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史人物考》以歷史朝代為經,醫家為緯,分篇考證起自張仲景終于劉渡舟凡50余位重要中醫學家與國學家相關撰著的中醫古籍,并輯錄較經典與有代表性的其他醫家考據之說作為旁證。所選中醫學家及涉醫之國學家但求中醫文獻之考證學有建樹,不求無遺。本書不是通考中國古今醫家的通史類著作,而是以考證古今一些醫家生平著作及涉醫國學家研究中醫文獻之書。本書中有的文章錢超塵曾在雜志上發表,有的文章此書及時次公開,如趙開美本《傷寒論》文字正訛,顧炎武、王念孫、江有誥論古音,薛福辰本《素問》不是宋本,章太炎釋臑字,以古音校勘《靈樞》大量訛字等,以前未曾發表。考證重點是醫史人物的生平、爵里、著作、音韻、訓詁、校勘及版本流傳諸端。
中國醫史人物考》特點如下:①考鏡源流,辨章學術。《中國醫史人物考》將中醫醫史中著名醫家所著的經典典籍的現存的各種傳本的源流系統、篇卷分合、完缺狀況,以及前人整理的情況進行詳細論述與評價。本書旨在為中醫學者溯流談源,從比較鑒別中擇善而從。②珍稀古籍考證。本書對海內外簡牘、帛書、卷子、石刻醫籍進行調研,并擇目前學術爭議較多,學者非常關注的中醫珍稀古籍進行考證。如陶弘景《輔行訣》(原已佚失,后在敦煌藏經洞發現),趙開美本《傷寒論》(即宋本《傷寒論》),金陵本《本草綱目》等。③為古籍整理提供重要學術參考。
錢超塵,我國著名文獻學家與訓詁專家,現任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法國巴黎國立第十三大學波比尼醫學院名譽教授,中華中醫藥學會醫古文研究分會、李時珍研究分會、王清任研究會主任等職。主要著作有《輔行訣五臟用藥法要傳承集》《洪氏集驗方考注》《傷寒要旨藥方》《傷寒明理論》《傷寒論文獻通考》《黃帝內經太素新校正》《中醫古籍訓詁研究》《傷寒論文獻通考》《唐本傷寒論》等。
及時篇漢魏六朝隋張仲景(附王粲)/3
一、 張機(仲景)、王粲(仲宣)及其他/3
(一) 仲景生年與卒年/3
(二) 張仲景名與字考/5
(三) 張仲景里籍考/6
(四) 仲景見仲宣時地考/8
(五) 王粲卒于癘疫考/9
(六) “建安”當作“建寧”考/11
(七) 仲景任長沙太守考/12
(八) 仲景游蜀考/15
(九) 《張仲景傳》(附《祭仲景文》)/17
二、 “仲景官至長沙太守”始見與傳播者考/25
皇甫謐/28
皇甫謐與《甲乙經》/28
(一) 生平與志趣/28
(二) 《甲乙經》的組成/30
(三) 《甲乙經》的命名含義與卷數/33
(四) 《甲乙經》傳本/35
王叔和/36
一、 王叔和考/36
二、 王叔和《張仲景方》之流傳與演變/41
(一) 《張仲景方》隋唐尚存/41
(二) 《張仲景方》析于五代/43
(三) 《崇文總目》可作離析證明/46
董奉/48
董奉考/48
(一) 董奉挽士燮于將死/48
(二) 葛洪訪道于交趾/49
(三) 《神仙傳 董奉》全文/50
(四) 杏林精神輝耀今古/51
陳延之/53
陳延之及其《小品方》時代考/53
陶弘景/56
一、 陶弘景《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考證/56
(一) 《輔行訣》的作者、發現、存佚及研究/57
(二) 關于《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的鑒定意見/62
(三) “張機撰《傷寒論》避道家之稱”/65
(四) 《輔行訣》在《傷寒論》文獻史上的重要啟示/65
(五) 王圓箓監守自盜待機而售/68
二、 張大昌傳承《輔行訣》/80
(一) 張大昌增補四首方劑/80
(二) 張大昌增補若干表格/81
