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是什么?它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傳統的答案告訴我們,在西印度群島人們曾經用糖當錢,在弗吉尼亞人們用煙草,而在紐芬蘭則是用鱈魚干。也就是說,今天的金融世界是從以物易物進化而來的。
可惜,這種說法不光是有問題的,而且還是危險的。
·風靡英國,美國,加拿大,荷蘭,德國,日本等十幾個國家的另類經濟學讀物
·2014德國經濟學圖書獎提名作品
·數十幅反映世界范圍內從人類各個歷史時期與貨幣相關的珍貴圖片
·用歷史全景還原金錢原始真實的本質
菲利克斯?馬汀(Felix Martin)
曾在英國、意大利以及美國求學,擁有古典學、國際關系以及經濟學等多個學位,是
牛津大學經濟學博士。他曾為世界銀行工作,而且是歐洲穩定計劃智庫成員之一,現任獅
子信托公司(Liontrust)固定收益部合伙人。
及時章 什么是金錢?
拿石頭當錢的小島
英雄所見略同
石器時代經濟學?
貨幣歷史證據的毀滅:英國財政部塔利符木的命運
做一條離水之魚的好處
在一個沒有銀行的經濟體中,貨幣是什么樣子
問題的核心
"那又怎樣?"
第二章 衡量貨幣的標準
金錢野史:這是一個關于觀點的故事
阿喀琉斯之怒:貨幣出現前的世界
古美索不達米亞:原始的官僚機制
古代的硅谷
確定測量東西的單位
第三章 愛琴海發明了經濟價值
隱形的"元"
貨幣發明中缺失的一環
無政府主義的統治
"歷史上困擾人類的較大難題"
第四章 金融的統治與貨幣的暴動
貨幣領域的游擊隊
烏托邦中的貨幣——也就是現實社會中的貨幣
"平天下"
第五章 貨幣利益體的誕生
失落的天堂:羅馬人在貨幣上的成就
歐洲的貨幣復興
貨幣利益體的誕生
第六章 "吸血烏賊"的發展史
里昂的神秘商人
金字塔的秘密
第七章 貨幣大和解
私營貨幣與市場制約
在國家層面開展銀行業:金融點金石
第八章 洛克先生的經濟學遺產
重鑄貨幣大辯論
從奧林匹亞的棕櫚到金本位
走進蜂巢:貨幣社會的神化
第九章 貨幣的鏡中奇遇
貨幣社會的阿喀琉斯之踵
貨幣的鏡中奇遇
無形的手在行動
第十章 斯巴達人與蘇聯人——懷疑論者的策略
現代貨幣問題的古老起源
斯巴達人的解決方案
蘇聯的解決方案
第十一章 結構化解決方案:約翰?勞的才識與梭倫的智慧
蘇格蘭人的解決方案
梭倫的智慧
設定本位:神性的貨幣、專制的貨幣還是民主的貨幣?
第十二章 沒有王子的《哈姆雷特》:經濟學如何忘掉了貨幣……
女王的疑問
"商業中一切惡的典范"
經濟學忘記了什么
第十三章 為什么這是個問題
經濟學被什么分了心
事情到底是怎么發生的
為什么這是個問題:女王疑問的答案
第十四章 如何把蝗蟲變成蜜蜂:全球銀行體系改革
我們能避開妖獸出沒的島嶼么?
