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讓孩子不恐懼不焦慮不拖延:創建和諧的親子關系圖書
人氣:51

讓孩子不恐懼不焦慮不拖延:創建和諧的親子關系

不催不逼輕松解決孩子拖延的溝通技巧!臺灣心理咨詢師和親子教育專家童利菁告訴我們:停留在出現問題的思維水平上,不可能解決出現的問題,只有深入挖掘孩子拖延背后的心理因素,才能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
  • 所屬分類:圖書 >親子/家教>親子關系  
  • 作者:[童利菁]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10846205
  •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10
  • 印刷時間:2016-10-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輕型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你不知道啊,就算我使勁催,他也要把作業拖到非寫不可的那一刻,真是讓人崩潰……”

“看著他慢吞吞的磨蹭勁,我真想把他的筆抓過來自己寫,我怎么生了這樣的孩子啊……”

“各種方法都試了,物質獎勵、威逼利誘,但他就是不行動,真拿他沒辦法!”

臺灣心理咨詢師和親子教育專家童利菁告訴我們:停留在出現問題的思維水平上,不可能解決出現的問題。如果不挖掘孩子拖延背后的心理因素,“催”只能讓孩子更慢,父母更抓狂。

其實,每個拖延的孩子內心并不想拖延,甚至會因為拖延而恐懼和焦慮,他們也擔心做不好招來責罰,影響自己在父母和老師面前的表現,最重要的是削弱自己的自尊和自信力。

本書從兒童情緒科學角度入手,深入了解孩子焦慮和恐懼的原因,有針對性地糾正孩子的拖延問題。這樣,大人才不會為孩子抓狂,孩子也能健康開心地成長。

書中所有的訣竅,都是親子溝通的重要跳板,讓你和孩子的感情更加親近,創建和諧的親子關系

編輯推薦

“你不知道啊,就算我使勁催,他也要把作業拖到非寫不可的那一刻,真是讓人崩潰……”

“看著他慢吞吞的磨蹭勁,我真想把他的筆抓過來自己寫,我怎么生了這樣的孩子啊……”

“各種方法都試了,物質獎勵、威逼利誘,但他就是不行動,真拿他沒辦法!”

如果你正在為孩子的拖延為題而苦惱,這本書或許能夠幫到你!臺灣心理咨詢師和親子教育專家童利菁告訴我們:停留在出現問題的思維水平上,不可能解決出現的問題。如果不了解孩子拖延背后的心理動因,“催”只能讓孩子更慢,父母更抓狂。

※孩子拖延背后的心理因素

◎越是討厭的事情,拖延的借口越千奇百怪

◎因為追求,所以拖拖拉拉

◎因為心存恐懼,所以停滯不前

◎因為活動太多,所以無限拖延

※不催不逼輕松解決孩子拖延的溝通技巧

◎制定鼓勵性規則,預防孩子的拖延行為

◎正確回應孩子編造借口的方法

◎利用時間技巧,讓孩子乖乖做完功課

作者簡介

童利菁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特殊教育碩士,主修情緒障礙。曾擔任臺灣師范大學特殊教育學系老師、高中主任輔導教師。作者輔導過各類“問題孩子”,有些孩子是生活或學習方面存在問題,有些孩子則是有特殊障礙。但不論問題簡單或復雜,作者永遠正向看待每個孩子,并且經常提醒家長,教養孩子不能求快,一見到孩子的缺點便用力批評、糾正,而要把眼光放遠,以目標為導向,循序漸進地教導。只要父母肯下工夫,沒有無法解決的難題。

