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者激揚》是一部波瀾開闊的褚時健人物傳記,集30年企業管理之大成,其低調而又生猛的勵志故事,具有微妙而又傳奇。一切從法國人在云南瓜分地盤開始。褚時健從鐵路走出來,他上山打日本鬼子,好不容易端上公務員鐵飯碗,卻被打成右派反革命,幾經沉浮,又被任命接手紅塔這個爛攤子。他使出渾身解數,終把紅塔打造成中國第三有錢的企業,正當呼風喚雨之時,被人揭發貪污公款。就在他以為將把牢底坐穿時,命運又一次向他伸出橄欖枝。從參軍,到煙王,再到橙王,坎坷50多年,道盡不為人知的官與商,血與淚。作為及時代最成功的企業管理者,其經營哲思、創新精神,以及人生追求,對后來的企業家影響巨大。
他是企業家中的翹楚,他把瀕臨破產的云南紅塔打造成亞洲煙草企業,使云煙名滿天下,盛名至今不減。
他是國企改革的先驅,打破舊陳規,引入新模式,奠定現代國有企業管理者的薪酬福利制度。他是商界的思想家,引入經典經濟學管理理念,廣采博納,推新出奇,親力親為。
他是企業治理的領航人,指點當今知名的商界人物未來企業的發展方向和時代趨勢。
他是創業者的引路人,探究現實,分解當下,各個擊破,守正出奇。
他是財富的播種者,帶領無數人走出貧窮、迷茫的漩渦,點播有理想的人創造財富的新思路。如今這些人都已成為億萬富翁。
他是一個好勝心強的人,75歲借錢再創業,根植近萬畝橙園,打造褚橙品牌,耄耋之年成為億萬富翁。
他是一個老者,有著仁者的慈懷和智者的光輝。
他是一個勇者,經歷過人生的輝煌和沉淪,堅守不渝。
他是一段傳奇,年逾86歲,始終懷著年輕的理想和責任感,敢想敢做,勇者激揚。
他,就是褚時健。
《勇者激揚》是一部褚時健傳記,首次公開褚時健86年的跌宕人生!
首次披露與王石、柳傳志、潘石屹、王健林等企業家交往內幕!
首次總結紅塔集團成功哲學,道盡不為人知的官與商,血與淚!
首次披露老一輩企業家管理之精髓和大智大慧
首次揭秘從煙王到橙王的激蕩人生!披露創業之艱辛,為年輕人創業帶來關鍵性指點!
:重榜推薦:《看懂世界格局的本書3:中國周邊》(獨家贈送歷史《戰爭案例》小冊子)(揭秘美國三十年東亞戰略布局、詳解日本2030年"肢解中國"計劃)
張奕,畢業于西南財經大學,早期一直從事天使投資,目前重點關注農業和移動互聯網領域的項目,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地投資了多個創業團隊。酷愛寫作,曾在多家報紙和雜志發表過紀實作品和觀察作品。
江南,畢業于西南大學,是長期從事企業歷史與現實題材研究的作家,曾任職于國內媒體,現專職文學創作。很早之前就開始關注褚時健,曾長期在云南進行大量采訪,收集有關褚時健的信息和資料。他一直堅信,褚時健式的企業家是性格和歷史雙重因素使然,在充分市場化時代,這樣的企業家會發展迅速。
及時章 褚橙熟了
第1節 史上最牛的橙子?
第2節 賣的不是橙是勵志?
第3節 王石崇拜的人?
第4節 種水果成風?
第二章 青春歲月
第1節 鐵路邊長大的孩子?
第2節 戰火浴血?
第3節 放走"美蔣特務"?
第4節 反右反被劃成右派?
第5節 農場改造?
第三章 煙王傳奇
第1節 時代巨變?
第2節 紅塔山下?
第3節 人心及時?
第4節 煙草專賣制度?
第5節 敢為天下先?
第6節 退還是不退?
第7節 人生頂峰?
第8節 關索壩選址?
第9節 冰火兩重天?
第四章 牢獄之災
第1節 投機倒把的警告?
