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yōu)槟砹?3篇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chuàng)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春天又來了,他們綻開了笑容,可是他們不知道,厄運已將來臨。
桃花盛開,他們正含情脈脈的相望,卻聽到了腳步聲,是有人來了。
篇2
如果硬要我拿一詞半句來形容桃花,一時半會兒我想不一詞一句。這與其它寫蓮、竹、菊的詩句的“泛濫成災”相比,簡直是大相徑庭。但我心中卻一直有著桃花的影子,卻又似乎隔著一層薄霧,看的不那么真切!大多數(shù)人認為桃花是嫵媚的,我卻并不附和,我認為桃花是潔凈的,甚至潔凈的不輸蓮花。她的潔凈不似蓮花一樣空白,而是絢爛的潔凈,將美麗的桃紅與絢爛的花瓣契合到了極致,桃紅中帶點點空白。那空白便是讓人寄以情思之處,難收,亦人見之猶憐!這里的桃花,潔凈的是紅中帶白的色澤,更是其中蘊含的,人心中的輾轉(zhuǎn)千折的悠悠情思。歸思難忘,情思難收。這有何嘗不似十五歲的少年心事呢?
有人說,艷麗的花缺少了竹的堅韌與品格。但我也想說,事實未必如此。我不知道正在看文章的你注意過她們沒有,那桃樹下零落的點點飄紅。風一吹,她們便隨風零落,落至地上,飄至土中。這是花的嬌弱嗎?不,她們終使那水泥地不再那么的單調(diào),讓人煩心。地上的點點桃花,在人們無數(shù)次的踩踏中,仍奇跡般的遺留了下來。在風的吹拂下,又去裝點另一塊地方。這不被踏爛,永不服輸?shù)木瘢徽侵竦陌凉菃幔窟@隨風飄散,甘為點綴的品性,不正是無私的奉獻嗎?所以,千萬不要說艷麗的花少了什么,真正少的,是發(fā)語者的觀察與感悟之心。記住,“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同樣,一味貶低什么“80”、“90”后的呼聲也停止吧!艷麗的花未必會屬于單調(diào)孤傲的竹!
篇3
1、桃之夭夭,出自《詩經(jīng)-周南-桃夭》,原句為“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僨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2、見賢思齊,出自《論語-里仁》,原句為“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3、靜好,出自《鄭風·女曰雞鳴》:“琴瑟在御,莫不靜好。”
4、上善若水,出自《道德經(jīng)》: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憂。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篇4
篇5
桃之夭夭,其葉蓁(zhēn)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這是大家公認的我國第一個用花描寫女人的詩,我很喜歡“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這一句,我想大家也大多記得這兩句。最近我在江南的一個小村生活,悠閑的讓我發(fā)瘋,傍晚我就學著人家去找水邊的茭白,當?shù)厝擞械倪€生吃,我只是想去感受一下發(fā)現(xiàn)茭白時的那種喜悅,在河岸上種滿南瓜的地上,有好多遠看象的鮮花,我忍不住了,我想過那條河去看看究竟,我始終都認為自己是個好奇之人,走近一看是八個花瓣的黃色花兒,我摘了很多,我想問問當?shù)厝诉@是什么,結(jié)果年紀大的人都回答不了我,就聽懂一句話:“不香的哇,桂花香。”我真的真的很明白這個道理。有個一口河南口音的中年婦女說了句:“我們當?shù)囟冀兴柦!备兄x佛祖,解我之惑的好女人,有了名網(wǎng)上就好查了,確實是叫陽姜還有個名字叫菊芋,還有很多藥用價值呢。
