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別讓拖延害了你圖書
人氣:30

別讓拖延害了你

刺穿99%的平庸,追求一種讓人欣賞的生活態度。戰勝了拖延癥就等于取得了93%的勝利。拒絕千篇一律的理論說教,一本不靠勵志靠方法的書

內容簡介

做事拖延是現代工作和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一類現象。這種現象非常廣泛,非常普遍,廣泛普遍甚至達到了讓人“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見怪不怪”的地步,甚至成為了現代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書從理論和實戰經驗中萃取精華,幫助大眾下定決心摒棄“拖延”這種壞習慣,重新回歸正常而規律的生活。

編輯推薦

編輯推薦一:拖延癥?什么鬼!

拖延并非一種病,因為沒有一個與拖延癥對應的心理問題或心理疾病,拖延只是一種行為。其實,你人生缺乏的只是“做,做,做”。

編輯推薦二:別讓“做不到”成為你的口頭禪。

你是否遲遲無法進入到做事的狀態?戰勝拖延,追根究底,還是要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

這并不容易,但不是不可能。與拖延的戰斗,其實就是與自身懶惰的習性相抗衡,我們要養成立即行動的習慣,才能克服拖延的困擾,讓好習慣代替壞習慣。

編輯推薦三:對自己狠一點,離成功近一點。

多少勇士,沒有倒在艱巨的工作任務面前,而是倒在了拖延癥上。

拖延癥總是表現在各種小事上,但日積月累,特別影響個人發展。學者錢鶴灘就曾寫下了膾炙人口的《明日歌》:“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你僅僅在未發生拖延的時候摩拳擦掌,大喊“放馬過來啊”。卻在拖延到來的時候喪失了理智,放棄了改變的機會。這本《別讓拖延害了你》不靠勵志靠方法,幫你追求一種讓人欣賞的生活態度。屌絲逆襲,成功克服拖延癥,變身高富帥、白富美,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

所以,不要放棄治療,因為戰拖成功后的感覺爽翻了。

編輯推薦四:人生的悲劇就是拖著拖著就死了。

你做事的狀態是不是這樣的:吃會兒東西、小睡一會兒、刷會兒網頁、聊一小會兒……想做的事情泡湯了。“人之所以痛苦,在于對自己無能的憤怒。”王小波說過這樣的一句話。想要改變現狀、改變自己,就要克服自己的惰性。想要收獲成功的喜悅,就必先擁有堅持到底的恒心。

編輯推薦五:刺穿99%的平庸,過1%的生活

當下流行三大病癥: 拖延癥、強迫癥、選擇困難癥,直白點說就是懶、賤、窮。換句勵志點的話,每個人都有潛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習慣所掩蓋,我覺得這個時候心里面的勤奮小人應該站出來使出無窮威力。但很可惜,它已經被懶惰小人打死了。然而,拖延卻帶來情緒上的嚴重困擾——滿滿的負罪感、挫敗感,并且越來越討厭自己。如何讓自己活得輕松愉快些?《別讓拖延害了你》助你成為戰拖達人,過上不后悔的生活。

作者簡介

高佑,拖延心理學研究者,暢銷書作家。專注于心理領域的信息搜集和積累,投身于文字出版工作的加工和整理。作為一個熱心而富有激情的青年,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幫助了成千上萬的朋友變得更有效率,并幫助他們發揮了自身的潛能。

目錄

1.認清拖延的真面目——無處不在的時間吞噬者

一種強悍至極的“本能”

明天只存在于我們心中

拖延——職場中的慢性自

拖延的六種行為“效應”

對號入座  你屬于哪種拖延類型

2.可怕的拖延者界——拖延到底害你有多深

拖延癥擁有巨大的負能量

精神方面:情緒低落,身心俱疲

事業方面:缺乏熱情,一生平庸

心靈方面:恐懼失敗,喪失動力

不知不覺患上強迫癥

不思進取,成為職場“橡皮人”

對號入座  你是不是職場“橡皮人”