第2節 后院起火?
第3節 人生大慟?
第4節 歷史的審判?
第5節 眾說紛紜?
第6節 獄中往事?
第五章 人生橙浮
第1節 74歲的新生?
第2節 后褚時健時代的紅塔?
第3節 困難重重?
第4節 豐收之年?
第5節 果農訪談實錄?
第6節 未來之路?
第六章 任人評說
第1節 倒在59歲的國企老總們?
第2節 莫衷一是?
第七章 褚時健如是說
附件一褚時健履歷?
后記祝福褚老?
后記感動得流淚,沒有緣由?
第1節鐵路邊長大的孩子
時間回到1928年,云南省玉溪市華寧縣祿豐鄉奐則村的一戶農民家庭,第三個兒子誕生了。
是一個戰亂、貧瘠和屈辱的年代。
這一年,正式恢復北伐軍總司令的職務;這一年,、邵式平、黃道等在江西弋陽、橫峰領導武裝起義,建立了工農革命武裝,實行土地革命,創建了贛東北革命根據地;這一年,率領部隊在羅霄山脈中段開展游擊戰爭;這一年,"皇姑屯事件"爆發,奉系軍閥乘坐的火車專列行至沈陽城郊皇姑屯車站的鐵橋時,日本關東軍高級參謀河本大作指揮日本工兵引爆預埋的炸藥,張重傷,抬回后氣絕身亡,至此,統治民國16年的北洋軍閥政府結束。
根據褚家家譜記載,褚時健祖籍在河南,清朝咸豐年間,褚時健的祖輩戍邊來到云南陸良天生橋,后來遷到寧州府,也就是今天的華寧縣祿豐鄉的大黑者村。再后來,褚家遷到南盤江邊的奐則村。
按輩分,這個剛剛誕生的褚姓農民家庭的兒子是"時"字輩,由于他的兩個哥哥已先后夭折,父母只希望他一生能健健康康地成長,于是給他取名為"時健"。
在戰亂年代里,連年的厄運,讓本就沒多少文化的父母多少有些迷信起來。在聽從了一個陰陽先生的建議后,褚時健剛出生不久就跟隨父母搬離了祖宅,選了一處人煙稀少的鐵路邊安家落戶。
褚時健的童年,就是伴隨著鐵路和火車的鳴笛長大的。
這段鐵路,就是當時鼎鼎有名的"滇越鐵路"。
歷史回溯到1884年,清政府與法國簽訂《中法簡明條約》,正式承認法國對越南的殖民統治。1885年,清政府又與法國簽訂中法《越南條約》,同意勘定中越邊界以及進一步確定了法國在中國廣西、云南的通商特權。法國人的手終于伸到了中國。
既然要"通商",就要有通商的交通要道。自古以來,越南與中國的交往,一直是通過東部的海防、北勘等海路以及東北部的四江、諒山等陸路進入中國廣西再向中國內部延伸——這段路山勢較為平緩,從河內到中國廣西首府只有四百多公里的路程。至于與中國云南的交往,則可以從海防紅河口上船,沿著紅河逆流而上,經老街進入中國境內,再繼續前行100公里到達蠻耗口岸,上岸后沿著"中越古道"經個舊、建水、通海、玉溪到達云南昆明,路程至少有一千多公里。這條通道,在越南境內基本是水路,然而進入中國云南境內就是陸路,而且山高河急、具有危險,一路下來,苦不堪言,相比起廣西路段更為艱難、坎坷、遙遠得多。
然而,法國人偏偏就看中了這條通道。
究其原因,一是云南的自然資源比起廣西要更為豐富,尤其是礦產資源如錫、銅、鋅等在亞洲都是首屈一指,這些金屬礦產恰恰是法國所急切需要的;二是云南在中國地處邊疆,與中國內地距離相對較為遙遠,且與內地只能靠人背馬馱交往,交通運輸極為困難不便,法國如若得手,既能控制云南的局勢又能讓中國政府無可奈何;三是云南氣候宜和、冬暖夏涼,除冬季外,與法國氣候十分相像,不似越南那樣炎熱難耐,是最為理想的避暑勝地。
