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梁鴻在其生命困頓匱乏之時,重返故鄉,探訪梁莊生活內部的駁雜與豐沛,敘述梁莊生命個體的遷徙與流轉。前后歷時五年,鑄就《中國在梁莊》與《出梁莊記》,關于每個人都在淪陷的故鄉,關于每個流落在外的異鄉人,關于早已隱沒在時間長河中的溫柔與哀痛。本次率先出發的是《出梁莊記》,《出梁莊記》是作家梁鴻繼《中國在梁莊》之后集中書寫離開梁莊去外地打工的父老鄉親生存狀態的非虛構作品。此書由梁鴻探訪10余座省市、400余位打工者,以200萬字圖文資料整理撰寫而成,是“梁莊”范本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當代中國細節的觀察。
1. 首屆非虛構寫作大獎,《出梁莊記》精裝新版重磅出擊——此次精裝新版對圖文進行了修訂,增加梁鴻新序《給父親》,并特邀陸智昌老師操刀設計,重磅出擊。《出梁莊記》是作家梁鴻繼《中國在梁莊》之后,集中書寫離開梁莊進城打工者生存狀態的非虛構作品。作家走訪了10余個省市、采訪340余人,以近200萬字圖文資料整理撰寫而成。《出梁莊記》因其紀實性、文學性和社會性已成為國內非虛構文學的經典代表作。
2. 當代鄉村與中國完整的文本《中國在梁莊》《出梁莊記》首次集合出發——《中國在梁莊》敘述的是作家與她的故鄉,而《出梁莊記》則是中國的細節與觀察。在梁莊,望故鄉;出梁莊,見中國。在梁莊的本地人與出梁莊去外地的打工者原是不可割裂的統一體。此次關于“梁莊”完整的文本,即《中國在梁莊》和《出梁莊記》兩本書首次集合出發。從“梁莊”出發,可以清晰地看到當代鄉村與中國真實的形象。
3. 附贈別冊《梁莊》,特別收錄關于“梁莊”議題的經典闡釋——《中國在梁莊》和《出梁莊記》出版之后,圍繞“梁莊”及其承載的“鄉土中國”“當代中國”“鄉村紀實”等話題不絕于耳。別冊《梁莊》即收錄了社會各界關于“梁莊”議題的經典闡釋,包括《如何讓鄉村說出自己的聲音》《出梁莊,見中國》以及作家本人關于“梁莊”議題的反思與討論。
梁鴻,文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致力于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鄉土文學與鄉土中國關系研究。著有文學代表作《出梁莊記》《中國在梁莊》《神圣家族》等;學術著作《黃花苔與皂角樹——中原五作家論》《新啟蒙話語建構:〈受活〉與1990年代以來的文學與社會》《外省筆記:20世紀河南文學》《“靈光”的消逝:當代文學敘事美學的嬗變》等。曾獲第十一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散文家”、首屆青年作家以及《南方人物周刊》2013年度“中國嬌子青年領袖”等。
及時章 梁莊
閑話
離開梁莊
第二章 西安
德仁寨
流轉
搶劫
打架
小天使
人家不要咱
作假
羞恥
第三章 南陽
葬禮
房檐滴水窩窩照
算命者
傳統
小海的傳說
入伙
傳
第四章 內蒙古
河南校油泵
白牙
恩怨
扯秧子
相親
第五章 北京
體面
圍墻
河南村
打官司
院子里有棵樹
千萬富翁
保安
第六章 鄭州
“機器”人