3.拖延就是這樣無孔不入——你是怎么變成“拖拉斯基”的

近墨者黑和近朱者赤

被“拖”擊中,只因缺乏自我約束力

因不好意思說“不”而拖延

為了讓失敗、成功更遠些

對安全和舒適的渴求

選擇何其難:患上選擇障礙癥

因為寬容,所以拖延

對號入座  你中了拖延的病毒了嗎

4.從拖延的誤區中走出來——不靠譜,別讓拖住你

不存在,學會拒絕它

那些拖你進拖延深淵的信念

接受不等于延長生命

要盡善盡美,還是要盡心盡力

犯錯是難免的,別因怕犯錯而拖延

同樣裹足,一定要走出來

對號入座  你是純粹的主義者嗎

5.戰勝拖延的及時步——積極行動起來,別犯懶

利用“期望效應”讓自己動起來

主動走出“思維舒適區”

時刻提醒自己,思維別犯懶

主動挑戰不可能完成的事

找到最緊迫的事并立即去做

積極行動的前提之一——適當運動

對號入座  你是否患有社交恐懼癥

6.馬上行動是戰勝拖延的根本——想好就做,才能讓自己做事高效

沒有“待辦事項”,把“待辦”變“必辦”

想法加上感覺就可以開始

絕不在完成任務前吃掉糖果

只有投入,思想才能燃燒

借口無利,甩掉拖延的借口

不要等到時機成熟再去做

高效行動的前提——提高決策能力

不因挫折影響后面的行動

摒棄抱怨,用行動去改變

對號入座  拖延“信條”你占了幾條

7.制定量化目標不拖延——讓目標決定行程,才能快速前進

制定明確、清晰的奮斗目標

確定好目標后要堅持不懈

排除干擾使前進之路順暢

量化目標,設定期限

將長遠目標合理拆分

讓計劃為目標導航

制訂有效的工作計劃去實現目標

將目標分類去做,避免拖延

對號入座  你是否有“自我否定”的職業倦怠癥

8.珍視時間,避免無限拖延——強化時間管理,終結拖延惡習

學會有效管理時間

找到自己的高效率工作時間

學會計算時間

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

將你拖進拖延泥潭的“時間陷阱”

對號入座  你屬于濫用時間管理的人嗎

9.別讓拖延越來越猖狂——增強自身,打造超級自控力

強大內心,培養積極的自我意識

收回注意力,集中精力做事

掌控情緒,學會自我控制

學會自我激勵,打造強悍意志力

戰勝對孤寂的恐懼,學會獨立行走

用逆向思維戰勝拖延惡習

懂得變通,不鉆牛角尖

發揮自我暗示的督促作用

對抗負面情緒,打造超級意志力

對號入座  你的拖延也來自焦慮嗎

后記

恰到好處的拖延也無害

在線預覽

拖延——職場中的慢性自殺 職場中,拖延是一種十分普遍的現象,可以說隨處可見。拖延是職場中的一種慢性自殺,它每時每刻都在消耗著拖延者的熱情、能力,乃至寶貴的生命。

凌婷靜是一家出版機構的辦公室文員,她做這個工作已經三年多了,與同事們的相處模式差不多已經公式化了。周一到周五,每天早上9點,凌婷靜準時打卡上班,先是把自己辦公的地方簡單清理一下,然后拿起水杯去茶水間倒水。如果在那里遇見熟識的同事就暢聊一番,聊的內容五花八門,但幾乎與工作沒有什么關系。回到自己的位置,打開電腦,看看有沒有什么感興趣的新聞。然后再在QQ上與同事八卦一下。

很快就到中午吃飯的時間了。吃飯時與同事們接著八卦。下午的時候,想起該做一份統計表了,做了幾行,發現有一些數據沒有,于是就朝相關的同事要,要的時候也不免跟對方聊一番。等使用要來的數據時,卻發現不符合要求,于是又將數據返給同事,讓補充完整。等待整理的時間,她又看起微信、淘寶和娛樂新聞起來,終于等到同事將完整的數據傳過來時,已經快到下班的時候了,于是只好將這個工作推到明天再去做。

文中的凌婷靜是典型的職場拖延者,是萬千職場拖延癥的縮影。對工作的倦怠浪費了她大好的時光,她寶貴的時間、熱情、能力在倦怠和拖延中泯滅。

一份有關“拖延癥”的職場調查報告表明,有將近90%的職場人士都是“拖延癥”患者。另一份調查表明,有86%的職場人士表明自己有“拖延癥”,只有4%的職場人聲稱自己沒有“拖延癥”,而剩下的那部分人士則對此持猶豫不決的態度。