三、 《傷寒雜病論》源于《湯液經法》考/81
全元起/87
阮孝緒(附《七錄序》)/95
第二篇唐宋元明孫思邈/103
一、 孫思邈生年及《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流傳簡史/103
(一) 孫思邈生年考/106
(二) 《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流傳簡史/108
二、 唐本《傷寒論》簡史/127
(一) 唐本《傷寒論》的概念與結構/127
(二) 唐本《傷寒論》流傳簡史/131
(三) 《舊唐志》為何未載《千金翼方》/134
(四) 底本校本與校注方法/136
(五) 對一些問題的探討/141
三、 卷九、卷十校后余語/143
楊上善/146
一、 楊上善時代簡考/146
二、 《太素》古韻及依韻校勘/149
(一) 清儒對《內經》音韻的研究與應用/150
(二) 《太素》音韻概況/162
(三) 以《太素》校勘王冰本《素問》訛字/166
(四) 以《太素》古韻校《靈樞》《素問》之失韻/168
三、 《太素》《素問》《靈樞》《甲乙經》對照表/177
(一) 《素問》與《太素》對照/178
(二) 《太素》與《靈樞》對照/180
(三) 《太素》與《甲乙經》對照/183
(四) 《太素》與《內經》互校的重要意義/189
王冰/191
一、 王冰史事兩考/191
(一) 王冰之名考/191
(二) 王冰政治態度考/192
二、 王冰的哲學思想初探/193
(一) 王冰的樸素唯物論思想/193
(二) 王冰的樸素辯證法思想/195
三、 《素問》王冰注引《易》輯覽/197
(一) 《上古天真論》/197
(二) 《四氣調神大論》/197
(三) 《金匱真言論》/198
(四) 《陰陽應象大論》/198
(五) 《陰陽離合論》/198
(六) 《六節藏象論》/198
(七) 《三部九候論》/198
(八) 《天元紀大論》/199
(九) 《五運行大論》/199
(十) 《六微旨大論》/199
(十一) 《五常政大論》/200
四、 《素問》版本概說/201
梅彪/205
梅彪與《石藥爾雅》/205
高保衡林億孫奇/208
一、 高保衡、林億、孫奇校《傷寒論》/208
(一) 宋本《傷寒論》校定者/208
(二) 宋本《傷寒論》十大特征/209
二、 林億等《素問》新校正/211
三、 金刻本《素問》考/214
(一) 版本承傳/215
(二) 版本特點/217
(三) 釋音絕異/219
(四) 《素問遺篇》/221
成無己/223
一、 成無己事跡及《傷寒論注解》版本考/223
(一) 成無己事跡考略/223
(二) 《傷寒論注解》版本特點/226
二、 《傷寒明理論》版本簡考/229
三、 《注解傷寒論》以宋本為底本并予改動/230
(一) 增加的內容/231
(二) 刪掉的內容/231
史崧/233
一、 史崧進獻本《靈樞》簡考/233
二、 《靈樞經》版本概說/237
洪遵/241
洪遵《洪氏集驗方》/241
(一) 洪遵小傳/241
(二) 版本傳承/242
程迥/245
程迥《醫經正本書》/245
(一) 王粲“時年二十余”當作“時年二十”/246
(二) 《傷寒論》為宋代必考內容/248
(三) 發現《傷寒要旨藥方》序文/249
李檉/252
李檉《傷寒要旨藥方》/252
(一) 李檉生平及著作/252
(二) 版本宋明之爭/253
(三) 版本特點與傳承/253
鄧珍/256
鄧珍本《金匱要略》版本簡史/256
(一) 《金匱要略》刊行前與刊行后之流傳/257
(二) 《金匱要略》注本/258
(三) 《金匱要略》版本書證/258
汪機/269
一、 汪機事跡/269
二、 汪機著作/271
三、 汪機棄儒從醫/272
