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西南地區地形地貌復雜,自然資源豐富,是我國生物種類和生態系統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利用當地的生物資源,針對如何科學地取食、獲取和加工有益食物,避免有毒動植物的危害,進行的編寫。本書分動物、植物、菌類三篇,針對川黔渝(四川、貴州、重慶)、云南、西藏三個不同區域,圖文并茂地詳細闡述動植物的分布、形態特征、食用方法(或毒性、處理方法),科學性、可操作性和可讀性較強,有一定的市場價值。本書由樂山師范學院和駐西南部隊合作編寫完成,適用于西南地區作戰部隊野外培訓和作戰,也適用于科研人員及實習師生參考。
編輯推薦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喜歡親近大自然,探索未知的精彩世界。而豐富的旅游資源是西南地區旅游業發展的優勢所在。我國西南地區主要包括四川盆地、云貴高原和青藏高原南部地區,地形地貌復雜,自然資源豐富,是我國生物種類和生態系統為豐富的地區之一,是研究生物多樣性不可多得的地方。在生物資源如此豐富的地域,如何利用和識別有益生物,如何躲避和處理有毒生物,在動植物辨析的支撐下掌握野外生存的方法尤為突出和重要。掌握野外生存的方法無異于把握住自己的生存命脈,無異于抓住了一根“救命草”。
本書涉及的地域廣、生物種類多、涉及內容豐富,需要編者具有深厚廣博的學術功底,經過幾年的野外實踐以及理論深入,終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駐西南部隊、樂山師范學院合作創作完成。編者分類專業出身,具有多年的動植物教學和野外實踐經驗,尤其熟悉四川等地的生物情況。根據黔川渝(貴州、四川、重慶)、云南、西藏不同區域的地形地貌和生物資源特征,結合部隊作戰情況,分動物篇、植物篇和菌類篇三部分闡述有益、有毒動植物和菌類的基本術語、形態特征、食用方法(或毒性、解救方法)等,并輔以大量的珍惜圖片,語言力求平實流暢,科學性、可操作性和可讀性較強。在有效辨析動植物的基礎上,對作戰部隊野外生存、教學實習和科研意義較大。
作為非常實用的工具書,本書主要適合西南地區的作戰部隊使用,是提高部隊野外作戰水平的一次有益的嘗試,希望我們能為提高我軍的戰斗力貢獻一點綿薄之力;該書也可以作為西南地區野外生存、教學實習甚至科學研究的參考用書;另外,該書還可以作為喜愛旅游的自由人士參考使用的工具書。
曹成全,男,師從印象初(中科院院士),農學博士。現任樂山師范學院生命科學學院黨總支書記、現代農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創意農業教育集團副秘書長等職。研究方向為資源昆蟲學、昆蟲分類學和行為學,并被中央電視臺“科技苑”等欄目多次專題報道。主持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在內的各類項目20余項,30余篇,獲得專利20余項,出版《中國草原害蟲圖鑒》等專著3部,獲樂山市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
內容豐富精彩
書一般,不成體系,猶如陷阱設置無照片,繪圖草率,并不負責
值得一讀,科普知識增長,服務物流送達一流。好評。
這本書與地域結合很緊密,好象是部隊組織編寫的,比較有實用性。喜歡的可以買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