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有一顆足夠強大的心靈!
畢竟,總有24小時,孩子要一個人走,要一個人面對世界。當孩子可以懷著一顆強大的心靈獨立于世,面對各種問題可以從容應對的時候,所有的父母都會感到欣慰和滿足。在那24小時到來之前,我們要用愛、耐心和信心給孩子的心靈以滋養,讓它足夠強大。所以,心靈的教育應該成為教養的核心與本質。
作者結合自己的育兒經歷,與你分享讓孩子內心強大的40個教養智慧。雖然孩子的個性千差萬別,但活用這些智慧,你也能培養一個內心強大的孩子!
孩子和父母成功地分離就是所有教育、教養的終極目標。
孩子和父母成功地分離就是家庭教養的終極目標。
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有一顆足夠強大的內心!
內心強大的孩子堅強、獨立、自信、樂觀!
吉元由美
1960年生于日本東京。畢業于成城大學英文專業。1984年,她以作詞家出道,曾為日本許多著名藝人作詞。代表作有《天使之樹》。
如今,她主要以寫小說、散文為主。她以溫暖人心的話語受到眾多粉絲追捧。著有:《讀一讀,就能帶來奇跡》《如何表達愛與被愛之情》《想哭的時候,該如何努力》《讀一讀,就能帶來幸運的88個方法》(三笠書房)《這樣度過獨處時間,讓明天的自己更美好》(大和書房)等。
Chapter
孩子的自信源于父母及時、的肯定
01 "被愛著的安全感"是最重要的
父母的"無條件接納"是孩子自信人生的基石
02 相信孩子即使跌倒也能重新站起來
父母要發自內心地信賴孩子
03 允許孩子撒嬌,但不嬌縱
表達愛意,肉麻一點也無妨
04 很多叛逆,只是想獲得關愛
無可替代的陪伴與關注
05 那些影響孩子一輩子的話
否定性言語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創傷
06 自己決定,自己負責
適當放開決定權,培養孩子對理性決策的能力
07 孩子是自己的,但不僅僅屬于自己
適當保持距離,相信孩子本身的成長意志
Chapter
重視孩子的個性,就能在孩子心中孕育出才能的種子
08 拋棄"我希望孩子這樣……"的想法
任何違背孩子本性的期待對孩子都是傷害
09 每個孩子內心都有敏感的地方
了解孩子對事情為什么會有意外的反應
10 不一樣的想法,不僅僅是有趣
擦亮眼睛,就會發現孩子的愛好與才能
11 直接的體驗遠比書本上的知識重要
別因為知識性的東西忽略了感性教育
12 大自然是一切靈感之源
讓孩子在敏感期體驗真切的世界
13 "喜歡什么"和"想干什么"
支持孩子的理想,但保持一定距離
Chapter
被父母理解的孩子才更善良、更堅強
14 母親的嘴就是用來和孩子說很多話的
像和大人一樣和孩子溝通
15 培養會自己思考的孩子
要引導孩子有自己的意見
16 孩子會比父母想象得更像大人
既不要過分干涉,也不要放任自流
17 "在學校怎么樣?"