在“患病”程度方面,調查表明情況是不一樣的,具體是:約50%的職場人通常要將工作拖延到一刻,不到,絕不“動手”;約13%的職場人是“不拖到領導再催,絕不完成”;約17%的職場人會將工作拖延到24小時左右;只有約19%的職場人通常將工作拖延一會兒。

在拖延癥的發作頻率方面,調查表明:約43%的職場人認為是經常性的,其中約31%職場人坦誠相告他們的拖延是一直都在進行的。約8%的職場人相告他們的拖延最近發生的較頻,只有約18%的職場人聲稱他們很少拖延或者偶爾拖延。

在拖延癥一般都發生在哪些方面,調查情況是這樣的:約54%的職場人的拖延已經形成了習慣,所以他們無論在什么事上都會拖延。約35%的職場人只在一些瑣事上拖延,而在大事上則會很快行動。約10%的職場人士則表示他們不但在小事上拖延,甚至在大事上,如重要報告、談判會議等方面也后拖延。

很多人認為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枯燥泛味,沒有意思,于是對工作產生了倦怠感,相應地下意識開始拖延手里的工作,工作倦怠癥由此養成。工作倦怠癥也就是平時所說的職業倦怠。這種職業倦怠是在工作中出現拖延現象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指個人由于工作的壓力而產生的身心俱疲與耗竭的狀態。由于行業性質的關系,職業倦怠最容易在服務行業出現,后來逐漸拓展到其他行業。

正如上面所論述,職業拖延情況很普遍,幾乎每個人在工作中都或多或少存在拖延手里工作的情況,包括那些看上去很勤奮努力、認真上進的人。

職場中的拖延害處非常大,它猶如慢性自殺,慢慢腐蝕職場人的敬業精神、執行能力,甚至影響到身體健康。它使人無法按時完成工作,不能收到嘉獎,無法升職加薪。還會破壞團隊協作和團結,影響同事之間和諧的關系,長期下去,拖延者會中毒至深,以至深陷其中無法自拔,斷送了自己的事業前程。

不要等到時機成熟再去做 當今互聯網經濟代表、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云在集團內部發表過一次講話,講話中,他對新員工提出一些建議,他說:“你打算什么時候實現夢想呢?你在等什么?還有什么沒準備好?你在等待別人的幫助還是等待時機成熟?最消磨意志、摧毀創造力的事情,莫過于擁有夢想而不開始行動。”

世界首富比爾 蓋茨也是個想做就做的人,他最痛恨的就是拖延,他說:“我發現,如果我要完成一件事情,我得立刻去做,空談無濟于事。”

拖延等于死亡。等時機成熟再去做是拖延的一個冠冕堂皇的借口。什么是時機成熟?時機成熟又什么時候會來到?實際上,時機成熟這24小時可能永遠都不會來到。古羅馬哲學家塞涅卡說:“時間的較大損失是拖延、期待和依賴將來。”

時間是一種既看不見又摸不到的東西,它在一點一點底拖延中悄悄地逝去了。但是拖延者總是借以時機還沒有成熟而將事情一拖再拖,以致經常延誤時效,使自己總是生活在焦慮中。他們抱著“還來得及”的態度等待那并不靠譜的成熟時間,豈不知迎接他們只能是歲月蹉跎。

陳靜畢業于中央財經大學,畢業后在一家大型國企實習。由于表現突出,實習結束后直接被留在了這里。幾年以后就成為了公司中層管理者。工作中,陳靜遇到了令自己心儀的男友。對方也對她非常滿意。兩人很快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結婚不到一年,陳靜懷孕了,于是她辭職回到家中安心做起了家庭主婦。女兒出生后,陳靜想到應該出去工作了,但是看到女兒還小,就打消了這個念頭。女兒2周歲后,陳靜決定讓保姆照顧孩子,自己出去工作。那一年正好趕上全球經濟衰退,很多人都不好找工作,但陳靜卻很有自信,畢竟她曾經創造過輝煌。她信心滿滿地投了幾份簡歷,以為很快就能收到回復。但如石沉大海,一點反應都沒有。