“孤獨癥患者”
鳳凰男
狐貍精
第七章 南方
我不是深圳人
電話推銷員
每扇門后面都是工廠
干事業
九歲的打工者
歸零
眼球出來了
第八章 青島
小柱
氰化物
幽靈
2000:1的1
反抗
無名之死
四十歲的“老太婆”
這村落里的房屋 378
第九章 梁莊的春節
“老黨委”
勾國臣告河神
黑女兒
后 記
附 錄 書中主要人物
閑話
2011年的夏天,穰縣持續暴雨。湍水又漲了。
暴雨之中,濁浪滾滾的湍水把連接南城和北城的兩座石橋沖得搖搖欲墜。有好幾天時間,河水漫過石橋,河岸兩邊的樹也終于抵擋不住洪水的力量,紛紛倒在了河中。大水過后,石橋重又露出水面,石基已經有些動搖,護欄也被沖得無影無蹤。一輛農用車在過橋的時候掉了下去,車毀人亡。政府在橋邊立了一個鮮紅的牌子:“禁止車輛來往。”
24小時早晨,人們發現,又一具尸體掛在橋邊不遠處那裸露的交錯的樹根中。尸體被撈了上來,特征如下:
男性,50—55歲,枯瘦,頭發、胡須皆長至頸部,嘴巴塞滿泥沙,牙齒全無,腿部潰爛。
死者被拍了照,貼在各鄉鎮派出所的廣告欄處。很快,有人傳回信兒來,那死者好像是梁莊的梁軍。梁軍,和我同輩,他們兄弟三個,大哥是興,他是老二,老三已記不起名字,是一名慣偷,常年坐監獄。兄弟三人都是單身漢。他們的姐姐接到信兒,趕緊往派出所跑,看到照片,一屁股坐在地上,哭了起來。跟隨而來的興哥卻沉著臉,一言不發,撥開同去的村里人,一個人先回家了。隨后,派出所讓他們去城里停尸處認尸,興哥死活不去。任誰勸說,只是坐在梁莊小學他那借來的房子里,抽著紙煙,撓著花白頭發,一動不動。
興哥不去,尸體就無法確認。畢竟,他是最直系的親屬。況且,經過長期饑餓的洗禮,與人隔絕的孤獨和河水的浸泡,那尸體確實具有模糊性。他們的姐姐偷偷去城里認尸,哭了一場,因為弟弟不認,也不敢擅自確認。更何況,真的確定下來,火化還要花錢。,民政局出資火化了尸體,以“無名尸”結案。
關于梁軍如何淹死,梁莊人的說法不一。有人說是餓昏了,栽到了河里。2008年我一次在田埂上見到軍哥時,他已經是流浪漢,靠撿垃圾為生。在和我對視的時候,他陌生的、惶恐的和躲避的眼神曾讓我頗為迷惑。也許是天生愚笨,他撿到的東西并不多,也賣不到什么錢,常常是饑一頓飽一頓,有時候幾個月都沒人看見他,大家并不在意。也有人說,可能是去河邊撈東西吃,淹死的。還有人說是晚上睡在堤岸上,被沖下去的。不一而足。
至于興哥為什么不去認,大家的看法倒非常一致。一旦認了,軍哥就要被銷戶。作為戶主的興哥,要遭受兩重損失:及時,軍哥的低保不能再向國家要了;第二,軍哥的地他也不能種了,一畝地呢。現在,軍哥雖然不見人影,但也沒有人能證明他死亡,國家就不能隨便銷戶,興哥就可以名正言順地種弟弟的地,吃弟弟的低保了。
我回梁莊的時候,軍哥的尸體剛剛火化,關于這件事的閑言碎語正在村莊密密流傳。梁莊人對興哥的行為很是看不慣,有責備之意,但并沒有進行過多的道德評價。是興哥太窮了?他,和軍哥在村莊都太微不足道了?抑或是他那未老先衰的花白頭發,他孤苦一人的生活讓梁莊人的同情大于批判?不管怎樣,這仍然是本埠新聞里的重要事件。梁莊人邊重復地說了多遍的觀點,邊搖晃著腦袋,表示著不可思議。
在村莊住了一段時間后,我發現,興哥拒認軍哥只是梁莊的小閑話,背后隱藏著一個大閑話。小閑話只是個引子,是戲劇里的丑角,是一部小說的過渡,是草蛇灰線,拉扯出來的才是真正的目標和指向。