目錄

序 | 我只是不知道該拿自己怎么辦 / 001

第1 章 | 為什么孩子總是拖拖拉拉 / 007

越是討厭的事情,拖延的借口越千奇百怪 / 010

別拿“遺傳”當借口 / 013

拖拉只是一種習慣 / 016

有時候,只是為了“引起注意” / 018

對孩子伸出援手,只會令他們更有恃無恐 / 021

了解孩子為何不想改變,才能幫他成功改變 / 023

預防拖延的方法:制定鼓勵性規則 / 025

第2 章 | 消除孩子千奇百怪的拖延借口 / 027

幫助孩子理解借口與真實原因的差異 / 030

正確回應孩子編造借口的方法 / 031

編造借口是為了逃避問題與掩飾不足 / 034

利用時間技巧,讓孩子乖乖做完 / 036

順勢把孩子逼到一個時間,讓他按時完成工作 / 036

把話題轉移到其他事情上 / 038

重新定焦法,拉回孩子分散的心思 / 039

設定時間并倒數計時,減少孩子的拖延頻率 / 041

學校作業的完成時間,要設定在截止日前24小時 / 043

倒數計時,幫孩子養成按部就班做事的好習慣 / 044

教孩子把“倒數”的程序搞清楚、想明白 / 045

幫助孩子在生活中獲得力量 / 046

第3 章 | 如何獎勵,孩子才會不拖延 / 049

建立獎勵式規則 / 051

制訂獎勵清單 / 054

正面鼓勵無效時,讓孩子“選擇結果” / 056

最有效的獎勵方法:讓孩子無意間聽到你贊美他 / 057

累進式獎勵 / 058

壓力式激勵 / 059

孩子認真對待規則時,父母也要會學著遵守 / 061

找到孩子的“行動開關” / 063

提供孩子愿意努力爭取的獎勵方式 / 066

“完成事情本身就是較大的獎勵”這句話一點也不實際 / 067

“金錢獎勵”必須考量合理性 / 068

孩子真正缺乏的是細節引導 / 069

第4 章 | 平息孩子內心的慌張與焦慮 / 073

平息孩子的慌張與焦慮 / 078

把要做的事情列一份“待辦事項”清單 / 080

好幾件事情要同時處理時,排列優先級 / 082

幫助孩子樹立“時間觀念” / 083

幫助健忘的孩子做事有序化 / 084

第5 章 | 因為討厭做某件事情,所以拖拖拉拉 / 089

鼓勵孩子尋找自己的答案 / 091

抓對時機,就能讓孩子主動說出問題 / 093

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 / 095

越討厭的事情越要及時個完成 / 098

與孩子分享的訣竅 / 099

別讓孩子養成“裝可憐就會有人代勞”的心態 / 099

把討厭的部分變得不再討厭 / 100

把痛恨的事情變成有趣的游戲 / 102

教孩子做事方法時,步驟要清楚 / 104

焦點放在完成時的“快樂”,忽略過程中的“討厭” / 107

第6 章 | 因為追求,所以拖拖拉拉 / 111

追求也許出于某種恐懼 / 114

不論表現多好,還是覺得自己“不夠好” / 115

因為不想讓別人失望,所以逃避現實 / 116

主義的父母 / 118

以事情的圓滿程度來定義自己的人格 / 120

因為害怕犯錯,所以一再拖延 / 121

改變自言自語的方式 / 124

放棄“”,追求“” / 126

第7 章 | 因為心存恐懼,所以拖拖拉拉 / 129

對“成功”的恐懼 / 132

恐懼無法掌控的“未知與改變” / 134

恐懼被批評或被處罰,所以裹足不前 / 137

害怕承擔太多責任,所以拖拖拉拉 / 139

因害怕被拒絕,所以裹足不前 / 140

因為害怕做決定,所以拖拖拉拉 / 143

第8 章 | 因為活動太多,所以拖拖拉拉 / 147

活動太多的孩子,要教會他優先級的觀念 / 149

當興趣愛好變成壓力時 / 151

因為“沒有我不行”,所以我不能拒絕 / 153

簡化孩子活動的四個步驟 / 157

第9 章 | 收拾凌亂雜物,不再拖拖拉拉 / 163

拖拖拉拉,是為了要與某樣東西保持距離 / 167

當收藏品變成雜物時,就要果斷處理 / 168

有時候,大人才是制造混亂的元兇 / 169

真正的收藏品,是種享受而非雜物 / 169

不是增加收藏空間,而是減少收藏品 / 170

幫助孩子放棄收藏品,也放開不舍的感情 / 172

雜物割舍法:不必丟棄但能清除 / 174

不讓凌亂死灰復燃的方法:不再購買難處理的東西 / 175

幫助建立孩子購物界限的觀念 / 178

培養孩子做決定的習慣 / 179

一般雜物處理:享受凌亂世界或讓孩子做選擇 / 180

第10 章 | 把握關鍵時刻,擺脫拖拖拉拉 / 185

孩子痛恨被強迫接受意見 / 188

再棒的理論也無法適用于所有孩子 / 190

孩子的思想與行為不會永遠與你同步 / 191

阻礙,是可以預期的 / 192

在線預覽

為什么孩子總是拖拖拉拉

大人們經常會生氣地一再質問孩子:“ 為什么每天都要做的事,你總是拖著不去做?”“你到底打算拖到什么時候,才肯去做功課?”“你昨天不是答應我要把小狗的籠子清干凈,為什么它現在還是臟兮兮的?”

