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梁鴻在其生命困頓匱乏之時,重返故鄉,探訪梁莊生活內部的駁雜與豐沛,敘述梁莊生命個體的遷徙與流轉。前后歷時五年,鑄就《中國在梁莊》與《出梁莊記》,關于每個人都在淪陷的故鄉,關于每個流落在外的異鄉人,關于早已隱沒在時間長河中的溫柔與哀痛。《中國在梁莊》,經過五個月的調查采訪,還原了梁莊近四十年來的變遷史,記錄了這片土地上人們真實的生活場景和他們面對的現實困境:比如農村留守兒童的無望,農民養老、教育、醫療的缺失,農村自然環境的破壞,農村家庭的裂變,農民“性福”的危機……記錄了中國的轉型之痛、鄉村之傷。
1. 人民文學獎首屆非虛構作品獎,《中國在梁莊》精裝新版重磅出擊——此次精裝新版對圖文進行了修訂,特邀陸智昌老師操刀設計,重磅出擊。作者梁鴻在離家二十多年之后,重回家鄉,經過五個月的調查采訪,還原了梁莊近四十年來的變遷史,記錄了這片土地上人們真實的生活場景和他們面對的現實困境:比如農村留守兒童的無望,農民養老、教育、醫療的缺失,農村自然環境的破壞,農村家庭的裂變,農民“性福”的危機……記錄了中國的轉型之痛、鄉村之傷。
2. 在梁莊,望故鄉;出梁莊,見中國。當代鄉村與中國完整的文本《中國在梁莊》《出梁莊記》首次集合出發——《中國在梁莊》敘述的是作家與她的故鄉,而《出梁莊記》則是中國的細節與觀察。在梁莊的本地人與出梁莊去外地的打工者原是不可割裂的統一體。此次關于“梁莊”完整的文本,即《中國在梁莊》和《出梁莊記》兩本書首次集合出發。從“梁莊”出發,可以清晰地看到當代鄉村與中國真實的形象。
3. 當代作家與她的故鄉,情感的、個人的、文學的“梁莊”——“我思念我的故鄉,思念大地、河流、村莊,思念與土地相關的時間與生活。”本書不是一個冷冰冰的社會調查個案,它是作者以梁莊女兒的身份,以文學的方式重新回歸、書寫自己故鄉,找尋自己精神家園的嘗試。
梁鴻,文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致力于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鄉土文學與鄉土中國關系研究。著有文學代表作《出梁莊記》《中國在梁莊》《神圣家族》等;學術著作《黃花苔與皂角樹——中原五作家論》《新啟蒙話語建構:〈受活〉與1990年代以來的文學與社會》《外省筆記:20世紀河南文學》《“靈光”的消逝:當代文學敘事美學的嬗變》等。曾獲第十一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散文家”、首屆青年作家以及《南方人物周刊》2013年度“中國嬌子青年領袖”等。
前
及時章 我的故鄉是梁莊
回到穰縣
迷失
往事
生存鏡像
第二章 蓬勃的“廢墟”村莊
廢墟
平地掘三丈
黑色淤流
河岸
河的終結
第三章 救救孩子
王家少年
芝嬸
五奶奶
梁莊小學
第四章 離鄉青年
毅志
菊
春梅
義哥
生命之后
第五章 成年閏土
清立
昆生
姜疙瘩
清道哥
第六章 被圍困的鄉村政治
政治
老支書
現任村支書
縣委書記
第七章 “新道德”之憂
明太爺
靈蘭
老道義
煥嫂子
巧玉 2
趙嫂
第八章 何處是故鄉
泥淖
被遺忘的人
新生
文化茶館
再見,故鄉!