建昆嬸的小兒子紅偉的房子就蓋在梁莊新老公路的交叉口,這個交叉口是進出梁莊的主要通道。紅偉前幾年從深圳回來,蓋了房子,又貸款買了一個貨車,搞起了運輸。紅偉好客,村里人,或是鄰村去吳鎮趕集的熟人來回的時候都會到他家坐下喝會兒茶,聊聊天,說會兒閑話。也因此,以他家為中心,輻射周邊幾家,成了梁莊新聞傳播中心。
我回村莊的時候,一群人正坐在紅偉家的大門口,兩個小桌子,一桌在打牌,另一桌在喝茶,七八個小孩子各自一堆兒散落在周邊的沙堆旁玩耍。紅偉在他那輛大貨車下,叮叮地修補。
初看到我,大家仍然是一臉的怔忡,好一會兒,才夸張地和我打招呼。在接觸到他們眼神的一瞬間,我發現,他們對我還是陌生的,就好像我不是梁莊的閨女,好像我從來不曾回來過,我從來都沒有與他們的生活發生過交集。
或許,事實也是如此。2008年和2009年那幾個月的村莊生活,即使在我,也很遙遠且模糊了。對于梁莊的鄉親們而言,那幾個月甚至連漣漪都沒有泛起,這樣的來來去去太多了,政治、經濟、親人,都是自管自地來了又走,走了再來。
一剎那的陌生之后,我這些哥、叔、嬸、嫂、爺的表情馬上變得豐富起來,一邊打量著我,一邊和我開起玩笑來。人群逐漸圍攏過來,尤其是年齡大些的嫂子、嬸子、奶奶,看著我,不斷地感嘆,又一次提到我早已去世的母親,慨嘆“麥女兒”人有多好,如果活著該多有福氣。麥女兒,我母親的名字,她那一輩的梁莊人都這樣叫她。
紅偉家左邊斜對面,舊公路的另一邊,是已去世的光河的大房子。院子一角的刺玫、月季、大麗花,在夏雨的不斷澆灌下,正肆意開放,繁密的花朵把枝條壓得朝向四面八方伸展。大門上貼著黃色的對聯:
迎新春倍思親人
賀佳節緬懷前輩
德高望重
光河是絕食而死的。在死前的兩個月,他就拒絕進食。他每天斜躺在床上,眼睛直直地盯著門口,仿佛在期盼著什么,又仿佛什么也沒看,眼神空茫,沒有焦點。他不吃不喝,也不說話,一直這樣一個姿勢,直到虛弱得不能動彈。光河的老婆花嬸把一個吸管插到光河的鼻孔里,每天用針管注入流食。只有此時,光河才把頭轉過來,絕望地看著花嬸,他拒絕吞咽,可是,吸管直接進入他的胃里,他無力抗拒。梁莊人都說,他是在等著他慘遭車禍死去的一兒一女來接他。這座宏偉的、用賠償錢蓋起來的房子,是他寶貝女兒和兒子的象征。他每天躺在兒子和女兒的心臟里,悲傷地懷念他們。據說半個月,他忽然又想活了,拼命地吃東西,每天乞求花嬸給他弄東西吃。他吃完就吐,吐完再吃,吃完又吐,,還是死了。2010年11月21日,光河去世。享年四十八歲。
出梁莊記》具有“人間”氣象。眾生離家,大軍般、大戰般向“人間”而去,遷徙、流散、悲歡離合,構成了中國經驗的浩大畫卷。在小說力竭的邊界之外,這部非虛構作品展現了“史詩”般的精神品質。
——李敬澤
這兩年多來,梁鴻的很多時間花在了尋親之旅上——尋找在國內其他地方務工、生活的梁莊鄉親。《出梁莊記》是又一部“非虛構”上佳之作。由于作者的著眼點有足夠強大的輻散性,并不特意顯露的人性思量、民生關切和家國情懷便更具內在的感染力。
——施戰軍
梁鴻老師將那個“隱形的中國”帶入我們的視野。《出梁莊記》它推倒我們的傲慢,迫使我們去正視那個有血有肉卻早已為我們熟視無睹的城市打工人群。令人疼痛的不是其中的殘酷,而是整個社會——甚至包括承受者本身——在這些殘酷面前的無動于衷。
——劉 瑜