同樣是秋季的花兒,就儼然成了秋季的傷感公主,而那些默默無聞的絲瓜花、扁豆花等等就成為菊的陪襯,甚至陪襯人家都愿意提起,因為我了解的花很少,最近經(jīng)常在我眼前出現(xiàn)的都是這些不被人稱頌的花兒,美嗎?美!細心的你看看扁豆花吧,你就知道紫色在它身上詮釋的多么淋漓盡致。我寫了一首送給那些默默無聞的“花”。
花姿
花容千姿,我獨芳,詮釋己容,美亦美。
篇6
給禾苗澆完水,她又挑起桶里的衣服向河邊走去。把衣服都倒了出來,放在左手邊,她慢慢的舀著水,輕輕地拍打著。不一會兒,右手邊的衣服就堆了許多干凈的衣服。一不小心,水花濺到了她的臉上,她放下了手中的衣服。然后擦了擦臉上的水花,順便也理下頭發(fā)。突然,她的手再半空中停了下來,仔細地盯著慢慢清楚的倒影,不自覺地就抬起手對著水中的人兒描摹了起來。阿娘說,這里會抿上朱紅,這里會擦上小粉,這里會掛上小珠耳墜,眉眼會重新修過,頭上會挽上新娘的頭髻??????倒影里嘴角突然彎起來,咯咯地笑出了聲,眼睛變得透亮,像雨后的青山,格外的清明。一聲鳥鳴,驚擾了她沉浸在美好想象中的喜悅。她仿佛受到了驚嚇,猛地抬起頭向四處張望,繼而拍了一下胸口,吐了一口氣,似乎怕被人偷窺了去,像一朵水蓮花不剩涼風似的嬌羞。
夕陽漸漸收斂了光芒,仿佛也像她一樣,忙了一天后,也要回家了。她默默地迎著那抹紅走回家。那抹紅暈走地很慢慢,把她的背影拉地很長很長。耳邊隱約傳來的那首賀新娘詩:“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如微風一樣輕輕地吹進了心里,吹起了久久不能平靜的漣漪。
天才剛剛微亮,家里就已經(jīng)忙開了。她起身坐在床上,望著窗外忙碌的身影,心里的惆悵又漫上了心頭。簡陋的小房子,收拾地很干凈,窗上都貼上了大紅字的窗花。這些窗花都是阿娘前些天剪出來的。阿娘的手很輕巧,很會剪窗花,剪的窗花又精致又好看。桌子上整整齊齊擺放著一套大紅色的新娘裝,顏色艷麗得惹人喜。看到它,她的嘴角不自覺地往上揚了揚,留下一抹喜悅的弧度,眼睛里閃爍著期待的光芒。
穿上新娘裝,梳妝打扮好了。她安靜地等待著迎新隊伍的到來。陽光透過窗戶,灑落了一屋子暖和的光線。她一直壓抑著她那顆忐忑不安的心,雙手不停地接搓著。她有些期待,又有些害怕。她期待著未來的到來,又因不知未來會是什么樣的生活而感到害怕,緊張。
傍晚時分,嗩吶響了,她等待的那個人出現(xiàn)了,要把接她到他的生活中去了。
老大爺坐在門檻邊,抽著煙袋,又念起了那首賀新娘詩:“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篇7
一樹桃花
江西新余新鋼中學 吳涵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詩經(jīng)?周南?桃夭》
南方的初春好似瘦削的美人,亭亭站立,催開了一樹一樹愛慕她的花兒。我就是在這小路上,與它不期而遇。
這并不是我和它的初遇。
還在很早之前,整個小城都浸沐在寒風里的時候,突然,所有的枝椏上都“噗嗤”冒出了小芽――這世間許多形狀,我最愛枝椏上冷不丁冒出的小芽那樣的――圓滾滾的煞是可愛,像嬰兒軟軟嫩嫩的小臉,卻又凹凸不平。它似乎總在提醒我們這些漠然行走世間的人,那里面蘊藏著一個隨時要沖出桎梏的生命,攜著淡淡的綠,淺淺的白,沖破寒冬殘留的迷霧,生生爆裂出一個春來。