隨時準備聽孩子說點什么
18 巧用"幽默"消除不開心
讓幽默成為孩子渡過難關的精神拐杖
19 傷害他人,必將收獲傷害
在言談中發現欺負人的苗頭時決不放過
20 讓被欺負的孩子獲得支持,不喪失自信
別讓父母的不安情緒影響孩子的情緒
21 打架可以給孩子一個多角度思考問題的機會
回顧自己做過的事情,有勇氣審視自己
22 不要因為自己過度的期待讓孩子拼命地努力
過于追求的母親是可怕的
Chapter
家長的一句話,會使孩子心中充滿干勁兒
23 別讓孩子僅僅為了得到表揚而去做一件事情
認可孩子的努力過程,不要只表揚結果
24 高明的訓斥方法,是讓孩子自己思考
不是要讓孩子去感受家長的憤怒,而是要讓孩子明白事情的道理
25 老被父母拿來跟別的孩子比較的小孩是不幸的
比較的言語使用不當,就會成為傷害孩子的利刃
26 如何讓孩子想努力做事
只有孩子自己真正感覺到"糟糕了",才會發揮出自己的力量
27 利用《歲時記》學習那些眼睛看不見的
培養出孩子纖細的感知力,是值得夸耀的事情
28 當孩子遇見手機、電腦、iPad……
不要讓孩子沉浸在一個人的世界中
29 重新認識讀書的重要性
與其沖孩子喊"去讀書",不如創造一個閱讀的環境
30 通過夢境分析孩子的心理狀態
了解孩子的夢的含義,獲得孩子自己也沒意識到的信息
Chapter
對孩子表現出思念,孩子就會學到:人生是很重要的
31 讓孩子適應嚴峻的未來
生存能力的三大支柱:智力、體力、精神
32 孩子更相信從父母身上看到的東西
孩子的成長痕跡中,反映著家長的價值觀、生活方式
33 孩子能敏銳地看穿家長的用心
小心點,孩子的確在仔細地觀察父母
34 鼓勵孩子說出真相
誠實地將事情說出來是一件好事,有利于問題的解決
35 孩子說謊時,父母應該這樣做
想想孩子為什么說謊,也是很有必要的
36 自己善良的行為也是為了自己
孩子善待他人的時候,家長對此表示認可是很必要的
37 作為人是不希望被忘記的
那些該讓孩子清晰知道的事
38 可以告訴孩子自己的生存哲學
讓孩子看到自己誠心誠意、全力以赴地生活
39 用心向孩子傳遞"語言力量"
使用"天使的語言"抵御孩子的混搭語
40 總有些主題,人生繞不開去
幸運就是每天的笑容、語言、感恩的心的疊加
后 記 和孩子一起成長
Chapter 1孩子的自信源于父母及時、的肯定
01 "被愛著的安全感"是最重要的
——父母的"無條件接納"是孩子自信人生的基石
"我喜歡自己。"——在生活中,我們能否這樣想,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們的內心深處,如果有"反正我怎么也不行"這種自我否定的心理,那么心情將是晦暗的,生活將是辛苦的。不管是愛還是被愛,都將變得很困難——連自己都不愛自己,又如何有能量去愛別人?
"喜歡自己"這種心理狀態,不同于所謂的"過度自戀",也不是傲慢;而是對自己的存在的意義感到愉悅,對自己的存在有安全感。正是有這種心理素質,孩子才能健全地成長,不管遇到什么事情,總是能夠積極樂觀向前看。
為了使人能夠建立起對自己的肯定心理,從剛出生的嬰兒開始,就應讓他充分感覺"這個世界是安全的"、"這個世界是善良的"、"這個世界是充滿愛的"。這是非常重要的。一直到上小學為止,孩子和社會之間的紐帶都是父母。雖然有保育園、幼兒園這些聯結方式,但孩子基本還是通過父母感知和認識外面的世界。
在這個時期,孩子會以自己的方式去感知世界,他們會全力運用自己的感知覺,全身心地感知來自外界各種各樣的事情。
孩子重復體驗著來自父母的關愛、大量柔情的話語,自己被父母所接受、被父母所保護,這個世界是安全的,這樣的概念就會被強烈地印在孩子的潛意識中。所以,在這個時期,父母必須全力培養孩子的自我肯定感。
有一種說法,"3歲看大,7歲看老","3歲前,決定孩子的一生"。確實,從嬰兒開始到三歲左右,在成長過程中是非常關鍵的時期和最需要照顧的時期。
我女兒在快3歲的時候,開始會說各種話,自己能做的事情一點點增加,在感性教育過程中,"女兒的話"有令人感到新鮮的、驚訝的、欣喜的、好笑的,在這個時期有意思的事情接連不斷。
這個時期孩子的笑臉,對不管多么疲勞的父母都有著治愈的功效,同時讓我們感受到為人父母的喜悅。換言之,父母自身也從孩子身上獲得了珍貴的愛的饋贈。
