎別讓孩子成為城市化的犧牲品
◎獨生子女的一些問題,可以在群體生活中得到解決
◎要從小培養孩子的精、氣、神
◎兒孫自有兒孫福,別為孩子瞎操心
◎讓孩子在大自然中盡情地享受自我
讓孩子成為自身情緒的主人
◎負面情緒并非就是不良情緒
◎中小學生的不良情緒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家長要做孩子的心理咨詢師
◎對于不良情緒,任意宣泄或壓抑都是不對的
◎要讓孩子學會一些排解不良情緒的具體方法
◎考試時如何幫助孩子排解緊張、焦慮情緒
高考狀元的家教秘
◎家長更需要得到教育指導
◎高考狀元的家長都有哪些家教秘
◎變孩子的"要我學習"為"我要學習"
◎狀元距離成才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后進生同樣具有發展的潛力
◎后進生同樣是有發展前途的學生
◎即使所有人都瞧不起你的孩子,你也要瞧得起
◎后進生有許許多多優等生所沒有的優點
◎市場經濟為后進生提供了和優等生一樣的職業機遇
◎后進生家長要注意的是:別讓孩子交上壞伙伴
◎后進生的稱呼只代表過去,不代表未來
家庭教育講科學,不講"神話"
◎人的成人成才是由多個因素決定的
◎早期教育首要的是身心健康發展
◎學前孩子應該掌握四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神童與其說是培養的,不如說是被發現的
◎教育這個復雜的問題一定得用復雜的方法來解決
◎家長不信神話,不去上鉤,就沒有騙子的市場
◎媒體強勁宣傳的成功不一定就是真正的成功
父母的早期教育是孩子終身幸福的根基
◎父母是孩子天然的"依戀人"
◎有愛的撫養一定是有"嘮叨"的
◎對孩子說"不"的時間一定要早
◎金錢買不來教育,教育需要親力親為
◎父母、家庭出問題,受傷最重的是孩子
◎生命教育是人生大廈的地基
◎體驗生命的艱辛、快樂和幸福
◎給即將做父母或正在做父母的人的忠告
親子關系物質化、金錢化對孩子的危害
◎很多父母在愛孩子問題上都存在非理性因素
◎別使孩子變成專橫跋扈、為所欲為的人
◎物質刺激會讓孩子感到考好成績是有條件的
◎非理性教育會使孩子"十分自我,又失去自我"
◎心理素質培育是早期教育的重中之重
◎讓孩子自立自強是西方人的父愛和母愛
◎把孩子培養成理性的人
◎給孩子精神財富,他們用不完還會創造財富
◎堅持主流文化不動搖,推動主流文化向前進
如何幫助孩子抵御外部誘惑
◎不能讓孩子沉迷于搞笑文化、庸俗文化
◎讓孩子成為自己心靈的監護人、自己意志的主人
◎讓孩子崇拜的目光聚焦于明星的精神氣質
◎幫助女兒追求,追求高貴的品質
◎把每天不愿做但必須要做的事情做好
◎為孩子的人生打下好的"精神的底色"
對淘氣包的教育藝術
◎好孩子值得我們去愛,差生更需要我們去愛
◎我愛孩子,這愛能融化一切堅冰
◎挽救差生需要老師的"五心"
◎對淘氣包的表揚也深有學問
◎錯誤之后的教育對孩子更為現實有效
◎我們情同母子還有什么難題不能解決呢?