從對等交換到一無所有
信貸市場上的叛亂
第十五章 較大膽的辦法就是最安全的
貨幣平亂
較大膽的辦法就是最安全的
第十六章 嚴肅的貨幣觀
拿石頭當錢的小島
要是盤點二十世紀初地球上最為避世,但又有常住居民的地方,太平洋上的雅浦島(Yap)就是其中之一。這個亞熱帶的天堂位于北緯九度的一處群島之中,離這里最近的帕勞群島(Palau)也有300多英里之遠。當地的人們過著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在十九世紀的大部分時間里,除了周邊的密克羅尼西亞群島(Micronesia)之外,雅浦島幾乎不為外面的世界所知。1731年,這里曾和西方文明有過短暫的接觸——一批大膽的天主教傳教士在島上建起了一個小營地。不過,到了第二年,前來補給的船只發現,氣候宜人、遍布棕櫚樹的雅浦島群并不適合傳播基督福音。基督教帶來的宗教競爭惹惱了當地的巫醫,當地人在補給船到來幾個月前將傳教士們殺了個一干二凈。這之后的140年里,再沒有外人去打擾這座小島了。
直到1869年,歐洲人才在雅浦群島上建立了首個商棧,負責這里業務的是德國商業公司"哥德弗羅伊和兒子"(J.C. Godeffroy & Sohn)。在隨后的幾年中,哥德弗羅伊不僅避免了被屠殺的厄運,而且把生意越做越大。他們的出現引起了西班牙人的注意,后者將菲律賓納入了自己的殖民版圖,那里就在雅浦島以西800英里的地方。享有這一優勢的西班牙人認為,他們才是密克羅尼西亞群島名正言順的主人。1885年夏,西班牙宣布擁有這些島嶼,在這里建立了一處行政機構,派駐了一名地方長官,相信這樣就形成了既成事實。不過他們忽略了一點,那就是俾斯麥治下的德國在外交政策上的韌性。在這位帝國外相看來,只要能增強德意志的實力,就沒有什么島嶼是太小,或是太遠的。雅浦島的歸屬問題變成了一場國際糾紛,最終交由教皇仲裁——若是考慮到這個島的宗教歷史,這一點倒是頗具諷刺意味。教皇裁定,西班牙可以在政治上控制這座島,但德國享受全部商貿權。不過,笑到的還是"鐵血首相"。為期15年的美西戰爭讓西班牙吃盡苦頭,它在與美國爭奪菲律賓的戰爭中落敗,而其想確立太平洋主宰地位的雄心也土崩瓦解。1899年,西班牙把雅浦島賣給了德國,總價是330萬美元。
德意志帝國把雅浦島收進版圖,這是一件好事。世界因此留意到了歷史上最有意思、最不尋常的一套貨幣體系。確切地說,是威廉?亨利?福內斯三世(William Henry Furness III),這個與眾不同的、聰明的年輕美國冒險家發現了這一點。身為新英格蘭名門之后的福內斯一度學醫,后轉而研究人類學,探訪婆羅洲的經歷讓他聲名大噪。1903年,他在雅浦島上逗留了兩個月,并在幾年后發表了一篇關于當地自然環境與社會構成的詳盡報告。 和婆羅洲相比,雅浦島的未開化程度讓他印象頗深。雖然這只是個僅有數千人口的小島——用福內斯自己的話來說,"無論從哪邊橫跨小島,都只要24小時路程",但這里的社會構成并不簡單。雅浦島有一套種姓制度,保存著奴隸階層,還有由喜愛釣魚和搏擊的人們組成的俱樂部。當地歌舞活動豐富多樣,已經成為傳統,福內斯津津樂道地記錄了這一點。這里還有頗為流行的本地宗教——這也是之前的傳教活動會以悲劇告終的原因——連同一套生動的創世傳說:雅浦人的祖先住在一個巨大的藤壺上,這個藤壺捆在浮木上,飄在海面。不過,最讓福內斯震驚的是,雅浦島擁有自成一派的貨幣體系。
應該說,雅浦島的經濟遠稱不上發達。市場上就有三種產品——魚、椰子、以及當地的奢侈品,海參。此外再沒有其他可以用于交換的商品了;這里沒有農作物,幾乎沒有藝術品和手工制品;馴養的動物就是豬。德國人來到這里后,還引進了一些貓;當地很少與外界進行貿易。這當屬人們能找到的最簡單、最獨立的經濟體系。鑒于上述這種未開化的情況,福內斯覺得他在這里只會發現以物易物的交易形式。他的評論如下,"在這樣一個島上,衣食用品就長在樹上,唾手可得,"就算以物易物這種交易方式,也應該是沒什么必要存在了。
