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到每一個生命,每一個日子、每一個課程是一間教室能讓人感到幸福的緣由之一。而這間教室里的引導者——教師的狀態,更加值得我們去關注。
朱永新先生圍繞教師提出的教師關心的重要問題和教師成長的關鍵問題,如“成為教師的理由”“怎樣具備好教師的慧眼”“如何書寫教師的生命傳奇”“怎樣過一種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四大方面,一一為教師“解惑”。
教師,既是一份職業,也是一個志業;那既是一份職責,更是一種使命。讓教師能過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給教師帶來職業的尊嚴與幸福感,點燃教師的激情,成為教育的追夢人,是朱永新先生這本書的初衷。
榮獲2016年度“大眾喜愛的50種圖書”。
1.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先生新作;
2.由教師的職業、人生、人性等現實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和困惑而引發的深刻思考;
3.教育生活中,各類繁瑣的問題究竟有沒有根本性的解決方案?教師成長中,的教師是否有迅速拔節的訣竅?這本書能一一為你找到答案。
朱永新,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副主席,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秘書長、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葉圣陶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副會長,蘇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同濟大學等兼職教授。新教育實驗發起人。
他曾多次主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委托研究項目、國家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基金項目并多次獲獎;在美國、英國、日本和國內發表教育論文 400 余篇;16卷本《朱永新教育作品》等專著版權輸出至美國、韓國、日本、阿拉伯等國家。
他對教育理想的不懈追尋與執著行動,感動著千千萬萬人,屢屢被評選為“全民閱讀代言人”、“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中國教育60年60人、中國十大教育英才、中國改革十大新聞人物、中華十大財智人物……
他于2000年發起的新教育實驗,以“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宗旨,吸引了全國各地2000余所學校加盟實驗,踐行著新教育理念與行動,深刻改變了200余萬師生,正在積極影響著中國教育。
及時輯 給我一個做教師的理由 1
為自己贏得心靈的自由——如何尋找人師 3
因為魅力所以美麗——如何尋找教師生活的美麗 8
先做個讓學生瞧得起的老師——如何抵達教師職業的四重境界 12
我們還需要教育理想嗎?——做一個現實的理想主義者 18
教師的幸福從哪里來?——如何享受你的教育生涯 24
先生首先是學生——如何應對自己不如學生的困境? 30
站在大師的肩膀之上——如何進行專業閱讀? 34
做一株偉大的蘆葦——如何學會思考 40
堅持才有奇跡——如何在壓力下堅守 47
新教師的“吉祥三寶”——如何盡快成長為名師 52
在教育中詩意棲居——如何保持教育熱情 56
在時光中創造那個更好的自己——如何尋找生命原型? 64
每個孩子都是天使——如何對學生一視同仁 69
以信念為基石——如何讓自己越來越堅定? 73
你的胸懷決定著教室的大小——教師如何關注窗外世界 77
第二輯 借我一雙好教師的慧眼 81
根都應該扎入泥土里——如何做科研型的老師? 83
業余預言未來——如何讓教育生活更充實? 89
愛上閱讀需要多管齊下——如何讓學生愛上真正的閱讀? 93
我筆記我行——如何出一本書 97
與未來的自己為伍——如何選擇前行的伙伴 102
在游泳中打造學海方舟——如何寫論文? 105
重返童心的世界——如何了解學生? 111
學科只是剖析世界的工具——如何在數學中開展新教育實驗? 115
小學大學問——如何認識小學教育? 119
從問題中收獲成長的幸福——如何對待問題學生? 123
在博采眾長和揚其所長之中——如何形成個人風格? 127
讓語文回歸生活——如何做好聽說讀寫? 131
大音希聲是行動的回響——如何成為的“舌耕”人? 134
每天擁抱一輪新的太陽——如何做好教育創新? 138
創造的起點是問號——如何提出有價值的教學問題? 141
第三輯 愿我書寫一部教師的生命傳奇 145
幸福通過分享而愈發豐盈——如何向榜樣教師學習? 147
教室就是幸福源泉——如何師生共同創造幸福? 151
你是自己教室的國王——如何讓領導認可自己的探索? 156
做一個“人緣兒”——如何學會交往才能受人歡迎? 160
生活情趣讓教育更有趣味——如何讓生活豐富多彩? 164
管理好時間就是延長生命——如何合理安排時間 167
健康是教師的及時財富——如何走出亞健康狀態? 171
學生是最偉大的觀察家——如何處理榜樣與自由的關系從哪里來? 175
命名就是埋下心愿的種子——如何為你的教室命名? 179
每天都是最美時光——如何做晨誦、午讀、暮省? 185
為每個生命頒獎——如何開展期末慶典? 191
好的教育是一種合力——如何尋找適合孩子的家庭教育? 195
孩子身上有父母的影子——如何同時成為好老師和好媽媽? 199
讓父母成為你的助手——如何做好家校合作共建? 203
校長不是你的老板——如何處理與領導的關系? 208
做自己的心理醫生——如何自我心理調適? 211
第四輯 讓我們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217
2010:我們正在漲潮的海上 219
2011:出發吧,帶著使命,帶著愛 223
2012:我的下一個十年 228
2013:向沒被污染的遠方重新出發 231
2014:每朵烏云背后都有陽光 235
2015:愛教育就是愛自己 238
后記 241
為自己贏得心靈的自由
——如何尋找人師
朱老師:
前段時間,我讀了《曼德拉傳》,多次淚流滿面。曼德拉的一生,可謂光芒萬丈又跌宕起伏:曾因領導反種族隔離運動入獄27年,曾獲諾貝爾和平獎,曾擔任南非及時位黑人總統……不僅如此,曼德拉還對教育非常重視。自他1999年主動卸任后,就致力于兩件事:在南非大力興辦學校,為南非防治艾滋病。我覺得,這樣的人本身就是一本教科書,就是一位好老師,您同意我的看法嗎?