我上學的路上,顏色極少。一片老舊的磚搭民房,目之所及是磚的朱紅,圍墻慘淡的灰,月牙殘留、顏色混雜的天空……卻在某一天,發(fā)現(xiàn)在小小的廢棄空房和舊圍墻中間,一樹桃花粲然而驕傲地綻放了,這是多么令人歡欣的事啊!這一棵身材挺拔但纖瘦的樹分成許許多多樹杈,盡力向空中延伸著,努力掙扎著。
可說到底,它還是慘兮兮的。
在這樣一條人心荒蕪的街道上――只有過客,并無歸人。左邊是一排簡易居民樓,右邊是一堵灰色圍墻。每個從這走過的人都是步履匆匆,因為路太坎坷,景太單調(diào),生活太匆忙,心情太疲勞。學生眼前是一行行公式或同伴的嬉鬧,上班族們的車飛馳而過,老人們顫顫巍巍地躲避車輛和冒失的學生,眼神只被腳下的路勾住。
某天放學回家,看到一個年輕漂亮的母親拉著小小的孩童,馬不停蹄地向前走去。她身后的小孩子邁著小小的步伐緊跟著,卻又留戀于路邊的春景,一路磕磕絆絆。突然,她小嘴一嘟,發(fā)出了春雷一樣清脆的巨響:“桃花好漂亮!媽媽你看!”那美麗如桃花的母親冷冷看一眼,拉著孩子更加匆忙地趕起路來。于是這脆生生的童音,只喚起了桃花樹一秒鐘的驕傲。在這暖融融的春天,還有什么比一棵光華灼灼的桃花樹更值得她快步向前的東西嗎?真難想象啊。
所以,等到春天都死去了,都不會有人站在它傾其一生綻放的美好下,深情凝望它。
所以,等到春天都死去了,連我這唯一愛慕它的人,都不會想踏上那泥濘無比的草地,去撫摸它的軀干。
所以,等到春天都死去了,它的腳邊都沒有潤如油膏的泥土,難以延續(xù)它的一樹繁華簌簌,無法在來年春天,和另一株桃花樹對視。
篇8
我家的樓前就有株桃樹,剛好一層樓高。后來,一樓的恩愛夫妻莫名其妙地離了婚了,就有人說是桃樹惹的禍。說是桃花在與他們的愛情比高,最后桃勝了。我于是就慶幸,最高的那朵桃花才及我家地板呢。可桃還在長,說不準哪一天會竄上我家天花板,豈不麻煩一大堆?私下便起了殺桃之心。可是未及行動,桃花一天天枯萎,竟成朽木。看來,是我們家的愛情勝了。我躲在窗戶后面的沙發(fā)上偷笑。有一天爐邊夜話,聊起來,妻看我的目光就有些異樣的光,這讓我又躲在被窩里笑了好些天。
女人才信這個。
在傳說里,桃花該是艷鬼。美麗,笑靨之后深藏陷阱。看見桃花,很容易讓人想起公司里的女秘書。我知道,這種聯(lián)想極不敬于這個職位,但其中往往暗含讖語。更何況,大千世界,聯(lián)想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比如說,傳說古時候有個將軍,本是無堅不摧無往不勝的大英雄,一次慶功宴上來了一位術士,說將軍將來會命喪桃花。將軍當時就砍了術士,但將軍從此行軍不過桃花林。包括桃花運,一概避之。在又一次惡戰(zhàn)中,將軍落單,被敵軍追至一座村莊,又被敵軍鐵桶般包圍,無處可逃。在敵人的吶喊聲中,將軍竟聽見這座村莊就叫桃花莊。遂長嘆不已,閉目就死。你信也好不信也好,反正傳說不負責任。
篇9
啊!找到了,找到了,春天在河邊。春風吹過,河水暖了,春雨過后,河水漲了,歡快地奔向遠方。河沿的草地上,綠綠的小草悄悄地探出頭來,草地上點綴著星星點點的野花,紅的、黃的、紫的……像無數(shù)只小眼睛,還眨呀眨呢,小草軟軟的、嫩嫩的,真想在上面打個滾兒,可又怕傷害它們。
啊!找到了,找到了,春天來到了公園里。公園里的桃花粉的似霞,紅的似火,千枝萬朵,繁茂旺盛,一叢叢,一簇簇,無比嫵媚,沐浴著燦爛的陽光。真是“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桃之夭夭,其葉榛榛。”柳樹千枝萬條,嫩綠欲滴,隨風飄舞,像小姑娘的辮子。芙蓉樹枝枝杈杈,舒展著它們黃綠的眼。好一片如畫的風光啊!人們在這里放風箏、游玩,在春光中放飛心情,玩得多開心呀!