事實恰恰相反。雅浦島有一套高度發達的貨幣體系。當地的貨幣非常與眾不同,福內斯一上島就注意到了這一點。"費幣"(fei)構建了當地的貨幣體系——這是一種"又大又厚的石輪,直徑從1英尺到12英尺 不等。石輪中間有一個孔洞,孔洞的大小各異,取決于整塊石幣的尺寸。有的可以插進一根粗大的棒子,目的是為做運輸之用," 打造這種錢幣的石材是從帕勞群島中一個名叫巴伯爾圖阿普島(Babelthuap)的地方開采出來的,離這里差不多有300海里之遠,據稱很早以前人們就有傳統,把那里的石頭采出來帶到雅浦島。這種錢幣的價值主要由其本身大小決定,同時也要看紋理是否光滑,以及石灰巖的白度 如何。
最開始,福內斯認為當地人之所以選擇這種奇特的通貨形式,可能是因為雖然十分不易攜帶,但"要四個壯漢才能偷走價值等于一頭豬的錢,自然不會有人以偷竊為生。可以想象,幾乎不會有盜竊費幣的行為。" 不過,在島上住了一段時間之后,他發現把費幣從一家搬到另一家的行為也很少見。這里進行的交易很多——但出現的債務一般只是彼此抵消,賬款都留到以后的交易再轉結。即便到了需要清算未清債務的時候,也很少需要真正搬動費幣。"這種石質貨幣有個值得關注的功能,"福內斯寫道,"那就是對所有者來說,無需持有它。在討價還價之后,當石幣的新主人發現交易涉及的費幣的價值太大,不易搬動,他并不在意自己對這塊石頭的所有權有沒有實物保障,甚至不需要為交易做什么記號,石幣還是原封不動地留在原來的主人那里。"
這本不同尋常的書提出了一個大問題:經濟學家真的知道金錢是什么嗎?他給出了令人信服的答案:不!你也許對他的答案另有想法,但他一定會促使你重新思考金錢的本質。
—馬丁?沃爾夫,《全球化為什么可行》作者
菲利克斯?馬丁寫了一本原創性的金錢歷史,讀來趣味盎然。 如果你也納悶為何整個金融系統為何如此危險而波動,那么就該來讀讀這本書。
—利雅卡特?艾哈邁德,普利策獲獎作品《金融之王》作者
這本書揭露了關于金錢的傳統觀念的深層缺陷。作者觀點清晰而新穎,展示了前所未有的經濟學洞見。
—亞歷克斯?布拉默,《新政治家》作者
good
內容不錯,封面包裝也很好,速度快
很好
給單位買的書,領導很喜歡。以后還會繼續買。
還沒看不知道,內容怎么樣
物流贊,超級快!
這本書非常好,送貨非常快,當當相當給力必須贊一個
老師推薦的 書不錯 好好看看
~~
還可以
抱歉還未看,質量很好。
東西很不錯
店家貨物做工很精美,服務也不錯,給好評一個,
好書~
不錯,發貨快,書的質量也好!!
活動很給力,物流速度超快,包裝完整,超贊~
不錯的專業書籍
書不錯,只是放在讀書節買就好了,看來下次得早點放到購物車里,免得買時沒有了
繼續讀書
很喜歡的書
很好的書
很不錯的書!
圖書很便宜,很喜歡,還未看,下單這么多,沒有滿減活動,希望活動更優惠吧
包裝和都質量不錯,紙張也很好,大概翻了翻,還是挺有趣的
書不錯的,就是運輸過程中可能受到了擠壓,有點折痕。整體還是很不錯的,紙質印刷都很好,正版書
野史正論,貨幣信用讓人類安定下來。講的還算有點興趣看下去。也否定了貨幣的早期偏見。
原來看過一本國內作者寫的貨幣的故事,現在看看外國人寫的。
本書雖為題為野史,但考證清晰、運用現當代經濟學理論闡述得非常清楚,是讀透《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必備知識準備。經濟學故事、理論、邏輯和發展,融為一體,寓教于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