養育孩子,不僅是父母在撫育孩子,也是父母和孩子的相互撫育,共同快樂,共同分享安全感。
給孩子的心靈筑造"一生的基礎"
隨著孩子從保育園、幼兒園進入小學,孩子的世界也在向外擴展。對于孩子來說,也有不高興的時候,比如小朋友之間,當孩子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的時候,為了和周圍的小朋友和睦相處,其基礎就是有一個"喜歡自己"、"認可自己的存在"的良好心態。所以,在孩子稍微大一點兒之后,父母就有必要在語言和態度上表示出"你就按照你自己的想法做就好"的意思。
"自己有自己的立場"、"我父親是愛我的"、"我想讓他抱的時候,他就會抱我"……有這些想法的孩子就會心安理得。從這個意義上說,父母就是孩子的避難所、力量補給站。
當孩子成為小學生,隨著年級不斷增長,可以說他們在不斷實踐自立。不過,離自立還為時尚早。這時,孩子在朋友關系上會遇到各種問題。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父母應該減少對孩子的感情干預程度。但是為了消除這樣做給孩子帶來的不安,也應該有意識地注意孩子,和孩子接觸。
女兒小學六年級時,有時候我在沙發上坐著,她會一言不發地將身體靠過來。看到她這個樣子,我就能感覺到她在學校里遇到了不順心的事情,便很自然地給予她擁抱。
因為女兒沒有特別地想和我說,我也就不去問。這時,她只不過是在感情上給"外邊的自己"和"家里的自己"尋找內心平衡,或者是在母親的懷抱中得到被保護的安全感。
孩子通過這種肢體接觸來感受父母的關愛。對于尋求安全感的這種行為,我想對于幼兒和六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其實都是一樣的。
喜歡自己;自己是被愛著的;這個世界是讓人放心的——這就是孩子通過與父母的情感交流切身感受到的。這些交流包括無數的關愛的話語、擁抱,等等。孩子們正是通過這些情境,在意識里樹立起向前看的態度,同時變得堅強起來。
02 相信孩子即使跌倒也能重新站起來
——父母要發自內心地信賴孩子
當孩子發生任何事情或遇到挫折的時候,有些父母馬上就會想:"這孩子真是差勁,自己什么都不行。"
還有些父母會條件反射般地認為:"不會吧,我家的孩子應該不至于這樣的。"
多數的父母會有上述兩種想法之一。例如,孩子在學校和小朋友打架了,或者孩子發生什么事情的時候,"雖然想相信自己的孩子,可是,萬一……如果……"這樣的想法會劃過腦際。
我從心底相信孩子;可是,萬一惹出什么禍來,也不是沒有可能——這就是"左右搖擺"。
這里"惹出什么禍來也不是沒有可能"的意思,就是那個所謂的"萬一……",其動機就是萬一發生這樣的事情的時候的"心理準備"。父母的這種想法對于孩子來說,是極其錯誤和失敗的。
我們為了生存,很多重要的事情都要從"經驗"中學習得來。為了讓孩子能夠掌握"經驗",讓失敗變成有益的經驗,大人的循循善誘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當孩子犯了錯誤和失敗的時候,父母的態度對于孩子是非常重要的。
最重要的就是如何信賴孩子。
所謂信賴孩子,并不是相信"我們家的孩子不可能干壞事"、"我的孩子不會失敗"。而是應該相信"他(她)雖然干了壞事,但有很強的反省能力"、"就算失敗了也能夠重新站起來"。
沒經歷過失敗的孩子是沒有的——這話對于任何年代的孩子都是適用的。有時失敗不是因為失誤,而是干一些明知道不該干的事情。但是,即使是大人也有失敗和犯錯誤的時候,更何況未成年的孩子們?不發生問題是不可能的。
正因為如此,和他們最親近的父母才是最重要的。不要過于責備孩子,而是要考慮下一步應該如何做——"失敗是成功之母"。"即使失敗,我也相信你有能力從失敗中學習到經驗教訓。"應該以這樣的態度對待孩子的失敗。
這種態度不僅局限于發生問題的時候。對于那些膽小、過于內向、很容易放棄的孩子,也是同樣有效的。
"我相信你能夠重新站起來"——父母首先要相信孩子并明確地向孩子傳達出這種信任的信息,那么孩子就會放心,從而能夠繼續向前進步。
信任孩子是父母最重要的工作之
對于孩子來說,沒有比得不到父母信任更悲哀的事情了。這就等同于自己的存在被否定了。