老師:
的確,曼德拉就是一本教科書,就是一位好老師。
人們常說,經師易得,人師難求。其實,無論出身于哪個民族,身處于哪個國家,每一個偉大的人,都是人類共同的英雄。這樣的人,職業不同,身份各異,相同的是他們用時光鍛造生命,用行動把自己的人生書寫為一個傳奇。他們的一生就像一本活生生的人生教科書,言傳身教地為人們指引出一種更有價值的活法,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學習。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每一個偉大的人,都是一位偉大的教師。
納爾遜 曼德拉,就是一位這樣偉大的教師。
2013年12月5日,曼德拉享年95歲,安然離世。曼德拉的所行所言,如老師一般將世事、將人生,向我們娓娓道來,讓我們這些為人師者深受啟迪。
對受過27年牢獄之災的曼德拉來說,最令人震撼的或許是他對自由的詮釋:“當我走出囚室邁向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時,我已經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與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實我仍在獄中。”這是他的睿智之語,也是他的肺腑之言。他在當選總統的那天,邀請獄警參加典禮并真誠致謝,他認為自己曾經是個急性子,而且脾氣暴躁,是獄中生活讓他逐漸學會反思與處理痛苦,從而給了自己戰勝苦難的能力。他用行動證明,他并沒有讓仇恨侵蝕自己的內心,而是為自己贏得了真正的自由。
其實,沒有人的生活會一帆風順,無論大小,每個人都會遭遇困境。束縛每個人的枷鎖,不是周遭環境,而是自己的心魔。擺脫這樣的枷鎖,就能享有真正的自由。曼德拉面對困境的方式告訴我們,我們可以從痛苦中汲取積極的力量,從困境中學習超越的本領,這樣強大的心靈就會無所阻礙。而且越是得知自由的可貴,我們越是要像曼德拉說的那樣為了自由行動:“自由不僅僅意味著擺脫自身的枷鎖,還意味著以一種尊重并增加他人自由的方式生活。”因為,永遠有人無法靠自己掙脫自身枷鎖。當我們為這些人的自由而奮斗,我們的心將獲得了更大的自由。
有了這樣的心,自然就可以像曼德拉說的那樣把敵人變成伙伴:“要想與敵人求和平,就需與敵人合作,然后他就會變成你的伙伴。”這句話不僅是政治家的謀略,換個角度理解,也是凡人的處世箴言。生活中99%的對立因為溝通不暢。從合作開始交流,把想法平和地說出來,互相傾訴傾聽,最終消除誤會雙方和諧。同時收獲友情與工作,才是雙贏。這樣,也就是更好地實現了我們生命的意義。因為只要活著,無論是否愿意,我們實質上都在影響著周圍的人。我們積極一點,就向周圍多傳達一分正能量;我們消極一分,就向周圍多傳達一點負能量。正負的比例,就是我們活著的價值。曼德拉說過:“生命的意義不僅是活著,而是我們給別人的生命帶來了何種不同。這決定了我們人生的意義。”這句話,對教師尤其重要。教育歸根結底是人和人之間發生的影響,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可能直接給學生的生命帶來不同,教師的生命價值、人生意義,都在于此。
曼德拉還告訴我們:“無人生來會因膚色、背景、宗教而憎恨他人,憎恨是人們后天習得的。如果人們能學會恨,他們也能被教會去愛。因為對于人的心靈來說,愛比恨來得更加自然。”是啊,愛是教育的源泉。但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仇恨很容易看見。漸漸地,有太多人、包括我們教師,都會受此蒙蔽,以為恨就是生命的底色。可細想一下,誰不會對著剛誕生的生命,無意識地綻放微笑呢?這就是愛,最原始的愛,它來自于善良的心靈。