經過幾次實地考察后,法國人認為,憑著自己的實力和技術,是可以修筑一條通往云南的鐵路的。等這條鐵路修成后,法國人就掌握了中國云南的經濟命脈。繼而可以取得云南的實際控制權,再由此向中國其他省區擴張,即便為此與中國當局交惡,也能依托越南而無所顧忌。于是,法國緊鑼密鼓地籌劃起修筑鐵路的事情,并將這條鐵路取名為"滇越鐵路"。
滇越鐵路,顧名思義就是中國云南(簡稱"滇")至越南(簡稱"越")的專線鐵路。它的起(終)點是越南海港城市海防,終(起)點是云南首府昆明(清稱云南府),由當時的法國印度支那殖民政府籌建,鐵路軌距為一米,俗稱"米軌"。
滇越鐵路工程巨大,被當時英國《泰晤士報》稱為與巴拿馬運河、蘇伊士運河并列的"世界三大工程奇跡"而享譽世界。鐵路沿線所有車站、橋梁、轉運等場所的設施,均在法國制造后海運到越南,再人背馬馱運送到云南現場拼接安裝,基本毫厘未差,可見當時修路勘查的高度和制造技術的高度精細。
讓法國始料不及的是,滇越鐵路剛開通不久,中國就爆發了辛亥革命。對西方列強俯首帖耳的清王朝被推翻后,法國在中國的擴張政策也有所收斂,再加上及時次世界大戰大傷了元氣,法國已無暇顧及對中國云南的控制和擴張,只能靠鐵路運輸的壟斷來獲取單純的經濟利益。
滇越鐵路昆河線的起點站是中國云南省的省會昆明,途經昆明(盤龍、官渡、呈貢、宜良)、玉溪(澄江、華寧)、紅河(彌勒、建水、開遠、蒙自、屏邊、河口)三個地區12個縣區,經過昆明、宜良、盤溪、開遠、草壩、蒙自等幾個高原壩子,經過南盤江、南溪河兩大山地河谷,經過滇池、陽宗海等湖泊,至于沿途的高山峻嶺、懸崖險坡更是數不勝數。
"船形的車廂,蛇行的路軌,英雄的司機,不怕死的乘客。"孩童時代,褚時健就對這樣的順口溜記憶深刻。由于彎多坡陡,火車時速基本控制在20-30公里,當地人又為它編了一句打油詩:"云南十八怪,火車沒有汽車快。"
經過家鄉的鐵路一直由法國人經營,他們雇一些當地人維護鐵路,工人的工資是當地人收入的幾十倍,所以大家爭著來這里做工。褚時健每天上學、放學都要順著這條鐵路走,"如果能在他們那里做工,日子就很好過。"這也直接觸動了年幼的褚時健,"一定要有文化、懂技術才行。"
童年的時光總是那么無憂無慮。童年的褚時健,喜歡把耳朵貼在鐵軌上,仔細傾聽火車由遠而近帶來的震動的變化;喜歡爬上高高的山坡,看火車從遠遠的軌道駛來,鉆進隧道,鉆出隧道;喜歡聽火車那悠長而韻味十足的汽笛。
褚時健的童年,也是伴著南盤江清澈的河水長大的。
南盤江,是珠江流域干流西江干流河段,是珠江的源頭河段,1985年被確定為"珠江源"。西江在貴州省望謨縣蔗香村以上稱南盤江,南盤江與紅水河共同構成西江上游。南盤江,古代稱溫水或盤江,發源于云南省曲靖市烏蒙山余脈馬雄山東麓。自珠江源至北盤江匯合口,即貴州省望謨縣蔗香村雙江口,全長914公里,河道平均坡降為1.74‰,流域面積為56809平方公里。其中廣西境內5548平方公里,貴州境內7713平方公里,云南境內43548平方公里。
南盤江出源頭后,由北往南流經云南省沾益、曲靖,至陸良上折西流,至宜良上折南流,至開源折東北流,至八大河(清水江口)南岸進入廣西境,至三江口(黃泥河匯口)北岸進入貴州后折東南流,至倉梗折東北流,至天生橋復折東南流,至百口折東北流,至貴州省望謨縣蔗香村雙江口納入北盤江,稱紅水河。天氣晴好的夏天,褚時健會跟周圍的伙伴一起,光著膀子到小溪里去摸魚。把水給攪渾了,魚為了呼吸到新鮮空氣,全都浮在了水面上。