后 記
附 錄 艱難的“重返”
前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對自己的工作充滿了懷疑,我懷疑這種虛構的生活,與現實,與大地,與心靈沒有任何關系。我甚至充滿了羞恥之心,每天教書,高談闊論,夜以繼日地寫著言不及義的文章,一切都似乎沒有意義。在思維的最深處,總有個聲音在持續地提醒自己:這不是真正的生活,不是那種能夠體現人的本質意義的生活。這一生活與自己的心靈,與故鄉,與那片土地,與最廣闊的現實越來越遠。
那片土地,即我的故鄉,穰縣梁莊,我在那里生活了二十年。在離開的這十幾年中,我無時無刻不在牽掛著它。它是我生命中最深沉而又最痛苦的情感,我無法不注視它,無法不關心它,尤其是,當它,及千千萬萬個它,越來越被看作中國的病灶,越來越成為中國的悲傷時。
從什么時候起,鄉村成了民族的累贅,成了改革、發展與現代化追求的負面?什么時候起,鄉村成為底層、邊緣、病癥的代名詞?又是從什么時候起,一想起那日漸荒涼、寂寞的鄉村,想起那在城市黑暗邊緣忙碌,在火車站奮力擠拼的無數的農民工,就有悲愴欲哭的感覺?這一切,都是什么時候發生的,又是如何發生的?它包含著多少歷史的矛盾與錯誤?包含著多少個生命的痛苦與呼喊?或許,這是每一個關心中國鄉村的知識分子都必須面對的問題。
也因此,一直有一種沖動,真正回到鄉村,回到自己的村莊,以一種整體的眼光,調查、分析、審視當代鄉村在中國歷史變革和文化變革中的位置,并努力展示出具有內在性的廣闊的鄉村現實生活圖景。我希望,通過我的眼睛,村莊的過去與現在,它的變與不變,它所經歷的歡樂,所遭受的痛苦,所承受的悲傷,慢慢浮出歷史的地表。由此,透視當代社會變遷中鄉村的情感心理、文化狀況和物理形態,中國當代的政治經濟改革、現代性追求與中國鄉村之間以什么樣的關系存在?一個村莊如何衰敗,更新,離散,重組?這些變化中間有哪些與未來、現代相聯系,而哪些,是一經毀滅,就永遠不會再有,但對我們民族來說又非常重要的東西?
2008年和2009年,利用寒暑假,我回到梁莊,中原一個偏遠、貧窮的小村莊,踏踏實實地住了將近五個月。每天,我和村莊里的老人、中年人、少年一起吃飯說話聊天,對村里的姓氏成分、宗族關系、家族成員、房屋狀態、個人去向、婚姻生育做類似于社會學和人類學的調查,我用腳步和目光丈量村莊的土地、樹木、水塘與河流,尋找往日的伙伴、長輩與已經逝去的親人。當真正走進鄉村,尤其是,當你不以偶然的歸鄉者的距離觀察,而以一個親人的情感進入村莊時,才發現,作為一個長期離開了鄉村的人,你并不了解它。它存在的復雜性,它所面臨的新舊問題,它在情感上所遭遇的打擊,所蘊含的新的希望,你很難厘清,也很難理解。你必須用心傾聽,把他們作為一個個,而不是籠統的群體,才能夠體會到他們的痛苦與幸福所在。他們的情感、語言、智慧是如此豐富、深刻,許多時候,即使你這樣一個以文字、思想為生的人也會震驚不已,因為這些情感、語言、智慧來自于大地及大地的生活。