然而,如果孩子對父母承認:“我真的討厭做那件事,所以才一直拖延。”父母會因孩子的誠實而不再生氣嗎?

很遺憾,不會。

但是,如果孩子因為害怕父母生氣,而編造各種借口來掩飾“拖延”行為,則會惹得父母更加生氣。例如,當媽媽生氣地問:“為什么還沒有做功課?”愛拖拉的孩子的借口包括:

●“我的功課真的做完了,但是忘記保存,所以全都不見了!”

●“那個太難了,我不知道要怎么做。”

●“我也不知道為什么。”

●“哎喲,反正你不懂啦。”

●“同學一直找我去打球,我不好意思拒絕他們。”

●“因為我看到一條蛇在偷吃鄰居雞籠里的蛋,我就拿棍子去打它,然后……然后它逃走了……我去追它……”

越是討厭的事情,拖延的借口越千奇百怪

做事情喜歡拖拖拉拉的孩子,永遠都可以說出各種奇怪的拖延理由;而且碰到越是討厭或害怕的事情,他們編造的理由也就越奇怪。

有時候他們對父母編造借口的時間,甚至都長過他們把事情完成的時間。他們不但把自己逼到無路可走,也把父母逼到抓狂,把老師逼到七竅生煙。

不過,一切都還有機會挽救。

從小學到中學,我的作業總是遲交,該做的事老是忘記做,還有,當初請求媽媽讓我養并且保障會好好照顧的那些寵物,若是沒有家人幫我照顧,它們可能早就餓死了。

總之,不論任何時候,我應該做好準備的事情,例如,上學、洗澡、做功課、上床睡覺、拜訪親戚……所有的事情我都可以一拖再拖,

直到父母耐心全失地大吼:“現在!立刻就去做!”

我覺得束手無策,對每一件事情都無法控制;我真的覺得我根本就不適合這個世界,因為我的家人、老師、社團領袖這些重要人物全都不喜歡我,就因為我老是沒有把該做的事情做好。

其實,我真的厭惡自己拖拉,被人指責的感覺很不舒服,但就是無法控制自己。每當忘記做某件事情時,我并不想對父母或老師說謊,但苦于不知道正確的做事方法。我一直認為那些能夠準時把事情做好的人,先天就具備特殊能力,可惜的是,上天沒有賜給我那樣的好運。

不過,在我長大后,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我不再認為自己需要有天生的特殊能力,因為我現在是一個做事情組織力強且有效率的人,再也不會拖拖拉拉了。我變得自信和快樂。

有些人認為五歲大的孩子會利用“哭泣”來拖拖拉拉做事;青春期的孩子則會用“鬧脾氣”來拖延寫作業。這些說法都不確切。

哭泣或鬧脾氣其實是因為壓力、焦慮、叛逆以及溝通困難所導致的,這些情緒性的問題并不是本書所要針對與解決的目標。本書最主要的目標是幫助孩子解決拖延背后的心理壓力。

關 鍵 提 醒

不論孩子編造借口的能力有多好,他們都不會因此建立自信。

別拿“遺傳”當借口

每當被孩子的拖延惡習逼到束手無策時,許多父母都會忍不住自我懷疑:“孩子做什么事情都一拖再拖,難道是我遺傳給他的嗎?因為我自己也拖延。”或“為什么?我和另一半都不是拖拖拉拉的人,偏偏這種壞習慣就發生在我們的孩子身上?到底為什么?”

其實,有時候搶在孩子能夠講出來原因之前,讓孩子相信他有拖延問題,并沒有什么壞處。父母可以通過這樣的機會,理解孩子為何會這樣想,并了解他們奇特的思維邏輯,這對父母而言是很重要的,如此才能清楚孩子與父母的思維有多大的差異。

孩子的思維確實奇特,例如,兩歲的嬰兒爬上沙發后不小心掉了下來,再也不肯靠近沙發。父母也許認為孩子是因為怕高,但孩子的想法卻是:“從沙發上摔下來,很痛!可惡,沙發真不是好東西,我要離它遠一點。就算媽媽在上面,我也死都不上去!”