每當放學之后,褚時健就把書包和衣服盤在頭上,光著身子,下水摸魚,從小就學會了一身捕魚的好技巧。大自然用她富饒的物產,向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子民敞開胸懷。多年以后,當整個村子里都沒有了吃的,褚時健依然能填飽肚子,他的絕活兒就是下河摸魚。這也讓他從小就了有一個健康的體魄。
云南的日照強,成天在河里摸爬滾打的褚時健,從小就特別黑。他自己也承認,"的確比別的孩子更黑一些"。2013年11月,筆者見到他的及時印象就是:面孔特別黑。起初筆者還以為他年老身體不太健康所致,在后來的交談中才知道,"黑"是他從小就有的特征之一。
華寧縣是漢族和彝族少數民族混合居住的高原地帶。褚時健生來就皮膚黝黑,頭發自然卷曲,雙眼皮,濃眉大眼,眼球為淺褐色,手指粗而短,手掌厚實,體格高大健壯,這或許跟褚時健的奶奶是南盤江對面彌勒西山上地地道道的彝族婦女有關,他的血液里,流淌著漢族和彝族的血液。
小小年紀的褚時健,就成了父母的好幫手。他下河摸魚,上山打獵,跟著大人們學釀酒。父親是個釀酒的好手,家里有半間酒坊,每年釀3個月的酒,能夠掙足他一年的學費。放糧、蒸煮、攪拌、撈渣、接漏……對于釀酒的每一道工序,褚時健都會。釀酒需要700多斤糧,1000多斤燃料,則全靠他一人打理。
繁重的農活,讓他養成了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床的習慣。這習慣一直伴隨到今天。2013年11月,筆者在褚時健的果園與果農們聊天,果農郭振福講了一個故事:2013年10月的24小時,早上7點多鐘,他還在睡夢中,就被人叫醒,匆忙起床開門一看,褚時健的車停在門外,褚時健搖下車窗,笑著向他囑咐:要采果了,做好人手準備。這時候,郭振福才知道,老板今天凌晨4點鐘就從玉溪出發了。對于一個已經86歲的老人,還如此拼命,郭振福每每談及此事,都感動不已。
幸福的時光總是那么短暫,人總要學會自己長大。褚時健小時候學習刻苦,成績很好,后來考上了昆明一家中學。1945年,褚時健17歲那年,中國抗戰結束,本以為從此可以結束戰亂進入和平年代,潛心讀書,"做一個有文化的人",然而時代造化弄人,抗戰剛結束,國共內戰就爆發了。"反對,打倒,人人有飯吃"的口號在校園里廣為傳播,褚時健再也無心讀書了。
1949年,正是黎明前的黑夜,褚時健剛讀到高一,就決定投筆從戎,參加了云南武裝邊縱游擊隊,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區縱隊14團的一名戰士。
第2節戰火浴
據史料記載,1945年初期,各路游擊隊處于建立時期,規模和兵力比較弱小,生存環境也比較惡劣。面對強大的國民黨正規部隊和盤踞在地方的軍閥,游擊隊只能避其鋒芒。游擊隊大多在深山和偏僻的地方安營扎寨,內陸的抗日游擊戰是他們好的教材和典范。只是北方的游擊戰多在一地一域,而南方的邊縱游擊隊卻跨域較大,他們在西南邊陲和幾個省之間穿梭。當時的西南各地都有游擊隊的身影,有他們發動、宣傳群眾的聲音,不論是漢族地區還是少數民族地區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甚至有許多隊員自身就是少數民族。