啊!找到了,找到了,春天到了校園里。操場邊的梧桐樹滿樹繁花,仰天歡笑。各種常綠樹抽枝吐葉,鵝黃的、翠綠的、紫紅的,在風雨中歡笑。花壇中,月季、杜娟含苞待放。教室里,傳來了朗朗的讀書聲,辛勤的園丁——老師在忙著播下春天希望的種子。
春姑娘的腳步漫山遍野。庭院中,迎春花、映山紅開花了,田野里,麥苗綠油油,油菜花金燦燦,蝴蝶在翩翩起舞,蜜蜂在歡快地歌唱……
春天萬紫千紅、生機勃勃、充滿活力。我喜歡春天。
篇10
是誰牽起我的手,說要給我一個家。
你的未來,盛開了花。
我站在遠處,等你一首歌的回答。
桃李紛紛之際,
你在附近的山上,
搭了一座茅草屋,
那是我們的天堂。
篇11
桃羞杏讓———桃花和杏花都感到羞愧,只好退讓。形容女子比花還要艷麗動人。
桃腮柳眼———形容初開的桃花和新綠的柳葉嫵媚多姿。
李白桃紅———桃花紅,李花白。指春天美好宜人的景色。
濃桃艷李———桃花濃麗,李花鮮艷。比喻人容貌俊美,神采煥發(fā)。
篇12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經(jīng).衛(wèi)風.淇奧》
5、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詩經(jīng)·周南·桃夭》
篇13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寶釵的豪邁怕是許多男子都不及的。但在看見她的這句詩后,我卻只看見了她的無力,她的無奈。她也是感性的,她何嘗不想有“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的感性。但她不行,她是封建社會中的一員,須遵三從四德,這無不禁錮著她。在書中的氤氳中,我仿佛也看見了那個被壓抑的,感性的,純情的她。
可喜的是,她在大觀園中找到了知己,造化弄人,這個知己不是別人,恰是林黛玉。“金蘭契互剖金蘭語”這章似乎被看成寶釵“詭計”的達成,騙了天真的林妹妹。其實不然,她們兩個,在寶釵的豁達下漸漸地成為的是真正的神交知己,她們的友情在書中是毫無保留地流露出來。我不禁為她們感到欣慰。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終于,寶釵出嫁了,黛玉含恨而終。我極不喜歡高鶚的續(xù)寫。我為黛玉感到傷心,也為寶釵感到難過。寶玉失去了自己的林妹妹,黛玉失去了自己的寶哥哥。但又有誰看見玉釵失去了什么,她既失去了知己,又失去了對婚姻的選擇。不知有沒有人在她出嫁時唱《桃夭》呢?聽見后她又會怎么想呢?她一定不會想出嫁的吧。我看見了她在洞房花燭夜,一個人默默地哭泣。為自己,更為黛玉與寶玉的緣分吧!
寶釵婚后一定很不幸福。失去了黛玉的寶玉恐早已看穿紅塵。她沒有《氓》中那女子的果斷離去,更沒有“生死契闊,與子成說。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的誓言。有的僅僅是一間空房。惟待紅顏老去,真正地花落人亡兩不知了。
“鳳凰,??其羽,亦傅于天,藹藹王多吉士。”我愿為你唱最后一支挽歌,來人祭奠你被封建壓垮的心。“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
“都道是金玉良緣,俺之念木石前盟。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每念至這,我總看見一位女子,孤單地倚在窗口,她便是薛寶釵。
在《紅樓夢》中,更多人喜愛林黛玉的純情,從而對奪其摯愛的寶釵產(chǎn)生仇恨。她,一個弱女子,怎受得住世間非議。孰知她有多少夜晚單獨在房內(nèi)哭泣。
如果寶釵是自由的,我相信她不會選擇寶玉的,更不想成為他人口中的陰險的“小三”。她也是無奈的。還記得她初進賈府就受到了黛玉的仇視。黛玉認為她會奪走自己的一切,寶釵便是一笑,假裝不知道,誰知道她承受多少壓力,她這樣聰明的女子,又怎得不知道這種事呢。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寶釵的豪邁怕是許多男子都不及的。但在看見她的這句詩后,我卻只看見了她的無力,她的無奈。她也是感性的,她何嘗不想有“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的感性。但她不行,她是封建社會中的一員,須遵三從四德,這無不禁錮著她。在書中的氤氳中,我仿佛也看見了那個被壓抑的,感性的,純情的她。
可喜的是,她在大觀園中找到了知己,造化弄人,這個知己不是別人,恰是林黛玉。“金蘭契互剖金蘭語”這章似乎被看成寶釵“詭計”的達成,騙了天真的林妹妹。其實不然,她們兩個,在寶釵的豁達下漸漸地成為的是真正的神交知己,她們的友情在書中是毫無保留地流露出來。我不禁為她們感到欣慰。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終于,寶釵出嫁了,黛玉含恨而終。我極不喜歡高鶚的續(xù)寫。我為黛玉感到傷心,也為寶釵感到難過。寶玉失去了自己的林妹妹,黛玉失去了自己的寶哥哥。但又有誰看見玉釵失去了什么,她既失去了知己,又失去了對婚姻的選擇。不知有沒有人在她出嫁時唱《桃夭》呢?聽見后她又會怎么想呢?她一定不會想出嫁的吧。我看見了她在洞房花燭夜,一個人默默地哭泣。為自己,更為黛玉與寶玉的緣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