隨著時間的流逝,陳靜開始變得焦躁和猶豫起來,她忽然覺得自己這么長時間沒去上班了,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適應朝九晚五的生活。另外,女兒現在還很黏人,將孩子扔給保姆,可能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她反復掂量著,認定再上班的時機還未成熟,因此決定等女兒再大一些,等自己精神狀態飽滿一些再去考慮上班的事。

一年后,女兒進了幼兒園,陳靜的生活沒有了重心,整天只知道圍著屋子打轉,不知道該干些什么。丈夫回到家中,想同她討論一下工作上的事,卻發現她根本無法理解,只得作罷。陳靜出去和久違的朋友約會,看見人家一個個精神飽滿,妙語連珠,而自己卻萎靡不振,精力無法集中,而且朋友們聊的話題她一句話也插不進去,她覺得自己好像與社會脫了軌。

于是,陳靜又想找回自我,她將以前的簡歷找了出來,做了些修改然后準備投遞出去。可是還沒有等投遞,女兒又感冒發燒了,于是她又忙前忙后照顧女兒。等女兒好后又被送去幼兒園,憂心忡忡的陳靜給自己找了些收拾屋子的活,24小時24小時在無聊中度過,這個時候她不想將簡歷投遞出去。她告訴自己,女兒剛剛好,身體還很虛,需要多關注,找工作的時機還不成熟。

就這樣,一直到女兒5周歲,陳靜的簡歷一直存放在郵箱里沒有投遞出去,因為她覺得還沒等到成熟的上班時機。看來陳靜期盼的成熟的上班時機永遠都不可能來了。

事情的結局讓人惋惜。如本文前面所說,等時機成熟再去做只是一個冠冕堂皇的借口,這樣的時機可能永遠都不會來。現在才是你的一切,將來只是當它來臨時,才有可能成為你可以把握的時刻,所以,正確的做法是,馬上拋棄這種導致拖延的借口,不管這所謂的成熟時機來還是沒有來,立刻行動起來。讓行動帶來好時機。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所以不要找借口,不要拖延,行動起來!!!

2016-07-13 10:00:35
來自圖書漂**的評論:

拒絕拖延一定要自己肯動起來,21天養成一個好習慣,先從看出起吧!

2016-07-05 16:11:0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講了很多,有很多事情可能會造成拖延,要對癥下藥!

2016-07-13 15:48:1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剛收到的時候包裝很嚴實,書本的質量不錯,已經看過內容了,覺得寫得東西挺多得,總有一個點是和自己契合的,希望可以真真正正的幫到自己。

2016-06-30 15:11:1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不錯,現在有一點改善了,自己想拖延的時候就會想到書中所寫,好很多

2016-07-12 14:43:4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好看,就是不知道對自己改變拖延癥是否有效果,畢竟懶癌晚期了都,以后來追評吧

2016-07-20 16:19:46
來自去了看**的評論:

拖延癥一般人都有,最直觀的表現就是懶哈哈哈,書不錯,很喜歡這個封面設計,有需要會回購!

2016-07-05 17:19:3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有了想法就感覺干,別拖延別墨跡,喜歡了就買,書很好,棒!

2016-08-02 16:07:1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現在都市生活的人,誰敢說自己沒點病,有病不怕,趕緊治!書不錯,要是戒掉拖延癥就非常感謝了

2016-08-03 15:08:2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明明有一大堆工作要處理,卻盯著屏幕反復遣詞造句,就是無法按下發送鍵;明明還有三天就要期末考試,就是無法停止看電視、刷網頁……等到十萬火急萬不得已,才開始痛苦不堪地完成任務,有些機會,就在“明明……卻……”中悄悄溜走了,不用懷疑,這就是拖延癥,其實說拖延癥就一定是懶惰嗎,不一定哦,還有就是對自己的認識不清,對時間的管理混亂等多方面的,看完這本書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梳理自己的工作,合理安排時間,效率有提高,非常滿意!

2016-06-28 10:35:2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不能拖延,收到就趕緊評價了,哈哈哈,希望可以真正的幫到自己!

