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濟(1867-1959),字筱濟,號菊生,浙江海監人,著名學者,中國近代出處文化事業的奠基人。
本書以時代與社會環境的變化為背景,依據張元濟學術生涯的幾個主要階段,評述他確立思想宗旨后,在二十世紀新文明事業中的廣泛開拓與造就,著重探索張氏在烘托近代知識分子自由精神與獨立理想方面取得的實質性進展及其清理民族文化遺產,為學術研究承先啟后的非凡貢獻,從中展示近代諸子春秋中獨具特色的一章。
在本傳記的寫作中,還顯示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集中筆墨中前后至本世紀30年代。這是傳主一生中,事業與學術活動最為頻繁的時期。這樣處理突出重點,節省篇幅,觀點鮮明而無拖沓之感。
二、傳記內容集中于學術活動、學術思想、學術成就以及對學術界的支持和影響諸多方面。既與本叢書的大題目相吻合,也符合傳主本人的主要脈絡。
三、本書對以前出版的幾種傳記和論文中較少注意到的方面,如關于《外交報》的歷史地位,傳主對漢語語言、文字、語音的觀點等進行了探討和論述。作者還將他近年的研究成果之一:張元濟與嚴復的比較研究引入本書。這幾方面,都為張元濟研究增添了新的角度和層面,并達到了新的深度。
四、運用當代德國思想家丁·哈貝馬斯的"公共領域"概念,對傳主和商務印書館事業作了深刻的分析。傳主生活在中國從封閉的封建五朝向開放的現代化國家轉變的歷史大變革時期,近代資本主義和上海特定的外部條件,使他擺脫了"非官則隱"的封建士大夫為人處世的模式,走出了一條與舊式文人學士風吹草迥然不同的事業與生活的道路,進而又運用商務的實力,推動了我國學術、教育、文化近代化進程。這一分析方法,不失為一種成功的嘗試。
張榮華,37歲,復旦大學歷史系講師。主要從事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
總序
重寫近代諸子春秋
序
序二
英文提人
前
第1章 故園新人:進代洗禮中的年輕翰林
1.1 家學淵源
1.2 從健社到通藝
1.3 "戊戌黨錮子遺"
第2章 世紀之交:朝向民間的支點轉換
2.1 "汲汲于教育之普及"
2.2 國民精神的源激及維系
2.3 引導輿論與建立制衡機制的嘗試
第3章 云起龍驤:為輸導新知別開生面
3.1 新式教科書的發軔
3.2 匠心獨運于文化溝通
3.3 公益文教事業的創舉
3.4 近代語文新潮中的建樹
第4章 蔚成大國:塑造學術與文化的自主精神與獨立機構
4.1 文化企業的進退依違之道
4.2 與社會學術團體結盟
4.3 春雨潤物細無聲
4.4 開拓"公共領域"的典范
第5章 "書來自書":學術史末篇與引言的疊
5.1 涵芬于星離雨散時
5.2 "學海之巨觀,書林之創舉"
5.3 審美意象與逼真境界
5.4 "掃除學術上二百年之陰霾"
張元濟學術行年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