◎對于聰明的淘氣包則"長善而救其失者也"
◎我從來沒有對我的兒女動過一個手指頭
孩子在相應的年齡就應該犯相應的錯誤
◎孩子不經歷挫折不會成長
◎不同的情緒體驗會使孩子更易適應環境的變化
◎孩子體驗一些挫折、痛苦、懲罰不是什么壞事
◎早戀交什么樣的朋友比早戀本身更值得關注
◎青少年把崇拜對象從父母身上移開是必然的
◎孩子可以有自己的看法但還是得按規則辦事情
親子共讀共享
◎排斥課外閱讀的人必將成為精神發育不良的人
◎閱讀是消滅無知、貧窮與絕望的終極武器
◎童年期讀過的書會給他們留下終生難忘的印象
◎在孩子小的時候,我竭力鼓動親子共讀共享
◎讓閱讀和考察、游歷、體驗、創造并行不悖
◎閱讀應成為生活的、生命的、享受的一部分
后記
21世紀,是孩子自主選擇的世紀
◎李開復
要培養聽話的孩子,更要培養有主見的孩子
記者:中國的孩子都習慣于聽從父母的安排,而中國的父母也習慣于安排子女的事。這種家教模式產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李開復:有—位中國留學生看完了我《寫給中國大學生的第三封信》后,感觸很深,他寫了一封信給我說:"很小的時候,我的目標就是長大,長大了做什么,我當時沒有想;讀小學的時候,父母給我的目標就是考初中,考上初中做什么,我沒有想過;讀初中的時候,父母給我的目標就是考高中,考上高中做什么,我沒有想過;讀高中的時候,父母給我的目標就是考大學,考上大學做什么,我沒有想過;上大學的時候,父母給我的目標就是要出國,出國做什么,我也沒有想過;現在留學拿到了學位,要找工作了,下一步我該做些什么呢?這次,我要好好地想一想。謝謝你的第三封信,它喚醒了我埋藏了25年的進取心,它改變了我25年來被動的生活方式。從今天開始,我要積極主動地為自己而生活!"
這位中國留學生25歲時才想到了自己"有選擇的權利",而在"開復學生網"我每天都能看到"只有你能告訴我,我該怎么做"的留言。這說明還有很多的大學生、研究生至今依然在被動的道路上迷茫地生活著。
為什么會產生這種情況呢?因為,中國的父母對孩子的關愛特別地深,生怕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受一點挫折、傷害,習慣了使用越俎代庖的方式,替孩子設計人生規劃;中國的孩子也習慣了聽從父母、老師的安排。這導致了中國孩子從小就迷失在"自我缺失"的海洋里,長大成人之后對父母、師長仍有很強的依賴性。
記者:聽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一代又一代的孩子都是按照這個模式來培養的。如今還按照這個模式來培養孩子有什么不好嗎?
李開復:中國人總是把"聽話"當作一個孩子的優點。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不要只做聽話的孩子,還要做講道理、有主見的孩子。聽話的孩子可能只是盲從,卻不見得懂道理。講理的孩子會在你有理時聽話。這是新時期對孩子的新要求。
二十一世紀是自主選擇的世紀。著名的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指出:"`因為信息時代取代工業時代、世界無邊的競爭、放權自由的管理模式`,未來的歷史學家會說,這個世紀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技術或網絡的革新,而是人類生存狀況的重大改變。在這個世紀里,人將擁有更多的選擇,他們必須積極地管理自己。"這就說明,時代變了,對人的培養模式也得隨之而變。
記者:未來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有哪些變化呢?
李開復:在今天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里,人們對人才的定義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為,在現代化的企業中,有更多的人享有決策的權力,有更多的人必須在思考中不斷創新,也有更多的人有足夠的空間來決定要做什么、要怎么做……大多數人的工作不再是機械式的重復勞動,而是需要獨立思考、自主決策的復雜勞動。所以,今天大多數的企業對人才的期望是:積極主動、充滿熱情、靈活自信。
如今的中小學生,長大以后就將面臨那樣的自主創新要求很高的社會。他們必須自己決定自己的行業,自己的老師,自己的老板,自己的公司;是創業還是加入公司,是學工還是學商……每天面臨的都是這些無盡的選擇,需要很強的獨立性、責任心、選擇能力、判斷力來對之做出選擇。一個孩子,如果長大了還是只會背誦知識,聽話被動,等著別人幫他作決定或做事情,那他進入社會就算不被欺負,也不會被重視。你的孩子要在這復雜、多變的社會里生存、競爭、成功,他必須早早地就學會自主選擇。
不要讓別人的意見淹沒了你內心的聲音
記者:在一般家長看來,是孩子就不會太懂事、太成熟,在孩子成家立業以前就得接受家長的指導和設計。家長的支配意識太強會給孩子造成怎樣的不利影響?