我特別喜歡這兩本書的書名:《中國在梁莊》以及《出梁莊記》,以“在”:在地和“出”:移動出走,梁教授簡短有力地道出了當代中國的生命之根其實仍在農村——以“梁莊”作為縮影,以及人們又如何為了謀生存,而不得不走出“梁莊”——從農村流浪到各地去打工,因此無數真實而且動人的故事,就在這樣的在地與移動出走之間悄悄誕生了。
——郝譽翔
說《出梁莊記》是《中國在梁莊》的深續,不如直言它是《中國在梁莊》更為深刻的擴展和掘進。一個村莊遍布在一個國家,其足跡是一個民族命運的當代畫影,其訴說的眼淚,是今日中國澎湃的濁浪。梁鴻不再是一個獨具目光的文學批評家,也不再是一個具有個性的作家寫作者,她就是梁莊的一員,是梁莊站在中國各處的含淚而倔強的農人,是站在城市血汗河邊的梁莊淘洗者。
——閻連科
當觸及真實,寫作者一定是走了遠。《中國在梁莊》把方死方生的生身村莊帶到了我們眼前,讓人觸及到鄉土中國當下促迫的呼吸。追隨父老鄉親打工軌跡的《出梁莊記》,則讓人想見《舊約》中的古老遷徙,提示今天的農民工處境有似在埃及的猶太人,但他們遷徙的路徑上方并無上帝指引,只有一個不的城鎮化路牌,而在前方的城市里,也沒有應許之地。
——袁 凌
如果說《中國在梁莊》更像是一部長詩的序曲,那么,《出梁莊記》則更像是史詩的轉折和展開。其轉折和展開的不只是梁莊之外更廣闊的地域——南陽、鄭州、內蒙古、西安、北京、青島、南方,而是更為復雜更為震撼更為廣闊的現實生活場景,展現的是轉型期中國應運而來的紛繁浩大的畫卷,正由于其紛繁浩大,這部長詩便獲得了史詩般的品質。
——聶震寧
非常好的一本書
很好,孩子很喜歡!
書是還好書,有點貴
書挺不錯 就是快遞還要去快遞點去取
真的相當不錯。。。
物美價廉,值得信賴。
這本書不錯
當當能不能把快遞這塊弄好點。
感覺還不錯,如果可以會追加評論~
質量很好,物流也很快,非常滿意
不錯的書。
沉重而深刻的好書,讓我們思考現代的中國,思考中國農村和走出農村的打工者的命運,他們的冷暖苦痛,作者從親情角度寫,讓我覺得這些卑微的打工者就是我的親人,不是與我無關的人。
收到,還不錯
書很好,但當當的包裝是真的簡陋單薄。
這次包裝還可以,書也都沒壞。
買這本純粹是想了解一下中國的事情,應該可讀性很好吧
書還不錯,值得一看。
人類社會學又一本好書,大贊
是正版的!
于細節處看中國現實。
喜歡內容,但是包裝真的很讓我難受,角都折了,希望當當能改進對書包裝的重視啊!!
印刷很好,值得閱讀
經典之作,值得閱讀收藏,就是太貴
很好的一本書正在看
整體感覺不錯
包裝非常的撿漏,拆開薄薄的膠紙包裝,看到明顯的邊角被壓彎,有折痕
幫朋友買的,很好~~他已經迫不及待的看完了~
一個時代的農民打工者的別樣人生、一個社會的底層勞動者的酸甜苦辣。語言樸實,值得一看。
樸實的社會調查,但能讓上初中的孩子看到真實的中國社會階層,激勵孩子勇敢的走向社會。多角度展現中國社會,是一本真實的社會教科書。
從梁莊出發,探訪細節深處的中國。值得當代有思想的人去細細品味。
紀實小說,以敘事為主線,在了解梁莊人在外的辛酸苦辣之余,引起我思考的是,人身命運的改變就像自然界進化一般,如果不發生基因突變,普通人是無法逾越人生行駛的軌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