就像前文所說的,自己的存在是被認同的,自己是被熱烈歡迎的——有了這種安全感之后,本身具有的力量才能發揮出來。這樣看來,"相信孩子"可以說是父母的重要工作之一。進一步說,相信"孩子具備的能力",既關系到孩子能否變得堅強,也關系到孩子今后的發展。
遭遇問題的時候,一方面,應該讓孩子清楚理解"這個可以做,或者不可以做",促使他們反省;而另一方面,明確表示"無條件地接受存在問題的孩子"也是重要的:
"不管你怎么樣,我都會接受你的,我是愛你的。"
不管發生什么事情,父母都要有一種接受的姿態和語氣……父母應張開雙臂坦誠地接受他(她)。這種確信,關系到孩子能否重新站立起來的問題。
"不管什么時候,我都被父母愛著,他們永遠接納我。"我認為自己和父母之間的這種信賴感、自我肯定感,能夠改變孩子的任何不良習慣和表現。
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是與父母分離的過程。許多成人問題往往是與原生家庭父母的問題。
我女兒剛出生的時候,一位養育過孩子的長輩對我說:“從今以后,有的受了,你做好心理準備吧。”對于這句話的意思,我現在已經非常理解了。如今不僅是我,凡是正在養育孩子的父母,不都感同身受嗎?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由于自己的焦慮、擔心,最終帶著各種情緒對孩子進行管教,很難做到理性,這樣的事例很多
自己已經買了很多類似的教育書籍了,希望自己能做的越來越好,書質量不錯,發貨快!支持當當這次一共買了29本書,每一個都認真寫評論,好累呀,不過積分還是很值的。
學習放手,做個有智慧的家長。這才是為孩子著想的最佳選擇,畢竟孩子長大了還得自己會處理各種問題,只有這樣才能身心健康、笑對人生。所以很贊成這本書的許多觀點,不錯!
孩子看重的是和父母在一起的快樂時光。而父母在了解孩子內心世界的時候,理解孩子的情緒,增進親子關系,為孩子將來的成長打下有益的基礎。
中國的教育體制只能用“應試”來形容,搞的孩子天天都跟上了發條似的,沒有機會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當父母的也很無奈,能怎么辦?有時候只能就這樣接受了,其實想想,最終還是苦了孩子,現在只能在抓緊學習的基礎上給孩子盡量少的壓力,好多事情總覺得孩子根本就沒有時間去學著獨立去做!悲哀啊!
作者對孩子的深沉的感情,孩子成長的每一步都凝聚了作者極大的精力和心血,大部分的孩子都是普通平凡的,大部分的父母也是如此,如何教會他們獨立是家長們的必修課,終有一天他們要離開父母獨立生活。孩子,總有一天,你要一個人走!將孩子成長過程的細節分割成一段一段小故事,也有不少共鳴之處,還可以學習作者的育兒經驗。
怎樣的家庭教育才能夠得到眾人的肯定呢。對于孩子,莫過于鼓勵,支持和包容的愛。用這些去讓孩子懂得父母的教育如此用心良苦。沒人會替你走完人生旅途,所以這一路且行且珍惜。
我告訴:孩子,總有一天,你要一個人走!現在你學會的每一樣東西都是為了你的將來的獨立做準備,比如很簡單的做飯,你學會做飯是為了你自己的胃不受委屈。所以獨立是為了你自己,而不是為了家長。
除了學習優秀,人生還要包含很多……對于一個孩子來說,書本上的知識并不是人的一生。孩子從小應該學會更多的獨立性,這樣長大了才能更好的適應社會。孩子,總有一天,你要一個人走!希望天下的母親都可以像書中的母親一樣用愛去教育孩子,而不用自己的經驗去告訴他正確和錯誤,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出孩子的獨立性和自立性。
每個孩子都是具有獨立人格的人,他們的未來也應該有孩子獨立完成,所以,我們應該告訴孩子:孩子,總有一天,你要一個人走!
每位父母都是愛著孩子的,但很多時候我們的方法都欠缺妥當,我們這一代對待孩子教育上比我們的父輩更注重方法、技巧。但是實際生活中我們卻還是在沿用父母給我們的教育方式對待我們的孩子。這本書,讓我們懂得給孩子自由,他(她)才會成為他(她)本該成為的樣子,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學會放手。畢竟,孩子,總有一天,你要一個人走!