李開復:在一般家長的眼里,自己的孩子可能永遠長不大,但是,很多孩子在15歲,或更早的時候就愿意把自己當作大人來考慮。孩子上了中學以后,家長可以用成人的談話方式和孩子討論問題,而不應再以的"家長"作風來對待孩子。比如,理想、學習動力、玩耍、事業心、為人處世、愛情、交友、處理家庭問題等,都可以和孩子進行平等地交談。然而,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都不是這樣做的,他們管孩子管得很死,孩子的任何思想、行為都得符合他們的心愿,他們不允許孩子超越他們的思想,更不允許孩子自作主張。
孩子長期生活在這樣的被動接受的環境里,很容易成為一個消極被動、沒有主見的人。消極被動的人在學生時代喜歡把不如意的事情紛紛歸罪于基因遺傳、星座、血型等因素,并由此變得自怨自艾,總是怪罪別人的不是,指責環境的惡劣,從而陷入消極被動的惡性循環難以自拔。消極被動的人進入社會后,總是認為自己受環境和他人的左右,如果別人不指點,環境不改變,自己就只能這樣消極被動地生活下去。因為習慣了等待命運的安排或貴人的相助,所以他們只相信事情會主動找上他們,而不相信自己能主導或推動事情的進展。這種消極被動的人現在就處于被動、受制于人的地位,以后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人更難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間。一心一意為孩子的前途、命運著想的家長,干嗎要把孩子管教成那樣的人呢?
記者:明智的家長,應讓孩子從小樹立怎樣的自主意識呢?
李開復:孩子是家庭的一員,更是社會的一員。家長管不了孩子一輩子,孩子早晚都得脫離父母的視線,自己對自己負責。所以,與其事事監管周到,不如早早就讓孩子樹立這樣的意識:
每個人都不是別人的附屬物,應該努力迫使自己從被動轉向主動,成為自己未來生活的主人;沒有人比你自己更在乎你的生活和學習;沒有人比你自己更適于管理你的人生和前途;只有積極主動的你,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只有積極主動的你,才能在瞬息萬變的競爭環境中贏得成功;只有善于展示自己的你,才能在未來的社會中獲得更多的主動。
在人生的旅途中,你是你自己的司機,千萬不要讓別人駕駛你的生命之車。你要穩穩地坐在司機的位置上,決定自己何時要停、要倒車、要轉彎、要加速、要剎車,等等。人生的旅途十分短暫,你應該珍惜自己所擁有的選擇和決策的權利,雖然可以參考別人的意見,但千萬不要隨波逐流。
不要讓任何人的意見淹沒了你內在的心聲。
重要的是,擁有跟隨內心和直覺的勇氣。
你的內心與直覺知道你真正想成為什么樣的人。
自己的事,自己負責,自己解決
記者:好的自主教育在孩子的成長中能起多大的作用呢?
李開復:每個人都將接受家庭、學校、社會的教育,不受教育的人,沒法在社會上生存。有什么樣的教育,就有什么樣的人。當Coogle的創始人賽吉`布林和拉里.佩奇在電視上接受訪問時,記者問他們的成功應該歸功于哪一所學校?他們并沒有回答是斯坦福大學或密西根大學,而回答的是蒙臺梭利小學自由自在的學習、沒有任何消極輸入的方式。在蒙臺梭利的教育環境下,他們學會了"自己的事,自己負責,自己解決"。是這樣的積極教育方式賦予了他們勇于嘗試,積極自主,自我驅動的習慣,因而帶來了他們的成功。
我的父母對我積極主動的人生態度的培養也很早很及時。記得五歲的時候,我覺得幼兒園的課程太簡單了,于是就主動跟父母說:"我想跳級讀小學。"父母建議我還是按部就班地讀書,等到有足夠的能力時再去讀小學。為了學到更多的知識,我大膽地提出。"讓我嘗試一下好嗎?如果我的能力不夠,我就沒法通過小學的入學考試;可如果我通過了考試,就表明我有這樣的能力,那你們就應該讓我去讀小學。"他們爽快地把決策權交給了我:"考上了就讓你讀。"于是我努力讀書,以高分考進了私立小學。事過三十多年,當時母親帶我去看放榜時,看到"李開復"三字排在榜首的那份興奮,今天想來依然歷歷在目。父母給我這樣—個自主選擇的機會,讓我懂得,只要大膽嘗試,積極進取,就有機會得到我期望中的成功。這也為我日后的自信、積極的人生態度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后來,當我的兩個孩子都對音樂表示興趣時,我也是對她倆說,盡力學三個月,三個月后,她們可以決定要不要再學。結果,三個月后,她們對音樂都沒了興趣,一個對畫畫有了興趣,一個對戲劇有了興趣。于是,我鼓勵她們朝她們感興趣的方向發展,結果,她們在各自的興趣方面都發展得很不錯。