1946年內戰爆發,西南地區相繼成立了各路游擊隊,它們是解放軍的補充力量,同樣是解放軍的地方武裝之一。褚時健參加了云南邊縱游擊隊,成為一名游擊隊員。據褚時健回憶,他們的裝束和解放軍差別不大,同樣是紅五星的帽徽,只是帽子有些如同紅軍的八角帽,而非解放帽,穿著游擊隊的制服,沒有解放軍的胸牌。
那時候的褚時健,正是熱血青年。上萬名西南邊陲的進步青年走上解放之路,參加了各路邊縱游擊隊。1947年6月6日,云南地下黨領導的敵后武工隊首先在宣威的板橋發動武裝起義,揭開了云南各族人民游擊戰爭的序幕,建立起滇黔邊區及時支游擊隊——"六六分隊"。
1947年7月,武工隊又勝利地領導了陸良起義,建立了陸良游擊隊。12月,又發動了路南圭山、彌勒西山的起義。同年底,羅平中山鄉地下黨已掌握了一支約800人的地下武裝力量。與此同時,1947年7月,粵桂邊工委書記周楠接收了左右江的黨組織關系。10月,粵桂邊工委率原廣東南路一團進入靖西、鎮邊地區,準備在靖鎮地區立足后,挺進右江,以右江為中心,建立滇桂黔邊區根據地。11月,根據中共中央香港分局的指示,粵佳邊工委改稱桂滇邊工委,轉向桂滇邊發展。
1948年初,又奉命轉移至云南。同年1月中旬,朱家璧、張子齋等同志奉命從緬甸回國進入云南,決定在全省開展游擊戰爭。1948年12月27日,總司令了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等3個南方邊區縱隊的命令。1949年春,桂滇邊工委和云南省工委合并,成立滇桂黔邊區黨委,以統一領導云南、桂西和黔西南邊區黨的組織、武裝斗爭和政權建設。
為此,桂滇邊工委和云南省工委于1949年7月19日,在云南省硯山縣阿猛鎮的小學校內,召開合并擴大會議,正式宣告成立中共滇桂黔邊區委員會,后正式組編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任命莊田為司令員,朱家璧為副司令員,林李明為政委,鄭伯克為副政委,黃景文為參謀長,張子齋為政治部主任。并決定將戰斗在云南的游擊隊和黔西南的游擊隊分別編為一支隊、二支隊、三支隊、四支隊、羅盤支隊、六支隊、七支隊、八支隊、九支隊、十支隊、獨立一團和獨立二團,將桂西的游擊隊編為左江支隊和右江支隊,共12個支隊和2個獨立團,同時任命了各支隊的司令員和政委。
這次會議還確立了"邊縱"軍事工作的總方針,即發動群眾,開展游擊戰爭,打下基礎,以農村包圍城市,建立與提高主力部隊,鞏固與擴大解放區,堅持消滅并阻擊殘敵,配合南下解放大軍解放全境。同時集中力量迅速把滇東南和滇西南游擊區連成一片;在滇西和滇東北,放手大發展;在滇中和滇北,積極發展,擇機大搞;在昆明加緊地下活動,加強聯系,準備接收工作;在桂西放手發展,打下群眾基礎;在黔西南發動小部隊或武工隊活動,奠定初步基礎;以實現在半年內解放四五十個縣。
"邊縱"成立后,先后打退了敵人的多次進攻,成功地進行了反"圍剿"武裝斗爭,參與了昆明保衛戰和滇南戰役等數十次戰斗,為解放云南全境、桂西和黔西南地區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在反"圍剿"斗爭的1949年9月,人民解放軍大舉向西南進軍,親臨重慶指揮構筑西南防線,調集滇黔川3省6個軍的兵力,對"邊縱"進行大規模"圍剿",妄圖一舉消滅"邊縱"。