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丹是一位跨越傳統與現代的雕塑大師,對羅丹的解讀,到目前為止國人還只停留在他對傳統雕塑領域的貢獻的層面,這不能不說是現當代中國雕塑在認識上的缺陷。本文作者朱尚熹從現代主義雕塑的角度對羅丹雕塑藝術進行了重新的認識和解讀,提出了許多鮮明和尖銳的觀點,對我們的雕塑本體語言的建設將起到積極作用。 朱尚熹,借助2015年初“永遠的思想者——羅丹雕塑回顧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的機會,在展覽現場臨摹了近30件羅丹作品,重新研究和認識了羅丹雕塑以及他對現代主義雕塑的開創性貢獻,并撰寫了41篇長微博,將研究心得及時,與廣大讀者分享。經過進一步整理,再加上他另外兩篇關于羅丹雕塑的論文,現編輯成書,一并提供讀者,展示其完整的認識體系。毫無疑問,朱尚熹作為雕塑家身份撰寫的這本書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尤其是對從事雕塑工作和雕塑語言實踐性研究的人來說,讀來親切感人。
本書是作者多年研究羅丹及羅丹體系的一個階段性總結,既有站在雕塑家角度對前人研究羅丹文章的解讀,有塑造上具體的觀察與動手,又不乏獨到的分析和結論,及在雕塑語言上的堅持和追求。
朱尚熹,1954年出生。現為中國雕塑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雕塑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城市雕塑家協會常務理事,全國城市雕塑藝術委員會委員,四川美術學院教授,2014年榮獲教育部頒發的全國教師獎章和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