李時珍/274
本草綱目》名物訓詁發展簡史/274
(一) 本草釋名鳥瞰/274
(二) 《本草綱目 釋名》研究/288
(三) 《本草綱目》引《說文》考/304
(四) 《本草綱目》金陵本及點校本文字正訛(附劉衡如《康城十詠》及絕筆詩一首)/312
趙開美/326
一、 振興中醫,需讀醫圣書/326
二、 宋本《傷寒論》訪書記/328
三、 趙開美生平事跡考/330
(一) 《刑部郎中趙君墓表》/330
(二) 《脈望館書目跋》/331
(三) “開美”晚年又名“琦美”/331
(四) 《讀書敏求記》載趙開美事跡/332
(五) 趙開美精校《古今雜劇》翻刻大量古籍/333
(六) 趙開美所藏醫書/334
四、 趙開美本《傷寒論》文句正訛/338
(一) 增文/339
(二) 訛字/340
(三) 俗字/345
馮舒/348
方以智/349
方以智《通雅》/349第三篇清傅山/357
一、 傅山儒、釋、道、醫、國學面面觀/357
(一) 傅山的家世/358
(二) 震爍古今的三件大事/359
(三) 精通國學/364
(四) 傅山入道與學佛/369
(五) 傅山精醫/371
二、 《傅青主女科》版本簡說/373
三、 《醫學切要》是偽托傅山之作/375
四、 傅山手批《內經》啟秘/377
(一) 批注時間和流傳統緒/377
(二) 總體形制和內容提要/382
(三) 訓詁句讀和醫理評說/388
顧炎武/393
一、 冒名顧炎武的醫書偽序考辨/393
二、 清代學術開山顧炎武/398
(一) 清學概觀/399
(二) 顧炎武的治學方法/400
(三) 顧炎武的民族氣節/402
(四) 清學之學術開山/404
(五) 《日知錄》《音學五書》中的醫學資料/406
三、 首開《內經》古韻研究之先河/406
沈彤/429
沈彤《釋骨》研究/429
(一) 與《內經》有關篇段對比研考/429
(二) 認真研究沈氏對《內經》的校勘/430
(三) 糾正前人對骨名、骨位的錯誤理解/431
(四) 正文字,明訓詁/432
(五) 了解《釋骨》撰寫體例/432
徐大椿/433
徐大椿的文學情懷/433
錢大昕/435
錢大昕《證類本草》版本考/435
段玉裁/438
段玉裁《說文注》中的《內經》字詁/438
王念孫/444
王念孫《素問合韻譜》及依韻校勘/444
(一) 《內經》音韻研究的歷史回顧/444
(二) 從音韻上考察《內經》的成書時代/451
三) 音韻與校勘/473
(四) 《內經》的韻例/477
阮元/555
阮元《研經室外集》九部中醫古籍提要/555
王清任/560
一、 《王清任與醫林改錯》序/560
二、 王清任史料/561
(一) 王清任家族世系及其生平/562
(二) 有關王清任的三部世系族譜/565
(三) 我研究王清任史料的簡況/568
(四) 訪問王清任事跡的前前后后/569
黃丕烈/577
黃丕烈與酉山堂本《千金方》/577
江有誥/584
一、 江有誥《音學十書》/584
(一) 記熟二十一部前后順序/586
(二) 關注依韻校勘/587
(三) 三個或四個韻部合韻/588
(四) “葉韻說”是不科學的說法/588
(五) 江有誥“韻讀”的韻腳字歸類與王力先生韻腳字的歸類不盡相同/589
(六) 《靈樞》有句中韻/589
二、 《素問韻讀》/590
(一) 上古天真論/590
(二) 四氣調神大論/590
(三) 生氣通天論/590
(四) 陰陽應象大論/590
(五) 脈要精微論/591
(六) 三部九候論/591
(七) 寶命全形論/591
(八) 八正神明論/591
(九) 離合真邪論/592
(十) 刺要論/592
(十一) 刺禁論/592
(十二) 調經論/592
(十三) 天元紀大論/592
(十四) 氣交變大論/593
(十五) 五常政大論/593