但僅僅有善良的心靈還是不夠的。曼德拉提醒我們:“精明的頭腦和善良的心靈往往是個不可思議的組合。”因為,精明與善良,是很難同時存在的兩個特點。精明往往導致斤斤計較。善良通常導致寬容大度。一個人的較高境界,是做事精明、細加推敲,為人善良、謙和寬厚。能這樣,意味著小聰明已成大智慧,成為一個了不起的人,就是必然。
所以,面對困難與挑戰,恐懼和屈服是容易的,勇敢迎接是困難的。曼德拉是人們心目中的勇者,他卻坦率地指出:“勇者并非指那些不感到害怕的人,而是那些能克服自身恐懼的人。”永遠不害怕的人,不是勇敢,而是莽撞。真正的勇敢必然與智慧聯系在一起,因此必然能夠分辨出什么是危難,并為之恐懼。真正的勇敢,是在危難關頭始終咬緊牙關;真正的勇者,是為了使命,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所以,對現實責怪、抱怨是容易的,想要超越現實的表象,對人性、對教育有著根深蒂固的信任與熱愛,是艱難的。但后者才是教師這一職業的真正使命所在。曼德拉是有這種信任與熱愛的,因此他是一位樂觀者,他始終堅持:“有許多黑暗的時刻,人道主義信仰一時經受了痛苦的考驗,但是,我將不會也不可能會向悲觀低頭。向悲觀低頭就意味著失敗和死亡。”
真正的信仰是最為恒久熾熱的希望,能在厄運中鼓舞起勇氣,激蕩起樂觀。信仰造就的樂觀,是生命中的太陽,任何境況下的人生都會因此溫暖明亮,并指引著生命中的明亮那方。還在大牢之中時,曼德拉就一直堅持用簡練的線條、明快的顏色畫下當時的生活。他說,他“想用樂觀的色彩”記錄。在他84歲那年,將這些“牢畫”做了一個畫展,感慨道:“只要我們能接受生命中的挑戰,連最奇異的夢想都可實現!”我們必須明白,所有夢想,都是對現實的超越。想超越現實,必然面臨挑戰。絕大多數時候,我們對夢想僅僅是想想而已,很少有人真正用心去做,因為永遠有著太多人用太多理由來告訴我們:不可能。其實一旦用心行動,就會發現再強的外壓下永遠有探索空間,不可能逐漸變成可能,最終成為現實。不徘徊猶豫的人,樂觀迎接挑戰的人,才可能真正擁抱夢想。實現了太多常人眼中不可能實現的夢想,曼德拉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當我們沒有開始做一件事時,它看起來好像是不可能的。”
當然,人生是一段旅程。曼德拉說:“我已經發現了一個秘密,那就是,在登上一座大山之后,你會發現還有更多的山要去攀登。”所謂成功,只是我們登上了一座眾人眼里的大山。如果此時駐足停步,就意味著我們只欣賞過這座大山的風光,卻失去了更多的風景,那也就是真正的失敗。
人生沒有較高峰,風景永遠在路上。教育沒有終點,我們永遠在追尋中。曼德拉為南非奮斗一生,如今南非的發展仍然面臨著諸多問題。建立國家易,建設國家難。后者必須通過教育為武器,讓剛性制度要求成為全民文化自覺,才會長治久安。勇者曼德拉離開我們,走上了另一條漫漫自由路,這個偉大的人,發動過革命,也倡導著和平,,他對教育的力量有著越來越深刻的認識。
曼德拉說過的一句話,值得我們每一位教師為之自豪,為之自省:“教育是最強有力的武器,你能用它來改變世界。”我們每一個老師都應該以此捫心自問:我們,在這樣做嗎?
你的朋友:朱永新
這本書主要是朱永新老師針對一線老師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特別推薦給處于迷茫狀態的新教師
《致教師》這本書是領導推薦的,看了之后覺得不錯,給全校的每位年輕教師都買了一本。希望對大家的成長有利!
大致翻了翻,適合初入職的教師讀。紙質好,包裝精心。發貨快。
非常值得的一本書。很多老師在推薦。作者是著名教育家,卻沒有拗口的專業用語,而是圍繞具體的問題,深入淺出地解剖教育中能夠做到的點點滴滴,給人教學上很大的啟發,也給人在為人處事上的很多智慧。非常喜歡。
由教師的職業、人生、人性等現實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和困惑而引發的深刻思考。
這本書是我的老師推薦給我看的(我是師范生),之前也了解過朱永新老師,很喜歡他。書我剛收到,以后再來追評哈!