從9月中旬開始,"邊縱"在各族人民的支持下,開展了大規模的反"圍剿"斗爭:及時支隊在縱隊司令員莊田等的率領下,南下開廣地區,打通滇桂邊境通道,迎接南下人民解放軍野戰部隊;第二支隊在彌瀘地區苦戰3個月,殲敵近1000人,打退敵軍4個團的聯合進攻;第三支隊向滇桂邊出擊,粉碎了貴州保安團的進攻,全殲敵保安團1個營,解放兩個縣城;第四支隊在開廣地區打退敵161師和地霸的聯合進攻,繼續鞏固了革命根據地;第六支隊在滇東北打擊從黔西向滇東北進攻的敵89軍,并阻擊從川黔入滇的敵第8軍;第七支隊迂回保山,破壞了滇緬公路上跨越瀾滄江、怒江的功果橋和惠通橋,切斷敵軍逃往緬甸的通道;第八支隊在滇西機動作戰,攻克3個縣城,截斷敵人企圖西逃之路;第九支隊、第十支隊和獨立一團,向滇越鐵路以西出擊,打擊敵人,把滇南和滇東南連成一片,并經開遠向昆明外圍出擊,初步形成包圍昆明的態勢。在廣西的左江支隊和右江支隊解放了3個縣城和20多個交通要點,有力地策應南下人民解放軍野戰部隊。經過近3個月的武裝斗爭,"邊縱"部隊取得了反"圍剿"的勝利。
跟褚時健一同加入革命隊伍的,還有他的兩個堂哥。
戰斗鍛煉了褚時健的身體,也磨煉了他的意志,更讓他認識到了戰爭的殘酷和和平的可貴。在戰斗中,他體現了自己超人的膽識。
在一次剿匪戰斗中,他的兩個哥哥相繼死于敵人的槍口,為了能找回哥哥的遺體,他硬是迎著槍彈往里沖,在敵人的槍林彈雨中堅守了兩個多小時,終于找到了兩個哥哥的遺體,活著走出了戰場。
而那時,他還是一個20出頭的毛頭小伙子。
這一仗之后,指導員和戰友們對他刮目相看。那時候,部隊里讀過書的人不多,像褚時健這種上過高中的戰士更是鳳毛麟角。部隊領導認為褚時健是個有骨氣的書生,便給了一個指導員的差事。
在當指導員時,褚時健再次體現了自己的才華。時值清匪反霸運動,幾十萬大軍沒有飯吃,要向當地百姓征糧作為戰用物資。
20世紀50年代初的清匪反霸,并不算是一場戰爭,它只是人民共和國勝利大局已定后的無數零星戰斗,是為鞏固基層政權重建社會秩序而必須進行的一次大掃除運動。但對于許多參與者來說,卻是他們一生的戰爭。
在征糧工作中,那時褚時健總比別人征得快,別人要三四個月,他只要一二十天就完成任務。
褚時健覺得是自己的工作方法跟其他人不同,因為他理解農民,能設身處地從農民的角度考慮問題。"從小我覺得對別人要有同情心才行,征糧雖說是政策,但收糧農民總會不高興的。"在褚時健看來,絕不能讓農民有多少交多少,一定要給農民留下一部分。而其他人為了完成任務,讓農民有多少交多少,農民當然不干。褚時健不但順利完成任務,還與農民交了心。"在這些問題上要自己好,也要讓別人好。如果單要自己好,干什么工作、接受什么任務就搞大指標,會讓大家很反感。"60多年后,憶起當年,褚時健如是說。他的人生觀,便是在那時形成的。
在戰場上摸爬滾打了8年,活著回到家鄉的褚時健,很快進了干部隊伍,當起了組長、片長,學校工作隊隊長。
在這里,褚時健認識了此后與他相濡以沫的妻子——馬靜芬。
和想象中的不太一樣,寫作上沒有太多的激情,多褚老的言行和生活習慣、人生經歷的事件寫作不太詳細。作品一般。印刷有質量問題。
從褚時健身上學到的不僅僅是毅力 還有獨到的眼光
這是我第二次買這本書,第一本看完了送人了,只是想保存下來待日后再翻閱,那天看到王石去拜訪褚老的視頻,再次感受到他的正能量,好書,推薦
褚時健,很崇拜的一個人,他身上有著滿滿的正能量啊!值得一讀!