又如,有24小時卡洛的母親打電話來,她五歲的兒子接起電話并開始和奶奶聊了起來,卡洛便走到自己的房間用分機接電話。當她拿起話筒并說哈啰時,兒子用悲傷的語氣在電話里問她:“你怎么那么快就到奶奶家了?為什么沒有帶我去?”

孩子之所以會變得拖拖拉拉,并非因為在某個時刻受到創傷并留下陰影,其實都是平常的家庭生活經驗進入他們奇怪的思維邏輯所致。身為父母者習慣性做某些事情,會在潛移默化之下,讓孩子養成拖延的習性。例如,為了讓孩子知道父母并不是任何時候都能立刻滿足他們的期待,父母會在孩子提出要求時對他們說:

●“現在不行,等一下。”

●“我正在幫妹妹洗澡,沒辦法停下來念故事給你聽,你必須等一下。”

●“我現在很忙,沒有時間聽你吹長笛,晚一點再聽。”

有些孩子為了期待得到滿足,學會耐心等候;但有些孩子則學會了:以后遇到我不想做的事情,我也要讓事情“等一下”。

想象一下這個畫面,七歲的哥哥被媽媽要求收拾自己的玩具,而四歲的弟弟卻可以坐在那里看電視,什么都不必收拾。七歲的哥哥會得出什么結論呢?

有些孩子也許會覺得沒有什么,可是有些孩子會想:“哼,那我以后也要和弟弟一樣,坐在那里看電視,再也不收拾我的玩具了。”

當然,這樣的決定雖然只是存在于他的潛意識里,卻是惡習的開始。但誰又能預料到,在同一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兩個孩子,一個變得凡事拖拖拉拉,另一個做起事情卻干凈利落?

與其把孩子拖延的問題歸罪到遺傳上,不如先審視下是不是自己的身教導致的。

拖拉只是一種習慣

不論你是不是一個拖拖拉拉的人,當你開始要對孩子進行本書所建議的這套程序時,首先你必須讓他知道,拖拖拉拉的毛病并不是天生的。它并不是個人的性格缺點,只是一種“習慣”而已,而習慣是可以改變的,不論是大人或小孩。

有拖拖拉拉習性的孩子,往往深信自己先天就缺少了某種基因,或大腦里的某個部位受損,所以做任何事情就是會拖拖拉拉,他們認為拖拉就是人格的一部分,永遠都不可能改變的。他們對于這種狀況與對自己,都感到無助且無望。因此,當聽到大人批評自己拖拉成性,他們不但深信不疑,并且更加名正言順地繼續這種惡習。

你可以按照程序幫助孩子克服拖拉毛病。這個程序是:他們目睹實例→分享你自己的實例。

親眼看著別人擺脫某項惡習

當他們有機會親眼看著另一個孩子擺脫某項惡習時,你便可以利用這個機會,與他們討論。例如:

●小明讀幼兒園中班時,經常和小健吵架甚至打架,因為每次他們在玩完玩具后,小健都不會幫忙收拾。但是升大班后,小健變得不一樣了。他改掉了壞習慣,現在會很主動地收拾。

●小學三年級的阿瑞在上課時,很喜歡和旁邊的同學講話,吵得同學沒辦法專心上課。不過,現在他已經學會控制自己,不再那么多話了,也懂得把話留到下課時再講。

當某個熟識的人改掉某種壞習慣時,孩子也許會因此受到鼓勵而變得積極。

分享自己的故事

如果孩子沒有機會目睹實際案例,那么你也可以和他們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如果你曾有過戒煙、減肥或培養運動習慣的計劃,那些你經歷掙扎后成功改掉的壞習慣的經歷,都會是和孩子分享的好題材。

這么做有時很簡單,有時也可能很困難,然而卻有可能因此而改掉孩子的某種惡習。年幼的孩子喜歡聽你的掙扎故事,但青春期的孩子也許會不耐煩地翻白眼。不過沒有關系,翻白眼只是他們必須做的一件事情罷了,他們仍會聽到你所說的話。