2016-08-04 11:52:2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說的就是拖延癥不,有的時候老是工作能拖就拖,時間能耗則耗,總是堅持到最后一刻才來把正事兒做了,在快節奏高壓力的現代社會中,很多人都發現自己患上了嚴重的拖延癥:任務已經確定但遲遲不想進入工作狀態,并因此心情惡劣;等到火燒眉毛時才不得已開動。說到底,造成拖延癥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沒有良好的工作、生活習慣。這本書有很好的講解,包括運動合理規劃等等的,建議購買,挺受教的還是

2016-07-08 11:27:5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現在開始就行動,我已經打算每天做好計劃趕緊看完這本書,相信自己可以慢慢拜托拖延癥,,,

2016-08-23 10:44:1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拖延癥好煩人有木有?睡覺和準備睡覺的時間遲了一個小時。起床和準備起床的時間遲了半個小時。工作和準備工作的時間也遲了半個小時。。。拖延癥形成習慣,長期可能會導致完成不了既定目標,然后失去動力與他人的信任,最后只得自怨自艾,進而惡性循環。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都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看了書我知道,導致拖延癥出來不會規劃,懶意外,還有不可控制的因素,就是身體自身素質較差,所以行動起來是必要的,不管是做事還是鍛煉!!!!!!!!!!!!!!!!!!!!!!!!!!!!!!!!!!!!!!!

2016-06-30 14:38:0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拖延癥要從自己內心出發,真心想克服它才行,多提醒自己行動起來,買書也是為了督促自己,找到很好的方法,值得看!

2016-06-29 11:35:36
來自值得期**的評論:

一直都磨磨蹭蹭的,要改正,這本書最好的地方就是可以給自己信心,覺得自己是可以改變拖延癥的!

2016-07-13 16:07:3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拖延,就是自己耽誤自己,買本書,看看別人是怎么行動的!!!

2016-07-11 11:37:3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拖延癥(英文:Procrastination)指的是非必要、后果有害的推遲行為。這個詞并不是一個嚴格的心理學或醫學術語,但嚴重或經常的拖延行為,常常是一些深層問題的表現。來源于百度哈哈哈。其實不難看出,簡單的拖延癥就是懶惰,但是深層次的拖延癥就可能是心理疾病了,,,,嚇銀!!!!買這本書其實也是想看看自己的拖延癥到底有多嚴重,自己也不想老是被動的做事情,先從改掉懶惰的毛病開始,給自己積極地暗示,行動起來!!!書不錯,我會好好閱讀,爭取早日戒掉拖延癥!!!

2016-06-29 10:47:2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同時適合大眾讀者閱讀,能有效幫助渴望突破習慣界限的人,想改變目前生活狀態的人。非常好!

2016-07-11 14:37:3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還行啊,內容挺好看的,對自己擺脫拖延癥有好處,非常滿意!

2016-06-29 11:30:1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不是磨蹭才叫拖延,不會合理安排,造成時間成本浪費也叫拖延,值得學習

2016-07-05 15:41:48
來自藏寶圖**的評論:

還挺好的,已經看過了,確實有幫助,自己想拖延的時候就想想書中的東西,會非常有幫助的

2016-07-15 09:58:36
來自斯洛克**的評論:

拖延就是懶????書值得看,了解拖延到底是什么,如何克服。

2016-07-12 14:09:31
來自星星懂**的評論:

還行,非常好,要是能幫助自己擺脫拖延癥就更好了,好評

2016-07-15 10:15:48
來自懂得掙**的評論:

不能老是拖延,拖延到最后的結果就是一事無成,所以,年輕既然是要奮斗的,那就不要給自己找借口,行動起來才是希望!!!!

2016-07-14 14:34:4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生活節奏快,誰還沒點病!拖延癥算是現在年輕人普遍愛犯的毛病了吧,看到這本書,看了看目錄,果斷買,希望可以幫到自己哦

2016-07-15 13:36:19
來自花兒蔓**的評論:

如果你每天固定抽出一段時間強制剝奪你貪圖安逸和庸碌生活的自由和權利,你的自制力會變得越來越強,你將有很大的機會做成你最想做的那件事,成為你最想成為的那種人,過你最想過的那種生活

2016-07-13 16:36:5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誰還沒點病,拖延也不是大問題,但是什么都拖延,什么時候都拖延問題就嚴重了,建議大家看這本書,性價比還是不錯的!

2016-08-25 14:09:28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