勇者激揚褚時健一個凡的老人,了解一下時代也是不錯的記錄,挺好挺好。
還可以了解當年的經濟,就是沒有他的企業管理。
給三星是因為 褚老的人生故事確實值得一看。至于作者簡直是一個**,怎么讓這樣水平的人寫,簡直是在玷污這個故事。大量沒有必要引用介紹,為了湊字數大段的廢話。小報記者的水平,真的配不上褚石健的故事。
值得購買,褚老的激蕩人生,年輕人的奮斗榜樣,一買來就被舍友搶走先閱,后舍友去香港完成博士后答辯,至今沒有還我書,準備再買一本。哈哈哈哈
老伯不是一個普通人,很多大老板是向他學習怎樣面對困難,我若有他的思想,一定會有他的成就。
看完很受感動,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家跌倒了再爬起來,排除萬難,重頭創業,再登財富高峰,創業的小伙伴們應該人手一本,奉為精神動力之源。
寫他個人,我覺得寫得不夠詳細,最后幾頁,褚時健自己對一些事物的看法很獨到。
勇者激揚:褚時健傳(比《野蠻生長》更草根,比《理想豐滿》更激情,比《野心優雅》更從容。最權威的褚時健傳記。)
一只聽褚時健是個傳奇人物,書買來還沒讀完,但是感覺內容一般,可以買其他版本的
很正能量。沒有做不到的事情,只有不努力沒夢想的人
內容不充實,應當是從資料中找的,一手的資料不足.部分事實不清,如褚時健劃為右派元江經歷部分.玉溪煙廠的發展歷程不深入.
買了六本書,這一本估計物流過程中亂扔亂摔,把書角摔成重傷了!
勇者激揚:褚時健傳(比《野蠻生長》更草根,比《理想豐滿》更激情,比《野心優雅》更從容。最權威的褚時健傳記。)很好的書,值得看
其實很早就知道褚老的事,不論是那場世紀宣判,還是保外就醫,褚老就注定是一個有爭議的人,我們不討論這些,因為就像褚老說的,我已經看的很淡了,一個為國家創造千億的掌門人,一個入牢獄保外就醫,75歲高齡開始創業,并堅持10年直到成功,這才是勇者,這才是人生高度,在褚老面前,任何理由都不是理由,,,
此書讓我對褚時健有了更深了解,只是感覺內容還是單薄了點,只是泛泛敘述,沒有把褚時健的成功之道深層挖掘出來。
偉大的人不是因為他多有成就,而是他能在任何困境下都絕不低頭!一生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挑戰,各種各樣的困難,你可以哭泣,可以懊悔,但是絕不可以放棄!勇往直前,勝利會給勇敢的人兒!
個人很佩服褚時健老先生,果敢有擔當,大智大勇,所以書到手我一直很激動,但是讀了這本書真的覺得兩位作者沒有把褚時健老先生寫實寫透,看完之后很失望,也可能褚老先生對自己的過往不愿過多透露,個人覺得作者寫的比較泛泛,可以讀讀。
所有我的評論,都是我看過了書,之后所做出的評論。褚時健中國這樣的人太少了,他做任何事情都會成功,因為他的專研精神,以及永不放棄。
從褚時健身上看到了打不敗的人生,他是我們的人生榜樣!
價格合理,內容不錯,趕上活動超合適。這是一本人人都應該看的書,沒有浮華,沒有虛夸,沒有傲慢;只有給人的精神食糧內容挺好的,很喜歡,諸老身上滿滿的正能量啊,一天就看完了,以后工作,生活不順心的時候可以翻出來再看看,勉勵 。
第一次聽說他的故事是在一次電視節目中,但是就被他的經歷深深吸引。再次看到他這本書的時候已經是很久之后的事情了,一份地方報紙推薦這本書給那些渴望勵志創業的人。所以立刻買下,希望盡快拜讀。
一個人的成功不是看他攀登到多高的頂峰,而是看他跌入低谷后的反彈力。巴頓將軍的話更能很好的詮釋褚時健從煙王到褚橙的轉變。這是一部勵志大片,讓人們心中都燃起希望,勇于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