天性難以改變,但習慣可以。這是幫孩子改掉拖拉毛病的關鍵概念。

有時候,只是為了“引起注意”

有時候,孩子的拖拖拉拉并不是一種習慣,而只是單純想要引起父母或老師的注意。

有位中學老師對“資優班”的學生做了一項實驗,這項實驗的結果,也許有助于所有人,尤其是父母與老師,了解“引起注意”的強大力量。

有天,她和這群聰明、行為端正、理解力高的學生討論“愛”的議題時,有位學生表示“愛的反面是恨”,她則回應說“愛的反面是冷漠”。

正當學生們熱烈探討老師的這句話的意義時,她說:“我們大多數人都喜歡得到‘正面的關注’,例如微笑、仁慈、友善等。現在我想問問你們,當無法得到正面的關注時,你們會寧愿得到如咆哮、處罰等‘負面的關注’,還是選擇不被注意與被忽略?”

結果,所有學生的一致反應是,他們寧愿被忽略也不愿被咆哮或被處罰。有位學生指出:“沒有人會喜歡負面的關注!”

第二天,當學生紛紛進入教室時,這位老師就坐在位子上看書,直到所有學生就座后,仍然繼續看書,不理會他們。好一會兒后,學生開始叫她,而且越來越大聲:“喂,老師!”“喂,老師,你怎么了?”

不顧學生的呼叫,老師慢慢轉身背對學生,繼續看她的書。漸漸地,學生們開始吼叫了起來,這些行為端正的青少年開始將紙團、筆往老師的桌子上丟。甚至,有學生忍不住拿起書本用力扔到墻壁上。

就在此時,老師迅速地站了起來,用力將書重重地摔在桌上,然后對那些滿臉驚訝的學生說:“果然不出我所料,你們還是寧愿惹我生氣,甚至故意惹我處罰你們,也不愿意看到我忽視你們。為何你們寧愿被罵、被處罰,也不愿意被忽略?”

以做家務為例。當交代孩子做家務時,父母通常不會感謝或贊美他們。為什么要感謝或贊美呢?他們只是在做分內的事,不是嗎?

的確,有些孩子在完成父母交代的事后,雖然沒有得到任何感謝或贊美,卻能感覺到一種滿足;但也有些孩子卻因為覺得被忽略,于是一再拖延工作或什么都不做,故意惹父母生氣,以引起父母的注意。

可見,“正面的關注”(贊美)確實可以強化孩子的正向行為,幫助他們擺脫拖拖拉拉惡習。

不要低估孩子的操控能力。他們知道如何利用拖延手段,讓你掉入他們的制約陷阱里。

媒體評論

心理學博士、兒童心理諮商師/張淑芬

如作者所言,孩子并不會故意做事拖拉來激怒父母,對于自己愛拖拉的毛病,他們其實也感到恐慌和無助。例如,許多孩子拖拖拉拉的原因是為了追求,但主義和拖拖拉拉經常是互為表里的。所以,父母需要讓孩子明白犯錯是難免的,并協助他們把工作分成幾個小步驟來完成,以緩解因拖拖拉拉而產生的恐慌。

作者的方法真的非常實用,消除孩子拖延的毛病既有效又快速,使你可以享受不必吼叫的親子生活。

高雄醫學院老師/楊美莉

現代父母的共同現象就是,越來越焦慮孩子的表現。導致他們焦慮的強烈動機有二:一,希望“孩子要比我強”,或者至少能得到較多表現的機會;二、清楚世界改變的速度有多么快,只要我們的孩子稍有拖延,機會就會從他們身邊溜走。所有父母都不希望孩子失去機會,偏偏,孩子拖拖拉拉的毛病往往超乎你的預期。當你閱讀本書時,你會不停地點頭稱許。沒錯!沒錯!這就是我的孩子!但是,我該怎么做呢?請放心。本書每一章都分別提供了完整的忠告與提議,讓你可以和你的孩子“一起”腦力激蕩。

前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張子樟

本書溯根究源,為你找到了拖拖拉拉的原因與解決之道,它不僅讓父母可以輕松地幫孩子克服拖延的毛病,讓孩子找回應有的表現與信心;也能幫助大人排除障礙,找回應有的能力!