海登 懷特在談到歷史學家所陳述的“事實”時認為,歷史學家必須認識“事實”的“虛構性”,所謂的“事實”是由論者先驗的意識形態、文化觀念所決定的。那么,我的“先驗的意識形態”是什么呢?苦難的鄉村?已經淪陷的鄉村?需要被拯救的鄉村?在現代性的夾縫中喪失自我特性與生存空間的鄉村?我想要拋棄我的這些先驗觀念(后來的調查表明,這是非常艱難的事情,你的談話方向無一不在顯示你的觀念,并試圖引導你的談話對象朝著你的方向思考),以一個懷疑者,對或左或右的觀念保持警惕,以一個重新進入故鄉密碼的情感者的態度進入鄉村,尋找它存在的內在邏輯。當然,這仍然只是一種努力,因為你必須要進行語言的“編碼”,要把許多毫無聯系的、沒有生機的材料變成故事,要經過隱喻才能呈現給大家。這一“隱喻”過程本身已經決定,你的敘事只能是文學的,或類似于文學,而非徹底的“真實”。
當有人問我,你到底要完成一個什么樣的任務?你的觀點是什么?我頓時茫然且有些害怕起來。我的觀點是什么?我努力地在腦海中搜索,鄉村在今天究竟是怎樣的存在?它折射出怎樣的社會問題與發展問題?我并不認同很多論者的觀點,認為鄉村已經陷落,但是,它又的確是千瘡百孔的。我也并不認為農民的處境已經到了最艱難的地步,但是,整個社會較大的問題又確實集中在農民及鄉村那里。與此同時,政府對于農民工,對于鄉村的種種政策和努力都似乎無濟于事,鄉村在加速衰落下去,它正朝著城市的范式飛奔而去,仿佛一個個巨大的贗品。我反對那種帶有明顯傾向性的話語,那種仿佛不如此激烈,就不能體現一個知識分子良知式的憤激話語,但同樣,我也深知,我這種試圖以相對冷靜、客觀的立場來呈現鄉村圖景的方式,也是一種溫良的立場,它顯示出一個思考者的早衰與某種同化。因為學術,及學術式的思辨在我們這個時代,早已被置換為與主流意識形態相妥協的存在。無論如何,我警告自己,不要陷入某種潮流或派別之中,我寧愿是一個懷疑者,以自己有限的眼睛和知識去親歷某些東西。我害怕我的判斷蘊含著某種偏見,而這種偏見總是以真理的面目出現。
因此,與其說這是一部鄉村調查的話,毋寧說是一個歸鄉者對故鄉的再次進入,不是一個啟蒙者的眼光,而是重回生命之初,重新感受大地,感受那片土地上親人們的精神與心靈。它是一種展示,而非判斷或結論。困惑,猶疑,欣喜,傷感交織在一起,因為我看到,中國現代化轉型以來,鄉土中國在文化、情感、生活方式與心理結構方面的變化是一個巨大的矛盾存在,難以用簡單的是非對錯來衡量。
或許,我所做的只能是一個文學者的紀實,只是替“故鄉”,替“我故鄉的親人”立一個小傳。因為,很快,我所熟悉的這一切,都將消亡。同時,故鄉只是對于成人或時代而言,對于正在成長的兒童來說,我所謂的“現在”,我所謂的“喪失”正是他們的故鄉。
對于中國來說,梁莊不為人所知,因為它是中國無數相似的村莊之一,并無特殊之處。但是,從梁莊出發,卻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國的形象。
◎ 名人推薦
在優美的散文抒寫中讀到了令人驚詫、震驚的中國現實;在殘酷、崩裂的鄉村中感受來自都市和欲望的社會擠壓。這是一部具有別樣之美的田野調查,又是一部與眾不同的紀實文本,更是一扇認識當下中國獨具慧眼銳思的理論之窗。從這里,正可以觸摸今日中國與文學的心臟。
──閻連科
梁莊質疑、修正了關于農村的種種通行定見。不曾認識梁莊,我們或許就不曾認識農村,不曾認識農村,何以認識中國?