(十六) 六元正紀大論/593
(十七) 至真要大論/593
(十八) 示從容論/593
(十九) 疏五過論/593
(二十) 征四失論/594
(二十一) 陰陽類論/594
(二十二) 方盛衰論/594
三、 《靈樞韻讀》/595
(一) 九針十二原/595
(二) 邪氣藏府病形/595
(三) 根結/595
(四) 官針/596
(五) 終始/596
(六) 經脈/596
(七) 營氣/596
(八) 脈度/596
(九) 營衛生會/596
(十) 師傳/597
(十一) 決氣/597
(十二) 脹論/597
(十三) 病傳/597
(十四) 外揣/597
(十五) 五變/597
(十六) 禁服/598
(十七) 五色/598
(十八) 論勇/598
(十九) 官能/598
(二十) 刺節真邪/599
(二十一) 衛氣行/599
朱駿聲/600
朱駿聲的《內經》字詁/602
(一) 朱氏對《素問》引申義的分析/602
(二) 對《素問》假借義的分析/604
顧觀光/607
俞樾/611
俞樾醫事錄/611
(一) 《廢醫論》/611
(二) 《枕上三字訣》/616
(三) 《內經辨言》/617
胡澍(附: 劉師培)/620
胡澍《素問校義》/620
附: 《黃帝內經素問校義 跋》(劉師培)/623
仲昴庭/625
盛昱/628
盛昱簡況/628
薛福辰/629
薛福辰本《素問》版本簡考/629
孫詒讓/630
一、 根據《素問》用詞特點改正王冰之誤注/631
二、 就古音以求古義/632
三、 辨析文字形體,考證致訛之字/634第四篇民國時期章太炎/639
一、 章太炎論《內經》/639
(一) 《章太炎醫學遺著特刊》的價值/639
(二) 《內經》駁議多確論/643
(三) 以《內經》理論為俞樾蘇困解壓/646
(四) 章太炎論《內經》/652
(五) 創辦“章氏國學講習會”,師生共鑄《制言》宏文/668
(六) 章太炎的醫經訓詁/685
(七) 章次公評章太炎之醫學/688
(八) 章太炎醫界弟子考論/692
二、 章太炎論《傷寒》/696
(一) 家門師友,多精中醫/697
(二) 余于方書,獨信傷寒/699
(三) 胸羅萬卷,考據精審/701
(四) 叔和嚴謹,未亂經文/714
(五) 六經非經,五行無定/716
(六) 博采眾方,亦善診病/722
(七) 糾正誤訓,訓詁指迷/725
三、 章太炎關于王叔和之考證/727
四、 章太炎《金匱玉函經》版本簡說/733第五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沈祖綿/739
余云岫/743
古代疾病名候疏義》序/743
郭靄春/746
郭靄春老師二三事/746
劉衡如/749
劉衡如的中醫文獻學成就/749
(一) 底本與校本/750
(二) 以古音校《靈樞》/751
任應秋/756
斯人往矣,德澤猶存——懷念任應秋/756
(一) 任應秋讓我寫傳略/756
(二) 黃山會議任應秋所寫的詩文/758
(三) 研究《內經》古韻,任應秋如是說/760
劉渡舟/764
劉渡舟本《傷寒論》所據底本述實/764
跋一/771
跋二/774
錢老的書質量自然沒話說,包裝也還可以,但運輸途中仍然造成了邊角上的一點損壞
真的很好,賺評分,賺差價
還沒看,因為是錢超塵主編的所以買的。
挺好的,朋友要的···
送貨不太快,書還行
值得珍藏
好很好非常好,喜歡很喜歡非常喜歡
這本書包裝不錯,一直信賴當當自營的,圖書質量好,售后好!
很好,值得一讀。。。。。。。。。
這本書挺好的,很喜歡。價錢也合適。
不錯不錯不啊錯
裝幀精良,內容豐富,認識中國古代救人濟世之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