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目的就是為了新的誕生所做的準備,是糧草先行的進軍,是行軍的動員。讀者可根據本書所提供的課題動手制作,只有親手制作才能從中體會到形體的分離和重新組合中產生的新造型元素,才能在創意過程中體驗到藝術創作的辛苦和歡樂。只有通過工藝過程的手工乃至機械的操作才能更深刻體會到物體的質的變化過程。本書分九章,內容包括:現代雕塑的闡釋、現代雕塑基本構成元素、構成元素的展開與模式語言、現代雕塑與環境體系、現代雕塑設計程序與操作等。
吳順平1936年生于吉林省長春市。1958年畢業于魯迅美術學院雕塑系,曾長期從事美術教育工作至今。現任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環境藝術設計系教授。歷任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裝飾藝術系主任、環境藝術設計系主任等職。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室內裝飾工程設計委員會
及時章、現代雕塑的闡釋
一、現代雕塑的內涵
二、現代雕塑和傳統文化
三、現代雕塑的序幕
第二章、現代雕塑基本構成元素
一、基本元素內涵
二、物理及心理力學元素構成
三、合一性元素——整體構成元素
第三章、構成元素的展開與模式語言
一、球體構成及其裂變模式
二、立方體構成及其變異
三、角錐體的各種構成
四、圓柱體構成
五、面的空間轉折及構成
六、動感雕塑構成
七、肌理構成
第四章、封閉空洞與半封閉空洞
一、空洞的結構層次
二、空洞類型及其構成
第五章、向空間的伸延
一、指向性空間
二、增殖性空間
三、界定性空間
第六章、橫向系列與逆向構思
一、倒轉句法構成
二、簡體法構成
三、彈性變形及拓樸構成
四、力學結構
五、仿生結構
六、軟雕塑——多種構成方式的集合體
第七章、現代雕塑與環境體系
一、現代雕塑的主方位——建筑空間
二、現代雕塑與建筑的"融合性"及"突出性"
三、現代雕塑與多層次環境的"空間界定"
四、雕塑的色彩
五、必備的建筑與力學知識
第八章、現代雕塑設計程序與操作
一、設計的"基本法"定位
二、材料——形狀與心理
三、空間、結合、運動、力學
四、媒體與小稿制作
五、關于具象雕塑的新構成——重建形態
六、設計的啟動與程序
七、材料界定與工藝
八、工程策劃與動作
第九章、現代雕塑的現狀及展望
一、現代雕塑的"現代化"
二、引進、開發、投標技巧
附文
附圖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