——李敬澤
梁鴻老師將那個“隱形的中國”帶入我們的視野。《出梁莊記》它推倒我們的傲慢,迫使我們去正視那個有血有肉卻早已為我們熟視無睹的城市打工人群。令人疼痛的不是其中的殘酷,而是整個社會——甚至包括承受者本身——在這些殘酷面前的無動于衷。
——劉 瑜
中國大地上有多少個這樣的梁莊,有多少這樣的梁莊人,他們從一個個微如細點,在地圖上無法標志的小村莊涌入城市,改變著自己同時改變著中國甚至世界。可以找到一個詞來形容這人類史上都少見的大流動和大遷徙嗎?“漫游”顯然已不合適,它太過于浪漫主義的詩情畫意;“盲流”更不合適,它帶有奇怪的偏見和有產者的自高自大。也許只能這么說,他們遵循著讓人驚訝的強大的生命本能去完成自我和歷史,即使被冰冷的歷史攪拌機攪成一堆肉末,即使在我們的理論詞典里找不到一個詞來予以命名。
梁莊不過是一個小小的范本。但正是在這個小小的范本中,我們得以窺見一個“看不見的階層”。
——楊慶祥
我特別喜歡這兩本書的書名:《中國在梁莊》以及《出梁莊記》,以“在”:在地和“出”:移動出走,梁教授簡短有力地道出了當代中國的生命之根其實仍在農村——以“梁莊”作為縮影,以及人們又如何為了謀生存,而不得不走出“梁莊”——從農村流浪到各地去打工,因此無數真實而且動人的故事,就在這樣的在地與移動出走之間悄悄誕生了。
——郝譽翔
當觸及真實,寫作者一定是走了遠。《中國在梁莊》把方死方生的生身村莊帶到了我們眼前,讓人觸及到鄉土中國當下促迫的呼吸。追隨父老鄉親打工軌跡的《出梁莊記》,則讓人想見《舊約》中的古老遷徙,提示今天的農民工處境有似在埃及的猶太人,但他們遷徙的路徑上方并無上帝指引,只有一個不的城鎮化路牌,而在前方的城市里,也沒有應許之地。
——袁 凌
如果說《中國在梁莊》更像是一部長詩的序曲,那么,《出梁莊記》則更像是史詩的轉折和展開。其轉折和展開的不只是梁莊之外更廣闊的地域——南陽、鄭州、內蒙古、西安、北京、青島、南方,而是更為復雜更為震撼更為廣闊的現實生活場景,展現的是轉型期中國應運而來的紛繁浩大的畫卷,正由于其紛繁浩大,這部長詩便獲得了史詩般的品質。
——聶震寧
◎ 媒體推薦
獲獎情況:
2012年國家圖書館第七屆文津圖書獎
2012年第二屆朱自清散文獎
2010年度人民文學獎
2010年度新浪十大好書
2010年度非常具有現實主義精神圖書獎
2010年度廣州十大好書勢力榜
第九屆華語傳媒文學大獎散文獎提名
新京報》2010年度文學類好書
光明日報》2010年度好書榜單
北京文學》2010年度好文榜單
亞洲周刊》2010年度非虛構類十大好書
梁鴻文本中讓我常常陷于無法自拔境地的,是作者每每從具體事件幡然而及的叩問。作者似乎是在有意地鋪設場景,卻在讀者深陷其中后施之叩問。這時,我們的思索與結論已經無處逃遁。因為,這叩問,因作者對梁莊歷史的深刻體恤而深邃,因其身體走出梁莊,而精神始終沒有須臾離開而充滿切膚之感,因在梁莊中國之外 有北京中國的參照而富于時代氣息,更由于一個學者、文學工作者長時間思考的磨礪而一針見血。
——2012年國家圖書館第七屆“文津圖書獎”授獎辭
梁鴻的《梁莊》以鄉村人和離鄉者的雙重視角觀察著鄉村現實、回顧著鄉村歷史、瞻望著鄉村未來,娓娓的講述中流淌出不盡的憂傷,而葉落歸根的決意更加重著憂傷的分量。梁鴻既入 乎其內又出乎其外的講述,讓我們反思改造鄉村的理念與方式,讓我們思考那些古老的鄉村秩序和鄉村景觀是否還有恢復的可能。梁鴻文章的可貴之處,在于故事和情感的真實。梁鴻以真實的力量引起我們的共鳴,讓我們也同樣地顧后和瞻前,憂慮和悲傷,困惑和迷茫。在心系母土的真實表述中,有著值得珍視的精神擔當。