父母成長協會/許育成

學習報告的截止日期就快到了,孩子還沒開始準備;房間凌亂到幾乎看不見地板,孩子還是遲遲不愿動手整理。父母常對孩子的拖延的行為感到挫折不已。

現在,所有令你頭痛的這些拖拖拉拉問題,都可以在這本書中找到答案。本書填補了你教養技巧上的不足,幫助你理解孩子拖拖拉拉的原因,協助孩子重新組織他們的工作與功課時間。

啟明學校博學特教老師/陳芳宜

父母該如何協助孩子有效率地規劃時間,以及排列工作的優先級,使孩子的生活可以得到平衡?答案全在本書中。

成大醫院神外科主治醫師/洪裕昌

身為父母,我要真心推薦這本書。里面的建議實在太棒了,終于讓我那個愛拖拉的兒子做事變積極許多。

這本書所設定的對象雖然是十五歲以下的孩子,但它不只能改變孩子拖拖拉拉的毛病,對有遭遇同樣問題困擾的大人,它更是一本要擁有的工具書。

國小輔導老師/郭敏惠

我閱讀過許多教養書籍,企圖從中找到能幫助孩子在學業上表現更好的方法,我在這本書中找到了最棒的答案。作者的方法雖然簡單但效果絕佳,讓孩子不再拖拖拉拉,準時完成工作。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紙張很好!

2017-07-08 13:47:37
來自吉她2**的評論:

非常好!

2017-03-24 21:13:48
來自毛***6(**的評論:

希望能對我有幫助

2017-04-06 10:29:33
來自***(匿**的評論:

包裝不錯,書也很好,整體感覺不錯。

2017-04-11 07:51:17
來自***(匿**的評論:

整體感覺很好,質量很好

2017-04-11 11:41:03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這次買的都是與孩子情商培養有關的書

2017-04-29 20:30:31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書收到了,一口氣看完的,質量不錯

2017-05-04 10:53:02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可以,學習。

2017-05-04 15:19:58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正在看,正在看

2017-05-04 17:33:08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包裝不錯,內容還沒有看,

2017-05-09 11:04:51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商品很好,性價比很高,包裝精美。

2017-06-02 13:07:31
來自進***(**的評論:

很信賴當當,一直在這里購買,包裝有保證,溝通方便

2017-06-05 12:51:05
來自阿***(**的評論:

非常好的一本書,內容也很好

2017-06-18 15:40:26
來自***(匿**的評論:

讀書是一種樂趣,讀好的書更是一種享受,當當的圖書品種不僅很全,而且還很正宗,尤其是性價比很高,比實體店便宜好多,實體店沒有的,當當上幾乎都能找到。當當的物流也非常的給力,物流師傅也很辛苦,而且做事很負責任,會一直支持當當。

2017-06-21 08:54:22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書很不錯喜歡

2017-06-29 17:04:3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包裝完好,物流很快!

2017-07-08 13:54:1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包裝完好,物流很快!

2017-07-08 13:54:3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很好!!

2017-07-08 13:54:4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很好!!

2017-07-08 13:55:04
來自T***n(**的評論:

一般,啰嗦

2017-07-26 10:21:23
來自離諾諾**的評論:

不錯,家長都可以看看

2017-08-30 20:28:3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對我非常有幫助的一本書

2017-09-16 12:12:53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我焦慮了。

2017-11-01 11:45:02
來自l***1(**的評論:

小朋友自己讀了一些,晚上就把自己的東西收拾得整整齊齊

2017-07-20 20:27:16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買這本書就想改變小孩不拖延的習慣。希望能有所幫助,略看了一下書還可以。

2017-02-11 10:32:22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想陪孩子一起成長,心血來潮買了2本書,到現在竟然也還沒看完

2017-07-31 15:23:05
來自f***8(**的評論:

自己經常對孩子發脾氣,孩子不愿意配合你,有什么話不和你交流,親子關系很差。多學吧,希望對自己和孩子有幫助

2017-03-05 22:08:07
來自無言0獨**的評論:

我平時訂閱了一些讀書的公共號,同時也經常看一些紙質書,在碎片閱讀的過程中,如果看到一些書上提到一些書,而且是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都還馬上記錄下來,或者把書的圖片下載到手機一個專門的文件夾中,然后再到當當網去搜索,如果覺得確實可以就把它放在購物車里,隔一段時間就大采購一次。

2016-11-28 11:03:16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