畫家、作家劉墉曾說:"以前我也對兒子的事安排得面面俱到,但后來我發現這其實養成了他做事不負責任的習慣。而且父母的過度包辦,也讓孩子變得沒有禮貌、不懂得珍惜。"這就說明,凡事都包辦代替的家長反而會害了孩子,讓他們自己對自己負責反而會成就他們。
……
這是收集多位名人觀點的大雜燴,泛泛而談。都是大道理,感覺上是為了出書而湊材料的。
書的內容是一些名人專家的教育理念,不具有可操作性!
書中有多位老師的育兒見解,但我人為部分是可以學習的,有些還是比較教條.
很快收到書,包裝很好。內容可以幫到我這個兩個孩子的媽媽。
還沒看完哦,但是也有借鑒書上的一些列子又在孩子身上,有效果 孩子也和樂意。
感覺這本書有些講大道理的多,不是特別引人入勝,與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沒法比。
本書人物太多,談的東西理論性相對強些,給人感覺不太過癮。
名人育兒方法借鑒,對培養孩子獨立性等方面有益。
這本書 是朋友叫我幫忙買的,朋友很喜歡。質量也蠻好的。
雖然沒有全部看完,但斷斷續續地看了不少。里面的很多育兒觀讓我受益。
在朋友家看到這本書,稍微翻了一下,還是決定自己買下
關于培養孩子的書,真是越看越上癮啊,挺不錯的。
一直想買這本書,雜志之家上缺貨好長一段時間,今天終于買到了。正在學習中,里面的很多觀念可以學習,兼收并蓄。
最愛看有關李開復的書的。寫得都很有道理。能引起思考
這是我第2次看這本書了,第1次是孩子的老師推薦的,看完后受益匪淺,決定自己買本放在枕邊,有問題就參考一下
因為在圖書館借過這本書,覺得很精彩,想收藏才購的,與同事分享,都覺得很好,建議做父母的都應該購一本。
對孩子教育非常有啟發,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這本書
這本書將會給我今后在對寶寶的成長教育起一定的作用 謝謝了
還沒看完呢,覺得真是受益匪淺。讓我再一次審視自己對兒子的教育,慚愧~ 真的很值得爸爸媽媽們讀一讀。
這本書挺好的!讀了書中的教子之道,里面年有不同的教育方式,不過各有各的好處!!
這書值得購買,里面多位教育專家的教育理念很新穎也很有見解,對家長教育方面有很大的啟發。
我是一位小學老師,也是一位媽媽,為了自身需要,為了工作需要,幾乎看過所有能看到的育子書籍。我通常會給家長擬一個必讀書目,其中就有這本。我們如果不培養孩子為自己做主,長大后他就會被別人做主,成為別人的附屬物,這樣的人生會幸福嗎?我們做家長的和即將要做家長的,應該為了孩子,看看這本書。
還是值得一看的,當今一些關注教育人士的一些觀點。
這個,我真的全部看完了!其實李開復只是個噱頭,其實只是個不知名的作家的匯編集,講的都是道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可以在面上了解一些,這些大佬教育孩子的方法
很喜歡李開復的作品,感謝他對年輕人的鼓勵和引導
在《培養有主見的孩子》這本書里十八位專家通過自己的觀點闡述了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會遇到的問題,并且提出了應對辦法,對初為父母的年輕朋友門來說有很大的幫助,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讓專家來教我們怎么樣讓孩子健康自主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