——2012年第二屆“朱自清散文獎”授獎詞
作為一位年輕學者,梁鴻走出書齋、走向故鄉是為了使學術與言說回到堅實的土地與活的人生。現代背景中的故鄉書寫,是五四以來中國文學的焦點之一,但《梁莊》在新的時代條件下仍顯出迫切的意義。梁鴻以復雜多端的角色和角度,呈現當下的、具體的村莊,在忠直而謹慎的描述中,梁莊成為了認識中國鄉土之現在與未來的醒目標本。
——2010年度人民文學獎授獎辭
從《中國在梁莊》到《出梁莊記》,梁鴻為我們展現了當下發生在中國鄉村的“數千年從未有過的大變局”。在這樣的變局下,正是那些打工者的觀念和經歷,在重新構建著新的鄉村生活和觀念。他們是現代化沖擊從城市向農村蔓延的中介,同時也是現代化在農村的詮釋者。但是,身份上的尷尬和困境,令他們成功也好失敗也罷,只能是現代化的被動接受者,卻無法主動參與其中。于是,無論是打工者本身,還是他們帶動變革的鄉村社會,都在滑向一種病態,這種病態被梁鴻類比為土耳其作家帕慕克筆下的“呼愁”——一種數百萬人共有的陰暗情緒。
——經濟觀察報
我覺得我買貴了!!不過沒關系!書質量很好啊!
接近現實,可讀性強 印刷排版都不錯。
是正版值得購買
經典之作,值得閱讀收藏,就是太貴
商品非常好.
很好,孩子很喜歡!
很好是正品
書的質量很好,聞著淡淡的墨香味很開心、很滿意
一直在當當網買書,很不錯,都是正版而且到貨快。遇到打折促銷,更會血拼。
非常非常好
囤貨中,應該不錯
從20頁開始,前面沒有,后面是亂頁,重的錯版
是正版的!
黑快遞一個差評。貨都到了都不通知,還是我自己打電話問的。這樣如果東西掉了快遞負責嗎?
梁莊在我的故鄉
于細節處看中國現實。
Satisfied
一直在當當買書,是正品,不錯,喜歡,真的很喜歡,太棒啦,孩子喜歡看,對孩子也有很大的幫助,全家大人孩子的書,全在當當搞定,喜歡!!!希望一如既往,也推薦很多朋友來這里買書,孩子看書,還是得是正品的,在店里買太貴,不如把喜歡的書,在當當全都能解決了!
聽廣播的推薦買的
印刷很好,值得閱讀
作為一個離鄉者對故土的回望
可以。很滿意
學校推薦買的,還沒來得及讀,應該還好
可讀性強,內容扎實
看過他的作品 第一次入手
不錯呀,幫朋友買的
才看了個開頭,應該錯不了!期待像好酒一樣,慢慢品!
請問看起來很臟是書的版面設計就是這樣的嗎
喜歡的一本書。我也是從村里出來的,很多東西都很熟悉,很真實。建議看看。
好看老師要求年級統一一起看的感覺還是蠻棒棒的
梁鴻既有田野作業的功夫,又有理論家的深度。深刻地透視了當代中國打工一族的生存狀態。非常值得學習。
書寫得很樸實,我也是農村出身,很多描寫真的感同身受。非常好的一本書。值得閱讀,值得收藏。
很喜歡梁鴻的書,讀罷,深刻讀懂故鄉變遷的原因,深深明白那已經回不去的故鄉。
梁鴻的梁莊系列看過了,買這系列新的裝幀,用來收藏
在培訓課上教授推薦了這一本書,一向不喜歡紀實文學,雖然老師說可讀性很強,同事要我幫她買,希望她喜歡。
很好很好,明白很多,有些可能還是無法想象到。歷史需要這樣直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