父母的愛,永遠給不完。可是,孩子,我們仍要忍住,放手讓你走。孩子,總有一天,你要一個人走!用心靈的交流,跟孩子一起成長。給孩子一個天真的童年,一個自由的未來。
我很高興能讀到這本書。孩子的教育過程確實需要愛,更需要規矩。值得大家看,我買了就馬上看,不是長篇大論的說教,那一點一滴都是母親的記錄,都是來自一個母親的分享,所以我恨不得馬上就跟閱讀完。。。孩子,總有一天,你要一個人走!
一天看完,從中受到的最大一個啟發就是,允許孩子犯錯,也相信孩子會犯錯,但是更要相信的是,孩子有正視錯誤、承擔責任并改正的能力,很不錯的書籍,能從中學到許多,和《為何家會傷人》一起買的,不過感覺那本更加深入人心一點。
孩子,總有一天,你要一個人走!孩子會在愛的環境中變得勇敢,獨立。因為愛,孩子才有了更多的安全感,因為愛,孩子才會勇敢的離開父母的懷抱,走向前,因為他們知道,身后的父母永遠在凝望著他們,是他們的后盾和港灣
大多數情況下,孩子并不按照父母所設想的那樣行動。作為父母,想說的話卻不能說,像吞了一塊石頭似的忍耐,這樣的事情也是常有的。其實,培養孩子,父母也能獲得成長。如果能夠如此帶著迎接挑戰的心態去面對孩子的成長問題,培養孩子就會變成一件快樂的事情。
孩子是我們家長帶到這個世界來的,但孩子不是屬于家長的私有產品。父母陪孩子走一段路,但是有限的一段路程,最終路是孩子自己走的。世間有很多愛是為了在一起,但唯有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為了分離,為了把他推開,讓他獨自生活。大聲地告訴我們的孩子,“孩子,總有一天,你要一個人走!”
大多數情況下,孩子并不按照父母所設想的那樣行動。作為父母,想說的話卻不能說,像吞了一塊石頭似的忍耐,這樣的事情也是常有的。其實,培養孩子,父母也能獲得成長。如果能夠如此帶著迎接挑戰的心態去面對孩子的成長問題,培養孩子就會變成一件快樂的事
在父母的翅膀下成長起來的孩子,能飛得比自己的父母更高嗎?如果父母覺得自己很普通,就不要再給孩子瞎操心,設計什么人生了,還是設計一下怎么樣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好一些。不管怎樣,孩子,總有一天,要一個人走!
中國父母都應該看看,孩子是我們自己的,要我們自己去培養,不要把教養的責任推給老人和老師,那是不負責任的。只有培養了孩子獨立思考和獨立行事的能力,才是真正合格的家長。因為,孩子,總有一天,你要一個人走!
這本書寫出了媽媽細膩的感情,教會了做媽媽的人怎樣與孩子有好的相處,看過后收益很大!對于孩子真的要放手,他會自己慢慢長大,要一個人走。父母只要從旁邊看著,孩子只要沒有原則性的錯誤就可以,讓我們用愛去引導孩子獨立、快樂的成長。
現在很多孩子缺乏獨立自理能力,想想這是不是跟父母有很大的關系呢~一定要告訴孩子——孩子,總有一天,你要一個人走!父母不可能一輩子都能陪伴在孩子身邊,也不可能幫孩子解決所有問題,所以,要讓孩子學會照顧自己、獨立自主地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近來,我一直在看《孩子,總有一天,你要一個人走》這本書。每當看到書本封面上那個滿臉自信笑容的小男孩拎著大大的旅行箱,堅定地邁向遠方的道路時,我總會記起很久以前看過的一個與狐貍有關的紀錄片:狐貍媽媽生了一窩小狐貍崽,十分精心地照料著它們。然而嚴冬過去,春天來臨,狐貍媽媽竟然狠心地把它還未成年的兒女們推出了家門。小狐貍們不舍得離去,在窩前徘徊、哀叫,狐貍媽媽不僅不為所動,反而瘋了似的沖出來對著它們一頓撕咬,硬生生地將它們趕離了洞穴。小狐貍們乍一離開媽媽,顯得那么不知所措,可是慢慢地,它們似乎明白了什么似的,向著未知的森林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