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字少伯,楚國人。春秋末期政治家和大商人。出身于"衰賤"家庭。初為楚國名士,文種為楚宛令時,二人相交為友。后他們認為楚非貴族不得仕,政治黑暗,乃一同入越,任大夫,與文種同事越王。越王常與范蠡談論治國之策。勾踐即位,與吳作戰,擊敗吳軍,箭傷吳王。吳王死時,叮囑其子夫差報仇。吳王夫差即位,操練軍隊,日思報復越國。勾踐得知后,不聽范蠡勸諫,遂先發制人,主動征伐吳國,被吳大敗。戰敗后,勾踐聽從范蠡之計,派大夫文種赴吳求和,并以美女、珍寶密賄吳國太宰,使吳王赦免越王,勾踐夫妻入吳為質。范蠡伴越王赴吳為人質,替君分辱,小心行事,麻痹夫差,使君臣得以回越。回越后,他輔佐越王勾踐,刻苦圖強,臥薪嘗膽。越王聽從他的建議,勾踐夫婦親自耕種、織布,禮賢下士,賑濟貧苦,吊慰死者,終使吳國大治。越國富強后,勾踐多次欲攻伐吳,范蠡均以勸阻,待吳王聽信讒言殺掉忠臣伍子胥、國力衰敗時,范蠡方揮師攻吳,滅吳國,助越王深謀20余年,報會稽之恥,拜上將軍。后又助勾踐揮兵北進,會盟諸侯,使越王勾踐遂成霸業。
此后,范蠡認為大名之下,難以久居,且勾踐為人,可與共患難,難與共安樂,向越王勾踐請辭不許,遂留下書信,乘舟出海逃至齊國,改姓名鴟夷子皮,開荒種田,引海水煮鹽,治產數千萬。齊人聞知其賢,任為相。他則感嘆:"居家則至千金,居官則至卿相,這都為世人所得意之事。但久受尊名,不詳啊!"乃棄官,盡散其家財,隱居陶地(今山東定陶西北),自號陶朱公,專事經商,致資累巨萬。卒于陶。他生前還曾著有《養魚經》,是世界上最早的養魚文獻。(《國語》、《史記》均有記載)
官場、高場、情場無往而不勝——陶朱公范蠡吞并對手痛快。
范蠡的經商之謀略乃為人類商場上的孫子兵法,是留給后世的寶貴財富,直到現在,在商海中博擊的人們還始終遵循著他的經商之道,而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唐朝柳子緒評價范緣說:游刃于官與商之間,追逐于時與勢之中,品嘗了盛衰榮辱之味,嘗盡了生殖情義之道。
及時章 激流勇退:深明形勢,艱難創業
功成身退,浮海出齊
海畔勤耕耘,人生創業難
自稱鴟夷子皮,聽海心潮澎湃
狂風海嘯也難也改鴟夷志
齊公子三請陶朱公
拒印辭相國
第二章 應時而變:練就成一套做生意的妙招
做生意一定要做得活絡
靠智慧和眼光發現新問題
無膽無識,不如歸田
要想得遠,看得準
不固守一法
第三章 以苦為樂:滲淡經營,富甲一方
溫柔富貴鄉
天有不測風云
雙瑞預吉祥
勘察商道
察勢巧販寶
販貨途中遭兵劫
審時度勢,挫敗奸商
第四章 誠信為本:講誠信方能財源滾滾來
牢記生意之法——勿欺
把誠信作為立業之本
困難再大,也要講信用
因人成事,靈活變通
做人無非是講個信義
第五章 風微知著:看落葉而知天下秋
……
第六章 "財"盡其用:把理財視為及時要務
第七章 運籌帷幄:處變不驚,穩中求勝
第八章 "義"貫商海:先會做人方生意通達
第九章 忍中運謀:謀權復國雪覆國之恥
第十章 施"美人計":使一代霸主神迷智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