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知識方式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變化自己的形態,因此而逐漸接近于事物的本來面目,科學、哲學等知識方式正是在無限接近真理的追逐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就人類社會整體發展來看,包括科學、哲學在內的以往所有知識方式都已經滯后于時代的需求,人類需要與時代相適應的新的知識方式。統一信息論認為,人類所賴以生存的整個科學等知識大廈均是建立在不正確的基礎上的,或者說其理論基礎是根本性錯誤的,而這些錯誤正隱藏著巨大的危機。《統一信息論》任務之一就是從根本的基礎層面上,反證并超越人類以往的知識方式,故就知識形態而言,《統一信息論》既非科學亦非哲學,而是屬于與信息時代相適應的具有前沿先進的嶄新知識方式——統一的信息理論。
王江火,生于沂蒙山區的沭河河畔。新文明意識形態的確立者,獨立主義人文思想的先行人。致力于人類的終極性進步事業,倡議推進適應宇宙演化的THSP終極戰略目標工程。踐行解構包括科學、哲學、宗教等人類以往所有的認知方式,并由此而建構適應信息時代的涵蓋認知總論、自然科學、宗教、生命學、人文社會科學的全新大統一理論。王江火先生的前瞻性新思想主要體現在統一信息論、終極事業、獨立主義、新文明意識形態等方面,主要代表性著作為《在之演化》、《統一信息論》。
THSP工程是一項規模巨大的改造人類自身的人文技術合作工程,將徹底解決基于人類生命體所帶來的根本性問題,并由此展開人類終極事業(詳見終極事業網)。呼吁有識之士精誠合作,共同開發這一事關人類幸福未來的巨大工程!
序
緒章
及時章 信息是宇宙之本
◎及時節 關于客觀存在的終極定義
一、及時終極定義:物質是信息集合體
二、第二終極定義:信息即能量。是物質最基本的構成始基。是對非物質存在的統稱
◎第二節 基本公理
一、及時基本公理:信息彰顯空間
二、第二基本公理:信息的彰顯過程綻出時間
三、第三基本公理:信息量規定質量
◎第三節 信息結構
一、信息點
二、信息線
三、信息面
四、信息的傳播
◎第四節 認識是客觀的
◎第五節 客觀存在的形成及其種類
一、客觀存在的形成
二、客觀存在的種類
第二章 極限物質世界
◎及時節 極限粒子是客觀存在的
一、極限粒子的存在根據
二、物質信息量公式和物質質量公式
◎第二節 極限粒子的特征
一、極限粒子是由8個質點構成的正方體
二、所有極限粒子的空間尺度相同
三、極限粒子的信息當量為8
四、極限粒子的質量
五、極限粒子的電磁特性
◎第三節 尋覓極限粒子
一、具備極限粒子的初步條件
二、現已發現的極限粒子
◎第四節 極限粒子之間的相互關系
一、電磁作用是基于同性物質之間和異性物質之間。所造成的極限粒子的合成與分解而形成的空間膨脹和收縮現象
二、強相互作用是基于異性強子之間的分解性能而形成的較大空間收縮現象
三、弱相互作用是作為暗物質的大質量極限粒子的空間反彈所造成的空間膨脹現象
四、萬有引力是極限粒子衰變后所導致的空間收縮現象
五、物質關系公式
◎第五節 豐富多彩的極限世界
一、大質量極限粒子
二、可感極限粒子
三、小質量極限粒子
第三章 微觀物質世界
◎及時節 微觀物質的及時層級單元體——基本微觀粒子
一、大質量基本微觀粒子
二、可感基本微觀粒子
三、小質量基本微觀粒子
◎第二節 微觀物質的第二層級單元體——原子
一、原子的形成
二、原子的真實結構
◎第三節 微觀物質的第三層級單元體——分子
一、分子的形成
二、分子的結構
第四章 宏觀物質世界
◎及時節 宏觀物質形態
……
第五章 科學信息理論的價值和局限性
第六章 生命及其主體程序
第七章 宗教及"神明"的自然起源和實質
第八章 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的解構與建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