朱永新的《致教師》實在是應該作為教師的必讀書目,其中給教師的很多中肯的建議,讓人收益匪淺。假期在家的時間好好拜讀了。
這本書對新進教師會有很大幫助,已經推薦給身邊的朋友們了,希望他們會喜歡。
致教師—教師如何關注窗外世界·第二輯·借我一雙好教師的慧眼·根都應該扎入2
這本書的紙質摸起來很光滑,手感很好。 特別喜歡本書每頁的空白設計。每頁都有很大部分的留白,對于像我這樣喜歡邊讀邊那支筆準備隨時寫下自己感悟的讀者來說,真的很適合! 很滿意。 內容方面還未看,但卻是慕名來看的,應該不會讓我失望。
一般教師,是依然沉睡的生命,而榜樣教師是蘇醒過來的生命。這種生命的蘇醒和生命的透支,外表有點類似,實質截然不同。正是因為這種蘇醒,才讓榜樣教師有了清醒的抉擇。
用思想的火花照亮教學的時光,用精彩的文字記錄教育的歲月,成為一株會思想的蘆葦,成為一個善于思考的教師,成為一個勤于書寫的教師,應該是一位優秀教師發自內心的自覺追尋。
朱永新發現了教育的真諦,對教師這個職業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每個教師都應該努力學習其精髓,每個校長都應該向自己學校的教師們推薦這本書。
這本書很好,書中寫了很多給教師的建議,讓你在每一條建議中都獲得很多以前從沒得到過的建議,給從事教師職業的未來教師有很大的幫助,很值得一看,特別是以后要從事教師工作的人、、、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會從黑暗迷茫中看到陽光,你腳下的道路會變得方向清晰,如醍醐灌頂!看過之后許多謎團得到釋疑,同時也充滿遺憾!其實對自己的家庭和孩子的一生幸福而言,家長教育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孩子幸福與否,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很喜歡朱永新教授關于教育方面的論著,這本書足可以成為教師必讀書。
當當網教育類方面的書真是豐富,每本都用心讀過,內容各有千秋,針對性強,印刷都很精美!好看!有用!開拓視野!富有成效!非常經典!致教師!
教師的生命,真正意義是與孩子一起成長;教師的生命只有扎根在教室里才能不斷汲取營養;對一個真正的教師而言,當他停止專業發展之時,也就是他的教育生命開始衰老之時。
教育生活中,各類繁瑣的問題究竟有沒有根本性的解決方案?教師成長中,優秀的教師是否有迅速拔節的訣竅?這本書能一一為你找到答案。
自發自愿成為一名教師的人,都是一個充滿愛心的人。但是在實際教育過程中,如何把握好這愛的度,愛的量,愛的方式是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只有學生幸福了,我們才算實現了自己的幸福。
給教師說課獲獎教師的獎品,覺得每位教師都應該讀一讀
人活著的意義,或許就在于活出獨特的自己。讓每個生命在教室里綻放出各自獨一無二的美麗,是新教育“締造完美教室”行動的最高使命。在一間教室里,如果老師和學生的生命得到豐富的滋養和最美的呈現,那就是教室中的幸福之泉悄然噴涌的時刻。
教師,一個向往已久的神圣崗位。致教師,愿所有教師桃李滿天下。
偶然間看見這本書,買來送給一位做教師的朋友的,是一位年輕的教師,進來對自己的認知有些迷茫,希望能幫到這位朋友。朋友說書中滿滿的正能量,很開心能幫到她,一本書的價值也由此體現出來...
更重要的是,如果你仔細去挖掘教師這個職業的內在魅力,就會發現它實在美麗!我可以說,世界上沒有比教師更美的職業。教師是一個能夠把人的創造力、想象力等全部能量與智慧發揮到極致的、永遠沒有止境的職業。
教書育人,也是自我成長的過程。一切的關系里,愛都是第一位的。教師更為幸福一點,因為他們能接觸到的是更為單純的靈魂。即使現在的老師愈發功利,家長和學生不再尊師重道,教育始終是可為之途。
書中通過一個個問題解答了教師這個職業的一些困惑,能夠更加了解教師職業,對成為教師,并成為好教師提供了方法和途徑,值得推薦!
一直想拜讀朱永新老師的著作,終于可以補上這一課了~
作為教師,只有當教師在工作中找到了職業尊嚴的時候,只有當教師感受到自己真的在拔節成長的時候,只有當教師在閱讀中感受到書中的思想和自己的心靈產生共鳴發生建構的時候,只有當教師發現自己和孩子們的生命在小小的教室里開花結果的時候,他才會感到幸福。